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最牛驸马爷686-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元嘿嘿一笑:“这生意不能jiāo给你来做。”

    吴掌柜往他身边的凳子上坐下:“为何?”

    陈元说道:“实话跟您说吧,咱们都是一家人,卖船这个事情我是经过皇上批准的,但是皇上说的很清楚,这船是咱们卖的,和他没关系,掌柜的明白这个意思么?”

    吴掌柜当然明白,陈元的意思是现在卖船有风险,所以不愿意牵扯到他,但是这个理由在他看来根本不成立,很简单,你陈世美是驸马爷,你敢叫人牵头我就敢卖,天塌下来你先顶着。

    所以听了这不能让他信服的解释,吴掌柜的面sè有些不快。陈元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等到东瀛人有大船了,高丽人必然也要大船,那个时候他们会来咱们大宋堂而皇之的购买,你卖给他们不是更保险一些?”

    吴掌柜听到陈元没有把他甩到一边去,这才点点头:“嗯,那您可是说话了,高丽来买船的时候,生意可是我做的。”

    陈元却轻松一笑:“错了,是我们两个做的。”

    吴掌柜看了他一眼:“驸马爷那么大的场子,不会还盯着chōu我这点份子吧?”

    陈元起身说道:“不是chōu你份子,是这么大的买卖你一个人吃不下去不光是高丽的战船,我还准备奏明皇上,重新打造一下我们大宋的海军,现在所有的船都要淘汰,换新的”

    吴掌柜一下跳了起来:“真的?”

    当然是真的,陈元已经派人把高丽和东瀛现在的国力打探了一下,高丽人的骄傲是有资本的,他们现在的国力却是比小日本强出一些来,甚至真的有和辽国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能力。

    但是小日本的武士道jīng神应该能扳回一些,加上他们一向是喜欢先下手为强,所以如果掐架的话必然打的jī烈无比,肯定有无数只战船会沉入海底。

    正好,自己可以把宋朝水师的那些破旧点的战船全部卖给他们,然后打造新的,更好的战船。

    陈元对吴掌柜说道:“不光我们合作,我还要其他几个大一点的船厂的掌柜都喊来,有钱一起赚。所有的掌柜都要把你们船厂最好的技术人员给我调来,我会成立一个专mén研究专mén造船的地方,就叫船坞研究所吧。”

    吴掌柜根本没有意见,他知道,自己根本吃不下去大宋的整个水师

    但是他还有一点担心:“驸马爷,您是说真的么?我虽然不是当官的,可是我也知道皇上现在为买粮食把国库都掏光了,还有钱改造水师?”

    陈元冲他一笑:“您老也是咱们商业协会的老人了,难道我们打造新军的时候,用皇上一个铜板了么?”

    吴掌柜顿时会意,笑了:“那就这么说定了,在下告辞,回去之后我就着手准备,希望驸马爷不要让我等的时间太长。”

    应该不会太长的吧,也不会太短。陈世忠把船jiāo给宫本六郎最少要半个月,到时候还要看呼延庆什么时候能jī起宫本六郎对高丽的野心,那些小日本什么时候能把bāng子惹到忍无可忍。

    送走了吴掌柜之后,和赵懿还有两位老人家吃过早饭,陈元就去朝堂早朝。

    他不光要早朝,还要在散朝之后单独求见仁宗。

    昨天实在匆忙,有许多事情没有和仁宗说清楚,比如关于东瀛的事情,还有关于解决了李元昊之后如何顺利接受党项,还有,就是推行新政。

    新政的问题也是最近争吵最厉害的一个话题。当陈元来到大臣们等候上朝的宫殿的时候,发现那司马光早已经来了,正在和庞吉窃窃sī语。

    当陈元走入,庞吉急忙住嘴,挂上一副和蔼的笑容:“呵呵,世美回来了?”

    陈元笑的比庞吉更为善良:“太师,小人是昨日回来的,本想着去太师府上拜望,可是杂务实在太多,失礼之处还请太师见谅。”

    庞吉看了陈元一眼:“世美现在可不能自称小人了,说实话,现在这朝堂之上,就是老夫也惧你三分呀。”

    陈元赶紧一鞠躬,好像是十分惶恐的mō样:“太师勿要折杀小人,当初太师的提携之恩,在下永不会忘记的。”

    庞吉当然不会相信这话,呵呵一笑:“难怪吕相国曾经说世美是他最得意的mén生,原来世美真的得了相国真传,和相国一般的善良,哈哈。”

    这讽刺之意所有人都听明白了,可是陈元就像没有明白一样,正sè说道:“多谢太师夸奖。”

    庞吉拉过司马光:“世美啊,我给你介绍一位后生认识一下,以后你们必然会亲近的。”

    司马光走了上来:“驸马爷,昨日和您说过的话,今天在下可要对皇上说了,这算是在下不敬,先出了一剑吧,驸马爷可曾想过如何低档?”

    陈元神秘一笑:“司马大人无需手下留情,放马过来就是。”

    庞吉听的错愕:“怎么?你们认识了?”

    司马光微微笑道:“昨日叨扰了驸马爷几杯茶水,所以今天在万岁面前下官必然是口齿伶俐的。”

    刚刚说道这里,外面的太监推mén进来:“诸位大人,皇上早朝了。请各位大人入朝。”

    欧阳修走在陈元的身边:“世美,那司马光有些厉害,不过不用怕他,我早就准备。”

    双方都准备掐架了,但是一封战报却打luàn了所有人的思路。

    当仁宗刚刚坐在龙椅上的时候,众人就发现仁宗面sè铁青,很是不好看,不等众大臣说话,就摔出一封战报:“是谁对朕说的?是谁对朕说文彦博统军不出一月必然平贼的?”

    众人大惊,说这个话的人很多,范仲淹,夏竦,包括庞吉都说过。

    仁宗见没有人说话,手指那太监:“把战报念给他们听听”

    王伦的才能确实让所有人意外,平常的农民起义,都喜欢在自己的地盘上先来点小打小闹。但是王伦偏偏不是这样,他把那些流民和叛军稍微整合了一下,乘着官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一路飞快的杀向青州知州陈执中,陈执中惊恐万分,忙的组织兵力守卫城池,同时还派官员严格盘查城内的居民,把那些流民都给赶出城外去了。

    他这一手虽然狠毒了一些,但却是保住了xìng命,王伦攻击十日不下,巡检付永吉提兵来救,将陈执中救出险地。

    如果陈执中这个时候扼守以待援兵,那事情就简单多了。可是这个家伙被付永吉救了之后非但不感谢这个武将的救命之恩,反而叱责付永吉剿贼不利,指使王伦逃走。

    要把上本来参付永吉。这下把付永吉给吓坏了,连忙请陈执中手下留情,自己马上带着部队去追赶,一定把王伦给抓住。

    付永吉就这样带着全部兵马杀出来了。这下王伦省事了,整个山东都空了,人都在自己身后呢,前面没有官兵。

    看看京东路靠近北宋京畿地区,又与地处国防前线的河北路相距不远,所以这里驻兵较多。而青州又是京东路的军事重镇之一,有重兵把守,要想在这里与敌人周旋很不容易。

    既然前面已经没有堵截的人,王伦在青州没多做停留,迅速挥师南下。一路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沿途农民纷纷加入。他转头杀入今天的江苏一带,连下五城之后直捣扬州,行程千里,如入无人之地。

    沿途所过地区,巡检、县尉畏避不敢出战,有些地方官吏甚至主动打开城mén,恭迎王伦进城,设宴招待,仓库内的衣甲、兵器、绢帛、粮食等任由取用。

    王伦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这些士大夫的无耻。

第475章 顺势而为

    第475章顺势而为

    等到打下扬州的时候,王伦已经有了三万人马,就连一直追他的付永吉都不敢追了,他们沿途开仓济贫,受到了贫苦农民的热烈欢迎。

    更让人担心的是,王伦在扬州停了三日,居然趁着这三天的功夫来了一个精兵简政,把三万士兵去掉近七成,只留五千人,转道又杀入江淮一带

    人虽然只有五千,但是正因为他的人少了,行动起来更是方便,军粮筹集也更是容易。

    太监念完战报,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包括范仲淹在内,他们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太小看王伦了

    王伦根本没有想过先打下什么地方来称王称霸,他看很清楚,大宋还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江山,所以现在还不是称王称霸的时候。他先做的是各地点火先把火点起来,让你宋朝一个个来灭,等到你精力耗尽的时候,才是王伦的机会。

    仁宗见没有人吭声,有些气恼:“诸位爱卿我想问你们一句,现在文彦博在哪里”

    文彦博还在山东,他还在山东剿灭王伦,可是王伦已经到了江淮一带。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笑的笑话。

    庞吉这时候往前迈了一步:“万岁,老臣有一议,可否派人前去江淮,招安王伦。那些流民本是为了口粮而造反,我们按照军队编制给其口粮,当能安其心。”

    仁宗犹豫了一下,陈元知道,这仁宗一犹豫就是动心了。自己这位老丈人耳根子软,如果再有大臣附和的话,那么他很可能被说动。

    陈元很想保住王伦的性命,但是绝对不是这样的方式

    他急忙上前一步:“万岁,微臣以为,王伦虽然遁走江淮,可是难成大气我们只需要一方面安抚他路过地域的流民,一方面封锁消息,以防止更大的爆乱生,再令文彦博大人紧追其后,同时斩杀那些开城迎敌的地方长官,令各地据城死守,王伦必破”

    夏竦站了出来:“万岁,陈世美所言有理,老臣附议。”

    文彦博是他的学生,他没有理由不附议。

    庞吉这个时候说道:“万岁,现在流民的问题相当严重,不能再让王伦闹下去了,否则如果出了大乱子,事情可就不好处理了。”

    陈元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就是因为要震慑其他的人,才更要把王伦击败让所有想造反的都知道,对抗的皇上,只有死路一条臣认为,如果王伦主动投降,我们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但是现在,绝对不能去招安”

    仁宗听后冲庞吉一挥手,这个意思是让庞吉退下去了,庞吉退下去的时候,一道恶毒的眼神射向陈元

    这眼神比他看着其他大臣的目光都要恶毒许多,因为在他和陈元这一次的争执中,仁宗偏袒了陈元,这对庞吉来说不是事情对错的问题,而是自己在仁宗心中的位置,受到了挑战

    仁宗眼睛看着陈元:“朕觉得陈世美说的颇有道理,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说的?”

    仁宗都说道理了,庞吉还能说什么?没有他和夏竦带头,这项决议很快通过。

    陈元这时候忽然回头看了司马光一眼,脸上微微笑了一下,司马光只觉得陈元的笑容让他感觉到一阵心惊,却并没有意会到其中的意思,正在揣摩的时候,陈元转头对仁宗说道:“皇上,微臣以为那王伦乃是流窜作乱,若是文彦博大人事事回报,当是贻误军机,于剿灭王伦颇为不利。”

    他话说出口的时候,夏竦忽然心中暗暗叫道糟糕

    这陈元是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修改军制了范仲淹变法中就有强军之策,夏竦从一开始就在反对。新军虽然已经打造,但是那军制还是沿袭从前,陈元带着新军去党项拥有临阵决断的权利,完全是仁宗特批的。

    陈元已经用新军的战绩向所有证明了,如果给将军们更大的权利,宋军能打赢任何看起来强大的敌人文彦博指挥的可不是新军,这个时候如果连文彦博都破例可以拥有指挥权,不用向朝廷汇报的话,那军制的修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夏竦现在偏偏不能反对,原因很简单,文彦博是他的门生,是他举荐的,他也非常希望文彦博能打赢这一仗。

    庞吉也马上意识了过来,正想着自己该说什么的时候,欧阳修反应极快的往前上了一步:“万岁,陈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微臣以为,当改变军制,让统军之人有临阵决断的权利。”

    范仲淹,韩琦,富弼,宋祁,一个个的站了出来附议。庞吉看看夏竦没有说话的意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说也没用了。

    修改军制,就作为的变法的第一个内容,正式被提上议程,而且是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司马光在后面一言不,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今天自己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就让对手摘取了第一个胜利的果实

    陈世美挑了一个很合适的时机,他在所有人都觉得必须要变的时候提出了改变甚至司马光自己都明白,如果不给文彦博想往哪里追就往哪里追的权利,根本不可能逮住那个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的王伦。

    而且,陈元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官员升迁,比如均公田,连提都没有提起。

    庞吉说这个陈世美很厉害,昨天司马光还没有感觉出来,今天,他终于知道了。

    不过在司马光看来军制的改革有一个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在于那些武人的身份。赵光义因为没有他哥哥的那种本事,无法控制住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所有选择了整个士大夫集团来压制武将,仁宗就不担心武将的桀骜么?士大夫们甘愿失去对武将的控制么?

    司马光没有说话,他想看着陈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军队的改革主要就是依照范仲淹的政策来的,把宋朝的百万大军精简,留下精兵三十万即可。

    剩下的人可不是让他一下就回家了,而是仿照三国时期的屯田兵,转为二线士兵,在固定的地方安营扎寨,平时务农,修筑水利和道路,农闲的时候训练,每年两个月。

    等到打仗了,他们作为后备部队听从调遣,并且在战争突的时候负责守卫自己的家乡。

    这七十多万人自己养活自己,虽然战斗力将下降一些,但是大宋可以节省出很大的资金来来打造那三十万人的职业士兵。这保证了剩下的三十万人可以全部按照新军的装备完成换装。

    关于将领的问题,范仲淹提出任用专门的将军练训练那些士兵,以改变以前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陈元还提出了让仁宗选派文职官员,长期入驻那些千人以上的部队,担任监军一职位。平时协助那些武将共同管理部队,不得插手训练。有战争的时候负责监督武将的忠诚,关于作战这方面,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剥夺武将的决定权。

    并且监军要轮流调动,每两年或者三年调动一次,拥有直接向仁宗奏本的权利。

    以前的监军都是打仗以后皇上临时委派,像这种文官长期入驻的现象是从来没有的。

    这是陈元仿效日后的政委一职位想的办法,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反正毛老头用这套办法控制了部队,而且保存了部队的战斗力,最终把全副美式装备的老蒋给打跑了,想来是错不了的。

    仁宗对这个提议也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些士大夫是宋朝现有政策的受益者,让他们长期入住军队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武将不会生出异心。

    就像司马光想的一样,军制已经要改变了,但是那些士大夫真的甘心放弃长时间在武将面前的优势地位么?就算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欧阳修其实内心都有些对武将的担心。

    陈元的方法无疑是给所有人找一个定心剂,以后他们还能控制住武将,这在庞吉和夏竦看来,已经是无法阻止军制改革之后最佳的方案了。

    司马光不禁又把目光投向陈元,现在他真的有些佩服这个驸马爷。

    陈元忽然又冲他笑了一下,让司马光更佩服的还在后面,他继续说道:“万岁,微臣以为,若是在千人以上的部队都派驻监军,三十万部队共需要各级监军四百到五百人之间,同时那些边防要塞的二线部队也要有监军长期驻守,粗略算计一下,总共缺少文职官员大概在一千两百人左右。”

    当陈元提出人手的时候,夏竦马上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上前一步说道:“万岁,微臣以为每年科考的学子过千,只要从那些学子中挑选合适之人即可。”

    陈元笑了:“太尉大人,下官倒是认为,皇上派去监军的人,应该能保证足够的忠诚,并且有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些学子只是读了一些书本而已,遇到事情的时候毫无经验可谈,实在不足以委以重任。”

    仁宗听的点头:“嗯,世美说的很有道理,那从哪里抽调人手合适?”

    陈元说道:“可以从各州郡抽调人手,入驻地方作为监军。微臣建议,凡是愿意去军队做监军的士大夫,皇上可以给其再一份军饷。同时若是部队立战功,他们也同样受到嘉奖。”

    话说道这里的时候,司马光的眼睛闪亮的看着陈元,他很明白,若是这一千多个士大夫真的进入了军队,靠着军功升官的话,那么从今以后,他们就是连接士大夫和军队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些人,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军功阶层和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陈元的这个提议也为后面的下一个变法做了铺垫,官员的升迁

    一千多个人被抽入军队之中做事,这就注定了大宋多出了一千多个位置,按照一个县五十个文职人员来算,这一下等于是让七八个州完成了对冗员的裁减。

    司马光现,这个办法真的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陈元真的能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安排好,不像范仲淹那样让很多人直接下岗的话,他能接受。

    他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往前一站,站在那些主张新政的人后面说了一句:“万岁,微臣附议。”。。。

第476章 不近人情

    第476章不近人情

    改革军制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仁宗宣布退朝。

    退朝之后陈元单独求见,向仁宗汇报一下关于党项的问题,还有他对于东瀛现在的想法。剩下的事情他就可以不管了,这次回来只有几天的时间,他不能留的时间太长,否则言官会弹劾的。

    即便是陈元只回来了两天,司马光已经上书仁宗,弹劾陈元擅自离开前线,要仁宗马上赶陈元回去。

    仁宗在书房里面把司马光的奏折放在陈元面前:“世美,想多留你几日都不行,你昨天上午回来,这司马光下午就送本了。这些言官们的嘴巴实在厉害,朕不想和他们辩论。没什么事情你多回去陪陪懿儿,早些回去吧。”

    陈元点头:“是,臣后天一早就走,绝对不会让那些言官们说什么的。只是关于东瀛的事情,臣有些话要和万岁奏明。”

    仁宗一摆手:“行了,那些事情你看着办,朕要的是粮食,至于你怎么弄来的,朕不会去管,我相信你能做好。倒是李玮和长公主的事情,现在已经出现了转机,该如何收场可能还要你去出面。”

    陈元心中明白,仁宗是个仁慈的长辈,他始终把自己子女的幸福挂在心上,甚至有的时候超过了一些国家大事。这对于一个霸主来说是最要不得的事情,所以仁宗现在的野心自己必须小心的维护,因为对仁宗这样的人来说,野心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陈元想了一下,怎么收场自己是不方便说的,也轮不到自己却说,等到水到渠成的时候自然会收场,但是那梁怀吉怎么办?

    说实话,陈元真的很欣赏梁怀吉,第一次见面梁怀吉留给他的印象非常好,而且,陈元喜欢这种敢于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人。

    身为一个太监敢去追求爱情本来就是一件极度挑战自我的事情,更何况他勾引还是公主

    如果把他放在汴京,说不定等到公主不在意他了,仁宗真的会和梁怀吉秋后算账。这样一个太监,死了未免可惜。

    陈元上前一步说道:“万岁,昨日我碰到那梁怀吉了。”

    仁宗的双目果然泛起一道寒光:“哦?他说和你说什么?”

    陈元说道:“他让微臣也带他上战场。”

    仁宗听到这里,嘴角慢慢的扬了起来:“成全他,哪个战场最危险就让他去哪个,最好不要让他回来。”

    再仁慈的人也有发怒的时候,仁宗早就想收拾梁怀吉了,若不是他自己怎么会掉那么大的面子?只是前阵子看在长公主的份上饶过他而已,现在既然他自己要去送死,仁宗自然成全他。

    陈元点头:“是,臣打算,让他到底下一支部队去当监军。万岁以为可以么?”

    仁宗看了陈元一下:“让他当监军?不必了吧,既然他想和李玮一比高低,就让他也去当都头吧。记住,必死之战,让他出战。”

    陈元应道:“是。”

    如果梁怀吉真的战死沙场,那是皆大欢喜的局面,除了长公主会掉几滴眼泪之外,李玮,仁宗,还有那些卫道士们,都会很开心的。

    可是陈元估计自己这次回去之后李元昊已经没有和自己堂堂正正交手的机会了。他对仁宗说道:“万岁,还有就是监军这一职位,臣以为,当在刘平那支新军之中率先推行。”

    陈元这个态度让仁宗有些吃惊,仁宗很是清楚,那些统军的武将对于自己派一个监军去监督他们的权利,肯定是抵触的。特别是陈元这样现在手握重兵,却又有独自指挥权利的人。

    陈元继续说道:“其实在打仗这方面微臣确实做不了什么,我在党项也就是协调一下几支军队之间的合作而已,打仗的时候都是刘平将军打的,臣一般都躲在后面喝茶看热闹而已。”

    仁宗哈哈一笑:“我听李玮说了,每次打仗的时候都是刘平指挥,你在后面悠闲的很,朕还认为他是为了宽慰我,原来真的如此。”

    陈元讪讪一笑:“做将军我真的不是那块材料,微臣以为,西疆的战事刘平将军已经完全能够应付,只要皇上派个合适的人监督一下即可。臣也能放出手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仁宗很有深意的看了陈元一样,关于陈元这个人包拯对仁宗下过定论,那就是陈元喜欢搞一些事情出来让别人注意他,但是他绝对不是那种贪恋权势的人。

    “那好吧,朕封你为党项经略安抚使,官职三品,节制诸族军,为大宋平定党项。”

    陈元心中暗道,以前还是五品,现在转眼三品了,老丈人算是对得起自己,没什么好说的,替他把李元昊收拾了就是:“臣,谢皇上隆恩浩荡。”

    仁宗一抬手让他起来:“那你看,谁去做刘平的监军合适呢?”

    陈元心中早有底数,往前小小凑了一步:“万岁,臣心中倒是有个人选,还请万岁定夺。”

    从皇宫出来,陈元直接回了驸马府,同时把秦香莲和菱花也接了过来,后天早上就要走了,他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去告别,所以把大家都叫道一起来,多吃几顿团圆饭,总是开心的事情。

    秦香莲还是那样宽容,她始终认为,皇上催陈元催的这么急,定然是西疆离不开自己的相公,说明自己相公有本事,她为此感觉到骄傲。

    但是赵懿的脸上却挂着微微的薄怒:“才回来就要走,莫不是党项离开你就不行么?”

    两位老人这次却是站在了赵懿的一遍,老爹抖着那已经不太利索的嘴唇说道:“和皇上说说,多呆两天,就说你媳妇有喜了。”

    一听这话就知道,他老人家脑袋瓜子有些转不过来,赵懿有喜,仁宗比自己知道的还早。陈元给他夹了一块肥肉:“爹,你老别操心了,你把身子养好,比什么都重要,知道吧?”

    老爹的头颤颤的抖抖了半天之后抖出一句:“嗯,大了,管不了你了,想打也追不上了。”

    陈元一听笑了,也没有再和这老头说什么,他知道老人中风之后能再站起来已经是福气了,现在老头脑袋有些不太利索,自己犯不着去和他辩论什么。顺心的就跟着他说,听着不顺心的自己就什么都别说。万一把他辩论急了,一下再瘫倒,那自己就是罪人了。

    当下拉着赵懿的手:“公主,我也不想走,皇上也不想让我这么快就走,但是你知道那些言官的,他们的嘴巴什么都敢说,我要真是住上十天半个月,他们不把皇宫吵翻了才怪。”

    赵懿也知道言官的厉害,言官那张嘴能把长公主关在皇宫之外,自己还是不要去招惹的好,当下狠狠一摔杯子:“那帮可恶的家伙对了世美,孩子出生的时候你一定要再回来一趟才是,不然我去党项也行。”

    陈元吓的连忙摆手:“你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他说道这里看着坐在最下首有些局促的王安石:“介埔,有没有想过这次去党项你应该做什么?”

    王安石有些激动,听陈元问他,忙的起身说道:“陈大人,学生以为这次去党项,主要的是为大人做些一些拾漏补遗的工作,当然学生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只要我觉得应该提醒大人的地方,就绝对不会不说话。”

    这就是有能力的人,一个庸才如果陈元带去党项,那庸才会问:“大人,我做什么工作?”但是王安石不是这样,像他这样的人总是提前会考虑好,自己该去做些什么。

    陈元对王安石的回答很是满意,笑着点头:“不错,不过我不想让你做这些,因为我自己觉得我的计划已经很完美了。”

    王安石一抱拳:“请大人明示。”

    陈元看看桌子上面一桌菜,说道:“也没有地方摆地图给你看,这么说吧,党项有一个叫卫幕氏的部落已经起兵反叛李元昊,他们位于党项的边陲,和角厮罗的位置非常近。”

    王安石今天已经查过了很多他能查到的资料,知道陈元说的角厮罗是吐蕃的一个首领,甚至还知道卫幕氏在哪里,他说道:“大人,学生知道的。大人是不是想让学生去联系卫幕氏和角厮罗,使得他们能密切的合作,以切断李元昊兵败之后往西的退路?”

    这小子今天肯定做了不少功课,陈元很是嘉许:“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你的任务不光是让他们密切合作,还在埋下一点种子,以便让他们干掉李元昊之后能马上翻脸,明白了么?”

    王安石点头:“学生知道了。”

    他刚刚说完,门房跑了进来说道:“驸马爷,司马光司马大人在门外求见。”

    王安石一听到司马光来了,那双眼顿时泛出光芒来,上一次司马光侃侃而谈的时候陈元没有让他说话,着实把王安石憋坏了,现在司马光送上门来,若是他还敢那般狂言,当真让自己有机会一展口舌之利

    赵懿看看陈元,把筷子放下:“吃个饭都不安稳你去书房见他吧,我让厨房把饭菜留着,等你什么时候说忙完了我把门房撤下来咱们好好吃。”

    陈元也知道这饭厅不是见客人的地方,拍拍赵懿的头发:“你们先吃吧,回头等我忙好了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