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日-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常路可没有营长王必成那么深厚的阶级情,看见空军的强大武力,不禁拍腿叫好。
见空军飞机飞走,急忙安顿301团1连的两个排长在山脚紧急构筑简易工事,给伤兵包扎伤口,打通营部叫营长呼叫直升机将肠子都往外冒的1连副和几名重伤员送走。自己带着本排和1连的20多名志愿者共约60来人上山顶查看。
山顶上的火还没熄,焦臭的气味从山梁那边飘过来,弥漫了整个山谷,高常路等人一手捂着鼻子,一手端着枪,小心地向山上爬去。他们这个团(各团不同)穿的还是寒带作战的皮制硬底靴,闷热厚重兼防水,整整一天,汗水几次把鞋都灌满了,上山非常费劲。
“要是穿老赖他们团的轻便帆布靴就好了。”一个老兵班长心有灵犀地嘟囔道。
“排长,你、你看这上面还能有活人吗?”一个戴眼镜的本地新兵用发音很好的普通话问道,看得出,他是害怕看到成堆烧焦死人的恐怖场面。
高常路正想打趣吓唬他两句,一阵猛烈的子弹倾泻而下,问话的新兵和七八个兵一起中弹栽倒。
全部人立即趴在地上,高常路透过稀疏的灌木,看见山顶上火光中一群烧的焦头烂额、衣衫褴褛的人形歪歪倒倒地站起来狂呼着端枪向下扫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章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在王重珍等八师将领看来,胜负已分:论火力装备,绝无可比;论兵力部署,敌显然蓄谋已久,部署周密,而己方一直蒙在鼓里,仓促行动,伤亡重大。
王重珍、八师参谋长及教导旅顾问极力主张返回平远,固守待援。
而蔡德奎等一众将领主张继续突围,刚才四团的偷袭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尽管受到空袭,但蔡德奎相信随着夜色加深,敌空军一定无法再行动。布伦特。盖伯格也以专家的角度同意这种说法——飞机是很难在夜间行动的,但他还是认为再向西突围非常危险,坚持回平远。
蔡德奎怒目圆瞪,怒道:
“我等即为革命军人,岂可当此大敌当前,欲陷国家于危亡之时,自顾逃命?诸君再勿多言,此敌装备虽精良,用心也极险毒。然我以必死之心,向西突围而转向北穿插,抢占入赣要道黄沙口。黄沙口地势险峻,只需苦守两昼夜,余长官援军必到。则我以重兵防险地,敌优势装备无以施展,必知难而退。”
王重珍等本来已经双股战战,觉得只是突围已经万难,不料却听到蔡德奎这番惊心动魄的话来——不去与援军汇合而在黄沙口建立阻击敌军入赣的防线,这不是狼穴未出,又要跳入虎口?!
蔡德奎眼神微动,早已准备好的卫兵们扑上前将王重珍等人的卫兵放倒在地,三下五除二下了枪,捆了个结实。
王重珍慌道:
“述棣,这是何意?你不怕我在陈总长官面前告你临阵哗变吗?”
蔡德奎好言安慰道:
“敏中兄不必惊慌,蔡某也是为了大家好,敌情凶险,这万余弟兄的性命就握在我俩手中,若我等犹疑不决,后果不堪设想。敏中兄请下令部下随我行动。若我等有幸逃得此劫,陈总长官面前,功全是敏中兄的,过我蔡某一人担待,任凭敏中处置。在场诸君均可佐证。”
说罢,不再看王重珍等人,回头对顾问布伦特。盖伯格道:
“盖伯格先生,前路茫茫,凶险难测,此我国事,你非我国人,可携翻译退回平远。想你乃西人,谅敌不致与你为难。倘蔡某有幸,必不覆前约,与先生同游,看看我泱泱中华大好河山。”
说到这里,蔡德奎不禁语结,心情难以平复。与布伦特。盖伯格匆匆握了握手,转身走开。定了定,招手叫崔芝宽过来:
“看来平远已无延敌作用,战端一开,反令百姓遭殃。可速命留守平远之陈初林团与八师三团尾随我突围,前往黄沙口御敌。”
崔芝宽点头领命,下去安排传令兵。
——
战事显然已经脱离第一集团军参谋部的计划轨道。
平远敌军竟然在179师先头预伏的两个营之间找到突破口,并以惊人的勇气建立阻击阵地,利用山林地带我机械化部队不易迅速机动的缺点,成功分头顶住了这两个营后续部队的合围攻势,主力则源源不断的通过突破口。
这一切都在空军夜班侦察机的夜视设备下暴露无遗,但第一集团军显然回天乏力:预定合围平远的179师主力已经赶到,但未及展开就被迫又转入追击。
全师近千台各种车辆将本来就通行状况奇差的“道路”碾的稀烂,轻装的敌军在密林间机动能力明显强于我军。官兵疲惫不堪,作战经验严重不足。总部担心严重伤亡会引起特区新一轮的恐慌,明令以尽量避免伤亡为首要“天条”。
这些情况导致各层指挥员畏首畏尾,在技术器材大量损耗的同时,进展却极为缓慢。敌人似乎很快发现我军“怕死”的特点,大胆地利用少量部队牵制我军大部队的行进。
值得一提的是:余汉谋中了我军圈套,他命令驻龙南的第二、三两个主力师,驻和平第六师,闽西之第四师、独立第一师尽数来援。集团军截获了广州陈济棠频密的部队调动电报,但却没有截获到陈济棠、余汉谋向中央军求援的电报。
据察实,驻龙南的敌第二、三师、驻和平之敌第六师已经连夜出动。测算他们的行进速度,如无意外,将分别在16小时(和平之敌)和24小时(龙南之敌)之内进入我军预定伏击地点。而驻闽西之敌四师、独立第一师则还未见动静,估计想在天亮之后动身,24小时之内进入我军预定阻击地点。
我军负责围歼和平之敌的武国福第153师,在道路不理想的情况下,全师官兵已经弃车步行,迅速穿插至黄陂一带,这是唯一一支快过预定时间的部队。但重装备却被远远甩在后面。
负责围歼龙南之敌的杨雷成第130师、杨殿恒第118师,除先头靠履带式两栖车辆快速机动的前锋加强营距预伏地点还有4小时外,主力部队也已经饶过平远,预计1小时后开始陆续穿过要隘黄沙山口,12小时后到达预伏地点。
负责阻击闽西之敌的沈永剑新编第2师行进速度也在预料之内。
为了使3支预伏部队的步调一致,集团军参谋部调整了一下战役部署,将合围援敌的时间统一为20小时后。为此:153师的口袋将要拉长;而130师、118师的预伏地点要再北移10公里;新2师向东移15公里。
调整完部署,黄振伍和王云桐、参谋长杨殿杰已经筋疲力尽,整整20个小时了,忙碌的参谋人员还能抽空眯一下,或换换班。
而他们深知肩上挑着千钧重担,平远合围已经搞砸了,虽然突围的敌人在我军强大的火力下损失极为惨重,但毕竟是个败笔。敌人的首脑也没有伤到,而且,被迫开了这么大的杀戒,给特区日后工作的开展将带来不小麻烦,要知道——刘国民他们可是准备“海外归侨作为和平势力,联合一切进步力量抗日救国的”。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
刚才凌晨一点的时候,黄振伍接到了“老营长”雷兴翰的电话(以前雷兴翰在西北带兵时,黄振伍、王云桐、戴南刚等都是他的部下,“老营长”是他们之间最亲密无间的称呼)。
雷兴翰一贯平和的语气里少了些许亲切,足以让黄振伍感受他的不满意。雷兴翰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放下包袱,好好作好后面的指挥工作。黄振伍放下电话就想拿脑袋去撞墙,雷兴翰平静的话语比用大耳光轮他还难过,一定是空军那帮孙子里有人把前面的情况报告给了刘国民,现在雷兴翰一定在承受刘国民等人的冷嘲热讽呢。
果然不久,参谋就拿着电话进来说,刘特首来电问候前线官兵。黄振伍烦躁地挥手让王云桐去挡架了。
所以,在敌人主力没有被顺利合围以前,他们心里就一直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
正当他们靠烟草支撑着疲惫的神经时,一条惊人的情报却将他们的神经紧张到极点:
敌军的突围部队令人费解地没有按常理继续西进欲与和平来援的敌第六师汇合(那样将进入武国福第153师的伏击范围),而是突然向北钻入密林。直指130师、118师主力的入赣设伏必经之路——黄沙口。
黄振伍的大手在毛刺的平头上搓了好一会,抬头用充满血丝的眼睛吓人的瞪着王云桐和杨殿杰,他们的眼神同样复杂和无奈。
“好吧、好吧,”黄振伍牙关咬的嘎嘣嘣响,一副被逼到墙角般的无奈和愤怒“让那帮狗娘养的杀人狂空军撒地雷。”
第三十四章
通过尸骸遍地的北山头时,蔡德奎的五团作为先锋,上千官兵象下山猛虎般冲下西坡。这一次他近距离亲眼看见了他那些精调细选的优秀子弟兵是如何象割草一样成片成片倒在对方惊人密集的火网下。
那都是些怎样的优秀子弟呀!在大多目不识丁的八师官兵前面,那可都是可以做先生的呀!他们一般都是高小毕业,最少也念过私塾,有的甚至还上过初中,他们当兵可不是被抓的壮丁,当然更不是仅仅为了吃粮。他们大多怀着一腔报国的热血,掰开紧紧揽住他们哭泣的娇妻或老母的手,最后看一眼她们或娇嫩或苍老,但同样泪流满面的脸庞,毅然走上抗日救亡的征途。
他们梦想着能象十九路军一样,开赴抗日前线,同小鬼子痛痛快快的好好干一场。却被送来这里“剿匪”。现在,又被这突然而又狠毒的敌人成堆地杀死在无名的山谷。
四团伤亡大半,与伤者相比,死者简直幸运。
蔡德奎的上校旅长头衔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多年的征战已经使他的神经麻木了。但是当他带着指挥部登上北山头,亲眼看到那些成堆成堆已经烧焦、还在冒着青烟的尸体,数百受伤官兵拖着浑身焦烂、一动就往下掉的肉块,象一截焦碳一样趴在地上,哭嚎着企求路过的战友们赏他们一枪时,他无声的哭了,担心别人看见他的泪水,他仰起脸,任凭久违的泪水在他粗砺的胡茬间纵横。
他无法带他们走,更无法为他们疗伤,大多数人烧得连骨头都露出来了,全身已经没有皮肤,更惨的是很多人吸入了油气,连呼吸道和内脏都烧焦了,即使国内所有烧伤科的大夫一起赶来,也很难救活几个。
最仁慈的办法,就是为他们补上一枪。警卫连的士兵领受了这个任务,执行时,这些全旅最彪悍精锐的小伙子哭的抱成一团。
许多伤兵不忍看见战友为难,或根本忍受不住这非人的痛苦,自己翻身坠崖了。
五团同样以骇人的代价击退了北山头西部的敌伏击部队。蔡德奎率大队人马下山时,看见五团的官兵正将战友的尸体摞成简易掩体,准备迎击从南北两面来袭的大队敌军——已经可以听到滚滚的马达轰鸣声。
在身负重伤的四团团长刘俊儒跪求下,蔡德奎含泪同意由四团不到九百名残兵替换还有大半战斗力的五团担任阻击任务。他们将在随后陈初林七团与八师三团通过后引爆仓促埋设的炸药,尽可能拖延敌人的追兵。
——
杨松光这仗打的窝囊透了,还没等他带着团主力赶到西北角林地,就收到6营长王必成的报丧:敌人已经突破北山头,正向西猛冲。王必成带着能够动员的200人(他手里不超过300人,还得留下一点防守原来的阵地,以免敌人扩大突破面)和从南山头抽下来的2连半个连,正拼死想堵住突破口。闯祸的311团副团长也带着两个连从北面赶来堵口子。
杨松光窝囊的简直要背过气去,狠的眼前直冒金星。
“空军呢?叫空军把他们炸平哪?”
“李参谋说,值班的四架战斗机油料耗尽,正在返航,交班的战斗机还没起飞。”
“他妈的,空军这帮@%^&;^%^)(&;*^。”情绪激动的杨松光顾不得是在颠簸的装甲车里,冲动地跳着脚向空军指战员的女眷们倾泻着愤怒,一不小心,头撞在车顶上,不仅撞掉了没戴稳的钢盔,还将脑袋撞了大包。
——
敌人阻击部队的战斗力异常顽强,简直令直爽的王必成惺惺相惜了。
他们依靠简单的简直算不上掩体的防御阵地,依靠着碎石、树跟、弹坑甚至自己同僚的尸体,坚韧地打退了王必成组织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王必成一上来就象当年指挥他的机械化连一样,指挥留下来支援他的团装甲车连10辆装甲车向撤退的敌军纵队狂冲横扫,但马上发现装甲车的火力和装甲远非步战那样猛烈,敌人的顽强也远非他所理解的那样愚蠢和怯懦。当然这复杂的林地也远非西北演练场可比。
敌人成片地倒在他装甲车的机枪和两侧六个射孔之下,但更多的敌人却毫无畏惧地成群向他们冲来,很多人手里只举着两颗爆炸威力极小的木柄手榴弹向装甲车扑来。当然被毫不留情地打成筛子,但具有这种盲目牺牲精神的人太多了,竟然接连炸毁了两辆装甲车的履带。王必成担心更大的损失,只得让车群退下。
王必成为这种勇敢无畏惊讶不已,即使是敌人,如此英勇也应得到尊敬。
因为上级有尽量避免伤亡的严令,王必成只能打的相当顾忌,他通常集中手里的机枪和迫炮将敌人一个火力点翻了一遍,再派遣小队的步兵伴随着装甲车小心翼翼地过去查看。
但收效甚微,敌人似乎对大量的伤亡已经麻木了,勇猛地冲向炮火最猛烈的地方,不少人头上身上还缠着肮脏的绷带——是伤兵。
“真是些好汉子!” 王必成摇头叹息道,可惜勇敢的不是地方,如果当年打鬼子也这么勇敢,怎么至于国破家亡!
“你们怎么了?快开炮啊?!”炮连连长在王必成耳朵边上呵斥几个城市新兵。
“奶奶的,关键时候掉链子。” 王必成恼怒地回过头。
几个新兵手里端着迫击炮弹,茫然地看着营长和炮连连长,一个训练时出名捣蛋的油子新兵涨红着脸对王必成用带着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喊道:
“你听到他们(指敌人)喊叫些什么吗?”
几个敌人伤兵蹒跚着举着显然已经没有子弹的步枪(手指还在不停的扣扳机,但没有子弹击发)哭骂着向6营反冲锋,随即被成群的子弹打的血肉模糊,不甘地慢慢倒下。
“杀矮仔鬼,他们喊杀矮仔鬼,”新兵粗鲁地向王必成大喊着,愤怒的眼神里分明是泪水:
“广东话矮仔鬼是日本人,他们以为我们是日本人,所以才这么博命……”新兵已经直着脖子哽咽地说不出声,几个新兵都已泣不成声。炮连连长惊讶地张着嘴,急忙拦住几个正要装填炮弹的老兵,疑问的眼神望向营长。
王必成只觉得脑袋一片眩晕——是啊,我早该想到……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五章
“是,明白,是,坚决完成任务。”
302团团长杨松光直着嗓子喊叫完,却无力地慢慢放下电话,遗憾地看了眼满怀希冀的王必成。
“怎么样?”团政委张根忠关切地问道。
杨松光长叹一声,黯然地说:
“师部不允许我们提前放宣传弹,命令我们立即发动进攻。”
“我说嘛,早听我的也不用去挨这番骂。”刚才还歇斯底里的张根忠这时语重心长地安慰起来,一面招手叫179J机械化营的营长范永泽和炮营营长做准备。
范永泽、王必成和几个营长犹疑地看着颓丧的团长。
“是集团军首长和军长的意思吗?”范永泽心怀侥幸地问。
“废话,你还想去找黄司令员和军长挨顿骂吗?”张根忠对这些军事指挥员没有政治头脑和幂顽不化很不耐烦。
“通知301团,进攻吧——!”杨松光乏力的向几个营长挥挥手,蹲在地上,两只手抱着头,苦恼地抓挠着短短的板寸,象是想捋清什么头绪。
——
当蔡德奎的教导旅和八师残部登上黄沙山口时,天边已露出鱼肚白。
现在只能说是残部了,为了拖住敌人,四团拼尽了最后一点骨血,团长刘俊儒拖着烧成焦碳的一条腿抱住一个冲过来的敌人军官拉响了手榴弹。匆匆赶来的原平远留守的七团团长陈初林连忙带着一个营补上缺口。然而在敌人 “坦克”集群的连续冲锋和冰雹般密集的炮火下,这500精锐也没能顶过半个小时,陈初林身中数弹,与全营官兵一起全部壮烈殉国。同行的八师三团见战斗如此惨烈,呼啸一声,顿作鸟兽散。
当蔡德奎他们遁入北去的密林时,夜空中又传来那恐怖的破空声音。然而这次投下的不是凝固汽油弹和空爆杀伤弹,而是16万枚蜘蛛雷。
天晓得,这是美军在6、7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为了封锁越北密林,特别研制的一种雷,在21世纪已不是什么秘密。每枚雷仅重14克,内填8克高爆黑索今炸药,当飞机布撒后,降落到一定高度,从雷体中向四个方向分别弹出一条两米长的细线,挂在密林中高低错落、密密麻麻,任意触动其中一条线都会引爆。8克炸药一般不会当场致命,但足以炸掉一只手或一只脚。
号称勇敢的北越军人一旦发现这种雷场,通常插一个牌子告知后面的部队,然后不惜长途跋涉绕远路而行。
执意开赴最佳阻击地点的蔡德奎再次遭受了惨痛的损失,教导旅和八师进入密林时尚有八千余人,出来时已不足三千人,三千余人断手断脚地留在了密林中,两千余八师官兵知难而退了,宁愿出去做俘虏。
这里面教导旅官兵只剩两千余人,其余近五千人绝大部分战死或死在密林中。
八师上万官兵跟来的竟只剩八百余人,除一部分战死外,其他大部分趁乱逃散或做了战俘。
年轻英俊的教导旅参谋长崔芝宽接连碰中了两个雷,齐根炸掉了一只手、炸碎了右腿膝盖。当警卫连的士兵轮流把他背出密林时,他年轻的生命已经因流血过多悄然逝去了——黑暗混乱中警卫连士兵过了很久才把军医找来,而军医的药箱早已在慌乱中丢失了,胡乱的包扎并没能挽救参谋长的生命。
蔡德奎麻木的心中已经没有了知觉,他率先登上陡峭的黄沙口山顶,竟然没有碰上敌人——第2军军长丁学熹并非忘记在各重要地点留下警戒部队,在黄沙口也放置了一个连作为警戒。只是黄沙口山脉连绵纵横,这个连穿戴着厚重的钢盔、避弹衣和皮靴,要巡遍整个山脉何其艰难。
蔡德奎等人站在山顶向山下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连绵不绝的峰峦间,沉沉的暮霭之下,一条望不见首尾的车队正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缓缓而行,车队没有开灯,路两边有数不清晃动的手电光柱为他们指引方向。
蔡德奎长吁了一口气,说不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他整了整已经被树枝挂得稀烂的军服,一阵清晨寒冽的山风吹过,止不住打了个抖。命令五团长准备迫击炮和重机枪,回过头对瘫软在地上的王重珍道:
“敏中兄,我意在此拖延敌军,定遭敌拼死反扑,最后不免血染黄沙,兄以为如何?”
王重珍也同样衣衫蓝缕,躺在一堆碎石中,有气无力地说:
“述棣忠勇,可参日月。”
蔡德奎真诚地微笑道:“兄可尽早动身,倘日夜兼程,此去龙南不过两三日路程。兄可面见余长官,详陈敌势之险,实非我粤军可独支。望呈陈总长官排除派系观念,以大局为重,电请中央遣大军早做布防。”
王重珍一听要让他当信使,精神一下矍铄起来,支撑地从地上爬起来,一边暗自庆幸电台在林中丢失,一边带着哭腔道:
“述棣呀……全军尽墨……我岂能独活……恐世人耻笑……”山风中王重珍的话断断续续。
王重珍已经没什么耐性,他一边紧张地交代部下调整部署,准备战斗,一面对王重珍强笑道:
“我兄此言差矣,敌军用心歹毒,此败非你我之过也,倘兄可早日将敌情上报,则我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此奇功一件也,望我兄切勿犹疑,刻早动身。”
顿了顿,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包裹,递给王重珍道:
“蔡某戎马十余年,唯憾囊空如洗,愧对家中老母妻儿,此役立志成仁,此物还要烦请我兄代转家中,权资纪念。”
王重珍接过包裹,颤抖着嘴唇还想说些什么,蔡德奎冲他挥挥手,转身大踏步向炮阵地而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六章
第2军军长丁学熹大校撅着屁股蹲在装甲指挥车尾舱门后面支起的帐篷里,仔细对照高空侦察照片查看那张已经察看过无数次的地图。政委蒋渭亲自端过来一杯浓茶:
“老丁,休息会吧。”
“哦,谢谢,嗨!哪敢休息呀!”丁学熹接过咖啡,叹了口气。
一晚上敌情变化太快了,真想不到平远敌人竟然可以在179师手下溜掉,作为老179旅旅长,丁学熹觉得脸上很没面子。
两小时前,接到集团军参谋部发来的敌情报告,敌残部正在向黄沙口运动,空军已在敌运动方向周围布雷。
丁学熹就是打死也不会相信这点残兵败将能够穿过蜘蛛雷场,会对他两个师的大部队造成什么影响。但既然上面有这个担心,他也只得又派了一个营的部队徒步上山搜索——山那么大,每个山头都派部队把守哪还有多少部队可以去打援?
他知道这仗打的不漂亮,很为雷兴翰和黄振伍的情绪担忧,现在给黄振伍檫屁股的重任就落在他肩上了。
如果能顺利合围余汉谋的两个主力师,甚至抓住余汉谋,那么整个战役还是成功的,前面过度运用的杀伤也可以稍作掩盖。万一他的两个师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给余汉谋溜掉了,哪就不是他个人交不交的了差的问题了,整个陆军甚至雷兴翰的面子都没地方搁。
丁学熹不是滋味地喝着浓茶,心想:鲜花和板子之间只是一步之隔呀!现在就是给他的咖啡里放安眠药也不能把他放倒。
现在他的前锋加强营已经到达预付地点,并与先头机降的一个连汇合,两个师共6个团的主力部队已经有2个已经越过黄沙口。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但在他的死命令下,时间还是赶上了。就希望余汉谋能快点来赴这个鸿门宴。
胜利在望了,至少丁学熹的判断是这样的。
这么想着,他放下茶杯,点起一根烟,放松一下紧张的思想。
“轰隆、轰、嘣”
一声,接着又一声,接着是连成一片的巨响,从几公里外的黄沙口方向传来,北方天空腾起一片烈焰,惊的丁学熹跳了起来,
“怎么啦?怎么啦?”
一个参谋放下电话,跑来报告:
“报告军长,310团一辆弹药车发生爆炸,把山口卡住了。”
“什么?混蛋!怎么会发生爆炸,快点叫他们给我清除障碍,奶奶的,什么时候了,还玩儿这个?!”
“是”参谋掉头转身跑了。
“老丁,你最好看看这个。”蒋渭接过一个侦察参谋递来的侦察照片,看了一眼,急忙递给丁学熹。
丁学熹接过一看,冷汗顿时下来了:那上面清楚显示黄沙口东侧山脉密部着部队,显然不是我方派出的那一个巡逻营和警戒连,因为照片也显示他们的地点。
“这照片怎么现在才拿到?”丁学熹恼羞成怒地大声喝问侦察参谋。
“我们刚刚收到,马上就送来了……”侦察参谋委屈地嗫嚅道。
“现在是用高空侦察机,你以为是卫星呀,我看敌人不会太多,应该马上解决掉,否则延误我们的时间就问题大了。”
丁学熹如梦初醒,急忙命令调距离敌人不远的巡逻营和警戒向敌靠拢,命令还没通过黄沙口的130师急调兵力上山助战,并加强西侧山脉防御。已经大部通过黄沙口的118师也派少量部队下车警戒,其余部队不顾干扰,继续加速前进。
——
数枚小口径的迫击炮弹准确地引爆了那辆刚到山口的弹药车,狭长的山口仅堪堪容纳一辆车的位置,后边的车立刻挤做一团,前面的车也惊疑地停车观望,车龙被成功地堵住了。
蔡德奎和五团长兴奋地对望一眼,全部山炮、战防炮和大部分的迫击炮、重机枪都在突围中丢失了,仅剩的3门82迫、7门60迫、4挺重机枪是唯一可以对山下车队造成威胁的武器,弹药也不多了。炮科出身的五团长亲自掌炮,准确击发。
不到二十分钟,山腰中枪炮声已经响成一片,那是守卫在山腰的部队与敌人接上火了。
来的好快,蔡德奎不禁惊讶敌人的效率之高,虽然他知道肯定会被敌人发现并招来反扑,但这茫茫大山中,找到几发小小炮弹的来源怎么也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时间吧。他还作好了与敌人在山中周旋几天的准备,那样余长官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了,甚至他和部下也可能完成阻击任务后侥幸逃脱。
既然被发现,已经领教过敌方火力的蔡德奎知道,山腰那些弹药将尽,筋疲力尽的部下是很难顶过两三个小时的。
惆怅悲壮郁结于胸,枪声、爆炸声中,蔡德奎独自站在山顶,一轮红日跳出东边的远山,朝霞灿烂中,几架银光闪闪的战机电一般掠过远处黛色的山峦。山脚下一辆挺着长长炮管的巨大坦克推开还在不断爆炸的弹药车,望不见首尾的车龙又开始隆隆开动。
“何时我苦难深重的祖国也能有这么一支钢铁洪流啊?!看几个宵小怎敢肆意欺我中华!”
“旅座,要不要转换炮兵阵地!”五团长见已被敌人发现,几架敌机正转向朝他们飞来,焦急地问。
“不必了,这里是最好的位置,向车队开炮!”
第三十七章
130师306团的攻击十分不顺利,黄沙口地势险峻复杂,敌人的火力虽不强悍,但配置相当有水平。而且打的非常勇敢沉稳,往往躲在自己阵地前面的草丛或石缝中,待306团进攻部队经过后,突然跳出来打几枪又闪入山坡上的灌木丛中。
害的306团军官和士官们疑神疑鬼,新兵胆战心惊,一见风吹草动就集中火力猛扫。几轮团炮营火力准备后小规模的冲锋,不但没有任何突破,反而阵亡官兵七人,伤数十人,有几个官兵的尸体慌乱中不及抬下来,孤零零地卧在半山腰上,看的不少新兵戚戚哀哀。
在政委杜宗章的阻拦下,团长孙卓明组织的再次冲锋被迫取消,孙卓明气的七窍生烟,大捋着袖子,用五四手枪把钢盔顶的歪在一边,操着胶东口音指着山上破口大骂:
“奶奶个熊滴,爷们儿陪你玩到底。通讯员!”
“有”
“给我要师炮营!”
130师炮营接到师部支援命令后,迅速从行军状态拉到路边一块空地上就地展开,拉下炮衣,扯开炮栓。师汽车营的司机大佬得知前面的弹药车被炸了,怒火填胸。加上嫌炮弹太重,压的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