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证红楼-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扯开,我在这里训斥了一番,谁知道她反犯了脾气,假意认错,趁我们一个疏忽,一把把葛姨娘推到了柱子上……”

  在里面,黛玉听得有些心惊。

  贾珍并不知道柳姨娘已经死了,只道是昏了过去,用这样的借口,自然是不会让柳姨娘活下去了。毕竟,逼死姨娘的名头还是不好听的,乱伦的名声,更不好听。

  却听得贾珍继续唉声叹气的说道,“这可怎么是好?我宁府多少年没出过这等事情了!便是下人犯了错,也顶多就是打几棍子赶出去,如今却是出了这等大事!这该如何是好?”

  还留下的丫鬟仆妇们此刻全部都低着头,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不敢乱动,遑论开口。

  几个走进来的年轻公子们相互看了一眼。

  贾珍这是在装模作样,事情也不是他说的那么简单,有蹊跷,这个,谁都看出来了。贾珍会在乎、会哀叹一个姨娘的命?别开玩笑了!

  虽然眼前的场景是惨了一点,但是将心比心,一个姨娘嘛,难道不是死了就死了?以他们的身份,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所以若是说被吓到了——如谢鲸一般——还可以想象,这伤心就是典型的装模作样了。

  当下,修国公之后,侯裕便劝道,“世兄勿忧。这柳姨娘即是青楼女子,死了也便死了。这葛姨娘不知道是何来路?”

  贾珍道,“本是前些年,荒年间逃到京城的一对夫妇卖进这府里来的。我见她性格平和,又有几分姿色,便留在了身边伺候,如今她的父母兄弟,在庄子上当差。如今出了这事,还不知道怎么交待才好!”

  听了贾珍这话,锦乡侯公子韩奇笑道,“如此,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情罢了!”

  几两银子的事情……

  黛玉在房中听得心中苦涩,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几两银子,给葛姨娘的父母兄弟,再几两银子,给官府。也没有人会告,这样,两条人命,就这么轻轻的揭过了。

  虽说韩奇这么说,但贾珍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一迭声的吩咐让人把柳姨娘送回她房里去,又让贾蓉贾蔷两个去请医生来看。

  一个人笑道,“这个妇人也着实是没眼色,竟在世兄的大喜之日做出这等事来,倒是给世兄平添了无数烦心之事。如今世兄还要请人给她看病,也是情深意重了。事已至此,世兄还是不必伤心了,保重身体为要。”

  另一个之前不曾说话的人哼了一声,也说,“要我说,这青楼女子,玩了也就玩了,接进门来就必成祸害。世兄今日四十寿诞,却出了这样的事,最好还是请和尚道士来消消灾、去去晦气才好。”

  说起寿筵上死人,贾珍倒是真的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晦气啊!不详之兆啊!都不免在这方面劝慰几句。

  这时,几个奴婢已经把柳姨娘搀扶到门边了,这才觉得不对劲,一个仆妇大胆的试探了一下,这才发现柳姨娘没气了,不由得惊呼一声,把柳姨娘的躯体给抛到了地上。

  之前已经见过了葛姨娘的惨状,柳姨娘虽然也变作了尸体,但这一次,就不过只是让几个王孙公子们退上了几步便罢了,一个个更是高呼起“晦气”来。

  黛玉往宝钗看了一眼。

  宝钗听这些话听得皱起了眉,之前的惊吓也让她脸色有些苍白,不过还是基本恢复了平静。

  但是,她无法平静。

  在平时,她怎么可能和外男接触?这样的一桩惨事,却让她在这里面,第一次直面了这个时代,男人对女人的态度。

  轻蔑的、高高在上的。

  或者,这可以说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必然?

  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意这丢掉的两条人命。尽管肯定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内幕,但是现在贾家是皇亲国戚,又是他们的盟友,谁会为了两个女人跟他们翻脸?

  虽说姨娘的位置低下,等同于奴婢,但是,身份更高一点,就会更好吗?

  贾珍在秦可卿死时,据说表现的悲痛欲绝,可是不过是两年而已,他还记得秦可卿么?

  柳姨娘,据说也曾经是一个好人家的女儿,有才有貌,在青楼中脱颖而出,也因此吸引了贾珍。这同样,也不过是一时新鲜罢了……

  而现在在外面的那些王孙公子们,也一个个都是一个模样。

  他们有权有势可以摆平人命,家中的丫鬟奴婢,更从他们懂人事起就是他们口中的食。

  在外面,也许他们一个个都有着经世之才,但也就如同那位东安郡王穆融一样,只是求一个生存的依靠,或者可以依附上去,命不好的,就陷入内院的争斗之中,命好的,还可以得到男子的一份情义上的敬重。但若要求一份长久的“爱情”,平等的感情,那就真是痴心妄想了。

  想到这些,在觉得悲凉的同时,黛玉更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没有错——虽说她现在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作为女子似乎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她绝对不会嫁给这样的男人,将女子看低的男人。如果贾母和王夫人真要把她嫁了,那么,她即使是没有足够的自保之力也要离开。

  “事情,难道就这样了结了?”宝钗忽然轻声地、不可思议的问道。在外面,两具尸体被收拾起来以后,就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般,即使是宝钗,此刻也有些恍惚了,轻声向黛玉确认。

  黛玉默然不语。

  事实证明,她和宝钗,都还嫩了些。对于“权势”二字,认识得还太肤浅。

  半晌,她才嘲讽的笑道,“怎么能了结了呢?事情还多着呢,又要上报官府,又要封银子贿赂各色人等。要圆上这个慌,哪有怎么容易?纸包不住火,不过是瞒上罢了。”

  不过,虽说事情很多,但看贾珍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了,那是完全不在意啊!显然是驾轻就熟的事情。所以黛玉不免叹息了一声,“你说这外面,那些王孙公子,哪个家里面没有个大院子,没有几百个奴仆?有几个的院子里,能没有那么一两条人命?”

  因此他们才能这么平静的对待,虽说在他们的家中,并不见得会有乱伦之事,可是女子间争风吃醋出上一两条人命,这样的理由他们接受的如此容易,除了对女子的轻蔑外,还说明了什么?有哪个家里面能完全干净?

  得势的时候完全不当回事,对贾珍他们来说,也就是银子上的损失吧?当然还有名声上的损失……事情总是会流传出去的。

  听到贾珍他们的表现,黛玉不由得深深怀疑——这件事情,能给他们多大的教训呢?他们能记住多少呢?

  听了黛玉这话,宝钗也默然了,当然她的思考方向和黛玉完全不同。

  虽说她之前就给贾珍提了醒,但是,却依然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容易了结,在她看来,总要闹腾一阵子吧?

  但是听黛玉这么一说,她也不免想到了为了争夺香菱哥哥打死的那条人命,还有在自己父亲死后,那两个“病死”的姬妾……

  最近这段时间,母亲也在教导她一些后院内的事情,所以她也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一般来说,没有谁会轻易的去取人性命,更多的是比计谋算计,或者可以说,取人性命是下下策。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上策的,所以,人命之事,在各大公侯家族,家族复杂的宅院内,都并不少见。

  但直到这一次,她才真正的直面某些事情。尤其是,外面的权势,对人命的影响……和那金钏儿不同,这两个是活生生被逼死的啊!还有这么多人看见……

  宝钗不由得沉思起来。

  听到贾珍等人离开了海棠院,勒令众奴婢好好的整理一番,又听见尤氏在外面唤她们两个出去。物资里面似乎阴森森的,宝钗打了个寒噤,连忙拉了黛玉就走。

  走到外面一看,那些奴婢却已经在清扫血迹了,虽然脸上都有惶惑之色,却是不敢多做交谈。若是血迹还没有打扫干净,之前发生的事情,简直就如同南柯一梦般。

  宝钗和黛玉,都有这样的感觉。

  她们也都知道,今天所见到、听到的一切,都在慢慢的、默默的,改变着她们对各种人情事物的看法,她们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尽管受到影响后,她们的选择可能完全不同。

  第七十八章

  见到宝钗和黛玉出来,之前贾珍没有走的时候一句话没说的尤氏连忙迎上来,又是安慰,又是道歉,又是对宝钗道谢。若不是有宝钗及时提醒,虽说不是事情就不能解决,但早明白一分,早做准备一分,便多了许多先机,轻易了许多。

  宝钗虽得了尤氏的谢意,却是只能勉强露出个笑容来,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只是有些不冷不热的说道,“嫂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吧?就不必管我们两个了,我们自去休息就是。”

  尤氏一阵尴尬。

  就连一向平和的宝钗,现在的脸色都不怎么好,不只是之前看到的惨剧造成的影响,她硬把她们拖来,才是最大的原因。她们对她不满,这是当然的。

  她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是瞒不住的,至少老太太她们那边肯定会知道。这件事情非但会让这两个姐妹厌恶自己,还会牵连到老太太和王夫人身上去。那可都是她的长辈啊!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都是荣府的人了。

  知道暂时难以挽回,又确实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要让各色人等封口,尤氏便也没有勉强,因黛玉宝钗二人是被她临时唤来的,也没有带上贴身丫环,着自己的丫环把她二人送回房中去以后,她就开始处理“后事”了。

  两个姨娘全部身亡,这个结局,便是尤氏也没有料到。

  在出事的时候,其实她还稍稍有些窃喜。只要能够保住她自己,这次的事情也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警示,多少能让这家子荒唐的爷们收敛一些。她也隐约有些快意的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那两位姨娘是活不了了。想着她们日常给自己添的堵,尤氏很难没有快意的感觉。

  可是,当两条命就在自己的眼前这样消失了的时候,她还是很有些心惊胆颤的。

  虽说知道西府那边,王家姑侄很做了些包揽官司的事情,里面也很有些人命,但是那些人命对她们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个虚无的名字罢了。这天底下哪天不死上很多人呢?知道有一个人死了,和看到那样惨烈的情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啊!

  想到葛姨娘那死不瞑目的狰狞面庞,尚且站在海棠院大院内的尤氏不由得狠狠地打了个冷颤。

  “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这是你们自找的……就算有错那也是老爷他们的……为了宁府,我也没法子啊!”在心底默念了这么几句后,尤氏有些不安的四下看了看,稍稍稳定了一下心绪,便准备召集起这院子内所有仆妇媳妇丫鬟等,枣子大棒并用,让她们闭嘴了。

  ——葛姨娘是在和柳姨娘闹矛盾厮打,柳姨娘推到柱子上面撞死的。是的,就是这么回事。然后,柳姨娘也吓死了……这就是全部的事实,全部的真相,没有别的。

  毕竟是在府里面发生的事情啊,这一点极好,事情也好办许多。虽说官府肯定要应景来看看,却不至于找人去仔细盘查的,多准备几两银子也就没事了,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好,风声还是能不泄露就不泄漏,这边做得圆满了,那边拿银子也能拿得安稳些不是?

  黛玉和宝钗慢慢的走了回去,因为有丫鬟,所以两人都没怎么说话。到了房中,惜春显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脸色苍白至极,明显神思不属的样子,身边只有入画彩屏在服侍。这个时候黛玉是不好说什么的,慰问了几句,听她说要休息,便跟着宝钗到了她的房中。

  不多时,凡是宁府的丫鬟全部都被叫走了,紫鹃和莺儿两个回来,虽然也对听见的那些只言片语很是好奇,可是看到两个姑娘的脸色,却是没人敢说话,由宝钗把她们都打发出去了。

  宝钗似乎还在回味之前的事情,也不动,连茶都不碰,怔怔的坐了好一会儿,才忽然开口问道,“这件事,莫不是四丫头挑动的吧?”

  黛玉一愣,把手中的茶杯放下来,思忖了一番。

  惜春之前的表现,宝钗是看到了的。之前没想也就罢了,如今回过了味来,就很难瞒住她。非但是她,比如说贾珍尤氏,如果心中起了疑,稍稍查探一番,也是能查出蛛丝马迹来的。当然,不管是宝钗也好他们也罢,都不会有确切的证据。

  因此,想明白了的黛玉便不发一言,再次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慢的喝起来,只当宝钗是在自言自语。

  宝钗见她这个样子,也就明白了。

  说“不是”,她不会打消怀疑,说“是”,这不等于是指正惜春么?再说了,这也是在说,她本人从头到尾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想了想,她就叹了口气,慢慢的说道,“论理,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葛、柳二位,也死得不冤……”

  黛玉听了这话,顿时就抬头看她,想看出个蛛丝马迹来,看看她是不是受到了惊吓之后,给自己的心理安慰。但很可惜,宝钗的神情清清楚楚的说明了,不是。

  她说得相当坦然。虽说葛姨娘的死状确实是吓到了她,但这不能影响她的坦然。因为她站在了“公理”上。

  就如同当初的金钏儿之死一样。而那两位姨娘在礼法上的错误比起金钏儿来,又何止大了百倍?

  女子作出了这等逾矩的行为,死亡,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里面,实在不是什么过分的处置。尽管明明男人的错误大些,但即使同为女子,也不会产生任何同情。

  这就是从小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从小耳濡目染看到听到的一切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所以,甚至不能说是“错”的,简直还可以说正义无比。

  宝钗,当然也不会处于“错误”之例。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宁府不是不想把这后院中“□”的事情给暴露出去,毁坏名声,若是把一切的事情都说明,那根本就不用编造什么“误杀”、“吓死”的谎言,也不用递太多的银子封口了。

  黛玉在这里思绪联翩,那边的宝钗却在思考了一阵以后,又慢慢的,以一种自言自语的态度说道,“知道这样的事情,四丫头年纪小,还不知道要怕成什么样。颦儿你还要好好的开解一下四丫头才成。”

  黛玉依然没有回这句话,她反问道,“宝姐姐,那柳姨娘、葛姨娘也就罢了。只是你说那那珍大爷,那蓉哥儿,可能吸取点儿教训,为人收敛上一些?”她顿了顿,把“论理”二字重重的说了出来,“论理,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们两个也该得些教训了吧?”

  呃……

  宝钗稍稍有些僵硬了。

  本来她的“自然”、“平静”的姿态,在这个现在依然心绪不宁的时候,就是强撑出来的。自然轻轻易易的就破功了。

  她只能幽幽的回答了一句,“谁知道呢……”

  这句话再次让她想到了她那兄长,当初香菱的事情。她可以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的说葛姨娘、柳姨娘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不管怎么说,自小的教育,她的良心,都在告诉自己,她的大哥、还有贾蓉,那是绝对不能说没有错的。只不过,在权势面前,对错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罢了?

  在这个时候,宝钗的心里忍不住闪过了这样的一个念头——难道说,葛姨娘她们的错误不在于她们做错的事,而在于她们没有权势?

  也是……她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婚姻,所做的一切,一样不能说是符合闺阁规矩的啊!

  她不由得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但模模糊糊的,却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自己的母亲,也不会直白的告诉自己的道理,或者说,生存于世的法则……

  就在两个少女似乎都陷入了沉思的时候,莺儿敲了敲门,并且大声的说道,“姑娘,林姑娘,老太太来了,正在前面呢,叫两位姑娘也过去!”

  薛林两个连忙站了起来,对望了一眼。宝钗忙打开了门,道,“这就去。”

  宁府这里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很快就传到了贾母的耳中。比起薛林两个在现场看了中后部分的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只怕知道的还要详细些。

  毕竟一开始,在宁府的范围内,或者说,在贾府的范围内,这件事就闹大了。

  但是贾母一开始还没想着要来。她知道,她来,很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乱、更大。可是,听到“出人命”了的时候,她就彻底坐不住了。

  那个时候,贾珍尤氏两个能坐主的都被“困”在了海棠院内,丫鬟们和一些年轻媳妇们受了惊,飞奔开来,口中禁不住的嚷嚷着“出人命了出人命了”,哪能一点儿反响都没有?

  整个后院,一下子就乱了。

  戏台上也被吓到了,那些贵妇人们也顾不得听戏了,纷纷走了出来,打听是怎么回事,远远的见到那些走进后院的王孙公子们的时候,少不得又是一阵慌乱。

  还好的是,戏台那边本来就靠近外面,那些丫鬟媳妇也还是知道一点分寸的,能在这府中的,又能让围着海棠院看到那一幕的,哪个能没有几分眼色?倒是都避开了这些贵妇人。只是,虽是如此,听得人命二字,却依然是弄得一阵人心惶惶,又让八卦之心大大滋长,还有些,也不免感慨在寿筵里面出这种事,实在是晦气等语……

  贾母哪里能让这样的混乱持续下去?

  立刻就摆了轿子,带着邢夫人王夫人并贾琏到宁府来了,尤氏还没出来的时候,就把这些贵妇人安抚了一番,又难免说些“小孩子家家的,治家不严让人看了笑话”等语。

  论辈分,她是此时在宁府的所有诰命的长辈,在京城的这个圈子里面,也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被她这么一安抚,别人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贾母便又让邢夫人王夫人和贾琏在内外各代行主人之职,总算是基本安定了局面。但事情一稍稍定下,她自然就要做些别的事情了……

  待得薛林两个到了宁府议事的抱厦内的时候,贾母正坐在首位,身上自有一股时间沉淀出来的,不怒自威的气势。王夫人邢夫人倒是不在侧,但贾珍尤氏贾蓉乃至于贾蔷,却是一个不拉的全部都在了。

  而荣府中的人,或者是为了给这几个留下一点面子的缘故吧,倒是只有李纨在场。

  黛玉见了,不由低下头去微微一笑。

  惜春设了这局,也是料了开头没料到结尾。若事情就此作结,非但枉搭了两条性命,原本的目的却也达不到多少。现在的贾珍贾蓉等,还无法得到任何报应。

  但是贾母这一来……

  她明显是打算借机会,给宁府一点颜色了。

  这一点,极好。

  看到黛玉,贾母的神情也稍稍的缓了一点儿,稍稍带了那么一点点地笑容出来,向正在行礼的黛玉招手道,“玉儿,还有宝丫头,你们都过来到这里坐着……今儿你们是真受委屈了,听老婆子给你们讨一个公道。”

  这话可是说得颇重。

  作为贾家的长辈,又是在刚做了亏心事的时候,贾珍等人听了这话,都不由得低下了头去。

  但宝钗在这时也不敢多说,毕竟这是贾家内部的事情,只得也低着头,和黛玉一起走到了贾母的身边坐下。

  贾母让她们坐下后,也不说话,就静静的看着站在下面的贾珍等人,眼神先是凌厉,不多时,便逐渐缓和下来,化作了无尽的的悲哀伤痛。

  半晌,她的眼泪落了下来,拿袖子直抹眼泪,“我对不起国公爷啊!想当初,开国的时候,公公他们要上战场,后来连国公爷他们也去了,留下我这样的妇人家,直说要把这家中照顾好,好不容易挣来的基业、名声,不可轻易毁了。只是如今,我是老了,薛家妹妹也去了,虽说两公府同气连枝,但这府中我也早管不得了,如今竟出了如此丑事,让我到地下有何颜面去见国公爷!”

  一听这话,“唰”的一声,贾珍父子兄弟三个,连着尤氏,都忙忙的跪下了,连呼不敢。

  贾珍尚且强辩道,“老祖宗息怒!这是贱内治家不严,竟出了姨娘争风之事……”

  贾母听了,顿时止了哭声,重重的在座椅扶手上拍了一下,巍颤颤的站起,手指颤抖着指了过去,悲声道,“事到如今,你还想瞒我!百十双眼睛看着呢,百十双耳朵听着呢!举头三尺有神明,佛祖鬼怪都看着呢!你瞒得了谁?你骗得了谁?你以为瞒过了,骗过了,还想继续做下去不成?要这两公府的名声被败坏到了怎样的地步,你才敢悔改!难道要到了抄家灭族之时不成!?”

  这番话说得急了,贾母不免一阵咳嗽,一阵气喘,又瘫坐了回去,黛玉忙上前抚她的背,给她顺气。

  贾珍他们这一下,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了。

  事到如今,他们难道还敢担上一个“气坏老人”的名声?还是尤氏勉强说道,“如今那王太医尚在府中,是不是让找来给老祖宗……”

  “不用了!”贾母断然打断了她,“我还没那么容易死!”一边又偏头看宝钗,说道,“宝丫头,你们家的姑奶奶,也曾经是这府里的女主人,她在时,这里是何等的有条理!如今乱成这样了,却还想要瞒着我呢,你且来告诉我,你之前在那海棠院看到了什么?”

  宝钗一惊,又是一叹。

  结果,还是扯到我身上来了么?夹在姨娘和老太太之间,真是不好做啊!

  第七十九章

  贾母明显已经知道了一切,炯炯的看着她,她能说谎么?

  贾珍他们在下面时不时的传个祈求的眼神过来,她能置之不理么?

  宝钗深刻的感觉到,到这宁府来,果然是一个错误到了极点的决定。竟是让她一天两次,尝到了什么被放在火炉子里面烤的味道。想来,古之刑罚炮烙,大概也就是这个味道吧?

  又一抬头,她就看到了黛玉略带些同情和无奈的眼神,心里再次深深的叹息了一声——若是王夫人在此,那被揪出来的,大概就是黛玉了。但王夫人,却尚且没有如此的地位和声望来质疑宁国府的家事呢。

  虽说心里面为难到极点,宝钗却还是不得不站了起来,勉强的站到了尤氏的身边去,用慢腾腾的斯文动作争取了一点时间,斟酌了一下字句,决定还是尽可能避而不谈……至少不要直接谈那件事情的好。

  “正是因为害怕两公府的名誉受更大的损害,才试图把这件事情给瞒下来的吧。瞒着老祖宗,自然也是怕把您气坏了。”

  贾母哼了一声,“怕我气坏?照这么下去,直接把我气死的时候都有着呢!”

  贾母是一个颇为迷信的人,从来都忌讳“死”啊“灾”啊之类的言辞。这次自己主动的,两次三番的说起,自然是人人都能感到她的愤怒。

  宝钗听她这话,便有些尴尬的笑了两声,只得说道,“虽如此,也该看着他们一份孝心……”

  宝钗这话,到底还是承认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只是姨娘争风而已。但是,到底是在为他们说情。贾珍很明白这一点,他知道如今瞒也没有意思了,便忙看了一眼贾蓉。

  贾蓉素来都知道,贾母是最疼他们这些后辈的,死命求情,搞不好还有挽回的余地。当下也顾不得之前的羞燥了,连忙跪行几步,连连叩首,“老祖宗,蓉儿知道错了。惹得老祖宗也生气,当真是罪大恶极!老祖宗要怎么办,蓉儿都受着就是了。若是为此气坏了老祖宗的身子,就更是罪无可恕了!”

  贾母长叹一声,“我哪里敢罚你?你瞧瞧,竟是为了怕我生气才自愿受罚的。但有这么一点儿孝心在父亲身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出来!”

  贾母是对着宝钗说话的,但宝钗哪里敢答言?

  贾蓉听了这话,更是心魂俱丧,没想到贾母会说到这份上。父亲听了这话会……

  还好,还不等贾蓉心惊胆颤的想下去,贾母已经对贾珍开口了,“你这个做好父亲的!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如今他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我倒要问你,是谁教的?”

  贾珍觉得羞辱。

  他执掌宁府多年,虽说贾母是名义上的老太君,但也管不了这里的事情。何曾有谁用这样的口气来说他做过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难道不是都是做能做,不能说的吗?

  但在同时,他也是一个读书人。不管怎么说,自小“礼义廉耻”四字便是被装在了脑袋里面的,还认得这些字该怎么写,没人说也就罢了,被贾母这样指出来,他也还是感到了一丝惭愧。惭愧得无地自容的感觉。

  两种情绪交织之下,他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只是叩首。

  贾母叹道,“你们也别磕头了,都起来吧。说到底,我不过是个无用的老太婆罢了。这贾家的族长是你,你们的事情,我如何管得?也莫说什么领罪的话,贾家二十房子孙,比我年长的也有,我可不敢罚你这个族长!我只是说你们,瞒得了别人,瞒得过自己不成?瞒得了一时,瞒得了一世不成?我知道你们的心思,如今有一个贵妃娘娘在宫里,得着宠,这六部官员,哪个不要看一点你们的眼色?故此不管做出什么事来都不怕。如今我在这里说句大不敬的话,贾珍,你有名有姓有名分的姬妾不过有十几个,倒有哪个姬妾承了你的长情?你道娘娘能庇护你们一世?且娘娘连个皇子都还没有……我们贾家,便是两公府,也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了。我当初把大丫头送进宫去,是希望她能庇护得我们一时,贾家子孙,趁此振作,自己争气些,不是让你们借了名头来为非作歹!待得娘娘不能庇护你们了,这公侯多如狗的京城,谁看你一个挂名的三品威烈将军的脸色!便是那些世交豪门,又有谁要这样一门子朋友!”

  贾母这话,真是句句在理,偏又极尽悲凉。说得贾珍等人俱是不敢吭声。

  夫死从子,她能如何?也许,她是一个能够清楚地看到贾家败落趋势的人,但是也正如她所说,无用老太婆啊,她还能管得了什么?子孙中孝顺的有几个?孝顺的,又能帮她完全的整顿贾府么?

  她也只能借这个机会说说心里话,才有可能被这些人听进去了。

  或者说,希望借此让他们听进去。

  黛玉看着这位年老的外祖母,不由得有些心酸。

  年纪都这么大了的老人,为了这些儿孙也算是操尽了心了。偏偏,还往往无甚用处。

  荣府的嫡孙贾兰还好,至少能保得贾政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