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擞弥谝拐咭病!

  李笠翁的观点仍不脱欣赏的范围,事实上缠足之风,自宋代风行以后,顿使我国妇女变成娇弱伶仃的模样,一个动辄扶墙靠壁的母亲,如何能够教养出英武骠悍,斗志昂扬的儿女。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明朝把蒙古人赶走,紧接着满州人又入关,汉民族连连失势,未尝不与缠足有关。蒙古人和满洲人对缠足莫不推波助湖,运用各种手段鼓励汉人保持缠足的风习,但他们自己的妇女却大脚蹁蹁,来去如风。

  缠足自窅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虽然已经彻底草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娘当日的婀娜凌去姿态,而妇女高跟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缠足相同,真是但求玉立婷婷,挺胸凸臀,款摆柳腰,婀娜多姿,管它伤筋动骨,摧残肢体。

  由于李煌的异想天开,窅娘的实地执行,使他们与当年的肖卷宝和潘巧儿更进了一步。这种摧残肢体的作法,罪在李后主,因此有些因果论者,都说李后主归宋之后,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死时四肢曲缩象在牵机,就是他设计女子屈缠双足的报应。

  有年元宵,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娘也不过比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周后。

  周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周后名薇,两姐妹都是钱塘美女。关于大周后,《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大周后怀孕了,正是破瓜年纪的妹妹周薇应姐姐之邀来到内官服侍姐姐。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偷情的滋味,使李后主感受到从来未曾尝试过的激情与奇趣。

  李后主对周薇久已暗中垂涎,现在她已来到宫中,如何还肯轻轻放过,于是命心腹宫人将她引诱到后苑红罗小亭里面。红罗小亭是李后主在御苑之中建的,罩以红罗,押以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仅容两人栖止。李后主遇到美貌宫人,中自己意的,便引至亭内,任意临幸。当周薇被引进来,看到后主,看到那一切,不觉红潮晕颊,娇羞无地。事实上周薇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的这般才貌,将来落入庸俗人手里,她见后主看中了自己,一寸芳心,早已许可,现在见了后主却不得不做出娇羞的样子,故意推却,无非是进一步吊起后主的胃口,一经后主再三央求,就半推着顺了后主。后主是个风流天子,得了小姨子这样的可人儿,心中得意非凡,便形诸笔墨,填了菩萨蛮词一阕,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尽情描写出来。

  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隈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阕词儿,填得十分香艳,早被那些富人妃嫔传播开来,到处歌唱,后主与小姨子的暖昧关系连民间也知道了,传为风流佳话。李后主不管这些,居然在与小姨子调情时又趁着酒兴,以小姨子的香口为题,填一斛珠词;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農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大周后难产,再加上产后失调,不久去世,周薇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从此李后主把那六宫粉黛看得有如尘土一般,那小周后更是想尽千般办法,惹得李后主心迷意醉。

  小周后性喜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有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字、金凤口罂、王太古、云华鼎等数十余种,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她坐在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小周后还挖空心思,想出一个法儿,用鹅梨蒸沉香,放在帐中,既无烟焰黛灼之患,又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特别是鹅梨蒸过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气,便变成一种甜香,因而即使在夏天,李后主和小周后的性生活也趣味无穷,小周后心中高兴,叫它“帐中香”。

  小周后性爱绿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艳妆高智的小周后,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飘扬,更觉逸的风生,妃嫔宫人,一齐效法。有一个富人,染成一匹绉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宫人,竟收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后来李后主又在妃嫔宫人的妆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速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别。令妃嫔宫女淡汝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叶‘百花妆”。一群群的宫女,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后主十分欢喜。就这样李后主天天与小周后商议新鲜法子消遣时光。小周后陪伴着李后主过着美满欢娱而又风流浪漫的生活。几年之间,大家政权又削平了其他几个小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开宝七年,终于派大将曹彬率军攻略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引起后世莫大的非议,都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巨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宫娥。开宝九年元宵节刚过,李后主到了汴京,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被封为违命侯。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在“烛光斧影”中,在万岁殿崩驾,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宋太宗即位,去掉李煜的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表面上优待,但主意却打在小周后的身上。宋太宗开始有事没事就以皇后的名义宣小周后进宫。

  已是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节,小周后又再次入宫,过了数日却不见回来,李后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叹气。走来踱去,要想到宫门上去问,又因自己奉了禁止与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严旨,不敢私自出外,只得眼巴巴地盼着小周后回来。一直到正月将尽,小周后才回来,后主如获至宝,连忙迎入房中,陪着笑脸,问她何以今日才回宫。小周后一声不响,只将身体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后主一见料定必有事故,待到夜间,小周后哭哭啼啼指着后主骂道:“都是你当初只图快乐,不知求治,以致国亡家破,做了俘虏,使我受此羞辱,你还要问么?!”李煌明白了一切。言谈之间从此常露出些怨恨。他是个书呆子,讲话又不知避嫌。那些话一句句传到宋太宗耳里。

  又到了七月七日。这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比似囚犯,只少了脚镣手铐,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齐倾泻出来。先填一阕忆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填完之后,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净,再填一阕感旧词,调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填完后,李煜叫小周后唱出来,小周后说:“我已有许久不唱歌,喉涩得很,就是勉强歌来,也未必动听,还是畅饮几杯。不必唱了罢。”李后主不依,亲自去拿了那支心爱的玉笛,对小周后说。“烧槽瑟琶,已经失去,就让我以笛相和。”小周后只好低鬟敛袂,轻启朱唇,歌唱起来,玉笛凄凉,歌声凄楚,早有人飞报宋太宗。太宗醋劲大发,更认为后主不忘故国之思,有什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便以牵机毒酒赐李后主喝下。

  据传那晚李后主喝了宋太宗赐的酒之后躺下,忽然从床上跃起,大叫了一声,两手两脚,忽拳忽曲,那颗头,或俯或仰,好似织布梭子牵机一般绝不停止。小周后抱着他,问他何处难受,后主口不能言,忽然面色改变,就此呜呼哀哉!

  李煜死后,宋太宗索性把小周后长留宫中。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萧后风声夜语无人解



萧后风声夜语无人解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欧洲人把它叫震旦,并认为就是中国。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

  辽国虽然自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开始,命大臣制出契丹文字,但相对中原来说还是比较野蛮。辽帝国宫廷内,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所以皇后也大都温柔不足,英爽有余。辽国萧皇后多能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过一种“马作的卢飞,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瞬息万里,出入深山幽谷,这天萧观音陪着丈夫出猎,豪气勃发,漫声吟道: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借打猎为题,表现出雄心万里,威震四方,辽道宗大为高兴,当即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伏虎林。但总的来讲萧观音还是属于哪种颖慧透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这种才华与辽国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这种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

  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

  纳兰性德写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心,重拾往日的欢乐。《回心院词》共十首。

  第一首写萧观音督促宫人打扫宫殿: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

  “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弛张瑶席: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

  “熱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熱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

  “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现代性心理学认为要使夫妻性生活充满和谐、幸福、快乐的感情,必须注意场所环境的渲染布置,甚至为了保持新鲜感,更富于刺激性,还可适当调整做爱场所的灯光,重新摆放物件。萧观音的《回心院词》布置出一个豪奢华丽而又舒适温馨的场所,以等待辽道宗的到来,她的用心良苦,反映出她望幸的心情十分迫切。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的人怦然心动,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纷纷谣琢,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

  先是,辽国皇太叔造反作乱,皇族耶律乙辛平乱有功而加封太子太傅,辽道宗长期打猎,耶律乙辛渐渐地大权独揽,朝臣无不阿附,野心便日益增大,萧观音的儿子即太子耶律睿颇为英明,耶律乙辛对他有些忌惮。于是就想利用萧观音与赵惟一之间出现的谣传予以打击,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帐中狗头军师的参赞下,暗中派人作《十香词》,进一步构陷。

  《十香词》分别写的是:

  第一香:发香。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第二香:乳香。

  红稍一幅强,轻拦白玉光;试开胸探敢,尤比颤酥香。

  第三香:腮香。

  笑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第四香;颈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

  第五香:吐气香。

  和美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口甘香。

  第六香;口脂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第七香:玉手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第八香:金莲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白玉,雕出软钩香。

  第九香:裙内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第十香:满身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口噉沉水,生得满身香。

  《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又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鹤顶的妻子清子,再由清子拜托善弹琵琶的宫人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皇后,就说是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它谱曲,便可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话。

  《十香同》遣词用语都十分暖昧,多少有些儿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正合孤寂中萧皇后的心态,萧观音读后,深爱《十香词》,觉得它雅丽有致,除了亲手用彩绢抄写一遍以外,还在末端又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到此,萧观音完全堕入了耶律乙辛所设的陷饼之中,耶律乙辛立即拿着萧观音亲手誊写的《十香词》到辽道宗那里如此这般的大放厥词,有了这一个“物证”,又有了过去的一些谣传,头脑简单,专喜打猎的辽道宗不由得不有些相信,这时耶律乙辛的走狗,辽国宰相张孝杰乘机就《怀古》诗进行曲解,说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至此辽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萧观音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竞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三十六岁自尽而死。年刚十八岁的太子耶律植也在耶律乙辛的构陷下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也被害死。

  后来耶律乙辛的夺权野心终为辽道宗知道,他逐步削夺耶律乙辛的权力,最后以耶律乙辛妄图逃亡到宋朝为由,把耶律乙辛杀死。辽道宗死后,皇太孙耶律延德继位,就是天祚帝,为了他祖母的含冤莫白,更为了他父亲的被杀,首先将已死去的宰相张孝杰剖棺戮尸,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孙及亲旧,尽行诛戮。

  天祚帝当然仍是以萧族部落的女子为皇后,可萧族女子中再没有一个长得象萧观音这样漂亮、文采才华又这样高的人了。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阿盖郡主一片真情成惨剧



阿盖郡主一片真情成惨剧

  吾家木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

  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

  欲随明月到苍山,押不芦花颜色改;

  可怜段家奇男子,施宗施秀同遭劫。

  云清波嶙不见人,泪眼婆娑难自解;

  骆驼背上细思量,西山铁豆霜萧瑟。

  这一首诗是封在云南的蒙古王公梁王的女儿阿盖郡主听到丈夫段功被惨杀的消息后,写下的绝命诗。之后,她把父亲交给她的,本是要她用来毒死段功的孔雀胆吞下,为夫殉情,到九泉之下追随她倾心爱恋的丈夫。

  话还得从头说起,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始终以高压及歧视政策统治汉人,轻视儒生,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吏,多属无知粗暴贪残之辈。原来蒙古人由游牧部落兴起,长于骑射,但自歇马中原后,百年来的太平岁月,养尊处优,日久玩生,骠悍雄健的习性丧失殆尽。在天灾不断,盘剥过重的情况下,反元斗争烽起云涌。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割据称雄。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三月,驻守蜀地的武将明玉珍在军师刘桢的参赞下乘机称帝,国号大夏。明玉珍身长八尺,且有重瞳,大有西楚霸王项羽的威势,是一员十分勇猛的战将。当时蒙古人已经无法控制南方。长江流域一带有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拥兵争雄,于是明玉珍就把进攻的方向选在云南。

  云南除了汉民族之外,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白族和彝族。西汉的时候,这里是滇国,唐朝时叫南诏,宋朝的时候就叫大礼,大理。元朝始设云南行省,一方面分封蒙古贵族为梁王统治这里,另一方面设置大理都元帅府,以大理世家段家提任总管。梁王的王府在昆明,当时明玉珍就把进攻矛头直指昆明,梁王不敌,率众撤出。昆明,赶紧向大理总管求救,此时大理总管已是第九代,就是段功。段功正当壮年,家传武功,本事是十分高强的,接到求救信后,当即点齐军马,火速出征、先是大战于吕阁关,形成拉锯战的局面,后来段功夜袭古田寺,用火攻打得明玉珍仓皇败逃;明玉珍在回蹬关稍。事整顿,本想反扑,却又中了段功的计,连夜撤退,段功乘胜追击,在七星关再次大败明玉珍,将云南失地尽行收复,梁王在自己的府邸摆下庆功宴,犒劳段功一行。

  那一晚梁王府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吃不尽的山珍海味流水般地递了进来。鼓乐声中,段功坐在梁王的身旁,梁王频频与他把盏。梁王府中一般内眷听说今日是为击退大夏明玉珍的英雄段功庆功,便抱了一份好奇心,要看看这一位英雄究竟生得怎生模样。梁王的女儿阿盖郡主更是怀有一种特别的心情。

  阿盖郡主被蒙古人称为“押不芦花”,意即能够起死回生的美丽仙草,她是蒙古著名美女,有着蒙古女孩特有的鲜红的脸蛋,浓浓的眉睫,健美的身体,又有着汉族女孩特有的窈窕的身段,灵活的大眼睛,甜美的嘴唇。再加上她能歌善舞,又研习汉文,不知羡煞了多少蒙古王孙公子。今晚她听说父亲宴饮抗敌大英雄段功,她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躲在屏风后面偷看。

  她看到他了,他并不象她想像的那样长得武大三粗,他长得颇为清秀。他看来很高,但有些瘦,可瘦得有精神,那一双眼睛总带着一种善意的微笑,可偶一抬头,偶一回顾,又放出一种凌励的光,似乎能穿透人的灵魂,一直看到你的内心深处;他显得有些疲惫,有些寂寞,但总掩不住那种勃勃英气。她平常总见父王是那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但今天,她觉得父亲与他坐在一起,就显得俗气,父王那靠权力扶植的威势总抵不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威势。她觉得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情人,丈夫。

  梁王为感激段功的功绩,除了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外,还亲自为他裹伤,并晋封段功为王国的平章,于是在梁王的小朝廷里,段功已是宰相的身份。这样他就留在昆明,时时出入梁王府中。

  阿盖郡主知道自己已是深深地爱上了段功。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接近他。去和他在一起,如果能和他交谈几句,那更是天大的乐事,即使是看一看他,哪怕是很远,只要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她就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有一种快慰。这些做父亲的梁王自然都看在眼里。那天,梁王有意踱进女儿阿盖郡主的闺房和她聊起天来,有意把话题扯到女儿的终身大事上,阿盖郡主告诉父亲,她爱上了段功,希望父亲能够同意。梁王顿了顿,对阿盖郡主说道:“段功是一个已有妻室的人。”阿盖郡主听了这话脸色变得有些惨白。梁王接着说:“段功早几天来向我请假,他在大理的妻子高氏看到段功大半年没有回家,思夫情切,托人带来了一封家信。催他回去。段功向我请假时带了这封家信,信中提到高氏她自己为盼望段功是:寂寞倚屏帏,泪滴针穿目”。阿盖郡主静静地听父亲把话讲完,她的脸色已慢慢地恢复平静,显然她经过了一场激烈的心理斗争,她以很平静的语言对父亲说道:“现在男人不都是三妻四妾吗?段功在大理有一个妻子,在昆明再有一个妻子这并不碍事呀!”梁王开始有些惊讶,但她深知女儿的个性,再想到段功如能成为自己的女婿,自己的政权便有了一个强援,终于同意了这桩婚事。就这样阿盖郡主欢天喜地地成了段功的妻子。

  段功成了梁王府的平章,段功又娶了梁王的掌上明珠阿盖郡主为妻,成了梁王的女婿,引起了许多人的嫉妒,许多人的愤愤不平。段功为了报答梁王的知遇之恩,为了不辜负阿盖郡主的柔情蜜意,他以自己的魄力与干才,为梁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以使梁王的政权日益巩固。段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严惩贪污,裁汰冗劣的官员,严肃法纪,整军经武,使昆明梁王府的政局气象一新,赢得大多数人的鼓掌喝彩,却也损害了极少数既得利益者,使他们怀恨在心,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的一批人,但在梁王府中多位居要津,是能够随时左右梁王的亲近人物,他们和那些嫉妒段功的人一起在梁王府内外联合起来对付段功。不断地说着段功的坏话。比如说,段功出身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蛮性狂悖,说他的改革是居心叵测,说梁王听任他这样做下去会大权旁落。梁王开始对这些话还不大相信,但谗言谤语听多了,三人成虎,梁王的心中也不免嘀咕起来。恰好这时段功又离开昆明回到大理,决定把原配妻子高氏和两个儿女接到昆明来,使一批阴谋家更是万分高兴,加紧诽谤段功,在他们的扇动下,昏溃的梁王终于听信了谗言,决定除掉这个对自己的政权构成威胁的“心腹之患”,一场阴谋在悄悄地进行。

  梁王把阿盖郡主召来。先动之以父女之情,再晓之以大义,说段功这人貌似忠厚,实际上十分奸诈,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夺取我家江山,我必须除掉他心里才安稳,才能保住我们全家的荣华富贵,说完把一具孔雀胆交给阿盖郡主,叫她趁段功不备将段功毒死。

  阿盖郡主听了这话,心中十分难过;一边是至亲——父亲,一边是自己倾心相爱的人——丈夫。她感到十分为难,她不愿他们之中的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她不愿意父亲所讲的事发生,她辨解道:“这次段功回大理去,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妻儿接来,这是心地光明的表现,怎么会是为了搞阴谋诡计呢?这一次他锐意改革,成效已经明摆在这儿,广大的百姓都对他充满了信心,并为他的改革而欢欣鼓舞,这并不是要危害您统治的事情啊,相反他为保全您的基业,造福滇中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忍受了多少流言诽语的攻击。您可千万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而铸下后悔莫及的大错。”可梁王这时已完全相信了小人的谗言,主意已定,根本不顾女儿的态度,执意叫女儿去毒死段功。一面是父命难违,一面是对自己始终既敬仰又热爱着的丈夫不知如何下得了毒手。阿盖郡主把自己关在房内,怔怔地望着装有孔雀胆的本匣出神,脑子里犹如万马奔腾,又似浩浪排空;心中犹如利刃直刺。经过了大半天痛苦的煎熬,她终于将乱麻般的头绪理清楚,在丈夫与父亲之间,她选择了丈夫,抛弃了父亲。

  她天天盼着段功早日归来,好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但她又怕,段功回来,怕他回来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离自己而去,怕他回来终于遭到不测。阿盖郡主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苦苦地过着日子捱过一天又一天,终于段功带着两个儿女回到了昆明。

  当晚,阿盖郡主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段功,并把孔雀胆拿出来给段功看,她把自己的苦楚也—一告诉了段功,希望段功带着她一起逃离昆明,逃回大理。可段功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在他看来,梁王正宠信着自己,可以说是自己挽救了染王的统治,梁王应该是明白人,他应该知道自己要夺梁王政权的话早在明玉珍进攻梁王的时候就夺了,何必要等到现在。梁王对自己一直很好,过去自己作战,脚趾受伤,梁王亲自为自己裹伤,后来又把你阿盖郡主嫁给我做妻子,任命自己做梁王府的平章,支持改革,怎么会突然之间就要杀自己呢?段功顿了顿,对妻子阿盖郡主说:“大丈夫做事自然要光明磊落,怎么可以昼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