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严重忽视的一天(1)
中国人严重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天:农历一###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历1899年12月19 日。  这是一个距离19世纪的结束只剩下不多时光的日子。  如果仅仅从历法的角度上看,无论西历还是农历,这一天都是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然而,就是这一天,在位于世界东方的庞大的中华帝国里,在帝国京城重重宫墙严密遮裹着 的皇室里,却发生了一件离奇古怪的事件。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悠久的历史掉以轻心。当中国人的一双黑眼睛眯起来,要 向世界提及自己5000年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事实常常因这个民族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 述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飞花柳絮。但是,在19世纪即将与20世纪交 替的日子里,在中华帝国内发生的却的确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 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民族和一片国土的严重受伤。  1899年12月19日,正是在这一天里,整个世界窥视中华帝国的猎人式的目光与这个 帝国向外部世界打探的好奇的双眸,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踌躇之后,终于相互对视了。在这一 对视的瞬间,无论是西方浅色的还是东方深色的瞳仁里,都同时映射出某种难以言表的心态 ,这种心态复杂得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作为这个世界 上最重要的民族之一的中国人的生存与生活理念……尽管后来乐观的中国人几乎将100年 前的那个帝国的早晨完全忘掉了。  那是一个寒冷阴暗的早晨。  入冬以来,这个庞大帝国的整个北方不曾下过一场雪,荒凉萧瑟的田野无边无际地裸露在凛 冽的天宇下。从蒙古高原吹来的寒风长时间地袭击着帝国的都城北京,京城内高大结实的灰 色城墙上是漫天的黄尘。早上的时候,天似乎阴得更厉害了。肮脏冷清的街道两边的铺子大 都还没有卸下表示营业的门板。一个穿着蓝狐毛领缎袄的官员骑着鬃毛上装饰着红色丝线的 矮小的马正要去衙门,他在寒风中像是咳嗽似的嘟囔了一句,因为街道当中躺着的一个冻僵 了的乞丐弄乱了他坐骑行走的节奏。除此之外,这个早晨是寂静的。只是,在破旧的城门刚 刚打开的时候出现过一阵小小的骚乱……早已在城外等待进城的外省客商、本地的小贩、驮 煤的骆驼队和插着皇家黄色小旗的拉水骡车混杂在一起,争抢着狭窄的进城通道。暴露在帝 国冬天冷风中的所有的中国人都穿着几乎是同一种颜色的棉袍……厚重的灰色或黑色,人 与他们头顶上铅色的冬云和谐地融合成了一体。越洋过海来到这个东方帝国京城里的洋人们 常说,虽然中国北方的纬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冬天里中国人御寒衣裤之臃肿世所罕见,使 他们远远地看去像被棉花和布匹包裹着的球。以致洋人们认为,冬天里的中国人如果跌倒就 很难自己爬起来。  在这个阴冷的早晨,帝国皇宫紫禁城巨大的红色宫门沉重地打开了一道缝隙。  位于京城中央的紫禁城的宫门几乎终日紧闭着。几千年以来,这个统治着世界上最广袤的领 土和最众多的人口的帝国的皇室与它的臣民们被世界上最高大厚重的围墙隔开,一直孤独而 神秘地生活在有限的范围之内。紫禁城不是帝国处理国家公务的机构,而是皇室的私家庭院 。皇室之外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有皇族血统的人,很少能够有权进入到皇宫里面。少数执掌 政府机构最高级最核心权力的官吏们每天到皇宫里帮助皇帝履行统治帝国的职能,但他们也 只能到达皇宫内宫的围墙之外。在1899年的这个冬天里,即使是帝国国事的最高决策机 构军机处,也仅仅龟缩在皇宫内城外西南角落的一排低矮的平房里,其规模看上去还不如皇 室里的宠物间。其时,帝国政府的所有职能机构,全部设在皇宫之外,能够进入皇宫,是至 高无上的荣耀。那些因为某种原因得到皇帝的赞许且特别恩准进入紫禁城〃瞻仰天颜〃的帝 国功臣,会早早地穿戴好表示自己官阶的全套锦绣官服,外面披着皇帝恩赐的黄色马褂,天 色还没亮的时候,就候在宫门之外,紧张地等着宫门内皇家侍卫低声地呼叫他的名字。然后 ,上面排列着金黄色巨大门钉的宫门沉沉地打开了,这时候,即使曾统领数十万军队征战于 遥 远疆场的强悍的将军也会由于激动和恐惧而双腿战栗。不是皇室的人走进了皇宫……这种人 世间少有的奇闻会像罕见的天象一样在帝国的土地上迅速地流传,成为帝国政治事件中的美 谈……紫禁城那红色的宫门是帝国臣民的天堂之门。  然而,1899年12月19日这天早上,走进紫禁城皇宫的,是一位提着一只巴黎风格的 精巧皮箱的金发碧眼的洋人。  法国医生多德福顺着深邃的红色圆顶门洞进入皇宫的时候,双腿没有战栗,只是,眼前的景 象令他困惑万分。白玉基座托举着的金碧辉煌的宫殿高高耸立在帝国灰色的低云下,呼啸的 风在空旷的庭院里撞击出一种低沉压抑的共鸣,那些年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树在风中缓慢地摇 动着,而弥漫在每一块砖石上的肃杀都令这个游历过许多国家的法国人感到头晕目眩。也许 从东方流传到西方的关于这个古老帝国和这座神秘皇宫的传说太多了,或许那些传说中令西 方人无法理解的内容太多了,以至于多德福从进入紫禁城皇宫的那一刻起,眼前就现实与幻 觉慌乱地交织在一起了,这严重地影响了这位法国医生的情绪。作为医生,多德福在这个帝 国里医治过对西医绝对不信任的中国人,虽然那些中国人死也不肯喝下一小勺他当做镇静剂 使用的白兰地,但他自信有对付由于痛苦而焦躁不安的经验与耐心。今天,进入帝国紫禁城 的〃出诊〃将是他行医以来最奇异的一次经历,因为他不仅要诊断出一个中国患者肉体痛苦 的原因,他还要由此诊断出这个帝国政治病变的原因。在前面引路的太监深深地躬着腰,多 德福没能看见他的脸,但从他脑后垂向腰际的那根灰黑色的辫子却加深了多德福的不安。对 于这个帝国,对于中国人,多德福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陌生,他觉得这座皇宫里的每一根圆 柱的后面、每一处围墙的暗影里都有一张正在审视他的面孔。此刻,那座他要去的小宫殿出 现了,卧在宫殿门口和飞檐上的那些人世间根本不存在的铜铸镏金的野兽,正一齐朝他这个 面目古怪的洋人怒吼着。  懵懵懂懂的多德福和他的翻译看见了一片已经结了薄冰的水面。穿过一条跨越水面的小石桥 ,多德福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那个叫做南海瀛台的小岛了。孤独的小宫殿就在岛上。  领路的太监推开一间小房子的门,向里面指了指。  尽管和大多数洋人一样,这位法国医生在宫外已经听说了不少关于中国皇帝现状的传闻,但 是,眼前的景象还是出乎了他的想像。  小房间里很暗,很冷,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窗户上不是镶着玻璃而是糊着纸张的缘故。多德福 注意到这间房间窗户上的纸张有几处已经破损,寒冷的风就是从那里吹进来的。靠里面的一 张木床上,躺着一个人。要不是太监用手势再三示意,多德福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个面色 苍白、瘦弱不堪的男人就是正统治着中华帝国的光绪皇帝。  中华帝国此时领土广袤达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东起太平洋西岸,北到冰雪覆盖的西伯利 亚荒原,南到长满椰林的南海小岛,西至亚洲大陆的沙漠腹部。人口4万万。  多德福叽里咕噜地让人把破损的窗户遮挡一下,然后让中国的皇帝平躺在床上,开始解开他 的衣服。  太监尖叫起来。  在中国,没有人可以这样触动皇帝的身体。即使是皇宫里的御医也只能跪在皇帝的帐外,通 过一根缠绕在皇帝手腕上的丝线来判断皇帝的脉搏状况。而现在,中华帝国的皇帝被一个洋 人脱下了衣服。  光绪如一具僵尸。  关于中国皇帝〃龙体欠安〃的传闻早在一年多以前就被帝国政府用正式通告的形式所证实。 通告的内容是:皇帝的身体出了某些问题,为此政府向天下征召〃名医〃。尽管通告中没有 特别指明,但是很显然,征召的范围并不包括外国医生……中文中的〃天下〃一词实际上仅 限于中国版图之内。通告发布的时刻,正是中华帝国的政治极端混乱的时刻:帝国的知识分 子在皇帝的支持下发起的一场试图改变帝国政体的运动刚刚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这场 运动直接威胁了一个女人的权柄,这个女人在最后的时刻动用了帝国最精锐的兵勇来对付手 无寸铁的文人,文人们除了侥幸逃亡的之外大部分被砍下了头颅。由于这场运动几乎动摇了 帝国赖以生存的政治根基,触及到了帝国社会几乎每一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中国人心 中留下了巨大的痕迹。一年多以来,关于帝国前途的传闻如常常弥漫在帝国天空中的沙尘一 样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因此,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那位叫做光绪的皇帝的病情之中一定 隐藏着某种不祥之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被严重忽视的一天(2)
按照帝国皇室活动的规律,再过几天就是京城百姓得以瞻仰皇帝〃龙颜〃的时刻了……每年 年底的一天,中国皇帝要率领皇室的男性成员和大臣们到皇城外的皇家寺庙祭祀祖先和苍天 。这个仪式自古以来就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政治上再次向世界确立这个政权如同天地一般 稳固;二是再次向臣民证明当今说一不二的皇帝健康地存在着。  但是,在今年接近年底的时候,一个消息自紫禁城的皇宫悄悄地传了出来:今年皇家祭祀可 能取消,原因是皇帝病重。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说明皇帝已经病得连证明自己还活 着的机会都准备放弃了。最能证明这个传闻的是从非官方渠道散布出来的一则据说是一位广 东籍西医对皇帝病状的描述:  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显然有病,肺部不佳,似有 痨症。面部苍白无血色,脉甚弱,心房亦弱。屈桂庭撰《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载 民国二十五年《逸经杂志》29期。  这是一份足以令任何医生头疼的病情描述。往乐观处分析仅仅是有点消化不良,往悲观处分 析每一条都是生命垂危时的弥留状态。  而蹊跷之处在于,对中国皇帝病情议论得格外激烈并且特别出格的,不是来自中国人聚集的 地方,而是来自京城东南角一个叫做东交民巷的地方,而在这块不大的地方里居住的全是〃 稀奇古怪〃的外国人……无论是中华帝国皇帝亲自颁发的普告天下的诏书,还是帝国政府官 方发布的政治与外交文件,都宣布说皇帝的确生病了;可是,住在这个帝国领土上的洋人们 几乎异口同声地坚持说,中国的皇帝很健康。这一事件进而发展到以英国公使为首的数国驻 华公使联合提出要派出外国医生,〃代表整个西方世界〃,用〃当今医学领域最新的科技成 果〃给中国的皇帝进行〃肉体上的体检〃。更为离奇的是,这个无论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 令中,还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上,都属于极其蛮横的要求,竟然在各国公使与帝国政 府各级官员间的反复争执之后,被准许了……英国和法国公使的态度明确而强硬,他们对帝 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说,我们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皇帝看病吃药,我们只是觉得贵国宣布 皇帝生病的举动有点离奇。我们奉我们国家政府的指令,我们必须检查中国皇帝的身体。  于是,法国医生多德福进入了中华帝国的皇宫。  多德福给中国皇帝体检的〃家伙〃,无论是听诊器还是压舌板,在皇宫里的太监们看来都是 一件件谋杀的工具。这个洋人竟然扒开中国皇帝的眼睛看,在中国,这是检查一个人是否死 亡的典型动作。  光绪皇帝居住的瀛台是独立于皇宫的一个角落,它位于皇宫的西面,从那里到达皇宫内部, 需要通过数条被高大红色宫墙隔开的通道。这一天,寒冷的风在这些通道上猛烈地扫荡着, 飞扬的尘土中,通道上来回走着神色惊慌的太监们,匆忙的步态使他们的身影犹如旋转在风 中的枯叶。他们除了要向宫里的每一个人传播外国医生古怪的一举一动以及皇帝可能要被洋 人弄死之类的骇人消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向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一个女人 ,报告那个进入皇宫的洋人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  那个在皇宫里地位和权力都难以明言的女人从这天清早起就面无表情。在她的身后,放着从 帝国南方运来的两大缸用以满足嗅觉的奇异水果,她坐在浓郁的香气之中,不动声色地看着 探听消息的太监们走马灯似的在她面前的那道高大门槛内外跳进来跳出去。这个女人整个早 上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小心着,别让洋人给皇上看出别的病来。  洋人给光绪皇帝〃体检〃的结果是:中华帝国的皇帝根本没有病。  洋人确实看出〃别的病〃来了。  洋人最后的结论是:生病的不是中国皇帝的肉体,而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  一个洋人进入了紫禁城给中国的皇帝看病,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于是,1 899年12月19日,这个被中国人严重忽视的一天,就从这个寒冷而屈辱的早晨开始了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中国(1)
1899年12月19日,在中华帝国广袤的国土上,生活平静而祥和。  随着太阳的升起,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西北地区的山土货物从北城的德胜门运进 来,在集市上已堆积如山。口外肉质鲜美的羊因在冬季里每一天都要大量消费而塞满了交易 场。正阳门外的商业大街上停满了客货混载的骡车。当铺和钱庄沉重的棉布门帘被掀起的时 候,檀木柜台的古旧气味和炭火的暖气飘散到街上。能够同时供应满汉菜肴的饭铺小伙计也 开始在门外大声拉客了。身裹满族或汉族棉装的女人们在隆福寺的杂货摊位之中。老字 号的零售商店雇佣了西洋乐队正在进行大折价的广告宣传。妓女集中的几条胡同里挂着被寒 风弄脏了的彩灯。城东的东岳庙今天有大型道场。成群结伙的盛装妇女骑着驴出现在通往广 安门外一个香火旺盛的道观的大路上。京城的大路放射状地通向帝国的四面八方,在这些道 路上行走着商人、兵勇、脚夫和镖客。广州今天的天气格外好,衙役们把老爷出行巡视时用 的花花绿绿的仪仗摊出来晾晒。冰封的黑龙江被渔民凿开窟窿,他们把老鼠皮绑在粗大的绳 索上捕捉巨大的哲罗鱼,如果百斤以上便可以运往北京的紫禁城内进贡给皇帝了。扬州市场 上的头等蚕丝的价格在这一天还在涨着。而在喀什,几顶轿子停放在一条水流清澈的河边, 苦力在监工的注视下正在卵石中寻找可以献给皇帝的价格昂贵的和田玉……1899年12月19日 ,看上去和所有普通的日子一样:帝国的官员们正在策划官场上的行贿,帝国的农民们正在 盘算明年的收成,帝国的盗贼们正在偏僻的隘口上埋伏,帝国的文人们正在暖阁中集句…… 悠久历史的大国,山河壮美辽阔的疆土,难道她不该在1899年12月19日如此祥和吗?  世界上虚妄自大的感觉之深,以中华帝国之人为最。在文明发祥绝早的中国人所创造的文字 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汇便是〃天下〃。这是含义最为模糊的一个汉语词汇。许多世纪以来, 中国人认为中国不但是亚洲东部的中心,而且是全世界的中心。中国人的这种错觉来源于这 样一个事实: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当整个西方世界还是一片蛮荒的时候,中国的皇帝 已经在他巨大帝国的土地上享受子民冶炼的黄金、精织的绸缎以及香甜的稻米和优美的情歌 了。而当少数外国航海者登上东方这块巨大大陆的时候,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令人羡慕不已的 国度:巍峨的山峰,一望无际的河谷平原,对生活文明的发现与创造。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 富庶的国家。当西方人第一次明白了盘在中国门柱上的〃龙〃是一种动物之后,很快就愿意 按照中国官员的要求,学习中国人双膝触地式的礼节。他们中的极其幸运者甚至还得到过中 国皇帝的接见,他们在中国皇帝面前跪下时的笨拙样子令中国官员掩口窃笑。当然,受到中 国人窃笑的还有外国人奇怪的五官和不同颜色的曲卷的毛发。  大约从明朝开始,中国人逐渐知道自己的〃天下〃范围并不是无边的广阔,更重要的是,中 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最早给予中国人这一严重打击的是一个在中国历 史上极其有名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明万历年间的一天,这个到中国来传播耶稣教 义的外国人在帝国都城北京的住所内,接待了一批中国的士人……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帝国 的士人们在利玛窦客厅的墙上,看见了一张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见过的《万国全图》。除了 当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的澳洲大陆之外,在这张反映着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地理学成就的世界 地图上,地球上的四大洋和诸大洲的位置已经被用相当精确的经纬度标示出来了……在中国 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存在,中国不但不是世界的主体,而且也没有占据世界的中心 ,中国仅仅位于世界远东的一隅……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讲,简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它令中国人的认知世界天崩地裂。为此《明史》特记载道: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 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 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七十四,外国 七。  面对中国人的惊骇,觉得自己惹了大祸的利玛窦为了挽回影响,特地重新画了一张世界地图 ,他违背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正确划分,把中国移到了地图的正中间。但是,已经晚了,中国 人心中从此有了永远也抹不去的沮丧以及沮丧之后的不甘,他们给了不是中国人的人一个含 有贬义的称谓:〃夷〃。  然而,单凭一张地图,并不能让中国人就相信了世界真实的样子。中国人对于自己不愿意接 受的事物非常善于采取〃不扩散、不深究、不理睬〃的态度。清乾隆年间的官方正史在评论 利玛窦的《万国全图》时依旧含糊地说〃其说荒渺莫考〃同上。……其时, 距离那个意大利人向中国人展示世界地图 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欧洲国家的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已经结束,英、法等国的海外市场扩 张已经在东南亚登陆,并在印度、缅甸等国家基本完成占领,西方开始盘算如何向中国这块 巨大的市场进发了。而此刻,中国人依然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是内部的,核心的,崇高而 伟大;即使世界上真的存在几个〃蛮荒〃的〃夷〃,他们也是外部的,边缘的,低贱而渺小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至少在上个世纪之前,中国人内外有别的概念明确而顽固 。  中国人认为,凡来到中华帝国的外国使节,无不是代表附属国来进贡和称臣的。英国特使马 戛尔尼于乾隆五十六年受英国皇室委派,到中国来协商相互通商的条件。他的船队刚从天津 进入通往北京的运河,船头上就被中国官员强行树起一面〃英国贡船〃的旗帜。船队到达北 京之后,特使被通知,朝见中国皇帝时必须按照中国的规矩下跪,马戛尔尼争取再三,才勉 强获准按照英国人见英国皇帝的礼节单膝弯曲,原因是:〃朝廷固确认英吉利为海外朝贡国 之一,此次使节,直为叩祝万寿而来,得瞻天威,已属蛮服陪臣之大幸。特以荒远不识天朝 礼制,妄行乞请,无足深责。〃英国人虽因〃蛮荒〃不懂礼仪,但不远万里前来臣服进贡, 于是,即使不双膝跪地,皇恩浩荡也可免罪了。但是,英国人还是被中国皇帝的排场吓坏了 。陈康祺《郎歉记闻》中记载道:〃乾隆癸丑西洋英咭■国使,当 引对自陈,不习拜跪,强 之止屈一膝。及至殿上,不觉双跪俯伏。故管侍御韫山堂诗有'一到殿廷齐跪地,天威能使 万心降'之句。〃英国人情不自禁地双膝跪在了中华帝国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上。 《外交小史》:《英使觐见清高宗行叩头礼》。《清代野史》卷一,巴蜀书社1998年9月第 一版,第275页。  时间仅仅过去了107年,107年后,法国医生多德福不但被容许给帝国的皇帝〃体检〃 ,而且还亲手脱掉了帝国皇帝的衣服。这一事件因其荒唐地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而成为 迄今为止世界国际关系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外来势力如此强横粗暴地干涉一个国家的内部 事务,公开侮辱一个国家的现政权以及它的最高统治者,除了会招致最强烈的抗议,招致使 用战争这种人类为了雪耻而发明的极端手段之外,几乎别无其他的结果……在国际关系史上 ,几乎所有发生于国与国之间的血腥的、残酷的和悲惨的事件,究其发生的最初始因和发展 的基本原由,无不源于一个词汇:尊严。况且,中国人历来是格外看重〃尊严〃的。对于这 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来讲,无论是属于祖宗的过去、属于自己的现在,还是属于子孙的将来 ,在所有光阴岁月中的所有苦难屈辱中,再没有什么比〃丢面子〃更令中国人以为是严重的 事件了。  1840年和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开始对中国人将他们称之为〃夷〃 不再忍气吞声,洋人有胆量要求中国人对他们放尊重一点了。于是,1860年,在洋枪洋 炮的威胁下,洋人逼迫大清帝国的官员与他们签订意在维护洋人在华利益的条约的时候,将 禁止中国人使用〃夷〃这个字迫不及待地、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南京条约》中……特别为一 个字的使用而制定一条专门的外交条款,这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中为罕见的一例……于是帝国 政府被逼无奈而改口,通告全国在外交公文来往中一律使用〃洋人〃这个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中国(2)
〃洋人〃这个中文词汇的字面含义是:从海洋上漂流而来的人。这本是一个典型的中性词汇 。洋人以为用白纸黑字形成双方签订的外交文件就可以得到尊严了,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人 的民族性情。因为洋人们越对这个字眼敏感而计较,反而越能让中国人感觉良好。于是,在 大臣们给朝廷的奏折中,在帝国臣民百姓的言语中,不但原来称呼洋人为〃夷〃的中国人依 旧用〃夷〃字,原来对洋人不使用〃夷〃字的中国人也改称〃夷〃了,而且无论含义还是口 气里,一律添加了一层深深的鄙视和恶狠狠。当然,还有一点儿我说了你也听不见的狡狯的 乐趣。  中国人终于见识了洋人。自1840年虎门水域外的几艘英国舰船向中国开了炮,这个古老帝 国的国门从此被打开了。都说西方势力企图占领中华帝国的市场,破坏了这个帝国古老的手 工业,其实并没能完全破坏。马克思把棉纱的输入当做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发端,但是在中 国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帝国里,洋人输入的棉纱根本没有市场,因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 穿不起细洋布。在光线昏暗的房舍里,在阳光灿烂的场院上,中国百姓自己造的木制纺车直 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在吱呀吱呀地旋转不停。随着炮舰来到中国的英国商人兴奋地给国内的 供货商写信,说只要每一个中国人拥有一套睡袍,每一户中国家庭拥有一套用餐的刀叉和一 架钢琴,这个市场就足以让所有的英国人过上女皇般的生活。但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很快就 给了英国商人以绝望的打击,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中国人睡觉时不穿什么衣服,吃饭时也 不讲究使用什么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至于钢琴,即便中国有人有幸看见过这个洋东西,也 不过认为与普通桌子的功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中国不是一个可以被什么风暴轻易颠覆的 国家,中国人不是一个容易被其他文化影响的种族。  19世纪,英国商人在中华帝国中最成功的商业操作只有一项,那就是鸦片的输入。这个帝 国的人民接受鸦片的速度甚至出乎了英国商人的预料。开始还是在舰队掩护下进行的提心吊 胆的走私活动,可是没过多久,守海防的关天培大人自杀了,抓走私的林则徐大人发配了。 于是,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帝国从南到北的土地上,几乎找不到没有鸦片存在 的城镇和乡村了。从吸食发展到种植,在帝国政府无法真正实施威严的西南边陲的碧绿山野 中,鲜艳灿烂的罂粟花在向阳的陡坡上开始满山遍野地怒放,在东方的蓝天白云之下呈现出 一种令人迷惑的美艳。  除此之外,对洋人对这个帝国所做的一切,包括1899年12月里这个阴暗的早晨所发生 的怪事,中国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地在意。混杂在四万万中国人中的几个洋人实在是太稀少了 ,提到他们,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表现出一种鄙视的神情:洋人?您说的是鬼子么?  

一团模糊不清的印象(1)
还是这一天,中午时分。  从云层的缝隙中射出来的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北京城里一座叫做〃贤良寺〃的庙宇顶上。这是 一座看上去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宗教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庙宇,但是,贤良寺却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是中华帝国政治的一个敏感之处,因为它是一座可供外省封疆大臣进京时暂住的旅馆, 还是那些家眷在外省但本人在京城做官的大员们长期当做官邸的地方。  冬日的阳光下,帝国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官员正站在贤良寺的门廊内迎接英国公使的到来。这 位白胡子的老人因为刚刚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而名声远播……李鸿章今天的心情还可以,因 为担负帝国战败责任的他被解除职务后,就在法国医生多德福进入皇宫的时候,又得到了重 新任命的诏书……到距离京城极其遥远的南方任两广总督。和绝大多数的帝国官员一样,李 鸿章也是读书人出身,在外国列强第一次用火炮和毒品打破了中华帝国的孤独与宁静的18 40年,他通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初级考试而成为秀才。七年之后,把中国经典诵记得滚瓜 烂熟的他通过了帝国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名列第三甲第十三名进士……凡是通过这一级考 试的文人都有机会走向官场。  英国公使窦纳尔首先祝贺李鸿章被重新任命,并且说是特意来为他送行的。但是,在酒宴上 ,窦公使突如其来地、毫不掩饰地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听说贵国要废掉光 绪皇帝?  问话的时候,窦纳尔注视着中华帝国这位最著名的官员的脸,他试图在这张脸上看到哪怕是 丝毫的反应,因为皇帝的更迭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