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年琉璃厂(选载)-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绩、开拓分不开。
  据今仍完整留存的荣宝斋1898~1948年“万金老账”上记载:荣宝斋1894年开张后,1898年投入周转资金3000两白银,由老“铺长”(经理)主持经营30年,累计获利98243两白银。老铺长庄虎臣过世,由本号之徒胡少堂代理三年,经营不得法,业务每况愈下,胡“不堪此任,辞退出号”。“刻有本号之徒王仁山,老成持重,万金可靠,今托中友人聘请王仁山接充荣宝斋南纸店铺长之职……”。听说这里面有一段人事矛盾斗争:胡少堂当上代理铺长后,是“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要”,容不下能力出众、深孚众望的师兄弟王仁山,把他排挤出号,自己却把荣宝斋搞得一塌糊涂。东家“张德善堂”(过去一个富裕的人或家族常以堂号为代称,经营处理各种产业以至财产分配,这个堂号有法律权利,却不等同于企业字号),把胡某辞退,礼聘王仁山回来,1926年出任第二任经理。
  在他的主持下,荣宝斋的业务蒸蒸日上,在各地开设分号,总体规模扩大了四五倍,并与北京和外地的古玩业,合作得很好。又率先在1950年就实行了公私合营,进一步又实现了国营。他一直担任副经理,很好地协助经理侯恺,兢兢业业经营建设新荣宝斋。
  1950年,从解放区来的、只有30岁左右的侯恺,出任公私合营、很快就国营的荣宝斋经理,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1984年离休,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贡献给了荣宝斋。他团结广大职工,包括不少身怀绝技的技师能人,把一个比较老派的书画南纸店,发展建设成一个以书画为中心,包括文房四宝、篆刻印泥等各种新老艺术品的收售、复制、修复、装帧、收藏的新型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企业,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侯、王二位是今天新荣宝斋的奠基人,又把它一步步推向前进,致有今天的发展规模。
  在侯恺之后,又由蔡金鹏、龚如甲、郜宗远继任经理,把前人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逐步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客观上也使荣宝斋的发展如虎添翼,仅从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他们逐年在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美国、比利时、丹麦、匈牙利举行过45次大型展览,包括荣宝斋秘藏珍品、木版水印精品和中国多位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的精选作品展览。在北京还举行了日本画家村田茂树的中国风情画展,北京、东京、南京的三京书法展,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等。年年皆有,岁岁不缺。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荣宝斋调整了企业经营策略,在坚持传统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稳步地在相关领域扩大经营。在1993年创办了荣兴文化艺术发展公司,经营名人字画、端砚古陶、古钱古印、翠玉牙雕、古旧钟表、剪纸泥人等几千个品种。1994年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成立,已成功地举行了多次拍卖会,拍卖品涉及中国书画,古董家具,陶瓷玉器,中国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收藏领域,努力将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与百年老店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树立“荣宝”品牌。此外还有工艺美术服务部,装饰工程公司,广告艺术公司等所属企业,活跃在传统文化品市场中。
  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拥有出众的各种人才,技艺高超,人品端正,而又善动脑筋,敢于进取。荣宝斋这半个世纪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发展,人才积累、能人众多是个重要的原因。荣宝斋内任何一个品种、部门,几乎都拥有在本行业内最突出的人才。前面介绍的木版水印、装裱、装帧、书画鉴定、珂罗版印刷各车间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本行的绝对专家。他们大多有很高的美术修养,能书善画会篆刻,在荣宝斋中,不通书法绘画,难于立足吃这碗饭。
   。。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 碑帖琴棋(1)
标题上所说的几项文化产品在今天的琉璃厂都有经营,常常在字画店、书店中又有纸笔墨砚,以至胡琴、二胡,街上的一些摊贩也是这么卖。货物的品质不怎么样,价格却不菲,经营处所显得杂乱,就是个别挂牌的名店,货品也是这样安排,经营者也不大内行,故有人戏称之为“文化杂货店”。
  至少在六十多年前不是这样:各店铺都有自己的专营,质量有保证,价格较合理,易为人接受。
    关于徽墨
  在东琉璃厂,有好几家有名的分别经营湖笔或徽墨的店铺。如专卖徽墨的、出自皖南徽州的胡开文、老胡开文的北京分店。他们的经营者都是徽墨产地的安徽绩溪人。总店在皖南,分店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及安徽的安庆、合肥、歙县、屯溪等城市。北京的胡开文在姚江会馆夹道路口,门面不大,橱窗中陈列有徽墨精品,包括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色墨,有的装在锦盒中,墨上的图案花纹很漂亮,都描着金。经理胡宗楷,与先父是熟友,略年长,留着小胡子,一口安徽腔。至于他们的业务似乎不如在其东、位于东南园把口路南的老胡开文。
  胡开文徽墨庄是安徽绩溪人胡天注创业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取南京贡院匾额“天开文运”的居中两字“开文”为店名,(不是以人名为店名,这点连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都说错了。)至道光末年已居江南徽墨四大家之一。1911年在北京开老胡开文分号,货源全部来自绩溪老厂。1914年它的徽墨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胡开文和老胡开文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不大清楚,是否像北京的王麻子和老王麻子剪刀店一样,全用王麻子作字号,却是各有各的东家;也许原是一家,后来分家单立户,全用“胡开文”的字号。两个胡开文的经理有同于旧书、古玩铺的掌柜,不过不是领东,而是由总店派遣到各地主持分店经营,这点又与新书业相近。
  老胡开文、胡开文卖的徽墨在运输途中难免有磕碰的碎墨,就不能按块卖了,有人练字专门去买碎墨,几角钱可以买一大堆,里头真有好墨。我和也住在绩溪会馆的胡适之先生的堂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胡文立,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一直同学。先父与老胡开文的经理曹根泰为莫逆,因之我们写字课的笔墨从没花过钱:到老胡开文去拿,打开装碎墨的麻袋自己挑,专挑上等好墨,毛笔也顺手白拿了。老胡开文专请了几个师傅制笔,临窗有一排一尺多宽的木案子,几个师傅,有的还戴着老花镜,在那里用一支金属工具捋笔毛,挑出毛中的“贼毛”。每次去拿着好碎墨,写大字的寸楷、中楷羊毫和写小字的五紫三羊、鸡狼毫等一大堆回来,一分钱不花。我们用的是徽墨、“徽笔”。戴月轩在老胡开文斜对门路北,人家是真正的湖笔。
  用墨块就要使砚台兑水研墨,用不完的墨汁,就灌铜墨盒。据记载,琉璃厂有好几个专卖铜墨盒的铺子。我见到的最有名的是西琉璃厂路南、擅长铜刻的张樾承开的同古堂,这已在前面古旧书邃雅斋一文中提及。另外,在西琉璃厂东口路南、富晋书社东侧有个两间门面的“两明斋”,专卖铜墨盒,大小各种形状的都有,大的有边长半尺以上的,小的有一寸见方、见圆、专写小楷用的;还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月牙斧形的等,造型多样,工艺精细,绿色铜刻,或字或画。店堂不算小,陈列的全是大小各种铜墨盒,锃亮反光,金碧辉煌。这些也都是供给普通人使用的,价钱不太贵,每逢开学,两明斋的买卖很好,买铜墨盒的大多是比较富裕一点的学生。可是没有见写琉璃厂的文章书籍中,提到过这个很大气的两明斋墨盒店,也就是只有同古堂,没有两明斋。东琉璃厂还有文宝斋、兴文阁、大德阁、聚龙号等墨盒铺,似乎都不如西琉璃厂这两家有名气。今天旧铜墨盒进了文物市场,稍好一点的索价以百元计。
  西琉璃厂东口往北没几步,在南新华街上就是一得阁墨汁厂。今天一得阁的办公地点还在那里,只是周围被高楼包围了。那时使墨汁写字还不普遍,还有就是有不太好闻的味。用砚台研出的好墨是清香耐闻。不过使用墨汁还是方便。一得阁墨汁厂是个老字号,开业也是清朝中期,创业者也是个落第的举人,墨汁还是好用,所以发展起来了,中间倒了几次手。到民国时期,一得阁的老板是徐洁斌伯伯,创业的举人可不姓徐。举人开博古斋古玩铺、一得阁墨汁厂还贴文化的边,而王致和臭豆腐最初设厂制作于琉璃厂东口的延寿寺街,据说这王致和也是个落第的举人开的,与文化似乎就不大贴边了。
  一得阁墨汁厂与我家是邻居,我们院子中的北房东房连接着他们的院子,徐大爷的女儿、儿子,又与我们姐弟是师大一附小同学,我小时候常到他们院子中玩,就是没见过墨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还不如王致和的臭豆腐,我小时候每去延寿寺街,总要趴在王致和生产作坊的窗户外面,从破了的窗户纸洞中看驴拉磨磨豆子,做出豆腐切小块,就是上料封坛是在后院看不见。可是,我却真见过老胡开文的徽墨制作的工艺流程。
   。 想看书来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 碑帖琴棋(2)
那是1983年秋,我去安徽绩溪参加全国徽调皮黄学术研讨会。老胡开文(当然是已经国营了)的生产厂就在绩溪。大会安排有一项是参观制墨车间。徽墨中有一名品叫“黄山松烟”,真是名副其实:取黄山的松树针,放在一个类似烤鸭炉那样的炉灶,上面有烟囱,松针在灶中燃烧,却不让它燃烧充分,只要它不断产生烟雾就成,铁皮制造的炉顶和烟囱上,挂满了黑色的“松烟子”,把它刮下来就是制墨的原料。再加上各种配料包括香料和带黏性的液体,把黑色松烟子揉成像面团一样滋润的墨团,然后将其分别摁入各种木制的墨模子中,有如做月饼、芸豆糕那样,磕出来各种造型的墨块,晾干,再用金粉液对墨上的品名、图案花纹描金,就完成了。墨的品位高低,在于黄山上的松树的针叶的品位高低,还有烘烧松针的火候,产生烟挂的色彩程度,加工墨团的配料揉匀也很重要。至于造型,那比较简单,主要看模子。绩溪、歙县的老胡开文门市部卖的各种徽墨造型非常漂亮,远胜于我在北京所见,甚至有全描金的墨龟、墨青蛙,这显然是陈列品而不是实用的。价钱不贵,都是几元钱,那个墨金龟才3元,我买了好几个,还有其他品种造型的,10元一块的就非常好了,花几十元买了一大堆,要不是还要去黄山,我还要买呢,留着送朋友,是个雅举——这些墨大多送光了,只留下少量图案造型别致的几块。这些墨要是在当时修建一新的琉璃厂买,价钱要差不少倍,还不一定有这么精美的造型。有一例可佐证:1990年后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与我有几十年友谊的安徽省徽剧团进京演出,送给我一方以不高的出厂价买的歙砚,而同等品质的歙砚在琉璃厂的文房四宝堂,标价几千元。
  在绩溪、歙县,我以少年时与北京的老胡开文几家徽墨店较熟悉,跟人家“套瓷”,他们热情又客气,向我介绍了不少知识,其中最令我神往的是在屯溪的老胡开文的库房中,发现了一套36块的圆明园全景的墨模子,非常精致。要是以上等徽墨制此36块墨,拼成圆明园全景,将有极大的文物收藏价值。可惜我无缘得睹,也不知今天此36块套墨制成与否?
  琉璃厂卖的徽墨,主要为使用。有年份的古墨、好墨,就成了古玩文物,由古玩铺经营,那主要是收藏而不是实用。1960年前后,琉璃厂的古玩门市部中,还有一些古墨卖,不贵,我的一个朋友爱这些,买了点,现在可了不起了。墨还能消炎止血,我手中本还有一点老胡开文的有年头的好墨,整的碎的都有,后来全配了药了。现在您要用“京墨”这味药,连同仁堂全没有。而小孩子闹腮腺炎,用好墨涂在肿大发炎处,有特效,我们小时候有体验。
    关于湖笔
  徽墨店铺的变化不大,湖笔店铺则有兴衰更替。早年享有盛誉的有李自实、李玉田、胡魁章、贺莲青,之后有戴月轩、李福寿——毛笔店铺大多是以人名为店名。李福寿制的恐怕应属于京笔,琉璃厂原本没有这一号,1956年三大改造,把毛笔行业集中组成北京制笔厂,占了唐宋时的古刹延寿寺做车间,生产李福寿牌毛笔,在琉璃厂还用“李福寿”之名开设了门店。
  卖毛笔的李自实、李玉田、胡魁章不知是否还存在?我是没有留下记忆的。贺莲青、青莲阁有,位于东琉璃厂中间路北、胡开文徽墨的对面;戴月轩在其东,与老胡开文斜对门。还有虞云和、李尧臣、葑正泰湖笔店,名气不大。
  贺莲青与戴月轩是师徒关系,都是浙江湖州人。戴月轩从师贺莲青,出师后再帮师若干年,而后离柜自开铺子。贺莲青、戴月轩师徒的湖笔店同处一条街,且相隔不远。
  我小时候,先父带我到这两个店中都去过。贺莲青是店老客稀、一片萧条,有点日薄西山之感。好像老贺莲青已不在,是个老婆婆主事。父亲对她很恭敬,让我按南方规矩叫“婆婆”——祖母。到戴月轩就不同了,这里春意盎然,正值盛期,有股上升的劲头。父亲和戴月轩很熟,是很好的朋友,让我叫戴伯伯。他身材不高,年龄比我父亲要大九岁,很和气。
  戴月轩,浙江湖洲人,1893年生,1905年12岁时进京入贺莲青学徒,后自立为号,匾额据说是徐世昌题的,已迷失。现在的牌匾是陈半丁写的。半丁老人是绍兴籍,年长于戴月轩,是浙江同乡,过世已几十年,此匾亦有相当历史了。戴月轩逝于1963年。他的铺子中,也是朝南窗户下设有木案,几位师傅坐在那里择笔锋中的杂毛。陈列摆的全是各种毛笔,大小俱全。叶祖孚先生有文详细记述:“戴月轩前店后作坊,后面的四合院也是住家。笔工每天在临街的南窗下捡毛制笔……制笔的功夫在捡毛,能把废毛剔去,好毛留着,撮在一起,其中还有几根用作‘锋’的,即是好笔。一根好笔能用好几年,就是因为毛好。戴月轩还能代客修理毛笔,即书画家把用残了的笔送去,由他们设法添上几根好毛,就又可用了。现在一般商店卖的毛笔,大抵像刷子,绝没有戴月轩所做的那种好笔。戴月轩笔好,当然利润也高一些。从前他从湖州购进的小楷羊毫一封100支,现洋一块三四角钱,经他捡毛后卖两角一支,每支笔净赚一角八。”说得很好,只是“前店后住家”不确。戴家住在延寿寺街笤帚胡同一所四合院,与后来迁居于此的韩少慈相隔不远,韩、戴兄弟称,戴称韩七哥,孩子叫七大爷。这里我去过多次,也这么叫。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 碑帖琴棋(3)
据说戴月轩著有《笔谱》一书,详细记述了他的制笔经验。
  戴月轩这个字号,在公私合营后一度曾保留,“文革”中又予以取消,改成北京卡片商店。现在戴月轩的匾额重新挂起,门店油饰一新。可是里面货物很杂,与琉璃厂各店大同小异,失去了特色。
    关于碑帖
  人们练写毛笔字,都要临帖。从描红模子学会执笔、舔笔、用墨、描写后,就要临帖练字了。字帖哪里都有的卖,不外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大多是石印、铅印的,实用性很强。把这几种帖写好,再练行楷等,久之字写得就不太难看了。
  这只是初步。要想升堂入室,就要进一步下苦功,临摹研究著名的书法碑帖了。
  琉璃厂的碑帖铺出售的各种名碑的拓片(本)真迹,供研究、临写、收藏用,真有罕见的珍品。严格地说,碑帖与实用性的笔墨字帖不同,它应该属于文物范畴,好的碑帖拓本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何况其中还有不属于书法的石像、金文拓本。清末民初百多年来,琉璃厂有好多家有名的碑帖铺,如隶古斋、德古斋、聚古堂、尊汉阁、庆云堂等老字号,后来还有观复斋。二十多年前琉璃厂街道重修后,保留的名店字号,庆云堂和观复斋都在其列。
  庆云堂是陕西郃阳人杨姓开设于清朝末年的,据说匾额是李鸿章题的,可是在琉璃厂的名匾录中,却没有这块匾,不知确也不确。清末民初时,琉璃厂的著名碑帖铺不少,这与当时金石青铜器居古玩的主流地位相适应。庆云堂的经营在众多碑帖铺中并不太突出。自从1930年以后,张彦生来到庆云堂,经营大有起色,一直繁荣到今天。
  张彦生,原名国林,1901年生于河北省吴桥县,1915年来到琉璃厂已开设了60多年的著名的隶古斋碑帖店学徒。他有心有灵气又用功,没用多久就学会了拓、裱和辨认、收售碑帖的业务。他以年轻的后进之身,先后拜访并请教了宝熙、汪大燮、梁启超、李盛铎、徐森玉、罗雪堂、方药雨、于右任、龚心铭、陈淮生、朱幼堂、张伯英等收藏鉴赏碑帖的大方家,因此在鉴别碑帖的真伪、源流等传世知识上大有长进。1931年,他离开了居停16年的隶古斋,要开新铺子。资金、人员、开拓都要从头开始。他巧妙地借用了老字号庆云堂的名义,独立经营碑帖业务,类似于今天的租赁经营。他跑遍了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湖北、四川、上海、广州等地收购碑帖,收到了各地名家收藏的相当不少的珍品,充实了庆云堂的货源。他在遍布全国的奔走中,结识了在书法、碑帖方面有高深修养的吴荩臣、陈文伯、柯昌泗、容庚、周季木、郭沫若、陈叔通等大家,碑帖方面的知识更渊博了。
  1956年公私合营后,张彦生任北京文物商店碑帖、砚台、墨门市部业务主任和文物商店采购部主任;同时还被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身材修长的他,还不时出现在庆云堂门市部,热情地接待顾客,耐心回答客人的提问。顾客在他的指导下,大都能挑选到满意的碑帖笔墨。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从1963年起,在《文物》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唐怀仁集王右军书圣教序拓本概述》、《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纪功碑》、《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拓本述略》等论文;还把自己所见善本碑帖加以整理,编撰成《善本碑帖录》一书出版。张彦生1982年逝世,享年81岁。他与琉璃厂的旧书、古玩、篆刻的名家郭纪森、魏广洲、孙会元、魏长青等,都是年龄相近、卓有成就的一辈人。
  琉璃厂重修后,庆云堂迁到琉璃厂西街,好多人来此购买碑帖,日本书法家更是这里的常客。为方便日本客人,店里配备了懂日语的人。日本书法家雨野雪村专门题写了“庆云留光”匾额相赠。据说,国家图书馆建成后,金石部的金石碑帖拓本资料有不少是通过庆云堂收集到的。
  观复斋开业较晚,出资人是铜刻大家、同古堂图章墨盒铺的老板张樾丞,1930年开张,地点就在西琉璃厂万源夹道把口西侧,紧挨着也是张樾丞出资、1925年开张的邃雅斋旧书铺。两个铺子共三间门面,门脸格局一样。观复斋最早称墨印簃碑帖店,又叫敦古谊碑帖店,时间都不长,后来改称观复斋,并请张伯英题了匾。这个铺子可以说是张樾丞为他五弟张杰丞开的。张杰丞1911年从老家来到北京,在富华阁学徒,熟悉碑帖、端砚等业务。观复斋就由他主持。
  1956年,同古堂、邃雅斋、观复斋三个皆是张樾丞出资的买卖都公私合营了。后两个字号被保留下来,都有发展;同古堂的字号没了。张樾丞昆仲都已作古了,樾丞的长子早亡,次子幼丞、孙效丞继承祖业,以篆刻名于世。张效丞在已从旧址西移的今天的观复斋等处挂篆刻笔单,有相当名气。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 碑帖琴棋(4)
  关于乐器
  在琉璃厂,乐器当然是指民族乐器。百多年来,这里有过许多家民族乐器店铺,还称不上前店后厂,干脆就是制作的作坊,边做边售。乐器铺大多在东琉璃厂,连火神庙里也有。大多以掌柜的名字称店名,掌柜的就是制作好手,带着几个徒弟、伙计,有两间屋子就干起来,等主顾上门。胡琴、二胡、南胡、板胡、大擂、琵琶、月琴、秦琴、大小阮、笙管笛萧都有,举凡拉的、弹的、吹的、打的各种民族乐器大多是自产自销,有的也需要“过行”,即从经营略有别的同行匀货卖或干脆荐到专营此种乐器的店铺去买,如精致的铜质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到70年前我记事时,留给我印象较深的乐器店有三家,两家专做和卖京剧用的京胡和京二胡,另一家是乐器全活。前者是史善朋和竹兰轩,后者是文盛斋。他们之间其实还有着师父门人和过行挂名的关系。这里面也有点小故事。
  文盛斋乐器铺位于东琉璃厂与小沙土园把角。两三间屋子就是车间作坊,掌柜的、伙计、徒弟都是手不停挥,忙着干活。有一些成品可以当时挑选买走,这大多是一般的货,如二胡等;要好的特殊的得另讲价定做。这是一家百年以上的老民族乐器店,东琉璃厂很多乐器铺,像火神庙里的文兴斋、以人名为店名的马良正胡琴铺、施子云胡琴店的掌柜都出自文盛斋门下,而后再往下传,传了几代。
  很受京剧内外行赏识的“史善朋竹琴社”,也是以人名为店名,位于东琉璃厂信远斋斜对门路北,两间门面门市带车间,后面住家。史善朋是马良正的大弟子,也就是文盛斋的再传弟子,手艺好,二十几岁就离开师门,另开了买卖。我童年时,史善朋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方脸,白白净净,膀大腰圆,手里的活儿非常漂亮,赢得京剧内行的一片赞誉,这是很难得的。程砚秋的琴师周长华与史善朋在20世纪30年代,因研究制琴和不断改进而成为莫逆之交。胡琴的音响脆亮,而程砚秋的唱腔又幽咽婉转、沉郁多变,一般的胡琴在音色上与之风格不相谐。周找史多次反复研究试验,例如,试用过改云母片代替蛇皮蒙筒,改变琴筒的尺寸,将之放大或缩小,寻找合适的音色,终于试制出音色比较宽厚、适合程派演唱特色的胡琴,流传使用至今,而二位研究试制者早已作古了。
  史善朋终日忙碌不停地干,活儿压着,冬天一件旧棉袄,夏天干脆光脊梁。他总脸上带着微笑,周围街坊的人缘很好。他手艺那么好,但光靠耍手艺做胡琴卖,还是挣不了多少钱,照样要吃窝头。他有六子两女,男孩小名大多以“狗”叫之,名字“贱”好养活。他们比我略小,是我小时的玩伴。但这个时间不长,几个孩子就子继父业了,都没有怎么念书,到年岁就从父亲学制琴,在家学徒。一点儿没有因为是少掌柜的而有丝毫特殊,反而要求更严,挨揍也是家常便饭。哥儿几个学得一手好制琴手艺,1956年三大改造时,他们跟着父亲一起进了乐器厂,转瞬几十年过去了。2001年春节,厂甸庙会在南新华街上重新设立开放,尽管难与往日相比,我还是每年必去,还约上三五少年挚友,踏旧寻故。有一年在靠近臧家桥的南新华街路东的一个小门上,看到挂着一块“史善朋竹琴社”的木匾,虽不是当年原匾,突然也有“他乡遇故交”之感。“史善朋竹琴社”的匾,当年是张伯英题写的,裱好了装镜框,挂在门前,这种用书法原件挂匾也是琉璃厂的“独一处”。我不顾冒昧,推门而入,一位比我略年轻些的老者迎上前来。我得知对方姓史后,劈头就是一句:“你是几狗?”那位已是子孙满堂的老人了,忽闻有人问他们弟兄的小名,不由一愣,料是多年的熟人:“我是老大。您是……啊,会文堂的胡大哥!”随即来了个洋礼,紧紧拥抱。这才落座献茶,叫过他的儿女介绍:“这是琉璃厂的胡大爷。我们是发小儿!”
  我们聊了彼此的经历,他是从乐器厂退休,但是制作胡琴的家传独门技术并没放下,“老爷子留下的东西,不能在我们弟兄手里给弄丢了。”他的屋里挂满了新旧的胡琴,可见他率领着儿子还在干。当然还是用史善朋的旗号。他们是史的儿子和独门技术继承人。“史善朋”这个品牌,乐器厂一直没使用。“史善朋”的胡琴在京剧内行和爱好者中威望很高,史家后人制出的胡琴仍具有相当水平。至于当年那块张伯英题写的“纸匾”,家里一直收藏到“文革”,因害怕,给烧了。
  史善朋的胡琴今日的价值是很高的,我的一个同庚朋友、毕业于北师大物理系的南京某大学教授刘元震,从中学时就爱拉胡琴。1951年,他的在汇丰银行工作、非常喜欢京剧的父亲,带他到琉璃厂的史善朋处,以旧人民币25万元(折合今天25元,当时能买60斤盛芳螃蟹;两幅齐白石的四尺立轴,那时东西便宜)买了一把胡琴,这个价钱在当时是不低的,胡琴的质量也很好。他一直用到今天,中间重蒙过不少次琴筒蛇皮,都是找史善朋,1956年后则到乐器厂,也找史家的人给换。2004年,他回京探亲,随身还带着50多年须臾不离身的胡琴。他不知见到哪位“狗”爷,鉴定出这把琴确实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的精品,愿以两万元回收,请刘先生割爱,把胡琴让给他们收藏。这把琴跟了老刘大半辈子,他实在舍不得。史家兄弟不好强求,但表示既然是老爷子当年的正经作品,今后有什么小毛病我们负责修理,让这把好胡琴流传下去,永能使用。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 碑帖琴棋(5)
但是当年史善朋带着儿子徒弟终日苦干,收入并不多,吃的是窝窝头,穿的是破棉袄。到乐器厂后工资也不会高,混个温饱。他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作为民族乐器的京胡,价钱直线上升,一把将就拉的琴,至少一千多块,还要有内行熟人给沙里淘金,史善朋的胡琴几乎成了文物!
  另一家专卖京胡的店,是东琉璃厂西口往南一点的竹兰轩。这是以给晚年谭鑫培伴奏过、后专任梅兰芳琴师的徐兰沅先生的名义开的。徐先生在京剧界辈分很高,是梅兰芳的长辈,也是胡琴泰斗、为谭鑫培伴奏的梅兰芳伯父梅雨田先生之后最出色的琴师,人们尊称他为京胡圣手。“七七事变”后梅兰芳先避居香港,后在上海蓄须明志,坚持不为日伪演出。以徐先生的名位,他也不会给一般人伴奏,而暂时归隐在家。在抗战八年中,徐先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广播电台讲解梅兰芳唱腔,再就是经营他的竹兰轩。
  竹兰轩门面不大,好像就一间,没有制作,就是销售,门旁有橱窗,悬挂着做好的胡琴和几幅大照片,都是徐兰沅先生在挑琴筒、琴杆、指导制作时的留影。徐先生住在琉璃厂之西的永光寺东街靠北路西,非常精致的磨砖对缝的几个院子的四合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