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国殇纪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踝约盒悦娜耍隙ú换崮帽鹑说男悦被厥露!彼昭康幕昂罄粗っ魇钦返摹
以王安石变法为契机,章惇渐次成为变法派的主力战将,苏东坡则加入到反对变法的阵营,并以自己如日中天的文名与官声,成为令变法派特别难受的主要对立面之一,连王安石也不待见他。
神宗皇帝死后,哲宗亲政的时间大约只有六年多一点,这位章惇就做了六年宰相。他信奉“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果然以无情地不给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留退路的大无畏的精神,证明了苏东坡大学士当年的判断不错。
当初,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也曾经放逐过政敌,如著名的司马光、范仲淹、苏东坡等大文豪级别的人物。与章惇所做的一切比较起来,我们马上会发现王安石已经可以用善良慈祥来形容了。在章惇那里,对待反对派就是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最好让人家永世不得翻身。
宋徽宗顺利即位后,立即开始秋后算账的工作,第一个清算的对象就是这位以不择手段地打击以反对派著称的宰相章惇。以往的时日里,章惇整治过的人实在太多,拜宋朝太祖皇帝“不杀一个士人”所赐,这些人中很多人还是活下来了,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这些人惩处他的时候了。最后,他终于被流放到了雷州岛,就是我们今天的海南省。
海南岛在当时可不是旅游胜地,那是不可能更差的地方了。流放到海南岛不仅仅意味着政治上判了死刑,在肉体上也等于判了死刑。如果当时老挝、缅甸属于中国,估计政府会把最不喜欢的人都发到那里去。
在那里,章惇在一生中最后一次自取其辱。当初,他将自己的老朋友苏东坡及其弟弟贬到这里时,曾经立了一个所谓的新规矩:不许他们居住公家的宿舍,于是苏东坡的弟弟、曾经担任过副宰相的苏辙只好租赁民房居住。谁知,章惇宰相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愣说苏辙强夺民居,命令地方政府官员给予惩治。逼得苏辙只好拿出租赁合同对簿公堂,才算躲过一劫。
如今,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前任宰相也被贬到此地。当他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去租赁民房时,得到的回答是:当初苏相公来租房,章宰相差一点要了我们的命,我们已经没有人敢租房子给你了。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5)
我们无法揣摩他此时此刻的心境,想必是不会好过,肯定会在痛骂人心不古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恶行。这位前宰相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京城,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贬居之地。由此看来,即使在自己事业处于巅峰的时候,做事对人也不能太绝,还是要考虑给自己留下后路。借用小兵张嘎的名言就是“别看你今天闹得欢,明天你就拉清单”,为权者谨记谨记。
总体来看,能够坐上帝国皇帝宝座的人多数都很聪明,不聪明的运气肯定会很好。但是他们都有苦恼的事情,他们内心深处最苦恼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最为关键:一是一定要坐稳屁股底下的这把龙椅,不要让别人抢了去,尤其是不能被自己人抢了去;二是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坐得时间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地永远坐下去,所以秦始皇才派人出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
这两个最关键的苦恼,是大多数聪明的皇帝们特别喜欢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主要原因。应该说,道家的思想观念与皇家的思想观念是最为默契的,因为两者的追求高度一致,并且信仰的人物都是自己人,都是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
对于各位皇帝来说,今生今世的快乐追求是最重要的,符合大家喜欢及时行乐的要求。另外,道教所鼓吹的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等,也都是皇帝本人长期坐帝位的不懈追求。如果今生今世就能够修炼成仙的话,也就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来生来世的问题。对皇帝来说,现在日子过得不错,来世的日子也更好,何乐而不为呢。与此种聪明的道教做法比较起来,辛苦修炼来世的佛家人士,在皇帝们看来实在是特别愚蠢,不合口味。
宋朝皇室与道教渊源颇深,宋朝虽然算不上政教合一的国家,但是道教在宋朝的政治生活中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开国太祖赵匡胤说起。
据民间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幼年丧母,家道贫寒,属于“家住安源萍水头,三代挖煤作马牛,汗水流尽难糊口”的贫下中农之列。他被父亲担在箩筐里走南闯北,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力强,且又会一些武艺,创立了《天龙八部》中萧峰所用的“太祖长拳”。有一年,他在河南地面闯了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他就偷偷地溜过潼关,来到陕西,进入华阴地区。当得知官府捉拿的危险已经过去的时候,才敢出来走动。某一天,他路过华山,觉得腹内空虚,一步也挪不动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碰上了在华山修炼的陈抟老祖。
当年,陈抟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禄仕,遂隐身山林,以山水为乐。传说他来华山隐居的路上,碰见一位老者肩挑箩筐,两只箩筐中各坐着一个男孩,当老头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大呼一声:“天下由此定矣!”高兴得差点从驴背上掉下来。此后逢人便说,那老头一肩挑了两条龙。这老头就是赵匡胤的父亲,那挑的两个孩子,一头是赵匡胤,另一头就是赵光义,后来这哥俩都做了皇帝。
陈抟老祖当天掐指一算,赵匡胤要来华山避难,便装扮成一个卖桃老汉,挑着桃筐在华山路口等他。赵匡胤走得又饥又渴,眼睛里冒出来的都是绿光,心里正盼着遇见个卖吃喝的。作为真龙天子,瞌睡来了肯定就会有人递枕头。他老远望见两筐鲜桃,又红又大,顿时脚上来了劲儿,于是就一鼓作气跑了上去,不问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估计也是饿疯了,哪里管什么“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的吃桃子原则,三下五除二把两筐桃吃得见了底。赵匡胤将嘴一抹,扛起盘龙棍,扭头就走。陈抟老祖连忙拦住说:“你这位壮汉,吃了我的桃,分文不付,连个谢字都没有,讲不讲理呀?”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6)
“要钱?要什么钱?嘿嘿,吃你这些烂桃还要付钱呀?”估计《小兵张嘎》中胖翻译官的那句“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给钱,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的台词设计就来源于此。
陈抟也不生气,心平气和地说:“得了,我看你也付不起,就要你一文钱吧。”
赵匡胤一听哈哈大笑,这老头好生奇怪,两筐桃子才要一文钱,就慷慨大方地说:“好,好,一文钱就一文钱。”可是,他在身上摸了半天,连一文钱也没有摸出来,不由羞得面红耳赤。
陈抟老祖也不过分为难他,就说:“没有钱不要紧,只要你陪我下一盘棋,赢了我,就算你付了桃钱。”赵匡胤心想,别的我不会,下棋赌博我可是行家,我不光要赢桃钱,还要让你连家里的桃树都输个###呢。
头一盘,赵匡胤赢了,他越发得意,硬要来第二盘。陈抟老祖说:“你还了桃钱,也就罢了。天色已晚,我要回家呢。”赵匡胤的泼皮劲上来了,急忙拉住道:“别忙老头,下一盘棋我还要赢你家的桃树呢。”陈抟老祖哈哈一笑说:“要是你输了呢?”赵匡胤说:“我就赌这根盘龙棍。”
谁知第二盘还没走几步,赵匡胤就败下阵来。陈抟二话不说,扛起盘龙棍直奔华山而去。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欢打架,喜欢赌博,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赵匡胤岂肯认输,没有盘龙棍,指望什么吃饭呀,他跟在后面连喊带叫:“再来一盘,再来一盘!”就这样喊着叫着,等他追上陈抟时,已来到了东峰下棋亭。
此时明月当空,天宇如洗,山空谷静,万籁俱寂,只有清风徐徐吹来,山峦隐隐如黛。赵匡胤从未体味过如此美妙的情景,只觉得身处境外仙天,不由一阵阵如幻如痴。直到他发现坐在石桌对面的已不再是卖桃老汉,而是一位白发飘髯的老道长。
陈抟老祖指着眼前已摆好的棋盘说:“你再赌一局,这次你拿什么作赌注?”赵匡胤知道自己身上空空如也,盘龙棍已输给对方,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拿什么作赌注,只好信口说:“我给你赌华山吧!”
陈抟老祖就等着这句话呢,他当即说:“好!空口无凭,你写个文约做证。”赵匡胤想,华山又不是我的,输了就输了,立个文约又有何妨,拿过笔来,龙飞凤舞。一会写好了,俩人开始下棋。又下了三盘,赵匡胤输了三盘。陈抟老祖高兴地说:“华山真的属我道家了?”赵匡胤却耍赖说:“山是道家的山,树是皇家的树。”陈抟一听此话,连忙跪倒口呼:“谢主龙恩!”赵匡胤只当是和这老头闹着玩呢,他倒当真了,不过听老头称自己为主蛮高兴的,就这样扛着盘龙大棍,踏着月色走了。
后来赵匡胤听说周世宗、柴荣正在潼关招兵买马,征集良将,就直奔潼关,追随柴荣打天下去了。到后来发生了“陈桥兵变”,于是“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据说他当了皇帝之后,陈抟拿着文约来找他要华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好答应把华山送给陈抟在此修行。后来道家还把当年写的文约刻在了山崖上,作为永久的凭证,后来这华山就成道教的圣地了。
宋太宗即位以后,和道家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之前,曾经与另外一位道士交往很深,这位道士预言赵匡胤将登九五之尊。赵匡胤登基当了皇帝之后,这位道士杳无踪影。十六年后,二人又一次见面,这时的赵匡胤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寿命问题,这也是已经登上皇位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并且困扰了皇帝们几千年也没有得到解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7)
陈桥驿
赵匡胤问道士,自己还能活多久?道士回答道:今年十月二十日夜里,如果是晴天,你就还能活十二年;否则,就需要赶快安排后事了。赵皇帝还真的信了,到了这一天夜里,赵匡胤登临太清阁四下观望,但见月朗星稀,没有一点云彩,不禁心中大喜,想着至少可以再活十二年。
忽然,乌云密布,天气剧变,雪雹骤下。赵匡胤一看,感觉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急忙回到宫中,赶快把弟弟赵光义(上文中两个箩筐中的另一边)召来,二人在皇帝的寝宫里,将所有内侍、姬妾统统赶出去,相对饮酒。人们遥遥观望,但见寝宫之内,蜡烛光下,太宗时不时地避席而起,做出谦让不可胜任之状。漏禁三鼓,皇帝引柱斧戳地,对太宗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匡胤猝死,留宿在大内的赵光义于柩前即位,成为宋太宗。
这肯定是宋太宗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得自于太祖,而对“烛影斧声”的一种解释。“烛影斧声”之说流传了一千余年,这个故事肯定是拍马屁的道士与心怀鬼胎的宋太宗合作制作的一个“局”,双方都得到了对方需要的东西。宋太宗获得的是上天赐予的皇帝,是“君权神授”;道士们得到的是“官家”的认可,是和皇帝继承权的捆绑,今后谁敢否定道教,谁就是否定皇权。
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则将道教与皇室的关系拉得更近了。这位在胜利的形势下亲手签订了“澶渊之盟”的皇帝,没有伯父宋太祖和父亲宋太宗的赫赫战功,这样当上皇帝心里不踏实。但是这个孩子聪明有想法,喜欢装神弄鬼并且善于装神弄鬼,一辈子时不时地就能看见天神圣祖降临人间,不仅仅跟他说话,还带来了上天允许他统治万民的合同——天书。这天书别的地方不掉,就是降临到他的宫廷里面。
神仙降临时辉煌灿烂的景观,只有我们的皇帝一人有此仙缘能够瞻仰,其他人只能毕恭毕敬地听他绘声绘色地忽悠。这个招术后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被二把手杨秀清先生屡次用来约束一把手洪秀全,开始把洪秀全整得好惨,但是洪秀全也不是吃素的,联合韦昌辉把杨秀清收拾了,从此太平天国走上了下坡路。
这位真宗皇帝之所以如此搞怪,估计第一为了是向臣民表明,我虽然不是神仙,但是我是人间唯一一位能够跟神仙直接交流的人,你们也得听从我的统治,第二就是为了“镇服四海,夸示夷狄”,特别是要让辽国君臣知道,打仗我不是打不过你吗,没有关系,大宋帝国是有神灵庇佑的,可以和神仙说上话,用以制止他们的侵略之心。就好像我们小时候打架,明明打不过人家并且被打得很惨,还要跟人家吹自己和老师关系好,不整你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但是你也不要再欺负我,否则我就告诉老师去。
中国历史上可能还没有哪一代帝王能够像我们的宋徽宗皇帝这样崇信道教,以至于到了最后,他给自己的称号都要叫“教主道君皇帝”。
看武侠小说时,常看到“教主”这个称号,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和任我行,《天龙八部》中的丁春秋。宋徽宗贵为天子,采用这个“教主”称号多少有点搞笑。
也许,在世俗的眼光里,皇帝是人间所能达到的最高称号,已经表示着最高的等级,不能再高了。而在身为皇帝的人看来,却未必真的满足,所以有时会追逐一些自己以为更有吸引力的称呼。就好像政府官员做官做腻味了,要去大学兼任一个“客座教授”什么的,借以表明自己不是靠溜须拍马上来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8)
宋徽宗迷恋“教主”这个称号,估计也是这样的心理,表明自己是“君权神授”,当上这个皇帝不是靠着遗传来的,是上天指定的皇帝。
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神神怪怪,与他的先祖比起来毫不逊色。或者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他还是端王时,就曾经有一个道士预言“吉人当继大统”。吉人合起来,正是赵佶的佶字。
赵佶当上皇帝之后,子嗣人丁不旺。道士刘混康告诉他,京城东北角风水极佳,倘若将地势增高,皇家子嗣立即便会兴旺。徽宗下令照办,不久,宫中竟然连连诞育皇子,生下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后来命运多舛,除了康王赵构都做了金人的奴隶)。这样一来,宋徽宗对于道教更加崇信。想想呀,人家都保证你能生孩子了,还有什么不信的呢。
宋徽宗在治国上搞得民不聊生,但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的想象则插上了道教的翅膀,可以尽情地翱翔。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对于皇帝这样的男性修炼者来说,健康长寿是可以通过采阴补阳来实现的。
道家修炼时的美妙也实在不错,采阴补阳的过程,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来的男人们,除了生理和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向往的。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采阴的对象,最好是芳龄二八,也就是十六岁左右的处女;这个对象皮肤要白嫩细腻,气色要白里透红,骨骼要玲珑细致,头发要油光黑亮,五官要和谐标致,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准的美貌处女;而且,数量要越多越好。实施采阴补阳的场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处、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等,多好呀。
采阴补阳的时间,最好是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这时候实施者的精神要饱满,身体也要好。这样的采阴补阳显然是全世界男人们最大的梦想,能够把全世界其他男人羡慕得要死。最有条件实现这个梦的,肯定首推我们的皇帝,他在每个七天,也就是一周,都要“御用”一个处女,即使在逃离东京期间也不耽误,看来还真的很持之以恒,精神可嘉。
皇帝宠信的道士不少,最有名的当属林灵素,此人深得神灵鬼怪之精髓,相貌极为奇异,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嘴巴跑火车,而且胆子极大,口气极大,极其坚定果断。据说,因为好酒贪杯,又没有钱,于是向人家赊账,欠多了酒账,债主前来讨债,他把热酒直接泼在了自己的脸上。结果,他一半脸干枯如骷髅,一半脸则滋润如常人。平心而论,单凭这副尊容,一般人见到,先就会拿他当半个神仙了。
而我们的教主道君皇帝本不是一般人。因此,皇帝一见到林灵素,顿时就懵了,怀疑自己真的是以前做过神仙,说谎太多了把自己也骗进去了。他疑疑惑惑地发问:“先生过去当过官吗?曾经见过我吗?”大师林灵素见过的世面也多了,立即答道:“我往年在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当差时,曾经侍奉过圣上您的大驾。”道君皇帝问道:“那段事如今我还恍惚记得。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儿去了?”灵素回答:“我把它寄牧在外国了,不久就会来此。”皇帝又惊又喜,不但知道了自己的前世,还找到了天上的仙伴,心里高兴死了。况且只有老子(道家尊其为“太上老君”)的坐骑是青牛,林灵素大师也骑青牛,看来绝对不是俗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9)
林灵素大师既然第一步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就再也收不住了,他像现代心理治疗的催眠大师似的,唤醒了皇帝所有沉睡的前世记忆。他神神秘秘地告诉皇帝:天有九霄,神霄为最高,其办公场地叫府,上帝的大儿子是神霄府的玉清王,负责主持南方的工作,号称长生大帝君,这位神灵就是陛下您自己。
然后,林灵素非常不好意思地告诉皇帝,自己就是府中那个名叫褚慧的小跟班的,如今主子下凡为帝,自己当然也要降临凡世辅佐君王。林灵素指着蔡京问皇帝:您不记得了吗?这是左元仙伯呀。他讲得兴起,把满屋子的人一一指给皇帝:宰相王黼乃文华吏,而貌美如仙备受宠爱的刘贵妃正是九华玉真安妃。童贯等一干人等也名列仙班,人人在天上有职位,都在这里一锅烩了。如此一来,搞得大家欢天喜地:怪不得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如此开心快活,闹了半天,敢情上辈子在天上就是老朋友了。
徽宗皇帝弄清楚自己的前世今生后,相当感慨。他派人宣谕有关部门:自己是上帝的大儿子,只因为怜悯中华大地到处都是外来的佛教,因此恳求上帝父亲,愿意下凡为百姓之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原来他是待在上级单位,为了帮助下级改进工作主动才要求下来锻炼的。
既然皇帝都这样的心怀天下百姓,道教的神仙们也很慷慨,反正官职有的是,要什么就给什么。于是,道教正式册封我们的徽宗皇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教主道君皇帝曾经亲自参加褚慧仙卿林灵素大师的讲经会。当时,在皇帝的倡导下,全国的道士都有官职级别,按资格享受工资俸禄和福利待遇,致使人们趋之若鹜。为扩大影响,每次讲经大会都设有大斋饭,就是一顿相当不错的饭局,而且听经者可以得到三百文钱的施舍。结果,很多贫民买块青布做一个道袍,把头发束起来打扮成道士模样前来听讲。据说,每次讲经大会的花费都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林灵素林大师的讲经格外好听。史书记载说,林大师讲经虽然没有什么殊绝之处,但时时杂以滑稽,语言生动而智慧,搞得听众一惊一乍亦喜亦悲,不时地爆发出哄堂大笑,气氛特别热闹而且热烈。每次都要吹牛表演什么“腾云驾雾”、“白日飞升”之类的绝活,但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从来没有人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
事实上,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听过各类大师传法的中国人,对此应该并不陌生。而教主道君皇帝每逢此种时刻,也乐不可支,喜欢一起凑热闹。恍惚之间,皇帝可能已经真的把自己当成玉皇大帝的儿子了。
在此期间,道家的修行、典礼、仪式、经典与生活方式,成了我们帝国国家元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相当自觉地以此要求自己,陶醉其中而且乐此不疲。于是,中国道教的势力远远压倒佛教,佛门弟子很多改头换面做了道士,道教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顶峰,道家弟子们实在是应该感谢这位教主皇帝。
据说,当时仅林灵素一人,就有弟子两万多人,锦衣玉食地在京城内外招摇。他的势焰极盛,甚至被人们称为“道家两府”,意思是此人的权势已经可以和宰相并列了。
在宋徽宗的领导下,本来就已经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慢慢地走向了不归之路。后世有人说,即使宋朝不亡于外族入侵,也要被农民起义的海洋所淹没,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小帅在此有诗叹曰:
宋皇性本爱奢华,
宫廷欢娱乐如葩;
白日嫌短醉歌舞,
明烛罗筵苦万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1)
宋朝的国势如日薄西山,宋徽宗虽然是侥幸获得皇位,但在即位之初本质上还不是一个坏人,曾经打算要励精图治,把暮气沉沉的国家恢复为太平盛世,为此他也曾大刀阔斧地改革,广开言路,###冤狱,选贤任能,俨然一个中兴天子。假若他能够持之以恒,北宋还是有救的。
但是,这段清明的政治没有维持多久,宋徽宗就在一群奸佞宵小的包围之下,从年轻有为走上了荒淫腐朽。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六年中,蔡京担任宰相的时间长达十七八年。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徽宗还倚重他,直到自己退位。接替蔡京任宰相的主要是王黼,与他们相互勾结的是大宦官童贯、梁师成,而朱勔、李彦则是他们的主要爪牙,时人称其为“六贼”。这帮奸臣好像一群苍蝇围住了一块即将腐烂的肉,把宋朝一步步拖向了死亡。
蔡京为北宋末年第一号权奸,兴化群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1086年,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
蔡京是那种“墙头草,顺风倒”的人,本来蔡京是王安石新法的极力支持者,但是他一见到拥护旧法的力量得势,立即改变山头。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宋徽宗赵佶即位,蔡京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蔡京的书法自成一格,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书法不如蔡京。据说,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米芾答:从唐柳公权(柳宗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来就是指蔡京,后人厌恶他的为人,用蔡襄代替了他。
史书记载说,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极为恭谨地侍奉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风。蔡京心中喜悦,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为他们题了两句杜甫的诗。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家伙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他们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亲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可以看出,这位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
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童贯把蔡京的书画作品拿回宫给徽宗看。徽宗看后,觉得蔡京是个人才,得以重新起用。这个徽宗也是混蛋,治理国家不是写字作画,做得好不能代表有能力治理国家,也不能代表这个人品德高尚。
秦桧的字写得好,是南宋的头号奸臣,是现在所谓的“宋体”的创始人,本来应该起名叫做“秦体”,就是因为秦桧的名声太臭才叫宋体。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字也写得很好,创立了“严体”,但是也改变不了大奸臣的恶名。
我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字也写得很好,经常给人家题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至无求品自高”,大家觉得他很清高,最后查出来是个贪污犯,题的那些高尚的格言都是装出来的。所以这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王羲之他们崇尚的字画精神,字品不等于人品,字画的风度不等于为人的风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2)
蔡京的阿谀圆滑是有据可查的。有一次,当上皇帝不久的宋徽宗,拿出一些玉制的盘碗杯盏来,小心翼翼地问大家:“我打算在国宴上用这些东西,又怕别人觉得太奢华,说三道四。你们认为怎么样,能用吗?”
蔡京关键时刻怎能退缩,马上回答说:“天子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下的荣华富贵,区区几件玉器算什么?何况是在国宴上使用,完全合情合理。合乎情理的事情,别人说什么也就不必放在心上。”听到这样的话,本来有些畏首畏脚的宋徽宗这时就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一样,不再忌讳什么奢侈浪费,恣意妄为,这样的感觉相信老赵是相当舒服的。
既然皇帝在行动上这样喜欢享乐,在理论上蔡京也开始动脑筋。蔡京饱读诗书,而且极有才学。他引经据典的理论阐述,可能是最后帮助皇帝解除顾虑的重要原因。蔡京援引《易经》,发展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理论。
这个理论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其核心的意思大致是:在太平时节,君王要有天子的气派,要敢花钱,敢于纵情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否则,反倒会发生变化,失去上天的眷顾,变得不吉利起来。
蔡京还援引了《周礼》中的一个说法,叫做“唯王不会”,这里的“会”是会计的会。蔡京告诉皇帝:《周礼》的意思就是说,自古以来,只要是君王,其花费都是不必计算、不受限制的。陛下过分节俭,苦了自己,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农民一样了。对于君王来说,这样做是对国家不利的,是可耻的。
这番理论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卑鄙”“无耻”来形容。不幸的是,这套理论如果呈献给一位像唐太宗一样的明君肯定没戏,谁递上来谁倒霉。但是宋徽宗就是一个混蛋,结果被他全盘接受,成为皇帝本人、他的宰相和整个徽宗一朝的基本施政纲领。
既然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在实际行动上就要付诸实践,不然太对不起这个高尚的理论了。于是,在蔡京的主持下,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肆搜刮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