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涸虬亚榭鲑髅鞲改福玫礁改傅奶辶拢沼诮裉么耗晌桄饺讼嗍囟铡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马湘兰终生痴恋意中人

  马湘兰终生痴恋意中人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墨兰图”上题着这样一首诗: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马湘兰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种如兰的圣洁;她的一生,则象一株空谷幽兰,吐芳于世,却又遗世独立,痴心恋系情郎王稚登,终又未成婚嫁,正如题画诗中所述=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马湘兰本名马守真,小字玄儿,因祖籍湘南,又酷爱兰花,所以常在画幅中题名“湘兰子”,所写的两卷诗集,也命名为《湘兰集》,因而人们渐渐称她为马湘兰,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谁也不了解马湘兰的身世底细,只听说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至于为何只身流落到金陵,在秦淮河畔高张艳帜、卖笑为生,则不得而知。

  当时的秦淮河一带,楼馆画舫林立,红粉佳人如云,是金陵的烟花柳巷之地。马湘兰算不上是个绝色美人,她纤眉细目,瘦弱如柳;却也皮肤白腻,娉娉婷婷。凭着她这只是中等的姿貌,能在步步美人的秦淮河畔崭露头角,主要得力于她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她除了能吟诗作画外,还善谈吐,与人交谈,音如莺啼,神态娇媚,依依善解人意,博古知今,每能引人入胜。就这样,她在秦淮河畔渐渐成为红人,门前宾客穿梭如织,而且多是些有身份,有教养的文雅客人。

  靠着客人的馈赠,马湘兰也积蓄了一些钱财,便在秦淮河边盖了一座小楼,里面花石清幽,曲径回廊,处处植满兰花,命名为“幽兰馆”。马湘兰出则高车驷马,入则呼奴唤婢,虽为青楼女子,却有着贵妇人一般的气派。马湘兰是个仗义豁达的女性,自己挥金如土,左手来右手去,对别人也十分大方,曾周济过不少无钱应试的书生、横遭变故的商人以及附近的一些老弱贫困的人。

  送张迎李、老友新客,她的生活看上去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然而,在别人心目中,她究竟是一个飘若浮萍的烟花女子,以客人的身份,多是来去匆匆,少有深交者,所以马湘兰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寂寞难言的。细雨轻寒的暮春午后,庭院寂寂,花落遍地,客人一时绝了踪影。马湘兰独对满院残春,平日里压在心底的孤寂之情涌了上来,结成一阕“蝶恋花”:

  阵阵残花红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新燕营巢导旧垒,湘烟剪破来时路,肠断萧郎纸上句!三月莺花,撩乱无心绪,默默此情谁共语?暗香飘向罗裙去!

  置身繁华之中,却独品落寞滋味,灯红酒绿的陪伴下,马湘春却绝少知心人儿;直到她二十四岁那年,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工稚登。相传王稚登四岁能作对,六岁善写擘窠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嘉靖末年游仕到京师,成为大学士袁炜的宾客。因当时袁炜得罪了掌权的宰辅徐阶,王稚登受连累而未能受到朝廷重用;心灰意冷地回到江南故乡后,放浪形骸,整日里流连于酒楼花巷。

  王稚登偶然来到“幽兰馆”,与马湘兰言谈之中,颇为投缘,深交之下,都叹相见太晚。于是,王稚登经常进出“幽兰馆”,与马湘兰煮酒欢谈,相携赏兰,十分惬意。

  一天,王稚登向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画上还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

  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诗中描写了兰花的幽寂无依,其实是马湘兰在倾诉自己的心曲,并以试探的口吻,隐约表达了以身相许的心意。画毕一叶兰,马湘兰意犹未尽,又醮墨挥毫画了一副“断崖倒垂兰”,上面也题了诗:

  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

  因马湘兰是欢场中人,最怕王稚登把她看成是一个水性杨花,并无真情的女子,所以特地作了这副图,表明自己决非路柳墙花,而似悬崖绝壁上的孤兰,非凡夫俗子所能一睹芳泽。

  王稚登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明白马湘兰诗画中的情义,然而他却顾虑重重。他觉得自己三十七岁的人了,依然无位无职,前途茫茫,却壮志不灭,不知何时还要赴汤蹈火,拼搏一番,如此一来,便很难给马湘兰带来庇护和幸福。他深知湘兰是个明敏多情的女人,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甚至毁灭她,不如早早就不作什么承诺,交往起来还能轻松些。因此,王稚登故意装作不解诗中情怀,随意地收了画,客气地表示谢意。马湘兰只以为他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暗自伤心不已。但她又无法忘却王稚登,于是两人仍象好朋友一样密切交往,再也没谈过嫁娶之事。

  不久后,京都大学士赵志皋举荐王稚登参加编修国史工作,王稚登以为幸运降临,意气风发地准备登舟北上,去奔前程。心里还盘算着:等到在京城有所发展后,再回来接马湘兰同享此生幸福。马湘兰心情复杂地为他设宴饯行,她既为王稚登的离别而伤悲,又为他的得意而欢喜,悲喜交加,不知所以。王稚登稍稍透露了一些将来要与她共荣的心意,但马湘兰限于上次的隐伤,没敢接口把事情挑明,只是暗暗在心中种下了希望。辞行席上,马湘兰百般叮嘱,依依不舍,并即席赋了一首“仲春道中送别”诗相赠:

  酒香衣袂许追随,何事东风送客悲?

  溪路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与行人远,失侣心随落日迟;

  满目流光君自归,莫教春色有差迟。

  送走王稚登后,马湘兰竞然悄悄地闭门谢客,以期静待王郎仕途得意而归,自己也好相随左右,从此脱离这迎张送李的青楼生涯。独守寂寞,百无聊赖之际,马湘兰也曾想借酒消愁,举杯却慨然而叹:“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扈;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

  春去秋来,寒意渐浓,迟迟不见王郎的音讯,马湘兰却在“幽兰馆”中牵挂着他的冷暖,吟一首“秋闺曲”,聊寄情怀: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陪风清鸿雁飞;

  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不料这次王稚登进京并不得意,因宰辅徐阶手下一批文人的排挤,他虽然参加了编史工作,却尽派给他一些打杂的事,他忍气吞声,日子很不好过。勉强撑到岁末,看到实在无什么前程可言,索性收拾行装,铩羽而归。

  王稚登回江南后,不愿再面对一片痴情的马湘兰,索性把家搬到了姑苏,以绝与马湘兰相守终生的念头。

  两人虽不能成为同林鸟,马湘兰却依然是一往情深,打听到王稚登失意而归,连忙赶到姑苏去安慰王稚登。也许是两人那种朋友似的相知太深,反而无法结为夫妻,王稚登定居苏州后,马湘兰每隔一段时日,总要到姑苏住上几天,与王稚登畅叙心曲,却始终没有发展到嫁娶那一步。不知情的人都不理解他们那种特殊关系,只当他们兄妹之类的亲戚,许多人还把马湘兰误认为姑苏人氏。

  岁月便在这种清淡如水的交往中流逝着,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十余年。这三十年的日子,马湘兰除了偶尔去姑苏作客外,便是这样度过的“时时对萧竹,夜夜集诗篇,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

  年岁渐老,华颜日衰,门上宾客也愈来愈少,天天陪伴着马湘兰的是落寞和凄怆,正如她的一阕“鹊桥仙”词所记:

  深院飘梧,高楼挂月,漫道双星践约,人间离合意难期。空对景,静占灵鹊,还想停梭,此时相晤,可把别想诉却,瑶阶独立目微吟,睹瘦影凉风吹着。

  就这样,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象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寿诞时,马湘兰抱病赶到姑苏,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宴会上,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残灯将熄。不久的一个午后,已有预感的马湘兰,仔细地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幽兰馆”的客厅中,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岁的人生,临终前,她命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摆满了含幽吐芳的兰花。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侠妓王翠翘柔情除倭寇

  侠妓王翠翘柔情除倭寇

  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一些日本浪人从我国东西沿海一带登陆,与当地的黑道人物勾结起来,为非作歹,侵扰一方。他们先是偷鸡摸狗,继而打家劫舍,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舞刀动枪,攻占城镇,搅得江苏、浙江、福建三省沿海地区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因日本浪人多矮短粗壮,所以老百姓愤称他们是“倭寇”;而那些与他们狼狈为奸的本地土匪,看上去外表与他们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也混同于倭寇之列。

  朝廷曾多次兴师动众驱剿倭寇,无奈他们凭着海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声东击西,行踪飘忽,神山鬼没;害得声势浩大的官兵东追西捕,疲于奔命,效果却不佳。

  抗击倭寇是以兵勇为主,与妓女似乎扯不上关系,但当时的秦淮名妓王翠翘,却凭着自己的美色和柔情,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力挽危机,在驱除倭寇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人赞为“侠妓”。然而,这种艳质侠骨的女人,并没有因功得赏,反而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翠翘祖籍是山东临淄,因父母早逝而流落街头,不幸被人贩子收留,辗转卖到金陵的妓院中,妓院鸨母见这个山东小丫头长得端正可爱,且又灵俐敏慧,便悉心调教,教她以歌舞琵琶、文字书画,使王翠翘成了个明艳而多才多艺的双料佳人。刚至及笄之年,鸨母便在秦淮河畔为她树起了艳帜,招徐四方客人。不久,王翠翘便以出众的姿容和才艺而艳名远播。这位山东大妞,虽然学会了温柔绵软的吴语吴歌,然而性情却仍留着山东人的那份直率和火爆。她不能象江浙美女那样对客人一味地曲意逢迎、阿谀奉承,为此竟得罪了不少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和脑满肠肥的富商,不免影响了妓院的生意和收入,鸨母打躬作揖给客人赔了不少不是,自然对王翠翘产生了不满。

  当时,妓女最终的归宿多是被嫖客赎身娶为妾姬。秦淮河畔的名妓都以嫁给官家或文士为荣,若是被商贾之人量珠聘去,那可是窝囊透顶的结局。鸨母为了惩治王翠翘的不顺,硬是强迫她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富商为妾。王翠翘先是顽强不从,后来却想出一条计策:先假装十分顺从地答应了婚事,待富商出钱为她赎了身,只等择吉日来迎娶的时机,带着她的贴心小婢绿珠,携首饰细软,偷偷溜出妓院,逃到了嘉兴。

  在嘉兴,她们租了一条船作为栖身之地,终日游荡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上。靠着翠翘历年来的一些积蓄,短时间内她们的生活尚不成问题,然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王翠翘也曾想过重操旧技,但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私奔的姬妾,若大张旗鼓地招宾待客,说不定金陵那边的富商闻迅前来追究,岂不又落罗网!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人委身相随,才能得到几分安全感。然而,一时之间,又到哪里求找一个可靠的人呢?王翠翘带着绿珠,天天徜徉于湖畔楼头,茫然无措。当地人很难猜透她们的身份,看翠翘装束华丽,举止不俗,象是携婢出游的富家千金;察她眉目间春情荡漾,又似烟花女子的神情。正因为她这种神秘莫测的形象,使得一般沾花惹草者还不敢随便接近。

  但终于还是有大胆寻芳者,那就是罗龙文。罗龙文是安徽桐城的富家子弟,为人狡黠,很有野心,来到嘉兴图谋发展,广泛结交各类人物,既有达官贵族,也有江湖奇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南湖边的茶楼遇到了正倚窗眺望的王翠翘,她那出色的容貌,钩人心魂的神情让他心动,他预感到这女人对他的前途可许有用,于是上前搭讪,凭着他的老练和机灵,很快获得了王翠翘的好感。不久,一心寻找依靠的王翠翘便成了罗尤文的姬妾。实际上,王翠翘不但是罗尤文的姬妾,而且也是他事业上的帮手。为了联络感情,罗尤文经常要在家中设宴,请一些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朋友吃吃喝喝,这时候王翠翘便派上了用场,她不但能为客人敬酒劝菜,还能陪他们高谈阔论,兴致所至,有时还弹起琵琶高歌一曲,乐得客人眉开眼笑,去了还想再来,从而使罗尤文在这些人中间更能兜得开了。凭着王翠翘丰富的待客阅历,各种人物她几乎都能应付自如,不论是官府显贵,还是江湖浪人,她都有一套得心应手的招待方法。然而,其中有一个人却总让她有一股异样的感觉,这人是杭州西湖净慈寺来的云游和尚,法号明山,身高体壮,满面虬髯,相貌不凡。这和尚一副江湖豪客的气派,说话声音宏亮,语言粗犷,尤其是两只眼睛炯炯闪光,仿佛能洞穿一切,常看得王翠翘手足无措,莫名地惊慌。她竭力压抑住这种动荡的情绪,心想:“人家是方外之人,自己也名花有主,两不相妨,干吗这般沉不住气呢!”

  不知为什么,罗龙文对明山和尚特别的热情,最后竟请他住进了自己家里,不久又将王翠翘带来的美婢绿珠送给了他。一段时间后,一天明山和尚说是带着绿珠出去访友,谁知却一去不返,从此杳无音讯。

  第二年,罗龙文通过关系打通了关节,在京城谋到一个职位,为了行止方便,他只身进京,很快成为权倾朝纲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的心腹人物。王翠翘则留在嘉兴罗府中,深居简出,碍于她是京官宝眷,当地地方官还对她客气三分。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大举入侵江浙沿海一带,皇帝命令南京兵部尚书张径,以右都御史的身份督兵剿寇。张径选将练兵,周密谋划,灵活出战,终于在嘉兴境内的王江径一带大败倭寇,歼敌数千人。不料,后来张径因得罪了严嵩的亲信——工部侍郎赵文华而遭诌害,不但没获奖赏,反而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枉遭斩首之灾。剿寇的功劳落到了赵文华头上。

  嘉靖三十五年,严嵩的心腹胡宗宪奉命总督江南军务。赵文华和罗龙文则随他南下,负责清剿倭寇之事。此时的倭寇,以舟山群岛等地为巢穴,神出鬼没,凶残异常。赵文华、罗尤文统领的剿定部队作战无力,屡战屡败,不久,嘉兴城也落入了倭寇手中。城陷之日,罗龙文怆惶随军逃命,没来得及携走美妾王翠翘,王翠翘不幸落入倭寇手中。

  当夜,王翠翘与许多稍有几分姿色的妇女被关到了城外一座寺庙中。第二天清晨,一个倭寇头目来寺中巡视,他一进门,王翠翘顿时大吃一惊,眼前这位魁梧剽悍的汉子,不就是当年曾寄居她家的明山和尚吗?她情不自禁地惊呼了一声,那汉子马上注意并认出了她,果然就是明山和尚。

  这明山和尚俗名徐海,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早年闯荡江湖,后曾一度收心敛行,皈依佛门。无奈性情放荡,难耐佛门清寂,不久又重新浪迹四方。住进罗府,正是在他走出佛门,开始重入江湖的时候,虽然在罗家得了美婢绿珠为妻,但他一心向往的却是风姿卓越的王翠翘。怕久近翠翘自己控制不了冲动,所以当年带着绿珠不辞而别,闯荡四方。因生活无着落,他终于又结集了一帮狐朋狗党,浮海为盗。后来无意中与日本浪人勾搭在一起,成为倭寇骚扰浙江一带的一支主力军。

  如今主翠翘竟然落到他手下为囚,他自然不会放过,满怀爱怜地把翠翘请到厅中安抚,并提出与她成亲。事已至此,王翠翘根本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于是徐海郑重其事地与她举行了婚礼,并立她为正室夫人,让他的先前诸位妻妾前来叩拜,绿珠也在其中。

  王翠翘原本对徐海的英武豪爽有几分欣赏,那也就是当初明山和尚作客时,令她心神不安的原因;可现在,无奈中成了他的压寨夫人,天天看到的是他为虎作伥,残杀抢掠,她的心一阵阵地寒慄痉挛。一天夜里,徐海带着手下的匪寇外出行劫去了,寺中只留下四名贼子看守。这寺中有个叫妙谛的和尚,为人正直善良。看到那些被抢来的良家妇女在寺中天天遭受着匪寇的蹂躏,心中悲愤暗涌,今夜寺中看守不紧,正是一个救人的好机会。于是,妙谛备下了酒菜,送到四名看守那里,只说是为他们驱散夜寒;因为平日里妙谛也被匪寇分派到厨下做事,所以他送来的酒菜,看守们毫不怀疑,不客气地大喝大嚼起来。不一会儿,四个看守就喝得烂醉如泥。妙谛看准时机,打开了关押妇女的僧房,让她们赶快逃命。受尽凌辱的妇女仿佛见到了救星,都跪倒在地,叩谢不已,妙谛劝她们快快起来,速速离开此地。妇女中有细心者关切地说:“放走了我们,岂不连累了师傅?”妙谛慨然表示:“以我一身救百命,虽累何憾!”众妇人四下逃散后,其他寺僧劝妙谛也趁机逃跑,妙谛却说:“不可!我一走,必然连累到你们大家,你们不要为我担心!'等到看守们酒醒后,发现僧房门洞开,人已跑光,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寺僧询问。妙谛神乎其神地告诉他们:“刚才我看见韦驮尊者从天而降,用宝杵点开房门,大袖一卷,将房中妇人全带走了!佛法无边,我吓得不敢出声!”看守们也是信鬼信神的人,把妙谛的谎话当了真。第二天清晨,徐海率众寇回寺,听看守禀报了昨夜的情形,马上认定是妙谛撒谎;命手下的人重笞了四位看守,又把妙谛绑在寺东的石坊柱上,用皮鞭抽打致死。

  杀死一个妙谛,徐海仍不甘心,一怒之下,又让匪寇将寺中所有和尚都捆绑起来,关押在那个曾经关妇人的房中。待他休息后再来处置。

  徐海兴冲冲地走进了王翠翘的屋中,手中捧着一大盒昨夜抢来的珍珠宝石,满脸殷勤地递到美人的梳妆台上。王翠翘却悒悒不乐地坐在梳妆台前,看也不看一眼光彩夺目的珠宝。徐海不知她为何不快,小心翼翼地详加询问;良久,王翠翘才声音低沉的说道:“壮士伤命太多,以后怕是终要受到上天的责罚,妾为壮士担心!”徐海明白了她的心意,转身出屋,让手下的人放开了众和尚,不再予追究。

  从这件事上,王翠翘发现了自己竟有能力影响徐海的行动,于是十分温柔地待他,每天在枕头边,委婉地晓以民族大义,劝他不当为日本浪人作鹰犬,祸害自己的同胞。慢慢地,鲁莽无羁的徐海受到感化,产生了弃邪归正的念头。于是,徐海瞅准机会,擒杀了另外两股倭寇的本国首领陈东与王直,又设计活捉了日本浪人的统领麻叶。徐海和王翠翘都认为有了弃暗投明的资本,就押着麻叶,带了十几名随从,赴桐城向官兵督帅献俘并请降。

  胡宗宪、赵文华等人坐在堂上,徐海由昔日故交罗龙文引入,叩见督帅并谢罪。胡宗宪离座而起,走近他安抚道:“老夫一定向朝廷请求赦免你的罪过,还将为你请赏!”徐海谢过督帅,正暗自高兴时,阴险卑鄙的赵文华却一声令下,一面叫人擒住了徐海,一面又下令发兵突袭徐海的老巢。因赵文华是严嵩门下的红人,胡宗宪身为督帅,却也不敢管束他的行为。由于徐海的部众没加防备,很快就被赵文华派去的官兵一举消灭干净,赵文华便提着徐海的头颅进京请功去了。

  住在桐城客栈中静候徐海佳音的王翠翘,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徐海被杀凶讯,令她惊讶悲愤不已,失声哀叹:“我害了壮士!我害了壮士#

  还没等到官兵来收纳王翠翘,狡猾的日本浪人已乘隙把她劫出,乘船逃到海上。心痛欲绝的王翠翘无心再与倭寇纠缠,在船出钱塘江之时,毅然投水而死,结束了她充满波澜的短暂一生。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自从永乐皇帝把京城从金陵迁到燕京,这原本纯朴的燕京之地也慢慢变成了花锦世界。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四海昌盛,京都更是歌舞升平,烟花十里,漫天笙歌,足以和金陵的六朝金粉相媲美。

  燕京的妓院歌楼主要集中在城南的“教坊司”,这里三步一楼,五步一院,京城里的烟花佳丽在此争奇斗妍。“教坊司”中名气最大的妓院莫过于挹翠院,而在挹翠院中挑大梁的就是香艳名妓杜十娘了。

  杜十娘原名杜媺,早先也是官宦家的女儿,只因父亲涉案下狱而死,一家人失去了依靠,刚满十岁的杜媺被辗转卖入挹翠院中。这小姑娘天生丽质,又早早养成一派大家闺秀的气韵,再一调教,便是能歌善舞,知书达礼,把女人的魅力全备齐了。要说为什么她能在美妓如云的“教坊司”中红透半边天,看看她那迷人的模样儿便知: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只因她在挹翠院的众姐妹中,按年龄的排列的顺序是第十,所以入们称她为“杜十娘”。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到如今十九岁,七年之中,不知经历过了多少王孙,把他们一个个逗引得情迷意荡,多少人倾家荡产也不惜。七年来,杜十娘播下了艳名,鸨母杜妈妈则赚进了大把大把的银钱。

  杜十娘日夜接客,时常卖弄着媚人的风情,似乎对每一位客人都浓情密意、款款相待,其实那付出的都是一派职业性的媚情,毫无真意可言。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初涉人世的年轻太学生李甲,她才真正掬出了纯真无邪的柔情。

  李甲是浙江绍兴人,父亲是浙江的布政使,官居二品,位高权重,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名甲天下,所以取名甲,字于先。李甲从小在父亲的管教下埋头读书,科考未中,便被送到京城,入太学学习。李甲十八岁来京,未经世事,胆怯畏缩,又说一口绍兴土话,交流不便,只有在太学中埋头读书;一年后,慢慢适应了京城的一切,闷久的心也开始躁动,干是趁着春光明媚之际,与同乡太学生柳遇春相邀同游城南的“教坊司”。

  他们来之前就打听好了,到了后就直奔挹翠院,慕名求访杜十娘。杜妈妈把两位锦衣公子迎入杜十娘房中坐下,两个谙世不深的书生都被杜十娘的明艳惊得发呆,心竟“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杜十娘似乎对这两个稚嫩的客人特别关照,十分殷勤地接待他们,相谈之下对李甲尤为倾心。这沦落风尘的杜十娘内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她深知欢场女子待到人老珠黄时,终不会有好下场,鸨母杜妈妈又贪婪无厌,自己被捏在她手中,总是受尽煎榨;所以她早就留意着,只等遇到一个诚挚可靠的郎君,就赎身从良,委身相随。现在她觉到机会已经来了,眼前这个从绍兴来的大男孩,似乎不象一般公子哥儿那样轻浮圆滑,性情笃厚,应当是可托之人。如此想来,她不由得对李甲含情默默,同时还生出几分羞怯来。

  柳遇春看在眼里,心想:好一对一见钟情的小情人啊!于是知趣地借故先走了,把机会留给了李甲。

  李甲一开始就倾倒于杜十娘的艳丽姿容,又得了伊人的芳心相许,自然是喜出望外,把满怀心思全搁在了伊人身上。从此,李甲不顾了学业,日日腻在挹翠院中,与杜十娘朝夕相守,俨然一对恩爱小夫妻。由于李甲手头阔绰,便不惜大把大把地抛撒银子,乐得杜妈妈心花怒放,跑前跟后,把两人侍候得熨熨贴贴,更在李甲面前低头哈腰,诌笑可掬,把他当成是个财神爷似的敬着。端地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甲在青楼里留连不返的事,不久就传到千里之外他父亲的耳朵里,李父为儿子的不轨行径大为震怒,立刻派人专程送来急信,严令李甲立刻束装返乡。李甲傍徨再三,终究割舍不了眼下如胶似漆的情份,不声不响地违抗了父命,继续留在挹翠院中。

  李父闻讯后暴跳如雷,立刻声明断绝了父子关系,并割断了李甲的经济来源;恐他另找门路,李父还特意致函京中亲友,告诉不得借钱给这个浑小子。李父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想逼得儿子走投无路,只有乖乖地回到家里,那时便可再行调教。

  这边李甲囊中的银子渐渐减少,出手不免越来越紧,杜妈妈的笑容也随着天天变少,不再有好茶好饭送到杜十娘的房里。这对小情人知道形势窘迫,却又无计可施,李甲整天缩在房里哀声叹气,杜十娘对他的热情倒是没有一丝儿减退,每天里还不断地给他鼓励,劝他想办法筹措资金。

  最终,杜妈妈不能再容忍李甲的白吃白住了,她站在杜十娘的门外,扯开喉咙嚷道:“我们花楼人家,吃穿全靠着客人,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才有生气。既然没有钱,就该知道让贤,占着我们家的摇钱树,别的客人都上不了门,分明接了个钟馗,小鬼不敢上门了!”杜妈妈话中夹枪带棒,杜十娘听了忍耐不住,打开门,冲她辨白道:“李公子当初也不是空手上门来的,进进出出曾是花过大钱哩!”杜妈妈见干女儿这么说,嘴一撇,没好气地顶了回去:“彼一时,此一时,老娘也曾好饭好酒侍候过他,银子都花完了。别人家养着女儿,都是摇钱树,日日有进财;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星,不但挣不了钱,却让老娘倒贴着给你白白养着穷汉,老娘的钱从何处来?”念叨一阵后,她歇了口气,好象还觉得不过瘾,又接着挖苦道:“你偏心那穷汉也罢,有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