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营,一队作为预备队,配置二线战场,占据有利地形。因哨兵尽被擒杀,李殿元全不知杨秀清所派大队人马已进入其腹地,蒙得恩偷袭得手。拜上帝教徒攻至李殿元帐前,吼声震天,清军惊慌失措,以枪炮胡乱还击,拜上帝教徒被清军火炮打死数十人,但实力未受损伤。蒙得恩按杨秀清计,消耗清军火药后,率队诈败。李殿元果率队来追,遭到拜上帝教布置在二线的生力军迎头痛击,溃不成军。蒙得恩乘胜追击,冲入清军大营,杀清将张镛,并分兵清扫战区内溃逃的团练。蒙得恩在思旺痛击李殿元,杨秀清则派出偏师分袭鹏化、罗掩,顺利接出洪秀全、冯云山。清军此时方知在山人村藏有拜上帝教巨头,知府陈瑞兰火速带大队来援。杨秀清令部队佯攻县城,与蒙得恩纠缠的清军纷纷回援,蒙得恩迅速率人马撤回金田,陈瑞兰扑了个空。在各路清军晕头转向之机,胡以晃迅速出动,扫荡清军在思旺势力,全面控制该地区,将财物归缴圣库充公,群众尽收入队伍。周凤歧大军逼近金田总部,胡以晃弃守思旺,回金田助守。
  迎主之战,杨秀清第一次展现其卓绝的军事才华。杨秀清先派教徒拔掉清军哨卡,然后抄山道偷袭清军主力,部署得大胆而精细,极其类似现代的特种战争。在与清军主力遭遇后,又合理地使用预备队,逐次投入生力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部队的战斗力。在正面迎击清军同时,杨秀清派遣偏师扫荡清军势力薄弱的地带,接出洪秀全,在清军增援大至时,以偏师对清军实施战术欺骗,大部队则干净果断地撤退,不与清军精锐硬撼。整个战术环节周密而果断,尤其派遣才智均劣但熟悉地形的蒙得恩指挥特种作战,更显其知人善任之明。
  李殿元丧师,思旺失守,周凤歧被迫集中全部实力进攻金田,在蔡村江与杨秀清、韦昌辉遭遇。拜上帝教沿蔡村江两岸,修筑工事,层层防御,清军一时难以突破防线。先前派往广西镇压拜上帝教及天地会叛乱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及时地病故于路,捍卫了民族英雄的称号,把“汉奸刽子手”的头衔留给了曾国藩。在继任钦差李星沅的布置下,清军以周凤歧正规军两千人居中路,刘继祖等团练为两翼,在牛田会齐,然后三路进剿。因与土著械斗失败的客家武装数千来投拜上帝教,为韦昌辉尽收。韦昌辉择其精锐,冒充团练,欺诈刘继祖,清军不曾防备,韦昌辉大军突起,将清军两翼斩杀一光,然后直取中路周凤歧。中路军黔勇二千是绿营精锐,视拜上帝教为癣疥小寇,十分轻敌,清将伊克坦布在战前就准备二百担绳索,已经预备献俘了。不料韦昌辉军大至,戎阵齐整,清军惊恐万分。萧朝贵也率兵合击,在望鳌岭将二千黔勇围困,七营黔勇不战而乱,四下逃窜,伊克坦布等清将多人被杀,“伊克坦布策马回走,坠于马下,贼取其首而去。千总田继寿、把总潘继邦、杨万福、刘洪海、保定清、何其壮、外委彭昌镛并亡于阵”(《浔州府志》)。蔡村江大战,清军锐气大挫,转入防御,“相与谋坚壁之守,不敢易言死地矣”(《粤氛纪事》)。拜上帝教连创清军,显示出比三合会更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一时间,三合会起义部队纷纷投奔拜上帝教,罗大纲,邱二娘,苏十九,张钊等都加入拜上帝教。洪秀全的方针则是,所有加入的三合会部队,都必须接受拜上帝教的信仰,接受教规的约束。因此除了罗大纲留下来并成为骨干外,其余三合会部队逐渐散去,张钊甚至成为拜上帝教的敌人。其实,三合会部队极其庞大,也很有战斗经验,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斗争纲领。三合会虽然没有冯云山、杨秀清等统率大才,冲锋陷阵的猛将巧将,为数却也颇不少。如果洪秀全能够在教义方面适当做一点让步,将会在初期十倍提升拜上帝教的战斗力。
  

金田举义(2)
道光三十年十月初十,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拜上帝教举行恭贺洪秀全万寿的大典。洪秀全万寿,愁苦万状的阎罗妖道光皇帝却在内忧外辱中下了地府。拜上帝教宣称,洪秀全是太阳,普照万方,杨秀清是圣神风,萧朝贵是雨师,冯云山是云师,韦昌辉是雷师,石达开是电师,世界就是由这个神天家庭所庇护的,所以“凡属万国人民,均宜赞颂,以报天恩”。杨秀清下诏:“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特差真主降凡救世,诛灭妖魔,普天大下,凡属臣民俱宜感激涕零,以仰副天父、天兄差我主降凡之意。兹于十月初九(十),恭逢万寿之期,尔等为官为民,俱要多多采办宝物,先期十日斋(赍)献天朝,并具本章,以邀天贶。并于万寿前三日,一心斋戒,虔敬天父,报答天恩。”(大意是蒙上帝、耶稣开恩,派洪秀全下凡救世,大家都要在他的生日采办礼物恭候)。经过教徒献纳,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给洪秀全生日准备了一场宏大喜庆的万寿庆典。
  万寿庆典上,洪秀全正式宣布,拜上帝教起兵反清,洪秀全自称太平真主,教徒组成的部队称太平军。洪秀全既已称王,那就不再是流窜的“教匪”,而是真正要夺取国家政权的“窃号之贼”(曾国藩语)了,清廷不得不调集精兵强将围困金田。清廷派遣《清史稿》所称“旧将中最负时望”的头号悍将向荣出任广西提督,与能吏周天爵等人联合指挥对太平军的剿杀。咸丰元年正月十八日,两军在大湟江口、牛排岭大战,太平军于竹林设伏,大败向荣楚军,但此后几次出击均皆失利,向荣因此得赐号“霍钦巴图鲁”。太平军被困乏粮,火药耗尽,于是乘虚突围,至武宣、象州一带与其他教众会师。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抵达武宣东乡,改称天王,正号太平天国,以本年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蓄发易服,号令四方。
  洪秀全立发妻赖氏子洪天贵为王储,称幼天王。洪秀全觉得洪天贵这名字比较平庸,不能体现天家威仪,更不能显示洪家受天父眷顾,“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的显赫,于是洪秀全妙笔生花,点石成金,加一“福”字于其后,改为洪天贵福。某作家曾说过,在越少的字里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字品位。洪秀全这一“福”字,向世人昭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雅格调。据研究太平天国的史学泰斗罗尔纲先生说,洪天贵福是个很聪明的儿童,连精通中西文化博学多能的干王洪仁■,读书的本事也只有他三分之一。(《太平天国史》卷四十二:洪天贵福是个很聪明的儿童,精通中西文化博学多能的干王洪仁■说他自己看一行书,洪天贵福已经看三行了。)依笔者见,聪明不聪明不太好评价,洪天贵福的诗文倒是大有其父之风:
  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意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逃。
  哥别妹,妹别哥,别上天,无别魔。瞒天混杂是妖魔,妹大五岁手别摸,妹大九岁远别清。男行女行不同坐,妹长成时不相见,遵条分别福江河。(《太平天国史料汇编》卷一)
  册立洪天贵福之外,洪秀全设立百官:分封五军主将,以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洪秀全又拜军师,拜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按冯云山制定的军师负责制,由正军师杨秀清主持一切大小军政事务,军师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每部十二员,共七十二员,主分掌国务;承宣二十四员,主发号施令。全国国务,各方向正军师禀奏,由正军师杨秀清发出诰谕指挥。在冯云山的设计中,国家元首是“主”,行政长官却是“军师”,为“朝纲之首领”,负责办事,“主”洪秀全则无事一身轻,独自偷欢。中国在朱元璋废宰相前,多数时期在行政上实行君相分权,严格区分皇室和政府,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则是政府的行政长官。皇帝任免宰相,但具体的行政事务如国策方针、官员升迁、钱粮差役、水利农桑,都由宰相实际负责,皇帝不得与闻。(唐朝中宗皇帝越过宰相,私授官职于亲信,发到地方的诏书不好意思使用朱笔封“敕”,改用墨笔,诏书的封条也只能斜贴着从宫廷的侧门发出,意思是让下面的官员马虎承认算了,被封的官员人称“斜封官”,极遭士林鄙视。)此项制度的立意,在于皇帝世袭,难免出现不肖无能之辈,如勉强使其执政,不免祸害国家,而宰相由全国英才挑选,不称职还可罢免,政务交由宰相,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君权世袭的危害。明、清两代,政治腐败黑暗,正因朝中无宰相的缘故,黄宗羲曾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冯云山饱读诗书,对黄宗羲总结这一历史教训自然印象深刻,所以他创制太平天国,一意要恢复汉唐相制。但引经据典,太平天国高层的大老粗领袖多不明白,于是只得援引《三国演义》,刘玄德事事听从军师诸葛孔明的例子,将宰相名目,勉强改称军师。冯云山劳苦功高,又极富才干,在起义前也俨然拜上帝教唯一军师,孰料半路杀出杨秀清和萧朝贵,冯云山竟只混了个副军师,受杨秀清节制,真是倒霉到家了。所幸冯云山不好与人争胜,是天生的第二把手性格,坦然接受了杨秀清的领导地位,冯云山的胸怀,颇有古人之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田举义(3)
万寿庆典,形势大好,洪秀全心情愉快,纳了二十一个新妃,合其先在大湟江娶的十四个小妾及原配赖氏,共设三十六宫,“母仪天下”。杨、冯、萧、韦、石诸人也纷纷与上百名女教徒喜结良缘。据被清廷俘虏的拜上帝教细作李进富供称,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六个王“每人妻妾三十六口”。
  太平天国高层在宣布建号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整顿军队,为即将到来的惨烈战作斗准备。大概在东乡广纳妃妾,太平天国众军师也感到自己精力衰竭,无心打仗。聪慧过人且勇于反省的军师们,立刻意识到性生活会使士兵意志消磨,丧失战斗力,于是以洪秀全为首高瞻远瞩地下达男女分营的命令,使士兵禁欲。洪秀全颁布军纪“别男行别女行”,禁止夫妻房事,夫妇要分营别居,男女私下约会一经发现即处以斩首极刑,虽夫妇也不得免。这项制度执行得十分严格,冬官右正丞相陈宗扬因与妻子同居,夫妻均被斩首。杨秀清的座宾卢贤拔,人称卢先生,因巡营时发现自己妻子,带入自己官邸相会二日而被判极刑,经杨秀清竭力开脱勉强脱难,杨秀清为保卢贤拔不得不假借天父下凡以枉法为由下令杖责自己六十下(老杨还真讲义气)。三军将士激烈反对男女分营,后来连洪秀全最宠信的重臣,每年生日给洪秀全保六次大媒的皇媒蒙得恩也在担任女馆头目时监守自盗,这项制度不得不在推行二年后废除。
  男女别行的伟大制度,一直遭到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反动历史学家诋毁,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学者方才拨乱反正,为洪秀全的此项政策翻案,至今我国史学界对男女分营的政策评价依然很高。笔者并不十分了解男女分营的伟大意义,查阅诸多雄辩的当代论文后方才恍然大悟,现摘抄一段雄文于其下,与读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般认为,太平军举家投军,如果按照家庭为单位生活、行动,势必不能适应艰苦战争环境,尤其在行军、打仗时困难重重,导致耽误战局。严分男行女行,把整个队伍纳入战斗化的军事编制,按性别、年龄、专长分工,可以调集一切力量为战争服务,使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因此,在敌我斗争的激烈阶段,大敌当前,为了战胜凶恶的敌人,争取未来更加美满、更加幸福的团聚,他们是可以暂时服从革命所提出的要求,并愿意为将来的家室重聚,骨肉团圆进行坚决的斗争的……能够得到革命群众的拥护……是关系到农民军队能否保护人民,从而取得人民拥护的重大问题。洪秀全等严肃坚决,态度明朗,以天条、军纪约束将士,以三令五申地检查落实,十分必要和正确。这对太平军本身的纯洁,以及这支新兴农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生存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可惜的是,洪秀全早生百年,没能读到这段字字珠玑的文章,以至于动摇了革命信念,过早地废除了男女分营的伟大制度,让后来人扼腕而叹。
   。。

周天师败绩(1)
与昏庸懦弱的前巡抚郑祖琛不同,接替郑祖琛镇压太平天国的周天爵是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老顽固,作为帝师杜受田的门生,周天爵很有理学书生的死硬脾气,一直是清廷镇压流民叛乱的急先锋,在多年的斗争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周天爵严密布置镇压太平天国的方略,但遭到钦差大臣李星沅和将军向荣的反对。战争里,中枢指挥得当,蒙得恩式的庸才也能建功,指挥不当,纵全军俱是韩信,也会一败涂地。李星沅、周天爵和向荣都是老于行伍的人,也都是自高自大的脾气,各自有一套用兵方案。小皇帝将三人凑成一堆儿,他们谁也不服谁,事权不专,指挥混乱,广西清军乱成一团。而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在三里圩准备打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
  三里圩是一个适合出奇制胜的战场,这一地区多丘陵,村庄以棋盘状散布其间。太平军以奇兵占据丘陵,居高临下,控制各个战场,又以山为防,在各山口埋伏精兵,扼守进出战场的交通线。在这个沟壑纵横的战场上,太平军将部队主力分数队,在数条战线布置开来,形成大纵深防御阵地,清军既难包围,又无法正面突破。
  除了依托地形设防,杨秀清还派出富有权谋心计的部下,查探地形,然后驱使大量精壮男丁,对地形进行改造。太平军先挖断了防御上兵力难敷的交通入口,如紫荆山西面的山路,又使用炸药迫使河流改道,阻挡清军进犯。杨秀清和后来太平天国的老对手曾国藩一样,极其重视阵地工事的修建。他在预备作为战场的村庄,修筑大量工事,防御工事的严密令人惊叹,其“房屋之外,必筑土墙,墙外开壕;壕外又立木墙,木墙外又开重壕。外钉木桩,木桩前立交叉竹签”(《贼情汇纂》卷四)。在石达开的推动下,太平军也十分重视火炮的使用,石达开先前已在家乡铸造大量铁炮,如今派上了用场。杨秀清下令在各丘陵的“山麓厚筑土墙,排列炮位”,为防止清军偷袭炮台,又在炮台对面“多插旗帜,以为疑兵”,同时在炮台前的隘口设防,“于隘口山路陡绝处,堰掘深坑,遍埋竹签”。三里圩虽无坚城,仍被打理得铁桶一般。
  后来因“天京事变”臭名昭著的韦昌辉是此次会战前敌总指挥,杨秀清则率大队人马屯其后,作为战略预备队。两线部队依托先前构筑的防御阵地,构成一个方圆三十里的庞大口袋阵,“贼踞东乡之村,头村为韦逆之大渊薮。其地西至东岭、三里圩,有三十里”(《东华录》咸丰卷载周天爵奏)。按杨、韦的作战计划,以东岭、三里圩作为守卫东乡腹地的门户,韦昌辉率精锐部队在此拒敌大队;以台村、灵湖一带淤积的烂泥田作为关栏,靠天然路障限制清军于阵地之中;以山鞍岭作为域限,石达开率兵千人在此依托炮台要塞,阻击清军;而莫村一带则由杨秀清亲率重兵埋伏,等候深入的清军,也随时增援各个战场。各战场彼此呼应,作战体系天衣无缝。
  焦急暴躁的周天爵因与李星沅失和,独自赶赴前线决战太平军。周天爵读书读得脑子进水,居然相信说书人岳珂杜撰的岳爷爷朱仙镇“八百破十万”的小说家言,随身只带了一百团勇,在路上又临时招募一百人。岳武穆八百破十万,周天爵今日准备两百破二万五。依笔者看,这病得不轻的周天爵不该学岳武穆的朱仙镇,他应该去学通天教主的朱(诛)仙剑,然后改“爵”为“师”,更名“周天师”,连两百人都不用,单枪匹马,周天师立斩洪杨“妖魔小丑”于马下。
  “刘项原来不读书”,老百姓大概是不会看《封神演义》的,“周天师”手持诛仙剑赶到武宣县时,全县百姓因惧兵火早逃窜一空,只余才看完“万仙阵”一回的知县刘作肃独守空县。“周天师”问他“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周天爵《致周二南书》)。周天爵犹嫌兵勇太多,不能成就本天师超越岳飞的功业,于是分兵一百给刘作肃守城,自率一百人破敌,“留兵五十名、勇五十名守、其一百名赴前扎营赴敌”,众军“皆失色”。周天爵天师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下令“违我制者斩”,气势汹汹地杀向东乡(这老书生实在迂腐顽固得可笑又可敬)。
   。 想看书来

周天师败绩(2)
韦昌辉统率两三千太平军与周天爵的百名诛仙小队遭遇,周天师自是神勇无比,只是其部下未曾接战就大溃而逃。先前向荣听闻周天爵百人大军开赴前线邀击太平军,大惊失色,督部下两千楚勇“一日夜走二百余里,十五日申刻”终于及时赶到救下“犹气定神闲”的周天师。此时洪秀全也在前线,洪素闻向荣善战之名,命韦昌辉率队撤退。李星沅得向荣报,急令秦定三、李能臣分别带黔勇、滇勇五千人增援,周天师从神话回到现实,也抽调壮勇、瑶勇数千及李孟群手下团练助战。
  向荣因见前日太平军望风撤退,不免自大,仅带六百人就出阵挑战。不料关键时刻,部下居然想谋害向荣,四下跑散,丢下他和几十名亲兵被困在阵中。周天爵提新来增援的二百东勇和自己带来的二百士兵前往救援。东勇勇猛冲锋,周天爵的部下却如见鹰之雀,裹足之羊,无人向前,虽周天爵手刃逃兵二人,“亦无应者”。于是太平军都集中攻击周天爵,周天师自恃诛仙剑在手,却无所畏惧地抽起烟来。“贼皆聚击于我,炮子如雨,我仍吃烟”,服侍他的人却不知天师老爷子有大神通,吓得屁滚尿流,“点火者按不住烟窝,而抬轿者后二人起不来矣”(周天爵《致周二南书》)。所幸东勇骁勇无比,周、向二人终于突围。
  秦定三等人带大队援军赶到,清军兵力过万,势力强雄,准备一举歼灭太平军。为了讨论如何进攻,清军统帅又吵作一团:周天爵骂李星沅,向荣骂周天爵,周凤歧骂向荣,李能臣既骂周天爵,又骂向荣。主帅吵架,士兵也没闲着,黔勇和楚勇直接找了个场地开练。
  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谩骂,清军统帅部勉强通过了周天爵的四路进军的方针:一路是刘继祖统率从太平天国反水的天地会头目张钊的“大头妖”攻击东岭;一路是张敬修的东勇攻打召村,并接应刘继祖;一路是向荣的楚军自西攻打三里圩;一路是秦定三的黔勇自北攻打三里圩,同时分兵抄袭太平军后路。四路兵共计六千人,周天爵设立督战队,专斩临阵脱逃的士兵。除正面进攻的六千人外,他还调来四千部队作为预备队,清军合助战团练近两万,二倍于太平军,会战空前。
  韦昌辉侦察清军虚实,自知不敌,速求援于东乡总部。洪秀全紧急动员,将东乡男丁全部编入部队,连夜与冯云山驰援前线。太平军将主力分批投入使用,先派出一部分军队监视秦定三,阻挡其与各路清军会师,其余各营轮流出动,既保持体力,也隐瞒军队实力。周天爵果然中计,率水勇数百发动进攻,刚进入战场就遭到冯云山所派遣的二千余人围困。周天爵以为太平军不过区区数千,且已尽集于此,于是令张敬修不要攻打召村,火速赶来救援。太平军又出动预备队数千,围困张敬修,向荣无可奈何,也放弃原作战计划,前来会战。向荣本来以为三路清军会集于此,足够以数量优势压倒太平军,谁知道杨秀清的总预备队赶到,又将向荣裹于包围圈内,清军全部落入口袋大阵。
  清军与天地会作战,一直倚仗火器远放,不与其近战。杨秀清、韦昌辉早琢磨透了清军这个弱点,设计出相应的战术训练太平军。太平军先以火罐投入清军阵营,扰乱清军的队伍,使其不能从容列阵放枪;然后用木石搭架,支上藤制盾牌,宛如坦克一般,抵挡清军的炮火枪弹,掩护士兵冲进清军队列近战。在近战中,太平军放弃传统近战武器大刀、短矛,改用罗大纲、洪大全等天地会旧部设计的“竹针”。竹针长丈余,头部绑上尺许长的铁尖,由两个人前后交持,躲在藤牌后面专刺敌人胸部,清军身无防具,被打得落荒而逃。
  太平军边冲锋,边唱颂拜上帝教赞美天父、天兄和教主洪秀全的诗歌,在狂热的宗教信仰的躁动下,“视死如归,赤身赴敌”,勇猛得超出了清军的想象。清军统帅甚至怀疑太平军士兵吃了迷幻药,“吃迷药,受创不知在己,死而后已”。
  战至天黑,清军终于不支,大败而归,这场动员数万人的空前惨烈的决战,以太平军获胜告终。
  

周天师败绩(3)
周天爵等为毕其功于一役,动员了数省精兵,仍不免一败,他们不得不承认,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高明对手。周天爵的评价尤其深刻:“军令死一队长,则一队全斩;又饮以药水。其剽忽不及闯、献,而深沉过之。综观所有大帅,无与敌者!嘻!莫非气数也夫?”周天爵虽然妄图一百破两万五,有点迂憨可笑,见识却是不差。他已经看出太平军以如同战国时秦军一样的铁的纪律部勒,已不同于历史上其他造反大军,如李闯王,张献忠般的乌合之众,仅靠血气之勇(剽)和流动战术(忽)作战。杨秀清统率下的太平军,不是乌合的“流贼”,而是坚重深沉,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职业军。在连番挨打后,周天爵彻底服输,认为这支军队是清廷不可战胜的。至于他将太平军狂热的宗教信仰理解为吃药并上奏朝廷,则未免流于搞笑。(周天爵的奏报,大都有一股赵本山味。)
  三里圩大败周天爵,避免了太平天国政权被扼杀于摇篮中,也使杨秀清在军中的地位更加牢固。这个农民出身的天才,此时已完全证明了自己卓绝的治军才华。严格挑选训练部队,大量派出斥候骚扰侦察,注重防御工事修建,根据战场合理配置兵器,正面主力决战与战场欺诈结合,逐次投入预备兵力,以根据地为依托,迎敌于国门之外:这几条杨秀清式的战法,在天京变乱前,一直被太平军上下遵守,使得太平军长期保持与湘军精锐不相上下的战斗力,在兵力相当甚至少于清军的情况下,屡屡获得胜利。可惜冯云山、杨秀清死后,这些战术方针被执掌军权的石达开等人尽弃。太平军疯狂扩军,军法废弛,畏惧阵地战,专好流窜作战,又重新回到李闯、黄巢的“流贼”老路上去,以至于百万大军,尽为曾国藩数万人所破。此为后话。
  周天爵屡次大败后,不做天师,专学兵仙。周天爵研究“兵仙”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思想,提出一个周氏“坐战”策略。传统“坐战”,无非就是修碉堡,挖壕沟,设立炮台,围困死守,决不出战,一直等敌人粮尽突围再行歼灭。周天爵的“坐战”又有其惊人的创新:他挖掘壕沟,修筑要塞,不但要围困太平军,更要使清军一同被围困在战区内,用“四面皆厚墙深壕”使得敌我两方“死即同死,生则俱生”。通俗了讲,就是哥几个全都困在这里,谁也出不去,都别当逃兵,要死一起死,置之死地而后生。修碉堡断自己的退路,实为军事史上一大奇谈,周天爵搞笑功力竟深厚至此。
  周天爵的“坐战”策略,除了将清军也困入阵地的做法,其他倒与后来湘军的围城战术暗合,都是以蛮破巧的路子。太平军被“坐战”的清军碉堡、壕沟围困,虽然军无大损,但数万人困坐一隅,后勤却发生了困难,粮食尚足支,最缺的是食盐、洋烟。本来冯云山制定的十款天条是禁止教徒吹洋烟的,太平军统帅也以身作则,上行下效,风化肃然。问题就坏在清妖头目周天爵太不是东西,居然在两军对阵时抽起烟来,而且这老清妖抽烟居然抽得十分有型,一杆烟枪用得光彩照人、威风八面,如武侯诸葛亮临世,汾阳郭子仪重生。太平军见清妖头目巨酷无比,士气尽为所夺。不得已,洪、杨、冯、萧只得也学周天爵抽起烟来,反正都是吹烟,要吹不如吹洋烟。太平军上下见主帅吹起洋烟,潇洒胜过周天爵,于是斗志昂扬。从此洋烟就成为太平军必备的战略物品。太平军派出精干士兵,偷越“大头妖”张钊防守的黔江,购买食盐、洋烟,因购买洋烟、食盐,前后损失士卒数百人。周天爵上奏咸丰皇帝,“凡拿获二十余匪讯供,俱系偷买食盐之人,屡杀屡出,皆因无食盐、洋烟之故,”“皆因争渡、截杀、轰击、淹溺者数百人。”
  周天爵见太平军急切寻觅烟、盐,暗中使坏,“差人售入毒盐六石”,毒害不少太平军战士。其于洋烟无法下毒,不能加害太平军高层领导。即便如此,太平军士兵也已经骚乱起来,军心动荡,开始有士兵逃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死战还是混战(1)
清军屡吃败仗,清廷意识到太平天国是威胁其统治的劲敌,立即加大会剿力度。咸丰帝将作战不力的提督闵正凤发配新疆,又调派大批精悍兵将入广西。湖北盐法道姚莹、江淮杨道严正基两名干练能臣被派往广西帮办,广州的火器专家乌兰泰也以副都统身份到前线参战。乌兰泰自恃其火器威力尤胜周天爵的诛仙剑阵,随身只带了二十名八旗火枪兵。清廷将广西清军的指挥级别大大提升,任命首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协调作战。清承明制,不设宰相,大学士空有宰相之名而无其实,首席军机大臣握宰相之权而无其名。赛尚阿身兼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真宰相”,人称“首相”赛尚阿。“首相”赛尚阿亲赴前线,意味着剿杀太平天国,已成为清廷生死存亡的关键。
  赛尚阿是满洲正蓝旗人,中过举,有文化,在道光时颇受历练,是满洲亲贵中相当能干的大臣。赛尚阿亲赴广西督军,清军前线粮饷增援自然源源不断,云贵总督张亮基、湖南巡抚骆秉章、贵州巡抚乔用迁、两江总督陆建瀛奉命以云、贵、湘、皖精兵增援广西战场。赛尚阿尚未抵达广西,四省精选锐卒四千已开到。为解决粮饷问题,户部加拨广西白银一百万两,咸丰帝也慷慨解囊,从皇室的内库拨帑一百万,襄赞前线,并下令各省对广西前线所要的军饷,优先供给。三里圩决战,名将向荣几乎被生擒,负责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