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语”和“文”之间同和不同的一个重要分别。
  我们的祖先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特点,创造了这个特殊的“文”,同时允许“语”的不同结构的存在。而且,我们汉字的创造也避免了被拼音化呑没的危险,古代的四大文化,现在只有中国的古代文化保存下来了。其它的古代文化,如埃及文化被同化而消失了。它为什么会消失,跟这个古文有关系。唯独中国的保存下来也保护了自己的命运。
  5。造字的科学性避免了被拼音化的命运:
  汉字虽然遭遇了拼音改革的冲击,但是毕竟没有取代它。如果一旦取代,那也就危险了。
  但是电脑又救了老子和《易经》的思想,就是○和1的思想。通过莱布尼茨的演绎和发展产生了电脑以后,反而又救了中国的汉字。因为汉字输入方法很简单,五笔字型和拼音都可以轻松地把繁体字打进电脑,这样一来,汉字就能够保存下来了。
  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问世,彻底拯救了汉字被拼音化的命运。计算机诞生的理论,正是源自于《易经》和老子的理论。应当说中华祖先们的大智慧挽救了汉字,汉字本身结构的科学性挽救了自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科学家已经在开始寻求一种能够满足全球通用的文字。然而,要想能够承担起国际通用语文的功用,就必须用意符而不能用音符;中国的汉字,却恰恰天然地具备着这种表意不表音的特性。
  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计算机化原理的内在规律。随着人类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会在全球一体化中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1)
一、人类智识系统发展五阶段
  人类的智识,就是老子所说的“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句话中的“前识”,就是人类的智识、智能,它由人体的六识共同组成,分别为意识和眼、耳、鼻、舌、身识这六大识。由于人类智识不能离开命体独立存在,要借命体而展开自己的活力,运用自己的功能。智识与肉体命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肉腐智消”,肉一旦腐烂了,智就必然会消失。有点类似于人体的七魄。所以又称之为“命智”。而智识的功能表现,则被称之为“智能”。智识智能产生的区域是大脑皮层左脑的“办公室”,是线性思维,这个办公室的主人却是阴我心识神,所以《黄帝内经》说:“心为神脏,脑为神腑”。可惜现代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是“心为神脏,脑为神腑”。关于六识,我们在《道德与八识》一文中曾经作过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必须对人类的后天智识进化过程与回归的问题,再进行一些“天下之大作于细”的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道德根文化和其中的三大基因。
  人类的精神系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一个从“一”而分解开来的变化过程。曾经有一个从“大慧无智”纯一的状态,诞生出“大慧初智”的一分为二的变化阶段。这个分解的起始点,也就是说从“大慧无智”,甚至从最当初的“无慧无智”,诞生出“大慧无智”,当时是一种纯一的状态。对于这个分解的起始点,无论是在西方的《圣经》,还是在《庄子》中,都有记载。比较而言,《庄子》的记载则比《圣经》中的记载更为详细与系统。亚当与夏娃是因为偷吃了智能树上的果实,产生了后天的智能而从此无法居住于伊甸园,从而进入后天智识的阶段,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期。《庄子》的分析,扣住了这个变化的关键之处,他详细分析了人类是因为逐步离道失德,后天智识逐步生成与增长,欲望与私心逐步加强的因果过程。这个过程是互为因果的,这个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离道失德;离道失德,就造成了一个果,这个果就是智识逐步生成与增长。当大慧初智的结构形态出现以后,随着离道失德现象的不断加剧,最终出现了“智长慧隐”的格局。“智长慧隐”,也就是说后天的智识不断地成长起来了,我们人类的性慧就逐步地隐退了。“然后民始惑乱”,民众、社会开始进入迷惑混乱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就全面进入了人类智识的发展期。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人类后天智识发展期的一些内容。
  人类的后天智识系统,在自己的发展中具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从“大慧初智”,进化到“智长慧隐”阶段,然后步入“智增强化”期,再发展到“智成灵生”期,最后必将进入“大智大慧,智慧圆融”的历史阶段。
  ……
  几千年以来,人类智识的思维方式,在跌入了心灵的瞎子时期以后,就像盲人一样,从单一向多元发展,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但是其中具有代表性和生命力的并不多,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这种单一向庞大发展,也就是刚才那个盲人摸象当中的八个瞎子。其实,现在不是八个瞎子,是几千个上万个瞎子在一起摸象,但是还没有摸出个所以然来。早在19世纪,西方智能科学在研究中的局限性,就已经十分明显地暴露出来。恭维一点儿的说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不说其是“盲人”,而是像大海水平面上升起的一个个的孤岛,互不相连。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就阻碍着科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进,单纯地采用智能分析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困难性。西方人由此而发现:东方老子的《德道经》最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协调性,她和西方以逻辑推理、反复试验分析的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才回过头来掀起了西方的老学研究热潮。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2)
二、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来有的放矢地分析一下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
  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
  关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综合众多学者的看法进行分析,大家普遍认为人类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是一种从亚里士多德演绎法开始,发展到培根的归纳法,然后诞生现代爱因斯坦直觉法的过程。分为三次大的变化。这种定性分期,并不完全合理。我认为应当是分为五个阶段比较合理,其中有四次已经出现的大变革分期,以及即将会出现的最后一次变革分期,共为五大类、五阶段。如果加上人即神时期的“性识期”,就还是六大阶段。因为人类不应当抛弃自己文化发展的基因系统进行分段,抛弃性慧基因文化阶段而认定人类的思维方式,就割断了历史,丢失了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和发生的源泉,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也会造成盲目性,就会将人类上2500年历史中的思维方式束之高阁。智能思维法诞生之前的慧识思维和更久远的性识思维,只有从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之中,才能发现它们的来去脉。
  按照古代人对人的德性品质分类法,其实非常地简单:具有性识思维能力(立体全息思维型)的人有可能成为至人和真人;拥有慧识思维能力(平面全息图文思维型)的人有可能成为圣人;只具有良好线性思维能力的人,最高境界也只能成为贤人。正如庄子所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的庶人。
  在研究人类智识的发展与回归中,历史同样不能割裂,我们应当把握:知史才能识因,明性才能破智。只有“知史明性”,我们才能更符合事物本质地分析人类智识的发展与回归。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文化中根文化时期的性慧思维方式(内求法)。
  性慧基因,代表着人类2500年前整个历史阶段中的思维方式。而且,性慧思维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过程,并非只是中国所特有。只是中国道德根文化对性慧思维方式的保存,最为全面而且系统性最强,性慧思维方式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称为世界之最。人类思维方式第一阶段的性慧思维方式中,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全都与中国道德根文化中伏羲、黄帝、老子的思维方式极其相似,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相同,都是以运用性慧基因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这都是其中最显着的特点。也可以将性慧基因运用的方法,简称为“修身内求法”。
  在第一阶段时期,人类的道德品格与德的能量运用,经历了一个“居道用德”,再进入“离道失德”的演变过程。人类的精神系统,经历了性体“居道用德”到“阴阳分解”的变化过程。人类的智慧,也经历了“大慧无智”到“大慧初智”的变化。人类六根中的眼、耳、鼻、舌、身、意,也经历了一个“性用六根”到“智用六根”的逐渐变化转换过程。早期是本性,人类的灵性,人类的真我直接使用人体的前六根,但是后来逐步地转化成为后天的智识进行了一种夺权,把这种权力从我们的性体系统上夺了过去,这其中是一个逐渐变化转换的过程。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3)
所以,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应当是以黄老修身内求法(性慧法)为第一基础期,或者说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修身内求法(性慧法)为第一基础。然后,才在此基础之上诞生出演绎法、归纳法和直觉法。而且,爱因斯坦的直觉法,是一种人类思维方式理性回归的萌芽,这个特点我们要抓住。人类在21世纪应当还会产生一种“执一法”,进入一个“执一以为天下牧”的新时期和思维方式。从而符合“一能贯五,五能归一”的必然规律性。而且可以预言,老子的德道思想将会成为这一思维方式的精神源泉和根柢。
  第二阶段:发展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文化界当中都认可的亚力士多德的演绎法。
  分析一下西方文化中古希腊的这个思维方式第二阶段的生成,看一看演绎法的诞生,我们将会更加明晰其中的因果关系。亚里士多德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了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西方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同大谈玄理专注于内求法的老师不同,与老师的思维方式不同,他的老师是大谈玄理专注于内求法,而他则是因为无法良好地进入慧性右脑图像思维境界,转而努力地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地钻研起左脑智能线性思维的启用,他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经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学习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产生了分歧。
  这个分歧点,其实就是表现在是以内求法为第一性,还是以外求法为第一性的认同上。也就是慧性图文思维法与智能线性思维法的分野。这跟我们老子学院的很多同学与我之间的关系,有点相似。有的人跟随我学了十年,当然,我们全都是业余的学习,不像他的学习是专业性的。结果许多人的性慧始终打不开,右脑丹元主持的图文思维难以出现,所以有的人就离开了,有的人甚至骂娘,一部分人还在继续咬着牙坚持学习与实践。我们之中也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坚持着学习与实践的同学,大概时间 还没有二十年吧?我想,亚里士多德这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苦苦地求证,要将自己的性慧基因系统用“闲暇”的方法打开它,但是这个艰苦卓绝漫长二十年的努力,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内求法打开右脑慧性图文思维功能的努力,在他自己的身上始终未能见效。在这个二十年后期的阶段中,可能就逐步地转向了外求法的研究,因为内求法之路对他来说已经走不通。他曾经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亚里士多德的坚忍毅力是值得人钦佩的一个方面,而且此路不通他就要另辟捷径。这对“智长慧隐”时期的人类,对于“心瞎眼亮”阶段的人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人类的智慧,的确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但是,智与慧的分道扬镳,智能的专向发展,智能左脑的孤独开发应用,却由此而典型地开始出现。亚里士多德与老师决裂的是彻底抛弃性慧内求法,纯用命智外求法,在智能领域单向性地全面发展,这就使他成为西方文化中“智长慧隐”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从他开始了全面抛弃先天性慧基因的运用,纯以后天智能为用。他的出现,构成了古代西方文化性慧与命智的分水岭,这一时期同样是西方根文化的关键转折期。这种现象与中国文化历史中,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异曲而同工。只是汉儒未能全面继承孔子的原儒精髓,属于异化型的儒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4)
亚里士多德以自己的后天智能全面研究了形式逻辑理论,制定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组成的“三段论”为主的逻辑推理体系。在17世纪,笛卡尔进一步强调理性的演绎法之后,不少西方哲学家便认定只有演绎逻辑才能给各种知识以必然而普遍的理论基础。但是,正如庄子所言,这种“去性而从于心智”的纯后天智能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足以定天下”,这种思维方式并不能使人们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结论,在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情况就必然会“益之以博”,使思维方式向复杂的方向继续发展,从而弥补人类抛弃性慧内求法、纯用后天智能的天然局限性。也就是说,瞎子与瞎子之间的结论应当进行互证、应当交流,从而使结论更为完整,更为接近事物的本质。
  人类智识中的智能在发展的第二阶段中,由于人类欲望与私心的屏障作用力,已经完全使人类不能直接获得德一的能量,只能由于品格的不同和高低的差异而获得相应的德一子系统中的部分能量。人体内性体系统的阴阳分化已经全部早已完成,并且进入了魄力和智力全面上升的过程中,阴长阳退形成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后天智识,此时已经完整而全面地使用六根,进入六根被智识运用的精细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近代培根的归纳法,是在发现演绎法大量不足的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思维方法。
  培根激烈地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一派人的演绎至上论,认为演绎逻辑推理“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三段论并不能用于科学的第一原理,而用于中间公理也是无效的……因此它只能强迫人同意命题,而不能把握事物”。《培根?新工具》认为,“只有根据一种正当的上升阶梯和连续不断的步骤,从特殊的事例上升到较低的公理,然后上升到一个比一个高的中间公理,最后上升到最普遍的公理”。培根还强调,这种归纳法不只是要用来发现公理,并且还要用来形成概念。培根的归纳法思维方式,虽然弥补了亚里士多德演绎法思维方式的一部份缺陷,使人类的智能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但是,由于仍然抛弃人类固有的性慧系统,因此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然真理和客观规律。人类的思维方式“益之以博”,不断寻找新的出路,进行自我完善,在综合了“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方式,进行运用仍然不能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自然发展到第四阶段,也就是必然的过程。
  人类智识的第三阶段,是一个智能日趋完善的时期。在德能的获得方面,智德能量的发掘与获得以及应用成了主体。从而使智能明显增加,并且得以强化,日趋完善。而人的性体系统中,阴强阳弱,本性真我和阳我的活动力,对生命的影响力处于弱势状态。智识对前六根的运用日益娴熟,导致六根乱动,精气神的消耗则明显加重。这是第三阶段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第四阶段:现代爱因斯坦的直觉法诞生。
  演绎思维方式和归纳思维方式,代表着人类后天命智系统中思维方式的一种展开与汇合,但是因为人类性慧基因主动运用的缺失,必然使其创造性不足。爱因斯坦,从自己的亲自体验中,发现了直觉在创造中的巨大力量和作用。发明家爱迪生,也同样发现了灵感具有神奇作用的这一现象。这就必然会诞生出新的智能思维方式,简称之为“直觉法”。直觉法的诞生,非常符合老子“反也者,道之动也”的预见,因为灵感与直觉全部都隶属于人类的性慧基因系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5)
爱因斯坦考察了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到培根的归纳推理,再到牛顿的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他一方面看到了牛顿的推理发现逻辑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另一方面也看出牛顿对概念发现逻辑完全是一个陌生人,这就暴露出牛顿的思维方法在自然科学新的认识水平上出现的破绽。因为,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拉瓦锡的氧化理论、康德的“星云假说”等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而是通过创立新概念、变革旧概念,来反映和把握事物本质和内部的联系。因此,爱因斯坦得出结论:“为了科学,就必须反反复复地批判这些基本概念”,要能够大胆地对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思维方式进行质疑,既要运用它们,也要能超越它们,才能产生科学创造性。因此,他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他本人将它称之为“直觉……演绎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坚信:“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他认为,培根单纯强调阶梯式的归纳法表现了科学幼年期的一种稚气。这真是对庄子“不足以定天下”的最佳注释。与其说是科学幼年期,不如说是人类智识幼稚期。他说:“理论越向前发展,以下情况就越清楚:从经验事实中是不能归纳出基本规律来的”。爱因斯坦还指出,单纯的演绎推理也发现不了重大科学原理:“狭义相对论这一发现决不是逻辑思维的成就,尽管最终的结果同逻辑形式有关。” 只有直觉和灵感,才能帮助人类产生科学创造力,使人类的智能日臻完善。
  毋庸置疑,爱因斯坦是人类智能发展巅峰时期的天才,但是他的天才却并未能超越人类道德根文化的三大基因。相反,他的天才就诞生在根文化三大基因中的文理基因宝库之中。我们说过,人类从性慧基因向文理基因转折的过程中,性慧基因由于命智的发展,有一个从体向面、再由面向线、最后散成点的压缩而被屏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性慧最终沦为直觉和灵感,它们只会在特殊的情况下被激活。而这个激活的工具,最佳者莫过于文理基因,也就是文理基因中的全息性画图与象形,这两个是很重要的激活工具。因为画图与象形这一文理基因本身,就是性慧基因与智能结合的产物。
  我们要注意这个很重要的特点。巧合得很,爱因斯坦就是以画图和象形进行思维的典型代表。他的科学思考,全部以画图,也就是形象来进行的,他的直觉与灵感就是运用画图与象形这一工具而产生。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极其娴熟地运用象形思考,运用画图进行表达,这是爱因斯坦非常强的智能思维特点。
  爱因斯坦认为,文字和数字根本就不在思考的过程中占有显着的位置。爱因斯坦对科学哲学最完整的描述之一,出现在他给毛里斯?索罗文的信中,在那封信中,爱因斯坦解释了试图使用文字来阐述他的科学哲学创造困难之处,如他所说,因为他是以图表形式思考那些事情。“我思考问题时不使用语言,而是用生动有形的形象去进行,当这些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再去花费颇多的努力去表达它。” 他这个感受,我们都应当可以有所体悟,当你写一篇文章以后,你再用图表去表现,你如果能用后天完成,就说明你从后天迈向了先天之门。如果说,你先绘出一张图表,然后再来用文字将你的图表阐释清楚,这同样也是由一种直觉灵感的激活状态转向后天智识的过程。但是,真正的图像思维能力却是一种丹元主持下在右脑皮质层进入大脑质层,并且能在大脑前额区呈现真实图像的一种思维方法。只有少数人天然的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绝大多数人需要经过修身的内求法实践,才能产生。爱因斯坦本人很可能就是一位天生携带的慧性图文思维能力者,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被智能教育所破坏和屏蔽,因此才具有超越常人的创造性慧识能力。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6)
德慧智教育,就是高度重视儿童在早期天然具备着的这种图文思维能力。要求早期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画图与象形的培养,名画观赏、卦爻的认知,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我们前两次课当中,大家都看到了,有大量的图给你们参考。但是你们很多人中,只有少数人能从中看出味道来。有的人,就从那个图里边看出了立体感。透过图,说明他超越了文字的制约。大部份人,还是找不到那种感觉。而爱因斯坦就是这方面的天才,他能从象形当中找到自己的直觉和灵感,并且保护这种直觉灵感,使它完善系统化,自己也成为世界的奇才。当爱因斯坦对一个问题做过全面思考以后,往往他会发现,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包括图表)表述思考对象是必要的。他的思想非常直观,运用直观和空间的方式进行思考,而不是沿着纯数字或文字的推理方式进行思考。
  文理基因,是直觉和灵感的催生婆;画(符)图与象形,是诞生创造力的激活器。这一特点,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同样得到过长足的发挥,只是人们没有通过表象去发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发挥,它使人类的创造性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与当时的图画和图表对大量知识的记录和传播密切相关。当时在意大利,整个欧洲的绘画与雕塑等艺术获得了一个全面发展期,这种全面发展期也就反过来激活着人们直觉与灵感,从而在智识方面又推动人们的智能全面向科学的发现中前进,激活着人们的创造力。比如,与伽利略同时代的人还在埋着脑袋使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和文字方法表述自己学习或观点的时候,他却开始了使用图表形象地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从而在科学上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可见,这个文理基因对人的直觉与灵感的巨大作用。
  我们如果深入地分析众多天才的成长过程,就不难发现,天才们一旦具备了一些起码的文字能力,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字能力。爱因斯坦和爱迪生,他们在文学方面都不是专家,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曾经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没啥希望了,学不出什么东西来。爱迪生也是这样,在学校并不能受到老师的喜爱而器重。天才们只需要掌握一些起码的文字能力,奠定了一定的智能基础以后,就会在心智中被动或者主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有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的确跟常人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又必定会与文理基因中的画图与象形,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文理型思维技能,使他们得以通过不同途径激活自己的直觉与灵感,从而发挥出科学创造力。由此可见,思想象形化,图景化在创造力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其作用远远超过文化三大基因中的字形基因。其中的生理原理,值得人类深入进行研究。
  在人类智识发展的第四阶段中,智识在这一阶段已经完全成熟,后天智识的成熟的终结性,就使人的灵气具有透发的动能,产生这种可能。因为后天智识已经到了成熟期了,结果进入终结期了,就使人由原来一直受压抑的灵气具有透发的能量。能动性,势能,物理学当中称为动势能。由于人类品格的继续变化,进入了“忠信之泊”的典型时期,智德能量的获得也进入了枯竭的阶段,人类的性体活动就进入了阴极阳生时期,智识对直觉与灵感的屏蔽作用反而日趋减弱。我们看看社会上的现象是不是这样?不是很多人性慧系统开始进入启动了吗?特别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直觉与灵感反而能够透发出来,作用于后天智识。而且人体的前六根,在经过六根乱动以后,终于能够进入“静以通彻”的阶段中,能够慢慢地都注重养生了,通过静来通彻自己的六根,这是第四阶段的一些特点。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7)
第五阶段:老子的“执一法”。是将要出现的,现在还没成为社会主流的一种思维方法。
  老子的思维方法论非常精辟,对于人类的后天智识,对后天智识中“知”的演绎、归纳、逻辑、推理的利弊所在,都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在其五千言中随处可见他的“执一”思维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为学者日益”,就是不要抛弃后天的学习,但是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不要盲目地学习,不要盲人摸象那样瞎学,而且特别固执,那不行,要去执着,要按照每个人先天性慧的特征而学,要依据最利于开启每个人先天性慧系统的方向而灵活学习。要有利于、服务于“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进行后天智能的学习与培养。“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德不贰,复归于无极。”培养生成尊道贵德、修德守德的品格,进入“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的思维方法之中。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定名为“执一法”。
  ……
  三、人类思维方式的回归之路
  我们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培根的归纳法和爱因斯坦的直觉法,就不难看出人类在离开了第一阶段的先天性慧系统以后,后天命智中智能发展的三阶段,演绎、归纳、直觉这三个思维方式就是后天智能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伟大的里程碑!的确是我们后天智能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阶段性的标识。对于这三个里程碑的掌握,有益于我们全面解读道德根文化和了解根文化的三大基因。
  我们说,爱因斯坦的直觉法是一种人类思维方式理性回归的萌芽,那是因为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研究已突破了归纳、演绎轮流统治人类思维方式的格局,而爱因斯坦的“直觉思维”(灵感、直觉、想象)或称“灵感思维”,在重大科学发现中的功能,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爱因斯坦的直觉法虽然将人类的思维方法推向了人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