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营销状元-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噢,我说是吧!长三角没有见过它的影子,难怪是名不见经传!”齐会长感到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是的,是的!刚来打市场,就来拜访你这个权威了。这不来了,就认识了,就知道这个企业了!”文新赶紧打了个圆场。
“是的!”齐会长听了文新这么一席话,哈哈大笑起来。
“我带了一点东西来请你品尝。”朱江因为是文新表哥领来的,初来乍到当然要有晋见礼。
“什么?”齐会长问文新,文新从包里拿出两条芙蓉王烟,“这是湖南出的烟,你还没有尝过吧?”
“抽过的,我在广州开会时一个湖南朋友给了我一盒。不错,味道很纯正。”
齐会长拿起黑壳、金字的芙蓉王烟看了看,说:“怎么好意思拿小老弟东西呢?”他推辞了一下。
“这又不是外人,烟酒不分家。今天我们到老东吴去撮一顿怎么样?”文新提出了建议。
“等一等,看事多不多再定吧。你们来有什么好事?”他开门见山。
“是这样,他初入长三角,两眼一抹黑,我对交通部门也还熟悉,将相关资料、情况都介绍给他了,也领他到了张家港、吴江、江阴、无锡、南通市转了一圈,不过工程机械行业如泵站我就不及你熟了,他要在长三角打开局面,必须先了解长三角混凝土的行情,这是至关重要的。你这里是苏南地区的领导单位,你本人更是权威。”
齐会长听懂了他的意思。
“朱江有决心打开长三角,我自当鼎力相助,这对发展长三角是有益之举啊!你这种先探路、后行动的做法是一种聪明举动,若不明就里去乱冲乱撞,那样会撞得头青眼绿的。你等着,我将我掌握的资料、情况介绍拿给你。”
三、探路(2)
齐会长边说边走到书柜边,拉开了玻璃门,拿出了一叠协会月报、年报和按月发布的动态和新闻。这种资料,只有单位有,图书馆是没有的,这对于朱江来说,至关重要。
齐会长将资料放在茶几上,问:“朱江,你要了解哪里的情况?”
朱江随手将动态和新闻翻了一遍,里面有苏南各个县已建和正在建的泵站名称、地址、年工作量、拥有的设备情况。
又翻开一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各个工程机械企业在长三角这些单位产了什么设备,销了什么设备。后面还记录有国外工程名称和产品目录。
朱江如获至宝,听齐会长问,他惊喜地抬头。
“这些资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齐会长笑笑,说:“我们每个月要开会汇总月动态进展,以便向各地各个泵站指导工作。你需要的话,只管来看。”
看来齐会长很喜欢文新带来的这位青年。
“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整个苏南地区有多少泵站,也可以了解到有多少泵站正在建设,还可以知道这些泵站需要一些什么设备。”文新在边上补充。
“准备批和待批的泵站我心底有数,虽然审批权在建委或建设局,但是我们行业管理协会与政府部门经常通气的。除了我这里,你还应该结识结织建委和城建局的人,他们是审批权威机关,掌握了泵站生杀大权。哦,建设单位信息中心就在苏州十梓街。”
齐会长又指点了几个关键部门给朱江。
朱江知道在长三角探路只有借助政府、行业管理单位、建设部门管理单位才能真正掌握到第一手资料。
这条路算是走对了,从源头探到了正确的进攻方向,下一步会比较顺当。
“对!朱江你还要到建设局去找余处长。到时我领你去。”文新出了点子。
“建设部全国信息中心成主任我熟,改天我领你去见面,今后好串门啊!”齐会长真是个热心肠的人。
“这几本杂志借我看几天,我再还过来。”朱江挑选了几本记录有泵站消息的杂志,诸如泵站工作量、设备情况等,还有记录了国内和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在长三角的动态和销量的杂志,这些资料对朱江而言至关重要,这是他的探路石,便于他从中了解当今长三角需要什么,人家供应情况中有没有缺失,是否可找出空当,以利于制订下一步行动纲领计划。
今天的探路行动颇有收获,朱江想下一步该拜访政府部门信息中心主管单位如建设局、城建局了。拜码头联络了熟人,从各方面收集资料,才便于今后开展工作。
探路的圈子就这样一圈一圈划开了。先从亲戚处下手,然后再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介绍他们的关系网,就像文新带朱江跑了几个县的交通部门,认识了齐会长,齐会长又介绍了成主任。关系圈渐渐扩大,信息纷至沓来。在他们的协助、介绍下业务有了来源,加上自己的努力,业务渐入佳境,产生了效益。朱江通过艰难的磨炼,认识到了探路的重要性,正所谓有的放矢,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下一步,朱江要迈开双腿走路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编辑絮语
1。 尽量拿到有关单位以及主攻方向的基本情况,即熟悉周边情况和环境;其次是要认识与业务相关的人,取得他们的信任获取一定信息,说不定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2。 打通相关职能部门的通道,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先探路、再行动,避免乱冲乱撞,才不会撞得头青眼绿。 。。
一、第一个合同(1)
这天,朱江在无锡北塘访问一个泵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苏州一位朋友打给他的。朱江对无锡的朋友说:“对不起,我接一个电话。”他拿了电话边走边听。
他走到门外,面前是来来往往的船只,装载着沙子、水泥,而油布蒙着的一艘装的是百货交电产品,它们受不得潮也受不得震动,所以船运要比较可靠。
“朱江吗?有一个信息告诉你,常熟爱建公司现在正要买两台拖泵,而且在近期内就要货。你抓紧去跑!”
“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
“可靠!我表弟就在这个公司,是他告诉我的。”
看来情况属实。
“你能不能把你表弟约出来见个面,把事情了解得更详细一点,我好决定怎样走下一步。”朱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好!下午你到华侨宾馆咖啡厅等,我们四点钟到。”朱江听完电话就中止了北塘之行,立马折回常熟。
下午四点,朱江坐在华侨宾馆靠窗的茶座上喝茶。华侨是个老宾馆,在常熟以前很出名,有二十多层,除高中档次客房外,卡拉OK酒吧、咖啡厅、桑拿、游泳池……一应俱全。自从对面虞光酒店开张后,生意被抢了不少,但仍有不少回头客。
朱江的朋友张辰和另一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张辰的表弟。他的表弟精瘦的,穿着一套深蓝色西装,打着一条斜条蓝色领带。
“这是我表弟楚林生,他在爱建公司搞财务。”张辰介绍说。
楚林生很客气地握了朱江的手。
“请坐。”朱江请他们落座后,将名片给了楚林生。小楚拿起名片,仔细看了一下。朱江打量着小楚。他十分精神,更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看起来是睿智型的人物。
“朱先生是三一重工的?”
“是的,我们的产品虽说还未打进长三角,但质量和售后是有保证的。”
正因为产品还未出名,朱江怕对方不要,而强调了质量和售后,这与其他产品来比是强项。
“我听表哥介绍了你的情况,大家都是常熟人,我就直说了。我们工程公司现有八个工地在开工,最近又有三个工地要开工,所以设备调配不过来,临时租赁也很不容易,好在拖泵不是太贵,公司领导前天开会决定买两台。因为我们财务科要调配资金,所以消息来得快。今天我就是出来调集资金和收账的。估计两三天之内资金可以到位。”
朱江一边听小楚说话,一边盘算着这笔生意要如何做。
“请问你们的产品是什么型号的?”小楚问。
“C60和C80,价格按报价还有一点余地。”朱江估算一番报了一个大概的价。
“这个报价和我们估算的差不多,具体情况还有伸缩的,是不是?”小楚以征询的口吻问朱江,显然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是的,对新客户当然要优惠,我们要做出品牌,做出榜样呢!”
朱江心想:这个小楚一开口就在价格上做文章,我要告诉他信息费是不会少的,我还要拉拢他过来,他在单位能讲话,这对于成交一个订单十分重要。还有,接下来应该找谁,怎样跟进,谁拍板等一系列情报,还需要小楚指点。
朱江对张辰说:“今晚我想约你和你表弟一起到船上吃顿便饭。”
张辰问小楚有没有空。
小楚说:“晚上有空,不过我现在要回去将调资金的事汇报一下。”
张辰对朱江说:“可以,那我们七点半在西门码头上碰头。”
“好!”朱江同意了。
送走他们后,朱江一个人怔怔地坐在窗前思索,凭他多年从事营销的经验,今天这一单有很大的希望,因为两台拖泵才几十万,钱数不大。况且不用招标、议标、单位审定,不用向上级报批,省去了许多麻烦。 。。
一、第一个合同(2)
所以,像这种生意就需要收集客户资料,而收集客户资料必须要有内线,发展内线等于有了耳目,就可以接触到这个项目或采购的内部人物,乃至决策人物。
朱江决定把小楚和张辰拉进自己的圈子,然后通过小楚了解谁是决策或拍板人物和他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们的做事方式对这个合同有什么影响。
他把想到的这些因素分析了一下,然后决定下一步如何走。
晚上,他们在西门码头一起上了船吃船菜。船菜,是江苏太湖及四周河湖上的一种风俗。船菜比较有特色,一般是鲜河虾、螃蟹或河鳗。船上后舱下面通常有一个养殖空间,客人上船点菜,随时可以捞上新鲜河鲜来加工。
吃船菜一般是商业谈判的一种手法,人坐在船上,将船开入湖中,商谈私密性较强,还可边吃边欣赏湖光山色和点点渔火。
也有小情侣在船上借吃饭之便,荡漾在湖心亲密相会,如此另有一番情趣。更有游客慕名而来体会太湖水乡的独特风韵。可想而知船菜的兴旺,这也是渔家除打渔以外的一种收入来源。
今天,朱江约他们二人来吃船菜是想拉拢小楚,以便摸清他们决策领导的个人喜好和人物特点。
船家等客人都上船后,一个中年妇女将船撑出去,船慢慢离开岸边向远湖荡去,船主人拿出了菜单请客人点菜。朱江一行在船舱坐定后,朱江浏览了一下船内摆设,这是一个中舱,中间一张小八仙桌,四周有六把椅子,船舱边上有一张条桌,摆放着茶水、饮料。
船家小姑娘将刚泡好的一壶碧螺春给他们每人斟了一杯,茶香沁人脾胃。
朱江请二位点菜,张辰拿起菜单看后,点了一盆螺蛳,又点了一条河鳗;朱江点了新鲜的银鱼炒蛋;小楚要了一份蛤蜊和一份金花菜。
三人还要了两瓶越龙山花雕,要船家温热后拿上来。
船慢慢地摇出港去,夜色中,只见一只只船菜船陆续驶出港去,一盏盏灯在船头亮着,似乎像招牌告诉人们这船已有人正在出游。按惯例每条出航的夜船都要点上一盏灯,像点点繁星,在湖面上游弋,给夜色增添了不少情趣。
船舱中三个人边吃边聊。朱江和张辰都把外衣脱了挂在舱座钩子上。张辰首先给表弟介绍朱江:“朱江是常熟人,他老家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小时候在本地红旗小学读书,现在公司从事工程机械销售。工程机械是他的强项,他本科、研究生都读的这个专业。而且他在建委和公路管理处都有亲戚。”
张辰像在给朱江做简历、做家谱,从里到外不停地述说。
朱江坐不住了,开口道:“小楚,你不要听他摆谱了,简直是查三代。”朱江这句话让小楚笑得前仰后合。
船舱中响起轻轻的紫竹调,让人听得十分舒服。
坐在船舱角落的小姑娘大约有十三四岁,扎着两只羊角辫子,一身牛仔装,赤着脚,边哼着歌边推磨。她在等候后舱炒菜的人传唤,她是给前舱送菜的。
今天的鳗鱼做得十分地道,没有腥味。张辰夹起一筷子鳗鱼对朱江说:“朱经理,今天鳗鱼不错,口味也好,你试试。”说完,他又转过身喊,“小姑娘,黄酒热好了拿过来。”
“好嘞。”小姑娘站起来应道。
一会儿,小姑娘从后舱端上来一壶热好的黄酒和一盆银鱼炒蛋。
菜放在桌子中央,朱江看到金黄色的银鱼炒蛋,食欲上来了,他喝了一口黄酒,又吃了一筷子炒蛋。
一、第一个合同(3)
“嗯,不错,小楚你试试。”
小楚夹了一块蛋,停在那里,问朱江:“朱经理,如果这笔生意做成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沾点光?”
朱江听到这句话,把头抬起来,肯定地说:“当然有。我们有个奖金制度,对和我们合作的人,或者通信息而促成生意的,都要给提成。否则,有谁会和你做?”
张辰听了,脸上泛起了红光,神情也有些飘飘然。
“这个道理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哪个单位不按这个惯例行事,就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做什么生意了。”朱江说,“两台设备净利润不多,可以拿出的奖励也有限,所以,做得多奖励才多,就是这个原则。”
张辰对小楚说:“听到了吧,朱经理已经说清楚了,奖金会有的,这下你就可落心了。余下的工作你要好好去做。”
小楚笑着点点头,拿起一杯黄酒对朱江说:“喝酒。”
朱江也端起酒杯,将满满的一杯酒喝下去,这种糯米黄酒醇和,下肚比白酒舒服。船舱中那盏节能灯泛出明亮的白光,照得三个人脸上都泛出红光。
朱江夹起一只蛤蜊,在酱碗、醋碗中打了一个滚,肉挖出来扔进口中,十分鲜嫩可口。
这里舱中都是坐着吃饭,不像有的小船要盘着腿席地而坐,一点都不舒服。
船上养了一只波斯猫,在椅子一角趴着,两只眼睛一黄一绿,望着朱江。朱江夹起一小块鱼扔到它嘴边。它张嘴就吃了进去,还对着朱江叫了两声。朱江望着它憨态可掬的样子,哈哈大笑。
小船荡漾在河中,三个人在船舱中边吃边谈,一个口头合约就这样谈好了。这可是朱江在长三角第一档生意啊,他非常重视。
“小楚,你可以对经理这样说,对比了几家公司,质量都差不多,而三一重工的售后做得非常不错,价格也公道。这样你们经理心中就有底了。”
小楚边吃边对着朱江点头:“那当然,我会认真去做,我管财务,说话有点分量,一般情况下经理都会听我的。”
“那好,我等你的好消息。”朱江高兴地拍拍小楚肩膀,三个人都笑了。
两天后,爱建公司通知朱江到他们公司去,显然是小楚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朱江在常熟这两天一直未敢挪步,就是在等待这个消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等来了这个电话。
他迅速拿起手提包,将拖泵的产品索引和报价单一起塞了进去。
他出门时,感觉今天看什么都顺眼,就连门口原来看不惯的*妹,朱江也觉着她们的妆并不是那么难看。
他要了一台的士。在苏州无论哪个县,的士起步价都是十元,这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朱江平时是舍不得打的的,今天顾不得贵不贵了。
“请问到哪里?”司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的士公司制服的年轻人。
“西门大街,爱建公司。”朱江说。
司机知道这个单位,就马上开车出发了。
爱建公司在市一中附近,车过一中就能看见公司大门,司机在大门口停了车。朱江付了钱,下车径直往前走。
大门口传达室工作人员从窗口探出头问朱江:“请问你找谁?”
“我是应约来找陈经理的。”朱江停下来回答。
“三楼左边第三间。”
回答得很干脆,朱江很高兴。
这是他第三次来了,所以熟门熟路上了楼。
这是一栋四层的办公楼,这种办公楼仍保存着以往老的格调,有走廊,然后一排办公室。朱江走到房门口,门是虚掩着的,他还是在门上敲了几下。 。 想看书来
一、第一个合同(4)
“请进!”
里面传出了声音。朱江推开了门,落入眼帘的是靠右边两张办公桌,左边是一套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
他走进去,给陈经理递了支烟,又将打火机伸过去点上了火。
“请坐!”陈经理含着香烟很客气地让座。
朱江坐下来后,陈经理拖过一把椅子坐在他对面:
“朱经理,今天请你来,是这样的,上次主任把你的产品介绍给我们后,公司认为质量还可以,所以我们决定在你公司买两台拖泵,一台C60、一台C80。不过不知道价钱能不能再降一点。因为这个品牌是第一次接触,我们也是试着用,如果确实好,我们还要配备更多设备。”
朱江料到有这一招,那天小楚也给了底,要降一点,事后朱江和上海分公司周总通电话请示过,周总考虑到这是第一个合同,要拉住客户,同意在报价基础上再让一点。有了这个底,朱江今天便好做文章了。
“陈经理,你说得在理,谢谢你关照我的业务,理所当然要低一点。你看要降多少呢?”
朱江反客为主征询陈经理,要他开价。
陈经理面有难色,迟疑了一下后开口:“降个5%吧!”
朱江脱口而出:“啊,降得太多了!算你照顾我,每台降个3%行不行?”
明显的讨价还价。陈经理算了一下,按报价算3%就是降了四万多,也够意思了。
“好吧,就3%,我们交一个朋友吧。”陈经理很干脆地拍板了。
“什么时候交货呢?”陈经理问。
“大约要一个月后。”朱江答道。
“我们可等着急用,一周吧。”
朱江对发货的问题早已问了周总,周总说签合同三天后可以发货。现在陈经理要求一周内发货,显然不成问题。
“好吧!发哪里?”
“我们在合同上注明吧!”
“好!”
朱江将合同拿出来,他们的合同做得很实用,只需填上型号、规格、交货地点和交货时间就行。
朱江请陈经理派人来填。
陈经理对财务科喊了一声。
不多久,财务科小楚过来了。
“小楚,我说给你听你来填合同。”
小楚拿过朱江的空白合同,接陈经理的口述一笔一划填上。
合同填好,陈经理让朱江在合同乙方栏里签上名,陈经理在甲方栏里签上名,然后要小楚拿去盖章,再拿过来。小楚过来时,望着朱江笑着点点头。朱江终于签订了踏入苏南的第一个合同。
朱江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感到自己的脚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轻盈,背的这只牛津包也不重了。昨天他将第二双已穿破的皮鞋扔掉,就预感今天这双新皮鞋一定会给他带来好运气。果然,今天签了首份合同。
他掏出手机给上海分公司周总打电话。
他在西门大街上越过马路,走到石梅茶室,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这时电话接通了。
“喂,周总吗?我是朱江,我在常熟,今天上午已签了合同,对方买了两台拖泵,总价在报价上降了3%……”
对方在电话中表扬了他,说他有能耐首份合同只降了3%。
放下电话,朱江长舒了一口气,两个多月来的奔波,积郁在胸中的愤懑、烦躁被周总不经意的几句表扬洗得干干净净,那颗空寂的心,也仿佛落到了实处。这时的朱江感到精神十足,豪气冲天。
他点了一支烟,望着石梅茶室四周郁郁葱葱的大树,很滋润地深深吸了一口,他脑海里仍在翻滚着刚才订立合同的难忘的情景。他终于在长三角拿下了第一份合同。
这时,他口袋中的电话发出一阵悠扬的声音。他坐在茶室的椅子上倚着大树接听。
一、第一个合同(5)
“是我。”堂姐在电话中告诉朱江,常熟有一个泵站已有批文了。
朱江听了,说:“好的,好的,我明天下午过来。”
挂了电话后,他马上给北厍杜小姐打了一个电话,问:“李老板那边是否已经落实了?”
杜小姐银铃般的声音传过来:“快了,听说还有一周左右就可以办好泵站批文了。你什么时候过来?”
朱江说:“过几天吧。”
放下电话,朱江心中有一种无比欣慰的感觉。杜小姐是他表妹的同学,在质监站工作,经表妹介绍后,也热心加入到朱江这个行列中来。看来她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也起到了作用。
朱江到堂姐那边已是下午五点,他在梅海北路口下了车,前面几十米就是他堂姐住的小区。
他上了楼,敲了铁皮门,里面问:“谁啊?”是姐夫的声音。
“是我,朱江。”他应了一声。
门开了,这是一个小三室一厅的房子,厅不大,十平米左右,在正中放了一张桌子,这是吃饭的地方,也是喝茶、拉家常的地方。两把椅子是藤做的,已有年头了,藤都成了紫红色了。还有两张木椅子,排在一起等待客人随时到来。
朱江进来时已是六点钟了,堂姐的女儿、女婿也都到了。
饭桌上,侄女阿芳旁边坐了一个女孩子。经介绍,才知道她是阿芳高中的同学,叫夏燕,现在在海关工作。夏燕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向朱江浅浅一笑,两个酒窝显露出来,她朝朱江伸出了手,轻柔地说:“你好!”
朱江伸手和她一握之间,目光就落在她的身上,夏燕是典型的江南美女,长得乖巧玲珑,扎了一个马尾巴,大大的眼睛,肤色白皙而略带红润,手指纤细,柔若无骨。
席间,夏燕谈吐知书达理,博学多闻,朱江对她很有好感。夏燕当时倒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礼节性地对朱江淡淡地笑。
第一个端上的菜是姐夫和小罗都喜欢吃的肘子,江南叫红烧猪蹄■,已蒸得熟烂,看着就让人垂涎。
“这是乡下刚拿来的,是新鲜的。”堂姐夫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眯着眼睛用小刀将肘子切开,便于大家用筷子夹。
堂姐又端来一盆炒盐水虾,一盆熏鱼。她边放盆子边说:“这是马永斋买的,听说朱江要来,阿芳才买回来的。”
之后,相继又上了一盆炒菠菜和一盆海带肉丝汤。
“家常便饭,边吃边聊。”堂姐夫十分好客,也很实在,“要喝一点黄酒吧?”
他是喜欢喝一杯的,但还是征询了大家的意见。
“黄酒我已用热水热好了,大家吃吧。”姐姐是朴实无华的医生,她给每人准备了一个一次性纸杯。
小罗给大家一一倒上酒。
一顿家常便饭带出了一段话来:东乡有一个泵站,批文已拿下来一个多月了。他们准备买一台泵车和一台拖泵,共三百来万。他们和银行谈了几次,按揭谈得差不多了,他们现在想找朱江谈谈买设备的事。小罗把事情托出来了。他在建设局工作,所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堂姐夫说:“这泵站之所以找到朱江,那是因为泵站老板和你们家多少有一点亲戚关系。毕竟是私人开的,谈不上什么招标议标,老板说了算数。”
堂姐也补了一句:“小罗是出了力的,尽管是亲戚,还要有人去打招呼才会买面子的。”
这倒是真话,没有人打招呼、推荐,谁都不会买账。
朱江点头称是,多年来他体会到了销售没有爱和恨,只有成与败。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不违反原则,做成了就是成功,其他都是假的。今天,他听到姐姐这番话,体会到亲戚也分三、六、九等,要买面子得要有力量。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第一个合同(6)
朱江还问了细节,并且将这个泵站老板的电话号码拿到了,他当即就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电话中传来一个清晰男中音:“哪位?我是宏远泵站洪峰。”
“对不起,冒昧了,我是三一重工的朱江,我姐姐说你们正在筹办泵站,要我找找你。”朱江只讲他姐姐的名字,对方就知道是谁了,因而很快换了一副热情的口吻,两人在电话中约定第二天下午在方塔边上的春来茶馆见面叙谈。
朱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在座各位。姐夫笑着给朱江夹了一大块肘子,说:“你这两个月真是辛苦了,现在应该轮到你交好运了。”因为听朱江说他已签了一个合同,做了近百万业绩,于是很高兴,另外吴江北厍还有一单,估计*不离十了,而常熟东乡这个单子估计也不会跑掉。
朱江可能真是时来运转了。
他姐姐笑着说:“朱江,常熟有一句俗语: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朱江夹起一只虾子,边剥虾壳边说:“我们那几个人近来也没有停止活动,最近老史在常熟也抓到了一单业务,可能也有一个合同要签。”
小罗笑着说:“好啊,我希望你们财源茂盛啊!”
饭桌上,大家都为朱江小有所成而高兴,一桌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从姐姐家出来后,朱江常常借故去找夏燕,经过多次接触,朱江发现她有很多优点,两人慢慢由熟识发展到了爱慕。
这天,朱江请夏燕去看电影《神话》。
朱江买了一束玫瑰花,他今天要向她展示自己男人的魅力。他将车开到距海关两百米处停下来,远远看见夏燕已走出来了,斜阳中的她朝气蓬勃,背了一只小挎包,微笑着走过来。朱江打开右边车门伸手从后座拿来一束玫瑰花送给夏燕,颜色是鲜红的,车内顿时暗香浮动。夏燕微笑着坐到副驾驶座上,接过朱江送的花束。
夏燕将花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眉头轻轻挑动,表情柔美,媚态怡人。温柔微妙的眼神如浮在水上的白色睡莲,让人怦然心动。
两个人都没有做声,车内散发出柔和的静谧和温馨。汽车上了高速,西边灯光通明,透过车窗映在夏燕脸上,多了几分妩媚,几分娇艳,美得让人产生狂想。她今天沉浸在花香和花艳之中,心情十分愉悦,脸上都起了红光,一笑两个酒窝衬得她媚态百生。
两个人对眼望了一下,露出青春而萌动的微笑。
“慢一点开,注意安全。”夏燕的声音如珠似兰,几乎溢满了朱江整个胸膛。
“知道了。”朱江轻轻回答。车融入人流、车流之中,向京门大戏院开去。
这天,朱江听夏燕的话,带了果篮按约定的时间,来到阳光城夏燕的家门口,他是第一次来拜见夏燕父母,因此心情忐忑不安,不知二老对他印象如何。门铃响过后,夏燕应了一句。大门*,朱江看见夏燕微笑着站在门口,接过他手中的果篮。从夏燕的表情上可以看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