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这些会面,《左传》毫不客气地明说:“奸也”。
  这对漏网之鱼,凭着特殊的身份,逍遥法外,快活无比。
  姜诸儿此时后宫空虚,有名份的女人不过侧室连妃一人。和妹妹的风流韵事也惹来诸多非议。于是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按照礼制,“王姬”的婚礼是要由同姓公侯来主持的。于是这桩任务落在了同样姓姬的鲁庄公头上。
  鲁庄公的身份在婚礼上实在是很困窘的:姜诸儿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杀父仇人,更是他母亲的奸夫。这位主婚人就在这种难堪的场面中,为齐襄公主持了这场婚礼。更是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与情理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后,齐襄公邀鲁伐卫,也就是两舅甥相约,到妹妹兼姨妈宣姜出嫁的国家去打了一架。为了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这位“假子”。
  珠光宝气眩了庄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鲁庄公顿时对这位舅父大生好感,杀父之仇全抛到了脑后。
  不久,王姬为齐襄公生下了一个女儿。文姜按捺住满腹醋意,不顾年龄悬殊,将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许配给了自己已经十九岁的儿子鲁庄公。还说,为了亲近母亲的家族,就是等这婴儿二十年又有何妨。鲁庄公早已被母亲降服,齐襄公更不敢违抗妹妹的意志。姻缘就此缔定。
  齐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与小姑之间的乱伦关系,大受刺激,更难堪于寂寞孤独,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复立正妻。
  此事再次成为诸国间的话柄。
  五年又过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大夫连称及管至父勾结,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诺,与齐襄公侧妃连妃内外勾通,将出游归来的齐襄公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说齐襄公在那日出游归来的途中,看见当年被他杀之替罪的公子彭生化成一只野猪,立在出巡的车前,说齐襄公死期已到,他前来索命。齐襄公惊吓生疾,叛军当夜轻而易举就取了他的性命。 
  齐襄公一命呜呼,文姜却也不能再离开禚地。虽然无国可回,但是她仍然遥控着鲁国的国事。
  丈夫情夫都没有了,文姜专心帮助儿子鲁庄公料理家务,处理政事。
  这时人们才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荡妇淫娃,在处理政务方面,她有着敏锐的直觉与左右逢源的手段。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不久她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并将从前的潺弱鲁国建设成经济军事双方面的富强国家,在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中,屡屡得胜。
  

齐国有一对姐妹花之文姜(4)
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去世了。第二年,鲁庄公大赦天下,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文姜虽然去世了,她对齐鲁两国的影响仍在,当齐襄公的女儿终于成年以后,鲁庄公于二十四年时,将母亲为自己定下的妻子迎娶了回来,使齐鲁两国再次紧紧相联。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此,郑国的臣民,都认为自己的世子姬忽当年无故与文姜退婚,乃是愚蠢之举。并在《诗经》中毫不掩饰地赞美文姜的美貌与才华,认为若非当初婚约被毁的话,她本应是内助贤德的美女,为此感叹备至。
  当然喽,《郑风》与《卫风》就此被后世的卫道士们讥刺为“淫诗”。不过他们似乎忘了,他们自己还宣称《诗经》是经过他们的宗师孔丘先生筛选的哩,照此说来,孔夫子对这两章“淫风”居然会手下留情,也真是奇事啊!
  但是,文姜虽然聪明,却永远没有料到,她为儿子选定的妻子:自己的外甥女,却做出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事情,使她的子孙,也落得了象她丈夫那样的下场。
  哀姜风情万种,非常诱人。早在完婚之前,庄公就曾经到齐国去过好几次看望她,抵抗不住小表妹的诱惑力,与她有了“试婚”的关系。等到娶回了家,更是宠爱不已。
  容易得来的宠爱,就容易被轻视。哀姜对表哥丈夫的百般溺爱感到厌倦,想找刺激,反而与两个小叔子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起来。
  后来,鲁庄公去世了,哀姜没有为丈夫生下儿女,另一位妾室孟任为庄公生了一个儿子般,而作为媵妾陪嫁的哀姜妹妹叔姜则生了一个儿子启。
  哀姜恋奸情热,一心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公子庆父执掌大权,于是同谋杀害了般,立公子启为王,是为闵公。闵公还未成年,对嫡母无能为力。于是庆父与哀姜越发地公然明铺暗盖起来。
  不过,怎么说,背后掌控也没有公开称王来得痛快。于是,哀姜再次与庆父同谋,又把庶子启给杀了,准备正式立庆父为鲁王。
  鲁国上下,对这位姜太后和王叔庆父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想要除掉这对狗男女。得到消息的哀姜和庆父手足无措,连忙分头逃跑。庆父逃往莒地,哀姜则逃往邾,都希望齐国能为自己撑腰。
  这时的齐国君是齐桓公,哀姜的叔父。他与哀姜没有什么情谊,更恨她丢了姜家的脸面,不但不帮她的忙,反而从邾地将她要回。知道鲁国人是不好对哀姜下手的,所以齐桓公为之代劳,立马将她杀掉,将尸体送回鲁国。
  鲁国得知消息,顿时心雄胆壮,接着就把庆父也给杀掉了。
  齐桓公杀了侄女,作主册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哀姜虽然作恶多端,毕竟还是强大的齐国姜家女,所以鲁国最后仍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如果当真在天有灵,不知道文姜目睹这一系列变故,当做何感想?
  

情人杀手:夏姬(1)
很多人都在质疑公主们的美貌。当然,《诗经 硕人》中描绘的齐国公主庄姜,完全可以免去这种疑问。公主是美女,这种比率应该是极高的。至于她们生长的非正常环境,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光采?我认为不会,因为她们从小就在那种环境里生活,她们认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了。
  而她们的母亲,几乎都是大范围选美中的佼佼者,因此,公主们即使不是美得国色天香,至少也是“好看”的女子。当然,性格脾气操行,偶不担保。
  这里要讲的一位公主,就是美得出类拨萃,操行却让人无话可说的一位。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即约在前640年前后,在郑穆公的后宫里,一个女婴出生了。
  这个女婴,史书上没有记载下她正式的姓名,只留下了一个称呼。当时的女子,称呼既有从父的,也有从夫,当然也有从子的。她的称呼便是从子的那一种。
  她被称为夏姬。就是因为成年后,她嫁的丈夫姓夏。
  夏姬无疑是一个美得无可比拟的女子。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摄影技术,我们看不到她的姿容仪态。如果换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大众情人”,而且老少通杀。
  哎,真是通杀啊,因为凡是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甚至亡国。早死还算是命最好的。
  这位性感尤物,因此被卫道士们认为是“不祥之人”。我们则可以用现代的辞汇,称她为“情人杀手”。
  夏姬可能并不是郑穆公宠妃所生的女儿,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的她长大以后,居然只是被许配给小小陈国的一位大夫御叔为妻而已。
  当然其中还有另一种原因:她犯了跟齐文姜一样的毛病,跟自己的亲哥公子蛮勾搭上了——结果公子蛮没两年就死啦。
  但是,初婚的丈夫身份不高,并不影响美貌的震撼力。
  独生子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御叔病死了。成为寡妇的夏姬居住在一个叫株林的地方。
  陈灵公刚刚即位,便打起了这位成熟美艳寡妇的主意。还让她的儿子夏徵舒继承了父亲的大夫职位。
  打夏姬主意的男人当然不止陈灵公一人,成为入幕之宾的,也不止他一个。
  与陈灵公一样,被夏姬选中的男人还有两位,都是朝中的贵族大臣,一个叫公孙宁,一个叫仪行父。而且据说陈灵公就是公孙宁推荐给夏姬的,这项举荐的目的就是要分夏姬用在仪行父身上的心思,因此很是令仪行父恼火。
  俺们这些外人兼后人,是怎么也想不出夏姬是如何居中调停的,总之到了最后,这三个男人居然能够和平共处,每当夏徵舒外出,他们仨就跑去跟夏姬幽会。
  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衣,都一人送了一件 ——灵公得到的是汗衫,仪行父是碧罗襦,孔宁是锦裆。
  君臣三人,穿着情妇送的内衣去上朝。
  但是,他们议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这三个男人,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
  大臣泄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
   txt小说上传分享

情人杀手:夏姬(2)
陈灵公对败兴的泄治衔恨在心,暗地里纵容孔宁、仪行父,让他们杀害了泄治。
  朝臣噤若寒蝉。
  三个奸夫于是没了忌惮,干脆公开在夏家摆下酒宴,与夏姬饮酒作乐。
  三杯下肚,本来就没多少脑子的三个家伙,更是满口胡柴。居然当着夏徵舒的面,说他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并议论起他的相貌,到底象谁更多一点?
  夏徵舒本来就对母亲的行为隐怒在心,这时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烧。
  气头上的人是不会想前顾后的。于是,夏徵舒找来家中的武士射手,埋伏在路边,当三个奸夫找完乐子出门的时候,射手便箭下如雨。
  陈灵公当场毙命,公孙宁和仪行父作为臣子,当然不会与陈灵公走在一起,于是得以脱逃性命。
  这时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庄王想要称霸诸国的时候。
  公孙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向楚庄王控告夏徵舒的“弑乱”行为。
  楚庄王闻讯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扬名立万,二喜可以一窥夏姬的美色。于是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陈国。
  小小的陈国自然不是强大的楚国对手,更何况陈灵公虽然是无耻之徒,总归还是国君。夏徵舒弑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夏徵舒被讨逆军手到擒来,当众以车裂酷刑处死。
  楚庄王如愿以偿地灭了陈国,临走,还没忘了夏姬,将她带回了楚国。
  夏姬的美色,令楚庄王神魂颠倒——咦,楚国可是个出美女的地界,已经生育过的夏姬,这时至少应该已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吧,居然能把见惯美色的楚庄王迷得七颠八倒,那定是不同凡响。
  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庄王,还有朝中重臣将军子反。
  两君臣为了争夺夏姬,争闹不休。
  楚国有一位大臣,封为申公,名巫臣。这时他出来劝架了,说:“这个女人可是不祥的人啊,丈夫早死,情夫、儿子又死于非命,更拖累陈国灭亡。世上这么多美丽的女子,何必娶她呢?还是不要娶她的好。”——“杀御叔,弑灵公,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取是?”
  楚庄王和子反都是很相信这种吉凶说法的,于是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这个想头。
  但是夏姬毕竟是郑国的公主,总得给她安排个出路。再说,“物无所主,人必争之”,那可是会惹出麻烦来的。
  刚好,有个老贵族连尹襄老死了妻子,于是楚庄王将夏姬许配给了他。
  嘿,连尹襄老的飞来艳福还没享到一年,就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的一场战役中被晋军一箭射中,丧了性命。
  连尹襄老出战时,不甘寂寞的夏姬就已经跟后夫成年的儿子黑腰私通上了。现在老儿死了,黑腰就更是跟后妈出双入对,甚至连老父亲的尸体都不去接回。
  楚国人对夏姬“不祥”、“淫乱”的名声十分反感,楚庄王虽然十分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在臣子的力劝声中将她送回郑国娘家去。
  夏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大概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猜想身为郑国国君的姐姐,又有如此经历的她虽然无法再嫁,但应该还是大有与男人勾搭不清的这个可能的。
  

情人杀手:夏姬(3)
一眨眼,十四年光阴过去了。
  夏姬相对安宁地在郑国呆了十四年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楚国巫臣趁着一次出使的机会绕道郑国,说自己是奉楚王之命,向夏姬求婚,前来迎娶她的。
  郑国君自然连声答应。
  于是,巫臣终于一偿夙愿,将夏姬拐到了齐国,并很快将家人接了出来,再一起逃到晋国去。
  楚王和子反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上了巫臣的大当。这小子当年劝架的时候,就没安着好心。
  欲火烧心的子反,对巫臣的报复是可怖的。他联合子重,将巫臣留在楚国的亲友一律灭族。而曾经与继母颠鸾倒凤的黑腰,也付出了身首异处的代价,成了刀下之鬼。
  巫臣的报复则是培植吴王国的作战能力,使之成为楚国的大敌。楚国从此陷入与吴王国无止境的战役中。
  另一种说法是:连尹襄老在娶夏姬之后,死在对晋作战中。
  夏姬便公然跟庶子黑腰私通。
  此事被早已安下心的巫臣打听明白后,便以此向夏姬要胁,当然也利诱:承诺将襄老的遗体从晋国弄回来安葬;还许诺要娶夏姬为正妻。
  于是夏姬随巫臣私奔往齐,再投靠敌对的晋国。并且当真将夏姬娶为妻子。
  子反与楚王这才发觉上了大当,逐与子重合力,将巫臣留在楚国的家族诛灭尽净,曾经沉迷于夏姬万种风情中的黑腰也没能逃脱。
  巫臣再行报复。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夏姬都周旋在诸多男人中间,而且似乎魅力始终不减。
  围绕着她,亡国、灭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周而复始地发生,而男人们始终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美丽的容颜,真有倾城倾国的威力。
  民间对夏姬奇特的身世,以及她的男人们的遭遇啧啧称奇,于是村野怪谈层出不穷,野史中甚至还说,夏姬未嫁时,便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降下一位“素女”,向她传授“采阳补阴”之术。所以,夏姬才能青春长驻,姿容不衰,而她的男人们,却势必没有好下场。成为采补的“药渣”。
  这个纯属屁话。
  且不说“采补”的歪理邪说是否成立,光是考究年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素女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直到两汉年间才真正完成,而且观点在后世中不断被修改。与春秋年间的夏姬能有什么关系?
  因此,夏姬可谓天生丽质。而那些男人,只好说是都在走霉运中,命该如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1)
馆陶;是一座县城的名字;在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冀鲁豫相交的地域,现在的馆陶,面积约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万。它邻近山东冠县,距济南约一百五十公里。封地在这里的公主,都可以称做馆陶公主。
  而我们要讲的馆陶公主,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女儿馆陶。她有一个名字叫刘嫖(听着怎么这么别扭),不过幸好,在史书上她还有另一个名称:窦太主。
  那是因为她的生母姓窦,是刘恒的皇后。窦皇后生了馆陶、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
  窦皇后是中国古代皇后群里“灰姑娘”的代表人物之一。
  窦氏,赵国观津(今河北武邑)人,父母早逝,家境十分贫寒,只有兄妹三人相依为命,经常忍饥受冻。
  汉高祖刘邦末年,西汉皇家在民间大规模征选美女入宫,结果,窦氏就在中选的女孩之列。
  三兄妹抱头痛哭,但是皇命难违,窦氏只得带着做一世宫奴孤身终老的绝望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途。
  但是刘邦的艳福已经享到头了。
  公元前一九五年,在窦氏进宫不久,刘邦便病逝了。窦氏成了侍奉太后吕雉的宫女。
  吕雉觉得应该让诸侯王们分沾一点“皇恩”,笼络人心,于是下旨,挑选一批品貌都很出众的宫女,分赐刘氏王爷们每人五名。
  窦氏再一次被选中了——乖乖,一选再选都能被挑中,这可真是天生丽质呀。
  由于负责分配宫女去向的太监办事有误,原定要送回家乡赵国去侍奉赵王的她被误送往代国(今山西太原),成为代王刘恒的嫔妃之一。
  窦氏温驯美貌,很快就得到了刘恒的喜爱,在同时进宫的五人中,只有她一个人得到了刘恒的宠爱,从而生儿育女。她性格温驯,从小又逆来顺受惯了,所以服侍王太后薄氏和王后、以及接人待物,都是恭恭敬敬的,王宫上下都对她颇为赞许。
  窦氏恐怕是天生的皇后命,她入代王宫不久,刘恒的王后就死去了,王后嫡出的四个王子,也在父亲登基为帝之后不久都死了——史书上语焉不详,或者是有一场传染病吧,否则还真不好解释。
  代王刘恒一向对窦氏很是喜欢,在王妃死后,就干脆让她统领整个代王后宫,成为事实上的代王妃了。
  当初代王刘恒和他的生母薄氏,是刘邦最不放在心上的一对母子,因此吕雉也根本没有把他们看成夺位争宠的对手,当刘姓诸王和他们的生母在吕雉掌政时被收拾得一片凄凉景象的时候,远离长安城的代国,反倒安宁平稳,宛如世外桃源。
  何止这样啊,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当吕雉终于在公元前一七八年死掉,太尉周勃领头造反,把整个吕氏家族都干掉,还把吕雉扶立的小皇帝刘弘扯下了龙椅,彻底断了吕雉的血脉。
  然后,松了一大口气的朝臣开始筹划另立新帝。
  挑来挑去,大臣们看上了刘恒,觉得他年纪既长,而且一家人在皇族里都是出了名的老实厚道,生母和老婆又都是穷人出身,应该不会再闹出吕氏外戚那样的事来。
  于是皇冠从天而降,一向谨慎做人、不敢乱说乱动的刘恒变成了大汉天子。
   。 想看书来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2)
而贫贱出身的窦氏,居然也就成了皇后。
  ——当初负责分遣宫女的太监所犯的错误,曾经令窦氏眼泪汪汪,谁知却成就了她的顶级富贵。
  如果当初去了赵国,哪儿有如今的灿烂光彩?只有死路一条。
  当时的赵王名刘如意,是吕雉头号情敌戚夫人的儿子,没几年工夫,母子俩都教吕雉给杀光了。
  再说,赵王直到死的时候都还没有成年,哪儿知道跟宫女勾勾搭搭呀。
  窦氏既成了皇后,她那一生穷困潦倒早逝的父母被追封为安成侯、安成夫人,食邑二百户。窦父当年是在躲避战乱时,为抓鱼果腹坠入水潭而死的。窦皇后想起这段惨史,便派遣使者,将父亲当年丧命的深渊整个填掉,并在观津城南为父母重修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坟墓。封土高耸如山,当地人都称之为“窦氏青山”。
  在骨肉分离的日子里,窦皇后的弟弟少君被人拐卖了。文帝下诏寻找。不久,在河南宜阳一家富人家中,有一名烧炭奴请人上书,说自己就是天下人都在寻找的窦少君。
  当窦皇后见到这名体貌卑微的贱奴时,她和窦长君都无法相信这就是他们思念多年的弟弟。
  为了谨慎从事,窦皇后便向他询问往事。
  这人回忆道:
  “当年姐弟分别的时候,姐姐在出发的驿站里讨来一盆热水,为我最后洗了一次头,然后又向驿卒求来了一碗饭,看着我吃完,才哭着登车而去。”
  话还没有说完,窦皇后和窦长君已经哭成一团:这个受尽苦难的奴仆,真的就是堂堂当朝国舅。
  这正应了一句话: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文帝对这场寻亲很是感慨,于是赐给窦氏兄弟大量田宅财富。窦氏兄弟和窦皇后一样,多年处于穷苦之中,性情谨慎谦让,虽然登上富贵的顶峰,仍旧始终如一。这样,当他们的外甥景帝登基以后,弟弟窦少君被封为章武侯,而已经死去的哥哥窦长君则被追封为南皮侯,由他的儿子窦彭祖袭爵。
  母亲的家族苦难深重,为人也小心谨慎,但是馆陶公主刘嫖,却一点也没学到。她从一出娘胎,就是亲王的女儿,稍长更成了公主,长成后更成为皇帝的亲姐姐,骄奢淫逸,举世闻名。
  刘恒当上皇帝不久,对窦皇后也就渐渐冷淡了,在后宫的美女阵里发了晕,宠妃慎夫人的待遇跟皇后不相上下;而且还搞起了同性恋,甚至允许男宠私铸钱币。窦皇后对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母亲失了宠,馆陶公主倒还知道收敛几分,对父亲颇有畏惧之心,因此文帝年间的馆陶公主,不但没有惹什么麻烦,还老老实实地遵照父亲的意旨,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陈娇。
  不久,文帝去世,景帝刘启登基,馆陶公主一下子就回过劲来了:现在她可是堂堂的长公主了。馆陶一向跟母亲关系亲昵,这时就经常出入皇宫。对太后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时汉宫美女众多,都巴望能得到皇帝的宠爱,耀祖荣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宫嫔们都走了同一条路线:向馆陶长公主求助,送礼讨好,希望这位姑奶奶能够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3)
馆陶公主看来是个喜欢揽事的主儿,对这些宫嫔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但在弟弟面前大力推荐,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这些美女面授机宜,教她们取媚男人的本领。
  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但让得到机会的宫嫔们感激涕零,更重要的是令景帝心花怒放,对姐姐越发地重赏厚赐、言听计从。
  景帝的发妻薄皇后,是他祖母家的女孩、景帝的表妹。小薄氏虽然家世显赫、与景帝也算青梅竹马,却始终没有生育一男半女——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之间过于亲近的血缘有关?
  公元前一五一年,小薄氏终于因无育而被废去皇后位。
  此时的后宫,最受宠的女人有两位:山东美女栗姬,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荣;还有一位王娡,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彻。
  刘荣是景帝儿子中年纪最长的,按照惯例,他被立为太子。
  儿子既然当上了太子,当然母亲迟早也要封为皇后喽。栗姬对这辉煌的将来充满信心,一时得意非凡。
  仗着还没有到手的东西得意,栗姬犯了人生不可原谅的错误。但是假如没有馆陶公主,恐怕这个错误还不至于如此致命。
  事情是这样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以后,一直在后宫呼风唤雨的馆陶公主便看上了这位少年得志的侄儿,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女婿,为女儿、更为自己的将来铺好光明大道。
  于是,馆陶公主便向栗姬开了口。馆陶公主满心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这桩亲事是十拿九稳的。可谁知,栗姬的醋劲奇大她早就对这个大姑子为宫嫔牵线搭桥的事情妒火中烧,又恃着迟早要做后宫之主,不但不应允这桩亲事,还趁机将馆陶公主冷嘲热讽了一场。
  栗姬只图一时的嘴上痛快,却不知已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馆陶公主憋了一肚子气,便跑到一向跟自己关系不错的王夫人那里去发牢骚。
  王夫人可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极其贪图富贵,更谙熟人情世故,现在她听说了事情始末,跟着便长吁短叹起来:“长公主,你的女儿阿娇可真是个玉人儿呀,栗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叹我那儿子命薄,想得这样个好媳妇,都没有这个福气哪!”
  馆陶公主听得心旷神怡,更是一点就通:“胶东王才貌兼备,比那刘荣强得多啦,不如就把阿娇许配给你的儿子吧。”
  一下子攀上了势焰薰天的长公主做亲家,王娡这个欢喜哪还说得出来,嘴里却仍旧故做谦虚:“唉,可惜我儿子比不得刘荣,人家日后可是要做天子的,我儿却只不过是个亲王,配阿娇实在是好生惭愧呀。”
  这把火煽得恰到好处,馆陶公主听了越想越窝囊、越想越后怕:栗姬对自己如此反感,日后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
  为了保证自己日后能吃上好果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刘荣初立、栗姬地位未稳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帮自己刚刚订下的小女婿夺嫡!
  馆陶公主立即把这个主意说给王夫人听。
  王夫人听了姑奶奶这话,心里一定乐得开了花。但是她还要再添上一把柴:“长公主啊,立嫡立长,刘荣为长,栗姬也眼看就要正位中宫,我们能怎么样呢?万一不成功,日后栗姬成了太后,我和儿子岂不是要又重演当年戚夫人母子的‘人彘’惨情了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4)
馆陶公主打鼻子里哼出来:“就凭她栗姬,也想当中宫、学吕太后?!只要有我刘嫖在,她连门儿都没有!”
  说干就干,馆陶公主立马就动身去找景帝刘启。
  刘启不知道这位三姐怒气冲冲地杀来是为的什么事,连忙迎上前去。
  不待他发问,馆陶公主就开了口:“皇上,听说你要册栗姬为后?你知不知道,她虽然生得千娇百媚,骨子里却是个心肠狠毒的妒妇?”
  景帝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皇姐,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
  馆陶公主继续下药:“栗姬对所有皇上宠幸过的女人都恨得入骨,经常满口诅咒她们,偶然遇见的时候,还向宫人背后唾吐!现在她不过一个姬妾就已经这样,如果让她当上了皇后、日后再当太后,难保可怕的‘人彘'不会在刘家重现!如果你是为祖宗儿孙的好皇帝,就不要再听信那个装模作样的狐媚子了!”
  景帝听得冷汗直流,刘嫖却已拂袖而去
  任何男人都不会相信,跟自己千般恩爱的娇媚女人会是这种蛇蝎人物,景帝也不例外。于是他当夜便驾幸栗姬宫中,在言谈中故意试探地问她:“联早已决定要立你为后,从此你就是后宫之主,若是我先你而去的话,联宫中所有这些姬妾和她们的孩子,便要你代我继续好生照顾啊。”
  栗姬正在想着和景帝柔情蜜意,谁知丈夫却在这个当儿还惦记着那些和自己争风的情敌?于是妒怒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但狠着脸一声不吭,不肯应允,还给皇帝看了个大后背。
  刘启这下对栗姬的情意可算是一蹋糊涂了,于是站起身就往外走。
  栗姬一看景帝居然为了那帮情敌跟自己生气,更加地怒不可遏。景帝刚刚踏出门口,她的火山就急不可待地爆发了,破口大骂起来。不但骂,而且还骂得十分响亮,一字不落地都教景帝听了个清清爽爽,尤其令景帝感到分外刺耳的是:栗姬不但大骂后宫姬妾,还骂他这个当朝天子为“没良心的老狗”!
  景帝这年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跟“老狗”有啥关系?倒是栗姬,活像一条劣狗,咬起人来不分个时候。亲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