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清玄散文-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
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
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有风格的小偷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的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
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的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
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
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
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
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
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
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
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
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眼:为什么除
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
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衔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
的一篇报导,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
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
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
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早觉
我在不知不觉间就参加了早觉会。
在住家附近有台北的四兽山,近几个月时常清晨去攀爬,认识一些早觉会的人,他
们说:“林先生这么早起,也算是我们早觉会的人了。”
我就这样参加了早觉会。
像我这样的年纪参加早觉会是有一点尴尬,因为“早觉会”的成员大多数是老人和
妇女,不是早已退休,就是在家中无事,才有时间把一天最好的时光花在山上。
我既不老不少,又是个忙人,在“早觉会”中是个异数。
不知道“早觉”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意思可能是“早睡早醒”的人。那么,是不
是所有早睡早醒的人都可以说是“早觉”呢?
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早睡早起,但是他们是为了谋求更大的权力、独揽更大
的利益、追求更大的名声,他们虽然也早睡早起,但睡觉时千般计较,醒来时百般需索,
这种人,算不算是“早觉”呢?
早觉,应该不只是早睡早起。
早觉,应该是“及早觉悟”。
由于看清了权位名利终必成空,及早开启自已的性灵之门,这是早觉。
知道了人生的追求到最后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及早去探索自己的神明之钥,这是
早觉。
体会了现在乃是生命惟一可掌握的时刻,进入一种清明欢喜的境界,这也是早觉。
因此,早觉不只是早睡早起这么简单的事,早觉是放下、拾得、无所牵绊的大丈夫
事。
有时起得更早,唱着许多年未唱的歌,内心就随着早晨的微风与鸟鸣飞扬起来。
感觉那些早觉的人,个个像赤子一样。
俯望着台北东区过分拥挤的楼房,我就祈愿:希望这城市多一些早觉的人呀!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
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然而止。倾听起
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
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漫
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
“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
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
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
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
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
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
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大佛的避雷针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
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
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
孩子说:“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孩子的话使我无法回答而陷入沉思,我们千里迢迢跑来礼拜的佛像,祈求能保佑我
们平安的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哩!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们
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我想到,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
苏东坡不禁起了疑情,问佛印禅师说: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已呀!”
看着眼前大佛像头上的避雷针,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是在启示我
们:“求人不如求已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
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
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 人需要避雷针,是由于自我与贪婪大巨大了。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
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惟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
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
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人化”的境界。
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掌大权。有名位、大富有的人还能自
觉很渺小,那是“人化”。
佛像不必盖得太大,因为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如果心中无佛,
巨大的佛像与摩天大楼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心中有佛,胸怀无限宽广,心中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
梦想,则尘世的权势名利又怎能成为他的欲。拘限他的自由呢?
位高权重的公卿王侯一旦心中无佛,心怀狭小,欲望永无终极,名利权位正好成为
围困他的砖墙,又何乐之有?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
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
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
生活中美好的鱼
在金门的古董店里,我买到了一个精美的大铜环和一些朴素的陶制的坠子。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使我感到疑惑。
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那是从前渔民网鱼的用具,陶制的坠子一粒一粒绑在渔网底
部,以便下网的时候,渔网可以迅速垂入海中。
大铜环则是网眼,就像衣服的领子一样,只要抓住铜环提起来,整个渔网就提起来
了,一条鱼也跑不掉。
夜里我住在梧江招待所,听见庭院里饱满的松果落下来的声音,就走到院子里去捡
松果。秋天的金门,夜凉如水,空气清凉有薄荷的味道,星星月亮一如水晶,我突然想
起韦应物的一首诗《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静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想到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散步于薄荷一样凉的院子里,听见空山里松子落下的声音,
想到那幽静的人应该与我一样在夜色中散步,还没有睡着吧!忽然感觉韦应物的这首诗
不是寄给邱员外,而是飞过千里、穿越时间,寄来给我的吧!
回到房中,我把拾来的松果放在那铜环与陶坠旁边,觉得诗人的心与我的心十分接
近。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一切美的创造者,正是心里有铜环和陶坠的人。在茫
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 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有美好心灵、细腻生活的人,则是把陶坠于深深沉人海中,由于铜环在手,波浪的
涌动和鱼的游动都能了然于心,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捕捉到那飘忽不定的思想的鱼,
观点的鱼。
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日
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让那些充满欲望与企图的人,倾其一生去追求伟大与成功吧!
让我们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于,每天有一点甜美、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
好了。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
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在飞机的航道
一位年轻人说要带我去看飞机。
“飞机有什么好看呢?”我说。
他说:“去了就知道。”
我坐上他的机车后座,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行,好不容易来到“看飞机的地点”。
虽然是黄昏了,草地上却有许多青年聚集在一起,远方火红的落日在都市的滚滚红
尘衬托下,显得极为艳丽。
一架庞大的飞机从东南的方向,逆着太阳呼啸而来,等待着的年轻人全站直身子, 两臂伸直,高呼狂叫起来。
啸声震大的飞机低头俯冲,一阵狂风袭卷,使须发衣袖都飞荡起来,耳朵里嗡嗡作
响,在尚未回过神的时候,飞机已经在松山机场降落。
我站在飞机航道上,回想着几秒钟前那惊心动魄的经验,身体里的细胞仿佛还随着
飞机的喷射在震颤着,另一架波音737又从远方呼啸而来了……
载我来的青年,打开一罐啤酒,咕噜咕噜的灌进肚子里,说:“很过瘾吧!”
这个心脏纯净、充满热力的青年,和我年轻时代一样,已经连着三次联考落榜,正
在等待兵役的通知。每天黄昏时分把摩托车飘到最高速,到这飞机最近的航道,看飞机
凌空降落。
他说:“这城市里有许多心情郁卒的人,天天来这里看飞机,就好像患了某种毒痛
一样。”他正在说的时候,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沉人红尘,一架有四个强灯的飞机降落,
在灰暗的天空射出四道强光。
青年把自己挺成树一样,怪声一口,回过头来再次对我说:“真的很过瘾吧!”
“是呀!”我抬头看着飞机远去的尾灯,觉得如此迫近的飞行,确是震撼人心的。
“我每次心情不好,来看了飞机就会好过一点。站在飞机航道的我们是多么渺小,
小得像一株草,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考试的好坏又有什么好计较呢?” 一直到天色完全沉黑了,虽然飞机依然从远方来,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狂风飞
扬的跑道。
我坐在机车后座,随青年奔驰在霓虹闪耀的城市,想着这段话:“我们是多么渺小,
小得像一株草,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在夜景的航道
在阳明山泡完温泉下山,立刻进人那在假日永远如肠胃炎的仰德大道,随着车阵逸
通前进。
朋友的孩子建议我们走“秘密通道”,可能比较不会塞车。
秘密通道是转出仰德大道,进人一条林间完全无灯的小路。当我们的车子绕着文化
大学正要下山的时候,看到台北的万盏华灯亮灿灿的,蔚成一片灯海,宽阔、辉煌、温
暖,令人的心里也好像被点灯,亮滋滋的。
我每天站在家里的十五楼阳台看台北夜景,虽可以感觉夜景之美,却没想到台北的
夜景美到这种境界。当场就建议朋友下车,专心的来看夜景。
站在临山的边缘看夜景,使人有张开双臂欢呼的冲动。我对朋友说,我曾经看过许
多以夜景闻名的都市,像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罗马、香港等,“我们台北现在一
点也不逊色呀”!
觉得台北的夜景美丽,除了真是美以外,也有一点感情与乡土的因素。你看,这是 我们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城市呢!带孩子来看夜景也可以无愧了。
看到那些辉煌的灯火,想到一盏灯里面就有一户人家,就会感觉生命真的如是渺小,
因于这种渺小,使我有一种谦卑之念;但也因为站在那渺小之外的山顶,使我生起一种
豪情。这也是我喜欢看夜景的复杂情愫。
一起站在山顶看夜景的情侣,情不自禁的紧紧相拥,像要一起融化于夜色中。是呀,
在那广邈的夜景里,在那无数的灯光里,与相约而再来的人相遇,是在邈绝无情的飘游
里,多么稀有殊胜难得的因缘!正如两只萤火虫在夜色相会,互相点着灯笼。
于是,在微茫与冷凉的夜色里,以台北的夜景作证,紧紧相拥,渴望日后也可以在
千盏万盏里,点亮自己的一盏灯火。
我们继续在无灯的森林小路穿行,心里一片光明,因为我们即使渺若萤火,也自有
夜景的航道。
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途。
在天地的航道
妈妈住在台北的时候,隔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除了询问平安,就是吩咐大哥大嫂
关于拜拜的事。
拜拜的事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除了早晚都要拜菩萨、神明,祖先之外,每隔几天
总会有神明的生日、菩萨的诞辰、祖先的忌日,以及庙会、节庆等等。这些日子我们总 是记不清,对妈妈可是历历如绘的。
每次看着妈妈讲电话,我就会想起在我小的时候,每隔几天总要随父母拜拜,拜拜
当然是很好的事,因为总会吃到平常不能吃的好菜,家里的气氛也就会显得虔诚和热烈
了。
可是,为什么要拜那么多呢?我时常问。
爸爸妈妈回答我:“拜拜是为了感谢,谢天谢地谢神明,感谢他们让我们的作物丰
收,可以过好日子。拜拜也是为了祈求,因为我们人的力量太渺小,连自己的平安健康
也不能作主,祈求神明菩萨保庇我们,可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作为农人的爸爸妈妈,他们最能感受到人是如此渺小,在台风时,眼看农作折落、
遍地狼藉;在苦旱时,眼看植物枯死、土地龟裂;在病虫害来袭时,眼看辛苦耕耘的作
物枯黄凋谢、血本无归。
所以,让我们虔诚合掌、燃香祈祷,顺境时谢天谢土,逆境时祈佛求神,那是因为
深知人的渺小。
我从很小很小拜神祭祖时就有极谦卑虔诚的心,那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并且
也就深知那些自以为伟大而骄傲的人,只是无知和自我膨胀作祟,其实他们消逝于世间
也只是一道烟尘!
现在我四十几岁了,依然渺小,依然祈祷求神拜菩萨、谢天谢地谢祖先。我的心中,
还来不及生起一丝骄傲与傲慢,那是由于我已走过人生的许多渺小之旅。
粗海盐
在朋友家吃炒花生,非常芳香好吃,与平常吃的花生大为不同。
不禁好奇心大起,问起花生的做法。
朋友说:“一点也没有特别的技术,只是用粗海盐来炒罢了。”
朋友说着,从厨房柜里找出她所用的粗海盐,原来是我们小时候在用的那种没有处
理过的盐。粗海盐的结晶很大,像是染了米色的冰糖一样。
朋友说,粗海盐的味道很好,营养丰富,煮菜的时候,只要加一点粗海盐,根本不
需要加味素,就会齿颊留香了。
“像粗海盐这么好的东西被现代人舍弃,却用了味道不好、营养稀少的精盐取代,
实在是很可惜。”朋友感慨的说。
这使我想起,从前许多好东西,因为被看为“粗糙”而舍弃了,不只海盐而已。曾
经有一位朋友带一包“糖蜜”来送我,糖蜜是制造蔗糖第一道手续所熬出来的糖,黑色、
呈蜜状,朋友说:只有这种糖蜜是有益身体的,像“特级砂白”的糖,对身体只有伤害。
有一些老东西虽粗糙,却有非凡的价值,像我们许多年前穿的粗棉、粗麻布,一直
到现在,还是顶尖时装所追逐的。有一次去看“三宅一生”的最新时装,不仅是最粗的
棉,还弄得绉褶不堪,我心里一叹:我小时候穿的面粉袋不就是这样吗?
特别是食物,愈粗糙愈有益健康,像糙米胜过白米,黑麦面包胜过白面包、天然食
物胜过加工食品,我们不断的把食物做得精致,事实上是在为自己制造祸害。
在“过度加工”与“过度精制”的时代,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盲点,并把这些盲点
传给下一代,误以为加工与精制是好的,那些传统的、天然的事物反而被舍弃了。
我们坐在朋友的三合院里,谈着“粗”与“细”的倒错,朋友突然站起来,走到厨
房,慎重的拿了一包粗海盐出来,她说:“这一包海盐送给你,你拿回去煮,就会发现
食物的味道全不同了。”
她的话里有庄严的气息,使我忍不住双手捧着那包海盐,内心涌着感动。
原来,一包海盐也可以当作最好的礼物送人,这世上的一切都如许珍贵呀!
路上的情书
我捡过一封诀别的情书。
情书上有这样看来普通的句子:“当初是我选择了你,心里明知与你不会长久,还
是执著的选择了你。”
“这些日子以来,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段路。”
“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一定会认识比我好上千倍的女孩。” “由衷地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你依然过得好。”
会捡到这封情书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刮起一阵强风,一个印刷十分
精美的信封落在我的眼前,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缄封,我就打开来看。
是一封很长的诀别信,看来是十七岁的少女写给十八岁的男朋友的信,显然她是要
离开他了,于是找了许许多多藉口。
奇怪的是,这封信收信和发信的人都没有名字,写信的少女叫作“March’,她的
男朋友叫作“Decenber”,是三月写给十二月的信呢!可以想见十二月收到这封信,脸
如寒冬的样子。三月的信写得这么苦,心情也不像阳春的季节。
可是,这么重要的信为什么会掉在路上呢?
它有几个时间的可能,一是少女写好信不小心遗落的,二是她随手丢弃,三是男朋
友收到后,非常生气,回家的路上就顺手扔了。
不管如何,这封没有地址与署名的诀别信,一定是亲手递交的,可见这个少女非常
有诚意,又写诀别信、又亲手交托。不像我们年轻时的感情事件,对方离开时的理由到
如今都还是谜一样。
三月在信里说:“在你十八岁生日时,无论我在不在你身旁,一定会送你一枚银戒
指,传说在十八岁生日时收到银戒指,此后将会一路顺畅平安。如今,这段甜蜜的过去
就要放弃,明知你是真心爱我,December,回头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就好,珍重!再
见!”
这结尾写得真不错,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着路上偶然捡到的情书,想到少年时
代我们的情感都是如此纠缠的,因为不能了解一切都只是偶然。
银戒指何必等到分手之后再送,今天送不是很好吗?明天的事,谁知道呢?
不知道后来三月找到四月,十二月找到一月没有?
那信纸也选得很好,是一个背着行李站在铁轨交叉点的少女,不知道走哪一条路好。
“不管怎么走,都会有路。”我把诀别的情书收好,想起这句话。
快乐地活在当天
报社的记者来访问,突然问起:“林先生有什么座右铭呢?”
我的座右,通常用3M的便条纸写一些当日的注意事项,于是撕几张下来给记者小姐
看:
“出去时,别忘了买首蓿芽。”
“欠讲义的稿件,今日写。”
“缴房屋贷款。”
“帮亮言买毛笔。”
我说:“你看,我有这么多的座右铭。”
记者笑起来:“林先生真爱开玩笑,我是说真正的座右铭。”
“什么是真正的座右铭呢?”
“就是刻在心里,时时用来规范和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这倒使我陷人困境了,因为我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座右铭,如禁勉强说有,就是我时
常拿来实践的一句话:“快乐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副
的精神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
来生了。
“活在当下”也就是“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向痛苦”,
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但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我把“活在当下”加了“快乐的活在当下”,是除了承担之外,希望有期许、有愿
望、有好的心情,不只坦然和自然,还希望能扭转此时此刻的生活,使自己永保喜悦之
心。
这可以说是我的座右铭,因此欠的搞件,要欢喜的写;缴房屋贷款,要欣然的缴;
首蓿芽和毛笔,都要高兴的去买。
我的桌边依然贴着许多条子,只有“快乐的活在当下”不用张贴于座右,因为那正
是我生命的态度。
鞋匠与总统
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
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望族,囱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
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度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计划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
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往,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却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他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