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战在野-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过。游说和坚拒的过程说不尽的香艳旖旎、热闹好玩。最后得金发美人儿肯被征用,条件是与龙鹰共乘雪儿,不用她动半个指头。
当晚兴尽而回,胖公公和符太各自回房休息,龙鹰和美修娜芙踏足内堂,立感气氛有异,小魔女、人雅、丽丽、青枝全体在座,儿子们在美婢陪伴下到天井嬉戏,大有严阵以待的气氛。
龙鹰讶道:“发生何事?”
狄藕仙虽为人妇,仍不脱小魔女本色,单手叉腰,指着面向她们的椅子道:“坐在那里!”
丽丽伸手招美修娜芙到她旁,还搂着金发美人儿的腰肢到一角耳语。
众女之中,包括来自高原的四个美婢,只有丽丽及得上美修娜芙的高度,两个苗条修长的人儿鲜花竞艳,惹得龙鹰大起色心,一边在想今夜如何尽享她们的温柔,一边正要偷听她们的密话,狄藕仙道:“不准听!”
吓得龙鹰收回灵耳,空有十八般武艺,可是在刁蛮爱妻裙下,剩得俯首称臣一法,因乐在其中。
龙鹰一头雾水的坐下,泾渭分明的面向众妻,幸福美满的动人感觉油然而生,恭敬地道:“容为夫斗胆问一句,究为何事?”
人雅“噗哧”笑道:“还要装神弄鬼,你的胆子怎会这么小?”
美修娜芙的欢呼声传来。
龙鹰大惑不解的朝金发美女瞧过去。
狄藕仙娇喝道:“不准分心。”
龙鹰举手投降道:“说吧!”
狄藕仙若无其事地道:“我们也要到南诏去。”
龙鹰失声道:“什么?”
丽丽和美修娜芙回来了,立在小魔女椅后,登时令她威势大增。
秀清柔声道:“听月灵、纪干她们说,洱海和滇池是很美的地方呵!周围沃土千里,风城更是离奇,吹来的风是香的,还有连绵百里的苍山,十九峰夹十八溪,想想已教人向往。”
龙鹰苦恼道:“可是为夫没法分身呵!”
美修娜芙喜滋滋地道:“鹰爷放心去打仗,我们懂照顾自己哩!”
小魔女现出给他气个半死的趣怪表情,道:“谁要你陪!我们约好万爷,在有‘长江第一弯’的石鼓镇会合,结伴到南诏。林壮亦答应了,送我们到洱海后,从南诏那边返高原。”
龙鹰心中叫好,旅行不同远征,是享受,也是探索。一无所知、神秘美丽的天地,就在前路上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于未经踏足的陌生地域,把足迹印于其上,想想足叫人兴奋莫名。
沉吟道:“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有一个条件,须各位娇妻点头应承。”
众美为之一怔。
龙鹰洒然耸肩,道:“不用紧张,为夫的条件,你们肯定办得到,全心全意便成。哈哈!”
最后一句,露出尾巴。
狄藕仙嗔道:“还不快说,是否讨打?今次将不止我一个人出手揍你。”
龙鹰道:“答应你们又如何,只要今晚你们肯一起来陪小弟共寻好梦,万事有商量。”
娇嗔、笑骂、不依、撒嗲震堂,差些儿拆掉房子。
※※※
龙鹰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咕哝着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小人雅情不自禁伏入他怀里,以她犹未脱童稚可迷死人的娇声轻轻答道:“禀上夫君大人,刚过午,你是大懒虫。”
龙鹰心忖自己亲身体验到,为何最精明的皇帝,最后都变成了不愿临朝亲政、沉迷美色的昏君,更深切体会博真三人领悟到的“饿食论”,也是“久旱逢甘露”的道理。经历了长时间步步提防、惊涛骇浪的紧张生涯后,又受“东宫惨案”的沉重打击,回到妻儿旁这片乱世里的唯一乐土,那种自我放纵的狂热情怀,正正迎合他所需。
他有点记不牢万仞雨在四天或五天前离开,不想去计算日子。只要想到与娇妻爱儿不得不分离,胸口立像给大石硬砸一记。
探手将娇小玲珑的人雅搂个结实,惹得她“嘤咛”呼叫,似如拥有了整个天下。
得妻如此,是天赐的福分。
众妻里,人雅、丽丽、秀清出身宫娥,自幼受严格训练,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情,耐性过人,惯于等待,懂得珍惜和安于正掌握在手的幸运。不单肯接受夫妻分离的情况,还认为理所当然,绝不怨天尤人。
美修娜芙受高原思想熏陶,认为在家做好妻子的本份是女人神圣天职,且崇拜英雄,丈夫四处征战才是真正了不起的男儿汉,兼之有子万事足,乐天安命。
本来最不易与的是小魔女,幸好她修炼静斋心法后,有点似乃师仙子般,无欲无求,淡薄凡尘,只是受不住自己的魔种,个中情况微妙,令她还以为因对他情有独钟。青枝婢随主,也不成问题。
众妻的“体谅”,令他不但可安心办事,又大添动力。现在她们联群结队的到南诏去,充满寻幽探胜的乐趣,使他心中宽慰。
人雅轻喘着道:“神都有访客来哩!太少嘱我们唤醒你。”
龙鹰骇然拥着她坐起来,失声道:“什么?”
变得坐在他腿上的美人儿,两手缠上他颈项,凑到他一耳边道:“太少说,姚崇率领百多名文武官员,远道从神都来,不过夫君大人放心,胖公公去了招呼他们,先领他们到国老坟前拜祭,才会到这里来。”
龙鹰仍处在刚睡醒的糊涂,闻言苦恼地道:“该由我去招呼他们才对。”
人雅抿嘴忍着笑地道:“太少说,他听到公公向姚崇说,鹰爷因伤心过度,足不出户的,所以责任落在他身上,致祭后方带他们回来,由鹰爷亲身感谢他们。”
龙鹰心叫惭愧,连忙离开榻子,匆匆梳洗更衣后,到内堂见符太。
坐下后,符太斜眼瞧他,笑道:“记得待会扮得哀伤些,否则人人晓得公公为你撒谎。”
龙鹰没好气地道:“大家兄弟,还来糗我?”
符太悠然道:“刚好相反,我是在全力护驾,并专诚在此恭候,以提供神都最新消息,免鹰爷与现实的情况脱节。”
龙鹰尴尬地道:“恕我怪错你,公公一直和神都保持联系吗?”
见符太笑而不语,举手认错,道:“我知说的是废话,原谅我仍未醒过来。”
符太道:“没关系!见到你如此乐而忘返,做兄弟的替你高兴。”
接着道:“李显把事情弄砸了。”
龙鹰失声道:“又再拒任监国吗?”
符太道:“该说是名存实亡,对方真厉害,传出你康老怪和方阎皇重临神都的谣言,指你们心有不甘,欲趁乱再行刺李显,吓得他立即屁滚尿流的躲返东宫去,不肯上朝,形成一边是李显批出指令,另一边二张假传圣旨,两个阵营相持不下之局。”
这就是政治恶斗,属最劣质的政治,不理善政恶政,只要出自对方,一概阻挠,如此形势,只有一方全面崩溃,方可解决。
龟缩东宫的李显,再不到张柬之等左右,而是被韦妃和武三思操控,女帝的良苦用心,尽付东流。
龙鹰不解道:“两大老妖又不是住在宫城内,李显有何好害怕的?”
符太道:“你真的尚未醒过来,连我这个政治新丁看到的,也看不到。李显是个没有魂魄的人,武三思和韦妃需要的是个借口,现在得台勒虚云一方慷慨提供,武韦还须别人教他们怎样去利用吗?”
接着又道:“另一件事,圣上病情加重,大部分时间神志不清,二张将圣上从上阳宫迁往他们的集仙殿,好让他们衣不解带的悉心照顾。他奶奶的!”
龙鹰终告清醒,是被骇醒过来,大怒道:“太自把自为了!”
符太道:“鹰爷勿要动气,此事早在公公算中,是让他们自掘坟墓。现时二张唯一之计,在乎延续圣上寿元,同时招兵买马,能勾结多少人便多少人。张柬之等当然不是和稀泥,欢方秣马厉兵,宫廷大战一触即发。”
龙鹰叹道:“可是……”
符太道:“我比你更适合宫廷内斗,因比你无情。不论外面发生何事,对千黛没有任何分别。若非如此,怎完成朝代的交接。想起返神都,我便热血沸腾。”
龙鹰问道:“除姚崇外,尚有何人?”
符太道:“姚崇外尚有桓彦范,公公着我告诉你,姚崇已开口要求,一般礼节后,他和桓彦范要和鹰爷你私下商议。”
龙鹰叹道:“我逍遥快乐的日子,怕须提早结束。”
符太哂道:“顶多提早几天。不过可以放心,公公和林壮商量好嫂子们到巴蜀的路线,就是先陪你返神都,再从神都南下,经大运河入大江,逆流往成都去。你还有很多好日子。”
龙鹰叹道:“公公知我心也。”
丽丽和青枝捧着热气腾腾的两碗面进饭厅,前者欣然道:“夫君和太少先吃点东西,客人快来哩!”
龙鹰心忖如光阴可永远在这里停留,人生是多么圆满。
第六章阳曲密议
龙鹰在狄仁杰生前用作书斋的静室,接见姚祟和桓彦范。
姚崇为当朝名相,做官的资格比张柬之更老,年纪却比张柬之小近十岁,六十刚出头,老当益壮。
桓彦范属后一辈,约四十五、六岁的年纪,文武兼备,体格慑人。狄仁杰很看得起他,属支持李显的忠贞分子。
朝臣里,除张柬之外,以两人和龙鹰较有交情。当丑神医时,桓彦范便陪张柬之和他说话,可见桓彦范与张柬之的密切关系。
不用说出来,大家心中明白,今次姚崇和桓彦范名义上是来拜祭狄仁杰,实则的任务为探龙鹰的口风,争取他继续支持李显。
胖公公和符太故意避席,让他们畅所欲言。
安慰龙鹰几句,对狄仁杰的辞世表示痛惜后,姚崇转入正题,叹道:“对东宫的惨变,鹰爷清楚情况了!”
桓彦范不脱豪汉本色,狠狠道:“郡王和郡主是给二张那两个兔崽子害死的,鹰爷要为我们作主。”
龙鹰迎上两人期待的目光,沉声道:“老哥说得客气,不过,纵然没有这件事,二张及其家族兄弟,做尽卖官鬻爵、强占民产、抢夺别人奴婢、姬妾之事,万死不足辞其咎。现在更胆敢趁圣上病重,将圣上移送至他们的集仙殿,挟天子以令诸侯,丧心病狂,我龙鹰岂可坐视不理?”
姚祟试探道:“鹰爷该刚知此事,对吗?”
这是绕了个圈来问,看他因何迟迟未返神都。
姚崇在官场打滚数十年,说话谨慎,亦不到他不小心。像此刻的龙鹰,与两人算得上是朋友,但可以坦然相告吗?肯定不可以。
龙鹰道:“消息应来了好几天,可是胖公公怕我……唉!他一直瞒着我,对圣上的病情也是轻描淡写,剩是说圣上抱恙在榻,闻得敝岳噩讯,很想见小子一面。到今早骤知此事,方清楚圣上病况沉重至此。”
桓彦范道:“鹰爷何时起程回京?”
龙鹰道:“我恨不得立即插翼飞返神都,不过胖公公说得对,必须小心行事,否则会乱上添乱,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姚崇道:“以二张现时跋扈嚣狂,视自己为圣上的代言者,必用种种歪理,阻止鹰爷见圣上。”
桓彦范加上一句,道:“即使知没法阻止鹰爷,可是只要圣上昏迷不醒,见到等于见不到。”
龙鹰思索片刻,道:“先要弄清楚,在他们心里,今次我返神都,对他们有害还是有利?”
桓彦范毫不犹豫道:“朝内朝外,谁不晓得鹰爷你为国为民,却全不居功。二张自家知自家事,否则早派人来阳曲县游说鹰爷。”
姚崇道:“鹰爷国老佳婿的身份,足令他们顾忌。”
龙鹰道:“这个认知事关重大,若然如此,他们或会在我抵神都前,先发制人。”
桓彦范哂道:“他们凭什么可先发制人?”
龙鹰心忖如果可以告诉他们有台勒虚云暗里主事,桓彦范不敢说这句话,正因桓彦范不明真况,遂显出较敌之意。
他曾亲耳听到,台勒虚云认为若他龙鹰返京,须以不变应万变,还着香霸和杨清仁离神都暂避风头,又卖掉翠翘楼。照台勒虚云说话的表面意思推断,采的是隔岸观火之策,不会插手。
可是,要准确掌握台勒虚云这番话背后的含意,必须放在一个大前提的框架里考虑,就是他当时认定“范轻舟”乃“龙鹰”,一旦龙鹰以自己真正的身份回来,首个目标非是难成气候的张氏昆仲,而是要将大江联深植神都的势力连根拔起。
现在,经“兵分两路”的手段核实“范轻舟”和龙鹰的身份后,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以台勒虚云的雄才伟略,怎肯让千载一时的机会,眼睁睁瞧着在指隙间沙粒似的漏掉?
武曌病危、李显集团与二张集团的争持,因“东宫惨案”演化至绝无转圜的余地,只能以一方彻底的败亡收场。
如果台勒虚云坐看形势如此发展下去,李显势成新的执政者,若动荡限在宫内,政局很快稳定下来,台勒虚云将错失机会,须待韦武集团与支持李显的朝臣和李显本人衍生新的矛盾,始有第二个机会。那可以是几年,也可以是十年。政局的变化,一天嫌多,何况这般长的时间。
龙鹰的迟迟未归,催化了台勒虚云一方的野心。明眼人都看到,二张所恃者,惟女帝的纵容和宠信,现今女帝“病危”,他们还有何凭倚?
不过胜败在加入大江联的因素后,绝非如表面般清楚分明。关键在武氏子弟的意向。
通过洞玄子,台勒虚云比龙鹰更明白武三思的野心。
武氏子弟,从武承嗣到武三思,一直视自己为大周朝的当然继承人,然因阻力太大,结果以李显回朝当太子,武承嗣含恨而殁暂告一段落。
然而武氏子弟并没因而全面败退,借着李武联姻,又得到新的活力。武三思与韦妃各取所需的勾结,不但令武三思如得水之鱼,还有台勒虚云在暗背里的策划下,在朝内朝外不住扩展势力,再加上掌握在武氏子弟手上的兵权,如倾力助二张夺李显之权,则鹿死谁手,谁敢断言?
去李显及其支持者后,武三思要从二张手上将皇权取回,易似反掌。
虽说“东宫惨案”牺牲的有武氏子弟在内,但对武三思如此自私自利的人,比起千秋大业,死的纵为自己的儿子恐怕仍不去计较。何况是死鬼武承嗣之子?
正常情况下,二张和武氏互相猜忌,很难谈得拢,但有台勒虚云在背后发功,则为另一回事。
在与二张斗争一事上,武氏子弟并非铁板一块,皆因晓得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集团,一直有趁机诛戮武氏子弟之心。
若视神都为战场,龙鹰的战争目标清楚分明,就是杀二张、诛诸武,尽量将纷乱局限在宫内。看似容易,可是因着李显夫妇和武三思的关系,变得非常困难。
不过,不论如何,没有了未来太子李重润,最好的结果仍没法开出灿烂的鲜花,由此可见台勒虚云的手段何等凌厉难挡。龙鹰实不愿再一次被他算倒。
龙鹰默默瞧着桓彦范,看得他颇不自在,才缓缓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郡王、郡主和武延基被张氏兄弟害死,谁能在此事发生前预料?”
姚崇和桓彦范你眼望我眼,说不出话。
龙鹰道:“诿过二张,方便直接,切合大家的情绪。但是有想过吗?假设整件事确由二张及其谋臣一手策划,并清楚可达致如此后果,且有厉害后着,那二张明显非如我们想象般的不济事,起码在他的谋臣里,潜藏着高明之极的厉害人物。”
桓彦范道:“不论此人如何了得,任他千算万算,仍算不到圣上忽然病倒。”
言下之意,是二张两人狐假虎威,没有武曌的支持后,被打回原形,再不足惧。桓彦范亦漏了口风,等于指女帝也不足惧,既要诛二张,更要推翻女帝的治权。
以张柬之的精明和智计,肯定做好了部署,只要去除自己这个不明朗的因素后,立刻可付诸行动。
岳丈狄仁杰,是最得女帝信任的人物,称之为国老而不名,从来不怀疑他,甚至因他的反对,始终没以武承嗣替当时的太子李旦,策立为皇嗣。闻狄仁杰死讯,龙鹰最清楚女帝“朝堂空矣”的失落。
眼前的桓彦范,又或是张柬之,都是得狄仁杰向女帝推荐而得重用,张柬之更是最突出的例子,其中过程,龙鹰知之甚详。而正是由女帝最信任、对她忠心不改的狄仁杰推荐的人,成为今次颠覆大周皇朝的主事者和骨干,充满讽刺意味。
如胖公公所言,国老仍在,改朝换代可在和平下进行,无风无浪,换了是他龙鹰,纵然军功盖世,可是在政治地位上,与狄仁杰差远了,群臣是害怕他多过尊敬他。
从桓彦范的两句话,龙鹰窥见端倪。
沉声道:“敢问一句,如果当日在决定由我带兵征讨薛延陀马贼的会议上,坐在帝座者是现今的太子而非圣上,有可能成事吗?”
以本身为例,然而他的弦外之音,包括姚崇和桓彦范在其中,也包括在女帝执政时被委以重任的人才。
桓彦范并未听得入耳,如果说话的非是龙鹰,怕已反唇相讥,此刻惟有耐着性子道:“鹰爷心里有何想法,何不直接说出来?”
姚崇的反应并不一样,现出深思的神色,谨慎地道:“鹰爷说的乃不争之事实,隐含深意,也是老夫未曾想过的,请鹰爷进一步揭示。”
桓彦范的不耐烦,龙鹰是明白的,基于女帝特殊的出身,她用人惟才,提拔了很多人,但也引进了酷吏政治,更因宠纵武氏子弟和二张,令剩懂逢迎吹拍之辈,倾朝附之,模糊了女帝大胆起用良才的德政。
现在随来俊臣之死,酷吏政治彻底告终,可是直至病倒,对二张仍是一再包庇、容忍,令张柬之、桓彦范等一众朝臣,明白到不把武周政权彻底推翻,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二张专权的问题。
若由台勒虚云看群臣现时的情况,他们显露的是人性的弱点。就像杨清仁漏夜到阳安去验证他“范轻舟”的身份,因心中渴望“范轻舟”非是龙鹰,故草草了事,放生龙鹰。杨清仁大可死缠他到天明,才赶回去,可是杨清仁并没有这般做。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桓彦范亦然,为了集中全力打击二张,对其他的问题,至乎后果,全都不闻不问,而大错就是这样铸成的。
在支持李显的朝臣心坎里,李显再非一个人,而是大唐正统的象征。李显作为一个人的特质,全被褪掉,也因而看不到当李显登位后,变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可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东宫惨案”,将这种心态进一步激化,推往极端。只要能诛灭二张,其他问题似可同时迎刃而解。当然是个错觉。
龙鹰沉声道:“我想说的,就是如不能在诛除二张的同时,翦除武三思,那情愿按兵不动,等待更好的时机,例如先削掉武氏子弟的兵权。”
姚崇动容。
桓彦范苦恼地道:“成大事者,岂拘小节,何况事情有缓急轻重之分,今次令人痛心的惨剧,武氏亦深受其害,难得形成敌忾同仇的一致想法,绝不容横生枝节。现在万事俱备,欠的是鹰爷一句说话,百载之机,正出现眼前。这也是国老一直希望可以发生的事。”
龙鹰徐徐道:“问题正出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告诉你老哥,一天弄不清楚‘东宫惨案’的真相,妄然行事,当太子坐上皇位,武三思依然健在,就是你们大祸临头、百姓遭殃之时。”
姚崇皱眉不语,用神思索。
桓彦范因心有定见,对龙鹰用心良苦的忠告,仍置若罔闻,径自解释道:“鹰爷明察,可以做的,我们全做了,仍找不出惨案的任何疑点。郡王、郡主之死,二张须承担所有责任。”
接着向姚崇道:“姚相!”
见姚崇没说话,忍不住催他出言助其劝服龙鹰。
龙鹰先一步道:“我想弄清楚,你们即将付诸实行的计划、最后想达致的目标。千万勿隐瞒。”
桓彦范斩钉截铁地道:“就是诛除二张及其家族,其他一切,可在车裂此两人后,按部就班的进行。”
他说得踏实,毫不犹豫,并不代表是真心,只代表是早拟好的措辞,向其他人说过多遍,假话变真,龙鹰从他心中的波动,听出他言不由衷。
反是姚崇心波平缓,一片坦诚。
由是观之,即使参与行动的朝臣,仍非铁板一块,有内外之分。内圈的如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等人,以诛二张为名,却以推翻女帝为最高目标。姚崇则不属这个小圈子的人,虽认为诛二张责无旁贷,但如晓得“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很大可能犹豫退缩。
龙鹰平静地道:“这类事,开始了便没法停下来,也不到任何人控制,希望两位明白,当时机出现之时,我会令权力的过渡和转移,在顾全圣上的体面下完成。”
姚崇终于发言,沉声道:“鹰爷言有未尽,可否坦白告诉老夫?”
龙鹰暗叹一口气,非不欲也,是不能也。虽然眼睁睁瞧着两个与自己有私交的朝中重臣走入死局,偏无能为力。可以明传暗示的话说尽了,实在再没其他话可说。有所求,必有所失,乃颠扑不破的至理,也可见韦妃的“洗心革面”是多么的成功,令朝臣们感觉不到她的“威胁”,也因而低估武三思为祸的力道,认为去二张后,其他事可慢慢地逐一解决。
龙鹰道:“仍是刚才那句老话,太子登位,武三思仍在,今次诛二张行动的主事者,须立即远走高飞,且要隐姓埋名,否则大祸临头时,悔之已晚。”
姚祟一颤无语。
桓彦范一脸不以为然,没听到似地道:“鹰爷打算何时返神都?”
龙鹰感到尽了道义,对得起万仞雨,亦知言须尽于此,遂抛开所有扰人的思想,道:“我很想随你们一起同去,可是怕害了你们。”
桓彦范愕然道:“鹰爷怎会有这个想法的?”
一句话,龙鹰掌握到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与东宫内的情况,李显一族对龙鹰的看法,明显脱节。
在知己知彼上,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龙鹰轻描演写地道:“两位大人认为太子妃和武三思,怕二张多一些,还是怕我龙鹰多一点?”
不待答案,断言道:“姚相和桓老兄离开后,我会于十天内起程到神都去。”
说这番话时,心中涌起豪情壮志,神都已成烂摊子,就看他如何收拾残局,让大周皇朝有个圆满的结束。
第七章回首前麈
姚崇、桓彦范等来致祭的朝臣离阳曲当天的晚上,龙鹰请来胖公公和符太,在内堂商议,转述了两人的游说,并说出自己当时心里的看法。
胖公公思索或轻松的时候,总爱吞云吐雾,今次没有例外,吐出一口烟圈后,徐徐道:“张柬之手上有什么牌,公公了如指掌,要粉碎之,却不容易,因囊括了除飞骑御卫外神都军系的大小头头。”
再吸一口烟,淡然自若地道:“以宫廷斗争论之,张柬之之弊,在于目标明显,不像台勒虚云般隐在背后,故可从张柬之在人事上的调动,察破他的用心,监视他和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几个人,可掌握张柬之的全盘布局。”
龙鹰听得心生寒意。
胖公公尚是首次提及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集团,说得一针见血,可知女帝和胖公公一直以来,对他们不动声色的默默注视,防他们骤起发难。如果女帝非心萌退意,觑准时机来个先发制人,一网成擒,张柬之等绝无还手之力,后果当然是整个治国班底元气大伤,可能永远回复不过来,然而攸关权力斗争,怎有闲情去计算后果?
记起胖公公说过,皇权的争夺,任何一位君主,若有一丝怀疑,宁枉毋纵,英主如李世民尚不能免,何况出身魔门的女帝和胖公公?自己等于救了众臣一命。
符太兴致勃勃地问道:“张柬之手上有何好牌?”
胖公公先向龙鹰笑语道:“符小子对政治愈来愈有兴趣,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龙鹰哂道:“不论是好是坏,他拍拍屁股可以走人,烂摊子留下来让老子去收拾,当然有兴趣。”
符太从容道:“你当我还是以前的符太吗?一定为你设想。何况我人微言轻,想闯大祸仍办不到。”
胖公公轻描淡写地道:“勿耍妄自菲薄,你和李重俊及武延秀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令你发挥没有人预料得到的影响力。”
龙鹰一怔道:“我倒没想及这方面。”
符太动容道:“宫内发生的事,没有一件能瞒过公公。”
胖公公感慨地叹道:“公公的影响力,已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随即将来临的廷变终结。送千黛入陵安寝后,公公或许到南诏去终老,再不想晓得在中土发生的任何事。”
胖公公的心情,亦为万仞雨的心情。
胖公公沉吟片刻,道:“前有大汉的‘文景之治’、大唐的‘贞观之治’,我们的大周,平情而论,在社会升平、国泰民安和经济发展上,绝不逊于之前的这两个为史家推许的时期,但可肯定没有人褒之为‘武周之治’,你们可清楚原因吗?”
胖公公满怀唏嘘,以历尽政治沧桑,再无复昔日光辉前朝遗老般的荒寒语调,回首前尘,令两人均生出异样的感觉,特别在国老狄仁杰尸骨未寒的一刻。
龙鹰和符太一时说不出话来。
两人交换眼神,符太摇首道:“就这么听,似是没有道理。”
胖公公道:“关键就在一个‘治’字上,不论圣上在登基前或后,五十年来,政治的纷争从未平息过,局势动荡,否则台勒虚云何有可乘之机?今次廷变后,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因动荡依然,却缺乏一个能制衡的权力,谁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谁就是赢家。”
接着向符太道:“公公在指点你,竟看不到李重俊的作用,哪来谈政治的资格。”
龙鹰知胖公公藉符太点醒他,同时心中奇怪,依现时情况发展,胖公公理该再度运筹帷幄,像上次柔夫人之事般,由他和符太两人当马前卒去冲锋陷阵,胖公公在背后指挥大局,不用如现时般语重心长,交代后事似的陈述未来胜败的关键。
胖公公转向龙鹰道:“奇怪公公为何说这番话吧!”
龙鹰骇然道:“公公竟不打算返神都吗?”
胖公公深吸一口烟管,吐出,平静地道:“确是个突然而来的决定,却非现在作出,而是在离开神都的那一刻,实不忍目睹辛苦建立起来的,毁于旦夕之间。公公老矣!这个时代再不属于我们,不论曾有多少风流,总有被雨打风吹去的一天。”
符太道:“可是还有很多未了之事呵!”
胖公公道:“公公当然送圣上和千黛最后一程,你们离此后,公公会和随员们到长安去,准备一切,迎接你们灵队的来临。”
龙鹰毅然道:“明白了!公公放心去吧!我定会将神都的事处理得妥妥帖帖,不令圣上和公公失望。”
胖公公竖起拇指道:“邪帝英雄了得,不怕担当。然而知彼知已,乃兵法之旨,故对神都现今的形势,不可不知也。”
龙鹰欣然道:“公公指点!”
胖公公冷哼道:“公公另一个不愿返神都的原因,是怕一时手痒,将廷变彻底粉碎。”
符太一怔道:“公公刚才不是说过,今次的危机,不容易应付吗?”
胖公公道:“要将祸根拔起,当然不容易,破坏却易似反掌,只须把李多祚调职,将右羽林军控制在手,斩二张,发圣谕退位让李显这蠢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