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国殇纪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且很多都是绝品。当时的人称为“父尧子舜,趣尚一同”。所谓“父尧子舜”虽属令人作呕的吹捧之词,但其父子“臭味相投”则近乎事实。
  史书记载,有一次这两位先生对诗。徽宗称“桂子三秋七里香”,他对道“菱云九夏两歧秀”,此对比较一般,不是很合辙押韵。但是下一句徽宗称“方当月白清风夜”,他对道“正是霜高木落时”,则相当佳妙,对仗工整,堪称经典。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2)
实话实说,赵楷的才华不及其父皇,但他在二十五个兄弟当中,实属鹤立鸡群。徽宗于政和八年三月,下令赵楷参加殿试,其目的无非是让他到大庭广众之中去显示才华。考官极尽奉迎之能事,果不出徽宗所料,赵楷唱名第一。赵楷中状元与臭名卓著的宦官梁师成中进士一样,均属史无前例的稀罕事。
  徽宗一面降诏,表示谦让:“嘉王楷有司考在第一,不欲令魁多士,以第二人王昂为榜首。”一面又指使词臣,趁机大肆吹捧赵楷:“殖学贯三才之奥,摛词搴六艺之华。顷偕射策之儒,入奉临轩之问。条万言之对,挥笔阵以当千;发内经之微,收贤科而第一。”这些过分夸张的言辞,实有为赵楷取太子赵桓而代之,制造舆论之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看看“老子英雄儿好汉”,儿子这样厉害,老子当然肯定更好了,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
  宋徽宗尤其钟爱赵楷,其主要表现还在于破例令其担任实职。按照宋朝的制度,在通常情况下,“宗室不领职事”,也就是你既然已经享受了宗室的荣华富贵,就不要再去掺乎政治了,也是巩固政权的一种好方法。爱子心切的宋徽宗哪管这一套,在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徽宗降诏让嘉王赵楷差提举皇城司。从这时开始,整个徽宗一朝,他均提举此司,任期达十年之久。
  皇城司可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职务,它的主要职责是拱卫皇城以及侦察臣民动静,率领数千名被称为亲从官、亲事官、内等子等不同名目的禁卫与侦探。值得注意的是,这支特种部队不受殿前司节制。岂止如此而已,宋朝“无亲王将兵在外故事”,而徽宗有意命令赵楷统率大军,北伐燕山,建功立业。
  据记载,宋军联金攻辽这样的军国大事,宋徽宗竟然准备让赵楷去担任元帅,幸好还没有任命,宋军就大败了。宋徽宗还有一些自知之明,否则把赵楷这样的浪荡子再派往前线,估计宋朝的军队早就已经一溃千里了。但徽宗对此子格外关爱与赏识,实属有目共睹。
  龙生九子,各子不同,一个藤上的黄瓜还有甜有苦呢。如果说徽宗、赵楷父子“趣尚一同”,那么徽宗、赵桓二父子的性情与爱好则大异其趣,简直不像是亲生父子。徽宗###倜傥,赵桓举止拘谨;徽宗多才多艺,赵桓对于音乐美术的事情一无所好;徽宗以“好色”闻名,曾经“御用”过的妃嫔有几百个,能够生下孩子的就有几十个,即使到了四十多岁,每周还要“御用”处女一人;赵桓不是好色之徒,妃嫔也就是两三个。
  宋徽宗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赵桓,觉得这个孩子不像自己,赵桓对徽宗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觉得也不像自己的老爹。宋徽宗宠信宦官与佞幸,赵桓看到这些坏蛋就烦。宋徽宗崇道抑佛,将佛刹改为宫观,将释迦牟尼改为天尊,将菩萨改为大士等。赵桓很不赞同,上宫殿与老爸公开理论,其结果肯定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宋徽宗穷奢侈极欲,干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赵桓在东宫则号称“恭俭之德,闻于天下”,手下的用品没有多少,但是图书却很多,使用的被褥都不带花纹,家具也不用漆。
  宋徽宗热衷于制礼作乐,装腔作势大搞排场,赵桓作为太子居然不去凑这个热闹。太子的舍人程振提醒赵桓:皇上这样做是尊重江山社稷的表现,您应该参加一下。赵桓却说先贤圣人都不是这样的。宋徽宗喜欢大兴土木,赵桓不以为然,劝说宋徽宗收回成命。据说徽宗打算接受其建议,宦官杨戬立即另生事端,说这是太子的家臣杨冯鼓动太子挑战宋徽宗的权威,借以扬名。宋徽宗大怒,立即把杨冯杀掉了,借以警告太子赵桓不得无礼。徽宗居然相信其太子会抢班篡位,并且采取极端措施,将太子家臣处死,足见其父子之间的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想看书来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3)
当时,赵桓仅仅是个后备皇帝而已,面对位居九五之尊的父皇,只能忍气吞声。如宣和元年六月,东京城发大水,宋徽宗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于是下诏询问解救方法。起居郎李纲趁机请求徽宗广开言路,接受好的意见建议,不要受那些坏蛋的蛊惑。
  徽宗不仅拒谏,还把李纲贬为承务郎、监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税务。赵桓对此颇为不满,虽说做诗水平不高,但还是赋诗一首,其中有“秋来一凤向南飞”之句,却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即位后,才对李纲说:“卿顷论水灾疏,朕在东宫见之,至今犹能诵忆。”
  赵桓位居太子期间,并非完全无人支持。耿南仲和李邦彦这两个后来祸国殃民的人,就是太子赵桓最忠诚的支持者。然而在当时的权要之中,基本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支持赵桓者较少,支持赵楷者居多,尤其是宋徽宗宠信的“六贼”等人,他们对赵桓事事横挑鼻子竖挑眼。赵桓本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原则,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副毛主席批判的自由主义的模样。
  如果他知道几百年后郑板桥写过“难得糊涂”这四个字的话,肯定也会裱下来悬挂在明堂之上。长此以往,赵桓处处谨小慎微,心境也就很抑郁。由于善于伪装自己的想法,所以把柄较少,这是赵桓的太子地位未能动摇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压抑自己的性格,是迫于外界压力的结果,久而久之,势必养成懦弱的个性,形成心理障碍。赵桓即位后,后代的人评价他勤俭有余而英明不足,就知道出大力流大汗,遇事优柔寡断,诏令朝令夕改,或许与此段时间性格压抑有关。
  宋徽宗不喜欢这个应该即位的嫡长子,但是如今情况非同寻常,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急于脱身苦海的宋徽宗,立即就想起那个曾被他冷遇多年的大儿子来了,准备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他。
  太子赵桓也不是傻子,得知父亲要传位于他的消息也很吃惊。如果是在平时,这种荣登大宝的事情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但今日赵家的江山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兵的攻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现在当这个皇上弄不好就成为金人的阶下囚,哪里有当个太平百姓那么快活!太子赵桓也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和能力。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里,被传入宫中的太子赵桓来到父皇病榻前痛哭流涕,打死也不肯受命。宋徽宗命内侍宦官宣读“内禅”诏书,太子赵桓不肯奉诏,只是一味地低声哭泣。宋徽宗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命童贯、李邦彦以天子御衣覆于太子身上“黄袍加身”,太子避而不受,仿佛穿上了就会得传染病一样。宋徽宗又用左手写道:“你不接受皇位就是不孝顺!”太子哭着答道:“我如果答应了,就是真的不孝顺!”。
  宋徽宗也很着急,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烫手的山药蛋传递下去呀,就像是搞传销的一样必须得找到下一个买家呀。他急得直跺脚,命人将太子赵桓名义上的母亲郑皇后叫来。郑皇后委婉劝谕太子道:“我们都老了,以后就都要靠着你了,别让你老爸着急了!”太子的犟脾气也来了,估计也是受历史上太上皇退位的时候继任者要“三退三让”的影响,就是推辞不即位。
  宋徽宗一看下家总是不买货,文的不行,又开始动武的了,命内侍簇拥太子至大殿即位,准备“生米煮成熟饭”。太子拖拖拉拉地不肯走,内侍强拥而去,太子极力挣扎,跌倒在地,也昏了过去。看来宋徽宗父子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关键时刻身体总是不好,心脏的供血能力很差。 。。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4)
这一晚上,北宋皇宫内还真热闹,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根本不考虑金兵大敌当前的危险。内侍慌忙用御辇将太子抬到福宁殿,一面传御医赶紧灌凉水按肚脐眼儿,一面紧急通知文武群臣朝贺新的“官家”即位。
  太子赵桓在福宁殿里经过了御医的治疗还是不省人事,后人估计他已经醒来了就是在装孙子,而宰执大臣与众文武已在大殿恭候了。众臣不见太子即位,不知底细,私下窃窃私语。宰相白时中到大殿宣布,新皇帝已经即位了,请大家先回去休息,明日上朝即可见到新君。百官也很倔犟,就是不走。大家都想着今夜见了说不准还有“迎立”的功劳,到手的便宜谁不要呀,于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齐声表示要见到活蹦乱跳的新天子。
  在灯火通明的大殿上,群臣还是死赖着不走。白时中茫然伫立,没有办法。“六贼”之一的大宦官梁师成从大内匆匆赶来,对白时中附耳言道:“官家(赵桓)虽已醒来,现仍不肯正大位,相公该如何定夺?”
  另一个宰相李邦彦心眼儿比较活泛,知道太子素与礼部员外郎兼太子詹事耿南仲交好,便召耿南仲与吴敏前来。耿南仲入福宁殿规劝太子,吴敏则在大殿上向群臣出示了“内禅”诏书。吴敏让大家尽可放心,今日夜深了,新的“官家”当于明日在大殿召见大家,文武百官这才吃了“定心丸”。他们交头接耳,私下议论着,在凄冷的北风中,渐渐地散去。
  太子赵桓死活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可并不代表别人不愿意。正当耿仲南与吴敏在福宁殿劝说太子赵桓即位之时,宋徽宗最钟爱的儿子郓王赵楷可坐不住了。凭借着父皇平日的偏爱和长期积蓄的力量,当赵楷得知父皇将在今晚传位太子的消息后,坐如针毡的他在一群王府内侍的簇拥下,匆忙通过禁中与郓府间的“飞桥复道”直抵宫门,企图入见宋徽宗。
  禁军将领步军都虞候何灌是太子赵桓的坚定支持者,危难时刻显身手,率领士兵把郓王一行挡于宫门之外。郓王赵楷问道:“孤入宫探视官家,难道太尉不认识本王吗?”何灌仗剑答道:“有圣上口谕,今夜任何人不得入后宫。我认得大王,手中之剑不认识大王!并且大位已定,您还是早早回去洗洗睡吧。”郓王无奈,也不敢动粗,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呀,只得哭着离去了。此事不仅见于野史,而且见于正史,不可视为小说家言。
  对郓王赵楷来说,这一晚是他一生中的分水岭。这之后,这个才华横溢的郓王逐渐丧失了锋芒,恐怕宋钦宗报复他,变为一个处处“谨慎小心”的懦弱之人了。太子赵桓即位为宋钦宗后,赵楷原来的地位虽然得以保持,甚至在表面上还略有上升。宋钦宗在靖康元年(1126)三月二十八日,将他改封为凤翔彰德军节度使、凤翔牧兼相州牧。但实权完全丧失,不用他来把守宫门了。后来钦宗的五弟肃王赵枢、六弟景王赵杞、七弟济王赵栩、九弟康王赵构还曾奉命出使金营,那么曾经与钦宗争夺皇位的三弟郓王赵楷则从此退出政坛,一年以后已变为“性懦体弱”之人,再无当年的勇气和艺术才华了。
  在这个北风凛冽的夜里,北宋皇宫里面上演了这样一出《大禅位》。京剧中曲目用“大”字表示庄重,如《大登殿》、《大保国》,这里用“大”字表示这出戏的热闹。宋徽宗父子三人,老子闹着退位,大儿子死活不肯即位,还有哭着闹着想即位的爱子,演出了一场所谓的“内禅”闹剧。自古帝王“内禅”也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后续的皇帝急于登上大宝,逼迫上一个皇帝尽快退位。但是像宋徽宗这种“霸王硬上弓”的禅位方法,也说得上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5)
宋钦宗赵桓被迫继承了父亲道君皇帝(宋徽宗)留下的一副破败的摊子。以前自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算潇洒一些,现在还要代父亲受过,心中很是郁闷。但是无论如何,皇帝是当上了,毕竟需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是硬着头皮来干了。也不知道如果当时宋钦宗知道有很多的后人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感想会是怎样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宋钦宗正式即位,上午在大殿召见群臣,终于让臣子们见到了鲜活的新皇帝。下午还检阅军队,并且大赦天下,一副新皇帝上任三把火的架势。
  由于吴敏、李纲等大臣的努力,急于避难东南的宋徽宗一开始就移交出了全部的权力,从而避免了新皇帝从登基开始就沦为傀儡。于是,在钦宗即位的当天,宋徽宗向外廷传出话来:“予为教主道君移往龙德宫,除教门事外,朝中政务一概不管。”也就是宣布自己从此成为“甩手掌柜”。
  宋钦宗在1125年年底即位之初,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口彩,把第二年的年号改为“靖康”,取《诗·周颂·我将》中“日靖四方”一句,加上“永康兆民”,含义就是平定四方的战乱,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愿望确实是不错的,但是需要用事实来证明,然而历史的车轮好像并不是按照统治者的愿望来转动的。
  文中曾经出现政和、宣和等年号,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靖康”,封建社会的建元与改元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听小帅给您细细道来。
  皇帝建立年号的传统来自于汉武帝,年号这个东西作为中国历史传统的纪年法和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北宋九任皇帝一共用了三十五个年号,其中宋徽宗就用了六个,分别是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皇帝即位后,无论新皇帝即位,还是自己中途改元,所有年号都遵循历史上的常规,用的是好的字眼,都表达了统治者的美好愿望,保佑自己在位期间统治稳定。没有人使用“饭桶”或者“失败”等恶劣词语,虽然宋徽宗统治时期在政治上很饭桶,在军事上也很失败。
  在新皇帝即位的时期,为了表示对上一任皇帝的尊敬,因为上一任皇帝不是自己的老爹就是哥哥,所以当年一般是不改年号的。宋钦宗即位以后,也是宣布第二年才改元“靖康”。在同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年号的中途调整也是有原因的,有的因为是要郊祀,这个是儒家礼乐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皇帝要拜祭天地,要“改正易号,与民更始”;有的是因为出现了自然灾害,统治阶级要改改手气,也要改元;有的是因为避讳而改元,如宋徽宗的年号“重和”,因为避讳辽国皇帝的名字就改为“宣和”。
  历史的运行自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否则皇帝的统治还不千秋万代了,说不准现在我们还在赵姓皇帝的统治之下做顺民呢。宋钦宗的改元“靖康”并没有带来金兵的败退和百姓的安康,宋朝得到的只是国祚的中断和人民的困苦,所以说,宋朝的兴衰成败都是历史的自然过程,靠这种年号带来吉祥如意的想法,除了平添了几分宗教迷信的色彩或者发出几声无奈的###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早晨,金军可没有停止追击的脚步,准备渡过黄河,继续享受不战而胜的快乐。但是,浚州的黄河大桥已经烧毁了,只能用船来过河了。由于以前有大桥,浚州逐渐失去了渡口的作用,城内艄公与民船日渐减少。金兵在浚州城内以及附近地区,刮地三尺也只搜集到能够承载六七人的渔船十余条和几艘稍大一些的民船。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6)
这支船队运力非常有限,一次只能航渡百余人马。而对于五六万急于渡河追击的金兵而言,他们所能凭借的工具只有这些。但是即使条件这样艰苦,宗望也不在乎。以前的战例表明,宋朝的军队就是一堆豆腐渣,只要金兵过了河,把宋朝的首都打下来不是问题,所以宗望下令:过河!
  为了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金军将百余名精锐骑兵编为首批航渡的敢死队,就像“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一样抢滩登陆。当金军的这些敢死队乘船驶抵黄河南岸的时候,预想中的激烈抵抗根本就没有发生,敢死队变成了打扫垃圾的,宋朝的溃兵丢弃的辎重粮草很多,甚至还有整套的乐器,原来是准备庆功的时候用的。很多的新鲜玩意儿,这些来自东北深山老林的土人都没有见过。这些金国的骑兵们,突然发现南岸居然没有一个活着的宋朝士兵。这个“奇怪”现象,大出金兵意料。宗望在得到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后,不禁嘲笑宋人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能渡哉?”
  历史上的大江大河流域登陆作战,自古以来,都要准备很长时间才可以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强渡第聂伯河的登陆战、盟军的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都是准备了很长时间,并且有了充足的运输工具,进行了很严密的战术欺骗才成功的。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强渡长江,也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有利因素具备的情况下,准备了几个月才成功的。金军过黄河登陆作战,完全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设备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军队行进途中居然可以轻松登陆成功,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但是唯一确定的,就是这次宋军的失败,是输在丧失斗志上。由于黄河南岸的宋军被金兵吓得如惊弓之鸟,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使原本渡河条件并不充分的金兵,突破了宋朝先前重兵驻防的黄河防线,攻陷了河南重镇滑州,并推进到离汴京不远的地方。
  金军在黄河南岸从容地开辟了登陆场,砍掉很多树做成了浮排,航渡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金兵可不给宋朝喘气的时间,不分昼夜抢渡黄河,船队在河面上日夜不息,往来穿梭,一批又一批的骑兵被陆续运抵南岸。连续五天,金军数万骑兵全部渡过黄河。宗望率金骑不等步兵集结随即南下,大量金兵随渡随行。金军打乱建制,无复行伍,尾随宋朝溃军之后猛冲猛打,一路向东京汴梁挺进。
  北宋时期的开封府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在地貌环境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开封市是一座典型的黄河边上的城市,向北走出市区,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你就可以看到那条著名的“地上河”,河边上还有很多穿着宋朝衣服的船民在叫卖着租船旅游。
  但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黄河与现在的黄河有很大的不同。黄河在历史上有几百次的改道,最著名的有六次,其中宋朝的时候发生了第三次重大的改道,并且还分为东流和北流,北流注入了渤海湾,东流与淮河合流入黄海。当时的黄河在开封以北一百多公里,大约相当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即便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这段车程也尚需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若是站在靖康元年开封府的北郊,但凭目力所及,无论如何是看不到黄河的。在当时黄河的堤防建设还很薄弱的时候,这一百多公里的阻隔,使开封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威胁,从而初步具备了一个国家首都的条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7)
如果不考虑军事防卫的因素,从政治、经济、交通方面去考量的话,处于“天下之中”河南腹地、四通八达的开封作为十一世纪中原王朝的首都,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北宋都城汴京在当时都已经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另外周边的卫星城镇(又名“草市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些城镇里,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据南宋时期非常流行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一种葫芦,嫩时可食)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真是一幅繁荣景象。
  另外,每天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鱼达数千担,著名的“黄河鲤鱼”在这个时期开始闻名遐迩。这时的夜市也更加兴盛,往往直到三更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还有作为说书游艺场所的“瓦肆”,大者可容纳数千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评书和历史故事就是在这里经过说书艺人的精彩演绎传遍千家万户。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更为了解当时汴京市肆的繁荣情况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证据。另外,宫廷内部也经常组织“排档”,据说现在所谓的吃夜宵的地方“大排档”就是来源于此。
  汴京中心街道称做御街,宽两百步,路两边是御廊。在北宋以前,街道两边的门都是向着南方开的,但是在这条街道,北宋政府改变了周、秦、汉、唐时期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从事买卖活动的旧规矩,允许市民在御廊开店设铺和沿街做买卖,这在当时可谓一次商业上的革命行为。
  在当时,城门都是每天天一黑就关闭,以防止盗贼。开封府为活跃经济文化生活,还放宽了宵禁,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设一个军巡铺,铺中有固定的巡警轮流值班,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警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当时的东京汴梁还有一个著名的马行街夜市,那里酒楼林立,店铺并肩,人物嘈杂,笙歌燕舞,一直营业到清晨五、六点。马行街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蚊子,据说是因为炒菜的油烟太大,把蚊子都熏跑了。
  与辽国的“五京制”相仿,赵宋王朝也有“四京”,集中在黄河南岸东西四百里、南北不过六百里的地带上。除东京外,赵宋其他“三京”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直辖市”。若是将“四京”做一下连线,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规整的直角三角形。在这个狭小而精致的三角形上,集中了当时北中国最繁华的四座城市。
  除了东京开封府之外,还有京西北路的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京东西路的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河北东路的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关于这个三角地域,宋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记的名字叫做“四辅”。以上的这些地区是当时宋朝的经济命脉所在,十分重要。但在今天,这四座城市已经远远没有当时的重要性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1)
宗望率领金军渡过黄河迅速逼近开封的消息传入龙德宫中,刚刚退位的道君皇帝就沉不住气了。虽说自己是玉皇大帝保佑的,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但那些是骗别人的鬼话,要是来骗自己肯定是不中用的。
  早在去年十二月金兵入侵之初,宋徽宗对金国还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此次金兵入侵,无非是因为北方为苦寒之地,物产并不丰富,所以来南方找点吃的喝的而已,给点钱也就打发了。等到童贯拿着金人的宣战檄文给他看的时候,道君皇帝才如梦初醒并且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次金军南侵远没他想的那么简单!金兵南下,是来夺取赵家江山社稷,改朝换代来的,不是给几个钱就能搞定的。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宋徽宗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了。此时的宋徽宗下定决心把国家这个烂摊子交给自己的儿子钦宗,一面装病把皇帝权力传给儿子,一面策划顺着金兵进攻的方向逃跑。这个表明他还是有一些智力,没有逆着方向逃跑。
  但凡在历史书上留下了姓名的人物,其实“逃跑”与“装病”是必须具备的两项技能,关键时刻能想起用这两招,确实证明宋徽宗还是比较聪明的。刘邦会逃跑,逃跑的时候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推下车,怕车子太沉了跑不快,不是也当了皇帝,成了汉高祖了吗?皇叔刘备也会逃跑,跑得连老婆孩子都找不到,直接引出了《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最后也变成皇帝了。另外,西施会装病,假装痛得胸口疼,但是样子很美,不也名满天下引来无数“粉丝”模仿吗?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会装病,病得胡言乱语,最后不也是夺取皇帝宝座了吗?
  会这两样东西简直是做政治家或者是做领导的必备技巧,学一招打遍天下,学两招天下无敌。如果有一天,你的上级找你办一件你不愿意办的烂事,可以选择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使用。但是,最关键的,别让人家看出来你的真实面目,要装得像。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宋钦宗正式下诏,公布了道君皇帝官家将赴毫州太清宫(亳州今属安徽,而老子的出生地所建的太清宫,今天在河南的鹿邑县)烧香还愿的消息。诏书中说:“恭奉道君皇帝,近来因操劳国事而生疾,遥向太清宫祷告,旋即康复。如今没有日理万机之繁,可以前往太清宫报谢,定于今春正元节前择日诣亳州太清宫烧香,有司应做好准备。”看了诏书,大家才知道原来道君皇帝积劳成疾,向太清宫祷告后就“身体奔儿棒,吃嘛嘛香”,现在去太清宫还愿了。
  既然朝廷对外发布的消息是“东巡烧香”,必要的烧香仪式还是要讲的。同日,太史为道君皇帝占卜,认定正月初四是黄道吉日,上皇可以起行。要说这个太史也是缺心眼儿,非常时期有非常的办法呀,选日子不如撞日子,这就像演义小说里面男的或者女的首领,抓到一个女的或者男的要拜堂成亲一样,就在当天搞定。你选择第二天,人家急于去烧香的答应吗?
  道君皇帝在逃跑方面是个聪明人,早等不及了。烧香上贡选吉日,逃跑用得着什么吉日,越是早点跑越吉利。靖康元年正月三日晚间二更天,道君皇帝一行人趁夜色,偷偷离开东京城,仓皇出逃。随行的有太上皇后、皇妃及一部分王子帝姬(公主),扈从官员只有蔡攸及宦官、卫士等数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2)
一个星期前的宋徽宗还是半身不遂,一到逃跑简直比兔子还快,好像吃了钙片一样。蔡京听说宋徽宗率先逃跑,也赶快收拾家里的金银带着家人追了过去。童贯得知徽宗提前出发“烧香”的消息比较晚,估计是出于对领导以及自身安全的考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