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日-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也是,不过,确实是空军。”
“不会是——”高知延冈想说:苏联。
“高知君,请不要随便猜测。”铃木心有灵犀地立即阻止他说下去,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空军哪有那个能力在十五分钟内彻底毁掉两个机场,那需要同时出动多少飞机?只是苏联为什么攻击日军,这个问题太敏感了,不是他这个层面应该去猜测的。
“旅团长阁下,”旅团侦察参谋主任官浅见正信中佐不顾体面,惶惶张张地跑了进来。
“什么事?”铃木略微皱了皱眉头。
“丰宁以西发现大股敌军。”
“什么?”高知延冈大惊失色,“是29军吗?”
“不象,听说有装甲车,”
“你亲眼看到吗?”
“不是,是便衣队。”
“哦,又是###人,他们见过装甲车吗?”铃木轻蔑地笑了一下。
突然一阵奇异的声音触动他职业军人敏感的神经,笑容僵在嘴角。
写在第六十二章之前的话
因为前面给骂怕了,出于新手胆怯,不免又要多说几句,给读者大大打打预防针,不要怪我找机会赚工分啊!
我也不想啊!这样本书的悬念大打折扣。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不要又骂娘:他妈的这么多装备精良的部队拿下一个日军旅团这么艰难,有个鸟用。
不瞒各位,小作写此环节以前,真的作了个简单的兵棋推演。
三十年代初的日本陆军正处于发展鼎盛期,1个经过其他部队补充的作战旅团足额近万人,1个相当于营级的大队有1100人。而我先头到达部队能够熟练配合用于进攻作战的仅有抗日志愿军2个步兵团,1个装甲团,兵员不足一万。其余抗日联军部队装备、训练均不足,硬攻肯定造成重大伤亡——史实上联军大举攻击守军只有2000的多伦,数日不下。非抗战决心不足,实在是实力装备有缺憾。因此敌我相比其实实力并不悬殊过大。而我攻敌守,加大了难度。
二战中日军虽然在战略上的成败颇多争议,但在战术上好勇斗狠这一点大家无不公认。日军攻新加坡逼降十万英军,中后期在太平洋诸岛令武力强大的美军触尽霉头,每战必以少则成百多则近千战舰炮击,海军陆战队攻击数日至竟月方破。因此盲目藐视日军战力是不真实的。至于苏军对日的典型两战:张鼓峰也仅看出日军攻势作战确实有相当多弱点;45年一战时,关东军已是强弩之末,主力精锐尽陷中国与太平洋战场,而且苏军伤亡其实也相当惊人。
如果不论信息优势,装备上抗日联军部队逊于美军二战中后期,充其量达到1940年苏军水平。装甲部队薄弱,坦克甚至在重量上不如日本87甲,联军部队装备之劣不再多言。即如此,为何不将日军诱致有利地带加以围歼?此计大妙,不过诱饵小了怕来不了大鱼,诱饵大了就怕诱来的不光是第4旅团——给活活撑死。抗日联军装备不强固然有特区不愿在强敌出现以前过早暴露的考虑和能力上的缺陷。嘿嘿,也有笔者的私心——装备太有绝对优势,就变成武器打鬼子,不是中国人打鬼子了,还有个鸟气出,是不?
第六十二章
武国福没有等待行动缓慢的徒步部队,甚至连第二批穿插部队也没有等,就下令发动进攻。时间不能再拖,事实上主力已经全部到齐,这是在敌占区,一旦被敌人发现,战役就会陷入被动。
12点30分下达飞机空袭命令,6个空军中队:两个前往东北分头攻击敌两个前沿机场、2个中队分头前往阻击地点前2公里区域撒布雷场、2个中队随时升空候命准备配合地面火炮压制部队攻击敌西营。
一点三十分,武国福对着步话机下令:炮火急袭敌西营,主攻部队就位。
“放——、放——、放——”
分别集结在东猴顶的152营、火箭炮连,五道营的122营同时开炮。
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地动颜,一串串炮弹拖着密集的弹道飞向敌营。
五道营的装甲突击集群、蒙古自卫军骑兵部队、85加农炮营、357步兵团借炮火准备的掩护,向前沿攻击阵位运动集结。
主攻战斗已经打响,丰宁以南,负责南线阻击的高潮顺教导团还在拼死赶往阻击点。
——
刚刚从田家铺子被冯玉祥部队征召入伍的田二保、田大柱、田喜蛋、狗剩、富贵等二十几人被官长分配去帮抗日志愿军炮兵搬炮弹。
“爷爷,这是个甚,咋这忒沉哩。”富贵抱起一个152弹箱想摞在田大柱背上,一努力几乎没有抱动,这才明白平日里怪斯文的抗日志愿军炮兵为啥这时候几乎脱个精光。
田二保扛了颗炮弹小步颠着跑到炮位前,震耳欲聋的连串轰击巨响几乎把他吓的将炮弹撂在地上。一个抗日志愿军的装填手毫不在乎地从他肩上把炮弹卸下来,好心提醒他道:
“你别这样扛炮弹,扛不了几发你的腰就毁了,你看——这样。”装填手直挺着腰,象抱孩子似的搂着炮弹,“放下和站起的时候腰千万不能弯,容易闪着筋。”说罢头也不回小跑着将炮弹填进炮膛,装药手塞进装药筒,熟练地拉上炮栓。
紧跟着光身只扣着钢盔、穿着摞到大腿军裤的主炮手猛一拉绳,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大的炮身都震的轻轻弹跳了一下,烟尘顿时笼罩炮身,粗大的炮管猛地一退,一颗锃亮的药筒冒着烟从炮膛滑落,被一个兵用通条挑着“桄榔”一声扔到成堆的药筒堆上。
“啧啧,老钢哩,一个筒子可以打两把好犁,干球地,全糟践在小鬼子身上了,打完仗说啥也得抱俩回家。”富贵刚扛完一颗炮弹,跑过看的呆呆的田二保时盘算着。
“俺要当志愿军。”
“你说啥?”富贵因为怕炮响在耳朵里塞了两团破布。
“俺要当志愿军——”田二保也不知冲谁发狂大喊着,甩掉短褂、回头发疯般地朝炮弹堆跑去。身后留下富贵纳闷:狗日的,谁招你哩,发忒大火。
——
当炮兵发威的时候,王必成的358团正静静地潜伏在距离日军营地不到五公里的树林里。成串的炮弹、火箭弹“哧啦啦——”掠过头顶,落在日军营地里,隔着几公里地面都能感受到联片剧烈爆炸的震颤,树林的枝叶被遥远沉闷的气浪震地一阵阵扑簌簌乱响。
“出发!”王必成用步话机向两个突击营发出前出会合装甲部队的命令,装甲车群隆隆的发动机声和闷雷般由远及近的马群奔跑声音已经可以听到,王必成用手枪拨开茂密的枝叶,观察日军营地方向。因为激动,心咚咚地跳的厉害,手有点轻微的抖动,身后团部直属和9营上千名指战员尽量不发出声音,但急促的呼吸声连成一片。
在攻击部队长杨松光的紧急协调下,攻击队型做了调整:装甲突击群居中主攻,其后是358团7、8营,蒙古自卫军分成两路,与装甲突击群各相隔一公里齐头并进;装甲侧翼冲击分队和蒙古第1军2个旅悄悄偏离大队向北绕道土城准备从北夹攻牵制日军,最后压阵的是装甲预备队、蒙古自卫军预备队、357团、85炮营、88自动高炮连及21师部。
下午两点,装甲突击群两个坦克连、一个机械化营与358团7、8营完成编组,两点二十分,各部队到位,85炮营、88自动高炮连开始排开加入炮击准备。左右翼骑兵群集结整队。
两点三十分,八架战机俯冲向日本军营投下八枚500磅炸弹(因为敌营与丰宁犬牙相连,抗日志愿军没敢动用无法控制杀伤范围的弹药),轰然连串巨大的闷响,宣告攻击群开始行动。
装甲突击群20辆T…26KB坦克呈钝楔型冲锋队型在前,之后是三角形编队的32辆Sdkfz251装甲车,形成一把尖刀向敌阵猛插,后面是358团7、8营的1500名徒步跟进的步兵,两侧各有2000名蒙古铁骑俯身站在马背上,头顶上打着旋挥舞着雪亮的马刀狂叫着放马杀向硝烟弥漫的敌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十三章
第4旅团29联队在一个小时突如其来的连续炮击和空袭下损失惨重,西营共有29步兵联队3800人、其他本多侦察队、战车队、辎重队、旅团部及其他部队共3100人。
营内一片狼籍,死尸横陈,伤兵遍地。凭心而论,遭受这么大的损失确实不应该责怪铃木:武国福运用的是四十年代苏德战场的行进速度和五十年代朝鲜战场的火力密度、七十时年代的战场信息采集手段、相当于八十年代装备的地面侦察连无情地连续狙杀铃木那些相当于一战前水平的情报传递员,这当然是铃木所无法想象的,要知道,铃木一心一意想要对付的对手——中国政府军的装备水平甚至比一战时的西方国家还不如,你想难为铃木去做什么高难度的准备工作?
炮击远未停止,已经一个小时了,火力密度丝毫不减,炮弹壳堆的让吉鸿昌心痛,武国福连眼皮都没眨一下——接着打!吉鸿昌的喉咙头艰难地滑动了一下:败家子!
武国福心里有数:我军的火炮数量实在不算多,只能以发射速率补偿火炮数量的不足。
在第一群炮弹落下之前,空气中的骚动已经让铃木敏感地觉察到事情不妙,他带着副官部和参谋部的军官跑到营地空场疯狂的大叫:“卧倒、掩蔽!”
随之一阵爆破的气浪将他掀翻。高知延冈飞扑到他身上保护他,地面象在大海中的小船颠簸个不停。横飞的炽热弹片将未及卧倒的日军士兵成片削倒,气浪将卧倒的士兵掀上半空。
尽管铃木从军二十年来还从未遇到如此猛烈突然的炮火,但联军的火炮数量显然没有起到将偌大的军营完全覆盖的程度,铃木定了定神,带着参谋人员趁炮击小小的间隙迅速跳进简易掩蔽壕——惭愧!看来早先本来让士兵们锻炼身体的体力劳动此刻竟成了救命的稻草。长长的掩蔽壕里挤满了士兵,还有成群的士兵匍匐着爬来,但看到旅团长和参谋官们都急忙退到边上。
“把木野联队长,加腾战车队长叫来。”
“阁下,这里太危险,是不是把指挥部转移到丰宁城内?”机灵的高知延冈发现丰宁没有遭到炮击。
“快去——”
“嗨!”
铃木当然不能这个时候进城,敌人肯定会在炮火准备后发动进攻,他不能就这样把他的官兵留在火线上。
“去——,看看电台有没有损坏,向西义师团长报告我军遭受猛烈攻击。”
“嗨!”一个参谋应声跳出战壕,还没跑出两步,一连串的炸成一条线的可怕火团就将他和十多名士兵惨叫着裹了进去。另一名参谋紧跟着跳出战壕。
透过纷飞的炮火和下雨一样掉落的砂石泥块,铃木看见外围工事的指挥官们冒着炮火正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组织士兵重新布置火力,加固工事。一名穿着白衬衫的大尉不顾身边密集纷飞的炮火,提着指挥刀无所畏惧地在工事顶上来回奔跑着指挥手下,用刀背敲打吓的缩在壕沟里的士兵。
“旅团长阁下,”29联队联队长木野,战车队加腾队长一群人推开士兵挤到铃木面前,木野明显带着伤,右臂和右肋的绷带透出斑斑血迹。
铃木关切地看了一眼木野的伤势:
“木野君,部下伤亡怎么样?”
木野哭丧着脸一时回答不出来,营地中央原来布满帐篷,现在满是弹坑的开阔地上躺着数百能动和不能动的士兵,很多只剩下残肢,三道相隔百米的散兵壕和未挖好的隔离壕之间横躺竖卧着至少两百多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现在统计伤亡好象不是时候,炮弹依旧成串地落下,躺在地上哀号的伤兵和躲在战壕里的士兵不时被抛上半空,残缺着摔回地面。
“报告旅团长阁下,卑职无能,本联队实在、实在已遭受日俄战争以来之最惨痛损失。”
痛苦的木野已经哭跪于地。仿佛为了配合木野先生悲伤的心情,前面的士兵大叫“有飞机——”
随着尖利的呼啸,又是一阵更加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家都惊恐得伏低身子,地面震动的厉害——是飞机!距离战壕最近的弹坑足有20米见方,一米多深!几个弹坑最近的日军士兵姿态完好的靠在壕沟沿上,七窍流血,他们是被500磅的巨型航弹的爆炸活活震死的。随着遮天蔽日落下的沙石残肢,半截钢盔砸落铃木的脚边,哐啷啷地直转,里面赫然是带着头发的半个糊满红白的头盖骨。
“呵啊——”铃木的心里无限悲愤,不禁放声狂叫。只从北满事变以来,帝国陆军战无不胜,还不曾有过一次战斗伤亡这么多士兵的例子,而且、而且竟然还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就——,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威严何在?光荣的第8师团颜面何在?
俄国人,一定是俄国人!飞机、大炮,除了他们还有谁?
爆炸声开始稀落,铃木警觉地立即站起来,敌人要进攻了!紧急布防——
——
区伟翔的207号车和1连的106号车冲在最前面,两边烟尘滚滚地雁翅排开各10辆坦克。阳光的灼热早已经烤透装甲板,和轰隆隆的发动机所发出的燥热混在一起,小小的空间里温度足有50多度,炮栓、弹架、机枪座、座椅、装甲板壁都热的简直不能用手去碰。剧烈的颠簸使车组的身体不时碰在坚硬的突起物上,痛的直咧嘴。区伟翔艰难地凑到观察镜上,察看观察镜里晃动不停的敌阵。
“207、207、收到请回答”副团长的声音。(原型车没有无线电,苏联直到1943年前线坦克才逐步把无线电普及到每辆坦克,之前都是连长车才有。特区当然不必受这个限制)
“207收到、207收到。”
“速度不要太快,注意保持队型。”
“207明白。”
观察镜的视野太窄,区伟翔扳动滚烫的液压转向阀转动炮塔查看两边的情况——
不好,蒙古骑兵冲的太快了!副团长怎么不打约定好的旗语暗号?
队列第三的201车,负责冲击群指挥的装甲团副团长徐铨半个身子探出炮塔,向两侧的蒙古骑兵挥舞了半天代表“请保持速度一致”意思的黄色旗,可是杀敌心切的蒙古骑兵把装甲群远远抛在后面,前排的骑兵已经在马背上把马枪架在持缰的左手臂,向敌阵放排枪。
鬼子阵地枪声大做,几发炮弹落在我装甲群中,但是没有直接击中。蒙古骑兵却顿时被打倒了一片,后面的越过人仰马翻的战友继续猛冲。
区伟翔听到密集的子弹和弹片溅射在车体上滑开的啸音。
“妈的,小鬼子还没死绝!”弹药手杨渐狠狠地骂道。
“死绝了还要我们干吗?”区伟翔冲他打着哈哈。正说着,一梭子机枪子弹叮叮当当打在炮塔上,观察镜的防弹玻璃花了一个角。
“小杨”
“有”
“爆破弹,轰他个孙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四章
被匆忙组织起来的日军防线没能把猛冲的冲击群挡在防线之外,木野联队6门大队属炮小队的70mm步兵炮还剩一半,不过这种炮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对装甲群几乎没有威胁。反坦克炮中队6门37反坦克炮被炸散架了4门,还剩两门急忙架到前沿发射,几发炮弹就把装甲群南翼坦克一连的首车106车打瘫着火,驾驶员阵亡。一连长沈肯堂怒火中烧,命全连暂停,集火瞄准射击,连打了三个爆破弹排射,将鬼子好端端刚刚拼凑起来的一个33人反坦克炮排炸得七上八落。沈肯堂还不过瘾,又命令坦克3排冲到隔离壕边将鬼子炮排那些没炸死的用并列机枪挨个报号。
冲击群装甲队型冲到隔离壕边就被迫打乱队型,各车自行寻找被炸塌或没挖好的缺口。蒙古铁骑不顾伤亡拼死纵马跨越宽阔的壕沟。不少骑兵的坐骑被主人猛抽几鞭冲到沟边却胆怯的不敢跳,立刻被后边的骑兵连人带马冲进壕沟。一时间隔离壕边人喊马嘶乱成一团。
在炮火准备中伤亡接近三分之一的日军第29联队拼命顽抗,加腾战车队还能开动的十七辆###甲式“奇咯”中型坦克也全部出动想堵上缺口,敌我在隔离壕一带殊死混战。
伴随坦克冲锋的第5机械化营共32辆装甲车(每车两挺捷格加廖夫机枪、六支波波沙冲锋枪),与顺利冲到隔离壕边的19辆T…26KB“红色风暴”坦克迅速重新战斗编组——默契演练多时的步骤丝毫不乱,以连排为单位掩护以排为单位的坦克组分头向隔离壕发起冲击。德国二战名车“帝国利剑”Sdkfz251装甲车,动作极为可靠,越野性能奇佳,唯一缺憾是顶部敞开(两颗从顶部抛进来的手雷就可以报销整车德军)。被275厂仿制加装三角拱顶的改进型,每侧都开有一个机枪射孔和三个冲锋枪射孔,前后各有一个机枪射孔。弹雨瓢泼般的激射向敢于冒头还击的日军士兵。
高呼着“天诺黑嘎班哉!”的日军敢死队员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从战壕里跳出来,扑向装甲车,随即被密不透风的火网裹住,“哧哧”成血葫芦,炸药包跟着被打爆,白白害的傍边的敢死队员一起飞天。
日军抵抗极为顽强,蒙古骑兵在隔离壕北侧的英勇冲击实际上已经失利,经验丰富的日军等骑兵快奔到阵前散开队形准备冲杀时,突然用密集火力将前排骑兵连人带马打倒,后面的骑兵坐骑顿时乱了步伐,被前面挣扎的同伴纷纷绊倒,再后面的又收不住脚互相践踏,在敌人持续的火力攻击下乱成一团。这也是史实上察哈尔抗日联军在收复多伦战役中没有大规模使用骑兵的原因——在拥有先进火器的密集防守面前,单纯靠骑兵大规模冲锋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
而与装甲冲击群间隔较近的南侧蒙古骑兵群却成功地冲入敌阵——因为装甲冲击群吸引了敌人大部分的火力。虽然伤亡巨大,但是冲入人群中的骑兵威力是可怕的,已经有数个小队纵马跃过隔离壕,冲进成群的日军中,不开刃(因为马刀刀口需要承受大力的劈砍,开刃容易卷)的马刀抡圆了在日军脑袋丛中斜劈横扫。疯狂挥舞的雪亮马刀力道惊人,被劈中的日军在感觉到疼痛以前惊慌地发现自己的手臂(或其他部位)已齐根不见踪迹,狂飙的鲜血随着脉搏一次次喷射向空中。日军的防守顿时出现漏洞,更多骑兵“呦呼”狂叫着杀入敌群。阵地南侧简直回到惨不忍睹的冷兵器时代,以精确射击和勇猛白刃战著称的日军士兵在近在眼前的彪悍蒙古铁骑面前找不到优势,蒙古勇士们熟练地借助骏马跃起的高度,轻松地挥刀将横枪格刀的鬼子连枪带人劈为两段。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骑兵也成为第一、二、三条防线日军瞄准的靶子,不断有勇猛的骑兵在弹雨中含恨坠马,立刻被数把半米长的三八刺刀前后捅穿。
与火线南侧双方互相血肉横飞的中世纪场面相比,中间装甲冲击群的冲锋仿佛提前到了苏德战场,抗日志愿军炽烈的交叉火力与娴熟的变阵掩护配合简直成了日军的恶梦,横飞的血雨和绝望的狂嚎令胆气最壮的“武士”也不禁胆寒。
日军绝死的疯狂反扑令装甲冲击群指挥徐铨少校惊讶:这还是人吗?日军敢死队光着膀子裹着白色头带(中间是个红色膏药,边上各有俩字,太乱太多硝烟看不清是啥字)成群地从战壕里跳出来扑向装甲群,打倒一片又涌上一片。坦克机枪和装甲车上步兵武器打的枪管通红,坦克前侧并列机枪和航向机枪卸弹槽里,弹壳象流水一样哗哗滚下车体装甲板,装甲车里炽热横飞的弹壳已经成了灾,底板上的空弹盘、弹鼓、弹壳堆到脚面,狭小的空间里硝烟呛的人睁不开眼,爆豆般密集的枪声已经变成震耳欲聋的混响在装甲板壁间乱撞。
日军的所有重火力单元几乎都集中到装甲冲击群这里,203车、208车、105车和5营两辆装甲车先后在突破隔离壕时被炸毁,伤亡不详。其他车辆也弹痕累累,徐铨通过观察镜痛心地看到傍边一辆编号1537的装甲车,从布满弹洞的装甲板缝里不断渗出一道道暗红色的血痕。
T…26KB坦克和Sdkfz251装甲车的装甲太薄了,T…26KB还好一点,日军缺乏远程反坦克武器,虽然坦克的外部装置被重机枪和榴弹片扫的七零八落、装甲表面惨不忍睹,但除了被重机枪穿甲弹小角度偶尔击穿外,车组伤亡不大。Sdkfz251装甲车就不行了,前装甲还厚一点,可以勉强顶得住重机枪的射击,两侧比较薄,90度正面击中的机枪弹一打一个洞,主要靠装甲角度使射来的枪弹滑跳。洞开的射击孔也成了日军密集射击的对象,不时有重机枪弹“叮——”的一声射穿侧甲又将里面穿着防弹背心的将士击穿打倒。
“轰隆”一声,207车旁边一辆装甲车爆炸起火,几个满身是火的抗日志愿军士兵翻滚惨叫着跳出扭曲的车体,密集的弹着点立刻在他们身边掀起一串串土星。弥漫的硝烟中隐隐绰绰几个缓慢移动的黑影,是日本坦克!区伟翔两眼冒火:
“小李!开上去给弟兄们挡子弹。小杨,换穿甲弹!”
“是!”、“是!”
。 想看书来
第六十五章
358团7营6连副高路宝带着炮排,眼睁睁看着连长宋守亮带着连队紧紧跟在装甲群后面边打边冲已经接近隔离壕,急得两眼冒火。奶奶的,本来带队打前锋当然是副连长的事,老宋(也才23岁)一句:你个驴日机枪小炮玩的顺,你得给老子亲自押着炮排快点上,冲上去以后就指着你了。二话不说抓起一支波波沙就上去了。他妈的,明明是对他这个新提拔的副连长不信任。
子弹“飕飕”地在身边乱飞,不时有战士栽倒。
说实在话,高路宝对身上这厚重防弹背心的作用很怀疑——二战时期的单发步枪子弹比战后普遍装备的突击步枪子弹穿透力强很多,二战早期各国的步兵作战思想还是要求远距离杀伤敌人。而战争后期已经火力分配细化,步兵转变为以近距离猛烈火力为主,远距离杀伤交给火力更猛的支援组。枪械射程、威力、重量尺寸、后坐力都减小(有效射程内杀伤力增大)。防弹背心对200米外的枪弹和弹片作用是明显的,可是这他妈是1933年。干他娘的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子弹威力不大,只要不是打中重要部位,就跟被狗咬一口一样,半个月就能痊愈。但是穿透力极强,防弹背心对这种尖头子弹速度虽然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却不能完全挡住。只不过不穿防弹背心子弹是穿身而过,穿了防弹背心以后,子弹速度减弱就留在体内——更惨!!
而且套着这硬邦邦的九斤半,灵活性还能不得受点影响?奶奶的。怀疑归怀疑,还是套着吧。
已经扛着53重机跑了多久他已经不清楚了,出发地到鬼子前沿有4公里,现在还剩下800米不到。跑到一半二号机枪手陈虾仔(你瞧三十年代潮汕百姓起的这名)就被流弹打伤了,高路宝把波波沙一扔,胸前腰间两个扣一解,甩下背具就扛上了。
沉哪!足足六七十斤的枪身,还有两条挂在脖子上不停晃悠的100发弹链,手枪、水壶和背包、望远镜在屁股后面一颠一颠拍打着。炮排长想接过去被他摔开:我多少比你壮点。
汗水顺着头脸、脖子、胸前腋下沾满尘土痒痒地爬满全身,肩头一开始的皮肉的疼痛已经被麻木和钻心入骨的刺痛代替。步履早已蹒跚,两腿肌肉已经僵硬,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会机械的迈动。心跳的象要炸开,喉头发紧,汗水迷蒙的视线已经模糊。可他不想停下来,他不能停下来!前方的装甲兵和步兵连弟兄正在用自己的血肉跟鬼子拼命,为他们争取时间。
操!狗日的8营先头连也超上来了!不行,还得快!
“弟兄们,加紧冲衣哑、咳、咳……”操!狗日的声音也不是自己的了。
宋守亮的先头排已经紧跟着装甲车的尾巴翻进了隔离壕,一个鬼子突然从死尸堆里跳出来,挺着刺刀一边直扑过来一边哗啦哗啦拉枪栓退子弹。排长张德裕抬手一梭子将他打翻在地:去你奶奶地,老子跟你拼个球刺刀。
隔离壕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狡猾的鬼子眼看装甲车挡不住了,让过装甲车想截住后面的步兵——你装甲车再牛,用人弹耗也耗死你,再说你的子弹不可能打不完吧。
突破口附近的鬼子被装甲车的火舌突突的差不多了,壕沟两边的鬼子却潮水般涌来。
7营后续部队冲到壕边突然被猛烈的火力狂扫,前面的战士顿时倒下一大排,其他的被压的抬不起头。
宋守亮对着步话机大喊:“张德裕——,快把鬼子压下去——!”
张德裕排也正陷入苦战。
——
铃木旅团长的指挥部已经撤到丰宁城里。丰宁只是个不大的县城,本来因为地势险要倒是有圈土夯城墙,年年战乱,城墙已经变成土围子。老百姓之前听说鬼子要来了,已经逃了一多半,剩下些“顺民”和拖家带口贫苦无依逃不了的。前晌大炮打的震天价响,吓的老百姓又跑了一多半。这会剩下的真的只有“顺民”了。
指挥部的参谋成群地趴在土围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况和命令执行情况,不时跑下来向铃木汇报:
北翼敌军已被击溃;
中部隔离壕被敌战车队突破;
南翼隔离壕被敌骑兵渗入;
驻守隔离壕的佐佐木大队正在与敌后续部队及骑兵英勇奋战;
松田大队、加腾战车队从第一、二道防线向敌突破部队发起反攻;
久留米大队前进到第二道防线;
……
铃木已经重新换过一套笔挺的黄色呢料军服,前胸挂满勋章,正襟危坐在土围旁边的李家大祠堂的大堂里,嘴角已经拉到下巴,但是周围紧张的官佐却看不到他惊慌失措的神情。铃木很清楚:敌人即使不是苏联红军,也肯定是由苏联红军暗中支持的中国抗联是毫无疑问的了——最新式的T…26坦克、欧式装甲车、威力强大的航空炸弹,这些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甚至连苏军自己都没有装备、只是秘密制造的新式冲锋枪也大量使用了,也太下本钱了吧。西方人的思想里难道就没有含蓄这个字眼吗?为了满洲的利益想再打一次日俄战争吗?这下担心国际影响的鼠目寸光政客、贵族们该清醒了吧!第4旅团的官兵正在用鲜血弥补他们的愚蠢过失。
官佐们都有点垂头丧气,虽然皇军在满洲、热河、长城都先后受到###的顽强抵抗,但那都是规模不大的个别部队,而且装备低劣,训练不足,仅凭一腔武勇比皇军顽抗。但这支部队完全不同,敌人不仅装备精良,计划周密,所表现出的作战决心也令人惊讶,甚至连骑兵部队也士气逼人。铃木懊恼地想:大本营看来要在苏俄介入的新形势下重新评估###作战的策略了。
“犬丸君,西北方面怎么样。”威严的声音依旧往日的低沉。驻守西营第17联队犬丸联队长风尘仆仆地刚刚跑进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