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章墨-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一幕,却是全新的场景,不曾出现在王行的记忆中过,甚至自己能够在这一场景之中拥有触觉,乃至嗅觉,却没了听觉,只有一片宁静。
他还闻道了阵阵花香。
这花不是梅花,随着王行沿道而行,道路两旁的植被愈发丰富,满目绽放着的,是树树梨花。
梨花瓣细,每一笔都被极为细腻地勾勒而出,无比灿烂地展现在王行眼前,若不是亲眼所见,王行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笔墨所绘。
道终有尽头,随行的路人自此稀疏起来,前方是一片广阔湖畔,亭台楼阁,梨花绽放,远处一片大湖平静无波,如同明镜,风景怡人。
随行之人纷纷步入湖畔,寻地而座,王行愣愣地站了一会,见着满湖畔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便也步入其中,择地而座。
显然,这湖畔正在举行一场盛会。
湖畔风景绘制的极为细致,但人却画的极为粗糙,除了王行自己都不过寥寥几笔了事,连面容都难以识别。
而前方楼阁之中的人物,却画的极为细腻生动。
王行望去,只见得里面人隐隐分为两个群体,一边个个仙风道骨,身着道袍,一看便知诸是修仙大家。
而另一边的人物则颇为繁杂,有的青年壮士,意气风发,有的年迈无力,却精神矍铄,这些人当中,王行一眼便看到了一个青年,面容居然和自己有七分相似!
这莫非是年轻之时的祖父!王行心中震惊,再次望去,观察那青年衣着,举止神情都是那般相似,更加确定了这个青年的身份。
祖父乃是凡人,怎么会和修仙大家出现在一块?王行心中只是一瞬的疑惑,便立马醒悟过来,他环顾着四周的场景,有些感慨地自言自语,没想到这里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鹅湖之辩。
没想到这笔墨世界最后演化出的场景,居然会是这里。便是在这,李白坐实了诗仙之名。能够重复当年的场景,玄墨子也必然在这现场。
既然事件名称叫做鹅湖之辩,那这必然是在举行一场辩论。两边修士正在激辩当中,王行虽然听不到声音,却也能想象其中的激烈。
他仔细寻找了一下那些绘制的极为细腻的修士,终于在那一帮繁杂之人那边找到了一个人,他单手撑额如卧佛一般极为不雅地躺卧在长凳之上,满脸的不屑不羁之色,手中拿着一个葫芦,不时喝上两口,满脸憨态地看着场间两边互相那如同争吵一般的争论,仿佛自己只是来看热闹一般。
没想到,传说之中的诗仙太白居然是这样一副流痞模样,丝毫没有王行想象中的高手风范,也不同凡间流传的那般英姿飒爽。
李白始终自顾自喝着酒,哪怕对面的白胡子老道吹胡子瞪眼,手指都快指到李白脑门上了也好不为之所动。
王行看了偶像一会,便继续寻找起来。只是他始终没能发现玄墨子的身影。
听玄墨子所述,此时的他应该道心已破,自然不可能加入坚守所谓正道的修仙大家的阵营之中,但李白的青莲居之中却也没有玄墨子的身影。
莫非玄墨子在这场盛会当中只是一个观众?王行心中疑惑,望向周围那些线条粗糙,面容迷糊的身影,不再搜寻。
双方激辩正酣,已然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但是王行却什么也听不见,自然感到有些索然无谓。
他的注意力始终在那外表看上去浪荡不羁的李白身上。
面对群修千夫所指仍然不为所动,光从这一点看来,李白便是个人物。
王行耐心地盯着李白,这个鹅湖之辩上面绝对的核心人物,希望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些转变。
修仙大家的阵营当中走出了一个修士,面容儒雅,满是微笑,让人生不出半点厌恶之色。他一出场,只是寥寥数言,不知说了什么,竟是让青莲居众人哑口无言。
王行仔细的观察着那个走出的修士,却是心里暗惊,这修士的面容他实在熟悉,居然和梅山外门弟子叶楚有些相似,只是两人气质截然不同。
应该是偶然?王行心中想着,却突然发现,那个和叶楚长得极像的修士居然回过头来,冲着人群之中的王行望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微笑,看得王行一阵心悸。
这时,李白终于有了动静,他扔掉喝空了的酒壶,极为潇洒的一个鲤鱼打挺起了身来,插腰张嘴,不知是在大笑还是打哈欠。
王行明显感到修仙大家的阵营有了一些混乱,而之后便是一番舌战,李白单手插腰,一手指指点点,嘴中话语不断,观其唇势,该是一些难以入耳的污秽言语,真如同当街泼妇一般,竟是以一人之势便将青莲居落后之势全部扳了回来。
那面容酷似叶楚的修士脸色难看,他身后的修仙大家们也是一个个脸色难看至极。
李白却全然不顾,竟是直接一跃而起,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支笔,当空书写起来。
那一笔气势好不非凡,就连隔着时空间隙的王行都忍不住一声好字叫了出口,心潮澎湃。
一笔落下,两个大字凭空浮现,一字为人,一字为山!
两字在空中迎合,神奇地合而为仙!
接着,这个笔墨世界在王行不可思议般的注视下,出现了除黑白之外的第三种色彩!
一道金光出现在那个仙字之后,周围的一切墨色在这金光的照耀下如同阳春融雪一般消散,沉默观战的人群不见了,激辩着的修士不见了,连那风景怡人的湖畔都消失了,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一道金光!
金光之中,似是一只无形大手出现,强行将那已经合成仙字的人山二字强行拆开,又一条长道在王行面前出现,只是在前方,这条道分岔出两条道路,分别通往那被拆开的一人一山二字!
 ;。。。 ; ;
第八十三章 择人山
王行看着眼前出现的岔道,神情有些惘然,鹅湖之辩的结局天下尽知,他自然不是因为没看到那个结局而心生遗憾,只是不知为何眼前会出现这个岔道。
人登山为仙,仙字分开,自然也就成了人山二字,当年的鹅湖之辩的辩题便是有关这人山二字孰轻孰重的争辩。
人自然便是指人之本身,探仙之道的载体,便是人。人本身有优劣之分,天赋性情决定了人的上限。
而山则非眼前所见之山,这里的山寓指天地,天地即为大道,人登山而为仙,指的便是人领悟了天地大道之后才能得到成仙。
无论是修仙界还是凡人界,源远流长的道本思想都深入人心。
天地即为大道,大道孕生万物,人为万物之一,自然在大道之下。
所谓修仙,便是征循问道,提升修为,是为了获得更长的寿命以获得更多的寻道时间,同时修为越高,也能越贴近天地本源,能更真切地探索大道。
天地大道便是如此,择其优者,淘汰劣者,物竞天择,亘古不变。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下,李白的人定胜天,人择其道的思想是何等的离经叛道,这是玄域修仙界数千年以来第一次有人向道本思想发出挑战。
也不是没有其他修士提出过类似思想,只是要不本质没有偏离道本思想,要不便是实力太差,修为太低,完全掀不起一丁点风浪。
而李白这样一个异类则不同,他在他自己的道上,那些外人眼中的歪门邪道上,接连创造奇迹,甚至在开元境便领悟到神启之境,使得修仙界的震荡,这不仅仅是引起了某些长久探索神启之境无果的问鼎大修嫉妒,也真真正正地用行动动摇了道本思想的地位,因为这符合了李白的人本思想,也因为这颠覆了修仙界的传统观念,更因为这让世人看到了一条似乎是更为正确的成仙之路!
所以,李白让那些真正掌控修仙界的上层人物感到了恐惧,这个在思想上打击了他们的根基的修士成长的太快太快,甚至到了能够让他们都感觉到了威胁的地步,所以无论是为了大义,还是为了利益,李白都必须得从这个世界消失。
这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形势之下,于是便有了之后的李白独上昆仑,再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这时上一辈人的争斗,而在此时,这样的选择题又出现在了王行的面前。
左边为人,右边为山,往左还是往右?
王行第一次在这笔墨世界驻足。
李白是王行最为崇拜的人物,无论是在凡间,那个他心目中飘逸豪迈的诗人,还是在修仙界,那个离经叛道梅山师叔。
他最为喜欢的便是李白的诗词,王宫权贵面前,一句仰天一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足以看出他的无拘潇洒。
道本思想,在凡间皇室统治的背景下,便被渲染成**的色彩,报读四书五经的王行,闲暇之余最喜欢的便是读上几页藏在枕头地下的山野轶事,仙人传说,照应着李白诗词,对李白追寻着的那个世界也是无比向往,但从未怀疑过道本思想,对李白诗词之中流露而出的些许人本思想也是敬而远之。
然而在听说过李白在修仙界的传记,以及之前玄墨子的自我矛盾下的疯言疯语,他也不由动摇起来。
书道通灵,这种逆天而行的修行方式是否就真的和道本思想的内容相违背?是否就真是人本思想的体现?
王行不断自问着,回想着自己过往走过的道,驻足的脚步终于迈起,又落下,走的极为缓慢。
人,为本。
道,一直在,无人行,道便无意义。
行正,行直,行宽,行天下,行者为人。
执剑,凌剑,葬剑,万千剑,剑主为人。
大道三千,我若行之,便是为道,我若不行,便不是道!李白这般说着,展现人的尊严,向天地提出挑战。
是以,人之重,重于道,人择道,才为仙。
一步一步,王行心境愈发清明,离那岔道也越来越近,而王行的选择似乎也越发明确。
左为人,右为山,中无道。
“是的,人为本,人重于道。”王行突然豁然一笑,终是放下了包袱,做出了选择,脚步也轻快了起来。
他此刻才算真正认同了李白的道,也坚定了自己的道。
“所以,我选择山。”王行一步落下,向着写有山字的岔道踏去。
他认定了人本思想,并不意味着他需要走向人道。
他知道人道之上会是什么,如玄墨子描述那般,看着李白写出的那个真字,如同真人,从中能够看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此为人道,李白悟透的第一个单字。
而他,王行,历经凡世俗尘的洗礼才进入修仙界,途遇家道中落,漂泊在外,人间幸酸最是体悟深刻。也正是因此,他比之其他的修仙者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是说他更怕死,而是他更加明白活着的意义。
所以,他比之其他修士,更加能够体会到人这个字的含义,这是他和李白的相似之处,只要他潜下心来,以他在书道上的天赋,借助大道之墨的演化功效,不出半月便也能写出那样一个人字。
所以他不会走向人道。
他认同人本思想,却不会因此走向人道,向道本思想宣战或是缅怀偶像,这不是王行所会做的事,他不会为了离经叛道而离经叛道。
人为本,不错,可成仙更加重要的,是择其道而行,行至终点。
重道,以道为主,修为为辅,这才是人本思想的真谛。
人本思想其实较之道本思想更加重道,两者的区别在于,人本思想重道尊人,而道本思想重人尊道。
是以千万年以来,大道在上,却只是受世人所尊,真正重视的,是人之自视,自视甚重。凡间,修仙界,都无外乎此,道本思想背后的实质,不过是强者为尊。
王行行在山字岔道之上,这条道也仿佛成为正道,开始变直,变宽。
那个山字一直飘在他头顶之上,在这笔墨世界之中看不出距离,极远又极近,这才是他选择山道的真正目的。
山字,王行早已开始参悟,无论是九章令上的那个不知名的文字书写的山字,还是那日大道之墨化作的九枚流字符携卷他魂魄至极高之处看到那个书写在苍茫大地上的那个山字。
在妖罗密境,他便是通过山字的领悟,书写出了一个不完美的山字,从而突破起尘,离开妖罗密境的。
这一直是王行心中的一个梗,因为他在那妖罗密境之中迟迟突破不了那个山字的领悟,虽然在大道之墨的辅助之下,他已将那个山字的诸多变化领悟透彻,可却始终无法将将九章令上的那个山字和那个书写在苍茫大地上的那个巨大山字的意境相融合。
这两个山字,用的是同一种文字书写,意境也相似,那个书写在苍茫大地上的那个山字的影响在王行心中始终挥之不去,自己书写出的最完美的那个山字里面,便是包含着那一字的风情,可在与九章令上的那个山字对照之下,两者意境却相去甚远,仿佛是一条路,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他始终无法将山之单字意境彻底悟透,也无法写出那个完美的山字。
他选择这山之岔道,便是希望能在玄墨子这个从仙字当中提取出来的山字中去体会一些新的东西,来使得自己的山之意境能够圆满。
随着王行的脚步前进,那个山字才终于近了稍许,能够让人看的透彻,王行停下脚步,盘膝而座,对着空中的那个山字领悟起来。
 ;。。。 ; ;
第八十四章 离墨境
许久许久,王行叹息一声,起了身来。
玄墨子不愧是梅山之主,这一山字悟的极深,已至七成火候,若是王行没有九章令借以观摩,加上大道之墨的辅助,自己没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是绝对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
世间万物分为虚实,字意万千,也分虚实。
在王行所悟单字之中,剑字意境便是实意,而流行二字则为虚意。
一般来说,有形之物自然更加容易领悟,无形之物毕竟过于虚无飘渺。但是虚意虽然难悟,但难只难在入门,要在茫无头绪之中理出其中奥妙,自然无比艰难,许多书道中人终其一生也难以摸得虚字之意的门道。但只要能够摸到门槛,接下来的便能一气呵成,将此虚意领悟到极高的地步。
当日王行忘我探索流之意境花费的数月,便是在天地之中探索这流之意境的门槛,而踏入门槛之后,只是数息时间,从抬笔到落下,写下最完美的那一笔,他便悟透了流之意境。
而行字也是如此,这笔墨世界幻化出王行的过往,让王行沉心自鉴之时入了门槛,随后一切水到渠成。
虚意,需要的是顿悟,而实字则完全相反。
实字之意入门简单,因为所悟之物都是天地之中的有形之物,稍有天赋者便能轻易入门。只是这实意入门易,达到至高境界却是难之又难,原因便是这实字意境虽然有形可参,但变化之理过大,天地之中同一事物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形态,想要悟透一个实字意境,必然要长久的积累。
就如王行剑之意境的感悟一般,他很早便入了剑之意境的门槛,在那天剑凌霄向他展示的那道剑意之时便已开始。随后他与剑凌霄在绝壁剑痕之前书写七天七夜,才领悟了凌天剑意。再之后在绒部剑冢之中,通过被剑意粉碎的剑灵恶灵领悟到了葬剑之意。饶是如此,他也只是领悟了这两种剑意,直到之前,笔墨世界中重现剑冢中的那一幕,让王行心有顿悟,才从葬剑之意之中深入感悟,回归剑道本源,才写出了那个纯粹之剑。
然而,虽然王行机缘巧合之下领悟到了剑道本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以通晓天下剑道。
剑道变化之理何止千千万万,就好比王行拿到手的是一个胚胎,拥有太多的可塑性,可是却是缺少积累,当下难堪大用。
他所掌握剑道仍然只有凌天葬剑两种剑意,只有在他之后漫长的修仙生涯之中不断地积累新的剑意,这剑道本源才能愈发威力惊人。
这山之意境自然也是实意,而且是比剑之意境更加高一等级的意境。
山字或是厚重,或是飘逸,或是峻峭,或是巍峨,而且乃是天地大道演化之物,变化之理较之剑字更是丰富。
玄墨子能够领悟这山之意境到七成的境界,而且还是没有获得山道本源的情况下,可想而至,貌不惊人的玄墨子见过多少座山,才能写出这样一个山字。
山道本源类似于剑道本源,便是最最纯粹的那个山字,不含任何变化,却充满变化之理。实字本源,便是领悟实字意境的一道捷径,或者是一条方向。
若是王行能够将九章令上的山字意境,和那个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比巨大的山字意境相融合,相信,他便能像领悟剑道本源一般领悟山道本源。
然而让王行失望的是,玄墨子的这个山字,虽然极为丰富,却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
因为九章令上的山字和那个无比巨大的山字已经将玄墨子写的这个山字的意境完全融合了进去,王行在玄墨子的山字之中实在难有太多收获。
不过让王行欣慰的是,他仿佛在玄墨子的那个山字当中看到了将那两个走向完全不同方向的山字相折中的希望,只是这种念头一闪而逝,王行苦思许久依旧没有收获,只能叹息一声,起身,再次抬手,那支黑笔有一次出现在王行手上。
一笔落下,苍穹有力,一个山字出现在前方虚空之中,正是王行此前突破起尘之时写出的那个山字,却没有精进丝毫。
同一时刻,王行面前的凡纸之上,挨着那个纯粹剑字,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山字。
随后,笔墨世界墨意翻滚而起,眼前再次出现一条小道,十分寻常,前方却仿若有光,通向某处。
王行想到了桃源典故,轻松一笑,便走了前去,走向自己心中的桃源。
一阵强光照耀,使得王行双眼一花,不禁闭上,再次恢复视觉之后,他便回到了梅山,正端坐在石桌之前,仿佛经历了百年。
前方凡纸不知所踪,只余青壁。
而在一旁,李平也缓缓醒来,满身疲惫地趴到睡了过去,身前凡纸之上一片雪白,空无一字,不知他在那笔墨世界之中经历了什么。
王行轻叹一声,起身抱起昏睡过去的李平,帮他收拾好他的那一张纸,突然想到了什么,想着玄墨子所在的方向望去,却发现玄墨子已然不在原地。
王行当然不会知道他陷入那笔墨世界之中的时候梅山发生的变故,也自然不会知道玄墨子轻飘飘地便发出了那道震惊昆仑的神启之光,然后一步之中,修为进阶问鼎,逼退霍天放和无涯道子,甚至引动九天雷劫,虽然迟迟没能落下,更不会知道梅山道上的那段简短又没有来由的对话。
他注意到玄墨子留下的那一幅字,整张白纸端端正正地只写着一个字,王行见后叹息一声,果然如此。
那张白纸之上,赫然留有一个仙字。一切的一切,不过为此。
一阵清风吹来,多日未动一下的那纸仙字被轻轻卷起,随风飘去,落在茫茫竹海之中,不见了踪迹。
王行没有去寻回,只是抱着李平漠然离去。
将李平安置好之后,王行又为他输入了些许灵力来蕴养他的身子。他不过是个孩子,还没开始修仙,王行虽然不清楚自己在那笔墨世界之中究竟待了多久,但让这样一个孩子也和自己一样这般不吃不喝这么多天,虽然那笔墨世界对**保养似乎有奇效,李平身体也没出现不适,但精神上终究吃不消。
随后王行便有些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些啥,脑中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东西,他却没有心思再去整理,而是随意地在梅山之中走动起来。
不知是凭着感觉指引还是什么,他很自然地便穿过了竹海,来到了梅山山道之上,在满地残花之间见到了那个几近油尽灯枯的身影。
 ;。。。 ; ;
第八十五章 玄墨逝
王行看见玄墨子的时候,心中便是一沉。
这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再不复之前的精神状态,满脸死灰,已然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
仿佛已经累的再也没法多跨一节阶梯了,玄墨子颓然瘫坐在梅山道上,仿佛一下子苍老了数百岁,双眼也是疲倦地闭了上来,脸上多出来的皱纹触目惊心。
“前辈!”王行不禁惊呼出声,连忙上前扶着玄墨子,却不敢过多地移动他,只是努力地让他以一个较为舒服的方式躺着。
玄墨子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颓颓然睁开双眼,里面已是一片浑浊。
“你出来了。”玄墨子看见王行,满脸的皱纹如花一般绽开,露出一个艰难的笑容,虚弱道。
“前辈,你究竟是怎么了!”王行心中无比焦急,“我去给你找修士来疗伤,一定要撑住!”
梅山地偏,要想找到一个精通医术的修士极其麻烦,要赶到离这将近百里之外的鼎阁才行,而眼下,玄墨子的状态显然等不起了。
玄墨子眼中反而露出一丝解脱之色,摇了摇头,无力地说道:“我的时间已经到了,没有救了,就留着最后一口气等你从墨境之中出来。”
王行听到这番话,心思一下子沉了下去,内心挣扎了一番,便叹息一声,在玄墨子身旁坐下。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只能默默地坐在这,陪这个在修仙路上指导自己的老者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
“既然你从墨境之中出来了,就说明,你已经有所收获,也做出了选择,无论如何,我,我都希望你能坚守自己的选择,不要动摇。”玄墨子的声音断断续续,望向王行的眼神却是越来越祥和。
“一定听从前辈教诲。”王行抱拳,郑重地说。
“今后梅山就交给你了,你们的路只能自己走了,前路上,一定不要像我这样,畏畏缩缩大半辈子,躲在梅山这个角落。”玄墨子的声音变得惨然起来,“小师弟便不这般,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这大概就是我和小师弟之间的差距吧,只是没想到差距会有这么打,我连那一道雷劫都没法引了下来,前戏中的肉身陨劫便败了下来,还败得这么彻底。”
“不过好在,在临死前,我还是跨出了那一步。”
最后玄墨子的表情变得安详,似是完成了自己的宿命一般心满意足,嘴角挂着孩子一样的微笑,又好像累了,便自然地眯上了眼,再也没睁开。
王行静静地看着玄墨子,直到他的身体变凉变僵,他才意识到,玄墨子真的走了。
他才注意到,玄墨子的身体已然那般衰老破败,像是倾尽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他想起了那个在火光中癫狂远去的身影,也是那般倔强,倔强到死也不屈服,他不理解。
直到今日,见到玄墨子离去之时的模样,他才理解到当时祖父的孤独与偏执,这是祖父始终不愿意流露给他看的东西,所以一把大火掩盖了一切。
他眼角终于湿润,内心被一种异样的情绪触动着,想要放声大吼泄愤一番,却终究让一切归于沉默之中,不言不语。
王行起身,重重地对着玄墨子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轻轻抱起玄墨子的身体,这具身体比他想象的还要轻一些,却将一份重重的担子托付在王行身上。
王行一步一步,默默沿着梅山道走着,穿过残花飞舞,穿过深绿竹海,来到阁楼群后的一块小小空地上,空地背靠青石,面朝山崖,风水极佳。
最后再看了一眼玄墨子,王行挥出一道火焰符箓,将尸体燃烧殆尽,骨灰随着清风飘散到梅山各处。
从此,梅山便少了一个怪异老头,多了一道铮铮山魂。
王行面朝山崖,面容冷峻,仿佛一下子成熟了很多。
“先生,我好饿!”李平被饿醒了,感到腹内一阵令人眩晕的空虚感,便有些哭丧地叫嚷起来,出门寻找大人。
他找到阁楼之后不远的山崖上的王行,感受到王行身上那一丝陌生的气质,不由变得安静了起来,乖巧地走到王行身边,一起观赏起梅山风光。
“老爷爷去哪了。”李平看了一会便没了耐心,回忆起自己昏迷前所做的事情,有些奇怪地望向王行。
“前辈走了。”
“去哪了?”
“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李平虽然连玄墨子的名字都不知道,对那个逼着自己读书的老头子却也没什么坏感,听到他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心里也是有些不舍。
王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风景,似乎想要把这一切都牢牢铭记在心里,安静地让李平不敢说话。
王行突然挂上了笑容,摸了摸李平的头:“走吧,去给你做点吃的。”然后便向阁楼走去。
李平却是没精打采地跟着,看来真的是饿坏了。
修仙之地食物都很朴质,鲜有大鱼大肉,简单的白粥青菜,两人吃的都津津有味。
“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王行喝了一口白粥,淡淡地说着,显然对象是李平。
“嗯。”李平难得乖巧,又盛了一碗白粥,从小锦衣玉食的孩子哪里知道白粥也能这么有味。
历史悠久的梅山就在这无人知晓的平静之中完成了传承。
百年之后,被问起这段往事,学术大修李平都只是笑笑,满脸怀念地说道:“先生给我做了一锅白粥,要我好好读书。”
当下,修仙学术界便流行起了一股喝白粥的潮流,当然这都是后话。
眼下的梅山正面临着新生之后的第一个挑战。这也使得几近被遗忘的梅山重新进入修仙界的视线。
“师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