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为梅花醉如泥-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人本有的价值,是不会因其本人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而减损的。只要有自觉的意识,在任何生存状态下,他都可以把这种价值开发出来!
在与荷雷神父分别的时候,他深情款款地扳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不要灰心丧气,鼓起勇气大胆前行吧!我知道你是了不起的!努力奋斗,你一定能大有作为!”
荷雷神父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点了点头,满怀着对神父的无限感激,离开了母校和导师。
这次珠海书院之行,对我产生了很正面的作用。在荷雷神父的教导下,我明白了,自己在人生之旅中摔了一个大跟斗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这是过去的事,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我不能因为过去摔了一跤就趴在地上永远不起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从此一蹶不振。我觉得我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而应当尽快摆脱消极。贝多芬说得好:“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是的,我将像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一般昂首挺胸地站立起来,绝不向命运屈服!
▲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我不能因为过去摔了一跤就趴在地上永远不起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进入友邦
我后来在保险界崛起之后,《商报》曾有一位记者报导过我的事迹。他这样写道:“正当王嘉伦先生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的时候,他突然于1974年加入了当时刚来港发展的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时年二十九岁,这个决定是他以后的命运转折点。”这种说法是与实际不符的。他之所以这样报导,是因为不知道我在司法部门当翻译主任到加入友邦保险公司之间,曾坐过牢。
出狱之后,我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找一份工作以解决衣食问题;但是曾有过服刑经历的我,还能再干什么呢?回荃湾法院已经不可能,它早已把我除名;到别的机构去谋一份差事,也是天方夜谭,我根本就没有门径;找一份专业较强的工作来干,我又无法胜任,因为我不懂技术;放弃当“白领”去干苦力活,我又没有那样的身体素质……在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我决定去请一向对我不闻不问的父亲帮忙。我来到他的住地,一见他便开门见山地对他说,自己出狱后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希望他利用自己曾有的关系,为我物色一份工作。
一辈子都没有为我的事操过心的父亲,听了我的话之后,直愣愣地望着我,说:“你能干什么呢?”
“干什么都可以,只要能有一份收入。”我央求父亲。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对我说,他只有在保险界还有一点人脉。而且保险这份工作,门槛不高,谁都可以干,但这项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并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有许多人,进去没几天便退出来了。
“我愿意试试。”我口气肯定地对父亲说。
父亲冷冷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可以介绍你进去。但是我要事先声明:这是我唯一一次帮你。要是你入行之后吃不了这碗饭,就不要再来找我。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父亲带着我,来到了当时已扎根在香港的友邦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简称AIA,是东南亚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这家公司本来是中国的本土保险公司,其前身就是父亲当年在天津服务的四海保险公司。1949年共产党接管内地之后,友邦的总部从上海搬到了香港。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它在百慕达注册,并成为了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也在我入行之前,这家老字号保险公司已在亚洲开展业务三十多年。其总部在香港,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有几个分公司。现在它的分支与联营机构已遍及中国澳门和台湾、澳大利亚、汶莱、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与地区。当时,父亲与这家保险公司的一位姓陈的高层比较熟,便引我到他的办公室去见他。这位陈先生职位虽然很高,却没有什么架子,加上与我父亲相熟,因此讲话很随和。他见了我之后,很和气地对我说:“王小弟,欢迎你加盟友邦保险!这样吧,我现在带你到楼下去见一位苏总经理,让他给你作个安排。”我与苏总经理接上头之后,他便走开了。
陈先生所说的这位“苏总经理”名叫苏鸿禧,是友邦保险公司香港区的业务主管。初一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的样子文质彬彬的,很有绅士风度,说话声音很慈祥,身上有一种奇特的亲和力,让人很容易就信任他。我觉得入行伊始就遇上他,实在是一种幸运。因为假若你在初投身一个行业的时候遇到的上司是自己所不喜欢或不信任的,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不想在那个行业呆下去,就算勉强呆下去,所走的路也可能比较曲折。我在加入友邦保险公司之前,刚刚刑满释放,整个人有如惊弓之鸟,做事的胆量、对人的信任感,都处在一个低点上;但见了苏鸿禧先生之后,我却忽然对自己有了信心。其实当时他也没有与我说很多的话,情绪也不是慷慨激昂的,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他所想表达的意思。他看到我递交的简历表上写着曾肄业于珠海书院英文系,便温和地对我说:“我们刚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专业代表部,我们计划把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年轻人放在这个部门,从事专业营销工作。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岗位比较适合你,如果你愿意,不妨试试。”他说话语言很平实,没有丝毫的夸张,也没有丝毫的渲染,但就是能让你听后心里感到很舒服。而恰恰是他这样的从容态度,坚定了我在友邦保险公司干下去的决心。要是他夸大其词,我可能反倒对这份工作产生反感,可能从一开始就打退堂鼓了。
苏鸿禧先生是我进入友邦保险公司之后遇到的第一位顶头上司。他的思想作风、言行举止,都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其实他从来不曾对我说过应该怎样对待工作、怎样为人处世,他对我的影响,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过了很多年之后才慢慢发挥其效用的。也算我运气好,入行后不久,就有一个律师给我买了一张一百万美元的保单。我在做成这单大生意之后,自信心就开始爆棚了,开始由自卑变得骄傲起来。以至于与苏鸿禧交谈,口气都有点自负。他很有容人之量,对我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没有生气。他很有耐性。苏鸿禧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一个人,不需要说太多,也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普遍信任与高度尊重。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高超的人生艺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苏鸿禧先生并没有说很多的话,就能让你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他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你觉得与他在一起如沐春风,像他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凤毛麟角的。他有很明确的角色意识,不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我入行后不到五年,收入就比他高很多了,还有几位同事的收入也比他高,但是他作为地位尊贵的总经理,没有任何的不高兴,始终真心实意地服务我们,让我们赚更多的钱。他身上有一种高贵的品格。我那时认识他,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定居在加拿大。每次他从加拿大回香港,我都会与他相聚。我心中一直都把他当做自己生活中的楷模、偶像。他的太太也像他一样,是一位仁者。平时也没有太多的话语,但永远都面带慈祥的微笑。我觉得能与他们相遇、相识、相知,是我人生的幸运。
▲一个人,不需要说太多,也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普遍信任与高度尊重。苏鸿禧先生并没有说很多的话,就能让你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他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你觉得与他在一起如沐春风。
就这样,在父亲的穿引和苏总经理的指导下,出狱才三个月的我,进入了当时对于我来说不无陌生的保险营销领域,成为了友邦保险公司的一名“专业代表”,时为1974年9月。父亲从前从来没有关心、帮助过我,这次却在我最需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把我带进了友邦保险公司。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五年。
专业代表部
友邦保险公司新成立的“专业代表部”,实际上是一个由几个素质比较高的大学生组成的业务员群体。在我进去之前,已有三位成员,与我差不多同时进去的又有三位,后来又来了两位,总共是八个人。这八位成员都曾受过高等教育,在当时友邦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中,学历是最高的。今天还在替友邦效力的有六位,其中五位是友邦保险公司的营销队伍中的五大家族的领袖。因此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专业代表部的一群新人,后来成了友邦保险公司的支柱或中坚。友邦保险公司的营销队伍总共有七大家族,上述五大家族之外的两大家族在我们八位专业代表进入友邦前就已经成形,它们的创始人是两位很了不起的前辈——黄伟庆先生与钱万里先生。对他们,我将会在下文予以介绍。
为什么友邦保险公司会组建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营销队伍呢?原来在我入行之前,香港保险界的营销手段是很粗放的,业务发展也相当缓慢。香港本土的一些保险公司,甚至以暑期工为营销主力。那些临时雇员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对保险的意义与价值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理解与认识,只知道跑到社会上去,对自己的亲友或熟人死缠烂追,逼着他们买保单,给人一种到处骗财的感觉,影响极坏。友邦保险公司并不是香港的本土保险公司,规模相对较大,招聘有不少职业的营销人员,并形成了若干支团队,营销方式与手段都比较规范一些;但这些团队的管理者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管理手段也比较陈旧。那时的业务员推销保险,大多是利用熟人的关系,依靠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一层层地向外伸展;而不管是对待熟人客户还是生人客户,很少有人能让他们从实质上明白买保险实际上是买未来生活的保障。友邦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营业员的素质、改善本公司的形象,遂决定招一些大学生入行。公司原先的意图是,先对他们进行一番培训,待他们在专业代表部摸爬滚打一两年,达到了公司所设定的标准之后,再作为“精英”分配到各个营销团队去,如同“掺沙子”一般,提高业务员的素质。当时公司每月给我们发一千元港币,这笔钱不是底薪,而是“津贴”,需达到规定的业绩才能获得,否则便要退还,这无形中便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个问题上,友邦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引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原先保险界的所有业务员都是没有津贴的,他们与公司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有保单就交上来,然后领取该得的提成,没有保单,就分文不取。
当时我们被安排到专业代表部的八位小伙子,年纪都很轻,除了我结过婚以外,其他人都没有成家,因此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我觉得我的运气还是很好的,因为我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总是能遇到很好的上司。我的第一位领导苏鸿禧先生就是一个很光明磊落的人,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搞自己的小圈子,不去拍马屁,不用各种小恩小惠收买人。上司作风正派,我们受他的影响,也崇尚正派的作风。我们觉得,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如果自己不好好工作,而把心思放在歪门邪道上,一门心思想着去怎样吹拍逢迎,那是很糟糕的。我们不应该去帮公司建立那种不健康、无价值的“文化”。本来总经理并不喜欢人拍他的马屁,可你偏偏要去拍,送他东西、请他吃饭,这就会败坏公司的风气。在现实中,并不是没有人将这种“马屁文化”带入友邦保险,但它未能动摇公司的核心价值,因此它成为不了公司文化的主流。与我一起去专业代表部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是维护正面文化的人,虽然后来升迁有快慢,时间有先后,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大家的品行都很端正,而且后来大多成为了友邦保险公司的磐石。
由于很敬业很投入,专业代表部的业绩一下子就上来了。过了一两年,公司看到我们的业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便改变了要把我们分拆开来安排到各个营业部去的初衷,决定让我们各自组建自己的团队,独立去干。结果,这么一个决策,从此彻底改变了友邦保险公司的面貌!友邦保险公司的营销队伍因此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业绩则呈几何级数增长。
嗟来之食
我在进入保险业不久,为了物色客户,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利用从前的老同学或者老同事。我第一个去找的,便是我在珠海书院读书时的一位朋友,当年他与我关系甚好,大家曾一起称兄道弟,我想在这件事情上,他肯定会帮我的忙,于是便兴冲冲地约他。可是想不到他明白我的来意后,很断然地对我说:“保险嘛,我就不买了。不过看在老同学的份上,今天这顿饭我还是会请你的——我不想让你花钱。”
我连忙向他解释:“我并不是想要你请我吃饭才来见你的,我觉得你的确需要这份保险。我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但是,由于他已先入为主地认定我找他买保险,出发点是为了推销生意而不是为了让他的未来有一个好的保障,因此我愈劝说他,他就愈是抗拒。那天与他分手之后,我没有气馁,还是继续做他的工作,不断地去找他。找了几次之后,他认为我是在纠缠他,便很不耐烦地对我说:“如果你非要我买一份保险不可的话,那我就选最便宜的买——就算我是帮你一个忙吧。不过,我要事先告诉你,我会在供了第一个月之后就断供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做得很不好。要是现在,我绝对不会那样做。我不会老是缠着他,逼得他那么紧,而会寻找更多的机会来与他沟通,让他最终明白保险对于他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心悦诚服地做出购买未来保障的决定。当时我太过于看重自己入行后的成绩,急于求成,一心想把这单生意做成。我听到他答应买了,心里很高兴,便说:“好,随你的心意,你打算买一个月,就买一个月吧。”他问我一个月应付多少钱,我说应付一百二十元。他又问是不是现在就付,我说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至今想来心中还很不平静。他拿出一沓十元的钞票,一张一张地数着,然后不屑一顾地把它们全扔到桌面上,让我一张一张地拾起来叠好。他这么做,显然是在侮辱人。都说“君子不吃嗟来之食”,但奇怪的是,我当时却不认为这是“嗟来之食”。我觉得这种场面是每一位保险营销员都必须面对的,“宰相肚里可撑船”,厉害如韩信,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如果我连这样的一点委屈都承受不了,就别干这一行算了。所以我当时并没有生气,只是在暗暗提醒自己:要忍耐,要尊重自己的这份工作。
这位老同学不明白,我向他推销保险,并不是要从他那里掏钱过日子,而是要将我所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推荐给朋友。他在“替我”买了这份保险之后,果真在下个月就断供了,因此这单“成功”谈成的生意实际上是不成功的。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我某种教育,让我看透了从前的一些所谓“兄弟”、“朋友”的面目,从此我不再相信什么“兄弟义”、“朋友情”,不再将时间浪费在与他们的无谓的吃喝玩乐上。这件事,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你不要以为,一个人是你的“兄弟”,就一定会帮你。你只有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在保险这个行业里发展;不然,恐怕业务还没有展开,你就已经被气死了。我在经历了各式各样的事情之后,发觉真心实意帮你的人,有时是那些泛泛之交,甚至是你不认识的人;而你的八拜之交不但不帮你,有时甚至还会在你的背后捅上一刀。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写到,恺撒大帝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天去开会,参加会议的议员们每人都暗中在袍子里面藏了一把尖刀——他们正在密谋发动一场政变。当恺撒大帝正专致于政务时,他们当中有人突然冲上去捅了他一刀,紧接着其他人也都跟着上去捅他。恺撒大帝猝不及防,身上连中了十几刀。他踉踉跄跄地奔向他最为信任的副手布鲁特斯身边,用双手扶住布鲁特斯,希望布鲁特斯能搀他一下。没想到布鲁特斯冷酷地看着他,也从袍子里面抽出一把尖刀,恶狠狠地给了他致命的一下。恺撒大帝临死前用不相信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布鲁特斯——他不相信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会这么残酷地对他。因此所谓的“老友”常常是最信不过的。民间倒是有这么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意思是说市井上干卖力气活的人更有正义感,他们见到穿得破破烂烂的人摔倒会上去扶一把,见到穿得漂漂亮亮的人摔倒也会上去扶一把,而有些有体面的人反而做不到这一点。
▲你不要以为,一个人是你的“兄弟”,就一定会帮你。
过了五年以后,我有了一辆崭新的宝马汽车,当初这位曾将钱甩在我面前、对我不屑一顾的老同学,便对我刮目相看了。他屡次想与我套近乎,但我已经看清了他的庐山真面目,早就不把他视为朋友,对他只是点头一笑了事。
所以,在我最初的保险实践中,也曾有过为数不少的失败。但是,在每一个失败案例发生后,我都会从头到尾想一次事件的前后经过,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从而总结经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真心实意的帮助
不过我在初开始从事保险工作的时候,也曾遇到过真心实意帮助我的人。
我到友邦保险工作的第一天,就在公司大厦的餐厅中遇见了以前在司法部工作时认识的老法官,姓陈。我见到他,不禁大吃了一惊,心想这回可糟了,若是他把我坐牢的经历张扬出去,我好不容易才到手的饭碗就没了。他所以会在友邦大厦出现,是因为他从法官的位置上退休后,受聘为友邦保险公司的法律顾问。想不到这位陈先生见到我之后,并没有半点的诧异。他很平和地招呼我与他坐在一起用餐,并询问了我进入友邦的来龙去脉。知道我有意于在保险营销领域长期工作之后,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充满勉励的语气跟我说了一句:“小弟,好好干吧!我相信你能干好的!”他这么轻轻一说,我悬着的心就整个地放下了,一下子如释重负。我知道他无论如何,是不会在这里揭我的老底。虽然从前我与他并没有什么深交,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这种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愿意保护我、不去拆我的台。我在前文说过,我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会有“高人”相助。我父亲算得上一位,这位担任友邦保险公司法律顾问的退休法官也算得上一位。
▲虽然从前我与那位退休法官没有什么深交,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这种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愿意保护我、不去拆我的台。
有一次,我在巴士上邂逅一位在法院工作时的老同事,便顺手递给他一张我的名片。我当时并没有向他推销保险的意思,可是他在看了我的名片之后却很主动地对我说:“哦,原来你现在干保险了。那好,我现在正想买一份保险呢!你看哪天有空,便与我联系吧!”我心知肚明,他是看到我刚从监狱里出来,谋生不易,想助我一臂之力。
还有一位法官,也很让我感动。他是我在荃湾法院工作时的相识。他提出要向我购买保险时已经六十四岁。那时,他的太太只有三十岁左右,此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四岁。太太、女儿都很可爱。我动员他买保险,只是这么随口说了几句:“您太太这么年轻,您的两个女儿这么小,而您年纪却很大了,您怎么不考虑买一些保险呢?您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那您的妻女们怎么办呢?”想不到他听我这么一说,便回应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正想买保险呢,你就帮我来办理这件事吧。”就这样,我按照他的意思,为他设计了一份保险计划。可是,因为他每天都喝酒,身体已经很差,待到我安排他做体检时,医生发现他的肝和肺都有很大的问题,结果他未能通过体检关,保险当然也就没有办成。三年之后,他因癌症去世。虽然他未能买成保险,但是我对他助我一把的出发点,至今依旧心存感激。
与我从前的“好朋友”、“好兄弟”的薄情寡义完全不同,上面所提到的两位与我交情不深的人,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着痕迹地助了我一把。他们对我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
不过,无论是曾经看低我的人,还是曾经真心实意地帮助了我的人,都对我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推动力。对那些看低我的人,我百般不服气,心里想:“哼,你不要‘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你今天看不起我,我总有一天会在你面前扬眉吐气的!”对那些帮助了我的人,我则心怀感激,因为他们在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在精神上获得了鼓舞,增强了人生的勇气与斗志。这两种力量,都推动着我前进、前进、再前进。在保险的创业阶段,我常常马不停蹄地工作。最苦的时候,连早餐都没有吃就去工作,干到中午,连中餐也耽误了,饿得肚子咕咕叫,胃酸不断往上冒。眼见得整个人就要蹲在地下动不了了,才想起应该去买个面包填肚子。
▲无论是曾经看低我的人,还是曾经真心实意地帮助了我的人,都对我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推动力。
“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杨凡城的境界(1)
在我初入行保险的时候,管理我们专业代表部的领导是苏鸿禧先生。由于苏先生并不是很懂营销,友邦保险公司便把一位叫做杨凡城的专家从台湾请到了香港,让他接替苏鸿禧先生来管理我们那个专业代表部。我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位被上级指派来“管”我们的人怀有敌意,因此在他履任之前,大家达成了“共识”,要给他一个“下马威”,以煞一煞他作为新官所可能有的“气焰”。我们已经习惯了苏鸿禧先生的管理,他总是给我们很宽松的工作环境,平时并不怎么理会我们是不是按时上班,也不怎么理会我们在写字楼里做些什么。在苏鸿禧先生的管理模式之下,我们已经自由惯了,不喜欢突然冒出一个要来管束我们的人。
在保险部门,如何管理好营销队伍是一门艺术。对营销人员用生硬的形式来管理,那是行不通的。如果管理者只懂得以“上层人物”的姿态出现,一味地对营业员指手画脚,要他们干这干那,这么干那么干,那是行不通的。因为营业员与一般公司的员工不同:一般的公司会给自己的员工支付薪水,员工们既然已经受惠于其公司,自然没有理由不按公司的框框条条来办事。如果他敢于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而自行其是,敢于不接受上司指挥,那么公司就完全可以炒掉他。保险业的情况与此大不一样,保险界的业务代理人并不领公司的薪水(或者只领很少的津贴),他们是在替公司拉到生意之后才拿提成的。如果管理者按一般公司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业务员,那就很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流动性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彼此合作得不愉快。
现在说回到我们与杨凡城先生的关系来。虽然我们专业代表部的几位少壮派达成了共识,要给公司新派来的这位新领导一个“下马威”,但是对这个“下马威”该如何“给”,我们心中都没有底。当时我们还都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子,对怎么对付人并没有什么专门的本事;而且我们对他怀有敌意,也只是从不希望有一个新官来管我们的直觉出发的,至于他这个人人品如何、为人怎样,我们完全不清楚。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杨凡城先生来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情况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并没有召我们来开会以整肃纪律,也没有制定一套什么措施来限制我们的行动,规定我们什么时候该上班什么时候该下班,一切似乎如旧,就好像他没有调来一样。过了一段日子,我们的心就释然了。大家心想,哎,这个人看来还不错,并没有给我们戴金箍罩。因此,我们也没有实施给他一个“下马威”的计划,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做的理由与机会。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完全摸透了我们的心思,因此懂得怎样化解我们所怀有的敌意。
作为管理者,杨凡城先生不仅没有一味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与我们对着干,反而常常表现出对我们的意见的认同。我们埋怨公司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他听着听着也一起跟着点头称是;我们说公司的产品、计划有问题,他听后会说的确不完善,而且说过之后便果真去与公司沟通。渐渐地,大家就对他都有了认同感,觉得他这个人很不错,算得上是我们的“哥们儿”,于是便很乐意听他领导。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发现他展示了很高明的领导艺术。。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杨凡城的境界(2)
在与我们的融洽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杨凡城先生才真的开始在业务方面给我们提供指导,而我们也在他的点拨下一天天成长起来。他最施惠于我们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与一线营销人员的相处方式,如何化解团队内部的矛盾,如何密切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方面,我们大家实际上都受到了他的深刻影响与熏陶,可是当时却浑然不觉。直到后来自己也有了一个很大的团队之后,我们才发觉当年他对我们的点拨让我们受用不尽。他并不给我们教授具体的营销的方法与手段,因为在他看来,营销方法与手段是形而下的。他认为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形而上的营销艺术,而艺术是像空气一般看不见摸不着的。营销艺术到了最高境界,是无法胜有法。就像剑客,一般的庸手论剑,讲究的是套路,一招一式都求合乎“剑法”;而臻于化境的高手却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全无“剑法”的概念。可是他们一出手,就能致人于死地。
▲我们大家实际上都受到了杨凡城先生的深刻影响与熏陶,当时却浑然不觉。
▲营销艺术到了最高境界,是无法胜有法。就像剑客,臻于化境的高手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全无“剑法”的概念。
在杨凡城先生的影响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