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此种弩机装填箭矢非常迅速,操作也十分简单,加上在沮授的指挥下,弩手们射击的极有规律,丝毫不给人一点空闲的机会,这边射完箭矢在装填的时候,那边则弥补了这一时间空缺,相互配合,箭矢如雨,让张彦吃了不少苦头。
说来也奇怪,这样的一支弩手组成的军队,竟然没有被列入精兵的位置,而且也没有被袁绍使用,可见袁绍的庸碌。
不过,这也让张彦看到了一个信息,似乎沮授在有意通过这次对阵传递给他,告诉他河北的军队是很强悍的,不要跨界,否则的话,让你有来无回。
沮授的船队越来越远,张彦一直等到那支军队完全消失之后,这才离开白马,留下李典在此驻防,其余人全部回濮阳。
这一战。张彦坚守住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与河北的袁氏也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至少现阶段,张彦消灭不了袁氏,袁氏也无法消灭自己。
但是在张彦的心里,要想消灭河北的袁氏,根本用不着他来动手。袁绍死了,临终时根本没有留下遗言,那么谁来接任袁绍的位置,便成为了袁绍的儿子们的争夺目标。
张彦熟知历史。袁谭、袁尚势必会相互争权,最后更是兵戎相向,他只需在黄河南岸静待佳音即可,等到二袁打的两败俱伤了,他再出兵不迟。
到那时,张彦再率领他的铁血骑兵,横扫河北,便会易如反掌。而现阶段,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防守好防线。巩固统治地盘的内部即可。
濮阳城里,张彦没有摆庆功宴。因为在他看来,袁绍的主力军虽然败了,但危险还依然存在,至少,夏侯惇还占据着河内,张燕还一直盘踞在黑山一带,青州的防守还很薄弱。
于是,张彦派遣许褚率军第四军奔赴青州,协助臧霸防御青州,并让臧霸重整青州兵马,开始招募兵勇,建立青州军。
而最让张彦头疼的,就是叛军在河内黑山一带的黑山贼张燕,这个昔日依附自己的人,如今却变成了这场战争的帮凶,如果不彻底廓清这支恶势力,剪除这个不稳定因素,以后可能会对张彦危害的更深。
正好此时此刻,张彦的精锐军队都聚集在濮阳,他准备亲率大军进入河内,先攻夏侯惇,再消灭张燕。
至于这次战斗中的功劳,他都让人记在了功劳簿上,等到他彻底消灭张燕之后,回到彭城后,再另作封赏。
于是,张彦留下于禁和原有的兵马驻守濮阳,他则率领太史慈、徐晃、张辽、高顺四路大军,连同自己的侍卫亲军在内,共五个军的兵力,从酸枣北渡,前往河内。
当日,张彦在濮阳休整了一日,虽然说是五个军的兵力,但是在与袁绍进行大战时,除了侍卫亲军外,其余四军的兵力都有各个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高顺这一军伤亡最多,目前一军之中,只有六千余人,其余近四千人在大混战中全部阵亡。
除此之外张辽的军队阵亡了三千余人,太史慈、徐晃因为参战较晚,所以折损不多。不过,他们这一次前来,带的都是骑兵,共四千骑兵,现在还剩下三千五百多骑。而步兵都留在河南一带防守关隘。
总的来说,五军的兵力加在一起,只有两万五千人,差不多缩水了一半。
不过,为了指挥方便,各部依然保持原有不变的编制,由太史慈、徐晃、张辽、高顺四个将军进行指挥。
但张彦却把张辽帐下的甘宁,高顺帐下的吕蒙给调到了自己的侍卫亲军里担任军官,让甘宁担任中郎将,吕蒙担任甘宁的副手,出任参将一职。
甘宁、吕蒙都是在这数次战争中依靠战功一步步升上来的,张彦的侍卫亲军中缺少得力的干将,将甘宁、吕蒙二人调过来,用起来也好得心应手。
甘宁骁勇善战,其武力不比现有的五虎将差,但因为加入军队较晚,所以只能暂时委屈他了。而吕蒙则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跟随高顺时,屡立战功,加上其智慧过人,深得高顺喜爱,并且屡次将吕蒙推荐给张彦,说其以后必然会是一代名将。
张彦自然知道吕蒙会是名将,只是,吕蒙还太年轻,还需一番磨练,虽然聪明,却都是小聪明,没有独立带兵打仗过,所以他让吕蒙一直跟随在高顺身边,让其向高顺学习用兵之道。
高顺是历史上一个被忽略的名将,此人不仅骁勇善战,更非常善于用兵,在正史上,更是吕布帐下第一大将,其陷阵营的威力,也曾晓谕一时。
不过,吕布不太善于用人,高顺虽有能耐,却不能恰当的任用,而且吕布非常喜欢听信谗言,所以高顺是一个屈才的人。
本来,当初定五虎将之时,张彦就考虑到了高顺,但他或许是受到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一心要把最后一个虎将的位置留给赵云,所以才没有让高顺当虎将。但高顺也没有怨言,一派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样子。带兵严谨。作战勇猛。这次大战后,张彦甚至考虑该提升高顺的官位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以后再说。
第二天,经过一夜的休整,张彦亲率五路大军,共两万五千人,带着从濮阳城里弄来的干粮。共计七天,趁着大军胜利的锋芒,正式踏上了征程。
张彦率领大军,从燕县北渡,直抵河内郡的汲县,距离张燕等黑山贼盘踞的朝歌、荡阴二县只有八十里路,而距离夏侯惇所在的河内郡郡城怀城,大约二百里路。
张彦之所以选择从这一地点进行登陆,就是想切断夏侯惇和张燕的联系,他留下高顺这一军的兵力驻守汲县。封锁东西要道,自己却率领其余兵马火速赶往怀城。
而在张彦抵达河内之前。斥候就已经开始运作了,从河南各地纷纷潜入河内,探听消息。
袁绍身亡,大军惨败的消息,尚未传到河内,所以,河内还是一派平静之象,古时候的消息闭塞,这是通病。
如果张彦的军队能拥有二十一世纪那样发达的信息传递科技,那么张彦或许就会成为战争之王,永远不败的战皇。
可惜,他不是发明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发明那些高科技的东西,比如卫星、电脑、手机什么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发明点自己知道的东西,但在信息传递技术上,他几乎是一个文盲。
而在这个时代,斥候就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
张彦派出的斥候,先一天抵达了河内,张彦正在向怀城急速前进,到晌午时,已经抵达了获嘉县界。
进入获嘉县界不久,一名斥候便从远处急奔而来,张彦让将士们暂时休息,迎上斥候,开口便问道:“怀城方向有什么消息?”
&禀主公,驻守怀城的夏侯惇已经于昨日退兵,从天井关进入上党了。”
&兵?夏侯惇走了?”张彦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意外,当即问道。
斥候道:“夏侯惇带着大军确实已经离开了河内,而且走的很急,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
张彦寻思了片刻,当即说道:“好了,我知道了。传令下去,你部下的所有斥候,立刻到上党一带打听消息,我要知道,夏侯惇以及曹操的动向。”
&
夏侯惇突然退兵,那么他也就没有必要去怀城了。既然河内没有了曹军的兵力,他就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黑山贼了。
不过,有一件事让张彦很迷茫,这两日在和袁绍的交战中,他只看见了夏侯渊、曹洪的身影,却并未看见曹操。曹操的下落,倒是成为了一个谜。
张彦让将士们在原地休息,用了午饭之后,便原路返回,然后派人前去通知在箕关的贾逵,让他率领郝昭等人去攻打天井关,只有将天井关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能扼住上党通向河内的要道。
用了午饭之后,张彦便率领大军原路返回,与在汲县的高顺合兵一处,然后共同前往朝歌。
袁绍在与张彦的战争中被击败,就连自己也殒命中原,张彦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再无人能够撼动。
而密切关注此场战争的张燕,却顿时变得愁眉苦脸起来。
张燕做梦都想不到,张彦居然会以少胜多,打败了拥有三十五万南征大军的袁绍,而且,连袁绍本人也死在了战场上。
忽然,一则消息传来,摄政王张彦,亲率五路大军,已经抵达河内汲县,正朝着朝歌方向赶来,扬言要踏平黑山,生擒张燕!
一听到这个消息,张燕只觉得浑身发抖,他虽然坐拥数万大军,依附他的百姓也有数十万,但比起张彦的精锐来,简直是不堪一击,张彦连袁绍的三十五万大军都打败了,何况自己的这些虾兵蟹将?
突然,张燕有些懊恼,悔恨,觉得自己当初听信了曹操的谗言,背弃了张彦。本以为袁绍会击败张彦,没想到袁绍会被张彦击败,而自己现在也成为了张彦兵锋所指的对象。
该怎么办?是战,还是投降?(未完待续。。)
309别有深意
张燕拿不定注意,心里很乱,七上八下的。
如果进行抵抗的话,以他的军队,绝对不是摄政王张彦的对手,很有可能自己和众兄弟的身家性命都会搭进去。
张燕从来都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此时此刻,他的考虑却很多,如果自己死了,这些跟着他的众兄弟又将何去何从,那些依附他的百姓,又将何去何从?
他的黑山军之所以能够久存在这块土地上,都是因为乱世,以及他左右逢源的策略。
乱世之初,群雄并起,为了抢占地盘,张燕也曾想过去抢占州郡,曾经与袁绍、曹操、袁术、张杨、王匡、公孙瓒、刘虞等人都有过交集,今天谁强势,他就依附于谁,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直在见风使舵,这才能够保全黑山,逐渐壮大。
如今,天下群雄所剩无几,与自己毗邻的袁绍、张彦,哪一个的实力都强过自己百倍,千倍,而他的左右逢源之术,也已经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了。
投靠一方,势必会惹来另外一方。
怪只怪,张燕当初把赌注错误的押在了袁绍的身上,以至于现在才会沦落到如此进退两难的地步。
打是绝对打不过张彦的大军的,可是投降的话,张彦还会接受自己吗?毕竟,他曾经背叛过张彦,只怕投降的话,也是个死。
正在张燕为难之际,儿子张方和心腹孙轻、晆固等人一起走了进来。
&爹,孩儿听说。摄政王张彦亲率大军前来征伐。已经接近朝歌县了……”
张燕看了一下张方、孙轻、晆固三人。缓缓的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张方、孙轻、晆固三人都点了点头,张方道:“不仅我们知道,全山寨上上下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张燕问道:“那山寨里的众兄弟们都是什么反应?”
张方、孙轻、晆固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但面色却很沉重。
张燕看到三人脸上的表情,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即便是你们不说,我也知道。如今山寨里肯定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吧?”
张方道:“爹爹,张彦刚刚击败袁绍,便率大军前来征讨,全寨上下自然是闻风丧胆。不过,爹爹也不用担心,我们在黑山多年,十分熟悉这里的地形,张彦的军队虽然厉害,但那是在平地上。这里是山区,道路崎岖。不利于大军前行,只要我们紧守入山的各个要道,势必可以挡住张彦。”
孙轻道:“大哥,方儿说的极有道理,咱们寨中有数万兄弟,足可以与张彦一战!”
张燕听后,冷笑了一声,说道:“就算能够挡住张彦入山,又能如何?张彦以少胜多,不仅击败了袁绍,还杀死了袁绍,就连袁军三十五万大军都奈何不了张彦,我们才几万人,又怎么能够是张彦的对手?况且,你们应该比我都清楚,我们寨中虽然有数万兄弟,但真正能征惯战者,不足千人,真打起来,吃亏的必然还是我军。”
此话一出,张方、孙轻便不再出声了,反而紧皱着眉头。其实,他们也知道寨中的现状,自从他们归附张彦,张彦把朝歌、荡阴两县全部交付给张燕来管理,允许百姓就地入籍,之前跟着他们的数十万百姓,基本上都下山入了朝歌、荡阴两县的户籍,已经成为了当地百姓,耕种田地,娶妻生子,过着美满的日子。
而山寨中的人,也都已经有了妻儿,几年的和平生活,已经消弭了他们的贼性,虽然还待在山寨里,但是却在山寨周围开垦荒地,种植粮谷,再也不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黑山军了。
张燕接着说道:“摄政王此次前来,无非是想兴师问罪,我们背叛了他,暗中投靠袁绍,并放曹操的军队入关,所有的罪责,都是我一个人的,我准备去见摄政王,负荆请罪,以我一人之命,换取黑山的安宁。”
&爹,你不能去,去了就是死。不如,不如我们逃吧……”
&我们能够逃到哪里去?”
&到冀州、并州、幽州、凉州,什么地方都可以,这里都不是张彦的地盘,就算张彦想抓爹爹,他也抓不到啊!”
张燕冷笑了一声,缓缓的说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彦挟天子以令天下,而且这次又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中原霸主之位,只怕别人再难撼动。就算我们逃走了,逃的了一时,又能逃的了一世吗?躲躲藏藏,畏首畏尾,并不是我的行事风格,与其落魄的客死他乡,不如风风光光的死在张彦的刀下,至少,我也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是爹爹……”
孙轻急忙拉住了张方,说道:“大哥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认准的事情,你是改变不了的。”
&道就这样让我看着爹爹去送死吗?”张方泪眼婆娑,厉声问道。
一直没有发话的晆固,突然开口说道:“摄政王此次率军前来,大有兴师问罪之意。但在我看来,只怕是别有深意。”
此话一出,张燕便急忙问道:“兄弟有什么高见?”
晆固毕竟在张杨身边待过,见识稍微比张方、孙轻高一点,自从张杨战败被诛杀后,他就投靠了张燕,深得张燕的信任。
晆固道:“高见倒是称不上,但是一些愚见还是有的。张彦若果真想杀掉大哥的话,根本用不着亲自率军前来,他可以委派一员虎将来攻打黑山就可以了。但是,张彦却选择了亲率大军前来,难道大哥还看不出张彦的用意吗?”
张燕仔细的品了品晆固这番话的意思,忽然豁然开朗,急忙问道:“你是说,我手里的军队?”
晆固道:“我也只是猜测,但却不妨一试。”
张方、孙轻对于张燕和晆固的对话,都是一愣一愣的,根本不知道他们两个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晆固当即抱拳道:“晆固本事败军之将,承蒙兄长收留,还信任有加,晆固愿意代替兄长去见摄政王一面,探明摄政王的真正用意。”
张燕道:“好,有你去见摄政王,我自然是放心许多,只是,一切小心。”
晆固当即辞别了张燕,单人单骑,便下了黑山,直接朝朝歌县城奔去。
此时的朝歌县城里,战争中的阴云已经笼罩了整个城池,负责驻守在这里的是张燕的另外一员心腹爱将,唤作王当。
王当听闻摄政王张彦率领大军到来,便积极布置防御,准备与张彦一战。
晆固赶到朝歌,见王当已经准备迎战,便传达了张燕的命令,先不让王当动手。之后,自己又询问了一下张彦大军的动向,知道张彦的军队距离朝歌已经不足三十里,便立刻策马出城,前去迎接张彦的大军。
……
张彦率领骑兵先行,从汲县到朝歌,一路狂奔,眼看快要抵达朝歌县了,张彦忽然看见几名斥候带着一个人走了过来。
张彦停下队伍,迎着斥候,看了一眼被捆绑着的人,便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禀主公,此人自称是张燕的使者,说是有要事要见主公。”
张彦当即让人去掉塞在那人口中的东西,问道:“你是何人?”
&人晆固,拜见摄政王殿下。”
张彦问道:“张燕派你过来,有何要事?”
晆固道:“张燕知道摄政王到来,特意让我来迎接摄政王,而且,张燕也知道自己之前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后悔不已,希望能够得到摄政王的原谅。”
张彦问道:“张燕既然有了悔意,为何不亲自前来?”
&燕害怕摄政王会杀他,所以不敢亲自前来,这才派我过来,向摄政王转达他的诚意。”
&意?”张彦冷笑了一声,问道,“那本王倒要听听,张燕有何诚意。”
晆固忙道:“张燕之前听信谗言,误信了袁绍的鬼话,所以才做出如此错事。但这一切,也是张燕为求自保才做出的决定,毕竟黑山与袁绍的地盘接壤,袁军有那么强大,如果当初张燕不答应他,袁军很有可能就会进攻黑山,那么当地数十万百姓,就会受到荼毒。还希望摄政王看在张燕也是为了保全百姓的份上,原谅张燕这一次的背叛。只要摄政王不追究此事,为了表示诚意,张燕准备将部下的数万黑山军全部遣散,让其卸甲归田,张燕本人也会迁居彭城,待在摄政王的眼皮子底下。”
张彦听晆固这么一说,心中顿时一怔,没想到张燕还有这种觉悟。此次他亲率大军北征黑山军,其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墙头草的军队。既然张燕肯自己遣散黑山军的部众,倒省去了他很多麻烦。
用张燕的一条命,换取黑山一带的安宁,这个买卖确实不错。
不过,张彦并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欢喜,而是对晆固说道:“如果张燕真有诚意的话,就让他亲自来见我,我可以保证不杀他。”
晆固听后,当即道:“摄政王一言九鼎,必然不会失信于天下,小的这就回黑山,让张燕亲自来负荆请罪。”
张彦摆摆手,示意让斥候放了晆固,晆固又拜谢了一次,骑上自己的马匹,快速返回黑山。(未完待续。。)
310拥立新皇
当日,张彦率领大军继续进发,比及赶到朝歌时,王当已经率领黑山军退出了朝歌,朝歌县城里的百姓,都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在城外迎接摄政王张彦的到来。
当夜,大军进驻朝歌县城,张彦派人严加防范,以免着了张燕的道。
次日午时,张燕果然带着晆固、张方、孙轻、王当等黑山军的肱骨来到了朝歌,众人都骑着战马,但是却光着上身,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荆棘,看来诚意拳拳。
张燕等人来到朝歌城下,没有带一兵一卒,也没有携带武器,被人带到了县衙大厅,一干人等一见到张彦,便立刻下跪,向着张彦等人便是一番请罪。
张彦倒也开明,也不为难张燕,只问张燕是不是诚心投降。张燕回答是肯定的,为了显示诚意,他更是要遣散数万黑山军,除此之外,还更改了自己的名字。
张燕原本不姓张,而是姓褚,本是黄巾余党张牛角部下一位将领,张牛角战死后,众人共同推荐张燕接掌了张牛角的旧部,继续带着这批人鱼官府进行抗争,为此,褚燕专门改姓张,叫张燕,以纪念张牛角。
当初黄巾已经被官府平定,张燕于是率领这支队伍占山为王,当起了山贼,这便是黑山贼的由来。
张彦见张燕十分有诚意,便免去了他的死罪,贬为庶民,让他一家老小一起迁居彭城居住。
至于晆固、孙轻、王当等人,暂时留在黑山,待遣散军队之后。再做听用。
张燕喜不胜收。对于张彦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于是,张燕便将太行山脉一带的地形图拿了出来,将此图献给张彦。
张彦看了一下张燕所献出的地形图,十分受用,在地形图上,山中各处险要关隘都有标注,更标注了许多羊肠小道,经过这些羊肠小道。甚至可以绕到一些关隘的后面。
太行山脉纵贯南北,在并州、冀州都有其一部分,这个地形图一到手中,太行山上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看来,张燕在太行山一带为贼,确实没有少下功夫,居然对太行山脉如此的了解。
张彦收下了张燕的这份礼物,做为答谢,他赏赐给张燕五百金。让他举家迁徙到彭城,到时候会有人给他安排好住处。
张燕万般感谢。向张彦告辞,从此之后,张燕此人,便不复存在,张燕则恢复本姓褚,为了避讳张彦的“彦”字,褚燕索性连名字都一起改了,唤作褚遂。
既然张燕投降,张彦也就省去了兵戎相见,于是专心留下来,处理黑山军的善后事宜。
此番大战,张彦的大军也损失颇多,于是从黑山军中挑选出数千精壮,补充兵力。除此之外,其余人都就地为农,仍然任命卫觊为河内太守,太史慈仍然留在河内驻防,而晆固、孙轻、王当三人,则全部归到太史慈的帐下听用。
处理完黑山军的事情后,张彦便率军离开了河内,让太史慈密切关注并州、冀州的动向,一有什么情况,就立刻上报。
除此之外,张彦又特意让徐晃这一路军留在河南,弥补河南一带的兵力空虚。
等张彦等人回到濮阳后,青州方面的臧霸传来了消息,他已经彻底将敌军击退,而这次与袁绍的战争情况都被统计了出来。
此次大战,张彦所管辖的范围内,从河东之战一直到袁军全线退回河北,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共计歼敌九万六千八百多人,俘虏三万多人,袁绍、颜良、文丑、高干等人尽皆死在这场战争中,张郃、高览、田丰、沮鹄等人被俘,郝昭、卫固、张琰等人投降。
而己方阵亡三万八千六百人,伤一万多人,军司马以上军官阵亡三百六十八人,其中副将八人,中郎将六人,参将十四人,校尉五十八人。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句话确实有些道理。
虽然张彦的军队阵亡了那么多人,但他们胜利了,取得了这次大战的胜利,也奠定了张彦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即便是没有完全消灭敌军,但却给敌军一次重击,至少五年之内,袁军绝对不会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了。
张彦让贾诩统计有功之人,准备回到彭城后,论功行赏,而那些阵亡的将士,也都一一登录下来,该赏的赏,并且给予双倍抚恤金。
另外,张彦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情况,张彦特意将这五万民变成正规军,将其中三万人调往青州,归左将军臧霸统辖,另外两万则留在濮阳,归右将军于禁统辖,陈应率军回颍川,李典所部继续留在濮阳,许褚、赵云、张辽、高顺所部全部回到原有的驻地。
张彦骑着乌云踏雪马,带着亲兵,先行回到了彭城,除了战争,还有一件事非常需要他来处理,那就是另立新君。
刘协死了,大汉的皇帝没了,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张彦一回到彭城,便立刻着手拥立刘协的儿子刘冯为皇帝。
刘冯是刘协和袁皇后所生,张彦回到彭城后,首先以叛国罪罢黜了袁氏的皇后之位,连同曹贵妃一起诛杀,而刘冯则交由奶妈照看。
可怜刘冯一岁不到,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能够知道些什么,又怎么能够当皇帝?
但是,刘冯就是被张彦推上了皇帝之外,全**政,仍有张彦一人说的算,继续以王的身份进行摄政。
从此后,刘氏江山彻底没落,皇帝形同虚设。
本来,张彦是可以称帝的,但是他没有,因为时机不到,袁绍虽然死了,但袁绍的儿子还在,而且曹操也在河北,曹操这个人,远比袁绍可怕。
袁绍在世之时,帐下人才济济,各路人才都非常敬仰袁绍,如今袁绍一死,帐下人才死的死,伤的伤,被俘的被俘,而袁绍的三个儿子,更不是曹操的对手,若是再相互争夺起来,只怕曹操反而会乘虚而入,代替袁氏成为河北之主。
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张彦也只能静观其变,毕竟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而且袁军的实力犹存,现在根本不是贸然进攻河北的时候。
与此同时,张彦也准备再安稳几年,积攒实力,然后大肆扩军,从而一举攻下河北,统一北方。
刘冯为帝,因其年纪尚幼,所以没有举行登基仪式,张彦只是发布了圣旨,诏告天下而已,同时今年继续沿用建安五年的年号,明年正月初一,便改元为武德元年。
另外,张彦也开始论功行赏,大肆封赏在战争中的有功之臣。首先,他自创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由自己兼任,然后加封赵云为虎威大将军、淮阴县侯,许褚为虎贲大将军、谯县侯,太史慈为虎烈大将军、高密县侯,徐晃为虎翼大将军、新阳县侯,张辽为虎牙大将军、汝阳县侯,于禁为右大将军、长垣县侯,臧霸为左大将军、高唐县侯。
张彦所封七人中,均在原有官职中加了一个“大”字,额定其品级与大将军品级相同,均为正一品。
张彦还提升高顺为前将军,封射阳县侯,甘宁为绥远将军、费亭侯,吕蒙为甘宁副将,加封为谏议大夫,一等忠勇伯。
除此之外,张彦还加封贾诩为卫将军,萧县侯,而诸如张纮、李典、陈应、吕岱、毛玠、孔融、贾逵、卫觊等人,凡是有功之人,全部有所封赏。
此次张彦一次加封了七个大将军职位,正式告诉全军将士,只要战功赫赫,就会有封赏,大大的刺激了将士们对于功勋的渴望。
在张彦与袁绍对决之时,荆州的刘表一直按兵不动,江东的孙策被陈登的经济封锁弄得很窘迫,一心发展经济,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北方的事情。直到新的皇帝登基的圣旨传来,孙策才知道张彦击败了袁绍的消息。
天下两个实力最强的诸侯进行了一场对决,结果张彦胜利了,袁绍不但惨败,还把身家性命丢在了战场上,其他割据势力于是纷纷派遣使者来彭城恭贺新皇登基,再次承认了张彦的霸主之位。
张彦回到彭城的第三天,大军陆续返回,田丰、张郃、高览、沮鹄四个俘虏全部被带到了彭城,被分开进行看管。
张彦派人前去进行劝说,张郃、高览投靠,田丰不降,沮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