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幸福来敲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见到她油然而生的那种熟悉感觉出现后,我并未更多回忆那一瞬间。但在我四岁的一天,可能是她在什么地方又递给我糖果的时候,用她那温柔的目光询问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了那种熟悉的感觉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同样深情地回望着她,当然记得,你就是妈妈!
我家有很多秘密,许多年来,关于妈妈的事情我只知道一星半点,这还是从不同人那里听来的。最后拼凑出的结论是,妈妈就是个灰姑娘,只是她没有善良的教母,最后也没有遇到英俊的王子,更不用说幸福地生活到老。妈妈名叫贝蒂·让,1928年生于阿肯萨州的小石城,父母是阿奇和奥菲丽娅·加德纳,四个孩子中只有母亲这么一个女孩,她正好赶上经济大萧条的年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贫困乡村长大成人,那里离雷维尔镇不远,小镇不大,只有500多人。生活贫困加之种族主义作祟,加德纳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当时,也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母亲贝蒂和舅舅阿奇沿着雷维尔镇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步行去上学,旁边常有驾着马车或骑着高头大马的白人孩子耀武扬威,冲着他们吐口水,骂他们是“黑鬼”。后来舅舅阿奇一想起这段日子就忍不住心酸落泪。
虽然生活艰辛,加之种族歧视,但是母亲的童年过得还算太平。三个哥哥小阿奇、威利、亨利都护着她这个妹妹,她其实相当出色,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46年从雷维尔镇有色人种高中毕业时,她的成绩在班上名列第三,马上就面临着考大学,她一心想着大学毕业后能成为教育工作者,也就在这时,宛若晴天霹雳,外婆突然过世。和灰姑娘一样的是,当她还沉浸在丧母之痛的时候,才几天工夫,她父亲就闪电般地再婚了。从此母亲贝蒂就不得不小心应对着自己恶毒的继母,随即,继母也得了个“小妈”的“雅号”,而且继母自己还有好几个孩子各个都不好对付。当贝蒂指望父亲资助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小妈却将这笔钱据为己有,作为自己的亲生女儿艾迪·李的上学费用,艾迪和贝蒂本是同班,而且成绩平平。
父亲拒绝伸出援助之手,这让贝蒂心痛欲碎,但她还是没有放弃,通过美容学校的培训,她找了份代理教师的工作。但注册州立教师资格还是需要费用的,她向父亲求援,可得到的是又一次的断然拒绝。
虽然,贝蒂·让·加德纳有与生俱来的出众才华和姣好容貌,但她与异性交往时却屡遭不幸。其实从她自己的父亲开始,似乎男人就是注定要让她吃尽苦头。萨缪尔·梭特是个已婚的学校老师,对贝蒂表白真情,并信誓旦旦要离开自己的妻子,与贝蒂重建家庭,可当贝蒂身怀有孕之后,他却改变了初衷。果不出所料,父亲和继母根本不愿与这事有任何瓜葛,相反觉得贝蒂22岁还没嫁人已经让他们抬不起头来,现在她不仅是个老姑娘而且还成了未婚妈妈,这让他们更是接受不了。索性,干脆将她逐出家门。
从此母亲开始了去威斯康星密尔沃基长达四年的跋涉,因为她三个哥哥就居住在那里。就在路上,姐姐降生了,母亲为纪念她深爱的妈妈,就给姐姐取名叫奥菲丽娅,在回路易斯安那的途中,她又邂逅了一个高个子的英俊黑人,他就是托马斯???特纳,一个已婚男人,不知是情之所至还是他强迫使然,他俩上了床,结果就有了我,克里斯多夫·保罗·加德纳,1954年2月9日,出生在威斯康星的密尔沃基,幸运的是,也就在同一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学校种族隔离制违反了第十四条修正案。
为保守我身世的秘密,童年的我对父亲几乎一无所知,他的名字也就提过那么一两次,可要是不让我一门心思去发现其他问题的答案,我则可能会更痛苦难熬,特别是我那么漂亮的妈妈怎么会和弗莱迪·崔普雷特交往,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在哪里遇上的,等等。
有些时候弗莱迪的长相和拳王桑尼·里斯顿颇有相似,性情暴烈、攻击性极强。他是个大块头,身高1。88米,体重250斤,皮肤深棕,这可能会讨一些女人的喜欢。开始让母亲注意上他的估计是他的悔过之心,不过这一点后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或是按照我当时的猜测,母亲一定是中了邪,把他当作被施了魔法的青蛙王子,以后能浪子回头。再有就是,她的那些俊俏男友,最后没一个能靠得住,也许指望弗莱迪这样的,外表虽然凶狠,可能心地善良。若真是这样,而且她真的相信所谓青蛙变王子的故事,她可真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弗莱迪远比他的相貌更加凶狠,特别是当她一吻定情,决定以身相许之后,他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母亲被指控福利欺诈,并锒铛入狱。开始是一封匿名信,指控母亲对社会构成威胁,因为她要挣钱养家,照顾两个孩子(姐姐和我),而且她又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妹妹沙仑),同时还在接受社会救济。那封匿名信就是出自弗莱迪之手,他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她关上三年,给她个教训,因为母亲有离开他的想法,他觉得这就更无法饶恕。
正是由于弗莱迪的这种行径,母亲被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姐姐和我不得不在福利院度日,或者寄宿在亲戚家中。而我们对背后的这些变故一无所知。
正像没人告诉过我那个来福利院给我做糖果的女子就是母亲一样,当时她还受到监狱的特殊监护,也没人给我们解释过为什么姐姐和我要搬到舅舅阿奇家,舅母叫做克拉拉,我们都叫她缇缇。整个加德纳家族似乎发誓要严守秘密,每当问及过去,人们都对此避而不谈,可能是母亲有约在先,不愿再提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死磨硬泡,一定要她告诉我生父究竟是谁,为什么他不在我身边,母亲悲伤地望着我一言不发,我就不敢再吭声了。
“但是……”,我还想坚持一下。
她摇摇头,不愿吐露一个字。
“为什么呢?”
“因为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妈妈坚定地告诉我。看我一脸沮丧,她轻叹一声,但仍不肯改口,“无论怎样,过去都无法再改变了。”接下来,她的一句睿智的结语为我的问题画上了句号,“生活就是这样。”这事后来就再没提起过。
虽然我还是那么好问这问那,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答案,但我还是很快又回到自己快乐的生活中来,开始时这倒是没什么难度。
我长大成人的地方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北部最为贫困的地区,我熟悉这里的每寸土地,而且这里也成就了我孩提时一段还算幸福的时光。当时的左邻右舍正如电视里演的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样,以至于后来的几十年似乎也定格在这段时期里,没有太多变化--这里不乏经常一起玩的伙伴们,还有不同年龄层的人聚会热闹的场所,再有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商贩,最不缺的是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当时唯一能在电视上见到的黑色就是名牌黑皮衣,而在我住的地方,至少在来到世上的头12年间,我只在电视和警车里见过白人。
我那些幸福时光的主角都是自己的家人,首先要提的就是我那三个倔脾气舅舅。威利和亨利舅舅双双退伍之后,去过遥远的海岸,后来两人回到路易斯安那呆了好一阵子,才不约而同的决定要尽可能远离南方,两人计划去加拿大,可车子在威斯康星密尔沃基抛了锚,于是索性就地留下来,没再继续他们的旅程。
勤勤恳恳的加德纳兄弟在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很容易就落下脚来,他们就选在密尔沃基和与密歇根湖交汇的地方安顿下来,这里土地肥沃,适合耕作,水路四通八达,适合工业和贸易,绝对是他们的理想生存之地,为适应酷暑严寒,在这里生存需要内心的坚韧和顽强,以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而所有这些以及其他优良品质都是从不同地方移民到威斯康星的人们身上并不或缺的品质。相信在密尔沃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身上,也不乏同样的优点,如温尼巴哥和伯塔瓦托米部族就是这样的实例。还有些当地的特性也感染了这些外来移民,无论是黑人、犹太人、意大利人、东欧人,还是来自德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的第一拨移民潮以及当地的原住民,都受到这里极度乐观精神的鼓舞和感召。
所有这些雄心勃勃又不失实用性的梦想有时竟能催生一些超级成就。比如,仅有一个啤酒品牌大卖是远远不够的,密尔沃基响当当的啤酒品牌可以有若干。这里不仅奶制品闻名于世,它的奶酪产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可圈可点的支柱行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十个八个,造砖、制皮、酿酒、造船、肉食品加工、钢铁(这里有美国的内陆钢铁公司、艾欧史密斯),以及诸多汽车巨头(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衰落)。
其实主要是钢铁厂和汽车厂使得很多黑人从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佐治亚等南部诸州纷纷移至密尔沃基、底特律、芝加哥、克里夫兰这些北方城市,这些体力工作比起南方农场里挥汗如雨的田间耕作相对要好上很多,当时南方的农场主要采用分成制,而不到一百年前,干脆就是奴隶制。很多这样的移民以及他们的家人都沿袭各自家乡的习惯和做法,似乎这些东西已经和他们密不可分。姐姐奥菲丽娅生父的一家就是这样,他们来自路易斯安那,最后也在密尔沃基定居,崔普雷特一家人来自密西西比,很难找到像他们家那么好的人了,但弗莱迪绝对是家中的败类。
日复一日,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但在周末,大家则尽情嬉戏,还专心祷告,至少我家的这些邻里是这样的。我们这附近绝对没有酗酒这种事情发生。每到周五傍晚,美国内陆钢铁公司下班的哨音一响,派对聚会就开始了,而且会一直持续到周日的早上,然后人们就纷纷赶到教堂做礼拜,祈求主的宽恕。我的三个舅舅都在内陆钢铁公司上班,阿奇和威利舅舅一直干到退休,亨利舅舅则干到自己生命最后一刻,不过那一刻来得太早了些。
我四五岁的时候,和阿奇舅舅和缇缇舅母一起生活。我逐渐喜欢上了家里人每天上班的这种日子。舅舅和舅母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家里总是洋溢着其乐融融、祥和的气氛。舅母缇缇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而且要我们也完全信奉她的信仰。每个礼拜日,我们一整天都呆在会幕浸礼会,夏天的时候,我们白天参加圣经学习班,平时一旦有什么特殊集会,我们都会陪着她一同参加,同一教堂的教友若有故去,无论熟识与否我们都去参加葬礼。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欣然前往,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街坊邻里,现在都换了庄重的衣服,和平时判若两人,这本身就非常有趣。我也喜欢大声唱歌,这让我感到兴奋和激动,特别是当我不大确定自己的母亲是谁,身在何处的时候,和大家在一起会让我产生一种归属感。
缇缇舅母从未想过要代替妈妈的角色,但她同样能给予我爱与关怀,妈妈的厨艺无人能及,但舅母的热玉米面包同样让人难忘,特别是像我这样正在长身体的男孩,更是吃都吃不够的。舅母还总能给我买来好多书,我也同样是看也看不够。后来,母亲也一再强调看书的重要,尽量找时间带我去公共图书馆,为了说明有万卷书的图书馆到底有多么重要,她会说:“公共图书馆是世上最了不得的地方。”想想也的确如此,因为母亲告诉我,如果识文断字,你就会所向披靡,无人能挡,但如果大字不识一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舅母缇缇却是第一个教会我热爱书、爱上讲故事的人。虽然当时我还不会认字,但舅母可以读书给我听,之后我自己看插图,也能大体记起故事的内容,我自认为这就是在读书了。我有罗马希腊的神话故事、儿童经典童话故事、历险故事,还有我儿时的最爱: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石中剑》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那时我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命。
书籍不仅让我张开想象的翅膀,而且也为我了解未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不再感觉无助与害怕。一次,舅母给我买回来一本我朝思暮想的《蛇类百科》,那是本浅绿色的大开本书,就是花园蛇的颜色,我一头扎进书里,仔细研究着各类蛇的每个细节。从无害的奶蛇到致命的响尾蛇、眼镜蛇、巨蟒。白天我看得津津有味,可到了夜里做噩梦的时候,尤其是梦里到处爬满了咝咝作响的毒蛇的时候,我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悔不该白天看了这些东西。
显然,舅舅、舅母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半夜里他们发现我缩在他俩中间,就是说尽好话,我也死活不会到自己床上去。最后他们把我留下,就这么入睡了,我倒是感到分外安全踏实,他们也没有让我太难为情。不过等我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倒会抖落出这件事来,让我分外脸红,羞愧难当。
我的另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就是那台黑白电视机。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看到次中量级拳手雷·罗宾森站在一辆卡迪拉克旁。
“这我都看见过的,”阿奇舅舅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指着屏幕说,“罗宾森得到一部粉红色的卡迪拉克!”
在黑白电视上是看不出车的颜色的,除非是解说员在一旁讲解,但那阵势确实不一般。
周五晚上的拳击赛是蓝吉列刀片赞助的,我和舅舅阿奇一起看得不亦乐乎,分分秒秒都不能错过,当然缇缇舅母和姐姐奥菲丽娅不愿凑这份热闹,之前,他还会告诉我有关拳击的方方面面。我俩全神贯注盯着屏幕,从悬念叠生的前奏,到主持人宣布“吉列倾情巨献”,再到比赛本身,我们分秒不差,全程跟下。
阿奇舅舅的冷静沉着、富有感染力,无论是拳击赛高潮迭起,还是险象环生,他都不动声色。那时他已经将近而立之年,但还没有儿子,而我又没有父亲,所以我俩非常亲近。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而且凭借自己内敛的性格和聪明睿智在内陆钢铁公司逐级而上,步步高升,为我们树立了耐性和专注的楷模。他和母亲相貌非常相似,肤色是栗色,身材匀称,个头不高,但是显得不矮。阿奇舅舅穿着非常得体,甚至影响到我后来的着装习惯和品位,当然这在当时我是可望不可及的。他仪容整洁,一丝不苟,精干短发,胡须整齐挺括,衣着并不张扬,但一尘不染,而且素来如此。
在阿奇舅舅看来,重量级拳击手乔???路易斯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更得到“褐色轰炸机”的美誉。舅舅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没少过收音机里路易斯的比赛转播,躲闪腾挪、左击右打,都是通过收音机的声音来判别。因此,阿奇舅舅根本不用听解说员的讲解,就能给我生动地讲评每场比赛,而且水平绝对上乘。如今,我们一同看着这些拳击手们创造奇迹,此时的拳手雷???罗宾森正逐渐步入辉煌,他与杰克???拉莫塔的一场鏖战让我永远难以忘怀。雷和其他拳手都具备非凡的品质,简直就是超级英雄,他们无所不能,随心所欲,甚至可以拥有一辆粉红色的卡迪拉克,那就相当于现在的红色法拉利。对于住在贫民区的穷孩子而言,这绝对是至神至圣,匪夷所思。但是雷和他的座驾只是在电视上才有的,我手边也有件宝贝,能让我看到贫民区以外的精彩世界,这就是斯皮格商品名录。
这本册子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就用家用商品名录来玩翻页游戏,游戏很简单,就是随意翻到一页,然后就称其中的宝贝玩艺儿都归自己所有。我先翻到一页,“这些是我的”,然后姐姐奥菲丽娅翻到一页,“这些家具和衣服都是我的”,“还有炉子和珠宝也是”。这本名录足有三百多页,所以我们的翻页游戏总是玩都玩不够。
有一年的深冬时节,因为圣诞将至,我们把游戏稍作改动。先是轮到姐姐,她随手翻到一页,她脸上露出那种姐姐式的大度微笑,说那一页的好东西都送我了,就作为圣诞礼物。“这页是你的了,都归你了。”
然后轮到我,我也如法炮制,翻到一页,“圣诞节了,这些归你了。”我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那么高兴,是自己得到一页礼物,还是自己送出一页礼物。
这种翻页游戏我们可以一连玩上几个小时,期间谁也不会提妈妈是谁,妈妈去哪了,或是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这类问题,但我们不约而同地有着这样的期待。我们在等,在等着什么事情,或是什么人来到我们身边。因此,当得知妈妈真的要离开她在的地方(后来我才知道那地方叫监狱),回到姐姐和我的身边,还有个忽然冒出来的妹妹沙仑,我们甚至都很平静。
虽然妈妈版的灰姑娘故事和书上写得不一样,但我觉得和母亲团聚就会有童话般的奇迹发生,但这种想法并没维持多久。所有关于那个给我做糖果的美丽女子的美好记忆都一起涌上心头,我们相聚的那一刻简直让我忘乎所以,那种幸福超乎了我的所有想象。但是这一切很快就化为乌有,因为继父弗莱迪·崔普雷特闯入了我的生活。也许,你会以为我和这个作为母亲现任丈夫和我继父的男人之间会有段所谓蜜月时光,其实不然,从他看到我的那一刻起,他就认定要和我作对到底。
我那时对于他的危害和暴力程度还一无所知,但我还是感觉到他的暴戾和凶狠,他似乎觉得伤害我的情感就能给他带来无尽快乐。我的直觉很快得到证实,只要有可能,他就会训斥我,让愤怒和怨恨在我心头一天天地积累,而这些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头一次见到他时,他就无缘无故大发雷霆,怒目圆睁,大声呵斥:“我才不是你那见鬼的老爸!”
3第2章
“哥哥,哥哥,快醒醒!”3岁大的妹妹沙仑奶声奶气地喊,边喊还边扯着我的衣服。我迷迷糊糊睁不开眼,努力想记起我这是在哪里。今天是万圣节,夜已经很深了。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这张床几乎占满了整间屋子。这间小屋在我们住的房子靠里的位置,在“大屋”的后面,而第八大
父爱的饥渴
“哥哥,哥哥,快醒醒!”3岁大的妹妹沙仑奶声奶气地喊,边喊还边扯着我的衣服。
我迷迷糊糊睁不开眼,努力想记起我这是在哪里。今天是万圣节,夜已经很深了。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这张床几乎占满了整间屋子。这间小屋在我们住的房子靠里的位置,在“大屋”的后面,而第八大道右街上的这座“大屋”是弗莱迪的姐姐贝希的财产。一想起这些,我就准备转身继续睡觉,想尽量多休息一会儿。虽然,睡觉有时也会做噩梦,但白天现实的生活还是让我更加恐惧。
从妈妈回来接我们团聚开始,我、奥菲利亚和母亲离开我们接受改造时生下的妹妹沙仑,我们几个就要直接面对继父弗莱迪了,生活的平静从此被打破,而且每况愈下。回想和阿奇舅舅、缇缇舅母一起的那段日子简直是天堂般的幸福生活,而与之相比,在继父弗莱迪这里我们简直不堪忍受。妈妈付出她全部的爱,试图保护我们,并说可以让继父对我们好些,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
我本能地认为,得想办法让继父喜欢上我,但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会把我的希望摔得粉碎,而且拳脚相加。在舅舅那里,我们几乎从未挨过打,但继父打我们那就是家常便饭,而这通常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他喝得醉醺醺,四处撒酒疯时,我们就成了出气筒。
开始,我还以为如果自己学习成绩好,会讨得继父的欢心。在我六、七岁前后,学校几乎成了我的避难所,我拼命学习,在学校的氛围中找到慰藉。从幼年开始接触书本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加之母亲的不断鼓励,我很快就能读书认字了。我最喜欢的女老师布罗德里克太太进一步帮我增强了对书本的兴趣,她常常要我在同学面前朗读课文,而别的同学就没这么幸运。因为当时家里没有电视,所以阅读就显得愈发的重要,特别是妈妈喜欢在忙完一天繁重的家务活后,坐下来听我向她讲述当天具体学了些什么内容。
母亲还一直觉得自己有一天能接受学校教育,获得在威斯康星州的教学资质。那时,母亲把心思都放在照料四个孩子身上,姐姐奥菲利亚、我、妹妹沙仑还有刚出生的小妹金牡。妈妈任劳任怨,白天要去帮助有钱人(白人)打扫房间,晚上如饥似渴地听我讲述当天学的功课,或是和我一起看我带回家的故事画册。《红气球》这本书我百读不厌,坐在妈妈身边,给她看故事的插图,书里讲的是在一座魔法城市里,有个小男孩和他的红气球一起飞上了天,在屋顶探险的故事。妈妈的眼睛闪着美丽而宁静的光亮,仿佛她自己也飞上了云端,也是乘着红气球一起飞,飞得越来越远。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故事发生的这座魔法城市就是巴黎,是在一个叫法国的地方。更想不到,后来我会不止一次的去过巴黎。
我在小学取得的成绩着实让妈妈感到自豪,但我若是还认为自己能靠成绩讨得继父的欢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继父弗莱迪大字不识一个,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独自高举反扫盲大旗,决心要把反对识字的斗争进行到底。继父当时已经三十出头,可是在密西西比他上到小学三年级就放弃了学业。打电话这种事还是很久以后他才学会的,当时他连这都不会。所有这些自然让他没有安全感,为试图掩饰这一点,他称所有能读会写的人都是“狗娘养的”。
当然,若是按照他的逻辑,这其中也应该包括妈妈、我和姐姐在内,或是任何学问比他多的人,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占他的便宜。从仇视的目光中,其实不难看出他每天就生活在这些“狗娘养的”人们中间,他们似乎时刻都在惦记着要揩他的油水。这种情绪再与酒精相混合就产生了严重的偏执与妄想。
虽然我逐渐开始意识到这其中的玄机,但是在一段时间内,我还是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希望以此感化继父,能唤醒他身上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父爱。但一天下午,这个希望也破灭了,因为家里来了位客人,萨缪尔·梭特先生,也就是姐姐奥菲丽娅的亲生父亲。
机缘巧合,梭特和继父居然成了好友,酒桌上的兄弟。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不仅是因为他们和妈妈都有过孩子,而且两人差距实在太大。每次梭特来家里的时候,整个屋子都会充满一种特别的温暖,他周身都散发着那种南方绅士的特有魅力。他衣着得体,吐字清晰,是个典型的高中教师,他不仅识文断字,而且口才极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甚至会让人误以为他是个律师。虽然继父弗莱迪从来没说梭特也是狗娘养的,但他们俩实在是相差太远,因为继父总是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有时继父会端着枪在屋子里开道,挥舞着他的猎枪,大喊大叫:“让这些该死的东西给老子滚出去!”有时他会一手拿着半瓶威士忌,一手拿着点着的宝马烟,大声咆哮,手里还比比划划,在屋里横冲直撞。
老泰勒威士忌是弗莱迪的最爱,不过他也喝老祖父威士忌、老乌鸦威士忌或是顺手抄起的半品脱威士忌也完全可以。和那些讲究的黑人不同,他自己没有专用的威士忌小酒壶。他总穿一身工作服,牛仔布或卡其布,羊毛衬衫, 穿件T恤衫当内衣,再加一双工作鞋,还有就是寸步不离身的小酒瓶子。就这样他居然能在艾欧史密斯公司一直干到退休,养老金什么的一分不少,这对我而言又是个不解之谜。的确,他是个尽职尽责的钢铁工人,但是喝起酒来,他更是尽力又尽心。
下午当梭特来的时候,奥菲丽娅和我跑上去迎他,很快继父弗莱迪也进了客厅。梭特每次来都会带点小东西,通常是给自己亲生的女儿两美元,给我一美元,因为他把我也看作是他的养子。今天也毫不例外,梭特先是抱了抱姐姐,亲亲她的脸颊,把两美元放在她手心,然后姐姐挥挥手,蹦蹦跳跳地跑开了,“爸爸,再见!”然后就该轮到我了。
梭特看着我张开的手心,倒也没让我久等,先是夸我学校功课不错,然后就给了我张崭新的一美元钞票。我心里乐开了花,周身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不就是我的爸爸吗?”
“对呀,”梭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就是你爸爸,来,拿着……”接着又掏出一美元递给我说:“儿子,去把钱存到你的银行户头上吧。”
我乐得合不拢嘴,虽然我没有银行户头,但是突然多出的一美元,加上奥菲丽娅的爸爸同意做我的爸爸,让我兴奋不已,我正要转身,却听到继父弗莱迪狮子般的怒吼从天而降:“好啊,我不是你这兔崽子的爹,给我滚得远远的!”
也就在那一刻,我瞟了身后的梭特一眼,看到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弗莱迪,也许梭特心里想的和我不谋而合,就是弗莱迪说这些毫无道理,首先,我是在和梭特说话,其次,他的话实在过于伤人、过于蛮横无理。弗莱迪其实已无数次地重复过他的这些观点,此外还毫不留情地刻薄挖苦我的大耳朵。
即便我就站在一旁,人们问起我是谁的时候,他也会咆哮道:“鬼才知道这个大耳朵狗娘养的东西是谁的。”
然后他仿佛毫不在意似的,转过身来咧着嘴看着我,仿佛把我踩在他的脚下,碾碎我的自尊心,就能给他带来极大快感。受到这种侮辱,我即便是黑皮肤,此时也感觉脸已经窘得红到耳根。
还有一次,我在洗手间,听到外面有人找我,接着传来弗莱迪的咆哮:“我怎么知道这个大耳朵狗娘养的东西在哪儿。”他在人前这么说我已经让我忍无可忍,特别是看到我极力掩饰这话给我七岁的幼小心灵所带来的极度痛楚,他相当满足,但听到他在不知道我在附近的情况下,还这么说,我几乎痛不欲生。我站在浴室的镜子前仔细端详自己的耳朵,想看看到底我的耳朵有多大,结果发现确实不小,这使得他的话显得愈发刺耳,即便是我长大后,这种感觉还让我心有余悸。
除了弗莱迪的恶言恶语不说,学校和邻居的孩子们也戏称我为小飞象“邓波”,就是迪士尼卡通片里的那只小飞象。所有这些仿佛悬在我头上的利剑,时刻准备把我的自尊自信劈个粉碎,加上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对我而言这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姐姐奥菲丽娅知道梭特是她的父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