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中国高墙之内的深宫政治故事真是可以不 加修饰地变成久演不衰的唱本。  1900年西历新年到中国农历新年的一个月期间,是洋人们紧张而慌乱的日子。各国公使 们连续磋商着,然后频繁约见庆亲王和李鸿章,要求中国方面〃澄清某些传闻〃,并且再三 表示其〃不承认除光绪皇帝之外的任何皇帝〃的坚定立场。庆亲王唯唯诺诺,敷衍着洋人们 。而李鸿章因嗅到严重的政治危机的味道,为避免自己被卷进去,宁可在官职前途上受损失 ,也要躲避开,于是他主动提出自己到南方去任职。不久,慈禧的懿旨下来了:李鸿章任两 广总督。理由是要他前去监视和控制〃南方的乱党〃。  这一年的冬天对于光绪来讲寒冷而漫长。  紫禁城内有三海,南海、北海和中南海。皇帝被囚禁在南海中的瀛台,〃四面皆环以水〃, 只有一座小桥通岸。光绪的日子苦不堪言,至于苦到什么地步,野史纷纷纭纭:皇帝不能自 由行动,牙齿被打掉了,因得不到医治而疼得叫唤。皇帝吃不饱饭,然而有一天,慈禧突然 〃恩赐〃大量的食物逼迫他吃,结果皇帝〃胀饱不堪〃。帝国皇帝的狼狈和痛苦通常成为慈 禧身边那些显赫的太监们的取笑资料。野史虽不尽可信,但曾任监察御史的高树在《金銮 琐记》一书中云:  民间言光绪皇帝坐水牢,余甚疑之。近年往湖边瞻仰,湖边老屋数间,破槛当潮,虚窗待月 ,封骚骚而树急,波淼淼而云愁。行人指桥中有机关转捩,朝罢归来,突然桥断,诚与水牢 无异云。高树:《金銮琐记》。   。 想看书来

女人的仇恨(2)
皇帝终日沉闷不已,便让一个小太监给自己拿个弹弓来玩,慈禧知道后,问谁敢把弹弓给皇 上,这岂不是引导皇上淫乐?小太监当天就跳中南海自杀了。  皇帝从此狂热地迷恋于修理钟表。钟表都是洋人们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把玩日久,有的钟 表坏了,皇帝居然能够把它修好。皇帝对时间的迷恋也许基于这样的心理:慈禧比他年龄大 得多,他希望能够在时间上熬过慈禧。每当修理好了一座洋钟表,中国皇帝便把耳朵贴在钟 盘上,〃欣喜地听着时间前进的声音〃。  突然,有消息传出,皇帝企图逃跑。  《金銮琐记》记载了光绪的一次〃逃跑〃,是监察御史高树亲眼所见:  闻有一日皇上逃出西苑门,太监多人扭御发辫拉入。山人入乾清门缴还朱批,遇皇上便衣步 行墀下。山人避入南书房窥觇,见皇上仰首向天而望,又行至乾清门,太监十余人拦阻去路 。皇上由桥洞穿出,升东阶,坐轿入东巷,左右前后围随有百人,不能逃也。同上 。  民间关于皇帝逃跑的传闻更是热闹,在传闻的鼓舞下,无论是在帝国的城镇乡村还是荒郊野 店,中国百姓们对来往行人都多了个心眼儿,因为有人说谁能在路上〃迎立〃皇上一定会得 到无法想像的巨大赏赐。《张文襄奏稿》收集的是两湖总督张之洞呈给帝国政府的大部分奏 折,其中的一折记述奇特,说的是湖北官方抓到一伙嫖娼的人,其中有个人一会儿称是康有 为的弟弟,一会儿又称是逃跑出来的〃皇上〃,一时间〃民吏大骇〃,当然,没做什么调查 ,张之洞就立即把这个〃皇上〃的头砍下来了。  中国的春节很快就要到了。  按照慈禧的安排,年初一是新皇帝登基的日子。  端郡王府一派喜庆。  端郡王载漪14岁的儿子就要当帝国的皇帝了。  中华帝国的官员是这个世界上生活最不稳定的一群人。在帝国专制制度下,官员们的命运起 伏完全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心情和情绪的波动。于是,这些官员有着性格上相当矛盾的两面 :在百姓面前的极端傲慢和在上司面前的极端谦卑。他们是一群最害怕皇帝也最依附皇帝的 社会阶层,如同寄生在皇帝身体上的虱子,不要说皇帝的更迭,就是皇帝的一声咳嗽,就可 能带来他们人生福祸的瞬间剧变。  这一点,这位有皇家血统的王爷载漪体会最深。载漪,满族,帝国宣宗道光大皇帝第五子 亲王奕■之次子,于慈禧为侄,与光绪皇帝是嫡堂兄弟关系。咸丰二十年被封为 端郡王 。在1898年之前帝国的政治生活中,这个亲王几乎没有任何踪影,而今一瞬间便到达的是权 力的顶峰。至于为什么突然间立他的叫做溥■的儿子继承帝位,使他突然间有可能 成为这个 帝国的太上皇,这一切都如同一部戏剧的场次间缺少必要的情节过渡一样至今令世人困惑不 解。这位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的亲王只是有一个是慈禧侄女的妻子,而他自己无论从哪个方 面上讲只能称得上是个奢侈放荡的王府贵族子弟。  端郡王府邸在度过了暂短的慌乱之后,立即成为帝国政治旋涡的中心。  按照皇家的规则,端郡王载漪把王府的里外装扮了起来,设置了接受祝贺的华丽的大堂,准 备好了可以连续数天接待各方来客的豪华家庭宴会。他不吝惜银子,因为他知道目前的花销 仅仅是对未来取之不尽的皇权的小小预支。从这个早上开始,已经有官员来了,先是朝廷中 权柄很重的那些人物,然后是各色京官。王府门前的亲兵大声地呵斥着看热闹的百姓并把他 们赶走,以便为川流不息的轿子和马匹让路。接受的礼品数量仅仅在一个时辰里就是惊人的 ,从古玩玉器到成封的银子都有,就连王府里的见多识广的仆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太阳渐渐地升高,这位亲王的心情却逐渐焦虑了起来,一种不祥的感觉开始袭扰他这些天一 直飘然若仙的美妙心情……整整一个早上,居然没有一位外国公使前来祝贺……尽管这位郡 王以智商低下而闻名,但是这些天来关于洋人们对他的儿子要当皇帝的种种刁难和冷淡,还 是让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惊慌和愤怒。  〃自是载漪之痛恨外人,几于不共戴天之势。〃……这个早上,端郡王载漪心中堆积起来的 惊慌和愤怒,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帝国的政治命运。  还是这一天,傍晚时分。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光绪皇帝知道几乎整个西方都在支持他,包括在海外的〃康党们〃也正 在声援他,因为这位皇帝正处在被囚禁的状态中,于是历史连这位帝国的皇帝在这个傍晚是 否能够吃到数量足够的晚饭也无法知晓。但帝国的档案中却记载了这个傍晚皇太后的活动: 慈禧在享受了一百多道满汉结合的精美菜肴和饭后游牧民族的风味甜点后,观看了御用戏 曲班子唱的几出京剧,其中一出名叫《长阪坡》的剧目描述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一位英俊 勇敢的年轻将军于危急中营救皇族的故事。戏台上锣鼓铿锵,服饰华丽,唱念俱佳,赏心悦 目。慈禧下令赏赐白银百两。然后她回到了她的寝宫。  中华帝国曾是世界上最轻视女人的国家,其轻视到了令人发指的侮辱和残害女性的程度。而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就要结束的那段时光里,正是一个女人在彻底地支 配着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的资源财富和政治命运。  慈禧所居住的那间宫殿下面是一个地下室,地下室内昼夜不熄地燃烧着一种为这个她特别制 作的不产生烟雾和异味的白色木炭,木炭的燃烧令整个宫殿都笼罩在温暖之中。  此刻,徘徊在巨大炭火上的皇太后心中燃起仇恨的火焰。  先是那个金发碧眼的法国医生多德福对光绪皇帝病情的诊断传入宫中,说是中国的皇帝没有 病,而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病〃了。没过多一会儿,总理衙门又呈来一份各国公使的联名照 会……这是正式的外交文件而不是市井传闻……照会中有这样的措辞:〃假如光绪皇帝在这 种身体状况下不幸死去,将在西方各国之间产生非常不利于中国的后果。〃  这真是一个凶多吉少的夜晚,因为更令慈禧心情恶劣的消息是:康有为在英国人的庇护下已 经安全逃到英国本土。7月里,她曾派出了一名叫做刘学询的杀手到日本,追杀康有为…… 中国历代政府使用政治刺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历来也只是在本国的领土之内杀来杀 去,向海外派出执行暗杀任务的〃恐怖分子〃,刘学询恐怕是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首个…… 可是,那个〃万恶〃的康有为不但没有在地球上消失,而且此时还向全世界发出了急电,号 召世界各地的华侨起来反对慈禧:〃皇上圣明,国民共戴〃,〃无罪见废,大众公愤〃,〃 如若不听,起兵勤王〃;并且威胁说,如果慈禧不把政权归还给皇帝,中国全国就要发生民 变。  史书记载道:〃那拉后每得一电辄变色,深恐民心之变也。〃  她毕竟是刚刚做了一件对于整个帝国、甚至对于整个帝制都是伤筋动骨的事。心虚使精明的 慈禧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海外的康有为们只能是虚张声势,几个书生哪里能够拥有可 以〃打回本土〃的武装力量……但是,慈禧梳理了一遍近些天来她的政治生涯所经历的惊涛 骇浪,于是,只是在这么一想之间,掌握着庞大帝国最高权力的女人就对洋人们产生了强 烈的仇恨。  这个女人的这种仇恨从这个冬天的夜晚开始,一直蔓延在世纪交替的这段难熬的时光里,最 终导致了整个帝国的一场巨大的灾难。  令皇太后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的帝国知识分子并没有〃打回本土〃,倒是帝 国本土上的另一群人突然蜂拥而起了。这群人装束奇特、口号奇特、行为更加奇特,在翻云 覆雨地变换他们的行动目标之后,最终他们确定他们应该标榜〃杀尽天下洋鬼子〃,以〃捍 卫〃皇太后的天下……中国历史上几乎导致帝国彻底颠覆的悲剧由此开幕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人的仇恨(3)
这群令心怀仇恨的慈禧没有想到的人,是来自帝国北方的一群饥饿的农民。  

打谷场上的角色(1)
100年前,在中华帝国北方萧瑟的荒野之中,一个小戏班子开始走乡串户地演唱。他们每 到一处,衣衫褴褛的农民就会簇拥而来。妇女们远远地聚集着,她们没有资格看戏,但是, 她们可以听见那吱呀呀的歌唱之声。而那些距离很近看着表演的青壮年农民们的眼睛发出异 常兴奋的光芒。  冬日昏昏没有暖意,寒鸦在枯黄的树枝上嘶哑地叫,艺人弦子颤抖的声音传出很远。戏唱完 了,天黑下来,青年农民们和艺人们一起围着猛烈的篝火吃着由村社提供的翻滚的热粥,呼 噜呼噜喝粥的声音在帝国北方的夜空下显得格外奇特。片刻,呼噜声停了,弦子声接着响起 来,第二出戏又开始了。  戏班子唱的两出戏的戏名是:《鞭花记》和《柳条记》。  戏文唱的不是皇帝、大臣或一个忠诚的武将,也不是员外、书生或一个富家的小姐。戏文里 所唱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阎书芹的农民,跟随在这个农民身边的角色依旧是一群农民。帝国北 方的农民都认识阎书芹,跟随在阎书芹身后的那些人他们也都熟悉,甚至戏文里面还有他们 自己。农民们第一次在戏文中看见自己的形象,这使他们本来就不断膨胀的自我感觉在这一 刻更加明确清晰起来。  戏剧里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前些日子:一群青年农民在首领的率领下奋不顾身地进攻…… 参加进攻的人草帽下插着一根柳条,他们听从首领甩响的鞭花控制攻击的节奏。农民们攻击 的目标是教堂。  19世纪末,在帝国北方最荒僻的乡村里,在低矮的茅草泥屋之间,常常可以看见两样显著 的建筑物:玉皇庙和教堂。  玉皇庙往往摇摇欲坠破旧不堪,因为它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站立了几千年。而教堂毫无例外是 簇新坚固的,因为它在这片土地上刚刚盖起来。  帝国的山东和河北两省沿黄河两岸相交错。山东冠县北十八村和河北威县的沙柳寨之间的毗 邻地带是一块〃飞地〃……由于处在省县交界处,远离政府衙门的管辖,农民们称这样的地 方为〃插花地〃。在这块土壤沙化严重和生活极端贫困的土地上,不止一处的〃飞地〃有一 个统一的大名称:十八村。山东邱县十八村、临清十八村;河北南宫十八村、曲周十八村。  冠县北十八村实际上包括了24座村庄,其中有一座村庄叫做梨园屯。  梨园屯里的农民为了一块属于村庄公产的土地官司已经打了三十多年。  根据官方史料记载,这起土地官司首先发生于1869年,即同治八年。那时,爆发于帝国 南方的大规模的农民造反运动刚刚平息,太平天国的首领们为帝国农民们创造的〃皇上帝〃 以及太平盛世的理想依旧幽灵一样游荡着。而在帝国的北方,农民们却和另外一个〃上帝〃 打了起来。洋教士建立的天主教会多年来手段虽然单一但是有效:神父给最饥饿的人发放救 济粮,为最贫苦的单身汉找媳妇,帮助最软弱的人和官府打官司,无偿为垂死的人看病,建 立不收学费的学堂……条件只有一个:入教。同治年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发展的教民人数 已经很庞大了,在那一片的诸个〃十八村〃中,居然已经分离出二十多个〃教民村〃,洋教 士不但成功地让帝国的农民每天进入教堂听神父布道,甚至有的神父竟然是中国人了。  势力逐渐庞大起来的教民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和不信教的村民分割玉皇庙的公产:土地。教 民也要有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教民和村民经过协商,双方最后达成协议:不信教的村民分 得庙产38亩,教民分得3亩。这个协议由梨园屯乡绅主持签署。但是,当教民们开始盖教 堂的时候,矛盾发生了:教民们有破坏或者拆除玉皇庙,扩大盖教堂土地的企图;同时,不 信教的农民们普遍地认为,那些教民们私分了洋人们给的银子,个个因此发了财。于是,他 们坚决反对盖教堂,他们的公开口号是:以汉教战胜洋教。  什么是〃汉教〃?农民们说不清楚……农民们也没有愿望把属于自己的〃教〃弄明白,他们 原本也不是因为〃教〃的不同而愤恨的……由最细微最实际的利益矛盾引发的不同社会群体 的争斗,最后形成最激烈最血腥的政治冲突,这是中华帝国历史上农民骚动千年不变的轨迹 。  帝国农民的精神首领从来不曾是〃教〃而一直是〃人〃,是那些在乡村里被称之为〃首领〃 、〃村首〃、或者〃士绅〃的人。这些人是农民,但绝不是〃佃农〃。他们往往占据着最好 的良田并且出租土地;或者他们就是乡村里的〃知识阶层〃,有能力包揽乡村中的道德评判 和是非定性;还或者他们既不认识汉字也没有土地,但他们强壮而蛮横,是村庄里正常生活 秩序的认定者和执行人。以上这些人,是帝国农民中日常活动最活跃、思想和行为最危险的 一个小小的阶层。  如果没有洋教的入侵,帝国农民中村首们的日子是美妙的。清末,内外交困的帝国政府让庞 大国土上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偏僻的村野出现了政权的空白。县乡里甲等权力机构没有能力 、也没有愿望来管理复杂危险的村野事务,于是把维护地方秩序、处理乡民纠纷,甚至催纳 钱粮租税的权力〃下放〃给了乡村里的士绅村首们。这些掌握着农民命运的乡村士绅们与官 府衙门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没有文字契约的默契。帝国政府从不鼓励官吏下乡,认为县衙门的 官吏往往会激化矛盾而容易产生民变,县令三年才会到他的那些村庄巡视一回,而每回也就 是在村庄的会所里抽上一袋旱烟。帝国农村里的士绅村首们组成的权力机构,被帝国农民们 称为〃二衙门〃。  洋教士和入教的中国农民们首先触及的正是这些士绅村首们的利益,因为已经拥有一些〃权 力〃的教会在乡村里的某些利益的分配上和士绅村首们的利益相重叠了……因为洋教会已经 侵入了士绅村首们赖以生存的地盘。  冲突因此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帝国北方乡村戏文中唱的那个主角出场了。阎书芹,一个严格地说是个半农民的 人物,因为他并没有始终以土地为生,他曾贩运过私盐,生意被官府切断后,结交了一群最 贫苦的青年农民,开始热衷于习练一种强身的〃武功〃,号称〃红拳〃。  在中国帝制的历史上,历朝统治者绝对禁止民间结社,朝廷对民间的习武组织更是严加禁止 ,违反者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对其首领的刑法是〃凌迟〃,即用利刀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割 碎。乾隆、嘉庆年间,类似〃追索红拳和金钟罩术士〃的案件史书中连年有载。但是,太平 天国农民军势力的迅速蔓延,使大清朝廷对民间结社的法度突然放宽了,朝廷的目的是想组 织和利用地方民团来抵抗太平天国农民军的起义,因为帝国的正规军已经被事实证明不足以 平定天下了。后来成为帝国陆军骨干的〃湘军〃、〃淮军〃等都是由此时的地方武装发展起 来的。  阎书芹带领一批贫困户,组成了一个〃护庙〃团体,叫做〃十八魁〃。这绝对是一群真正一 无所有的农民:其中的阎书芹因自己的不幸而对生活充满怨恨;阎兆风是一个在庙里煮完狗 肉再把吃剩的狗头放在神像头上的人;阎兆华更是又穷又横,大户们之所以不时地给他一点 儿粮食,是怕他在他们的屋后放火,他还是一个贼,但他标榜自己偷远不偷近偷富 不偷穷, 且偷东西的目的是供养他的老娘,于是乡里人都把他称为有孝心的〃侠偷〃。如此 一个〃十八魁〃,成了保护不信教的农民利益的〃军事组织〃。  梨园屯的教民与村民关于玉皇庙产的官司,从县、府一直打到山东巡抚衙门。官司由村里的 六位乡绅出面,三位进省闯衙门,三位留村想主意,全村不信洋教的农民纷纷捐款……〃敛 钱打官司〃。很久之后,老人们还能够绘声绘色地向子孙们讲述当年的悲壮:梨园屯距离县 城180里,官府审理官司的时候,村里有个〃飞脚罗三〃负责来回传信儿。罗三跑起来如 腾云驾雾,一个来回〃两头见太阳〃。但是,无论〃飞脚罗三〃的腿脚多么飞快,官司却一 直以村民的败诉告终。这就是史料上所称的梨园屯〃六大冤〃。  

打谷场上的角色(2)
〃十八魁〃的护庙行动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官府不支持他们。冠县的县令名叫何士 箴,农民们叫他〃何糊涂〃,因为他企图在帝国的农民和洋人的势力之间两面讨好。在处理 〃十八魁〃护庙事件时,这位县令为了调解矛盾,平息事态,把附近村庄和邻县的头面人物 都请到了梨园屯,这些人物包括曲周和威县的几个文武举人、冠县小王曲村的一位教书先生 、陈固村的一位乡村医生……帝国乡村的这些村首们怎么能够与洋人和洋人支持的教会抗争 ?帝国的政府和军队不是都在与洋人的抗争中败下阵来了么?何况,〃十八魁〃是些什么人 物?朝廷对洋人说了,他们都是暴民。  对于朝廷来说,帝国臣民中有顺民,有暴民,没有公民。  官司越败,人气越愤。土地官司逐渐演变成了反对洋教的农民和信奉洋教的农民之间的直接 冲突。1887年,梨园屯六位乡绅中的左建勋和刘长安带领几百名村民把洋教士带领教民 运来准备建教堂的建筑材料搬运一空。这件事居然惊动了帝国的总理衙门,因为法国使馆为 此向帝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五年后,这里的官司依旧在打,但是冲突已经升级,反对 洋教的农民们请来了一个道士住在玉皇庙里做主持,为了防止信教的农民闯入,他们把乡练 的枪械布置在庙里……这种武装的介入标志着更大冲突的爆发为期不远了。  官司又一次失败后,阎书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散漫的红拳看来不管用,应该投靠更有力 量的〃拳〃。  〃拳〃……这个字几乎就是接下来帝国混乱时光的代名词。  当夜,阎书芹带领他的〃拳〃兄们走了,去寻找他们早就听说的另一个〃拳〃:梅拳。  梅拳这时几乎可以称做一个〃教门〃了,从明末算起它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们有严 格的师承传统和谱系师承,分为武场和文场,广泛分布于河北的冀州、河间、顺德、广平、 大名各府和山东的临清、冠县、邱县一带。他们之所以一直没有被官府取缔,是因为他们的 〃拳〃规极其严厉,其中包括不准江湖卖艺、不准接触女人,不准和其他教派发生联系等等 。美国学者周锡瑞在其《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对〃梅拳〃的见解为:此〃拳〃是一个〃纯 粹的武术团体〃。其实,在帝国的那个年代里,〃纯粹的武术团体〃根本不存在。被绝望的 生活处境和不公平的现实逼迫得无路可走的农民们聚集在一起练习武术,绝不是为了弘扬什 么〃国粹〃、〃传统〃、〃文化〃……一旦社会条件成熟,这类的民间组织往往是武装暴动 的重要力量……帝国历史上数次农民起义无一例外。  威县梅拳第十四辈文场师傅赵三多是梅拳目前的当家人。他的身份是公开的,不少徒弟在衙 门里当捕快。凭借着声望,他成为威县调解民间纠纷的首领。他是非暴力者,不赞成〃十八 魁〃们的武装行为。他知道教民冲突已经在山东、河北交界的〃飞地〃地区公开化了,而他 自己也是憎恨洋教的,因为洋教和梅拳的教义是冲突的。  赵三多的手下有一个名叫姚洛奇的拳手,在梅拳系谱中比赵三多长一辈,是个烧窑人,他成 功地劝说了赵三多〃举事〃。当时,帝国北方大面积的旱灾令农民陷入生存绝境,而德国军 队对胶州湾的占领更令国人愤懑已极。这时,阎书芹这个另外拳派的人登门行〃弟子礼〃了 ,他们诉说了在梨园屯庙产官司中的不满。于是,姚洛奇对赵三多说,无论是出于地方利益 的需要,还是出于乡土道义的需要,都必须站出来反对洋教了。  为了不连累传承了几十辈的梅拳,赵三多决定脱离祖谱,表示与梅拳完全脱钩,而将愿意和 自己一起〃举事〃的拳手重新组织起来,并为这个新组织重新起了一个拳名:义和拳。  〃顺清灭洋〃,这是义和拳当时提出的政治口号。  义和拳,后来的义和团,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1898年的事,此时,正是京城的〃康党〃们逃亡和被杀的时候。  帝国政府无暇关注到在帝国的山东与河北交界处发生了什么事情。即使知道了,也只会认为 不过是几个农民在和洋教士闹别扭。帝国政府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一点点火星,很 快就要演变为铺天盖地的熊熊烈火,一直燃烧到帝国的都城北京,继而又燃遍了帝国的整个 北方。  一年以后,另一个〃拳〃以更大的规模蜂拥而起。  这个〃拳〃叫做〃神拳〃。  神拳没有红拳和梅拳那样悠久的历史和严密的组织,实际上它是黄河决口的黄水冲出来的一 个临时组织。1898年,黄河在东阿县决口,淹没了东阿、荏平、高唐、聊城等州县…… 〃漂没田庐,人畜流亡,不可胜计〃……水灾中流离失所的农民们饥饿难耐地聚集在一起, 如果再不信点什么,他们就活不下去了,于是神拳出现了。神拳信奉经过简单的仪式之后, 神的力量就会依附在练拳者的身上,并且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奇迹。  〃神拳〃的首领是个叫做小朱子的青年农民。  小朱子,山东长清县人,出身贫苦,没有正式的名字。自幼随改嫁的娘四处漂泊,最后以〃 带犊子〃的身份落籍在泗水县宋家河村,为生活所迫,30岁的时候又回到长清大李庄的舅 舅家。他白天干活,晚上和青年农民一起练习神拳,随着加入的农民增多和影响的扩大,他 开始在临近各县发展〃神场子〃,进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拳首。这个时候,他有了一个大名, 叫做朱红灯。这个名字显然是〃拳〃众们对他的尊称。他的名声巩固于一次与教民的对抗行 动:为了惩罚教民,他令教民出钱请来戏班子〃贺神拳〃,这个让教会很丢面子的事情使他 威望大震。而令他地位陡升的是一次与官府真刀真枪的厮杀,史称〃前杠子李庄之役〃。  〃前杠子李庄之役〃起因于平原县已经激化起来的民教矛盾。随着德国军队在山东半岛的登 陆和占领,洋教士们跟在军队的后面开始了大规模的传教活动。天主教各方济会和基督教美 国公理会都在平原县建立了堂口和布道站,在穷困的农村吸收信教的农民并修建教堂。洋教 士仿照中国农民的传统办法,在信教的人中选择有势力的人物充当教民的教首,这些教首在 外来势力的支持下,不可避免地会和当地掌握权力的乡绅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纠纷。面对强 大的洋势力,乡村的士绅们只好纷纷求助于民间神拳,甚至亲自加入神拳以寻求支持力量。 终于有一天,民教双方火并起来,起因是教民控告不信教的农民抢了他们的财物,于是惊动 了平原县令蒋楷。蒋楷虽然也是个憎恨洋教的人,但是,根据朝廷〃就教屈民〃的指令,他 不得不亲自率领官兵前去逮捕拳民。1899年10月11日,平原县百名步骑勇役到达前 杠子李庄,刚进村就见二三百拳民在朱红灯的指挥下正列队击鼓,随之即向他和他的官兵主 动发起了进攻。官兵和县令谁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进攻方式:拳民〃四个人成一个圈,一圈跟 一圈地滚动前进〃。这是什么战术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与神拳的神灵之术有关。当拳民 们〃滚〃到跟前时,一下子砍倒了官府的两名旗手,蒋楷见状骑马狂逃,步骑勇役皆惊散。  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场〃战役〃。朱红灯没有追上蒋楷,于是决定率领拳民们去进攻恩县 刘王庄属于天主教会的教堂和庞庄属于美国公理会的基督教堂。原因是,在庞庄传教的是一 个叫做明恩溥的美国牧师,拳民们听说这个美国牧师经常在上海的报纸上写文章,鼓动帝国 政府出面镇压义和拳。明恩溥得知义和拳要来,立即和山东巡抚衙门取得联系,要求巡抚派 军队前来镇压,于是济南知府卢昌诒与亲军营管带袁世敦率兵前往。朱红灯的队伍在半路上 遇到官军的探子,朱红灯释放了探子,并且让他转告卢昌诒和袁世敦:我现在回前杠子李庄 ,是为两位大人考虑;如果我们再和官军相遇,那大人就要自失颜面了。但是,袁世敦认为 几个〃暴民〃根本不是官军的对手,依然下令追击,于是,官军与拳民在马颊河的河堤上相 遇了。正是早晨,义和拳们正在河堤上吃早饭,突然官军围了过来。义和拳足有1500人 ,旗帜是红色的,拳手们的刀枪上都有红布装饰,而朱红灯更是头戴大红风帽,身穿红衣红 裤。义和拳们照例是〃轮圈〃战术,几乎没有怎么交手,官军就逃跑了。但是,官军的另一 支支援马队到了,和向后逃跑的官军会合在一起,重新杀了回来。这一回义和拳损失惨重, 朱红灯带残部渡河脱身。  

打谷场上的角色(3)
朱红灯能够同时与教会和官军两面发生〃战役〃,帝国农民创造的奇迹引得各地拳会一团一 伙地投靠而来。所以,义和拳开始叫做义和团了,因为〃团〃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