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张脸上看到哪怕是 丝毫的反应,因为皇帝的更迭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最重大的事件,尤其是对于朝廷中的官员。 但是,英国公使看见的是一张没有任何异样的脸。李鸿章用一种标准的外交辞令态度温和地 说:〃公使大人,我想,无论怎样,这应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吧?〃 窦纳尔对李鸿章的反应感到困惑。其实,自他踏上这个古老的帝国时起,中国人的所思所言 无不令他困惑。临走的时候,窦纳尔在门口板起面孔盯着李鸿章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大英帝 国的驻华公使,如果以后有外交上的交涉,关于中国的最高元首,除了光绪皇帝之外,大英 帝国不承认任何别的什么人。 李鸿章的脸上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他始终保持着那种彬彬有礼的、似笑非笑的表情。 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可能出现巨大政治动荡的前夕,竟然能对国家的前途如此冷漠,尤其是 对整个西方对这个帝国的严厉态度如此漠视,窦纳尔感到一种无法描述的吃惊和失落。 怀着这种心情,窦纳尔坐在中国的轿子里,行进在北京的大街上。这个英国人掀开轿帘,看 见的是塞满了人的熙熙攘攘的街景,他不禁联想到他在英文报纸《中国北方每日新闻》上看 到的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题目是:《缺乏公共精神的中国人》。 进入19世纪以后,在西方人所撰写的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文章著述中,那些〃平静富庶的 国土〃、〃乐观幽默的东方民族〃和〃金色盘龙下的温文尔雅的子民〃等等温暖的语句突然 消失得一干二净,中国人在西方人的视野里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仿佛是世界上一块最稀奇 古怪的土地上的一群性格最稀奇古怪的人。 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英国人麦高温在他的《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中是这样描述的:〃中 国人初看上去并不吸引人,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声音尖利而不悦耳……他们的颧骨凸出, 扁平的鼻子就像是老祖宗在某次打斗中受伤之后传下来的。他们的嘴很厚,嘴巴宽大无比… …那双窄窄的黑色杏仁眼中,细小的眼球在眼眶里转来转去,就像是在与外界的世界捉迷藏 。〃更为奇特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居然形成这样反常的习惯,把前额的头发剃光,听任 明显应该保护的部位暴露在外,而男人的脑后则一律拖着一条发辫。〃《中国人生 活的明与暗》,(英)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346页。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变成了〃一团模糊不清的印象〃,〃一群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人〃。 中国人没有确切的时间观念。尽管机械钟表的发明已经有了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人仍 少有钟表。他们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时辰〃的概念十分模糊,仅指一天的十二分之 一,且从一个时辰到另外一个时辰之间没有明确的标示。中国人的衣服没有口袋,宽松的腰 身裁剪掩盖着所有人身体的一切曲线。中国人的屋子里很冷,纸窗根本没有御寒的功能,但 他们依然人人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中国人养了许多年的羊,却没有纺织羊毛的传统。中国 人饲养着各种飞禽,但是对飞禽羽绒的惟一利用是鸡毛掸子。中国人喜欢拥挤和热闹而不喜 欢独处和安静。中国的当铺起的是银行的作用。中国人有能力把礼节变为生活中的繁文缛节 ,接着变为人际间的一场颇具规模的社交灾难,奇特的是,礼节还是被按部就班地推广延续 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就像一件件盛装,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被穿戴起来。中国人的宴 会冗长豪华,没有尽头的菜肴多得让人难以置信,这种过分的奢侈常常令西方人惊骇不已, 甚至感到恐怖和绝望;而恰恰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创作了这样一句极富悲剧性的警言:天下没 有不散的宴席。 到了清末,中国人在西方人的描述中只剩了两个最强烈的字:麻木。 〃在肮脏的低云下的河岸码头上,默默地走动着面无表情的中国人。〃1881年来到这个 古老的东方帝国的一位荷兰商人这样描写道,〃他们深颜色的破烂衣服仅仅能够算做一块勉 强遮羞的布,只有在和你进行交易的时候,他们的小眼睛里才出现一种机警的光亮。但是, 他们的讨价还价是把手指藏在衣襟里进行的,即使最激烈的争论,在他们的脸上也完全看不 出来。〃1886年一位名叫利马的西班牙传教士来到中国后说:〃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 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种族,他们那麻木的、近乎呆滞的神情,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什么叫无助 和绝望。〃美国传教士史密斯说他永远也忘不掉中国人无所事事的〃沉默〃,他认为中国人 忍受精神苦难和肉体痛苦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坐很长的时间 〃。史密斯说:〃中国人麻木不仁和缺乏公共精神。〃他列举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冷漠〃 的细节,它们来自于这种精神状态所导致的公共秩序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中国人都对〃 公共的〃不感兴趣,国家的、公共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个人占有的对象……〃铺路石不见了, 城墙上的方砖不见了,某个港口外国人墓地的围墙不见了,北京皇宫曾经发生过一起著名的 盗窃案件,因为紫禁城房屋上的铜顶不见了。〃《中国人的气质》,(美)亚瑟· 亨·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78~79页。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驮炮的骡子是从山东人那里用很便宜的价钱买来的。天津的 商人也和英法军队签有协定,〃只要不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可以为联军提供一切帮助〃。 而在阻击外国联军的帝国军队所抓获的俘虏中,大部分竟然是中国人,这些协助联军进攻自 己国家都城的中国人是联军花钱从中国南方雇来的,〃气愤的帝国士兵把这些俘虏头上表示 身为帝国臣民的重要标志的那根辫子剪掉了。在中国,这是对中国的臣民政治良心的最大的 惩罚〃。史密斯还记述了1851年发生在中国京城一家客栈里的奇怪的事:几个洋人在与几个 中国人就皇帝的问题聊天。当时中国的皇帝刚刚〃驾崩〃,洋人们问中国人对谁来继承皇位 有什么看法,一个中国人慢慢地站起来说:〃这是衙门里的人关心的事,他们拿的是这份俸 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同上。 中国百姓对自己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恐怕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一种极其罕见并且难以解 释的古怪现象了。 数千年以来,东方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过无数位皇帝。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华帝 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始计算,皇帝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虽然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畏惧皇权的人,但是,关于皇帝的一切,除了能引起那些和皇帝有依 附关系的大臣们的关注之外,充满东方幽默精神的中国百姓们大都对此怀着一种事不关己的 轻松散淡的心情,顶多在茶余饭后胡乱议论几句来调剂贫困而单调的日子,且议论的内容大 都与皇帝后院里居住的据说有着惊人美貌的〃六宫粉黛〃有关。对最高统治者至尊地位的仰 慕,对帝国专制权威的畏惧,对宫廷私秘生活的猜想以及对皇帝生老病死的调侃,所有这些 敬与不敬都融合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里,经过数千年的浸染,如同一种生命的基因,构成 了中国人肉体和精神生活必须的组成部分。   。。
一团模糊不清的印象(2)
根源似乎是贫穷。 19世纪末的中华帝国像一个残年的老人,它的身体已经不是有什么病症的问题,而是在自 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老着。连年的灾害使荒凉的田野土路上充满绝望的逃荒者,他们走过残阳 斜照着的古代遗留下来象征辉煌成就的高大庙宇石碑的时候,目光茫然而呆滞。在支离破碎 的现实里,占中国总人口九成以上的手工业者、游民和农夫的忧患已经萎缩到了最基本的生 存线上,贫困使这个帝国的人民的生命状态脆弱到了极致……雨水稍减,就意味着成千上万 的人要饿死;雨水稍丰,就意味着成千上万个家庭会被洪水淹没……高墙里皇帝的消化系统 是否健康和他们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帝国主义行径(1)
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到了19世纪,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哪一个民族能够紧闭 国门,拒绝一切对外政治经济活动而孤独、安全地生存和发展了。1840年英国军舰对中 华帝国南方一个港口的炮击,标志着这个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相对封闭状态中的帝国的平静 生活终于结束了,它开始接触外部的世界,接受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大体制的现实,以这个星 球上众多民族之一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尽管这一切都是中华帝国在武力攻击下被迫接受 的。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洋人与中华帝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至今所有的中国人对此依旧愤愤不 平,把这些条约一律称之为〃不平等条约〃。分析当时所签订的各种条约的每一条条款,其 中最令中国人感到屈辱的,恐怕是洋人居然有权在中华帝国的领土上强行〃租借〃居住地和 洋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居然可以享有凌驾于中国人之上的种种特权。而强行要求中华帝国〃开 放通商口岸〃、〃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制定相关的关税制度〃等等条款,在中国人 的心目中,也统统是一种侵略行径。 于是,〃帝国主义〃这个词在中国出现了,而且几乎就是登门入室的强盗、窥视和抢劫财物 的土匪、欺良害善横行霸道的无赖的同义词。西方的一些学者根本不承认〃帝国主义〃这个 名词在中华帝国的存在,他们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它是革命党人 民族心理上的一个幻觉。尽管如此,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仍是最频繁最刻骨最顽强地使用着 〃帝国主义〃这个词汇的为数不多的民族和国家之一,而这些民族和国家都有这样的历史特 点:文明发祥绝早,民族发展历史上几乎没有对外扩张的记录,基本上以农耕为主要的生存 方式,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平民是在几乎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状态下生活的;统治者的基数很小 ,从平民到集权专制的统治者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的社会阶层。 公元1500年前后,相对于中国是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西方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扩张 。随着跨越大西洋的贸易的展开,世界范围内的财富流入欧洲,这些财富培养起来的是一个 新兴的阶层,这就是暴富起来之后敢于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王室、教士和贵族阶层抗衡的市 民 阶层。社会财富的膨胀为这个阶层带来了相应的政治要求,近代民主和民权的观念随之在西 方产生,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由市民阶层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市场经济的直接利益获 得者通过革命建立起以扩大再生产和赚取利润为目的、以全球扩张为需求的资本主义社会体 制。原始积累的完成和殖民扩张的成功使资金加上市场都已万事俱备,于是更新技术的要求 成为当务之急,欧洲的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从古怪的机器里喷出的大团大团的蒸汽给这个世 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欧洲近代政治制度和近代工业的诞生成为资产阶级的双重武 装。 具有双重武装优势的西方,继续市场的扩张是必须的。 19世纪中叶,西方的扩张触角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远东。 中华帝国,这个平静了数千年的国度,它的痛苦由此开始了。 1831年,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写信给英国皇帝,提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办法是: 〃用一支武装力量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闭中国的全部沿海贸易〃。而早在1660年,法国 就在中华帝国内设立了名为〃中国公司〃的贸易据点。当英、法等国的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 的时候,美国在中国销售的商品似乎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商品至今还是中国 人喜欢的东西:可以提高情绪的北美西洋参、显示风度和富贵的珍贵动物毛皮以及中国人日 常生活绝对离不开的廉价棉花。巨大的经济利润和世界政治的需要使美国政府声言:〃中国 是一个不可限量的销售市场。〃 中华帝国长期自给自足的经济〃对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固的抵抗〃。据史料记载,早期的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广州运 出茶叶近26万担,生丝8000担,而英国人却苦于没有什么对路的商品和中国人进行交 换。英国商人说他们的毛织品是〃一种非常难卖的商品〃,而印花洋布〃往往要亏本60% 才能出手〃,可见〃销售英国商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一切的根源是中华帝国的社 会结构不适合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讲,打不开世界市场就无异等待 死亡。能使一个封闭的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动摇的办法并非战争,而只能是这个国家市场的 开放。于是,西方各国都在如何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颇费心思:既然一般的商品打不 开中国市场,中国人没有外国商品照样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出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 是打开中华帝国坚固堡垒的最后的武器了……洋人选择了鸦片。 把毒品当做商品向中华帝国大量倾销的国家,包括俄国和美国,而其中倾销数量最大的是英 国。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人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从最初的每年1000箱迅速 增加到4万箱,每箱100~120斤的鸦片价格在400~800银元之间。于是到了1 838年,在中国和英国的贸易中,中国逆差达250万英镑,在英国向中国出口的价值5 63万英镑的商品中,卖鸦片所得居然占了总额的60%。当中国人不能没有鸦片的时候, 任何来自帝国政府的干涉都是徒劳的,包括虎门的销烟池和帝国的海岸大炮……已经发了财 的英国人有钱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武力来维护他们在已经打开的中国市 场上的地位和特权。1840年英国人对华战争的理由是:〃为商务监督和女王陛下的臣民 所忍受的暴行和虐待得到赔偿,为英国商人在恐吓和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得到赔偿,为英 国商人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和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经商 。〃英国的先进武器使中华帝国屈服了,英国人的要求被一一满足了,由此导致的是美、法 、德、意等紧随英国蜂拥而至。这就是理论上的〃帝国主义的行径〃。 至今,西方学者的那种〃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的拓展,目的是让东方得以发展和富起来〃的 说法,无论如何让人听上去还是感到有些怪异,尤其对于那些在向前看的间隙偶尔向后也看 上一眼的中国人,尤为如此。 西方船队的桅杆林立在中国海岸,而中国是很早就掌握了制造和驾驭舟楫技术的国度,它应 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具备扩张能力的国家。那么中华民族为什么没有向外部世界更广阔地开 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中外学者大都根据世界民族分为〃海洋型〃和〃大陆型〃两种类型的特征,把中国列入〃大 陆型〃民族。以游牧和农耕为主要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地理因素上还是在文化 心理上,广阔的内陆始终吸引着它的注意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汉唐 宋元明清历经千年均如此。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始终认为,帝国的发展方向和对帝国 的 威胁不是来自海洋而是来自大陆。于是,中华民族精湛的航海技术自古以来大才小用地只应 用于有限的近海捕捞和贸易,中国人设备优良的大船在海上航行的范围很少超出过〃稗海 〃。 〃稗海〃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对内海和近海的称谓,而广阔的大洋则被称为〃大瀛海〃。 中国的海运贸易仅仅限于把南方的物产利用沿海海路运往中原。即使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 ,〃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也主要是在为帝国的上层阶级服务,并没 有与中国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发生广泛的联系。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船队驶向世界, 当属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庞大及航海的水准,都是当时世界所有民族都不能比拟的。但是 ,这支由明代皇宫里的太监为首领的远航船队,却很少配备武器装备,而是载满了〃中 华物产〃,它的航行既少有海外征服的任务,也并不主要打算推销中国的商品,更多的仅 只是一次为 了显示中华皇帝的威仪而进行的彩船大游行,以让四方〃蛮夷〃近一步领略中华帝国的富庶 与慷慨……〃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郑和七次〃下西洋〃,惊涛骇浪,九 死一生,病伤死无数,花费大量,其结果是给皇帝带回来一些中国人看做是〃无名宝物〃的 〃旅游品〃,这些〃异邦的贡物〃的惟一效果是让中国皇帝看了之后更加觉得自己的国度是 〃天下〃的中心。连当时的大臣都对郑和这种远航的实际意义产生怀疑:〃三宝太监下西洋 ,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于是,当哥伦布奉西班牙女 王伊萨贝拉的指令出发去寻找可以占领的新国土,并且发现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的时候;当 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努艾尔的指令从里斯本出发,探求通往印度的航路的时候,中华帝国 的皇帝却宣布上任皇帝的〃下西洋〃是一大〃弊政〃,必须从此结束此类行为,销毁郑和远 航的一切档案,消除其〃恶劣影响〃。在从此以后的历史中,中华帝国连〃宣扬国威〃的壮 举都没有了,中国终于失去了跻身于15~16世纪之交世界地理大发现并随之成为世界强 国的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帝国主义行径(2)
到了明清两朝,帝国政府不但对对外贸易不感兴趣,而且使用一切手段阻止外国商人来华进 行贸易活动,同时严厉地禁止中国人对外进行任何商业活动。帝国统治者视海洋为国家与民 间一切行为不可逾越的最后边界,相当坚决地开始实行〃海禁〃。明洪武年间,政府明令禁 止民间建造三桅以上的大船,以阻止中国人下海,截断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贸易活动,〃违者 照谋叛罪处斩〃。后来进而下令强迫民间的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使其根本无法远航。到 了明永乐年间,帝国政府干脆宣布〃片帆寸板不许下海〃。清康熙年间曾经一度开放海禁, 但是很快就在官员们的反对下被〃纠正〃了。雍正以后,中华帝国正式实行国门的关闭政策 ,禁止民间的一切对外贸易。〃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沿 海居民,萧岑索寂,穷困不聊之状,皆因洋禁〃。乾隆时,帝国政府将外国商人在华的贸易 一律限制在广州的一个口岸,进口商品也极其严格地规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大米和豆类、小 麦和杂粮、铁器和废铁、生丝和绸缎,甚至马匹、书籍等都在禁止之列。到了嘉庆、道光年 间,帝国政府的所有规定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什么时候没有一个外国人来华投资了,没 有一个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意了,那就是帝国政府最理想的境界了……中华帝国根本不需要 和外国人进行什么商品贸易,没有外国人的骚扰,中国人会过得更好;至于把中国的东西卖 给外国人,并不是因为中国需要贸易交流,而是外国人的日子要依靠这些中国的东西,不给 他们实在于心不忍。乾隆皇帝就曾对前来请求与中国通商的英国特使说:〃天朝无所不有, 原不管外洋货物以通其无。特因天朝产茶叶、瓷器,是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 从根本上讲,即使中国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中华帝国也不可能如同欧洲国家一样成为这个 世界上扩张市场经济的主角。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从来没有存在过,或者从来没有以一个阶层 的规模存在过,并能够导致近代政治革命的市民阶层。而在流通领域里,帝国原始的农业经 济不存在对市场的需求,更没有扩张市场的强大动力和足够资金,因此,工业革命根本无法 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一切,都注定了这个东方帝国只能是被世界各国争夺的市场。而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它没有机会,或者不给它机会迅速地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彻底地 改变陈旧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利用文化、资源和物产的优势敞开国门迎进来和走出去,那么 ,它惟一可以做的就只剩下抵抗了……如果它还有足够的勇气和足够的力量能够进行抵抗的 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侮辱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1)
中华帝国选择的是抵抗。 帝国的抵抗是一部伤感的童话。 近代中国人对于洋人的蔑视,最甚莫过于日本人。确切地说,那时中国人就没把日本人当做 洋人看待过。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除了说话之外和中国人的相貌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中 国人历来把那个小岛看做是一块没有开化过的蛮荒之地,只不过秦时从中国本土去了几对男 女,才让岛上有了人烟。从唐开始,帝国的土地上就能看到从那个小岛上来的人,除了学经 的和尚之外,就是手拿竹棍的〃浪人〃和鬼鬼祟祟的小偷。明时,中国人干脆称日本人为〃 倭人〃:〃倭在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14世纪,日本人开始在中国沿海以抢掠劫盗 为生,中国人对其始称〃倭寇〃,意为〃矮小的强盗〃。长期以来,中国人很厌恶这些只会 趁着月黑风高在海边抢了就跑的近邻,认为这些似乎和中国人有点〃血缘关系〃的野蛮人实 在给帝国丢尽了面子。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恰恰是这些〃倭寇〃最深刻地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做耻辱。 19世纪后半叶,中华帝国除了由一色的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皇家精锐部队和在与太平军作 战中组建锻炼出来的湘军、淮军、甘军、毅军等陆军部队之外,因为开明的官僚发起的洋务 运动,帝国用大笔的银子又建起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其舰只数量、吨位和火炮口径, 已经位居世界第六。由排水量7000吨、钢铁船甲14英寸厚、装备有12英寸巨炮的两 艘主力舰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堂堂之阵,猎猎之旗,曾经威 风凛凛地〃访问〃过高丽、日本和新加坡的海面,消息传出,让远方的欧洲人都听着心慌。 只是,帝国海军的举动和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差不多,仅仅是体恤的〃访问〃。而当时的日本 ,陆军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的第16位。关于清帝国海军在 世 界各国海军实力的排位问题,是根据当时世界海军年鉴等资料和现代研究者的观点相比较而 成,没有绝对标准。一般的说法是:当时清帝国海军实力在第六位至第八位之间,日本海军 实力在第十一位至十六位之间。转引自《晚清七十年》,(美)庞德刚著,岳麓书院1999年 9月第一版,第191页。所以,当日本人表示要与中华帝国进行一场战争的时候,少 数主张议和的人立即遭到嘲笑,中华帝国举国上 下主战派的意见占了绝对上风,坚决要〃以大清帝国的神威教训一下日本人〃。 当朝鲜国王为了镇压国内的一个〃既反对政府腐败,又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武装组织请求 中华帝国政府出兵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感到这是一种〃上国体面〃,当然责无旁贷…… 中国向领土之外派出军队,在它的历史上极其少见,而且即使向领土之外派出军队了,其目 的与洋人派军队来中国也截然不同:后者是在军队的护卫下进行商业上的强买强卖和文化上 的强行灌输,最好是〃发现〃一块〃新大陆〃并且插上自己的国旗,宣布从此对该土地〃以 本国国王的名义实施管辖〃;而中国人认为这样的念头连想一想都是羞耻的,不符合泱泱帝 国的翩翩风度和道德规范。而之所以派出军队,只是中国皇帝一向对〃天下〃的恩赐和怜悯 ……于是,1894年6月4日,帝国政府命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致远舰和扬威舰赴 朝鲜仁川,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领淮军1500名分乘招商轮船前去朝鲜 。同时,遵照中日《天津条约》的有关条款,中国驻日本大使汪凤藻于6月6日将此事通知 了日本。 没有人知道,这时的中华帝国其实已经落入了日本人……那些即使是强盗也是矮小的强盗… …的圈套。 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了由参谋总长、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长等高级官员组 成的战时大本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亲自向回国述职的日本驻朝鲜大使大鸟下达了向中国挑 起事端的任务,大鸟当天就带400名海军陆战队员乘〃八重号〃巡洋舰返回朝鲜……从时 间上看,中国军队此时还没有出动,日本军队已经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出发了。 日本人早就决心和中国人打一场仗了。战争的目的明确而简单:英国人跟中国人打了,法国 人也打了,该轮到日本人用战争证明它有资格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了;中华帝国应该给予日 本人真正的〃洋人〃待遇,在已经处于将被瓜分的中华帝国的领土上得到它的那份份额。朝 鲜问题对于日本人来讲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而已。 7月12日,日本外相训令驻朝公使大鸟:〃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务之急。为实行此事, 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李鸿章》,董守义著,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第 358页。 7月14日,日本正式向中国总理衙门提交照会,直接威胁说,鉴于清国政府拒绝和日本一 起改革朝鲜内政,〃今后因此如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 这等于明确告诉中国,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面对日本人的战争威胁,帝国政府显示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所畏惧的气概。以光绪皇帝为 首的主战派热血沸腾,督促军方〃筹备战守〃的诏书一道接着一道。原因很简单:日本不是 大英国###兰西,如果日本人真的敢于和地大物博的中国打仗的话,正好给了中国一个出出 这些年受洋人窝囊气的机会。中国人管此举叫做〃扬我国威〃。 就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一直注视着形势发展的帝国主义们出面了。 帝国主义们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希望战争,尤其希望中华帝国对外战争爆发,因为这不 但可以削弱这个帝国的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这个帝国目前的抵抗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自中国务实的官员致力于洋务运动后,帝国的防务实力让帝国主义们有点儿不摸底了 。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国主义们并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胜,至少是不能让日本人获得 圆满的胜利。因为如果这样,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好处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中华帝国 的版图和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 当时的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赶到天津会见李鸿章。在了解了局势的真实情况后,他答应由英 国政府出面劝说日本停止向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