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时候,在母亲的钢琴伴奏下,父亲会用他浑厚的男低音,教孩子们唱美国民歌和通俗歌曲,母亲也常会和孩子们一起唱宗教的赞美诗,家里一派欢乐温馨。
  宋庆龄深爱自己的双亲,听从他们的教导。在少年时代,她就知道父亲在秘密进行着一些危险而正义的工作,尽管她当时并不理解这些事情的全部意义,但她了解和相信自己的父亲。她也知道父亲有一个被清政府通缉的好友——孙中山。
  父亲宋耀如的言行,无疑给了宋庆龄最早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共和的思想启蒙。后来,他又亲自把宋庆龄推荐给孙中山当助手和秘书,使宋庆龄踏上了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道路。他无疑是宋庆龄参加革命的第一位导师。
  知识点:孙中山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他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曾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
  过人的品行
  宋庆龄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一次小妹美龄在路边玩耍,西式的衣裙随着她的跳蹦而飘舞,几个顽皮的男孩扯着嗓子喊:“小洋人,小洋人!”活泼爱动、伶牙俐齿的美龄不甘示弱地回敬说:“你们说,谁是小洋人?”小男孩说:“就是你,就是你,”边叫边拣着石子向她扔来,美龄也不是吃亏的女孩,拣起石头和他们对扔起来。正在这时,庆龄走过来,站在他们中间,说:“都不许扔了,这是野蛮行为。”
  回到家里,美龄又唱又跳,把刚才的事完全抛到了脑后,庆龄却怎么也忘不了“小洋人”那刺耳的声音。到了晚上,她问父亲“为什么有人叫我们‘小洋人’?”父亲心里一沉,停了好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们:“爸爸对你们的教育也许有欠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有点洋,但我们不是洋人,你们也绝不可做小洋人。”
  “我们是中国人,是真正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父亲那凝重的声音,常常深刻地印在庆龄的心里。从这天起,庆龄没有一天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经常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这样对人对已都有好处。宋庆龄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从小就以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那位叔叔家去了,因为叔叔家养着一只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一起出门。
  她跟着爸爸妈妈离家不久,突然想起来今天上午已经约好了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心想,我是该回去还是去叔叔家呢?
  父亲见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庆龄说出了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也是一样的。”
  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她说:“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是我忘了,明天见到她,还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是不守信用啊。”
  宋耀如听了女儿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朋友便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了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知识点:宋庆龄的兄弟姐妹简况
  大姐宋蔼龄(1889—1973);大弟宋子文(1894—1971);妹妹宋美龄(1897—2003);二弟宋子良(1899—1987);三弟宋子安(1906—1969)。
  宋庆龄名言: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胜利的把握,不简单决定于客观条件的顺利,同时决定于主观努力方向的正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革命之路(1)
美国求学
  1907年,不满15岁的宋庆龄经过考试,成为大清国首批三名官费女留学生中的一员。7月她带着10岁的妹妹美龄赴美国留学。她们先入一所私立学校补习法语和拉丁语,准备投考大学。
  两个异国小姑娘在这个当时的小城镇中,很是令人注目,以致数十年后,她们的一些师友还记得她们。该城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清晰地记得姐妹俩到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借书阅读的情况。她回忆说庆龄贪婪地阅读成年人看的书,无论是文艺类或非文艺类的书,她都阅读,而且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超出一般同龄少女们的鉴赏水平”。而小美龄却喜欢读童话故事。
  1908年9月,宋庆龄进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读书。美龄则因为年纪太小,未能同时入学。直至9个月后,才以“特别生”的资格就读于该学院。而当时,大姐宋蔼龄已经是该学院三年级的学生了。三姐妹能在异国团聚,真是无比快乐。
  大学时代的宋庆龄以她的好学深思和讨论问题时态度的温雅雄辩,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有老师表扬她“在英文课上,她写的文章最好”。宋庆龄努力吸纳各种知识,师友们认为“她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她温柔而好思考”,“她沉思、内向,就她这样年纪的孩子说来,她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总之,“她是一个有学问的、严肃的和有理想的学生。”当然,宋庆龄的性格并不呆板,兴趣也很广泛,她曾经是学校的舞蹈戏剧社社员。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伴随宋庆龄的一生。
  师友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宋庆龄既是一个用功的学生,又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她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责任感和义务感。
  有一次,上历史课时,讨论“历史进程与历史演变”问题。一位女同学发言说:“世界文明的中心曾经很长时间是中国,后来则是欧洲,现在转移到了年轻的美国。我看不出中国还有什么希望。”对于这种有悖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观点,一向沉静的宋庆龄马上以流利的英语予以驳斥,她表示:
  我不同意中国已经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说法,因为这个观点没有考虑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国既然对世界的昨天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就不可能不对世界的今天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现实是,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事变,许多仁人志士在组织革命团体,他们正在流血,正在奋斗,以唤醒中国的民众。中国的革命现在虽然没有胜利,但是总有一天会胜利!
  ……
  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决不会永远沉睡……有一天东亚醒狮的吼声必将震动全世界。
  当时有同学问宋庆龄:“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地考虑国家的事而不无忧无虑地享乐呢?”宋庆龄非常严肃地回答:“我不能忘记祖国,如果忘记了,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1912年初,宋庆龄收到父亲的来信,得知她期待已久的祖国的“历史性事变”已成为事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的*,她同时收到父亲寄来的共和国的新国旗“五色旗”。
  这个一向沉静文雅的姑娘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她站到椅子上,扯下清朝的龙旗,把“五色旗”挂上,并且高呼“打倒专制,高举共和国的旗帜!”不久,在校刊《威斯里安》上,宋庆龄发表了政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国激情都倾注在了这篇文章之中。

第二章  革命之路(2)
总统秘书
  宋庆龄于1913年5月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的宋庆龄原本打算回国度假,然后再回美国学习医学一两年。她对自己今后的生活设计是:当一名好医生,主持一所医院,为国人治病。
  在宋庆龄准备以知识报效国家和民众的时候,国内的形势却急转直下:辛亥革命的成果为袁世凯所攫夺,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这个窃国大盗肆无忌惮地践踏和毁弃共和制度,剿杀革命党人。
  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度发动了“二次革命”,但由于革命队伍的涣散而很快失败,共和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他的少数战友———包括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和他的一家不得不于1913年8月流亡日本。此时,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一职。他们在十分艰苦的处境中策划“三次革命”,以捍卫共和制度。
  宋庆龄抵达日本后,方知她不得不随流亡的父母逗留日本并协助孙中山工作。就这样,留学美国毕业归来的宋庆龄由父亲的指引,放弃了继续读书和当医生的理想,放弃了优裕舒适的生活,义无返顾地跟随她从小就崇敬的心目中的英雄孙中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艰苦备尝的道路———为国家争独立繁荣富强,为人民争*自由幸福的革命道路。
  到东京的第二天,宋庆龄在父亲和姐姐的陪同下会见了孙中山。这是成年后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见,当她实实在在地站在自己久仰的英雄面前时,一下子便觉得拉近了与孙中山和他所代表的正义事业的距离。
  随后,在频繁的接触与交流中,大大加深了宋庆龄对孙中山的人格及他的事业的理解,献身革命的决心与日俱增。她说:“我想起国势岌岌可危,非常痛切,决心为我们的事业而工作。”
  孙中山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二次革命”的失败使不少人气馁而离开了革命队伍。当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以图再次革命的时候,部分长期与孙中山并肩英勇奋斗的同志,也纷纷离去,孙中山处于十分孤立的境地。严酷的斗争现实使宋庆龄已不能作别的选择,她只能马上投入工作。
  1914年9月,宋蔼龄结婚,宋庆龄便完全接替了姐姐,继任了孙中山秘书的工作,正式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
  宋庆龄此时除了负责孙中山的英文函电往来、文件处理外,还在孙中山的指导下,学会了革命的秘密联络方式——密电码的使用和翻译,了解和熟悉了革命秘密工作的原则。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经历,则成为宋庆龄具体认识自己祖国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教科书。
  她在担任了孙中山秘书后不久,致函仍在美国留学的妹妹美龄,信中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
  知识点:袁世凯
  袁世凯(1859-1916年),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陷于崩溃的绝境。作为清末权臣,袁世凯为了*时代潮流,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但是,这个专制皇权的崇拜者和觊觎者,他之所以要和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妥协,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尽快绞杀革命。因此,一上台他就不择手段地加强个*力,破坏法制,践踏*,追求专制*的统一。随后,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革命之路(3)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腾。短命的洪宪王朝在各种势力的打击下仅仅83天就消亡了。
  与孙中山结为伴侣
  1915年10月25日,对于宋庆龄来说,“是比我的生日更为重要的日子”,因为这天,她冲破了世俗的藩篱,与终生敬仰的导师孙中山结为夫妇。结婚仪式是当天下午在日本东京一位著名律师的家中举行的。在仪式上,孙中山与宋庆龄签订了婚姻誓约书,誓约共三条:
  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三、万一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
  婚宴很简单,只有少数友人参加。宋庆龄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这次婚礼尽可能的简单,因为我们两个人都讨厌那些繁文缛节。”
  他们的婚姻,曾遭到宋庆龄父母激烈的反对。据宋庆龄回忆:“这时,父亲发火了,母亲流了眼泪,我自己不知怎么被人抬到楼上。”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卧室的床上,卧室门已经被反锁上。已经决意委身革命的宋庆龄,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讲明孙中山已经同原来的妻子离婚,自己决心要帮助孙中三并同他结婚。在女佣的帮助下,宋庆龄从窗户爬了出去,乘船离开上海奔赴东京———孙中山在那里急切地等待着她的到来。
  婚后,宋庆龄全身心地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作为秘书与助手,她给孙中山多方面的帮助。尽管他们面临的环境是险恶的———孙中山和宋庆龄无时不在日本政府的密探的严密监视之下。
  然而,在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正在加紧进行。孙中山在日本发表了第一次讨袁宣言,并分别致函各国华侨,为反袁斗争募款。当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举义,成立护国军,武装讨袁。革命党人纷起响应,江西、安徽、上海、广东、四川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举起武装反袁的旗帜,“护国运动”已呈燎原之势。
  鉴于国内讨袁斗争进入高潮,孙中山决定马上回国。为了迷惑日本密探的监视,宋庆龄没有与孙中山同行。随后,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宋庆龄把孙中山的讨袁檄文翻译成英文,向各国散发,并且负责联络、筹款及函电的往来。
  随后,宋庆龄由东京秘密回到袁世凯鹰犬密布的上海,孙中山不顾危险,亲自赴码头迎接宋庆龄。但为安全起见,他们必须常常变换住地,白天不得不隐蔽起来,到晚上,宋庆龄则穿上西式服装“溜出去”办事及联络。
  1916年6月6日,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此时的形势复杂而混乱,各方军阀势力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为了取得列强的支持,他们承认帝国主义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甚至准备以武力统一南方。
  孙中山坚决举起维护共和护法义帜,得到革命党人的支持。孙中山决定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基地,与北洋政府抗衡。然而,由于西南军阀、官僚、政客的排挤和对护法运动的破坏,难以有所作为的孙中山不得不于1918年5月4日辞去大元帅一职。
  知识点:军阀、北洋政府
  “军阀”是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第二章  革命之路(4)
北洋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的通称。
  知识点: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
  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总结革命的道路
  辞职后的孙中山回到了上海。莫利爱路29号原是一位希腊船主的产业,后来由爱国华侨集资购买,赠给多年为革命奔走居无定所的孙中山。孙中山夫妇终于有了唯一一处属于自己的住宅,他们在革命暂时的低潮中,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可以总结前段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以便进行新的斗争。而宋庆龄在参加革命后的这一次重大挫折中也得到了锻炼。
  在上海安顿下来后,孙中山“从事著书,以开民智”,他总结失败的经验,探索再起的道路和方法。宋庆龄除了继续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外,还以巨大的热情协助孙中山著述。她大量搜集和整理孙中山需要的各种资料,翻译外国资料信息。在孙中山写作的时候,她为他打字。宋庆龄在逆境中默默地努力工作,帮助孙中山继续探寻救国的道路,使孙中山完成了《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部理论著作。这三部理论著作,不仅对孙中山过去20多年的革命生涯作出了分析和总结,并对革命成功后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论述和规划。
  当他们寓居在上海的时候,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开始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国家联系,函件主要由宋庆龄等人起草。
  在协助孙中山潜心进行总结和探索的同时,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照顾体贴而周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没有规律的生活损害了孙中山的健康。他的肠胃不很好,宋庆龄总是为他挑选一些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
  因为革命经费的紧张,他们的也生活很节俭。据说,有一天上午,一位朋友来访,畅谈甚欢。至午饭时刻,孙中山派人特意买回一只卤水鸭子招待。吃完鸭子,朋友还等着上菜,宋庆龄十分不好意思地向客人道歉解释,又让仆人取来仅有的一点咸鱼。这事让这位朋友十分感慨。他说:“我大吃大喝惯了,家里每餐至少花十来块菜钱,您们的生活真是太清苦了呵!”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俄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
  广州脱险
  1920年10月29日,孙中山重新组织军政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之后,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通过《*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着手组建民国政府。这是孙中山第二次开赴广州。
  北伐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革命军内部却出现了反叛的声音。

第二章  革命之路(5)
1922年5月上旬,在孙中山的指挥号令下,北伐军分三路进袭江西。此时,忠诚于孙中山的部队大部分已出征北伐,广州事实上已被陈炯明(*时期广东军政领袖)的粤军所控制。陈炯明决意谋反。
  16日凌晨约2时,叛军以密集火力对总统府和孙中山夫妇居住的粤秀楼发动了武装攻击。孙中山在副官、秘书卫士等人的劝说并强烈要求下,始肯撤离。他叫醒沉睡中的宋庆龄,要她一起转移。但宋庆龄认为与孙中山一起撤退,目标过大,增加危险。她十分坚定地对孙中山表示:“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经宋庆龄再三婉求,他(孙中山)始允先行,他命令五十名卫队全数留守府中”,并嘱咐侍卫副官好好保护夫人,然后化装成出诊医生的模样,在秘书及参军等人的护卫下撤离粤秀楼。孙中山一行几经周折,登上军舰,并发炮还击叛军。
  宋庆龄在孙中山一行离开粤秀楼后,毅然命令卫队将大楼里的电灯全部打开,造成总统仍在府内的假象,以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孙中山撤退。凌晨,宋庆龄接受大家的劝告,在两位卫士和中山先生的侍卫的掩护下,从炮火连天的粤秀楼撤退至总统府。坚持了半天后,总统府被攻破。宋庆龄幸而在众人掩护下逃出。在炮火与乱兵中奔逃的宋庆龄感到体力实在不支,她甚至请求侍卫在她“熬不过”时,就“把我枪毙”,宁死也不落入叛军手中。
  几经转折,宋庆龄乘船抵达上海寓莫利爱路29号。
  孙中山冒着酷暑,在广州海面领导反叛斗争,但终因难以支持,不得不离开广州经香港,抵达上海。他在途中表示对陈炯明反叛的斗争“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在与陈炯明叛乱的斗争中,宋庆龄孕育中的她与孙中山的孩子不幸流产夭折。孙中山深感宋庆龄无论在斗争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他无可代替的助手和伴侣,他深情地题赠妻子“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与苏联携手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他的身心都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孙中山陷入难以言状的痛苦之中。这是因为“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暗箭来自于革命营垒。
  此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和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了真诚的援助之手,使孙中山感觉到革命事业又有了“大希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很快振作起来,宋庆龄的安慰、体贴、患难与共、勇于牺牲的精神鼓舞他愈挫愈奋。
  在促成孙中山作出与苏维埃国家结成联盟的决策过程中,宋庆龄无论在思想领域或者实际工作方面,都曾经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她承担了大部分致苏俄函电的起草;尽量多地搜集有关苏俄的一切资料;陪同孙中山多次会见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并且在事前为这些有重要意义的晤谈进行准备。
  通过反复的思考与讨论,孙中山坚定了与苏俄联盟的决心。在经过多次的会谈后,1923年1月,发表了共同宣言。宣言中称“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第一次以平等互助的精神规划了中苏两国的关系,表明孙中山的“联俄”政策已经形成。
  知识点: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
  意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与成语“祸起萧墙”同意。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

第二章  革命之路(6)
丈夫去世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组建革命军队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24年6月16日,革命武装的摇篮———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开学,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出席了开学典礼。不少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在军校担任政治与教育工作。在两年多时间内,军校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黄埔建军,使从事革命近40年的孙中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1924年秋,南方的革命在北方引起了一次强烈的反响。被称为“基督将军”的冯玉祥控制了北京,还捎带着把已经退位的溥仪逐出了紫禁城。于是冯玉祥便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计,孙中山欣然同意北上。不过他一到北京就病倒了,住进了医院。
  本来北上前,党内就有争议,说北洋军阀不可信,可孙中山却力排众议,称“和平统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于是他和庆龄携手踏上了风尘仆仆的征程,受尽了颠簸劳顿之苦,同时精神上也屡受打击。他在上海稍停时,上海英文报纸宣称他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他在日本稍留时,很多人都来迎接他,但没有一个重要的政界人物,包括很多老熟人也退避三舍;到京后,当初邀请他北上的冯玉祥也迫于其他军阀势力的压迫,躲了起来……
  1925年1月,协和医院对孙中山的病情做出明确诊断:肝脓肿转为肝癌晚期。随后动了手术。
  孙中山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精神尚好,各种慰问电函及来探视者络绎不绝。宋庆龄日夜守护床前,明显消瘦下来。
  2个月后,孙中山病情恶化,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宋庆龄。他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舌头硬了,话也讲不清楚了。
  孙中山由泪流满面的宋庆龄托着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了字——这个最后的行动是因为不愿宋庆龄过分伤心而被推迟了的。
  3月11日下午已只能听到孙中山说一些单词。4点半时,他唤“亲爱的”,是叫宋庆龄。孙中山关于国事的最后的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9岁。他没有留下万贯家产,留下的只是未竟的事业和无可估量的精神财产,使宋庆龄终身受之不尽。
  英年逝夫,当时宋庆龄还只有32岁。这对宋庆龄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况且宋庆龄又是一个执著、感情专一的人。悲痛延续10多周后,她决定面对现实,继承先生遗志,把自己“奉为”先生形象的化身,一言一行代表先生,重塑先生在国民中之形象。
  知识点: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年)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因为被称为“基督将军”。
  宋庆龄名言:
  我的丈夫在为创建中国几乎付出了他的整个青春之后,他深深地感到,有一些政府官员把金钱和地位视为高于一切,放在诸如真理、名誉与自尊心之上,他们是在贬低自己的人格。
  

第三章  孙中山离去后的日子(1)
坚决捍卫丈夫的遗志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上层出现了权力真空。北伐军攻下武汉,迅即在武汉成立了国民革命政府,武汉由此成为大革命的中心。作为野心家,蒋介石当即反对在武汉建都,并在次年4月18日,于南京自立中央,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蒋介石这一叛逆行动,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国民党内人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国民党内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政治派别,并且第一次出现了“一党两府”。
  党内分裂,宋氏家族成员也一分为二,宋庆龄和大弟宋子文站在武汉政府一边;宋霭龄、宋美龄和其父母小弟站在南京政府一边,形成了对峙。政治争执由党内转移到家庭争吵。经过家人的一系列工作,最终宋子文也站在了南京政府一边。
  此时,原来坚决讨蒋的武汉政府内部,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最终,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之中,武汉政府向南京政府妥协了。
  一天晚上,宋子文会见二姐宋庆龄,向她转达了希望她与南京政府合作的话。但是宋庆龄明确表示绝不与蒋介石合作,决不让蒋介石利用自己孙夫人的地位,以达到他做合法的孙中山继承人的目的。她表示,即使武汉国民党都同蒋介石站到一起,她也绝不屈服!宋子文非常敬佩他的二姐,他暗示二姐暂时不要回到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