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国殇纪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带着家人追了过去。童贯得知徽宗提前出发“烧香”的消息比较晚,估计是出于对领导以及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也随即追了上去,还带走了三千胜捷军。原本就防御兵力不足的京城又被抽走一部分主力部队去保护“烧香”,京城的防御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昏君和奸臣们的借烧香为名临阵脱逃的行为,暂时骗骗普通的人民群众还是可以的,毕竟那时的通信还不发达,金兵入侵的事情京城里知情的人还不多。但是这个把戏骗不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压抑在广大军民中的愤怒和不满迅速爆发,也深深地刺痛了一些朝廷上的爱国者的心。况且金兵的入侵以及宋军的快速崩溃,都是这群误国害民的家伙造成的,关键时刻这群人就一走了知了。
这时候,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受不了了,上书要求杀“六贼”以谢天下。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北宋元佑元年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深受儒家传统“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陈东很早就有好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等奸臣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忌讳,以至于他参加宴会或###,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
宋钦宗即位后,陈东鉴于时事危机,为重整朝纲,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联合其他爱国太学生上书,书中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蔡京、童贯等“六贼”在徽宗时期为非作歹,早就引起朝野爱国人士的极大不满,陈东等人的正义行动就像一个导火索,很快就得到广大爱国官员、将领的一致拥护,广大百姓也衷心拥护,在朝野中形成了巨大的声势。
宋钦宗为振兴国势,确立自己的威信,加强自己的统治,加上宋钦宗因为王黼支持并策划郓王赵楷即位之事早就想杀掉他,于是在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陈东上书后的第五天),钦宗下令:将朱勔罢官并放归田里永不录用;贬黜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永州安置,二十七日在前往永州去的途中在雍丘(今河南杞县)被诛杀(开封府知府聂山与王黼有宿怨,立即派武士追至雍丘县南二十里辅固村,将他杀死,而托言为盗所杀);命令李彦立即自杀,并且抄没他的所有财产充公。
处置上述三人的同一天,金军渡过黄河,宋徽宗连夜逃跑,童贯、朱勔(虽被放归田里,但还在宋徽宗的庇护之下)等护卫左右,“六贼”之首蔡京也“倾家南下”。蔡京等人的南逃,既是对金军的恐惧,也是陈东上书后他们已经难以容于东京。
陈东认为童贯等人罪大恶极,不应该纵容,另外他们挟持徽宗南下,是心存异志,想另立中央对抗新朝廷。于是陈东于正月六日又单独上书,请求追回童贯等人,按典刑治罪,另外选忠信之人前往侍徽宗左右。不过这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宋钦宗没有听取陈东的建议,纵容了童贯等人的逃跑行为。
当时梁师成还留在朝廷里面(宋钦宗还是太子时,梁师成曾有恩于宋钦宗),陈东等怀疑是梁师成“阴贼于内”,而使宋钦宗纵容童贯等人的逃跑行为,于是第三次上书论“六贼”之罪,其中特别指出梁师成罪大恶极,而今仍留在宫中,要求钦宗严加惩处,以明诛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3)
在朝野一片强烈要求声中,正月十二日钦宗以命梁师成与李棁等人将宣和殿的珠玉器玩送往金营为名,将梁师成骗出宫中,下诏公布其罪行,责授为彰化军节度使,遣使押赴贬所。正月二十九日行至八角镇(今河南开封西南),又将他缢死。
这样,宋徽宗时期把持朝政的“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的逃犯。经过陈东等人的努力,“六贼”对朝政的影响已经完全肃清。
宋徽宗退位时,曾表示除了道教事情外,其他事一切不管。但是,当靖康元年正月中旬逃到东南,在随他一起南逃的蔡攸及陆续赶到的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怂恿唆使下,他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先后把东南地区给中央的奏报、纲运物资及勤王援兵扣住不放,不准前往都城开封。童贯、蔡京死党还直接把持东南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并准备在镇江把宋徽宗重新扶上台,对宋钦宗的统治直接构成了威胁。
靖康元年二月十七日,围困了东京一个多月的金兵渡过黄河北归,宋朝亡国威胁暂时解除,宋钦宗得以有精力对付蔡京、童贯死党。二月十八日,御史孙觌上奏论蔡京、蔡攸、童贯之罪,钦宗便将蔡京父子、童贯一并罢免。以后,大臣们又纷纷进言,要求加重对蔡京、童贯等人的处罚。陈东在太学生请愿运动得到妥善解决后,也第四次上书论蔡京、童贯的阴谋,请诛杀蔡京等人。
蔡京、童贯一党一再被贬逐到岭外州军。这年七月,蔡京再被移儋州(今海南儋县)安置,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病死,子孙二十三人被分别驱逐至外地州军,遇赦不能返回,而长子蔡攸、次子蔡绦后均被诛。罪大恶极的朱勔亦被赐死,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六贼”之中,以宦官童贯的死最富有戏剧性。童贯起先被移吉阳军(今海南宁远水下游)安置,后来宋钦宗下诏书列出了童贯的十大罪状,派出监察御史张明达追斩童贯。这个张御史很聪明,恐怕童贯生性聪明以及身材魁梧,并且还会一些武功,斩首的时候怕出意外。在到达童贯居住地的前一天,派遣一个人上门拜访童贯,假装说朝廷有茶叶和药物赏赐给童贯,并且朝廷因为军务紧急,要童贯回京担任抗金的河北宣抚使。童贯还信以为真,对使者说“朝廷还是少不了我”。第二天,张明达赶到,童贯高高兴兴地迎接,正在跪接圣旨的时候,张明达宣读童贯的十大罪状。童贯虽然醒悟过来,但是为时已晚,被张明达的随从一刀砍下了脑壳,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宋徽宗这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宠臣一一被惩处,但是他此时已经是无职无权的“太上皇”,根本救不了这些对他摇尾乞怜的走狗的性命,当时虽未明言,但对此无疑颇为不满。北宋亡国后,宋徽宗在被俘北上途中,命其旧臣曹勋返回中原,转告康王赵构即后来的高宗:“艺祖(即太祖赵匡胤)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详。故七祖相袭,未尝辄易。每念靖康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只此。”并且叮嘱高宗赵构:“当知而戒焉”。
所谓“诛罚为甚”云云,显然是指钦宗惩办“六贼”,徽宗将它与靖康之祸混为一谈,推卸导致亡国的责任,不首先谴责自己的倒行逆施、政治###,反而把亡国的责任推给剪除那些坏蛋的宋钦宗。。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4)
陈东上书请诛“六贼”,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最终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宋徽宗时期把持朝政的“六贼”全部被贬谪,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又相继被赐死、病死或者仇杀。诛“六贼”对于澄清当时的政局是一件大事,但是杀自己人对于抵抗已经到来的大敌是作用不大的,金军的步步紧逼是火烧到眉毛的事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伟大的道君皇帝向南方如何鸡飞狗跳地逃跑。在金兵呼啸南下之时,临危受命在东京独挡大局的宋钦宗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派兵迎战,阻挡金军的进一步攻势,稳定住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
但是,宋钦宗只是一个老实孩子,并无治国之能。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在金国军队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恶劣环境下,没有明确的对敌策略,整日唉声叹气,患得患失,在战争与投降之间徘徊不定。人家“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出于对爱情的执著与###,但是他的徘徊是出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以及性格的懦弱。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宋钦宗下诏书让中外臣僚庶民敢言朝政得失,这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应急的策略,放开言路,让大家畅所欲言。但是金兵好像并不能理解宋钦宗的苦心。上文中曾经提到,正月初二,宗望所率领的东路军攻陷浚州,把守黄河北岸的宋将梁方平日日聚众饮酒,不做防备,等到金兵大至,就仓皇败下阵来。黄河南岸的何灌守军一见到金军,就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触而溃甚至不触而溃,烧断桥梁后望风而逃,黄河防线竟然没有一兵一卒防守。金兵可以从容不迫地渡过所谓的黄河天险,直向宋朝的首都东京杀来。
宋钦宗当然也不能闲着,虽说这个皇帝当得有些仓促,但也是九五之尊呀,也得卖一把子力气。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还是正而八经的“赵官家”。正月初二,他正式下诏书,准备仿效先祖宋真宗当年在辽国入寇时到澶州御驾亲征退敌而签订“澶渊之盟”的故事,自己也玩一把宋钦宗版的御驾亲征。他任命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兵部侍郎李纲、开封知府聂山为参谋官,集结兵马于殿前,摆出一副欲与江山社稷共存亡的姿态,妄图挽狂澜于既倒。
但是,靖康元年正月初三,东路的入侵金军突破黄河天险已经渡河的消息传到了宫中,道君皇帝一见大事不好,脚底下抹油就开溜了,一些王公大臣也都纷纷收拾行囊准备潜逃,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
道君皇帝可以跑,毕竟人家是“太上皇”,国难当头去“烧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对于江山社稷逢凶化吉、转危为安是十分必要的。现任的宋钦宗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就去“烧香”了,当然也可以对大臣们宣传说,“太上皇”一个人烧香恐怕力度不够,天王老子会觉得退休的皇帝烧香没有在职的来得虔诚,但是明眼人很清楚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要逃跑,毕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钦宗一看老爹跑了,自己也跑肯定不能了。本来靠着黄河天险,玩一把御驾亲征说不准还可以碰碰运气打败金军,但是现在天险变通途了,亲征的事情断然不敢再继续了。是走是留,这个带着哈姆雷特标志的问题,一直困扰他到深夜而无法决定。
正月初四,天刚一放亮,宋钦宗就在宫中紧急召集百官议事,商讨是战是和。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讨论,人家金军都打到你家的眼皮底下了,目标就是要灭亡你,你还讨论什么呀。 。 想看书来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5)
抗日战争初期,当局也曾在对日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想和的惧怕日本人的疯狂攻势,想战的也看不清楚胜利的前途,历史是何其的相似!最后蒋介石国民政府一直没有对日宣战,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英国对日宣战后才对日本宣战。当然是有一些如果宣战了就无法再争取到国际援助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一直存在着和平解决的幻想,可以牺牲一些国家利益换得苟且的和平。
金兵占领燕京以后,宋徽宗曾经派遣给事中李邺出使金军阵前,请求议和,结果可想而知,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了。你回来也就算了,老老实实汇报,汇报完该干啥就干啥去。但是这个小子被吓破胆了,还喜欢唠叨,逢人就渲染“贼强我弱”,称金国军队“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总之是金兵无所不能,跟天兵天将差不多。本来朝廷上遍布胆小如鼠的人,听了这些话,更是觉得金人不可战胜,早早投降或者逃跑为妙。宋人喜欢起外号,这个长敌人之气、灭自己威风的李邺被时人称为“六如给事”。
宋朝大部分君臣的大体想法也是如此。战和双方对时局的判断有很大的差距,以太宰白时中、李邦彦为代表的主和一方代表了大多数的意见。他们设想效仿唐玄宗“安史之乱”时避祸四川的策略,避敌锋芒,把首都迁移到襄阳,这里可是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并且是难于征服的地方。
南宋末年,即使统治者再腐朽没落,襄阳也是屹立于抗蒙前线几十年不倒,《神雕侠侣》中郭靖和杨过两位大侠也为保卫襄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迁都的主张得到了准备逃跑而又不好意思逃跑的宋钦宗的赞同,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但是,以兵部侍郎李纲为代表的少数派不同意这个做法。
这里先说一下李纲:字伯纪,公元1083年生于无锡,祖籍福建邵武人,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李纲这人也没有别的大的缺点,就是脑袋里面少一根弦儿,这样的人在大宋的官场上是没有前途的。
顺便说一句,除非你是高干子弟,脑子不灵活的人在什么时候的官场都是无法混的,因为官场这地方需要太多的智慧对付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宣和元年(1119),首都东京闹水灾,李纲给宋徽宗上了《论水灾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宋徽宗看后龙颜不悦,你让道君皇帝不高兴,他也不是雅量高致的人,他能让你高兴?李纲旋即被谪到福建的沙县,当时除了广东和海南岛之外,没有比沙县更差的地方了。
李纲在沙县作为一个谪官,他的工作是监管税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做,大多数时间是与邓肃等沙县名士饮宴唱和,日子倒也是逍遥快活。每天早上起来后,就来到兴国寺东侧的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店主是一个姓罗的后生,老实巴交,不善言辞。他的老婆倒是聪明能干,不仅擅长做扁肉、烧卖、鱼丸、胖糕各种小吃,而且眉清目秀、皮肤白净,是一个大美人。罗后生给他老婆打下手,夫妻俩倒也配合得和和气气,日子过得甜甜爽爽。
因为在沙县人眼里,她的扁肉最好吃,大家都叫她“扁肉西施”,她的真名字倒被人忘了。其实“扁肉西施”最拿手的不是扁肉,而是烧卖。她做的烧卖个小皮薄,蒸熟后晶莹似玉,蘸一下豆豉油,送进口里,甘甜薄脆,唇齿留香。 。 想看书来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6)
“扁肉西施”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字,但聪明识大体。她对从京城开封贬到沙县来的这个官员很敬重,每次李纲去吃小吃,她都恭敬有加,不论扁肉还是烧卖都放馅特别多,盛起来特别大碗。李纲对这家夫妻店的热情招待和高超厨艺也很是赞赏。
话说某一天,几个本地的流氓趁着罗后生给李纲送外卖的时间,调戏了“扁肉西施”,罗后生气不过,就去找李纲哭诉。这下把李纲气坏了,本着“路不平,有人铲;抱不平,有人打”的精神,立即带着罗后生一起去找县令。
李纲虽是贬官,但在沙县的影响很大,大家都敬重他。县令见李纲亲自来报案,一点不敢怠慢,连夜发出逮捕令,天还没有亮,就在一家客店抓住了四个逃犯,第二天中午押解到县府,关进大牢。县令问李纲如何处置,李纲说,他们平日作恶多端,民愤很大,不严惩不足以保一方平安,于是县令处以重刑。此后数十年,沙县太平无事,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沙县的人很感激李纲,可能也是出于对李纲力主抗金的敬仰,对外经常宣传李纲的高尚行为,他所喜欢的那几个“沙县小吃”也跟着流传四方了。
宣和七年(1125)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军直逼宋都开封。李纲力劝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时,为表彰李纲对宋徽宗的“劝退”之功,升李纲为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在宫中会议上,李纲一看到宋钦宗愿意迁都到襄阳,准备逃跑,立即不问青红皂白劈头就问钦宗:“道君皇帝以天下托付给陛下,陛下今天准备舍东京而去,有违太上皇之托呀。”钦宗被问得哑口无言,无以应对。
宰相白时中一见主人被窘,心想你李纲打主人还得看狗呢,有我在怎能容你嚣张,立即质问李纲:“京城能够守得住吗?”李纲也不客气,立即回敬道:“天下的城池,有哪一座能比得上京城那样坚固?况且祖先的宗庙社稷都在京城,还有上百万的臣民,我们怎么能够丢下不管吗?我们可以逃跑,但是天下的人心散了,今后我们如何收拾消散的人心。现在我们的权宜之计就是激励鼓舞我们的将士,安慰我们的百姓,号召大家和我们一起坚守东京。另外勤王之师也将于近日到达,逃跑是下策,坚守才是上策。”
钦宗本来就是一个耳朵软的人,听李纲这样一说,也大为感动,觉得如果现在逃跑的话,上愧天地下愧父母,中间对不起空气,便问李纲:“依你的意见,谁可以带兵抵抗呢?”李纲也是一个在官场上吃了不少亏的的主儿,即使脑子再不灵光,也不便说出自己能担此大任呀,便以退为进地说:“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是一介书生,在领兵打仗上不是行家,但是他们位高权重,可以率领将士们抗御敌寇,这正是他们报效国家的时候。”
白时中、李邦彦原本就是胆小如鼠的人,平时就会过着“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舒服日子,忽然听说李纲推荐他们负责守城御敌,顿时恼羞成怒,也没有把这个李纲给他们挖的坑儿看清楚,立即质问李纲:“你也是一介书生,你怎么就不能领兵出战呢?”
李纲一听,知道对方已经掉进了坑儿里,立即慷慨陈词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可以担当此任,臣愿以死相报,只是人微言轻,不足以使军队和老百姓信服。”李纲的这些话结结实实地击中了逃跑派的要害,位高权重的人怕死不愿临危受命,要靠人微言轻的人担当抗敌大任,这在钦宗眼里看得是一清二楚。钦宗当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以同知枢密院李棁为副手,聂山为随军转运使,委以全权指挥军队抗击金兵,保卫京城。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7)
在宋王朝岌岌可危的时刻,满朝的文武大臣竟然找不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担当重任,只能找出平时文文弱弱的书生来领兵打仗,不能不说是北宋初年以来“崇文抑武”政策的失败。宋朝的书生平时坐而论道的很多,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李纲肯定也算一个。
后世对于那时的书生“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表现很是不以为然,指责书生对国家天下一点都没有用,平常讲道德、讲学问,正襟危坐谈心性,到了国家有大难的时候——“临危一死报君王”一死了之,如此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平时高官厚禄的人遇见危险一走了之的多了去了,甚至很多无耻下流的还去做了投降派。凭着书生意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小帅在此有诗赞李纲曰:
燕雀安知鸿鹄志,
宝剑匣中映锋芒;
书生雄心安天下,
匡扶社稷意气扬。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历史证明,李纲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宋钦宗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他确实是一个首鼠两端的人,刚刚下定决心在东京死守,并且任命了李纲统兵御敌,但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总是想趁着机会逃出这块是非之地。在正月初四的夜间,宋钦宗听说皇后已经动身出京,立即准备出逃。
李纲刚刚颁布京城的###令,所有城门无论白天黑夜必须紧闭,一听说钦宗准备开溜,立即赶到宫中,对钦宗说:“现在勤王的人马很快就能到达,京城的军队士气高涨,粮草很多,坚守京城肯定没有问题。皇帝在这个时候出巡,肯定会影响坚守的士气。另外,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仓皇逃亡蜀中,祖宗的宗庙社稷都毁于兵火,这个教训还不深刻吗?道君皇帝知道了您还有脸见他吗?”
钦宗一听,幡然醒悟,至于祖宗的宗庙社稷,他倒是不是很关心,最多不过毁了重修。但是,唐玄宗逃跑以后,大权旁落于他的儿子唐肃宗,这个问题可是很关键的。如果现在出逃,说不准这帮大臣会选择道君皇帝的另一个儿子“权知天下”,道君皇帝说不准也会主动选择一个不逃跑的儿子在东京即位,这个风险可不能不考虑。钦宗叔父级的燕王赵俣、越王赵偲正好赶到,也力劝钦宗要在东京死守,不可盲目逃跑。在大家的共同规劝之下,钦宗改变了主意,提笔写了一封信,派遣宦官去追回皇后。
俗话说夜长梦多,李纲半夜还没睡着,逃跑一派的代表人物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劝说钦宗早日离京。这两个人在家里已经收拾好背包行李,但是身处高位,不敢擅自离京,但是如果钦宗可以“出巡”,他们就能以非常正当的理由“陪王伴驾”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计策呀。关键时候,钦宗优柔寡断的毛病再次发作,吩咐宦官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早上“出巡”。
正月初五,李纲一大早上朝的时候,看到皇帝的车马乘舆已经准备好了,禁卫军也整装待发,当即意识到昨夜的努力白废了,又惊又气,急忙面见正在准备出发的钦宗,厉声质问:“陛下难道真的抛下祖宗社稷,准备逃跑了吗?禁卫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城,怎么会轻易舍去。如果万一中途大家溃散了,谁来保护陛下?金军的前锋已经到达城外,陛下如果一逃跑,举城皆知。如果金军派遣铁骑追赶,恐怕陛下跑不远就会被捉住,后果不堪设想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8)
宋钦宗一心只想着快点逃跑,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风险,由此看来,他逃跑的水平比起刚刚灭亡的辽国的天祚帝差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钦宗一听李纲的提醒,不禁大惊失色,连忙下诏停止“出巡”。李纲也不失时机地问护驾的禁卫军众将士:“你们是愿意在京城死守,还是愿意扈从皇帝出巡?”
众将士的家属都在京城,本来就不愿意逃跑,一听到李纲诱导性的发问,就像是高级领导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最后问一句“大家有没有信心”,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一样,众将士群情激愤,齐声吼道:“愿意死守京城”。李纲一见形势很好,立即向在场的官员和士兵宣布:“陛下已经下决心坚守京城,如果再有要求离开京城扰乱人心的,斩!”这等于是在大家面前逼迫皇帝表态,如果钦宗再提出“出巡”,等于在所有人面前自己搧自己耳光。钦宗脸皮再厚,胆子再小,这时也只能被迫接受,放弃南逃的梦想。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宋钦宗在李纲的力劝之下,鼓足勇气登上了宣德门的城楼,当面鼓励将士下定决心准备死守京城。守城的将士也都感激涕零,终于见到鲜活的皇帝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天天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国家领导人,本来看到皇帝的时候就少,偏偏宋徽宗喜欢待在皇宫里面过舒服的日子,或者是钻地道去会李师师,普通的将士根本没有机会见到。这一次皇帝官家来了一次现场秀,你说这些将士能不感到幸福吗?众将士纷纷表示,在皇帝万岁的关心和指导之下,绝对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请皇帝放心,京城保卫战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宋钦宗也有了一定的信心,随即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相当于前敌总指挥,全面负责守城御敌的工作。这标志着宋钦宗终于放弃了逃跑的想法。
李纲受命于危难之中,确实不负众望,对于京城的防御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把留在京城的禁军、厢军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大约四万多人,部署在城的四周,利用城墙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守。另外,准备弩子床(北宋时期一种远程的弓箭)、砖石、擂木等城楼防守的必备之物。同时准备了强大的五个预备队,每对八千人,分为五军,作为战略机动力量,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防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进攻”了。
李纲的部署刚刚停当,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便到达东京的城门外,并开始在城外的民房中放火,用以制造恐慌,打击守军的士气。这个时候,作为辽国、宋朝的叛将、“三姓家奴”郭药师又粉墨登场了。
作为刚刚投降过去的降将,被迫去当攻击宋朝的先锋官本来就是不愿意,这不是逼着人去拼命吗。但是,做了先锋官之后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硬仗,在金军东路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宋军就像一群受惊的鸭子一样早就一哄而散了,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个“三姓家奴”也得意扬扬起来,要立更大的功劳,期望将来获得更大的封赏。
郭药师向宗望建议,东京城外西北的弁驼岗是宋军的养马场和粮食草料场,地形虽然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但是守军不多,如果攻下来就可以获得粮食和草料。宗望一听大喜,但是也很纳闷,问道:“你以前在辽国为将,怎么知道这里的详细情况?”郭药师哈哈大笑道:“我以前从燕京到达京城拜见道君皇帝的时候,他和我在这里打过球。”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9)
宗望觉得郭药师的建议很有道理,金军千里奔袭,无论粮食还是草料,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粮食是大大的重要啊。宗望立即安排夺取弁驼岗,果然不出郭药师所料,这里的守军根本没有战斗的精神,金兵一来,一触即溃,并且连点火烧粮食和草料的策略都没有执行,真是一群废物!金军因此获得了两万匹战马和堆积如山的粮食和草料。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很多装备和粮食都是来自于蒋介石先生的部队,因此战士们送了蒋先生一个称号“运输大队长”。估计在夺取了粮草之后,宗望对于宋军肯定也是感激涕零呀:我打你,你还给我好吃的,真是够朋友!
正月初八,金军在获得了粮草以后,看到弁驼岗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就在此安营扎寨。宗望命令金军,不要在乎人困马乏,简单地做了修整以后,就派遣数十艘船,沿着汴河直下,首先攻击东京外城的宣泽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打响。
本来金军最擅长的是野战,利用己方骑兵的优势冲击对方的阵营,借以打垮对方。但是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地以水军攻击水门,用金军最不擅长的兵种去做最不擅长的战术动作。如果说不是试探性的进攻,那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