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章墨-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尘,开元,问鼎,神启玄灭之后,才是渡劫,这神启玄灭是道藏经典中记载的问鼎之后的两个境界,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两个境界,而是意境。
问鼎修士到渡劫之间只是差了一个境界,这一境界过于玄奥晦涩,有的问鼎修士直接便能越过,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便能渡劫,然而这样的应劫修士往往也撑不过天劫的洗礼,飞升上界。
而大多数问鼎大修都会卡在这一境界之前,不是修为无法再进,而是无道可进,修仙路至此出现了一段空白,前面肉身至问鼎,之后的渡劫都有系统的修行方式,而这问鼎到渡劫之间的一段境界却是出现了断层。
能够进入这一境界并没有什么固定的途径,大多跨过这一步的修士都是偶然顿悟之下才突破境界,这一过程十分玄妙,没有一个渡劫修士能够系统地编纂出一套在这一境界修行的方式。
然而百万年的修仙经验终究还是累积下来了一些关于这一境界的经验,但凡能够跃入这一境界者,莫不是参悟天地法则,累积感悟,于精神之中开启一道法则之光,这便是玄而玄之的神启之境。问鼎大修只有神启之后,才能窥得一丝天机,踏上渡劫之途。
而相传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玄奥之境,那便是玄灭,只是这一境界过于晦涩,于生死之中幻灭道心,神启还在各种道藏典籍当中有所记载,甚至还流传了一些神启的门路,而这玄灭则是无比罕见,只在一些野史当中有些许只言片语,描述也极为隐晦。
神启,玄灭,这不是两个境界,而是一个境界,只是这个境界的两种不同的途径,是渡劫以下最大的瓶颈。
无数天赋强横的天之骄子在修仙途上都是一路顺风顺水,甚至跨入问鼎都没有多大困难,但真正的考验便也从这神启玄灭之道开始。
然而神启玄灭之道过于晦涩玄奥,历史上无数天之骄子都倒在了这一步上,终生未能再进一步,反倒是一些一路磕磕绊绊修至问鼎的苦修,能够在这一步上走的更远。
然而以玄域之大,千年以来问鼎修士则并不罕见,却再无一人飞升上界,可见这神启玄灭之道有多难参悟。
然而百年以来,却有一个修士惊动了整个修仙界,甚至是引得一些问鼎大修都再难淡定。原因无他,只因这个修士未至问鼎便领悟到了神启之境,那个修士便是诗仙李白。
鹅湖之辩,李白携青云居众人舌战玄域众修,于辩论末端突然腾空而起,挥手写下人山二字,合而为仙,随后,一道通天明光闪现,刺得众多修士都是难以直视,在场的修士都是玄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学术修养颇高,自然一眼便能认出,那是传说之中,让得无数问鼎大修情愿为之付出一切的神启之光。
李白能够释放出神启之光,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便是他步入了神启之境,而当时他的修为不过开元。
这一道神启之光的出现,也契定了李白为首的青莲居的辩论胜利。
在昆仑看来,这领悟天地的神启之光理应是问鼎修士的专属,李白修为不过开元便妄图看破神启,此为大逆不道之举,是以遭受天劫,万劫不复。
这一事件才是昆仑这些年来真正的阴影,空有五个问鼎修士的昆仑始终没能有人参悟神启,而李白一个后期之辈却在开元境界便摸到了门槛,这让这些实力强大的问鼎修士难以接受。
这之后,问鼎修士的嫉妒引发的纷争在玄域回荡了许久许久,直到那一天,李白登上了那座山门,一切才恢复平静。
本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而无涯道子却有亲眼见到了玄墨子发出的那道神启之光,而玄墨子的修为不过勘勘起尘,这岂不是说,又出现了第二个李白?
无涯道子内心惊恐,而霍天放则是难以置信,怒吼道:“怎么可能!你不过开元之境,凭什么能够感悟神启之境!这神启之道乃天地大道反馈给问鼎修士的专属之物,前有李白,后有你,偏行这窃取天道之事,莫非你梅山当真要大逆不道到底!”
“开元?问鼎?可笑至极!大道无边,又岂是这修为境界所能束缚地了的,反倒是自身道心被这境界束缚,一步步地循规蹈矩,将自己困入这一方天地,才久久不能突破这一天地,还妄言神启是这问鼎修士独属,真是坐井观天!”玄墨子终于放开了声音朗声笑道,“所以那帮家伙才会一直在这一境徘徊难进。修仙本就是逆天行道,开元也好,问鼎也罢,何时能够领悟神启又有何区别,不过是尔等修为更高,见不得修为更低之人走在自己前头罢了。”
“哼,你未至问鼎,又有天人五衰之兆,不过是个将死之人,有何资格这般言说!”霍天放仍是不甘。
玄墨子轻笑一声,似是想到了某人,模仿着某人的语气,骄横地说道:“不过问鼎而已!”
说着,一步踏前,无数无形的波动随之席卷而开,玄墨子身上的气息在霍天放和无涯道子不可思议的目光之下开始暴涨!
天地气息也由此剧烈地紊乱起来,一时间风起云涌,天地色变。
一步落下,观其气息,已然问鼎!
 ;。。。 ; ;
第七十九章 王之行
“不过问鼎而已!”数十年前,李白在昆仑山门之前如是说道,于是,便一夜问鼎,之后便迎来了昆仑数千年以来最耻辱的一战。
如今,玄墨子也是这般说着,一步跨出落下,便至问鼎。
霍天放和无涯道子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可能相信这是真的,前一刻还只是开元初期的玄墨子,在一步跨出之后,竟然直接问鼎,这般事情着实匪夷所思,超出修仙界的常理,就如同凡人无法想象仙人如何能在天上飞行一般。
修仙之路,每个境界都是需要大量的修为积累才能冲击下一个境界的瓶颈,这之间的过程极为漫长苦涩,而且修为越是高,境界越是往后,花费的时间越是惊人,开元修士闭关个十几年修为才有所长进那是常有之事。
可发生在玄墨子身上的事情实在有违常理,别的修士花费漫长的时间积累才获得的修为他居然在这么短的世间内便获得,这另长期受昆仑天道酬勤思想熏陶的霍天放和无涯道子实在难以接受,尤其是无涯道子,他自从突破到开元后期之后,修为数十年便再难长进丝毫,可眼前明明刚刚修为还远不如自己的玄墨子居然一下子就超越了自己,还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问鼎境!
不可思议,嫉妒的情绪充斥在两人内心当中。
“最后再重复一遍,梅山今日不接客,二位是自己离去,还是要老夫送上一程!”玄墨子淡淡说道,声音内却充满了威严,问鼎大修的气息压迫地霍天放和无涯道子大气都不敢喘上一下。
这可是实打实的问鼎修士,在整个玄域都是最顶尖的存在,在哪都会受到极大的重视,无涯道子深知问鼎修士的可怕,又考虑到梅山修士的脾性,真很有可能不顾昆仑面子将他们两个灭杀当场。
“师兄,此事是我们不对,我们这便离开,再不踏足梅山一步!”无涯道子哪里还顾得上霍天放的不甘,用道袍卷起霍天放便急速向远处遁去。
玄墨子望着两人远去,脸上始终没有过多表情,而是望向天空,那里乌云翻涌,隐有风雷涌动。
“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么。”玄墨子叹息一声,望着天上的风云,瞳孔一片漆黑。
。
这是一片墨色空间,整个世界都是用笔墨绘制而成,一个没有色彩,黑白的世界。
王行惘然地站在其中,一双瞳孔黑白分明,沿着脚下的一条笔墨绘制而成的山道一路走着。
山道绘制的极为细致,砖块苔藓历历在目,山道两旁种满了梅花,朵朵墨色花瓣从枝头脱落,随着无色的风飘散着,远处的山景有如泼墨山水,大气磅礴。
观这景象,分明便是梅山!一个用笔墨绘制的梅山!
王行心境清明,无所思,无所想,不知所谓地走在这条墨色山道之中。
迎面走来了一个棱角分明的孩童,墨笔勾勒之间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个孩童的天真活泼,正是李平。
两人相错而过,一瞬的交集,便又各自走向了各自的道。
王行就这般一直走着,心中惘然更甚,却不是疑惑为何自己会在这里,而是自己究竟要走向何方,前方只有一条道。
不知走了多久,周围的风景线条瞬间化作墨水荡漾开来,重新组合之后形成了一个装饰精贵的府邸,里面下人来来往往,极为忙碌的模样,房间之内只听得一个妇人在不停地呻吟,尖叫。
“哇!”
一声破啼之声传来,接着又是一些慌乱的脚步声音,随后,传来一个老妇话语:“老爷,恭喜,是个公子!”
“哈哈哈哈!”一阵豪迈大笑传来,“我王府终于有后啦!”
王行隔着窗户望了进去,之间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拥着一位神情憔悴的美丽妇人,在妇人怀中,一个孩子呱呱而泣。
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个苍颜老者,满意地看着那妇人怀中的孩子,笑道:“我王府乃书香门第,书行天下,这孩子便取做单名一个行字吧。”
这便是自己名字的由来?
王行看着这其乐融融的王府,心中百感交集。
没等他太多回味,眼前一幕便再次幻化,墨色荡漾之间,又重新绘制成型。
这是一个装饰典雅的书房,里面书籍四处堆积,却丝毫不嫌混乱,年代久远的文房四宝隔着时空纬度也能感受到其中芬芳的墨香。
王行自己便端坐在书桌之上,已然变成一个四五岁的孩童,还带着婴儿肥的小手在一只苍老又温暖的大手帮助之下,生涩地握着一直毛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着,耳边则传来那熟悉的声音。
“姓名,不只是一个人的称号,更是一个人的准则,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你是谁,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人,要学会写的第一个字,便是自己的姓名。”那只苍老的手细心地握着年幼的王行的手,手虽如树皮一般枯朽,却极为柔滑,没有丝毫茧子,一点也不扎手,被这样一只手握着,一笔一划,极为温馨。
原来这时自己第一次提笔时的场景。
王行没有回头去看那个自己最尊敬的人的模样,而是极为认真地,顺着那只苍老的手,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字。
行。
一个工工整整的大字出现在那方寸宣纸之上,既没有遒劲如松,也没有狂野如风,连排版也不甚讲究,坐落在这张宫廷御纸的右下三分之处,可以说丝毫美感都没。但这是自己第一次提笔写字,也是从此,他便将自己的名字牢记。
行的正,行如风。立足而行,脚踏实地。这便是祖父给他上的第一课。
虽然是笔墨世界,王行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手上和背后传来的温暖,眼角有些湿润。
一字写完,眼前场景再次变幻。
梅山竹海,王行端坐于石桌之前,手中无笔,身前凡纸之上却多出一个行字,工工整整。
这时,王行丹田之内的大道之墨颤动了一番,于丹田之内自动衍化出一个行字出来,接而化作一阵墨意,和大道之墨一般无二,却无法融入到大道之墨当中,而是顺着丹田周围的经脉,流到王行周身各处。
 ;。。。 ; ;
第八十章 直正宽
劫云涌动,那一道道如蛟蛇般粗壮的闪电交织其中,威能尚未显现,其中的天劫之威,却惊动了无数遥远的存在。
这些老而成精的家伙对这天道之劫难极其敏感,而天劫这种顺应天道产生之物,一旦生成,就如同黑夜当中的一点烛火,哪怕极为微弱,也会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那道天劫始终未能落下,积蓄许久的威能无处宣泄,暗自湮灭,许久许久,劫云散去。
一道道,或是蔑笑,或是叹息的声音在玄域各处响起,众多关注的目光也随着那抹劫云消散而去,似是从未出现,至少极少有人才能注意到它的出现,偶然有修士看到那抹劫云也不会认出那是什么,更不会意识到下面发生的事情。
一切就这么波澜不惊,就像一粒小石子落入平静的死水当中,泛起一道小小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很快便恢复平静。
劫云过后,天空甚至更加晴朗,如同雨后晴天一般让人心情舒适,这时最宜泡上一壶上好的雨后香茗,斜躺在软塌之上,取一本轻松读物,随意品读,屋外没有孩童嘻嘻吵闹,长长的阶梯上,古稀老者拾级而上,这样就一切和谐安宁。
这一切都只是想象中的惬意,往往又不得如意,突来的暴雨最容易吹掉屋顶茅草,香茗无味,软塌潮湿不适,书籍浸水还需晾晒,孩童又最喜这雨后之际胡闹,老者关节疼痛也爬不动阶梯。然而孩童却难得乖巧,至少现在乖巧,老者忍痛沿着落满残花的阶梯一步一步爬着,鹤颜白发,本不该这般苍老,却好似在几步阶梯之间便走尽了自己最后的光阴,摇摇欲坠。
终于,老者累了,再也爬不动了,曲腿而座靠着青苔残花歇息着,不住地喘息,偶尔的一两声咳嗽,往往都伴随着大量血丝,触目惊心。然而老者的表情却极为豁然,虽满是疲态,却透着欣慰。
“当真如此,果然如此,原来如此!哈哈哈。。咳咳。。”玄墨子有些癫狂地笑着,更加衰老了几分。
“你本不该走出这一步。”身后阶梯上,一道声音淡淡说道。
玄墨子丝毫没有吃惊于身后出现的人,也没有回头,只是抚着胸腹,艰难地说:“反正我没有多少时间了,至少在临死之前,我看到了正道,道心损毁之后看清的正道。”
短暂的沉默,那道声音继续说道:“但我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同时也没有多少耐心。”
“和小师弟一样的书道通灵修炼之术,肉身境领悟单字之意境,甚至摸到了感悟化墨的门槛,他至少比我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值得投入更多的耐心。”玄墨子说。
又是一阵沉默,那道淡淡的声音响起:“但愿如此。”然后便消失了。
玄墨子似是耗尽了最后一丝的力气,颓然地瘫坐在阶梯之上,也不顾棱角的坚硬不适,望着阶梯尽头。
“但愿你能从那个字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我只能帮你到这了,之后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
。
王行眼前,笔墨世界不断变幻着各种场景。
前一幕,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王府并没有遭受到朝廷的压迫,王行也没有背井离乡,而是继承家业,成为当朝大儒,恪守府训,忧国忧民,敢于直鉴,行尽一生,不曾有过半点违心,此行为直。
下一幕,王府落寞,他被迫带着祖父遗卷远走他乡,一路饥寒交迫,四处谋生,跑过商,跟过船,却不曾行那苟且之事,卑微却堂堂正正,此行为正。
再一幕,他乡遇恶霸,黄掌柜贪图王行手上的祖父遗卷,强行夺走,收为珍藏,王行状告无门,夺回无力,苦苦哀求却惹怒黄掌柜,当着王行的面将那卷遗卷撕成两半。此后王行看破世俗,学会隐忍,步入匪道,劫富济贫,终抓住机会将那黄掌柜推下悬崖,取回残破遗卷,此行为宽。
三种人生,三种轨迹,王行却始终恪守祖父教诲,行的直,行的正,行的宽,行的无愧于心。
这便是自己之名,这便是自己之行。
王行感悟愈深,身前凡纸上的行字也随之变化,变得直而正,正而宽,笔蕴之间愈发完美,而他体内,大道之墨翻涌之下,所演化的行字也和那凡纸上的行字同步,愈发完美,行字之意转化而成的墨意越来越多,明明都是墨丝状物,却丝毫无法融入到大道之墨当中,丹田气旋容纳有限,行字转化的墨意开始沿着王行的经脉流向全身各处,并且开始替代体内灵力,在经脉之内运转,多余的则潜伏于身体各处,而那些被替代了的灵力无处滞留,竟是随着王行的气孔排散开去。
若是有修士在此,定会认为王行是修炼走火入魔,开始散功,而若是王行此刻清醒,则会惊喜于此刻自己身体之内的变化,因为字意化墨,流转体内,正是那大道化墨诀的修炼之法。
虽然体内灵力减少,但一旦王行将行字悟透,书写出来,那潜伏运转于全身的行字字意所化之墨便会齐聚而出,汇于丹田,壮大气旋,开辟经脉,从而能使得身体能够容纳更多的灵力,这便是所谓的提升的修为。
一般的修炼功法都是吸收天地灵气于己身,在体内运转灵气缓慢地开辟经脉,壮大气旋,这一过程极其缓慢,且极易遇到瓶颈,当气旋壮大到极限便需开辟元神,进入下一个大境界,而元神开辟到极限则需要问鼎灵台。只有随着修士的修为增长,才会愈发贴近天地法则,加以感悟。
而这大道化墨诀却反其道而行,通过感悟来增长修为,一切目的都以感悟为主,修为只是副产物,修仙路上却没有一丝瓶颈,以开元之悟来修起尘之道,问鼎之感来化开元之悟,何来瓶颈之有?可以说这大道化墨诀就是书道通灵的教科书,敢于违逆天道创造这种功法者,必然是极为疯狂的人物,也必然是天纵奇才。
王行在笔墨世界,完全不知道现实世界中自己身体内的变化。
他依然走着,眼前又出现了一条道,却不是山道,盘旋递降,逐层而下,和当日妖罗密境内剑冢上方的阶梯一般无二。
 ;。。。 ; ;
第八十一章 剑本源
没有犹豫,王行顺着那曾经走过的阶梯,逐级而下,两边的壁画依旧精彩万分,却在这黑白的世界失去了色彩。
时空纬度在这个空间内极为紊乱,王行只感觉自己前一刻才抬脚,下一步便走到了剑冢,只是路途上的一切却历历在目,不知是回忆还是真实。
数声尖啸打断了王行的思绪,顺声望去,竟是百余头剑灵恶灵。
这种修仙界极其罕见的恶灵在这剑冢的特殊环境下竟是衍生出了这等规模,虽然一切都是笔墨绘制而成,仍能感受到其威势之盛。
王行驻足而立,面对百余头剑灵恶灵毫不退缩,黑白分明的瞳孔中流转起这个世界的墨线无法描绘的神采,里面葬剑之意流转而出,王行信手一划,一道葬剑虚符出现,随即张手抓住这枚葬剑虚符,另一只手绘出一道流字虚符,下一刻,围绕着抓住葬剑虚符这只手,无数新的葬剑虚符凭空浮现,按照聚灵阵的阵势排列开来。
这一切变化不过转瞬之间,而以剑灵恶灵速度之快,也已是由远而进正好迎上这王行刻画的虚符剑阵。
无声的冲击之中,无数剑灵恶灵面容扭曲着湮灭而去,只是数息时间,便被虚符剑阵扫荡干净。
聚符为阵,这威力何止提升十倍,王行十分满意地看着虚符剑阵,这在之前不过是他的构想,却始终没有成功绘制过,在这笔墨世界却是使了出来,看来这世界比他想象的还要神奇一些。
百余头剑灵恶灵被剿灭,剑冢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远处,更多的剑灵恶灵聚集而来,观其数量,足有千头万头。
王行眉头紧锁,虽然葬剑之意对这些剑灵恶灵威力不俗,但是这数量实在太多,让他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然而,那些剑灵恶灵却只是远远地徘徊,似是遇到天敌一般,极为忌惮什么,不敢靠近半分。
王行疑惑之际,却突然发现一道人影出现在自己正前方。
那不是用笔墨能够绘制的出的人影。
来人长发飘飘,身材纤细,玲珑有致,浑身笼罩在一层圣光之中,如同脱离了这笔墨世界。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吸引到王行的注意,他眼中只有那纤纤素手中握着的一柄秋水残剑。
剑身细长,残破却没丝毫锈迹,如同一道秋水,划破时空一般落在王行身前,所有葬剑虚符在碰到这一剑的时候便灰飞烟灭,如同从没存在过一般,于是王行的虚符剑阵便如摧枯拉朽一般被那一柄秋水残剑摧毁。
破阵之后,这一剑直指王行眉心,却没落下,王行浑身冷汗地盯着带着寒芒的剑尖,见其再无前进之意,便隔着剑茫望向身后执剑之人。
那飘飘长发下的容颜极美,带着坚毅之色,竟是那日在剑冢偶遇的望月宗吴玲。
此刻吴玲满脸冷漠地看着王行,一头长发无风自起,笼罩在圣光之中的身体竟然未着片缕,那修长曼妙的身体就这般呈现在王行面前,美的让人窒息。
那一剑终究没有落下,吴玲收回秋水残剑,在王行面前将其插入地面,一股葬剑之意席卷而出,让王行感觉熟悉又陌生,和自己领悟的葬剑之意极为相似,却又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意境。
待王行回过神来,那曼妙的身影已然远去,消失在了这个世界。
无数徘徊着的剑灵恶灵感觉到那令自己不安的气息彻底消失,纷纷尖啸着向着王行冲来,足有千万头,气势惊人,仿佛席卷了整个剑冢。
原来如此。
王行在吴玲落下那一剑之后,心中便有感触,这短时间的思索之后,便是有了明悟。
葬剑,非剑自葬,而为人葬。
剑执于手,也唯有葬于手。
剑,并非葬入剑冢万年才成葬剑,在离开了那双执剑之手后,剑心便已死去,剑意便已入葬。
解开了这最后的心障,王行释然一笑,伸出右手,心念一动,一道墨线流入王行手中,变换成一只通体黑色的笔。
王行缓缓地挥动那支黑笔,在前方凭空写起一个字。
他写的极慢,似乎完全没注意到周围那些聚集而来速度极快的剑灵恶灵,依旧慢而细致地写着这一个字。
字写至一半,最快的剑灵恶灵便已至王行身前,嘶吼着向着王行咬来,却被不知何处传来的一道剑意劈成了两半。
更多的剑灵恶灵在进入王行十丈之内便被数道凭空出现的剑意搅碎,随着王行笔下那字逐渐成型,剑意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百丈,千丈,直至整个剑冢。
待剑冢内所有的剑灵恶灵都被剑意剿杀之后,王行笔下的那个字终于成型。
剑。
单字一个剑字,不同于王行此前领悟的凌天剑意和葬剑剑意,只是纯粹的一个剑字,是最最单纯的那个剑。
天下剑道千千万万,变化无穷,剑道本源却只有一个。
王行从剑道之中最玄奥的葬剑之意入手,悟透其中根本,便返璞归真,领悟了最纯粹的剑道本源。
这一道剑,纯粹到了极致,已然不再是葬剑,而是剑道本源。
可以说,天下千万剑道,都是由这一道剑道本源变化而来,只要王行能够领悟那些变化之理,便能根据这剑道本源变化出天下千万剑道!
无数在剑道上造诣颇丰的修士,终其一生都无法摸到剑道本源的门槛。可想而知,这道剑道本源若是出世,将会在剑修之中引起怎样的波澜。
王行满意地看着那纯粹的剑字,随手一挥,手中黑笔和那个纯粹之剑都随风飘散。
笔墨世界再次墨意紊乱,开始变幻。
梅山竹海,王行身前的凡纸之上,一个剑字挨着之前的行字出现,无比纯粹。
同时他体内,一个纯粹剑字出现,化为墨意随着经脉流转全身。
更多的灵气被那剑意所化之墨从王行体内挤出,若是有修士见到王行,必然会感到无比诡异,明明王行气息是起尘境,可是体内的灵力却还不如肉身境深厚,就像是刚刚耗尽的大量体内灵力一般。
但若是有修士起了心思想趁机出手,必然会吃大亏,王行的手段靠的从来都不是灵力,而是各自虚符以及聚符成阵。
而且有流字虚符和聚灵阵的存在,王行短时间内便能聚集大量的灵力。
眼前墨意紊乱,画面变幻,稳定之后,王行面前又多了一条道。
 ;。。。 ; ;
第八十二章 鹅湖辩
这一条道,王行从未走过,却十分离奇的并不感到陌生。
这次道上不只有他一个人,来来往往的人影被笔墨简单勾画,只看得见轮廓,看不清面孔,只感觉一个个都行色匆匆。
王行在略显拥挤的道上随着人群走着,不知前方是何处,只是后面的道在王行走过之后便消失了,没有退路,只有前进。
天空下起了点点细雨,自然也是笔墨所绘,落下的动态极为传神,虽未画风,可风却在雨点落下的轨迹中体现,随后又化入人群之中。
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王行真感到有雨点落在自己脸上。
这个笔墨世界极为神奇,王行在之前的场景之中只留有视觉,和那不知是从脑海深处还是那里传来的听觉,在这个场景中他居然会有触觉。
玄墨子一笔落下,王行未来得及看清他写的是什么字,便被卷入这个笔墨世界当中。
前几个场景,都是从王行的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先是根据自己幼时凡间的经历,让自己回忆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并由此领悟了行之意境。
随后又根据自己在那妖罗密境内剑冢内的经历,幻化应景,纠正了自己走向偏失符葬剑剑意,并由此领悟到了剑道本源,也就是自己久久无法掌握的剑之意境。
单字意境之领悟何其艰难,王行此前不过通悟了一个流字而已,而在进入这个笔墨世界之后的短短时间内,他居然能够连续领悟两个单字意境!
纵然两个单字的领悟于他以前的积累有关,可是能够重现昔日场景,令自己破开桎梏,这笔墨世界功不可没。
而这一幕,却是全新的场景,不曾出现在王行的记忆中过,甚至自己能够在这一场景之中拥有触觉,乃至嗅觉,却没了听觉,只有一片宁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