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1)
李世民登基之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兵马进犯至武功县。
  李世民闻讯大怒,斥道:“乘人之危!突厥以为我国中有大变,朕又刚刚即位,所以倾国而来,妄图捞些便宜。
  哼,朕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他们必然放兵大掠。
  敬德来了没有?”
  尉迟敬德出班奏道:“臣在。”
  “朕授你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可带领十万兵马速速出城,前去迎击。”
  “臣领旨。”
  李世民又将目光转向杜如晦:“如晦,你可拟旨让李靖、李世羙提兵前来。
  另飞鹘传书给张万岁,让他暗暗转告无忌领兵回京。
  有了这两路兵马,只要敬德能抵挡一阵,谅颉利也讨不到好处去。”
  杜如晦和尉迟敬德转身出殿。
  看着他们二人走出的背影,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感叹道:“自古以来华夷之防甚明,看来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颉利就不用说了,像突利,刚刚与朕盟为兄弟,明知朕新近即位,理该庆贺才是,没想到他却选择这样一种庆贺方式。”
  萧礒拱手道:“陛下,突厥向来人面兽心,善于趁火打劫。
  盟为兄弟?那是作不得真的。
  对他们,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牙还牙给予颜色,方能灭其威风。”
  这时,魏征出班奏道:“陛下,臣不敢苟同萧公观点。
  如今陛下刚刚登基,天下不平,国内还未安定。
  突厥虽兵临城下,不宜大动干戈。
  臣以为,兵不血刃。”
  萧礒瞪了魏征一眼,斥道:“你懂什么?还想在这里扰乱陛下的心智。”
  魏征神色安然,淡淡说道:“微臣现在忝为谏议大夫,提出自己的意见是本官的职责。”
  不软不硬把萧礒碰了回去。
  李世民神色严峻,轻轻哼了一声制止了他们的争执,说道:“兵不血刃?如今突厥兵临城下,难为其能啊。
  下步行止,要看敬德这第一仗打得如何。”
  尉迟敬德不负李世民的重望,他领兵悄悄到了泾阳,在突厥兵犯京城的必经之地设伏,一下子吃掉了其前锋兵马一万人。
  消息传回京城,全城人皆为之振奋。
  然而颉利可汗受挫之后并不减弱进攻的势头,他重新调整了部署,兵分三路齐头并进。
  尉迟敬德毕竟为一勇夫,没有为帅的经验,勇猛一击之后再无后续之力,难以招架突厥的三路大军,只好且战且退,一直退过了渭水。
  待突厥的进攻势头缓了下来,他才扎住阵脚。
  颉利可汗站在渭水边遥望长安,扭头唤道:“传执失思力。”
  执失思力和其父执失武曾经跟随过李世民,那是建唐之初攻取霍邑的时候,他们父子二人被始毕可汗派来帮助李渊。
  执失思力今年二十七岁,勇力过人,更兼思路敏捷,能言会道,是突厥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执失思力现正在军中效力,闻听召唤,急忙来见颉利。
  颉利说道:“你入长安城去见李世民,就说我和突利可汗将兵百万,很想入城看看。
  他若识趣,早早将金帛贡来,免我动手。”
  执失思力不带从人,单骑潜往长安。
  此时长安城内杂居各色人种,进出一位异域人氏并不惹眼,执失思力轻易就混入城内,很快来到朱雀门前。
  此时已近薄暮时分,执失思力对宫门守卫说:“我是突厥汗国的特使,容请向鸿胪寺通禀,就说我有急事相见。”
  此时突厥兵临城下,正是非常时期。
  闻听突厥特使来京,鸿胪卿唐俭不敢怠慢,急忙将此消息通报给尚书左仆射萧礒、尚书右仆射封德彝。
  两人此时正在显德殿内与李世民一起议事。
  李世民听说后,抬眼道:“执失思力?想不到颉利派他为使。
  说起来,他还是朕的故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2)
嗯,传他进来。”
  殿内,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也在场。
  李世民道:“颉利兵临渭水边,想来觉得自己有些资本了。
  你们猜猜,执失思力的来意是什么?”
  封德彝笑道:“颉利肯定还是老一套,无非威胁几句,索要些金帛。”
  李世民道:“不错,他肯定会这样。
  唉,敬德这次虽得首捷,毕竟没有挡住颉利的进攻势头,让他有些得势了。
  如晦,看样子敬德只是一员虎将,让他全盘掌握军机,可能有些勉强。”
  杜如晦答道:“事起仓促,敬德率领之人并非趁手的队伍,取得一次大捷已经不易。
  毕竟突厥的队伍数倍于他啊。”
  说话间,通事舍人入殿禀报,说执失思力已到殿外。
  李世民立刻正襟危坐,脸现严肃之色,然后召执失思力入内。
  执失思力入殿后并不行跪拜礼,拱手揖道:“唐皇在上,本人奉大汗之命,忝为特使,专向唐皇申达大汗之意。”
  李世民神色严峻,森然道:“执失思力,你来得正好。
  朕与颉利、突利新盟不久,朕刚即位,他们就带领兵马犯我边境,入我国内欲纵兵大掠,是何道理?”
  “陛下,大汗此来并无他意。
  不过想问问既有当初之盟,为何所贡金帛拖延至今未见?”
  执失思力所说中土之语甚是流利,琅琅上口并无阻碍。
  一旁的封德彝斥道:“颉利太过贪婪!我朝岁岁按例输入金帛,以馈其乏,缘何动辄加码?我朝已非昔日困顿之时,你们那区区二十万兵马何足道哉!我皇素以英武著名,若驱动天兵,谅颉利万无藏身之地。
  我皇隐忍至今,雅不愿擅动刀兵因而扰民,你们难道不能体会我皇的这番慈悲胸怀吗?”
  李世民挥了一下手,示意封德彝等臣子不可再插言,和颜悦色道:“执失思力,你与乃父当初随朕征战之时,并非不明事理之人。
  如今颉利大军压境,欺我新近登基立足未稳,此事若让你来评判,你认为合适吗?”
  执失思力脸现羞愧之色,头略略低下。
  他默言良久,然后说道:“陛下,此事说来话长。请屏退左右,我有话说。”
  待众人退出殿外,执失思力伏地叩道:“陛下,刚才小人忝为特使,不能全礼,望乞恕罪。”
  李世民走过龙案,上前将执失思力搀起,温言道:“朕知你心,不枉我们当初征战时结下的友谊。
  起来吧,我们坐下慢慢说。”
  当初李渊进攻霍邑的时候,始毕可汗赠其两千战马,并派五百突厥兵来助战,执失思力和其父执失武即在其中。
  李渊拿下了长安,对这批突厥人进行了一番封赏。
  执失武此时为突厥的颉利发,又被李渊授为唐朝的右卫大将军。
  这样,执失武同时拥有###厥和唐朝所授的官职。
  执失思力当时年龄尚小,不足十七岁,仅得了李渊的一些赏物,未授官职。
  颉利此次兵犯中原,执失武因年老多病未随军。
  他瞧中了执失思力的这种渊源,又听说他与李世民私下的交情甚好,因派为使。
  执失思力不敢平身与李世民相对而坐,而是欠身半坐,一副很局促的样子。
  他以前与李世民相处的时候,李世民仅是军中主帅,待部下很亲切,执失思力和他年纪相仿,又是异域之人,李世民就又多了一番客气;眼前的李世民已为大国皇帝,一身赭黄色的龙袍罩在身上,脸上虽神色平和,然不怒自威,让执失思力从心底里泛出畏惧之意。
  这里是显德殿内的西偏阁,原是李建成的书房,其中的书架及案几皆保持原样。
  李世民常常在这里召开一些小型会议。
  李世民让宫女为执失思力奉上一盏香茶,说道:“想起我们初次相见的时候,都是毛头小伙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3)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已年逾三十,算来你也该是二十七岁了。
  现在有了几子几女?”
  李世民这样问话,令执失思力一阵轻松,答道:“禀陛下,小人现已有三女,无奈命运不好,尚未有一子。”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塞北苦寒之地,气候使然啊。”
  忽然又哑然失笑,“看我想到哪里去了,生育之事怎能与气候扯上关系?哈哈。”
  执失思力也陪同笑了起来。
  李世民慢慢敛起笑容,直视执失思力道:“你让我屏退左右,到底有什么要紧的话说?”
  执失思力站起拱手道:“陛下,大汗让小人传话儿,刚才已经说过了。
  小人还有一番肺腑之言,想单独说给陛下听。”
  李世民挥手道:“不要多礼,坐下慢慢说。”
  执失思力并不坐下,侃侃而谈:“陛下,大汗此次领兵犯境,就是瞅准了陛下登基不久,立足未稳。
  大汗此次尽出精锐,若让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的两支兵马来相抗,恐力不从心。
  陛下若想大获全胜,非倾国中一半兵力不可。
  这样,就需要调兵的时间。”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不错,颉利就是瞅准了这个空当,想有所图。
  你对我说实话,颉利到底想图什么?”
  “很简单,他就是想逼陛下贡献金帛,并无他意。
  他私下里曾经对属下说过,陛下此次若给予大汗岁贡之倍,定会退兵。”
  “哼,乘人之危!你们应该知道我的脾性,朕遇强则强,若示以威风想捞些便宜,那是没有结果的。
  不错,无忌和敬德的两支兵马,合起来不足十五万,然我还有后续之兵,李靖和李世羙的大军已经开始南下。
  我再率京畿之兵亲征,则我军不下四十万,颉利能是对手吗?大唐今日已非往日困顿之时,国内诸贼皆平,国力倍增,颉利若想逞强,尽可放手过来。”
  “然则如此一来,京师之地征战之后定会哀鸿遍野,大汗虽战败铩羽而归,然陛下国土破碎,恐亦非陛下之愿啊。
  其实此次大汗惟索金帛,而陛下想休民生息,这场战事说什么也打不起来。
  何况,陛下现在送给大汗的金帛到了塞北无可花费的地方,大汗将之贮于库房,终有一天,这些金帛还是陛下之物。”
  李世民大惑不解,瞪大眼睛问道:“你这句话让我犯糊涂了,又作何解?”
  执失思力黯然一笑,凄然道:“小人父子从征陛下多日,亲眼目睹了大唐的兴起,衷心佩服太上皇和陛下的英武绝伦。
  反观我国,境遇每况愈下。
  如今大汗之间猜忌严重,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郁射设之间矛盾重重,各行其是。
  尤有甚者,颉利可汗轻族人重外人,与薛延陀等部落打得火热,那薛延陀狼子野心,颉利可汗这样做,无异是引狼入室。
  唉,外人看来汗国貌似强盛,然内里狼烟四起,危机四伏。
  小人和父议过,不出数年,汗国就会分崩离析了。
  小人此次出使,其实也存有私心,万一将来真的这样,望陛下能伸出援手,使我们有一方托庇之地。”
  执失思力的这番话让李世民极度震惊。
  以前他也曾听说过###厥内部不和,不料已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他又想起了隋炀帝、秦二世等人,看来一个大帝国分崩离析的原因不在于外力,关键还在于内力!这使他忽然萌发了一个朦胧的想法,今后对付###厥的手法要有所变化,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静待其乱,再定下步行止。
  这种念头虽在他的脑海里一晃而过,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决定待眼前的事情过后,要派些人深入突厥境内,来验证执失思力的话。
  李世民心里这样想,脸上并未现出异样的颜色,好半天才慢悠悠道:“我知道你的心意。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4)
上次在豳州时,突利也曾与我盟为兄弟,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好,我答应你。
  太上皇曾授尔父为右卫大将军,从今日起这个封号由你继承,朕另授尔父为大上将军,你以为如何?”
  执失思力闻言后立刻下拜,叩首道:“谢陛下赏,小人此生定当追随陛下左右,再无二心。”
  李世民笑眯眯道:“平身。
  今后你不可如此多礼,朕与太上皇一样,性子是比较随便的。
  尤其单独面对时,你如此多礼就显得有些生分了。”
  执失思力又叩首道:“小人虽生于荒蛮之地,也知道君君臣臣的道理。
  今日既被陛下授以官职,即是大唐之臣,敬君礼上,那是一点也不能乱的。”
  “好了,起来吧。
  朕向来没有华夷之防,只要是大唐之臣,朕都一样看待,你尽可放心。
  史大柰原是西突厥子弟,现在一样成了大唐的重臣。”
  “臣明白。”
  执失思力又叩了一下头,然后慢慢立起身来。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见外面夜色已浓,因说道:“你风尘仆仆而来,肚内定是饥了,晚上就同朕一起进膳吧。
  来人,传膳侍候。”
  烛光下的膳案边,李世民一面吃一面与执失思力说话,心中也形成了此次对付颉利可汗的大计。
  执失思力诚惶诚恐进完晚膳,然后低头告退。
  李世民立起身来说道:“唐俭已替你安排好了住处,他现在殿外,你随他去就成。
  明晨早朝时,你可随他入朝,我有话说。
  你现在既为大唐之臣,若有什么委屈,不妨藏在心里头,朕会记下你的好处的。”
  执失思力唯唯诺诺而退。
  次日早朝时分,只听景阳钟声中,净鞭啪啪啪三响,百官鱼贯入朝。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入殿就座,接受百官朝拜。
  唐俭首先出奏道:“陛下,颉利可汗兵临渭水,现派来特使执失思力候在殿外。”
  李世民道:“宣他进来。”
  执失思力在通事舍人的引导下进入显德殿,依突厥习俗向李世民施了礼,然后将颉利之语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颉利与突利二可汗将兵百万,今已至渭水,专候陛下回话。”
  李世民听罢大怒,拍案而起,斥道:“朕与可汗面结和亲,赠遗金帛,犹昨日耳。
  如今可汗自负盟约,引兵深入,难道于我无愧吗!执失思力,你虽为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夸强盛!左右,先把他拉下去立刻斩首,让颉利明白朕的态度。”
  执失思力听后大惧,伏地请求饶命,说道:“陛下,自古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望陛下念小人对唐积有薄功,乞饶一命。”
  萧礒、封德彝也急忙出班,请李世民息怒,言称为维持大国风度,不能斩了执失思力,应当以礼遣送。
  李世民慢慢坐回龙椅,脸色依然严肃,忿忿说道:“执失思力,看在你往日曾经从我征战的情分上,萧公、封公又替你求情,朕暂时饶你一命。
  然现在把你放回去,颉利必然认为朕怕他,愈益骄横。
  这样吧,高侍中,先将这人囚于门下省,由你严加看管,不许出外一步。”
  高士廉领旨将执失思力引出殿外。
  李世民又站起身来,说道:“众卿要奏别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先把这件事情办好再说。
  如晦,兵调得怎么样?”
  杜如晦奏道:“遵陛下之旨,臣已派人持符急调六军前来,计有参旗军、鼓旗军、元戈军、平道军、天纪军、天节军,现在城外候旨。”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好!如晦办事不错,他们来得还算迅速。
  秦叔宝、史大柰、段志玄。”
  三人同时出班,齐声道:“臣在。”
  “你们三人带同参旗军、鼓旗军、元戈军沿渭水西行,即刻出发。”
   。。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5)
“臣领旨。”
  三人到杜如晦那里取了兵符,立刻出殿。
  李世民又唤道:“侯君集、薛万彻、马三宝。”
  “臣在。”
  “你们三人带同平道军、天纪军、天节军自京城南向北包抄过去。”
  侯君集、薛万彻、马三宝三人领旨出殿。
  李世民这会儿站在显德殿内,浑然忘了自己是一名新即位的皇帝,倒似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中主帅。
  安排了这些事儿,李世民颜色稍和,对百官说道:“大家都散去吧,请各归本职,照常署理公事。
  萧公、封公、高侍中,还有玄龄、如晦,你们随朕到阵前走一回。”
  李世民不带仪仗,从宫中上马出了玄德门。
  他们六骑行在最前,背后仅带领甲士五百骑。
  经过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看到常何带领部下向自己跪伏行礼。
  他抬头看了一眼城楼上的“玄武门”三个大字,回思不久以前在此门后发生的事情,心内不由得百感交集。
  他眼睛有些湿润,遂一挥马鞭猛叩马腹,队伍很快加速了前进的步伐,从城内一驰而过,疾速冲出了开远门。
  田野上正是秋熟的季节,黄色的粟米秆、红色的黍米秆横躺在田间,其枝秆上的穗已被农夫剪下,脱粒贮藏。
  田间有许多忙碌的人影,他们要将粟米秆和黍米秆收集到一起,以为冬用薪柴。
  一些人开始深耕晒垡,再耕耙收墒,以备播种冬麦。
  李世民指点着田间对萧礒说:“萧公你看,百姓刚刚收获,若任由颉利纵兵大掠,百姓就会缺粮无食。
  看来颉利此来也是处心积虑啊。”
  萧礒忧心地说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此战一开打,这里的百姓就要遭殃了。”
  “不错,不误农时为百姓之根本。
  我刚刚即位,又岂能兴兵使生灵涂炭?”
  “然则陛下调兵甚急,已经摆好了决战的架势,臣观此战不可免。
  陛下,你仅带这数百骑与颉利相对,是不是过于轻率了?陛下以万乘之躯涉此凶险之地,还是慎重一些最好。
  ”    “不妨,这里是京畿之地,不是他颉利的地盘,即使遭遇不测,放手一搏,我也有胜算。
  萧公,你已随我多日,我如今年龄渐长,岂是逞一时之勇的匹夫?”
  身后的封德彝等人见李世民如胜券在握,虽知他是一位谋虑周全之人,然颉利大兵压境,以这区区数百人前去相抗,打破脑袋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妙计,心中的疑惑一时难释。
  群马一路向京城西北方向疾驰,很快就过了汉长安故城,接下来便是秦咸阳城。
  再向前,即是水波荡漾的渭水。
  秋阳下,渭水如一条黄带缓缓东流。
  这条河流见证了沿岸的历史。
  渭水在秦朝时穿咸阳而过,如今已经移至咸阳旧址之北了。
  李世民骑在马上无心想这些掌故,他目视前方心里斟酌着与颉利的对话。
  转眼间他们已到了渭水南岸,这里的河面上原来搭有一座木桥,唐军撤退到这里的时候,被尉迟敬德下令一把火烧掉了,水中还残留着黑黑的桥桩。
  李世民停马向北岸望去,只见那面旗幡猎猎,突厥兵马已经凭地势扎下了许多帐篷。
  李世民稍一凝神,转头道:“如晦,你派两个人涉水过去,通知颉利和突利过来,我们隔水对话。”
  渭水并不算深,两名甲士涉水过去,最深处仅及脖项,只不过水流甚急。
  两人张开臂膀奋力划水,斜斜地到了下游一里处方才登岸。
  封德彝在马上向左右观看了一阵,并不见唐军踪影,忧心地说道:“陛下,颉利系豺狼之人,若无势相迫,愈益猖狂。
  他若见我们仅有这数百人,万一他大驱兵马,我们岂不束手就擒?”
  李世民道:“他不敢!我扣下执失思力不令其归,就表明了我的态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6)
如今两国正面相对,我朝又非无实力,在此京畿之地,颉利知我不会摆空城计的。
  你们尽可放心,我自有主意,呆会儿你们听了我和颉利之语就知端的。”
  杜如晦道:“敬德退过渭水之后,臣已令他收缩兵马隐于山中,现在也正带兵向这边运动。
  有了这三支兵马,谅颉利不敢妄动。”
  李世民道:“对呀,当初诸葛亮摆空城计,看似无险,其实也是行险。
  这样的事儿,若非实出无奈,万不可效法。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我们的这一出戏正是为此。
  我以前也好孤身冒险,想起来那也是年轻气盛。
  今后这样的事儿,轻易不会再做了。
  嗯,看,他们来了。”
  只见对面营盘里驰出一群马匹,马蹄过处扬起了一片尘埃。
  瞬间,他们由小变大,已经到了对岸,为首二人正是颉利可汗、突利可汗。
  那颉利可汗刚刚站定,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好一个李世民,大军前来你不主动来拜见,反而扣下了孤的特使。”
  李世民反唇相讥道:“当初我们豳州之盟时,已经说好互不侵扰。
  大唐早已不向你称臣,实为睦邻友邦。
  朕刚刚即位,你应该具礼前来祝贺才是,缘何撕毁盟约,擅自兴兵,莫非欺我大唐无兵马?”
  颉利可汗道:“孤已经见识过唐军了,那尉迟敬德号称中原的第一虎将,已经败下阵去。”
  李世民不理颉利的茬儿,微微侧头对突利说道:“突利兄弟,你知为兄登基,是想来亲自庆祝一番了。”
  李世民的这句话语含讽刺,突利不好作答,一丝羞色染红了脸庞。
  李世民又哈哈一笑,转向颉利,说道:“不错,敬德是吃了败仗,不过他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劲头儿。
  瞧,他又来了。”
  众人凝神倾听,果然听到了隐隐的鼓钲声音。
  这声音一开始似远在天际,沉闷而又飘渺。
  过了一会儿,声音渐渐增强,其中又杂有如风的马蹄声响,似卷地而来的雷霆。
  很快便能看到,在李世民的身后,有三股唐军呈扇面向渭水边齐头并进。
  李世民仔细观察对方的动静,就见颉利和突利二可汗张大着嘴巴,呆呆地看着由远而近的唐军队伍。
  他不再主动与他们说话,两岸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颉利可汗此来,本意想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强迫李渊退位,刚刚当了皇帝,不能很快平复国内的各派势力。
  自己大兵压境,他定会措手不及的。
  谁想李世民一点都不示弱,先是派出尉迟敬德主动迎击,继而扣下执失思力,再亲自来到渭水边。
  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仅带数百人,一副毫不畏惧的样子。
  他知道李世民的性格:虽然勇猛然不打无准备之仗,必然伏下厉害的后援。
  眼前漫山遍野而来的唐兵,即是很好的注脚。
  颉利可汗看到唐军身影的时候,已令手下摇动红旗,招呼大队突厥兵马来渭水边排阵。
  一时间,渭水两岸,两军人影幢幢,一副忙碌的景象。
  看到双方队伍稍稍排定,颉利大声道:“李世民,我们就今日决战一回如何?”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兵者,凶器也。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岂能擅动刀兵?我们以前曾有豳州之盟,毕竟是友邦。
  颉利可汗,你今日虽犯我国境,朕还要待你以礼。
  我们两人先单独谈谈如何?若谈不拢,再开打也不晚。”
  颉利可汗没有想到李世民来了后援之后,反而变了态度,他一时踌躇起来。
  李世民不待他回答,扭头大声道:“侯君集,速速派人搭起一座便桥来。”
  侯君集响亮地答应了一声,然后一挥手,就见从其身后的队列中冲出一行肩扛木料之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7)
这些人到了老桥的位置开始下水,先是用大锯割掉被焚的焦木桩,然后将同样粗的木桩扣在截面上,用抓钉将两截木头牢牢连起。
  很快,两溜儿桥桩直线连接了两岸。
  后面的人有条不紊且快速在桥桩上连起了木梁,横的竖的木梁形成了桥的大致模样。
  最后,他们将木板铺在梁上,挥动铁锤,叮叮当当砸入钉子,一座桥梁顿时成了,用时不超过半个时辰。
  看得出,这些人都是娴熟的工匠。
  高士廉轻声问萧礒道:“侯君集奉命来打仗,他带来这么多的工匠干什么?还随军携带了这么多的木料,不怕累赘吗?”
  萧礒也大惑不解,摇摇头。
  一旁的封德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世民,轻声道:“皇上出征,不论巨细每每谋虑周到,谅侯君集也想不出这个主意来。”
  沿岸两军看到如此短的时间内,一座新桥就此搭成,不免叹为观止。
  李世民见工匠已退回阵内,桥面上空无一人,就伸手示意道:“颉利可汗,请吧。”
  说罢,他跳下马背,缓步向便桥行去。
  颉利可汗迟疑了一下,也跳下马背,示意突利可汗同往。
  突利不愿意再近距离面对李世民,就坚决地摇摇头。
  这样,颉利可汗晚了几步,还是李世民最先走到桥中央。
  颉利默默地走近,到了离李世民有三步距离的地方停下,两人默然片刻。
  还是李世民先说话道:“颉利可汗,我们曾有盟约,有什么话派人来传即可。
  如今你劳师远征,何苦呢?若妄动刀兵,对你对我都不是好事。”
  说完,他脸上露出了微笑。
  颉利可汗一时语塞。
  李世民接着道:“你想说的话,执失思力全都告诉我了。
  唉,其实还是你的性子忒急了些。
  我刚刚即位,本想这几日派人北使,将一些金帛送去。
  我知道,塞北渐至冬天,用得上这些东西。”
  颉利可汗道:“想执失思力已经说过,今年我那里遭遇大旱,所养牲畜比往年减了三成。
  我知道你刚刚即位,有些难处,然岁贡之物要加倍,否则我难以渡过难关。”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道:“不行,你一下子增加许多,我难以筹措。
  这样吧,自今年开始,往输之物可以增加三成,以补其歉。”
  颉利可汗摇头道:“不行,至少也要增加五成。
  我辖下部落甚多,东西太少则难以兼顾。”
  李世民目光炯炯,缓缓地摇摇头,颉利可汗也不做声,顿时出现了冷场。
  颉利可汗凝视着李世民的脸庞,只见坚毅之中现出沉静若定的神色。
  颉利可汗比他小了几岁,这一刻忽然觉得自己的气势被比了下去。
  颉利可汗的目光又漫过李世民的身后,那里是排列整齐威武站立的唐兵。
  他的心思不由快速转动,心想若就此翻脸,两军对阵未必能讨到便宜,况且这里紧临长安,唐军后续之兵绵绵不绝,北面的李靖、李世羙,西面的长孙无忌也正率军缓缓压来。
  想到这里,他顿时为之气馁。
  颉利可汗轻叹了一声,说道:“好吧,我想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