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京本就是虎踞龙蟠之地,又临近苏沪,再有这些年开明的政策,想不发展起来都难。”一起跟随出游的内务部长陈庆国道。这位黄浦军校出身的大将,身经百战,立功无数,不久之前,被曾纪泽提拔为了内务部长。

忆往日,曾纪泽的感慨是油然而生,“记得当年破太平天国之时,这南京城是遍地萧条,几如死城一般,转眼十余年过去了,真是物换星移啊。”

陈庆国也笑道:“臣当年还只是一个油坊里的学徒,不想转眼已追随皇上十几年了,这时间还真是如白驹过隙一般飞快呀。”

曾纪泽手一挥:“未来还很长,咱们就别在这里没完没了的忆苦了,朕记得前边好像有一家老字号的茶楼,咱们去坐坐吧。”

一行人闲庭信步,穿梭于人流之中,曾纪泽满怀兴致的边走边瞧着街两边热闹的商铺,可是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

一路所过,什么胡记茶楼、胡家药铺、胡家茶庄、胡氏纱店、胡家火柴铺……这半条街的买卖都挂着一个胡字的招牌。

“震山,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多胡家的铺子,这人是谁啊?”曾纪泽尚未想起,回头问道。

白震山顿了一顿,“回皇上,这些铺子,应该是国舅爷家的。”

曾纪泽猛然间恍悟,感情这半条街的产业,都是他那姐夫胡雪岩的产业。

曾纪泽笑了笑,又道:“看来朕的这位姐夫的生意是越做越红火啊,不知这南京城里还有多少他家的铺子呀。”

白震山是老实人,也没多想,皇上问什么就答什么,“回皇上,实数臣不知,估摸着有三分之一的铺子应该是国舅爷的吧。”

这回曾纪泽的脸色是微微沉了下来,口中喃喃道:“富可敌国,真是富可敌国啊。”

胡雪岩早在投靠他之前就已是江浙首富,而今依仗着国舅的身份,这么多年来,做下这般大的家业,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令曾纪泽想不到的是,他胡雪岩竟然占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商业,这让曾纪泽很有点不舒服。因为他打心眼里就对两个字深恶痛绝——垄断。

曾纪泽隐而不发,来到那家名为“梦仙楼”的茶楼坐下,曾纪泽心有所想,便令人问了一下店里的伙计,得知茶楼一年前已被胡家收购。

曾纪泽品着杯中上好的龙井,冷笑道:“胡雪岩可真是财大气粗呀,朕看再过不久,他连整个南京城都要买下了。”

陈庆国虽是军人,但也意识到皇帝心有不悦,他也不好为胡雪岩说好话,只好说些无关痛痒的话。

一杯茶未完,曾纪泽便没了心情,正欲起身回宫,这时候,茶楼外边热闹了起来。

却见一大帮子腰圆膀宽的大汉风风火火而来,将茶楼对面的一家粮铺堵了起来,咋一看是来闹事的,但手里面拿的不是棍棒,却是装米的口袋。

店老板见形势不妙,慌忙出来赔笑,询问众人所为何事。其中一名大汉一把将老板脖子掐住,举着米袋冲他吼道:“你个奸商,竟然敢卖给咱们浸了水的米,你还有没有良心。”

那老板吓了一跳,忙解释道:“几位爷一定是误会了,我们泰安米店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绝不会做这种有损信誉之事。”

“狗屁的信誉,你眼睛瞎了吗,自己看,这米是不是浸过了水的!”大汉虎目怒睁,手上一用力,差点把老板的头按进米袋里去。

老板好一番挣扎,捞了一把米出来细看,果然是浸了水的,那老板一脸的无奈,道:“这米是浸了水的,可是却不是我们店卖出的。”

大汉怒火冲天,把那米袋往老板身上一摔,叫道:“你个奸商还敢抵赖,这米袋明明写着你们泰安米店的字号,你还不承认!”

其他人也跟着叫骂起来,米店门口乱成一团,那老板好生无辜的样子,可怜巴巴道:“这米袋是我们店里的,可这里边的米却不是我们的呀,各位爷可千万别开乱玩笑。”

“奸商,老子们今天就砸了你的店,为民除害,弟兄们,给老子上。”

为首的大汉一声下令,七八个早已摩拳擦掌的凶汉一拥而上,先是将老板和伙计打翻在地,接着便是冲进店里打砸,还有人寻来长棍,一棍子将泰安米店的金字招牌挑了下来。

眼见这一场乱子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曾纪泽脸色顿时铁青,陈庆国神色也为之一变,当即便要差人去通知附近的警备局来处理,却是被曾纪泽挥手拦住。

曾纪泽将小二叫来,先是丢了几个打赏钱,接着才问这下边发生了什么事。那小二不知曾纪泽身份,得了好处,便道:“对面呀,那纯粹是自讨苦吃,听说咱们东家早先想收购他的粮铺,可那位老板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死活的不肯。这不,东家有的是法子对付的他,这下店被砸了,人也被伤了,何苦呢。”

曾纪泽早知其中有蹊跷,这小二所想,果然与他所想符合。这时,一旁的陈庆国忙道:“国舅爷怎会做这等事,你可不要造谣啊。”

那小二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造谣的,京城里谁不知道啊,国舅爷看上的店,谁敢不卖就是这下场,又不是一回两回了。”

曾纪泽冷冷道:“那政府方面就没有派人管吗,强买人家店铺,还用这等手段,这可是违法行为呀。”

小二嘿嘿一笑,“爷真会开玩笑,那可是国舅爷啊,当今万岁的姐夫,哪个官员敢动他啊。再说了,京城里的官们逢年过节谁没得过国舅爷的好啊,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谁会这么不识抬举呢。”

小二这一番话,却令曾纪泽颇为恼火,这几年间,他一直将心思放在发展经济和对外扩张上,对官员们廉政上缺乏些约束,也正是因此,才使得京城之中,竟会发生这种荒唐之事。

真正令曾纪泽感到厌恶的,并非是胡家的势力膨胀,而是官员们的贪污**,徇私枉法,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只怕放眼全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是该解决官*商*勾*结这个积弊的时候了。

第三百零三章司法公正

第三百零三章司法公正

曾纪泽回宫之后,并未有所举动,第二天,他特意翻看了当天的报纸,但令他失望的是,南京能够买到的二十多份报纸,竟然没有一份报道了昨天的泰安米店发生的事件。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使得曾纪泽认定,胡雪岩的手已经大到可以影响舆论。这时回想起来,这些年来,他一直有着阅读报纸的习惯,印象中似乎关于胡家不利的报道,却是越来越少,近年来,更是鲜有见到,这足以证明,言论自由已经受到了权力的影响。

如此一来,更坚定了曾纪泽彻查此事的决心。

当天晚些时候,曾纪泽招见了司法总长孔祥林以及内务总长陈庆国。孔祥林此人乃淮军出身,早年在曾纪泽幕府中从事文职工作,因其熟悉伪清律法,又对西方律法有所了解,故在曾纪泽登基改组政府之后脱颖而出,成为了司法总长。

“陈总长,昨天之事是怎么收尾?”曾纪泽先问陈庆国。

陈庆国忙道:“回皇上,昨天咱们走后不久,南京警备分局的警员就赶到了现场,将当街斗殴的一干疑犯统统抓回了警局,还算是比较及时。”

内务部主要职能是维护国家内部安全,打击违法犯禁,保护国民生命财产安全,除任命并指挥全国各地的刑事警察、治安警察等普通警种之外,还拥有一种自己的武装力量,分别为内卫部队与特种警察部队。内卫部队负责保护南京及皇帝之安全,特种警察部队则针对京外发生的特殊事件。

陈庆国身为内务总长,昨天。泰安米店发生之事,理应由归内务部治下的南京警备局处理,但当时斗殴发生了大约二十分钟,而隔着一条街之外的一个警备分局却迟尺不派警察前来阻止这场惨剧。皇帝震怒,陈庆国自然也是颜面无光,是以连夜召集南京内务领导层的官员们大骂了一顿,连撤了几个相关的官员,并亡羊补牢似的把几个参与者抓获归案。

陈庆国的回答并没能令曾纪泽。满意,他依旧是铁青着脸,“既然已经抓获暴徒,那可有审问出结果?”

皇帝已知此事跟谁有关,陈庆。国当然不敢有半点虚言,老老实实答道:“回皇上,据臣亲自审问并经过严密的调查,泰安米店并未出售劣质米,那几名暴徒是受人指使,故意找碴闹事。”

曾纪泽拍案道:“受人指使是个人就能看得出来,朕。是在问,幕后指使他们的人是谁?”

陈庆国一震,神色略显紧张,“臣几经盘问,这些暴徒。只承认是受了‘大义粮行’商总王春的指使。”

“好个大胆的商人,这大义粮行有什么来头?”曾纪。泽有一查到底的势头。

陈庆国也不敢。多有隐瞒,如实道:“据臣所知,这大义粮行属于胡国公名下,该粮行占据了南京三分之二以上的粮食市场。

曾纪泽哼了一声,“果然是胡雪岩干的好事!”

陈庆国顿了顿,道:“恕臣直言,大义粮行虽属胡国公名下,但臣知国公名下产业甚多,大义粮行只是其中一个而已,至于那王春,也仅仅是胡家众多商总中的一个,这件事是王春个人所为,还是真与胡国公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在未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妄下结论。”

“朕早听说,南京城中发生过多起这样类似的事件,大多是胡雪岩的手下指使,难不成这么多事他都不知情,都是那些手下们自作主张吗?”曾纪泽颇为不满。

陈庆国道:“臣刚刚调任内部总长不久,在此之前发生的案子,臣还来不及多作了解。不过就事论事,还是得有确凿证据才能下结论。况且就算有证据,也论不到内务部来做判决,最后的审议,还得交给孔总长的司法部。”

陈庆国为胡雪岩说了几句环护的话,不过却也说得有理,曾纪泽冷冷道:“好吧,那这件事就交给内务部继续调查,朕把话放在这里,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朕绝不会姑息任何人。”

这话是说给胡雪岩听的,虽然他本人不在这里,但曾纪泽知道,就凭他胡雪岩的能力,想要打探点宫里的事,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陈庆国是刚刚上任,那么孔祥林,你也是刚刚上任吗?南京城中发生了这么多起暴力强买事件,你的司法部是做什么吃的。”曾纪泽犀利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紧张的孔祥林,口气也是充满了质问与不满。

孔祥林小心翼翼道:“回皇上,司法部之前确实审理过几起类似的案子,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跟胡国公有任何牵连,无非是一些商业的正常矛盾冲突罢了,有做的过分的,司法部隶下的法官们也都给予了应有的判罚。”

这孔祥林的话,明显是在替胡雪岩做辩护了,不过曾纪泽却又找不出他的碴来,人不是说了嘛,司法部是依法审理,至于判决过程中,法官们有没有什么偏向性,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曾纪泽绝不相信那些涉及到的法官们没有收过胡家的好处,只要司法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那么,行贿受贿,执法犯法之事就绝不会杜绝。

曾纪泽冷笑了一声,“孔总长,你能保证你手下的那些法官,他们没有收了人家好处,违心的做出错判吗?”

孔祥林神色一变,却又马上做出大义凛然的表情,慷慨道:“臣读圣贤书,受皇上圣恩,自当秉公办案,臣相信司法部下属的这些法官,他们也都是知耻识辱之士,断然不会违背圣人之道,皇上之信任。”

孔祥林顿了一顿,又补充道:“当然,臣也不敢保证,这么多的法官之中就没有一两个不知羞耻的败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这也是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不过请皇上放心,臣下去之后,一定加强对法官们的思想教育。”

曾纪泽一听到“思想教育”是个字,又差点吐了,眉头一皱,道:“搞什么没用的思想教育,要是凭几句圣人之言,就能让官吏们不生**之心,那还要法有何用!”

孔祥林吓了一跳,忙道:“皇上教训的是,臣回去一定教育他们,断案之时,都必须依大明律来,不得有任何私心。”

曾纪泽心知说了也是白说,他明白自己的改革还是有缺陷的,虽然他把司法权与行政权分开,全国的法官,一律由司法部任命,地方的省长市长县长不再掌握司法权,这样尽管比先前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称得上是良性的司法制度。

那些法官是不归地方官管了,但总归还要归上一级的司法部门管,那么一旦如此,势必会存在看上头脸色行事的可能性。

再则,司法权虽一定程度上独立了,但相应的监督机制却并没有及时的跟进,法官们全凭一己之念来判案,就算存在冤假错判,当事者想要上诉,那无非只是换了一个上一级的法官,二审判决,仍然还是依靠法官的一己之念,这就为司法部门内部之间的官官相护提供了可能性。

泰安米店一案,表面上曾纪泽是对胡家的霸道不满,实际上,他却是想借题发挥,再一次推动第二轮的改革。

孔陈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心中其实早就有打算了。

孔祥林见曾纪泽有所沉默,便以为皇帝也无话可说了,便道:“臣的司法部一定与陈总长的内务部紧密配合,尽快对泰安米行给一个公正的判决,还请皇上再宽限些时日,以容臣等调查审理清楚。”

曾纪泽暗哼一声,挥手道:“也好,朕对你们还是相当的放心的。不过,此事关系到政府在民众间的形象,为了不使民众认为政府存在徇私,朕决心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从旁监督司法部门的审理工作。”

孔祥林一怔,面露犹豫之色。曾纪泽开玩笑似的说道:“怎么,孔爱卿不愿意啊,莫非你心里有鬼不成。”

孔祥林吓一跳,急摆出激昂的姿态,“皇上说笑了,臣身正不怕影子斜,皇上这正是帮臣啊,免得有些无聊的人说闲话。”

“好好好,那就好。”曾纪泽这才感到满意。

孔祥林出了一身的冷汗,退下之后,心里琢磨着:“皇上就算搞什么监督委员会,无非就是从当朝的官员中挑几个出来,大伙都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所谓的监督,其实也只是摆摆样子罢了。这国舅爷嘛,还是不得罪的好,万一灵妃娘娘领着大皇子在皇上那里哭上几句,皇上心一软,这倒霉的人不就只剩下我了。”

次日,曾纪泽即下旨组建一个‘司法公正监督委员会’,但令孔祥林震惊的是,曾纪泽并没有从当朝官员中选人,而是将委员会的九个人选的选择权,下放给了全国所有大学里的法律系大学生。

也就是说,九名委员,将由全国法律专业的数千名大学生选出。

第三百零四章求情

第三百零四章求情

大学的学子们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不似传统的那些司法官员,法理之外,总念着一个人情。而这“人情”二字,可以是向善的仁念,也可以是纵恶的邪心。

而且,年青人们涉世未深,未被外面的酱缸沾染,且大多数人心怀一腔报国热血,正邪善恶立场分明,让他们来选举出心中合适的九人人选,起码要比朝堂的这些滑圆狡诈的官员们要公正许多。

孔祥林没料到曾纪泽会来这一招,不光是他,就连李鸿章等内阁大臣们都没有料到,一时间引起朝野的一番轰动。

保守派的老家伙们都觉得这般要职,必当由朝廷来选任,岂能交由一帮子愣头青学生来选举呢。激进派的年轻力量们则认为皇上此举万分英明,是开创了司法革新的先河,故他们是积极的响应。

反对的声响很快转化成一道道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向曾纪泽的案头。这也难怪,皇帝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调查泰安米店,那自然是针对胡家,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们中,跟胡家有来往之辈不计其数,要是真查出点什么名堂来,那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所以,“选举”之法合不合适只。是这些官员们反对的一个借口而已,他们真正要反对的却是调查泰安米店一案这桩事。

曾纪泽不为所动,强行推动了此。事,旨意很快下达到各大高校。国家将选举高官的权力下放给民间,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学生们自然是情绪高涨,大伙纷纷将自己心目中秉公办事的人选报上。

这仅仅只是一个小范围的选。举而已,但在社会上却引起了广泛的轰动,各大报纸都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民众们对此事大多是感到比较新鲜,但却比那些官员们要开明许多,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民众都赞成这样的做法。

当然,曾纪泽对外表示,此番选择司法公正监督委。员,只是为了提高司法的公正性,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并没有言明这个委员会是专门针对哪一个案子。其实对曾纪泽而言,胡雪岩也只是他的一枚铺垫的棋子而已。

七天之后早晨,曾纪泽从早报上最先看到了九人。委员会的名单。这九人中有一半是高校法律方面的学者,也有一些是社会上一些以铁面无私,公正严名而闻名的名人,只有一人的身份是官员出身,不过这名官员也一向以清廉而为民众津津乐道。

不多时,司法总长孔祥林求见,颇有点不情愿的。将九人的名单呈上,曾纪泽对了一下,与报纸的报道无误,遂道:“就按着这个名单来,把这九个人请到南京来,委员会要尽快的投入工作。”

孔祥林问道:“皇。上,那这个委员会是该隶属于哪一个部门呢?是司法部,还是内阁?”

曾纪泽想了一想,道:“既然委员会是监督司法公正,自然就不能再隶属于司法部,朕决定把这个委员会作为单独的一个部门,一个与内阁平行的部门,直接向朕本人负责。”

孔祥林倒吸了一口凉气,皇上这会真动真格的了,他原想这委员会最多不归司法部管,那也得归内阁管吧,内阁的几位总理,虽是上级,但那也是同朝为官,再看在胡国公的面子上,多半会对这个委员会施加影响。

但是现在,委员会竟然一跃与内阁平级,直接归皇帝统辖,这样一来的话,便是除了皇上之外,其他人很难对其施加影响。

短短几句话间,孔祥林已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心中暗暗道:“这事可棘手了,国舅爷啊,不是下官不想帮你,实在是无能为力啊,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就在曾纪泽刚刚定下委员会的性质之后不久,胡雪岩那头就坐不住了,他连夜从上海悄悄的赶回南京,进宫之后不是去见皇帝请罪,而是悄悄的先去见了灵妃。

一见面胡雪岩便中垂头丧气的诉苦:“妹妹呀,皇上要查咱们胡家了,这次看样子可不像是闹着玩的,你可不能不管啊。”

灵妃自年前染了一场大病之后,虽然勉强治好,但身子却大不如前,每每耗精力便会感到疲惫不堪。这会跟胡雪岩说话之时,也一直是躺在榻上休息。

她欠了欠身子,苍白的脸上写着一丝埋怨,“大哥呀,这事你也不能怪皇上,早几年妹妹我就一直提醒过你,咱胡家的生意做大不怕,只要手段光明磊落就好。可是你就是不听,一味的纵容手下使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法,这也就罢了,还偏要与京内京外的那些官员有所瓜葛,现在事情闹大了吧,看你怎么收场。”

胡雪岩满面愁容,“大哥什么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那都是下边的人仗势欺人,跟大哥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再说了,咱们胡家这些年家大业大,眼红的人多了去了,难免背地里会有人使些见得人手段陷害胡家,妹妹你可得相信大哥呀。”

灵妃叹了一声,“光是这些事也就罢了,可是你为何要与那些官员交往过密呢,我早说对你说过,历朝历代,外戚与朝臣有瓜葛,那都是很犯忌讳的,你为何却偏不听。”

胡雪岩倒显得有点委屈,“妹妹你也经营过一段时间胡家的生意,你又不是不知道,做生意,不跟那些官员们打好交道,那是一桩买卖也做不成呀。你以为哥哥愿意跟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们来往啊,可是不行啊我的妹妹,胡家的生意做得越大,哥哥我就越撇不清这一层往来。”

胡雪岩这一番话半真半假,倒也说出了在中国为商的无奈,灵妃听着连连摇头,最后也只能轻叹一声,道:“罢了,这件事妹妹也只能量力而行,试着在皇上那里说几句话吧。不过哥哥你从今儿个起一定要万分收敛,那些落人口实的把柄,叫皇上生气的事,一件也不许再做。不然的话,妹妹也是无能为力了。”

胡雪岩大喜,忙道:“妹妹的话哥哥一定照做,皇上那里就拜托妹妹了。”

胡雪岩总算是稍松了一口气,这才出宫而去,又去联络那些日常与自己交好的百官。

这天晚上,曾纪泽又如往常一般,在御书房批改奏章很晚,正为一桩事情头疼之时,内监小心翼翼的上前道:“启奏皇上,灵妃娘娘来了。”

曾纪泽被打断了思路,正欲发火,一听是灵妃来了,急是起身,大步流星往殿门而去,却见灵妃正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步履无力的走入内。

“灵儿,你不在宫中好生养病,来这里做什么。”曾纪泽几步上前,从宫女手中接过她的手,很小心的扶她进入。

灵妃微笑道:“臣妾身子已经比前些日子好多了,皇上不必太过担心。”

曾纪泽已扶她坐下,却是抚其背道:“朕怎么能不担心你呢,这几天为国事所累,没能抽出时间去瞧瞧爱妃,是怪朕疏忽了。”

“皇上心里本就该装着天下,岂能为了臣妾就误了国事,若是如此,臣妾心中也会不安。”灵妃一言一语都是非常的体贴得体。

接着,她又从宫女手中接过瓷壶,道:“这是臣妾差御膳房熬的西洋参汤,皇上终日操劳,饮些补补身子吧。”

曾纪泽心里一阵热乎,便暂放下手头的公事,将那热腾腾的参汤喝下,心中却又想:“灵儿这个时候来,一定是为了他哥哥之事来的,我还得琢磨些言语应付了她才好。”

果不其然,灵妃送上一番关爱之后,便似是无心的说道:“昨儿个哥哥来宫中看贤儿,我叫他来向皇上请安,可哥哥说是手底下有个商总做了不法之事,惹了皇上不高兴,所以犹豫半天不敢来见皇上。”

曾纪泽想果然不错,却也不动声色,边喝汤边问:“国舅脸皮何时这么薄了。”

灵妃笑道:“是呀,臣妾就跟他讲了,咱胡家产业不少,下边的商总也不少,有那么一两个背着你做不法之事,也是无可奈何。反正又不是你的指使,你将那些商总任由官府依法处置,再严加约束那些下人便是了,又有什么不敢见皇上的。”

曾纪泽将手中之汤喝了个精光,赞道:“好汤,果然是好汤,吃了之后真是有点精神了。”

灵妃面露喜色,“哥哥念着皇上龙体,这趟回来特意从上海带了这西洋参,皇上要是觉得好,臣妾就托哥哥再从上海送一些过来。”

曾纪泽笑了笑,道:“那倒不必了,国舅的一文钱也是辛辛苦苦、清清白白的挣来的,朕怎么好意思白吃白喝呢。”

灵妃听出了几分言下之意,便道:“皇上客气了。哥哥这回来,臣妾跟他讲了,说皇上生平最厌恶不遵法度之人,哥哥你是皇亲国戚,更应当做出表率。哥哥便道他回去一定多加自省,绝不再叫皇上有为难之时。”

话说到这里,曾纪泽也不好再多欺瞒于她,便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愿意改正,朕当然不会不给机会。不过,做错了事,还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然的话,怎么能记得住教训。”

灵妃心里一时是又喜又忧,喜得是皇上话中之意,并不似要将胡雪岩一棍子打死,忧的是,皇上也不会轻易饶他。

曾纪泽接着又道:“灵妃你一向洞察力敏锐,你应该能看得出,朕这一次要针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个有缺陷的司法制度。”

灵妃默然。

第三百零五章放权

第三百零五章放权

灵妃的出面,并没有打消曾纪泽将此案一查到底的决心。一周之后,九名当选的委员陆续赶到了南京,曾纪泽在龙城中亲切的接见了他们。

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委员们,平均年龄不超过四十岁,大多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之状,戴眼镜者不乏其人,这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团队。

“朕在这里先恭喜各位当选这个司法公正监督委员会委员,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同样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你们的身上肩负着全国几千名法律专业学生对你们的信任,当然,也肩负着朕对你们的信任。所以,朕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所有人对你们的期望,一定要本着公正严明的态度,来监察经由你们手中的每一项案件。”

曾纪泽也说了一番客套话,这些委员们接下来自然要表一表决心,以示不负皇帝之期望。

不过,这些人多是博学之士,在大明这样宽松开放的环境之下,这些学者们早已摒弃了伪清统治之下的迂腐和做作,更多了几许智慧之光。所以,就算是面对皇上的殷切期望,也并没有表现出感激泣零的奴才之状。

“皇上,臣想请问一下,我们这。个司法公正监督委员会,是否会隶属于司法部?”客套话之后,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委员说及正事。

曾纪泽一看那人,原来是复旦大。学法律系的著名法学学者李智山博士,此人曾留学英美、专攻于法律专业,回国之后,政府曾多番请他出任公职,但李智山博士都一一拒绝,最后却欣然接受复旦大学的邀请,专心从事于教育事业。

委员会的权限安排,曾纪泽早。有主张,但此时却先不说,反问道:“朕正想就此事与各位先生商量一下,不知李博士对此有何看法。”

李智山也不拐弯抹角,道:“臣以为委员会既不应当。隶属于司法部,也不应当隶属于内阁,它应当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或者说只受皇上一人领导的部门。只有如此,方才能杜绝行政部门对委员会施加影响。”

曾纪泽笑道:“李先生难道也怕那些官员给你施加。压力吗?”

李智山温和一笑,道:“臣也不是铁铸的,有人没事。就压压臣,臣也会感到骨头闷。况且皇上既然要我们监督司法公正,那首先就要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环境,不然的话,就算我们真的做出公正的监督,那在外面人看来,也会认为我们存在着不公正。”

李智山这一串。有点绕口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曾纪泽也跟着大笑了一番,便道:“好,就依李博士的意思,你们的这个九人委员会,可以独立于内阁之外,只要对朕一人负责就行了,这个环境应该够公正了吧。”

李智山表示很满意,这时,另一人又起身道:“皇上,臣以为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说话那人名叫宋先楚,同样是留学归国的法律界名人,此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专为普通民众提供法律支持,在他的帮助下,上诉打赢了很多个冤假错判的官司,在上海深受民众的尊敬。

“李先生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曾纪泽慷慨的说道。

宋先楚也不客气,起身道:“恕臣直言,委员会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