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宋词鉴赏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相思*
吕本中
要相忘,不相忘。
玉树郎君月艳娘,
几回曾断肠。
欲下床,却上床。
上得床思旧乡,
北风吹梦来。
【注解】:
玉树:比喻品貌俊美。
【赏析】:
这首词抒写眷顾故国之思。词人用节奏上的回环往复,把思乡之情、断肠之情表现得生动而又自然。词情深韵美,语畅意长,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注释】
1。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2。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3。阿谁:谁,何人。
4。去年:往年。
【评解】
这首词通过咏梅抒写离情别恨。这首词看似不淡,而其蕴含颇厚。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韵味无穷。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戋刂'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注解】:
1。蹴:踢,踩。这里指荡秋千的动作。
2。纤纤手:细嫩柔美的手。
3。轻衣:指薄罗裳。
4。袜'戋刂'(chan3):即[戋刂]袜,只着袜而行。
【赏析】: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含羞的少女形象,当是前期的作品。上片写荡秋千直到汗透罗裳的欢快。下片写猝然来生人,少女含羞走的神态。这首词刻画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文笔轻灵,形象鲜明。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南渡前,家庭生活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善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属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后期写了一些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敌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她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解】:
1。藕花:荷花。
2。争渡:指天色已晚,乘船夺路回家。
3。鸥鹭:两种水鸟。水鸥和白鹭。
【赏析】:
这首词是表现李清照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对年轻生活片断的回忆,充满生活情趣。描写了一个活泼的少女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游玩,不认归路,桨声、笑语以及受惊飞起的鸥鹭拍翅声构成的画面,表现了词人开朗乐观,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
1。疏:粗,大。
2。残酒:此指残醉。
3。绿肥红瘦:指肥硕的绿叶和凋残的红花。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当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词中所写,乃日常生活中一个极难引人注意的细节,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全词借主仆问答组织成篇,“知否?知否?”二叠语,既有对海棠的深意,也有抱怨声,自然引出“绿肥红瘦”。清黄苏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限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人物的对话写得新颖活泼,写法上纯用白描,体现出李清照婉约清新的词风。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书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解】:
1。红藕:指荷花。荷花也称藕花。
2。玉簟(dian4):竹席的美称。
3。“轻解”句:轻轻地提起罗裙。
4。西楼:常指闺阁。此指词人居处。
【赏析】:
这首词写赵明诚分别后的离愁与相思之情。上片写期待,清秋时节,她独上小舟,花谢秋凉,与她凄苦的心情是一致的。她希望鸿雁传书,直等到“月满西楼”。下片写感叹与愁思。花落流水,由己想彼,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词用语浅近,感情深挚,字字玑珠,愁而不悲,深切动人。陈廷焯评曰:“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结更凄绝。”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注解】:
1。瑞脑:香料。
2。消:燃烧。
3。金兽:兽形铜香炉。
4。玉枕:光洁如玉的瓷枕。
5。东篱:指有菊花的地方。
6。消魂:指不胜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正负笈远游,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焚香独坐,柔肠寸断,创造了以词人为主体的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莫道”三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在渲染愁情上,出神入化,极尽能事。“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陈廷焯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解】:
1。戚戚:忧伤的样子。
2。时暖时寒:时暖时寒。乍,忽然。
3。将息:调养休息。
4。谁:什么。
5。怎生得黑:怎能挨到天黑。怎生,怎样。生,语助词。
6。“这次第”两句:面对这种情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我凄苦的心情!次第,光景、情景。
【赏析】: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杰出诗篇。词人以精炼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那哀伤凄苦的心境。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丰富的叠词,可分为三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别写失落感、寂寞感、悲愁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有极强的感染力。接下来与愁苦有关的事逐一展出,气候乍暖还寒,乃一愁,淡酒不敌疾风,乃二愁等有六愁。层层进逼,最后两句遂如长江大河,一发不可收拾。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注解】:
1。尘香:花落尘埃,香气浸染,故曰尘香。
2。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市南,是东港、南港两条河水汇合处。
3。舴(ze2)艋(meng3)舟:小船。
【赏析】:
此词作于绍兴五年词人避乱金华时。词中反映她辗转流离的愁苦和家国之痛,上片以“物是人非”高度概括了自己国破家亡的双重悲痛;正是万事皆休,悲不自胜,欲语泪先流。下片“载不动、许多愁”形象而深刻地写出愁思之重。全词语言凝炼,很有感染力,惟情调有些低沉。
*贺圣朝*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
再相逢何处?
【注解】:
1。绿醑:美酒。
2。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赏析】: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词写别情,曲折细致,情谊深厚。推开离愁,欲扬先抑,未分别就想到何时重逢,使难舍难分的情意更浓。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叶清臣
字道卿,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初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有诗文集。《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解】:
1。孤负:辜负。
2。黄花:菊花。
【赏析】:
词的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离人内心的活动。词明写游子的离愁,暗写闺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索的秋景衬托下,更显得深挚动人。
黄机
字几仲,一作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尝为州郡属吏,游踪多在吴楚间,常与岳珂以长词唱酬,纪昀称其词〃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竹斋诗余》。
*念奴娇*
王澜
凭高远望,
见家乡、只在白去深处。
镇日思归未得,
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
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
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
鸟啼花谢,
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
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
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
要当一洗残虏。
【注解】:
1。镇日:整天。
2。新亭:西晋未,中原战乱,过江南下的士大夫多在新亭(今江苏江宁县南)饮宴。他们看到国家危急,相对流泪。
3。底事:何事。
4。血流漂杵:血流成河,可以漂得起木棒。形容杀人极多。
【赏析】:
1221年2月,金兵围攻词人的家乡蕲州城,城破,金兵大肆屠杀,洗劫一空。词人当时避难于南京,登上长江边上的新亭,写下这首思乡忧国的词作。词人把思乡与忧国结合一起,表达了对故乡沦陷的惨痛,对敌人暴行的愤慨,以及杀敌复国的豪情。
王澜
蕲州乡贡进士。南宋人,今存词《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一首。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
空怅望,过维扬。
【注解】:
1。少年有意伏中行:谓年轻时就有降伏中行的壮志。
2。馘(guo2):古代战时割取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这里是杀戮的意思。
3。击楫中流:用晋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表示抗金的决心。
4。维扬:扬州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词。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抒发作者少年就立下报国志向,消灭入侵者,收复中原。但自己一片忠言无法被当权者采纳,路过扬州,不胜感慨。这首词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保卫家园的意志和历史责任感。
李好古
南宋末年人,籍贯、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自称〃江南客〃。词多呼吁北伐,言情激切,有《碎锦词》。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衔绣幕,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歌舞?
谁在玉关辛苦?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注解】:
1。红素:花的颜色红白相间。
2。衔绣幕:燕子衔泥在帘幕间穿过。
3。玉楼:华丽的楼房。
4。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这里是借指国防前线。
5。胡尘:外族发动的战争。胡,这里指蒙古族。尘,战争的烟尘。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中原故土的怀念,抒发作者感伤国事,为国家前途忧虑的思想感情,同时流露出对腐败能的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上片写春天到来,燕子寻觅旧巢的情景,委婉曲折地道出了由于中原沦陷自己无法返回家乡的悲苦心情。下片谴责腐朽的南宋统治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急切心情。全感情深挚浓郁,宛转含蓄,设喻新巧,较有感染力。
*清平乐*
李好古
瓜洲渡口,
恰恰城如斗。
乱絮飞钱迎马首,
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
极知形胜东南。
更愿诸公着意,
休教忘了中原。
【注解】:
1。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县南。
2。城如斗:指城形如北斗。
3。玉关:泛指边塞。
4。控金山:是说瓜洲直接控制镇江金山,是东南的要冲。
【赏析】:
作者经过瓜洲时,但见平沙浅草,征途茫茫,有感而作此词。南宋时,瓜洲渡是金兵南侵的冲要之地。所以这个“乱絮飞钱”的南方小镇,如今已成了从前的边塞玉门关。词中说瓜洲南控金山,形势十分重要,作者提醒朝廷诸公加意经营,不要忘了中原地区。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工丽精炼。
*减字木兰花*
淮上女
淮山隐隐,
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
万顷烟波万里愁。
山长水远,
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
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解】:
淮山:淮河两岸的山峰。
【赏析】:
1221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大批淮上良家女。有女题此词于泗州客舍间。此词写被掠女子的怨恨。词写淮上女被掠途中,对故乡山水的依恋。这首词血泪交并,不仅真实地表现了这位被掠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怨恨,也是南宋人民流离失所的真实写照。抒情哀婉真挚,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
淮上女
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宋宁宗嘉定年间(1220),金兵南侵,作者与大批淮上良家女被掳北去,题词于泗州(今江苏泗洪东南)客舍间。
*沁园春*
陈人杰
谁使神州,
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
北州豪杰;
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
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
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
算示未必、
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
[左“鱼”右“擅”的右边]鲸失水;平戎策就,
豹虎当关。渠自无谋,
事犹可做,
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
不画儒冠?
【注解】:
1。陆沉:指土地被敌人占领。
2。青毡:比喻被金人盗走的中原故土。
3。冰合、风寒:比喻遭北方强敌的威胁。
4。在在:处处。
5。江沱:代指江南。
6。宴安:享乐安逸。
7。[左“鱼”右“擅”的右边](zhan1)鲸:大鱼。
8。渠:他。
【赏析】:
此词作于理宗嘉熙元年(1237)。南宋政权腐败难以抵抗蒙古军的进攻。成都、襄阳等地接连失手。词人有感时势而作。前三句怒斥误国之人,接下四句言国势衰微,然后指出由于长期来统治者未能把握好时机,因而担误了国家大事。随即又联系自身,言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才能。最后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词情绪激烈,议论纵横,强烈抨击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昏庸误国。
陈人杰
(1218…1243),一名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属福建)人。二十岁应举不第。其词全用《沁园春》调,抒写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与报国杀敌的激切之心,风格悲而壮,是南宋后期地位仅次于刘克庄的辛派词人,有《龟峰词》。
*念奴娇*
邓剡
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眼泪,
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
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注解】:
1。“水天”两句:用赤壁之战中周瑜借东风火烧曹军的典故,感叹抗元事业没有神助。
2。世间英物:此指文天祥。
3。蜀鸟:了规鸟。
4。“哪信”三句:哪里想到,当年你从元兵虎口中脱身,扁舟江海,历尽艰难又重振旗鼓呢?
5。“正为”两句:意说苟活的我还要与你这位抗元盟友关注时局变化,以期再图抗元大业。
6。懿:司马懿。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与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被押送燕京的途中。上片主要写亡国之痛。作者以无限悲痛的心情直呼,象文天祥这样的英雄为什么得不到“东风”。下片主要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这首诗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情景互融、浑然一体;运用典故,以古喻今。在宋末词坛堪称杰作。
邓剡
(1232…1303),字光荐,号中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临安沦陷后,辗转海南,坚持抗战。1279年崖山兵败,自杀未遂,被俘后与文天祥一起北遣,至南京放还。词多写亡国之悲,沉痛凄苦。在《中斋集》。
*念奴娇*
文天祥
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雄。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
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上孤月。
【注解】:
1。东风不借、世间英雄:暗含三国时“借东风”的典故。
2。蜀鸟:杜鹃鸟。
3。吴花:指金陵的花。
4。欧盟:朋友。此指邓剡和其他战友。
5。回旗:指军队反攻。
【赏析】: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俘虏后,押解北上燕京,途经金陵时所作。全词不达意充满了凛然无畏的浩瀚正气。上片通过用三国时周瑜凭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来抒写自己抗元不得天助的愤慨,以及见到金陵的荒凉残败而引起的极为感伤悲痛的情怀。下片则以回忆抗元斗争生涯,表达了自己视死于归、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全词慷慨悲壮,感人肺腑。
文天祥
(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德'礻右'二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元营谈判,,遭拘留,被解北上。后脱逃,又组织抗元武装,兵败被子执,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而死。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词人,后期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存词七首,皆悲壮凄苦,感人至深。其词深雄苍秀,有《文山乐府》、《文山先生全集》。
*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
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注解】:
1。缟带:白绸带,丧服外系的带子。
2。阑珊:将尽。
【赏析】:
这首诗可称为亡宋的挽词。词人是南宋的旧宫女,宋亡时被掳往大都。汪元量南归时,金德淑为他饯行,金德淑作此词相赠。词中描写春睡起,词人眼中的万里长城、大都街市上的的灯火。女词人独立在楼台间,似在为覆亡的祖国默默致哀。境界庄严肃穆,感情沉郁痛切。
*鹧鸪天*
无名氏
枝上流莺和泪闻,
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雁无消息,
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解】:
1。甫:才,刚刚。
2。炙得灯儿了:指油灯因灯油尽而熄掉。
【赏析】:
这首词写少妇独处深闺的苦闷心情。上片写思念亲人之苦,旧啼痕上又添新啼痕可见一斑。下片在如画的描绘中仿佛听到了思妇的叹息、悲吟与控诉。把酒浇愁,雨打梨花,都表现出重门深闭的深闺中消受着凄凉孤寂。
*长相思*
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
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间一转头,
人生放下休。
【注解】:
1。湖上人家:特指贾似道。他在西湖葛岭筑有“半闲堂”。
2。乐复忧:指乐忧相继,言其祸福无常。
3。吴循州:指吴潜。
4。贾循州:指贾似道。
【赏析】:
词作于南宋理宗景元年,作者抓住十五年前后的吴、贾同贬循州这一巧合,形象地指出弄权者机关算尽,最终可悲地走上他为别人设计的死亡之路。上片写贾似道误国害人的可耻下场。下片道出吴贾两人被贬循州的本质区别。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虽死犹存。一个恶性循环贯满盈的奸相,遗臭万年。这首词节奏明快,流畅通俗,有歌谣特点。
*喜迁莺*
许'上非下木'
鸠雨细,燕风斜,
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
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
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
孤负几韶华。
【注解】:
1。“鸠雨”两句:形容燕子和鸠鸟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2。谢娘:指思妇。
3。暮云:黄昏时天上的云霞。以上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4。“钏金”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5。孤负:即辜负。
6。韶华: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闺怨词,上片先从景物写起,细雨斜风,鸠燕飞翔,春已悄然来临。然后写人,幽居闺中,与心上人一帘相隔,咫尺天涯,不得相会。下片写“金钏寒,玉钗冷”,独处闺中,辜负了大好春光。幽恨满怀,即使有酒也难消解。通篇清丽宛转,幽怨缠绵。
许'上非下木'
字忱父,海盐(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湖派诗人交往,诗风亦相近。词共18首,都是小令。著作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后庭花*
许'上非下木'
一春不识西湖面,
翠羞红倦,
雨窗和泪摇湘管,
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
东风不管琵琶怨,
落花吹遍。
【注解】:
1。“一春”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2。湘管:用湘竹做管的毛笔。
3。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歌曲。
【赏析】:
这首小词抒发了幽居孤凄、伤春念远之情。上片写春光虚度,独居深闺,西子湖上,该已是“翠羞红倦,春意阑珊”了。西窗握管,不禁泪洒锦笺。下片写闺中缺少知音,惟有梁燕相伴。东风不管琵琶传出的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上的花儿吹落满地。通篇缠绵哀怨,凄切感人。
*南乡子*
孙惟信
璧月小红楼,
听得吹箫忆旧游。
霜冷阑干天似水,
扬州,
薄'亻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肃鸟''霜鸟'裘,
裁剪曾劳玉指柔。
一梦觉来三十载,
风流,
空对梅花白了头。
【注解】:
1。璧月:月圆如璧。 璧;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
2。薄'亻幸'声名:唐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薄'亻幸';薄情。
【赏析】:
此词对景抒情,不胜今昔之感。上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往事的回忆。小楼璧月,听箫忆旧,天阔似水,阑干霜冷。扬州薄'亻幸',总是哀愁。下片抒发感慨。一梦觉来,三十余载,昔日风流,旧事成空。如今白头,空对梅花。全词风雅自然,婉媚多姿。哀怨缠绵,饶有韵致。
孙惟信
字季蕃,号花翁,宋代开封(今属河南)人。曾游江南,留寓苏、杭较久。其生平仅此尚可考证。著有《花翁词》,刊于《校辑宋金元人词》中,凡十一首。刘后村曾为其写墓志。
*月上瓜洲*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
几多愁。
塞草连天,
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
水东流。
惟有渔竿,
明月上瓜洲。
【注解】:
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赏析】:
此词通篇借景抒情,蕴含着无限凄凉感时之意。上片触景伤情,引起了故国之思。江头新秋,又带来几多新愁。塞草连天,神州何处?写出了对故国的无限忧思。下片抒发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泪,都随江水东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渔竿。感时伤事,不尽欲言。全词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委婉细腻,风雅自然。
张辑
字宗瑞,号东泽,南宋鄱阳(今属江西)人。有词集名《东泽绮语债》,原为二卷,今仅存一卷,有《'左〃弓〃右〃疆〃的右边'村丛书》本。他的诗词均衣钵白石,而又效仿苏、辛。故其词既风雅婉丽,又复〃幽畅清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桂枝香*
张辑
梧桐雨细,
渐滴做秋声,
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
线袅蕙炉沉水。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萧吹断,素笺恨切,
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
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
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
照人无寐。
【注解】:
1。衣篝:薰衣用的竹笼。
2。蕙炉:香炉。
3。谙:熟悉,知道。
4。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赏析】:
此词写秋景,抒客怀。上片言眼前秋色,动人离愁。梧桐细雨,滴碎秋声。紫箫吹断,夜寒鸿起,悠悠岁月,天涯游子。下片写客中凄凉,辜负了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尘世。商歌一曲,归兴千里。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全词婉丽风雅,饶有韵致。
*点绛唇*
周晋
午梦初回,
卷帘尽放春愁去。
长昼无伴,
自对黄鹏语。
絮影'上“艹”下“频”'香,
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未成新句,
一研梨花雨。
【注解】:
研:通“砚”。
【赏析】:
这首小令,抒写惜春情绪,而能不落俗套。上片抒情。小楼人静,午梦初回,珠帘高卷,尽放春愁。昼长无伴,独对黄鹂。意境极为优美。下片从眼前景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