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本小史-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或多或少地反对这一制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害怕个人信息泄露,一些市政当局则拒绝采取该项制度,因为这会造成信息的滥用。仅在横滨,就有80万居民(居民总数为350万)拒绝在被称为“Big Brother”的户籍系统中登记。这种反对的举动以及对人权和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关注表明,日本公众作为一个整体在对待这类事务的态度上确实变得更加西化了。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怒气可能已被化解,但负面感觉仍就没消失。亚洲国家尤其对日本未能抓住适当机会处理其战前与战时行为而感到失望与不安。1989年裕仁逝世与1995年终战50周年,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但这些机会被错过了。在出访韩国和中国的时候,明仁天皇表示强烈的遗憾,也声称日本是造成苦难的根源,但是这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道歉。国会提出一份有关战争的正式声明,表达往常的遗憾之意,但没有做适当的道歉,尽管首相村山个人表达了诚挚的歉意;接着首相小渊惠三在1998年10月与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致歉,声明他“承认日本的殖民统治对韩国人民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痛苦和伤害这一历史事实”,而且表达了“对此苦难的悔恨之情和衷心的歉意”。
但是日本对待“慰安妇”索赔的处理方式招致的反感,使这些和其他的道歉赢得的好感被打得烟消云散。“慰安妇”是被强迫给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的妇女,其大部分是韩国妇女。她们的索赔被交付给了私人基金,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一直没有做出真正的道歉并给出定论。一些索赔人是从她们自己的政府而不是从日本政府那里获得赔偿的。战俘问题上也出现同样的状况,其中也包括英国战俘。
让亚洲各国愤怒的是,1996年首相桥本龙太郎步中曾根康弘的后尘,以官方身份参办靖国神社。接着首相小泉也数次参拜靖国神社,其中包括2004年1月1日的参拜活动。
在一些角落,淡化甚至否认日本暴行或错误行为的事件仍在发生。例如,2000年1月,纠正战争资料偏向展示会社团在大阪组织召开了备受争议的###,目的是想要证明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发言人,包括历史学家东中野修道,他评论说,南京大屠杀缺乏相关的资料证据,并且直言“在南京没有屠杀市民”。2003年10月,上文提到过的石原慎太郎(1999年当选东京都知事,2003年9月再次高票当选东京都知事)重复表达了他的观点,即日本是应朝鲜人的要求占领朝鲜的。
另外,近年来,令人担心的民族主义又再次抬头,也许并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高调和傲慢,但是和其他事情一同出现在日本的教科书中。这项运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Tsukurukai”,这是“新历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的简称。该委员会于1996年成立,目的是通过编纂教科书,给出日本历史的正确叙述(从他们的角度而言),而非基于胜利者的叙述,从而重建日本过去的荣耀。该团体认为日本受到过多的指责,应该停止道歉和支付索赔。该团体还非常支持裕仁天皇。其主要成员包括一些著名的教授,如西尾干二、藤冈信胜和秦郁彦。最受争议的是该教科书确实编纂完成,而且最终文部省通过了该教科书,但是自2001年发行后,仅有少数私立学校使用了该教科书。书中的其他问题也广受批评,包括为日本侵占朝鲜正名,指责中国挑衅日本,强调日本的目标是将亚洲从西方国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以及淡化日本的暴行。
第五节 前途未卜的超级强权(7)
建立民族自豪感并没有错,小泉宣称这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是,必须以国际上认可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受到争议的教科书事件和其他的无法让人接受的民族主义的各类表现,对于日本重新被亚洲国家接受毫无帮助,从较广泛的角度来说,这对日本与世界的关系也造成危害。许多亚洲国家因为日本的经济成就而尊敬日本,甚至以日本为模范,但他们对日本不愿面对其过去的恶行一事当然不能表示尊敬。他们对日本的经济领导地位的信心已经因为日本经济崩溃(以及近年来他们自己的经济困难)而受到挫折,但他们没有失去对日本的信心。但尊敬与不敬之间的天平正在改变中,如果日本不尽快面对现实,天平将倒向不敬的一方。
积极的一面是,日本和韩国联合举办了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这是实质性的合作。
在这次世界杯中,两国的足球队都表现甚佳,特别是韩国队,这让很多日本人很沮丧,因为他们将韩国队视为他们最主要的对手。不少学者忽略了体育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但它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因为体育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足球是地球上最全球化的运动。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不是联合国,而是国际足球联合会。在很多国家,足球是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在这个赛场上,他们获得了另类的尊重,比如很多非洲小国可以击败欧洲强国。
成千上万的海外球迷来到日本观看世界杯。在日本足球的国际化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成立的足球联盟(J League)从巴西、德国、英国和其他地方聘请国际球星参加比赛,推动了国际化的发展——这些球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平成时代受雇于现代日本的外国人的境况。
足球对日本有着更多的贡献。它不仅仅推动了国际化的发展,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还是一种积极的全球化发展,近年来一些“本土”的职业球员开始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足球俱乐部中——中田英寿在意大利,稻本润一在英国,等等。他们的“日本特色”已经融入足球运动的国际舞台。这是个别的、人性化的、自由的全球化,跟日本在全球经营与日本有着经济关联的大社团的全球化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内,足球与棒球不同,足球不是由社团经营支配的,而是在地区团体的基础上建立俱乐部,在过去几年中,尤其改变了日渐沉闷的社团主义,鼓励地方团体的复兴,推行分权——这代表着在全球化框架当中国家和地方健康地相互融合。
可以说体育是战争健康的替代品,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战争仍然大行其道。由于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实施“支票外交”政策,日本受到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批评。在国内,意见分歧强烈,一些人认为日本应该做出如派遣人员之类的更加实质性的工作,一些人认为甚至都不应该提供财政支持。当然,宪法第九条限制日本参与战争,也限制日本拥有武装部队。自卫队实际上是一支武装力量——甚至是世界上的第七大武装力量——其实已经违背了第九条,但是这已经被人们接受,并没有引起特别争议。受到特别争议的是自卫队在战争中的实际运用,虽然只是间接的运用。而且,作为一个大国,日本在近期派遣部队到战争区域的行为招致国际对其施加压力。1992年修改的法律允许日本向非战斗地区(或邻近地区)派遣自卫队,仅供运营支援和停火后的维和工作。而且,日本派兵必须作为联合国行动的一部分,要得到联合国的批准。自卫队人员在若干“适当”的问题地区为联合国提供支援,比如阿富汗,尽管这些地区实际上在潜在的战斗区域之外。
但是,2003年3~4月的伊拉克战争有所不同,美国领导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获得联合国的批准。美国从日本得到财政和政治支持,但是,接着在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中,美国也要求日本派遣人员进入占领区。7月,一项特别法令获得通过,允许派遣自卫队人员参与这项未经联合国批准的行动,人员将于2003年末和2004年初派出。这造成了公众的不安,而且再一次在公众当中引发分歧,特别是伊拉克的战斗仍然在进行当中,而且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支持,基地组织点名将日本列为恐怖袭击的目标。11月末,两名日本外交人员在乘车前往伊拉克北部参加会议的途中遭遇袭击,被杀身亡,这显示出将产生更多伤亡的实实在在的风险。派遣自卫队的行动也再次将宪法第九条的问题突显出来。小泉曾在他的声明中含混地表示应该对宪法进行修订,而且的确很有可能宪法改革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亟需解决的大问题——无论以何种方式。
第五节 前途未卜的超级强权(8)
无论如何,日本借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巩固了与美国之间重中之重的关系。这一点对日本帮助很大,面对近邻朝鲜的威胁,日本十分欢迎来自美国的支持,朝鲜在近几年中已经向日本发射了不少导弹,对外公开的说法是为了进行测试。
朝日两国关系最近的一个例证是,朝鲜的官方新闻机构朝鲜中央通讯社称,日本于2003年3月发射了首枚间谍卫星,证明其军国主义的复兴,而且还评论说日本想利用伊拉克战争作为“再次入侵亚洲的机会”。
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在2002年左右有稍许改善,9月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平壤宣言》,旨在推进邦交正常化,另外有部分被绑架者返回日本,但是很快朝日关系再度紧张,朝鲜目前保持对日本的密切关注。
当日本面对新世纪时,日本在国内与国外持续遭遇问题。从平成时代开始,一直到最近小泉和他的改革举措,日本似乎没有处理国内问题的真正的总体规划,而日本似乎不知道或不想知道,如何做世界的一分子。没有梦想,没有方向感,没有目的感。日本的形象已经改变,高飞的长生鸟或上升的太阳已经变成没有舵的船,宛如国家这艘船的舵已经不起作用了。有些人说,这是因为日本已经没有模范可以模仿了,日本不再有可以去“追上并超越”的某一个特定目标。全国人民没有发泄精力的管道。
这大致上是事实。明治时代与战后初期的旧式“成功主义”现在不能轻易地被恢复。日本不能强化其军力,向海外去,以武力建立帝国。日本不能恢复天皇制,尽管有些人似乎愿意尝试。日本不能期待人民做诸如20世纪50年代的“拼命型”的个人牺牲以协助经济增长。而且在任何时候,狭隘地关注经济增长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但日本或许可以利用其民族性与过去的成功模式。尤其是日本可以利用其人民的民族自尊与愿意为国家利益工作的意愿。日本可以利用人民对学问与成就的高度敬意。日本可以利用其混合旧与新、外国与本国之成分的务实能力。日本可以再度下决心融合自助与国家协助并成为强权。但这种强权必须是跟当今时代相和谐的强权,是沿着宫泽喜一承诺的“生活方式超强”的路线,让人民的生活有意义且在精神上获得满足的强权,要为茫然、迷失方向和破碎的一切提供一个坚实的框架支撑,而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便利。日本人民迫切地需要有人为他们指明方向,需要方向感,需要制定目标给他们的生活赋予意义,他们肯定会欢迎建立这样一种框架。在这方面,日本可以再度学习世界各地的经验并加以改良。但这次日本必须寻求跟全世界分享其成就,不只是利用其成就作为其优越性的证据。日本必定会摒弃“锁国”的残余思想,从思想上继续成为世界更加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当代西方人权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也许是日本参与全球化活动的积极因素。日本民主党的发展对政治活动是一种鼓舞,也给选民提供了更加现实的选择,而且与典型的西方民主也是相吻合的。小泉内阁进行重大改革的意愿也是个好征兆——尽管改革自身可能激化焦虑感,因此改革必须小心谨慎地进行。小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国际意识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似乎是个合理明智的目标——只要其自豪感中不存在傲慢自大,国际意识包含积极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意识。
成为后现代的生活方式超级强权对于日本将是一大挑战,因为当今时代的许多价值不容易跟日本的传统观念调和,诸如国家的权威指导、个人牺牲及辛勤工作。但日本人长久以来喜欢挑战并积极地对挑战作出反应,朝一个从前被承诺的目标努力,将使得这个挑战更加有吸引力。
本章综述(1)
占领战败的日本主要是美国的工作。起初基于解除军备与民主化的双重目标,占领日本主要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对于麦克阿瑟与华盛顿的某些人,这是建立一个乌托邦的机会。解除军备政策包括军队的复员、解散对战争有过贡献的财阀、整肃位居有力职位的不适任人物,以及惩罚战犯。由于麦克阿瑟的私下保护,裕仁不被当作战犯审判,甚至也没被迫逊位。他反而在麦帅的民主化政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凡人与全国的象征,而且也使占领当局的改革具有合法性。解除军备的首要政策是放弃战争,而这政策被列入新宪法之中。
由年轻的美国人拟定而只包含有限日本人意见的新宪法,体现在占领当局大多数的民主改革措施之中。它确立了裕仁的新角色,把国家主权授予人民,确认人权与男女平等,确立政教分离,确认诸如言论、###等各种自由,提供有关劳工与教育的进步改革。此外,政党政治重新实施。进步性的土地改革大大减少佃户数目,使更多人拥有自耕地。
然而,美国与日本有许多人认为改革太自由化,尤其在日益升高的冷战紧张形势下。人们特别关切共产主义的崛起。麦帅必须在最后关头禁止原定于1947年2月的大罢工,这是劳工骚动与共产党威胁的象征。经济持续疲软增加了共产党接管的威胁。
华盛顿在1947年似乎对麦帅失去信心,并派来若干采取较强硬路线的顾问。当时主要的目标是加强日本经济并使它成为自由世界的远东堡垒。当局停止整肃与解散财阀,日本也免于支付巨额赔偿给受害国,刚被提出的劳工法律也被强化。在美国专家顾问的指导下,通过严格的金融政策,通货膨胀减少而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复苏的一大后援来自美国参加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即需的采购。
朝鲜战争也导致麦帅因与杜鲁门总统在政策上的歧见而被免职,导致和约的签署与占领的结束。签署和约的同时,美国与日本签署安保条约,允许美军驻日。因美国实际负起日本安全的责任(尽管成立了自卫队),日本花费很少的国防支出,此举对经济有进一步的助益。
在20世纪50年代,保守的日本政府特意取消占领当局的某些改革。尤其在教育方面,中央集权与紧密的中央控制被重新引进。但它没取消占领当局近年来的经济政策,而是以这些政策作为基础,然后和日本政府指导经济的传统结合起来。经济表现进一步受到传统态度的帮助,诸如为了国家愿意学习与努力工作,有些人甚至于决心重新打一仗,但这次是在经济领域。
通过这些与种种其他经济因素——自助与美国的协助、权威与民主、文化倾向与经济机制的混合——日本能够在其后20年实现迅速的经济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与苏联。
进步不总是平稳的。工业化产生严重污染。劳工骚动在20世纪50年代仍持续,在1960年三池矿场的劳资大对抗达到高潮,一方是劳工运动,另一方是政府与商界的联合。后者胜利了。从这时起,许多所谓的日本式管理的政策成型,尤其企业工会与“终身雇用”。幸运的是,经济的改善导致工资增加与消费物质的获得,有助于安抚劳工。
尽管发生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仍继续增长。日本也解决其污染问题。日本似乎是无敌的。对本国成就的自豪导致自诩的日本人论的产生,这些著作倾向于强调日本的独特性,强烈暗示日本人天赋的优越性。许多西方人似乎对此表示同意,并热烈地开始研究诸如管理方法等日本卓越之处,以便改善自己的国家或公司。主要的赞赏来自于一位哈佛教授在1979年出版一本畅销书,他提出日本第一并且提供了美国可以学习的课程。学徒现在已变成师父。
但不幸的是,日本的成功在20世纪80年代导致许多日本人的傲慢以及许多西方人的羡慕与挫折感。日本的新民族主义、蔑视及清晰的种族优越感(甚至因首相层次人士的说法而恶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警讯。就日本来说,日本政府与商界的联合似乎是为了经济继续扩张,即使民众之中有许多人因基础设施改革的缺乏正开始不满。日本作为经济强权是第一的,但其人民的生活条件往往是第三世界的。当日本人的“泡沫钱”在世界各地收购财产时,国际社会让日元升值且释放便宜资本,试图松缓日本的经济控制,但这样做只是使事情变糟而已。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当权派是西方人、亚洲人及本国民众之中许多人愤慨的对象,尤其当民众得知政治人物涉及贪污案中饱私囊的时候。1989年,新天皇继位并没带来改变,仅加深了人们的挫折感。
本章综述(2)
当经济从1990年左右起崩溃时(这或许是幸运的事),形势到达危机点。日本人论傲慢的许多支柱也随之倒塌。例如,经理被免职显示了日本人具有固有的和谐与忠诚的说法是如何被夸大的。日本景气衰退使日本与西方的紧急关系缓和下来,但使得日本民众更加不安,因为现在似乎基础设施改革又必须延期了。他们努力工作且付出牺牲,为的是让日本成为经济超强,但现在这牺牲似乎有白白浪费之虞。
民众不满加上政府内部继续发生贪污案,终于导致自民党在1993年历史性地失去政权。但由于经济持续衰退,加上诸如1995年神户大地震与同一年的奥姆真理教毒气攻击等事件,以及高龄化社会等较广泛的社会问题,民众的怒气似乎被焦虑所取代。20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民众几乎注定变得政治冷漠。自民党再度获得政权,而弊案继续发生。当权者似乎没人有真正的梦想、方向感或目的感。
当日本面临新世纪之际,日本必须恢复目的感,并且利用其人民成功的决心与愿意学习的传统长处。接受挑战把日本建造成为与当今时代一致的“生活方式超级强权”,这似乎将是达到这一点与继续获得世人尊敬的一个途径。但这尤其需要日本勇敢地面对过去的行为,与亚洲国家作适当的和解。
本时期的主要发展摘要列表于表6…1。
表6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1世纪初期的重要发展
发展 时期
占领当局的目标是把日本建造成为解除军备、民主化的乌托邦 1945~1947年
占领政策因冷战而改变,新方向是强化日本经济,使之成为自由世界的堡垒
1947/1948~1952年
占领时期结束后接管的保守派把占领当局的改革变得较日本化,但依据其经济政策作为基础
1952年起
政府指导下的快速经济增长,国内骚动因物质生活改善而得到缓和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尽管有基础设施的问题,日本因为经济成就被外国赞赏而使国人感到自豪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经济增长缓和下来但增长仍持续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民族自豪变成民族主义的傲慢,西方国家的尊敬变成愤怒,民众也因糟糕的生活方式与政府腐败而愤怒 20世纪80年代
日本以泡沫经济支配世界,国内外形势迫近危机点 20世纪80年代
经济崩溃,日本人的骄傲/傲慢泄了气,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20世纪90年代初
景气衰退与政府腐败持续,民众的怒气发泄在政治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
景气衰退与政府腐败持续,日本的方向不确定,民众的愤怒为焦虑与政治冷漠所取代,在过去历史方面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晚期
不确定性,腐败,冷漠和焦虑感持续,但是出现了景气衰退有所缓解的征兆,一系列改革被实施,而且出现了向积极的全球化发展的征兆。 21世纪初期
下表是本时期的主要价值与做法。它们仍然大多是过去的价值的延续。
表6…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主要价值与做法
⊙成功的决心
⊙持续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主义精神
⊙愿意向较强大的国家学习
⊙迅速恢复的能力
⊙一心一意追求目的
⊙对无限制的民主表示怀疑与不安
⊙服从权威(虽然往往是被迫的)
⊙知道经济的重要性
⊙知道教育对塑造世界观的重要性
⊙融合旧与新、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务实能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本章综述(3)
⊙权力被高等权威合法化的重要性
⊙日本种族优越感的局部复活
⊙缺乏对社会主义的热忱
⊙偏爱保守主义
⊙倾向于感情用事
⊙视野与焦点变得太狭窄的倾向
⊙宿命论的局部复活
⊙道德标准相当宽容(尽管偶尔由于过度宽容而被触怒)
⊙在目标和框架没有明确界定时,缺乏方向感,并且感到焦虑
⊙更多地采纳西方的价值观,如人权
借着好运、好策略与传统长处等因素的结合,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权之一。日本现在的挑战是在较广泛的意义上被承认为符合今日国际化、后现代化价值的强权。日本必须加入世界,而不是寻求去支配世界。
结论:给胸怀大志之强权的教训(1)
西方人不只一次应用“奇迹”这个词来描写日本在近代历史上的成就。它被用来描写明治时代的成就,当日本在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从一个偏僻、孤立的稻田之地发展成列强。仅仅几十年后,它再度被用来描写日本从战败的灰烬中,甚至于更迅速地崛起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依某种度量方法)与一个巨大的经济强权(依任何度量方法)。
但真正的奇迹没有逻辑的解释,日本的成就有逻辑的解释。纯粹的机遇当然扮演了其角色,但日本的成就往往是因为借着日本对形势的反应而产生的。这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日本帮助自己制造运气,利用好运,摆脱逆境。一般来说,日本对形势反应的模式基于其历史上的根深蒂固的价值与做法。
矛盾的是,虽然依靠传统价值的倾向似乎可能束缚了日本的反应的多样化,其主要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务实。日本基于弹性原则,对每种形势做出反应,而不受某些抽象的预先决定行动路线的原则所束缚。日本有某些束缚性的原则,诸如那受到过度夸大与理想化的武士道,但一般而言,日本人(实际包括许多武士)偏好务实胜过严厉的理想主义。在个人层次,这给予他们某种程度的行动自由,而在全国层次上,将理想主义者之间的冲突降至最低并让全国展现相当统一的战线。从最早的大和时代,日本就几乎没有宗教冲突,而在道德非难上也很少冲突。在使西方人彼此对立的事务上,日本人反而有较多的妥协空间,这样的互相容忍尤其使得日本人之间较容易合作。
偶尔也有与务实对立的力量,诸如不宽容、绝对及理想,但这并没有支配日本历史。例如,德川政权对那些蔑视其正统政策的人很不宽容,但这通常限于外在形式。假如外在行为符合可接受的标准,在较非正式的层次应允许有相当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某些情况下准备妥协的一种不宽容。绝对应是例外而不是规则,诸如明治时代与战前的日本对天皇的尊敬。一般而言,事情被看做是相对的,幽暗的灰色通常胜过单纯的黑与白。例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上帝的绝对性质,是这宗教何以未在日本生根的理由,虽然它受到容忍。基督徒为其信仰奋斗,追求其理想化的目标,而日本人跟所有人一样也是如此,虽然他们是务实者。但就日本来说,在达成那些目标的过程中,日本人几乎总是有广大的妥协与弹性空间。
尤其日本人总是准备尝试不同的事,融合旧与新、本国的与外国的,直到达成最佳的融合。此外,日本人似乎有一种伟大的能力,将新的与外来的东西予以日本化,让外来的东西较容易与传统相融合,使其比较可以被接受。明治的建国者是一个例证,他们把诸如民主与西方科技等外来成分与德川的权威甚至于大和奈良时代的建国方法相融合。德川幕府本身利用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的政策,而丰臣与织田也采用足利义满的某些理念。
向他人学习是日本的伟大优点之一。在全国层次上,当别的民族似乎比日本有较强大或较好的东西时,尤其如此。日本采纳、适应和学习潜在的竞争者或敌人的长处。这不只是“认识敌人”的实例:它是知道敌人的威胁在哪儿,然后利用敌人的长处对付敌人的实例。一千多年前,日本向中国学习很多东西,到日本不再是附庸国而是视自己为优秀的国家的地步。日本在16世纪多少重复了这一过程,向西方学习火器的使用。在明治时代,日本热诚地向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学习,直到日本本身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向美国学习很多东西(显然没什么选择余地),但日本超越强制性的课程,由此逆转角色而到被承认为大师的地步。
热心向他人学习是尊重学问与教育之力量的一环。情况总是如此,但自从德川时代以来尤其明显。假如你受教育,要比你未受教育更能完成事业。这对个人与国家都有裨益。从国家的观点来看,确实你也将变得可能较难控制与协调,但这能够以控制知识本身的方式予以克服,因此你所学的是“安全的”知识。明治与昭和初期的政府清楚地显示,他们了解控制教育的重要性,而昭和晚期以来的政府也有类似的认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结论:给胸怀大志之强权的教训(2)
教育作为获致成功的一项手段是成功愿望的反映。这尤其始于明治时代,那时结合个人与国家利益的成功主义受到极大鼓励。但成就导向也在稍早时期,诸如德川商人的动力、德川农民的物质驱策中,或甚至于更早的各式各样中世军阀无情的野心中展现。在日本的领导人之中,它最早在大和时期就展现出来。
日本是幸运的,其统治者不觉得融合个人与国家利益太困难,因为国家目标总是一个强大的目标。自从日本建国以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