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离财务骗术-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明确判定关联方关系,充分披露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中对于关联方界定及信息披露的要求充分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范中界定的关联方既包括基于目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形成的关联方关系,也包括历史关联人和潜在关联人。公司在2009年年报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信息披露规范要求,明确判定各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充分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关联交易情况。
中注协站在审计角度提醒审计师关注七大问题,并对创业板审计做了特别规定,2009年年报比较有特色的三大会计问题是反向购买、递延所得税资产及研发支出资本化,其他基本都是老生常谈,而这三大会计问题笔者之前多次强调,这都是新会计准则下的重大会计问题。
财政部会计司站在会计角度提示十大会计问题的规范,核心是会计估计涉及的职业判断问题,如公允价值的计量、A股及H股的会计估计差异、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还涉及两个比较新颖问题,一个是“业务”的认定,这与借壳上市会计有密切关系,是否构成业务决定是采用“反向购买”的企业合并方法还是“反向资本结构调整”的权益法;另外一个是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会计,这两大问题也是笔者之前尖锐指出的实务存在滥用情况。
证监会会计部站在信息披露角度指出七大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多项与财政部会计司是重复的,如权益*、企业合并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综合收益等。除此之外,资产减值、收入确认及关联交易等传统的重点会计事项在2009年年报中再次得到强调。
笔者在对2008年年报进行分析时,列出了六大群体性会计事件,包括借壳上市会计、套期会计、股份支付会计、所得税会计、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及收入确认。除此之外,还强调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问题。笔者关注的七大会计问题,除了套期会计及股份支付会计没有在三部门文件中提及,其余的五大问题都不同程度得到强调,笔者深感欣慰。
证监会会计部(3)
2009年年报重点会计问题除了关注传统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关联交易之外,还有关注新会计准则下衍生的系列问题,如企业合并、借壳上市、所得税、套期会计及股份支付会计等。当然这只是会计问题,审计最关注的还是业务问题,即业务的真实和完整性,防范客户一条龙造假,最近笔者揭发的阮仕珍珠造假上市未遂案,就是一个典型隐瞒关联交易、一条龙虚构收入的案例,在此特别提醒山下湖(002173)审计师,山下湖存在与阮仕珍珠相似的造假情节,2009年年报审计要对以前的审计推倒重来,重点关注其供应商及经销商的真实身份,并对存货做有错推定假设,查清该公司三四亿元珍珠存货的真实性。
财报最大风险有两个:高估收益及隐瞒债务,前者会导致投资者误判企业价值,后者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近日盛传高盛等顶级投行帮助希腊等国家通过外汇掉期交易隐瞒债务,将贷款变成外汇交易,从而隐瞒希腊等国债务,但媒体报道不是很清晰,具体如何操作不得而知,据外电称:
期间交易价值超过100亿欧元的美元、日元希腊国债计价单位被置换为欧元。由于交易采用的是历史汇率,并没有准确反映欧元的市场价值,高盛事实上是向希腊预付了28亿欧元的贷款。付息时间被延续到2019年,希腊通过将债务负担转嫁给未来实现了2001年1月成功加入欧元区的梦想。
由于这是一次外汇掉期交易,并不是普通贷款,从而被公众从资产负债表中忽略。直到希腊政府日前公布该国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远超欧盟要求的3%的上限标准,关于希腊筹资弥补预算赤字以及偿债能力的担忧才猛然敲醒全球金融市场。
无独有偶,当年安然高估收益、低估债务丑闻中,高盛等投行也被指责帮助安然隐瞒债务,部分手法也是通过贷款转买卖方式隐瞒债务:
在控方长达485页的诉讼请求中,控方举出了一系列事实证明九大银行对于安然垮台以及投资人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事实包括:
?1999年12月,在美林的帮助下,安然建立合伙企业LJM2以虚报公司财务状况。根据合伙公司的记录,美林筹集了2 200万美元拨给LJM2。一大帮金融公司也加入了美林的阵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以及雷曼兄弟注资 1 400万美元,摩根大通注资6 500万美元。在安然前首席财务官法斯托的操纵下,LJM2用所得款项购买了安然公司卖不出去的四个子公司,并在第二年把这四个子公司卖回给了安然。
?安然授意和这几家银行有关的合伙企业向LJM2投资了亿美元,并许诺给予它们超过30%的回报。
?2000年12月,摩根大通旗下某公司作为安然的合伙公司之一, 向安然购买了天然气和石油合同,J。 P。 摩根…大通为未来交割的天然气和原油向安然支付亿美元至亿美元。这被当成是“买卖”而不是贷款。这样安然就能够报告获得的收益,从而可以暂时抵消安然账簿上的亏损。随后该公司将该合同回售给安然。由于交割在下一年进行,因此亏损就可以从一年转移到下一年,于是在安然的会计账簿上就不会体现出来。
?从1999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花旗集团利用集团开曼群岛的子公司与安然进行交易。据称该公司向安然提供了24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一次性投入,5年内返还,应属贷款,但在花旗集团的默许下,该资金在安然的财务报表上被列为“价格风险管理资产”。
?2000年12月,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创立了一家公司作为安然合伙企业,并通过该公司向安然提供亿美元。名义上, 该笔款项被用做安然和另一家公司的合作项目,作为投资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将获得该交易获利的93%。安然的财务报表也显示公司因此交易获益亿美元。但据控方指出,实际上安然私下向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保证将返还全部款项,而该合作项目在2001年3月已经中止。
顶级投行通过金融创新帮助企业甚至国家隐瞒债务,在国内虽没有如此高科技的舞弊手法,但如开具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实质也是帮助企业粉饰现金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将融资性现金流入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入,以掩盖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恶化的现象。
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达到表外融资更是使隐瞒债务合法化,金融创新在创造流动性的同时,也加剧了波动性;流动性创造价值,波动性毁灭价值,金融创新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我们是创造了天使的同时也制造了魔鬼,这些魔鬼不但制造泡沫和金融危机,还成了财报魔术道具。
当前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但大量的场外交易并没有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会计对大量金融工具无能为力,笔者认为既然会计无法反映就应该禁止,要大规模禁止场外的金融创新,因为会计无法反映,财务信息无法得到真实、公允的披露。
要识破财报魔术,基本上需要两把刷子,一把是业务(行业);另一把是财务(会计)。据笔者观察,审计师往往是行业(业务)方面比较欠缺,就像笔者经常因为不了解企业业务犯下低级错误;而证券分析师相反,财务(会计)方面往往比较欠缺,他们往往是行业专家,但不是财务专家。但事实上,正像审计师也容易犯财务错误,因为他有时也不懂“高科技”的财务,就像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分析师也容易犯行业(业务)错误,因为他有时也不懂那些“高科技”的业务。本文分析了财报魔术的两大特征:高科技的业务及高科技的财务。
高科技的财务
近日传出高盛通过掉期交易帮助希腊隐瞒债务,笔者联想起早年高盛等顶级投行通过金融创新帮助安然隐瞒债务、虚增收益等,发现金融创新也成财报魔鬼。金融创新为何会成为财报魔鬼?因为会计在很多情况下对金融创新的交易行为无能为力,不知道要不要确认,即使想确认也不知道如何计量。在这种情况下,表内确认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表外披露,于是表内的资产被高估、负债被低估、收益也被高估,直到某一天报告主体的资金链断裂,才发现表外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债务。
相对于传统的业务,衍生品业务有“高科技”特点,不但是审计师、分析师看不懂,独立董事及监管层也看不懂,因为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太高。2004年台湾有一家公司叫博达,是做芯片的,突然曝出舞弊丑闻:账面上的63亿新台币存款都被冻结或划转,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保护。事后发现该公司通过信用联结票据(CLN)隐瞒巨额银行存款受限事实,博达舞弊案连累台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两大事务所,台湾“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7月15日针对负责博达科技财务报告签证业务的勤业众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四名会计师,处以停止两年办理证券交易法所定签证业务的行政处分,这是类似案件中最为严重的处分。
台湾会计界对此处罚颇有微词,认为博达通过衍生品交易隐瞒债务及资产受限事实,此等舞弊已超过审计师能力范围,衍生品交易不但复杂且合约多为英文版本,这对会计师能力极限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001年美国爆发的安然财务丑闻,迄今为止业界对其造假细节仍不得而知,只知道该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隐瞒债务、虚增收益,但是安然及审计师安达信一直坚持认为该公司没有做假账,就是破产前的财务重组也涉及5亿美元的收益,这显然是安然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因为该公司从事大量的衍生品交易,所以迄今为止我们都很难判断安然的会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近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调整保险公司的会计估计,主要涉及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由审慎转向中性。但就此会计调整,资本市场对相关公司的股价做出了强烈反映,尤其是中国平安最为受伤,市场风传中国平安受此影响要大幅调增保险责任准备金,从而导致中国平安2009年度业绩很难看,但是谁也说不清楚中国平安要调减多少收益。结果证明是虚惊一场,中国平安业绩快报称预计2009年度全年净利润比上年度净利润(亿元)增长
1 500%以上,可是我们确实不知道中国平安2009年业绩10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是否有水分,因为保险业责任准备金完全是暗箱操作,外部人士根本不可能通过其披露的公开信息去估计其计提的比例及金额是否合理,这是精算师的工作,不但需要很深奥的数学模型,且需要内部的很多参数,这些参数是没有公开的。
2008年金融危机发展到极端时,美国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银行家及部分国会议员强烈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为什么他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如此反感呢?在当时的市场气氛下,金融资产有市价按市价,但市价跌得惨不忍睹;没有市价的更惨,没有市价要按模型估值,按模型估值可以避开惨烈的市价下跌的冲击,这是好事吗?不是,没有市值的金融资产是第三类资产,第三类资产在金融危机冰点时直接盯“零”,而不是盯“模”,因为那个时候外界不相信估值模型,如果以模型估值被认为更不可信,故直接清零,这对银行业的报表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家们是多么希望回到历史成本时代:只要不抛售,就不确认亏损;而如今买亏,不卖亏得更多。故最终公允价值是否停止计量被写进国会通过的紧急法案中。
但美国证监会坚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立场,这使得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停止执行FASB157,这无疑会重创FASB,甚至会使FSAB解体。当然,金融危机很快就从谷底走出也拯救了FASB。为什么FASB坚持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路径不动摇,这也有它的难言之隐,如果会计不面向未来,不面向价值,而总是基于历史,基于交易,会计信息含量将越来越少,会计将越来越被边缘化。业务在创新,会计也要跟着创新,亦即金融高科技化,会计也要高科技化,但显然这导致会计的结果更变幻莫测,会计创新是公允价值计量为标志导致会计结果主观成分更大,这也反向刺激业务创新,通过创新的业务提前确认收益、推迟确认费用,或提前确认资产、推迟确认负债,或虚增资产、隐瞒负债,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融资性现金流入或减少投资性现金流出,不但要粉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也操纵现金流量表,传统的认识认为现金流量表很难操纵,事实上从安然到希腊,大家很明显看到在投行的帮助下,一笔笔融资性现金流入变成经营性现金流入,而大家判断盈余质量高低关键看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事实上这个指标也在金融创新面前变得不再可信。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高科技的业务(1)
前段时间,笔者发现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史(德维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写了一个上市公司造假的高科技趋势,他发现最被造假的上市公司所青睐的高科技行业有如下几个:软件行业、集成电路行业、三高农业、生物科技。
上市公司偏爱高科技行业造假,对此笔者深有体会,笔者在2001~2005年揭发了大量伪高科的上市公司,多涉及软件、集成电路、高科技农业及生物制药等,如托普软件、亿阳信通、创智软件、上海科技、欧亚农业、英豪科教、海王生物等。当时基本有一个概念,看到后冠“高科”、“软件”、“信息技术”或“生物”的公司业绩往往有假。当然这是几年前的事,如今中国确实出现了一些优秀的高科技企业,现在不再是纯概念了,但仍要注意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业绩包装,如最近被揭发的欧比特,自称是中国创业板首家IC设计公司,是中国SOC标准的设计者及领导者,但实际上怀疑该公司是一家涉嫌走私的盗版芯片公司。其核心竞争优势是走私及盗版,而不是其所鼓吹的高科技优势,那么这些伪高科技为何偏爱高科技呢?高科技行业本身就是炙手可热的概念,包括能否上市,技术含量也是决定性的,创业板定位就是“高科技、高成长”,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很难上市,除非是其有创新的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其实很虚,虽然沃尔玛、苏宁电器分别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创造了神话,但资本市场更喜欢微软、阿里巴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选择高科技企业造假有几大优势,一是造假成本低,因为国家鼓励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对其涉及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都大幅减免甚至为零税负,故造假成本极低;二是轻资产,高科技行业一般固定资产极少,造假不需要很多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是隐蔽性强,高科技行业因为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很难识别破绽,它不是皇帝的新衣,小孩都能看得出来,识别高科技骗局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四是难以核实,这也是高科技企业造假的不二法宝,我们分析企业往往能过行业或竞争对手之手,但高科技企业往往细分市场独特,在该细分市场中没有公开的竞争对手,这导致审计师及分析师进行业务及财务分析时非常茫然,不知道这个高科技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合理水平是多少,审计师及分析师无法对该公司业务及财务数据形成合理预期。史博士分析四个高科技行业的造假特点或手段:
?软件行业
(1)固定投入低。软件的生产不需要设备,只要有人即可,而且少量的人可以生产一些软件进行大量的销售。所以,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很低。
(2)销售成本低。软件销售没有运输成本,只需做些光碟和纸质包装即可。一套软件的售价,少则几百元(如操作系统),多则几百万元(如ERP软件)甚至上千万元,而成本才几块钱。因此,实现大额销售的成本很低。
(3)软件行业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容易控制。由于软件的成本只有开发成本,没有原材料成本,因此,销售价格没有可比性,因此营业额和利润率都非常容易控制,一套软件可以只卖几十元,也可以卖几百万元,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即便是同一套软件,销售到不同的企业时价格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要将软件的用途选得合适,就可以轻易地造出巨额的销售利润数字出来。
高科技的业务(2)
(4)税负率低。国务院对软件行业有增值税缴17%退13%的优惠政策,而软件企业一般可以直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再享受所得税两免六减半的优惠。因此,即使销售额和利润率很高,也只需缴纳很少的税金,这使得造假成本大大降低。
(5)便于洗钱。上市公司融资以后,或者通过虚增业绩在账面上累计了大额的利润后,必定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将这些资金转移,通过软件开发费的方式是转移资金的最佳掩护。因为,软件的开发费用可以很高(微软或者国外一些大型的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费用动辄上亿美元),因此,通过委托开发的方式,委托自己的关系企业进行软件开发,将账上的资金转移出去,不仅容易蒙混过关,而且,这些开发费用可以在实现销售后转为公司的递延资产,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6)隐蔽性强。软件因为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有销量比较大的民用软件,也有销量较少但价格很高的工业用软件,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容易进行查验。比如ERP软件,美国SAP的一套软件和实施费用可能高达上亿元,而在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则可能只有几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因此,在进行虚增业绩时,很容易找到“客户”作为自己的销售对象,而不容易被拆穿。
(7)便于出口。因为国内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很难到国际市场上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客户进行调查,因此,现在不少公司采用将软件出口到境外的方式来进行业绩的造假,来减少被国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调查的机会。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和出口的资助(由于国家对出口退税监管非常严格,对打击出口骗税也非常严厉,所以,许多上市公司采用为了虚增业绩实现了出口以后,往往不去退税,以免触犯刑法)。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自己的出口创汇,也对软件出口给予大力的支持。现在中国的软件出口业绩非常好,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但其中有多少是实际的软件业务,实在值得打个问号。
以上的软件销售在实施时,通常有真正的软件从业人员在参与,这些人员由于对软件开发、销售和应用的流程比较熟悉,因此,所制订的商业计划、销售策略、应用行业等都编得天衣无缝,即便是行业内的人士也很难看出破绽,何况对行业知识完全没有概念的中小投资者!这些人,仿佛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高手却被收买为朝廷的鹰犬,为虎作伥,大大增大了造假行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集成电路
首先,是专用集成电路的生产;这是指针对一些特殊行业所定制的集成电路,又称ASIC。其次,是半导体的测试业务。采用这两类行业作为造假的掩护,有如下好处:
(1)ASIC电路的开发与软件开发类似,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电脑和开发平台就可以进行,因此固定投入低。
(2)销售成本低。ASIC芯片销售运输成本低,因单片体积小,价值高,因此,运输费用低,实现大额销售的成本很低。
(3)ASIC产品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容易控制。由于ASIC软件的成本只有开发成本和掩模成本,通常只需几十万元就可以生产出几十万片的产量,而且由于是专用芯片,销售价格没有可比性,因此营业额和利润率都非常容易控制,高至90%、低至10%的毛利率在IC行业都是存在的。因此,只要将ASIC的用途选的合适,就可以轻易地“根据需要”造出巨额的销售利润数字出来。
高科技的业务(3)
(4)税负率低。国务院对集成电路行业与软件企业一样,有增值税缴17%退13%的优惠政策,而集成电路企业一般都可以直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再享受所得税两免六减半的优惠。因此,即使销售额和利润率很高,也只需缴纳很少的税金,这使得造假成本大大降低。
(5)便于洗钱。对于虚增业绩后在账面上所累计了的大额的利润,通过ASIC开发费的方式是转移资金的最佳掩护。因为,ASIC的开发费用可以很高(如摩托罗拉公司或者国外一些大型的集成电路公司的开发费用动辄上亿美元),因此,通过委托开发的方式,委托那些表面上无关联但实际是自己控制的关系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将账上的资金转移出去,不仅容易蒙混过关,而且这些开发费用可以在实现销售后转为公司的递延资产,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6)隐蔽性强。ASIC芯片通常是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因此,各客户对之保密是十分正常的,无论是哪一种ASIC,都很不容易进行客户调查。因此,在进行虚增业绩时,很容易找到“客户”作为自己的销售对象,而不容易被拆穿。
(7)便于出口。ASIC芯片出口,国内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很难到国际市场上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客户进行调查,因此,现在不少公司采用将ASIC出口到境外的方式来进行业绩的造假,来减少被国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调查的机会。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和出口的资助。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自己的出口创汇,也对ASIC的出口给予大力的支持。
(8)IC测试业由于只是从事测试,因此,从国外买来一堆莫名其妙的仪器设备后,就可以开展对IC的测试业务。由于按照IC业的惯例,IC的测试成本占整个IC的制造成本的50%左右,因此,IC的测试业务可以做得很高,而IC的测试通常是“来件测试”,因此,有公司采用自己生产一批IC,然后,用这批IC反复进口,测完后出口,然后再进口的循环操作模式,将营业额做得很大。
?生物制药
(1)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并购买一批设备。生物医疗的设备虽然也比较昂贵,但因为专业性很强,因此,如果选用一些旧的或者本来是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设备,如反应釜、搅拌机、离心机等,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搭建一个很像样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
(2)生产和销售成本低。生化科技的中间级的产品价格差异很大,便宜的一公斤几千元,贵的一公斤上百万元,而材料成本假如采用造假的成分,几乎没有成本。用来做造假的产品,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低。通常,上市公司造假时,会选用一些价格在一公斤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产品,购买少量样品,其余则用冒充的产品进行周转。
(3)公司的销售通常是通过出口销售来实现自己的利润。因为,生物科技的中间品的客户以药厂居多。而国内的有GMP证书的公司通常不会协助上市公司的造假,而自己开办自己的药厂,设备成本又太高。即使通过设立贸易公司的形式转卖给药厂或者其他渠道,那么根据药品管理条例,也很容易被追踪,而现出原形。而产品出口,通常要通过国内的或国外的代理公司,这样,上市公司的造假者只要在境外设立一些小型贸易公司,来向上市公司采购,就可以形成很大量的业务额。而因为国际市场上,生化产品的渠道一般是属于商业秘密,不会泄露,因此,这些“贸易公司”可以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借口来阻止追查。而这些贸易公司的“下家”往往是南美的一些药厂,要进行追踪更为困难。
(4)通过出口,可以进行退税,将国内缴纳的增值税从出口渠道退回来,因此,虽然实现了高额的利润,但实际缴纳的税款并不多。而生物科技的所得税也是一定有“两免三减半”到“两免六减半”的优惠,因此,所得税的税负也很低。
(5)在实现了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和巨额利润后,公司会通过委托开发、购买专有技术、购买配方等手段将停留在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再转移出去,通常采购的对象也是向自己在境外设立的公司进行采购,进行变相的洗钱活动。由于真正的生化产品的开发费和专利费用都是很高的,用几千万美元购买一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并不是罕见的情形。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数额巨大的资金转移到境外。
生物科技产品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容易控制。由于实际在生产的生化产品的利润率可以高达90%甚至更多,因此利用生物科技造假的成本只有一些设备成本,通常只需几十万元,而用这些小小的设备,就可以达到出几亿元的产值,由于中间品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成分稍有差异,销售价格就没有可比性,因此营业额和利润率都非常容易控制,只要将选的合适,就可以轻易地“根据需要”造出巨额的销售利润数字出来。
。 想看书来
高科技农业
(1)2006年2月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9 号令》,废除了中国的农业税,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交皇粮”的传统被打破。这也使得那些意图做假的上市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农业,因为即便业绩做得再大,也不会发生税收的成本。由于农业特产税主要针对种植、养殖,以及林业、牧业、渔业等中游领域,这些的中游产品,原来缴纳农业税,2006年起,开始不需缴纳。因此,农产品因为没有税务成本,也就成为造假上市公司所青睐的造假工具。
(2)农产品的交易主要是现金交易,不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往来,再加上没有税收,因此,上市公司的账目就很容易做。只要圈下面积足够大的菜地或稻田(哪怕只是与农民的一纸空文的协议),就可以吹出很大的“泡泡”,收入额可以随意写,反正没有银行可以对账,只要将最终的利润以现金存入银行即可。
(3)农业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小商小贩,因此,上市公司的客户量大面广,加上现金收入,客户情况基本无从查考,即便监管部门想到当地调查业绩的真实性,取证也十分困难。
(4)没有银行往来、没有税金,可以任意做出很大的业绩。但做出的业绩所赚到的利润还是要消化,这些利润的消化不能用购买化肥或农药来进行,因为这样会减少利润。这时,披着高新技术外衣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就用上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