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城北京-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天,在城南的大沼泽地里,经过整个夏季养得肥肥的野鸭,和躲藏在河边灌木丛中的苍鹭,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南迁。公园和西山都泛着红、紫色。西山上红上与蓝天映衬混杂一起,产生了著名的西山紫坡景观,在更高、更远的山顶,山色渐渐变成暗紫色和灰色。秋天的颜色变幻无常,尤其是在于冷的北京。大自然提醒所有的造物储存起能量,消歇下来,迎接正在临近的冬天。住在北京的南方人看到鸟类南迁,就会引发思乡之情。人们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备,对付来自蒙古沙漠的大风沙,它不在五月便会在十月到来。届时天空阴暗,太阳看起来泛着黄色。尘上很像一层厚厚的云。它钻进人们的耳朵和鼻孔里,弄得满嘴沙砾。漂亮的女人坐在黄包车中,用美丽的丝巾蒙着脸,丝巾随风飘动着。家中的每件物品也都被盖上一层细尘土。不管门窗关得多紧,尘土都会钻人缝隙。大风沙要持续一两天,然后太阳才会重新露面。
很快便到了晚秋,名目繁多得无以复加的菊花在隆福寺和厂甸同时上市,正阳楼的螃蟹又肥又香。草木已变得枝叶干爽松脆,正像岁月在老人身上带来的变化一样。风吹过园子里的松树和枣树,夏季树叶轻柔的娑娑声变成秋日劲风的啸叫,夏季已成记忆,炉边的蟋蟀叫个不停。人们清扫门前院落,却无心扫净那枫叶,留下几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院子里。
冬天再一次来临,循环往复又一年。举世闻名的北京白松像白色、瘦长的精灵矗立于山巅。裹着麻袋片的乞丐们在寒冷中颤抖着。
图12今日北京及其周围形势
A。长城B.明代陵墓C.妙峰山
D。温泉E.皇家塚F.门头沟(煤矿)
G。卧佛H.玉泉山I。藏式要塞
J。狩猎园K.颐和园L.马可·波罗桥
M。跑马道N.圆明园O.大钟寺
P。动物园Q.黄寺R.紫禁城
H。玉泉山S.内城T.外城
U。通往热河之路V.汤山温泉
第三篇 城市(1)
从地理位置来说,北京地处中国版图的东北地带,从天津港乘火车要两小时,从北面长城乘火车要一小时。与长城的相邻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的政治中心总是处于北方。中国文化的摇篮位于黄河河谷。中国三大朝代,周代(公元前一一二二—二五六)、汉代(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唐代(公元六一八—九〇六)的首都都在西北,大抵位于当今陕西省的西安。北宋的首都在黄河边的开封。从十三世纪至今,虽短期中断,元(蒙古族,公元一二六〇—一三七六)、明(公元一三六八—一###二)、清(满族,一###四—一九一一)各代,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
从地理上说,中国有西部的西藏高原和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作为屏障;东面和南面的海域也可保安全,直到十九世纪西方炮舰来到这片水域,才夺取了领海权。
从公元前二千年到现在,来自北方的威胁一直存在着。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就受到严扰和来自西北的戎部落骚扰,因而迁都洛阳。到公元前三世纪初,强大的燕国,即北京所在地,已经建起了很长一段用来防御蛮族部落进攻的长城。公元前三世纪,强大的燕国是最后一批被秦始皇消灭的诸侯国之一。嗣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于公元前二一〇年前后修毕长城,以防御北方之敌的入侵。
鸟瞰城市的最佳方法也许就是从宫殿后面煤山上的亭子里向下看。此处是这一带的最高点,离北城墙很近,能对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向下望去,皇城的绮靡光彩和壮丽辉煌展现于眼前。城市沿中轴线对称的规划设计很独特,其中有如宝石那样的城中城,金碧辉煌的屋顶衬托在各大园林的葱郁繁茂的绿荫当中。城墙上有城头堡和灰色的胸墙,二点五英里以外的内城
图13卖花生的老人
图14殿堂前庭之日晷和香炉
图15洗象之器具
门楼高大雄伟,耸入云霄,五英里外的外城郭门楼更像幻影一样消失在云中。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远处的外城城墙。外城,方言称之为“帽子城”,因为从东到西,它比内城稍宽些,正好像帽子一样扣在内城上。内城大约有三英里长,三英里半宽,内外城连结成五十四华里或大约十人英里的圆周。①城墙总长四十二英里。
站在煤山望去,北京宏伟对称的布局和清晰的轮廓线十分引人注目,与耀眼的颜色正相配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紫禁城大片的闪烁耀眼的屋顶,被衬出皇城轮廓的带雉堞的方形粉墙围绕着。左面最醒目的是东北角宏大的塔楼,冠以金黄和翠绿迭映的飞檐,倒映在绕皇城流淌的护城河里。大片耀眼的金黄色与环绕四周的葱绿树木形成鲜明对比,西苑那片葱郁茂密的树林则使皇城西部轮廓模糊不清。从这片葱郁中可见到北海的白塔。右面,西山紫坡的寺庙,新鲜的泉水是人们逃避城市尘烟的好去处。北面,是一片嫩绿的柳树遮掩着的什刹海湖水,再向远处便是御花园。
煤山本身便是蓝绿用色的艺术典范。在此人工山丘上均匀分布着五个高三百英尺的亭台。中心的亭台处于最高点,其它四个围绕在它下面。它们是亭台建筑中精美的范例,各呈金色、淡紫色、绿色和蓝色。中央那座亭子呈四方形,有三重檐。另有两座分布其左右较低处,双层,呈六角形,最低处的两座是圆形。据说忽必烈汗不管多大的树,他都用大象来运送。用这种方法,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树木。他命人将整个山丘铺满绿色,不仅仅树是绿的,山里没有一种东西不是绿色的,由此称之为绿山。实际上这是个很美的名字。山顶还有一个大殿,大殿内外都呈绿色。山丘、树木、宫殿构成了一组迷人的景色,色彩之组合极为神奇!任何人看到这些都会感到心旷神怕。大汗建了这样一处迷人景致,获取内心的舒坦,安慰和愉悦。②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一###三年吊死于一皂荚树下。
北京被划分为内城和外城。西方图书通常将它们分别称为“鞑靼城”和“中国城”。这些称呼不很恰当,中国的历史记载只是称之为内城和外城。固然在清朝初期,许多人被划为“八
第三篇 城市(2)
图16一八七〇年北京及其周围形势图
(依照布莱茨奈德所绘)
A.居庸关B.明十三陵C.汤山(温泉)
D。圆明园E。颐和园(时尚未建成)F。玉泉山
G.旧运河H.卢沟桥(马可·波罗桥)I.金朝壁垒
J.南园K.大运河L.蒙古壁垒
M。北京城
旗”,就是那些征眼中原的武士们的后裔,但许多世纪以来,内城的汉族人却比少数民族人为多。清代皇帝认为在皇城内住满了具有皇族地位的满族后裔,是件明智的事,于是按照八旗的颜色将内城划分给他们。但是实践证明这项军事计划是不实际的,八旗子弟不能布满整个城市,他们还需要汉族商人们的商业活动。“鞑靼城”这个词儿,大概源自马可·波罗。他经常使用此词,有时毫无歧视地用于北京居民身上。总的来看,后来满族延用了汉族的习俗,说一口很标准的北京话,并且有些人起了汉族名字,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满族。当然,他们也对自己被称为“鞑靼”感到不满。在汉语里“鞑靼”这个词儿的意思是化外之民。通常人们用汉话称满族为“旗人”。
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可稽,但内城的汉族人口无疑多过满族。在外城,亦即在前门外,有一闹市区,其中有小旅店,古老的寺庙,卖灯笼和帽子的商业街,还有一些有名的餐馆,大众娱乐场所,红灯区八大胡同,但是更多的商人们却是在内城活动。当我们谈到北京城时,指的就是这里。
在元代,“鞑靼城”这个词儿也许用起来还较合适,因为忽必烈汗命令鞑靼人全都住在离城墙一英里之内的地方。同时他使金首都“汗八里”(意即“大都”)中的居民移居到这座新城市。马可·波罗曾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市郊的景象:
“你应该知道,‘汗八里’城的城墙内外有众多的房屋,聚居着大量的人口,其居住的密集达到空前的程度。在每一城门外都有一片城郊,总共有十二处。这些城郊面积广大,所拥有的居民比城内还多。〔城门外的城郊宽度延展至与相邻的城郊接壤,深度大约达三、四英里。〕③那些城郊的小房子里寄宿着外
图17颐和园一角
图18白塔和北海中的桥
地的商人和旅客,其中总有一大部分人是来给国王进贡的,也有来朝廷卖东西的,或由于该城是个非常好的市场,吸引了许多生意人。〔每一城郊内,离城市一英里处,都有许多很好的旅馆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住宿。不同种类人住各自不同的旅馆。比如有供伦巴底人住的,也有专供德国人和法国人住的。〕即便不包括那些不计其数的属于大地主和贵族的房宅,在城外也同样有许多和城内一样好的房子。
“此外,所有官妇都寄居于城郊,城内却没有。令人震惊的是有许多官妇是专供外国人享用的;事实上有两万以上的官妇是靠卖身为生的。如此之多的人以这种方式生存表明了京城人口的众多。……
“在这个城市中,有许多高价稀有的货物,品种繁多,货源充足,是世界上任何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例子,在一年中没有一天不从城外地区向城内运送近一千车的丝绸。这些丝绸又会变作大量的华衣美服、金银珠宝和其他物品。这并不使人感到奇怪。由于周边地区不产亚麻,所以每样穿着之物都是由丝绸制成。事实上,在国内一些地方的确生产棉花和亚麻,但是供不应求。然而,重要的原因并不在此,是由于丝绸很充足且便宜,因而比亚麻、棉花要有用得多。”
元代京城比现在要大。(见附录Ⅰ)。从煤山望去,古老的蒙古壁垒犹如一条断续的泥土岗绵延达五里远(不到两英里),向北直至今日的城墙之外。但是城中城的规划,以及宫殿和总体设计基本上都无根本变化。总之,今日城市的砖墙还如同公元一四一七至一四二〇年明代永乐皇帝重建时那样。规划基本上与中国古都西安一样。古时候,皇帝总是坐北面南,人们向北朝拜。这一法规像###教面向圣地朝拜的教规一样严格地沿袭下来。
传统和占星术也影响着皇城人的观念。今日人们可以看到天坛在南,地坛在北;在东门外有日坛,西门外有月坛。城中央是极禁城(极禁城常被误说成紫禁城),它的名字是指苍穹绕之运行的北极星。紫禁城代表着龙廷的权力。这一观念渐趋完备,其象征意义也在朝臣中得到严格信守,因为他们相信星宿的作用是巨大而永恒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篇 城市(3)
城市的基本规划,主要街道是南北或东西走向。北京人们
图19洗象
图20日坛
A.拜神坛B.更衣堂C.钟楼
D。乐器等用品库E。灵脾堂和神厨F。宰牲亭
人们不可能迷路,因为黄包车夫们提醒身后坐车的人,不是用汉语说的“左转”,“右转”,而是“往东”,“往西”。人们很难忘记三英里长的如同箭杆一样笔直的南北走向的哈德门大街,它南端紧靠八十英尺高的哈德门门楼,另一端直至安定门门楼,中轴线清晰,而绝不含混。它穿过整个城市,起于前门,向前通过中华门、天安门及各个中央大门和宫殿,到钟鼓楼而止。
这种庄严的设计构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空间的自由运用。天安门大街为东西走向,至少有一百五十英尺宽,前面就是紫禁城。哈德门大街至少也有七十英尺宽。以审美的观点看,整座城市给人雄伟之感,但更多的是给人开阔与肃穆之感。北京并不显出刻意追求。它倾向于自然的延伸扩展。这是由那些低矮的,宽阔的,绵亘的殿堂的金色屋顶显示的一种效果。这种法规一直延续到现代。普通居民若拥有一层以上的房舍便属不合法规。这种观念的根据是,任何臣民都不应该把头抬得高过皇宫,或高得能窥视邻人的私宅。这样一来,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妨碍人们仰望天空了。
这种棋盘式格局和开阔空间也是忽必烈时代都城的特色。正像马可·波罗描述的那样:“街道如此笔直宽阔,以至于可以一眼望到头,从这个门望到另一个门。城里遍布美丽的殿堂,有许多精美的馆舍和精心营造的房子。〔城市所有房屋建设用地都是方形,并用直线布置。所有的用地都被宽敞宏大的宫殿,及与其规模相称的庭院花园所占用。这些建筑用地被分配给不同的家族首脑。每块方形用地都环绕着美丽的街道,便于交通。这样整个城市就布满了方形,像一个大棋盘,用如此严整高妙的方式加以布置,竟然使人们无法对之作出恰切的描述。〕”
古城的中心,包括宾馆、餐馆,和以卖帽子、毛皮、灯笼著称的店铺,旧书摊,都设于外城,紧靠前门外。东城(内城)现在是富豪私邸、重要的政府机构、银行和医院的所在地。内城的西南角,延伸至外城西部,是最古老的部分,有许多古庙和远至七到十三世纪的宝塔。一些名胜古迹,像白云观和天宁寺等,就坐落在西城墙外的西便门附近。一些相对来说不很著名的、游客稀少的地方,在历史上却很重要。例如,西门附近的白塔,是保存最完好的重要寺庙,每年二月十五日,忽必烈汗本人都要率众前来拜佛。这地方还保留了许多满族亲王的私家园林。研究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一位专家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中国神话般的家族园林,就坐落于北京城西北角。东城有许多富裕家族的房子和公寓,隐匿在离哈德门主大街较远的僻静胡同中。
北京这一古老的大都市,向各个方向伸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向西南方向是距京约十二英里的马可·波罗桥(卢沟桥),它横跨浑河或桑干河。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许多次攻取北京战役的古战场。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的炮火就是在此处打响,那也是发生于此地的最后一场战争。浑河从西部山上流下,汇入污浊的流水,流过城市南部。在这个方向集结了所有铁路线,南通汉口,东达天津。
向东约十三英里便是通州,与之相邻的张家坟镇是七百英里长、连接北京和长江下游之汉口的大运河的终端。早在公元前六〇八年,隋炀帝便征召一百万民工,开凿这条大运河。三年后,在空前奢华的盛大仪仗簇拥下,他经由大运河游览了当时称为涿州的北京。这位皇帝因其奢侈无度而闻名,他的皇家游船,要由七八十名宫女组成的三支队伍拉纤,每队官女都身着不同颜色的服装。读读一八六〇年麦卡尼爵士乘“大使船”来访北京船记载是颇有趣味的,行至通州时,船被托起后越过大运河的船闸。从照片{4}上看,船被控制在西岸绞盘上的绳子高高提起。在天津至浦口铁路建成前,中国的官员及其家人来北京,常常乘船经大运河在通州下船,从东门进北京。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如同卢沟桥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陆路,它是中国自南向北最重要的水路。
图22喇嘛寺风景
图23紫禁城一角
图24颐和园中画廊之一部
西面的城门过去常被看作通往城西郊的道路起点。它是最古老且未被损坏的城门,最接近门楼的地方仍保留着古代城门的特点,从门庭到城郊有街道、市场相连。自从在城西北角的西直门修建了开阔的石路后,去西山脚的颐和园便有了通衢,西门就此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向北越过安定门外的地坛,道路经过顺义县到达长城的古北口,直通热河和满洲。在北墙的西侧,德胜门向北三十里,经过昌平县,由那儿可直接通往明代皇陵,稍往西去,就是著名的通往长城的居庸关。它与内蒙古的白音察干相连,又与邻近的山西省大同石窟地区相连。
西郊是个很大的娱乐场所。那里有一###四年由慈禧太后敕建的颐和园。旧颐和园(圆明园,是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的住所之一,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还有其它豪族私邸。西南角的丰台区,因鲜花而闻名。这一地区有广阔的低地,明代永乐皇帝把它与外界隔开,辟为私人猎场。东南角有运送士兵的重要运河水系,史籍载有来自北方的战船曾路经于此。广阔的水库位于城市西北角。当明代皇帝建京城时,水库被分为两半,一半在今天城墙的外部,另一半就是积水潭,在德胜门内。这里建有淳亲王和其它满族皇戚的住所。从水库流出的河流、池塘使城市的整个西北角比城市其它地方更富于乡村景色。这些河水又流经三大湖区,从什刹海(前、中、后海),经太液池,然后成为横穿故宫前太和门的金水河,河水的流向总是从西北向东南。它始于玉泉,在西北角分为两支,流进绕城的壕沟,一支向东部、南部流去,另一支沿西城墙流去,接着它又沿南城墙向东拐,在东便门附近两支流汇合一处,流向通州的大通河。
这里应特别说说什刹海,因其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景色淳雅,给人以身处乡村的印象。那绿树和覆满荷花的湖面,还有栽满柳树的堤岸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夏天里人们最难得的消夏场所。午后黄昏,年轻的大学生和女孩儿们流连于林荫之下,喝着酸梅汤,那是一种用野果子制成的美味冷饮,沿堤岸处处可以听到卖这种果汁的小贩们敲铜盘发出的有节奏的叮当声。每到夜晚,便有冒着缕缕黑烟的油灯照着路旁一群群的小贩和闲逛的人们。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篇 古老的辉煌(1)
北京之成为中国的都城,相当于诺曼第人征服英格兰的时代。它不仅是对古老辉煌的记忆,还是建设它的人们丰功伟绩的一个活生生的见证。几英里长的灰色城墙,上面有很多堡垒和垛口,给人以雄浑古远的感觉——似乎有些不合时宜。除了东京的皇宫,世界上再没有其它宫殿会如此引人注目,并唤起人们对东方古老荣耀和权力的幻想。当从天津来的火车驶近京城,斜下里向着城墙行进时,便有连绵不断的城堡、炮塔、壕堑,以及八十英尺高的门楼从眼前飞快掠过,景象之壮丽令人难以忘怀,惊异不已。北京,似乎是个永不衰老的城市。当此时刻,所有西方文明的记忆都似乎从脑海中消失了,只有古代的梦化作真实的北京,在眼前迤逦展现。
这里勾起了多少历史场面啊——十二世纪初,北宋的钦、徽二帝被金国女真人首领活捉至此;成吉思汗的战将曾从西、北两翼攻拔城墙;大约五十年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在现址上又建起了大都(汗八里),使它成为疆域远至黑海的大帝国的首都。在东门,第一位明朝皇帝的士兵们在主帅徐达率领下,冲过横跨护城壕的攻城桥,攀上东门城墙,赶走了最后一个蒙古统治者。那位大元末帝带上嫔妃,从祖先修建的西苑中仓皇逃去。
这些事发生时,北京早已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传说,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末期,舜帝(公元前二二五五—二二〇六)便曾将损害他的四位犯过之臣流放到幽州。古代地理志认为幽州在今昌平西北三十八里或约十二英里处,即属直达长城外的居庸关地区之内。
在周代初期,大约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据说周武王将黄帝的子孙移居此地。{⑤}大约离今日西北城门外一英里处,有一皇
图25旗
亭,里面有乾隆皇帝的题字。那儿便是古燕国的都城蓟城的一座城门所在地。从公元前二世纪始,经历了各种反叛和###,这一地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作为侯国,为燕国诸侯所有。至今北京还有个历史悠久的名字,叫燕京(燕都)。明代这一地区是一个大公园,到处是古木,现在却荡然无存了。
在公元四、五、六世纪,中国的整个北方被五个胡人部落占领。胡人渐渐定居下来,并与汉人通婚,给古老的汉民族带来了新鲜血液。较富有的汉人家族都南迁了,在南京附近形成了一个讲究艺术,讲究儒雅生活和审美品评的中心。{6}
就是在北京,自称为燕国国王,具有鞑靼血统的安禄山在八世纪掀起反唐的叛乱,企图掳获死时悲惨,死前奢侈的杨贵妃。他迫使唐明皇逃到了四川。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其势力。
在唐朝衰落后,辽人(契丹部落)在公元九三六—九三七年占领了北京,并称之为“南京”,以区别于远在辽东的北都。他们一直控制着这座城市,但到了公元一一二二年,与满族有血缘关系的另一北方部落女真族占领了北京,并将其归还给宋朝。三年过后,女真族又推翻了北宋,迫使它在南方的杭州建起陪都。在整个南宋时期。中国北方一直被女真族的金国占领。就此说来,在辽和金的统治下,北京成了国都。
在一二一一—一二一五年,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蒙古人经多次进攻。终于从金人手中夺取了北京城,同时成吉思汗为征服世界,继续挥师向里海和黑海进攻。一二三四年,即成吉思汗死后十年,全国灭亡了。然而,内蒙古和远东境内的战争和骚乱直至一二六〇年忽必烈登基才告平息。在金王朝统治下,北京已经成为雄大而繁荣的都市。一二###年,忽必烈不等征服中国其余领土就定立北京为首都。
这样,北京在不同的世纪都拥有其不同的名字。其中一些至今还保留在文献作品中。
十世纪前——燕京;蓟城;又叫幽州。
辽——燕京;后称南京。
金——中都。
图26颐和园中之佛香阁
图27建于明代的内廷浅浮雕九龙壁
元——大都或汗八里。
明——北平。
一四〇三年(续明代)后——北京。
不同的时期,城市的规模、地域不同。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汇集了许多事实,尤其在一本叫《日下旧闻》的著作中,写出了北京历史上的变迁。
第四篇 古老的辉煌(2)
这本书是大学者、清康熙帝的朋友朱彝尊(公元一六二九—一七〇九){7}所著。这本著作甚为时人所重,故乾隆皇帝曾指定一些编辑人员进行修订,尽可能地增写了原作者可能忽略的材料{8}。
许多西方学者也投身于对北京历史的研究。他们当中有怀辛德·彼楚林神父和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博士{9}。布莱契奈德的工作为欧洲学者们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他充分、准确地占有关于中国的原始资料,绘制出了准确的古迹位置图。遗憾的是,伐维尔神父关于金都城的位置所做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但给历来的学者带来不小影响。他的地图在朱丽叶的《北京》、阿灵顿和路易森的《老北京探故》、茅里斯·法博利的《北京》中都有复制。现在是纠正他的错误的时候了。
蓟城的规模尚不能确定。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今日都城的东墙西墙与元代都城的东西墙有何不同。蒙古都城南面的准确界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尽管永乐皇帝确实正式改换了城门名字,人们仍用元代时的名字称呼它们。尤其是人们熟知的哈德门,该名可追溯到元代,该门因靠近哈德亲王的私人园林而得名。金都城的外部边界也难以准确地断定。不过金代的宫殿并不是建在伐维尔所想的位置。(见附录Ⅰ)
一般来说,现在的城市大约始建于一二七〇年,由忽必烈汗下令修建。大约一百年后,在一三六八年,明灭了元,明代皇帝将京城做了大规模的扩充和改建。十五世纪上半叶,在永乐皇帝统治下北京城达到了它的鼎盛期。就像女真人从被占领的汉人都城雇用汉族建筑师并按汉人都城设计修建自己的宫殿那样,永乐皇帝也以(南京)金陵城为模式重建他的宫殿、寺庙和住所,只是规模更宏伟,形制更壮丽。{10}后代帝王曾继续巩固、改进城市,一五五三年嘉靖皇帝增建了外城城墙,留存至今。
京城的修建和改进一直持续到一五###年。(见附录Ⅰ)又过八十年后,明代最后一位皇帝自缢身亡,满族人接管了政权。满族皇帝康熙和乾隆没有改变宫殿和城市本身的格局,而是致力于美化和修缮城市中及与之相邻的西山的一些宫殿和寺庙。
在城市西南角外,在邻近赛马场的白云观附近,是建于十至十一世纪的连绵的土堡垒。更远处,距现在外城西南角八华里(三华里大约等于一英里)之遥处,是金都的包括西南角一部分在内的延展堡垒。它的建成可上溯至十二世纪。这些乃是北京故址的最早的遗迹,它们比内城墙外北城的蒙古堡垒还要古老。(见附录Ⅰ)
大量事实证明,由唐至宋(从七——十三世纪)期间,首都位于现在内城的外部,即在内城的西南角外。它包括外城西部的一块狭长地带。若将金都城的行宫除外,它与内城是分离的。
忽必烈汗在金都城的东南建起了他的城市。关于古今京城间的距离人们各执一端。官方编定的《蒙古史》认为是三里,奥德里克认为是半英里,波斯地理学家雷契德·艾丁认为两城相邻,而马可·波罗则认为它们是“由一条河分隔开的”。
这条河就是今天的三里河,从西面流进环绕内城西南角的护城壕。在古代历史中,它是以辽代萧太后所修运河而著称的。萧太后是个著名的女人,因其刚烈性格而闻名于世。自从七世纪始,大运河通到了北京以东大的十三英里的通州,萧太后遂使这泉河与流向通州在部的大通河相连。在十二世纪初期,来自北方金人部落的压力威胁著北京的辽和开封的宋。在北部金人的威胼下,萧太后与宋廷订立了协议。一一一二年,她手下一位姓郭的汉族将领率领八千士兵,战败后投靠了汉廷。十月,汉族军队在辽都西南十英里处,即今日的马可·波野桥建立了据点。深夜,郭特军带领士兵悄悄地渡河,每位士兵都以嘴衔枚,屏住呼吸,无一人发出声响。
翌日清晨,五千名士兵与农民混杂在一起,伪装成农民迸了南城门,向悯忠寺(令法源寺)迸攻,要求萧太后投降。太
图28骑兵御林军容木刻局部
后拒绝投降,激战一直持续到深夜。最后太后的援兵到达,郭将军只带著几百名士兵跳过城墙逃跑。宋对辽军的偷袭被击退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篇 古老的辉煌(3)
与此同财,金特阿骨打在居庸关北部山脉按兵不动。当他听说宋已故败,便向北京平原展开突袭。著名的萧太后逃走了,城市沱陷。从此辽便走向了灭亡。
在一一一三年至一一一五年同,金将城市四还宋。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