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附录1
你为什么富不起来的十大原因
1.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的车
很多人将汽车视为身份的象征,每隔几年就会在车子上花上一笔钱,而不是在汽车依旧能用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其实,车只是一个“代表”,你在衣食住等方面也喜欢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结果永远也完不成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2.总认为自己应该过好日子
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以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生活,那你必须拥有特定的东西,必须花一定数量的钱,如果你现在还没能力达到这些,你就可能去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大笔的债务注定会影响你的发展,你也就离积累财富越来越远。
3.你的理财方式缺乏变化
这也是最古老、最有价值的理财箴言:不要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拥有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你的财富突然蒸发。
4.你起步太晚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在说以后有的是时间存钱和投资,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退休已经离你不远,而你的退休账户中仍一无所有。
5.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仅仅因为钱选择了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将要花掉所有的余钱,才能减轻你因从事这份不喜欢的工作而产生的压力。
6.你不喜欢学习
如果你想变富有,自觉自愿地学习各种知识,提高工作质量,增加理财知识,永远都是你的必修课。
7.你经常买一些你根本不用的东西
看一看你的房子、壁橱、地下室、阁楼和车库里是否有很多在过去一年里你从没使用过的东西。如果有,那么你购买这些东西可能只是在浪费本来可以增加你的资产净值的钱。
8.你不懂得什么是价值
你因为各种原因购买很多东西,但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那些只买最贵的东西的人身上,那些只买最便宜的东西的人也存在上述情况。只有当你学会购买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有余钱投资未来。
9.你的房子太大
如果你买了负担不起或是不需要的大房子,你就会偿还更长时间的贷款、缴纳更多的税,还要购买更多的东西来填充它。一些人可能会争辩说,房子会增值,因此购房是最好的投资,但是,除非你有炒房的技巧,或者你愿意降低自己的居住标准,今年住100平米,明年改住50平米,否则房子永远都不会变成可供你使用和享受的流动资产或资金。问题是,住惯了大房子的你愿意改住小房子吗?
10.你抓不住机遇
你可能不止一次听说某些人时来运转,大发横财,这时你可能会很后悔:“本来我也可以想到的,我也可以这样做的。”如果你有恒心和毅力时刻做好准备,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好机会的。问题是,你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吗?
如果你做不到“追求财富,持之以恒”,那就干脆不要做发财梦了,还是踏踏实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吧。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节:经济危机时期最该做的八件事
附录2
经济危机时期最该做的八件事
1.扔掉信用卡
信用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透支,寅吃卯粮。最大的坏处是忘记还款,承担高利息,而且,养成透支的习惯会扩大资产负债。真正的有钱人不用信用卡,越是月光族越爱用信用卡。一大堆花花绿绿的信用卡,满足了消费欲望却名不符实,这又何苦呢?
2.转行卖食品
经济危机时,最受欢迎最容易生存的行当应属食品。不管怎么说,人都要吃饭。美国克莱斯勒之父——艾柯卡,小时候遇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其父就对他说:“孩子,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去做,你就去卖热狗。”
经济不景气时,卖馒头卖面包卖粥饭的饿不死,卖香水卖服装卖楼盘卖汽车的能饿晕。
3.每月存一百
财富在于积累。无论是谁,拥有每月存一百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都会受益终生。中国人善于勤俭,这些年传统丢得差不多了。不过现今,钱不好挣,一分钱逼倒英雄汉。没钱时,节约每一分钱,有钱时,积攒每一元钱,这才是硬道理。
4.卖掉小汽车
打工的上班族,辛辛苦苦攒了十几万,哆哆嗦嗦交了钱。买名车买不起,买经济车又不经撞。油费这么贵,上了路,剐了人家你走不了,被人剐了你睡不着觉。不说别的,光是一年洗车的钱,也够你去五星级酒店住几晚,犒劳自己了。
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实惠,不要这张虚荣的脸,坐着大巴让司机带着你,那感觉不比自己开着好吗?
5.丢掉小资婆
糟糠妻富贵妻,小资婆不是男人的富,实实在在过日子的女人事儿不多,替男人节约钱的女人才值得爱。有时候,男人找的所谓有品味的小资婆十有八九是图个光鲜,带到外面好显摆,其实,过日子最让人放心的就是糟糠妻,最不让人省心放心的就是小资婆。把她们留给倜傥男吧,贫穷见真心啊!
6.列个开支表
过日子,列个表,把几个大钱小铜板排列一下,计划地过日子不会受穷。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吃不穷花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找张纸,计划过日子吧!
7.自己做饭吃
买袋面,买袋米,不会做饭的再买本书,学着做饭自己吃吧,省下的银子都是你的。将来,嫁个好人家,还多个手艺是吧?打工的,晚上做好白天的饭,带到公司热热吃不好吗?不要这张虚荣的脸,别怕人家笑,他们笑你表扬你都不会给你银子,是这个理儿吧?
8.多运动省钱
运动太少的坏处就不说了。反正,你打工挣不了几个钱,去趟不该去不想去的地方,你的荷包缩水得绝对比股票厉害。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养命,这是个恶劣的循环啊。没有组织可怜你关怀你时,你可得对自己好些。
。←虫工←木桥 书←吧←
第3节: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1)
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
2008年,给我们心底打下的印记可用“触目惊心”这四个字来形容: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可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中国的经济怎么了?2008年的确是困难的一年,雪灾、地震、次贷危机……天灾人祸联袂而至,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第一节 衰退和停滞并非危言耸听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经济可说是白手起家,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红军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而我们经济上的长征,则持续了整整28年!
1979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2006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人民币,按照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列世界第4位;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达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2006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6918亿美元,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国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3%,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
2007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现象,房价、股价、物价都在飞涨。2007年5月,CPI突破3%的目标线,并连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7年6月全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4。4%;7月5。6%;8月6。5%;9月6。2%……由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代,呼吁政府和企业为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将会是困难的一年,难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太多,决策比较困难”。
半年的时光一晃而逝,这些预言似乎正成为现实: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可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的经济怎么了?我们真的将要面临衰退、面临危机吗?2008年的确是困难的一年,雪灾、地震、次贷危机……天灾人祸联袂而至,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无法永远保持高速发展呢?经济学家们经常将宏观经济比喻成驾驶汽车,你无法一直保持着最高速度不间断地在路上行驶,必须要不时停下来给汽车加油、检查轮胎、更换零件、排除可能发生的故障,行驶的时候也要时刻根据路况调整车速,这样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要想跑得比别人快,硬件质量和驾驶水平缺一不可,你不能指望舒马赫开着夏利跑出F1的速度;如果你不是专业车手,给你辆F1你也没法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弄不好还得搭上小命。
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国这辆“赛车”的行驶情况吧:
1993年,经过了三年的经济低谷,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升温,集资热、股市热、楼市热,热浪滔天。海南房价炒得沸沸扬扬、全民炒股炒得兴高采烈,通货膨胀率超过20%,于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热过头的经济逐渐冷却下来。
1996年,我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经济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不料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亚洲,1998年国内又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于是物价指数下跌,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开始走入又一个低潮。从1997年开始,国家发行国债,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鼓励消费,以刺激经济发展。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2?年,中国经济摆脱了衰退,开始高速增长。连续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从8500亿美元增加到2。17万亿美元。
看起来,最近15年,“中国号”这辆赛车跑得还不错,单就发展速度来看,夏利跑出了奔驰的速度。但是,这种高速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环境破坏、资源枯竭、腐败现象、失业率上升……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持久性表示怀疑。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茵问道:“中国经济在19年中的惊人表现还能再持续10年、20年或30年吗?”
在继续高增长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面临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能否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你也许觉得上面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是宏观经济,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似乎和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很遥远,你也许更想听听买基金还是炒股票、买外汇还是炒黄金、大盘什么时候涨、房价什么时候跌……这样一类微观经济的问题。但是,宏观经济就是所有微观经济的叠加,不懂得一点宏观经济的知识,你永远不明白房价为什么涨,股票为什么跌;也更搞不清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钱反倒不经花了。
第二节 左右经济的两只手
宏观经济过热,就像是车速太快,发动机过热,需要适当减速降温,不然的话就要出问题。这时,需求大于供给,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导致价格上升,产品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又吸引大量投资,大量投资进入市场,则引起通货膨胀,人们不愿持有货币,而希望持有不动产、有价证券等可以保值的产品。
当宏观经济“冷”的时候,供给大于需求,产品过剩,价格下降,利润降低,投资减少,市场上资金不足,从而引起通货紧缩,人们会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卖出,希望持有货币。
这就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他认为,任何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不会是为了促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当所有的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推动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反而比有目的地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
1929年,西方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之中,“看不见的手”失去了作用,工厂关门、企业倒闭、银行破产、股票变成了废纸,亚当·斯密所设想的那种理想经济模式被打破了。这时,又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横空出世了。
§虹§桥§书§吧§。
第4节: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2)
凯恩斯主张,仅靠“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国家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他提出,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应当出面采取措施刺激需求,帮助经济回升。就像是车在原地发动不起来,需要有人帮忙推一把,而政府就应当扮演这个推车人的角色。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定律”,也称为“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举了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挖坑理论”。他在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说,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可以雇200个人挖坑,再雇200个人把坑填上,这样就创造了400个就业机会。在雇人挖坑时,需要购买200把铁锹,这样,生产铁锹的企业就有了收入,而炼钢厂也可以开工了。挖坑的工人用得到的工资购买食品,那么食品行业也有了利润。同样,填坑的时候,还得发200把铁锹,还得发200人的工资。这样,政府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拉动经济回暖,让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凯恩斯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肇始,这只“看得见的手”使西方国家从经济低谷中走了出来,走向繁荣。二战以后,西方所有国家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凯恩斯因此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说句题外话,后来一个名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又根据这个“挖坑理论”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他说,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如果一个小孩打破了面包店的窗户,那么面包店的老板就不得不拿出钱来安装玻璃,这样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有活干了,接下来就会使伐木场和玻璃工厂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因此,自然灾害和战争都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个理论看似符合逻辑,事实上却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的——面包店老板原本不打算花掉这些钱。如果面包店的老板用于安装玻璃的钱是打算购买面粉的,那么装了玻璃就没钱买面粉,面粉厂的工人就失去了一部分收入,正好与玻璃工人增加的收入相互抵消,后面的推论自然无法成立。
大致上说来,我们的经济就是被这两只手所左右着,虽然后来又出现了诸如供给学派、福利学派等等经济理论流派,但这些流派的理论均来源于这两只“手”。
“看不见的手”就像是道路,宏观经济则是在这条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时而上坡、时而下坡;“看得见的手”就像是司机,随着道路的情况,时而加油、时而刹车。
无论你的驾驶技术多么优秀,你也无法改变道路的走向。同样,无论“看得见的手”多么强势,都无法左右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改变宏观经济的大趋势。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金融巨头,都只能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第三节 经济会衰退吗?
所谓的经济衰退,是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美国官方则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作为衰退的定义,而这个定义是人们日常使用最广泛的。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呈现成长——发展——繁荣——衰退的周期性运动,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周期所经历的循环分为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两位数的GDP增速和可以向世界炫耀的低通胀指数,我们早已被近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数据宠坏了胃口。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当通货膨胀不知什么时候悄然来到时,我们才发现,这些原本除了经济学家之外没有人关心的数字居然和我们的生活有如此之大的关系,宏观经济走势前所未有地变得重要起来。
“不确定”因素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确定”也就是变化无常,在变化无常中把握趋势是比较难的事情,需要对经济大势给出适时的宏观把握,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担忧之所在。在这种“不确定”下,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们将第一次经历一个经济周期的后半场,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经济减速期”。
◇BOOK。◇欢◇迎访◇问◇
第5节: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3)
保加利亚经济学家克拉斯穆尔·佩佐夫曾在2004年《全球财经观察》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经济的萧条风险”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将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当今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萧条,如同美国在30年代所经历的”。
他认为,“中国的泡沫破灭将会在2008年—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因为一直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前,中国政府将会继续追求一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到那时,通货膨胀将很可能无法控制,可能现在已经处于失控的状况,而政府除了急踩刹车和采取收缩外毫无选择”。并且,和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中国的萧条将引发美国的泡沫破灭,进而引发其他国家的衰退”。
在文章中,佩佐夫还总结了几个可能触发中国经济萧条的“导火索”:
(1)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银行或者衍生产品危机。
(2)美国的一次衰退。
(3)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4)中国失去贸易盈余。
(5)一场石油供应危机。
佩佐夫的预言在今天看来让我们不寒而栗: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2008年,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认为,美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并且衰退期的长度和深度可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2008年,中国面临着10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后五年的任务。“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
2008年,由于日本和美国出现滞胀,在劳工成本上升以及其他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中国的出口受到抑制,2月份的贸易盈余从去年2月的237亿美元下降到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3%,是近一年来的首次下跌。
2008年7月3日,纽约期货市场原油交易价盘中突破每桶145美元,而仅仅在一年以前,国际油价在每桶70多美元时,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高盛公司在2005年预言世界将会面临“超高油价”,石油价格会狂飙到每桶105美元的高位,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而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21世纪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已经到来。
佩佐夫的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中国的经济越来越不容乐观,甚至连普通的老百姓都已经能够感觉到宏观经济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008年,中国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
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到6月30日的2736点,大跌到2529点,跌幅高达48%。
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已由2007年年底32万亿元的水平降至17。80万亿元。上半年,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累计下跌近48%和47%,A股总市值蒸发近14。8万亿元。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数字的可怕——2007年,中国的GDP为24。66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股市蒸发的总市值就相当于去年GDP的6成!甚至有股民将其比喻为中国古代酷刑——“腰斩”。
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打击: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涨、南方雪灾、四川地震、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大手笔融资、“大小非”的减持,这一切导致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并最终令股指不堪重负。在此期间,虽有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和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放行等利好消息,但却依然阻挡不了A股下挫的脚步。正如某些监管部门人士所指出的:市场缺乏信心。
佩佐夫的预言会不会成为现实呢?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减速?
那只“看不见的手”似乎正在将我们引向低谷,而驾驶着发动机过热的“中国号”汽车的那只“看得见的手”能带领我们安然度过这次危机吗?
1998年,它成功驶过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它成功抵御了“非典”对经济的冲击;2004年,它又成功控制了过度繁荣,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减速;这次,它仍然能够有惊无险地经过这次风暴吗?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虹→桥→书→吧→。
第6节:第二章 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1)
第二章 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
2007年末的中国拥有几乎所有泡沫经济的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形成全民性的泡沫难度较大,但是,一旦泡沫发生,其破灭时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将成倍放大。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历史上最恐慌的时刻
2008年,中国经济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东、江苏一带的外贸型企业甚至出现倒闭潮。
珠三角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号称“没有失业率”,几乎所有的企业门前都常年贴着招聘广告。东莞一家企业说,我们门口堵车,全世界正在生产的电脑80%将没有鼠标用。而紧邻的企业说,那么全球会有更多的电脑没有键盘。可见珠三角地区产能之庞大。全国1/3的打工者都在珠三角,单是深圳和东莞两市,外来流动劳工就达1000多万。
而如今,在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在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撤离,这一举动将使深圳1。2万家加工贸易工厂类企业倒闭。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玩具、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更加突出,仅2008年1至5月,广东亏损企业就达1万多个。业内悲观人士认为在今年之内,行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紧跟珠三角之后,我国另一主要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企业倒闭潮。
温州地区已陷入停产或半停工状态的中小企业占3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20%,浙江的宁波地区也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停产或倒闭的现象。
中小企业的停产、倒闭风潮并不仅仅发生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只是这两个区域的中小企业更为密集,因此受到的关注最多。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看,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不仅是中小企业,知名大企业也受到猛烈冲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飞跃集团。
浙江飞跃集团是我国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年产各类缝制设备500多万台,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曾于2005年11月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首位、2006年10月入选“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飞跃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邱继宝也曾以总资产25亿元位列2007年胡润百富榜第328位。而就在一年以后的今天,飞跃集团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受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税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跃的利润空间不断被蚕食。今年1—4月出口总额为184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00万美元大幅下跌了44%,仅相当于2007年全年出口的1/5。据说有一次,飞跃的一批货物刚刚到达南美,随即就被扔下了大海,因为仅这批货的仓储成本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收益,与其慢慢卖掉不如干脆就地处理。
不仅如此,飞跃集团还负担着沉重的债务包袱。飞跃集团共向银行和民间的借贷超过20多亿元,当地一家银行收回该公司一笔贷款后不再续贷,随后多家银行也停止贷款,继而引发了民间债权人的恐慌,纷纷向其逼债。一时间,飞跃集团因资金紧张而走到了破产边缘。
作为台州市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飞跃牵连着数百家零件供应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利益。不仅如此,由于当地企业间相互借贷担保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