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赝品-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大人何去?”萧绰问道。
“扩军!备战!”王钦若毫不客气地回答道。
“呵呵呵呵——”在一旁的韩德让突然笑了起来,“王大人倒是个直人!燕燕,你就不必为难他了!来来来,咱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如何能让两国比较体面地从河北撤出大军!这个事情,可是比较伤脑筋哦!”
王钦若此时才注意到,这个躺在病榻上的中年男子,便是大辽最有权势的韩德让。
曹彬等人得知王钦若代表皇帝去辽营中媾和的消息后,都很生气,不过既然皇帝都已经决定这样了,做臣子的却也没有什么办法,索性每天都到辽营外面叫阵,可惜对方似乎已经得了萧太后的命令,不管宋军如何叫骂,契丹人就是不出来。
很快我也听说了真宗与萧太后媾和的消息,四郎和五郎都很气愤,觉得给他卖命实在有些不值得,我自然也起了班师的心思,这一次虽然大费周章,从西北到河北转了一大圈儿,收获却是不少,仅仅从耶律玄机的手里抢下来的那些金银财宝,就够我在西北武装一大批人马了。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勤王,就是一次大练兵,既锻炼了队伍的耐力,又增强了军队在各种地形和天候下作战的经验,另外也捞了不少外快,可谓是名利双收,我在牛栏山上将全军检阅了一次后,带着缴获来的金银财宝,满载而归。
真宗听说西北军撤离的事情后,派人来追了一次,希望我留下来给他打楚王的叛军,我则回复说,西北的局势也不安稳,听说楚王的队伍已经计划进入关中,形势危急,关中一失掉,大宋的根基就更加不稳了,我只有先行一步了!
从晋州路过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楚王在汜水关外大破宋军。
第十二章 檀渊之盟
“你不是跟楚王勾勾搭搭么?怎么又说他会进取关中了?”杨排风很奇怪地问道。
“这当然是用来骗他的。”我撇了撇嘴回答道。
“连皇帝也骗,还有谁没有被你骗过?”小丫头非常怀疑地问道。
我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后,非常慎重地回答道,“这个么,严格地来讲,除你之外的所有人,都被我给骗了。”
杨排风听了以后有些不解,低着头苦思冥想了半天后,终于明白我话中的意思,看着我的眼神也变得比较古怪。
四郎跟五郎骑在马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听到了我的回答,也觉得非常奇怪,却以为是我故作玄虚地来骗小姑娘的,却不知道我的话中确有所指。
所有的人当中,知道我不是真正的杨延昭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小丫头杨排风。
但是这个事情的真相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了,甚至把真相说出去都会有人嘲笑,一个已经凭着自己的文治武功混到了雄霸一方,进位王爵的年轻人,居然会去冒充别人的身份?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虽然欺骗真宗有些不太仗义,可是对于楚王,我确实也不是很放心,整天想着如何夺位当皇帝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对你讲什么仁义,那都是用来骗人的,翻遍中国历史,每一个阶段都写着两个大字——骗人!倒过来看地话。就是三个大字被人骗!
当初鸿门宴上,刘邦骗了楚霸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大汉王朝。而项羽在鸿门宴上被汉高祖欺骗,所以才有了霸王别姬十面埋伏。
骗人和被人骗,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楚王这家伙虽然受过我的恩惠。但是我也从他地身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可以说两个人是利益的结合。各取所需,求仁得仁,谁也没有义务再为对方付出什么,谁也没有权力再向对方索取什么,大家用一句通俗易懂地话来说就是两讫了!
因此当我听说楚王地大军已经攻占了洛阳,心里面就有些犹豫了。这家伙连亲兄弟都敢黑,更何况我一个没见过几面地前盟友?
自洛阳北上,一渡过黄河就可以进入山西境内,攫取解州之盐利。坐拥三关之雄险,东进河北,则中原可定,到时候我西北三面受敌,情况岂不是非常之糟糕?所以这种情况是我绝对不能容许出现的,现在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要经山西收入我的囊中,到时候秦晋在手,岂不是天下我有?山西境内的煤铁盐我早就垂涎已久了,如今楚王造反,倒给了我这个师出有名的机会了!
才到了晋州地时候,就发现这里的居民们已经在准备躲避战乱了,住在城中的居民们将日常所用的各种东西,慢慢地向附近地山区转移,一旦战争打响,他们就要在山中居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杨排风看了这些为生存在四处忙碌着的朴实乡民们,心中有些感慨,忍不住说了一句,“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天下才会太平啊!”
很平常很普通的一句话,却在我的心里面掀起了涟漪。
是啊,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太平的日子?我的心里面也没有个谱儿。
宋朝建国之初,也自是雄心勃勃,横扫东南,平定北汉,却终于因为契丹人没有能够一统天下,西南也在大理的手中,西方的吐蕃人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势力,却也经常入寇蜀中。再加上各地的农民起义,天下没有几天是太平的。
自从我来到这个时代以后,就一直在战火之中徘徊着,虽然我的运气比较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个世界的高点,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时代的牢笼,战争的阴云依然时刻在威胁着我的生活,即使是同家人一起去江南游玩的念头,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奢侈而遥远的。
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一统江山!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苦笑了起来,人家打江山总是有什么堂而皇之的口号的!比如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或者什么反清复明,恢复汉家江山,再或者是什么中兴汉室,替天行道等等!一个个听起来令人精神焕发,大义凛然!可我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同老婆一起去苏杭二州游玩的时候不用经过敌占区?呵呵!
三万大军在晋州休整了一下后,留下两万人交代给四郎和五郎驻守,我带了一万人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山西南边的风陵渡,大军驻扎在此,封锁了黄河渡口,以拒叛军。
楚王的军队正在汜水关下与朝廷的大军混战,在击败了原守军之后,吕端紧急在京师之中征集新兵,又向各地发出了勤王令,很多没有投靠楚王的勋贵子弟,为了家族的利益,都加入了对抗楚王的队伍,其中我的那两位把兄弟,许久都没有消息的郑途与石胖子,也从江南带着人马赶到了汜水关前,与楚王相持。辍哭是否真心地对抗楚王我不知道,但是石胖子却是一心想要教哗嚏王为祖父报仇的,石守信在洛阳之战中与城共亡,已经被朝廷追认为忠烈王,此时的石胖子经过在江南的一番历练以后,早已经不是当年之吴下阿蒙,与郑途一起带着官军,硬是将楚王的大军阻挡在汜水关前,再难东进一步!
楚王的大军向东受阻之后,就有一支人马北渡黄河,企图进入山西境内,结果被我的人马给堵了回去,中间起了些冲突,那带兵的将领对我不敬,被我的手下给拿了下来,直接枭首示众,然后又盛在木匣当中原封送了回去。说是以儆效尤。
楚王地部将见状大怒,纷纷自请带兵入晋,结果却被军士阴明雨给拦了下来。
不到两日后。楚王的使节就来到了风陵渡口,求见于我。
“阴先生,怎么又是你啊?”我很意外地发现来者居然是楚王的头号军师阴明雨。不觉有些意外。
在我看来。他似乎应该留在楚王身边,起到地用处要更大一些,突然来到这里作使节确实有些浪费了。
阴明雨苦笑了一下后说道,“王爷在这里大发神威,在下岂敢不来?”
“此话就有些见外了,我们之间何须如此客套——”我笑着将阴明雨迎进了内室。
阴明雨尚未坐定。就抢着说道,“今次王爷的手下,杀了我军的大将,楚王手下众将群情激奋。我家主公唯恐按捺不住他们地情绪,影响了两家地交情,特意命我前来朝拜王爷,顺便说些事情。”
我摇了摇头,毫不掩饰地说道,“你们想干什么我很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告诉你们,黄河以南随便你家王爷怎么搞,可是这山西地地盘儿,我是早就预定下来了!”
“王爷还真霸道!”阴明雨苦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楚王都不计较,只是楚王有个问题,想要王爷亲口回答,不知可否?”
“说来听听倒也无妨!”我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阴明雨认真地说道,“如今我家楚王已经得到了大理与吐蕃的支持,以蜀中为基地,占据湖广,兼并江浙,中原以南,尽入我手!一旦攻下汜水关,则京师就是囊中之物!到时候三皇子的大军势必会不顾一切地南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我家王爷想要问一下,平西王您是愿意支持我家王爷入住京师,还是希望三皇子继续糟蹋先帝的基业?”
“呵呵——”我笑着摇了摇头,好家伙,原来是逼着我表态来了,难怪对手下被杀的事情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我想了想后故作严肃地反问道,“那本王就作壁上观如何?呵呵——”
“王爷又在说笑。”阴明雨很不乐意地对我说道,“我家王爷以诚相待,奈何平西王爷您为什么不能说句心里话呢?难道让您在我家王爷与三皇子之间做一个决定就如此令您为难不成?”
“山西!”我将头抬了起来,非常认真地说道,“我只要山西!”
“一言为定!我代楚王答应王爷,山西永远是平西王爷的属地!”阴明雨将牙一咬,一口答应下来。
阴明雨在得到了我地保证之后,很快就赶回去了,他得到一个我不支持真宗的承诺,而我则得到了整个山西的控制权,虽然现在这个控制权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我的手里。
萧绰与真宗地谈判也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王钦若虽然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却也颇有些能耐,与契丹人唇枪舌剑地争执了几天之后,又得到了真宗的许诺,除了不可以出卖领土,别的什么都可以谈,只要契丹人撤出河北,一年之内不许插手中原事务,大宋就答应每年送给契丹人岁币三十万。
萧绰在狠狠地压榨了真宗一笔后,终于答应了宋真宗提出的媾和要求,双方的代表在檀州城外的大泽上正式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因为这个盟书是在檀州大泽上签署的,因此后人也将这个大事件称之为“檀渊之盟”。
盟书中规定,大宋与辽国正式结为兄弟之邦!辽帝耶律隆绪称宋真宗为兄,宋帝尊辽太后为叔母,宋每年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双方罢战撤兵,仍以白沟河为界,派使者定期互访。
在商量赔偿问题的时候,大宋的众臣们坚决不同意赔款,这使得谈判几乎弄僵,后来王钦若没有办法,只好想出这么一个岁币的名目来,声明这不是赔款,而是大宋皇帝送给辽太后作为梳妆钱的,这样才勉强地通过了。
在数目上的变化也很大,起初萧太后要求银一百万,寇准听了坚决不同意,真宗也担心岁币给太多了,自己没有钱去平叛,便要求王钦若压价,王钦若只得软硬兼施的给辽国的使者谈了三天,终于将数目敲定在总数三十万上。算是给了真宗与众大臣们一个交待。
尽管如此,王钦若地名声也臭了,谁让他将自己置身事中?这签署停战协定的赔款方代表,命中注定是要作为替罪羊被国人唾骂一万年的,王钦若算是赶上了!
就在联盟地议定书就将签署的时候,宋辽之间又发生了一件险些影响到双边关系的大事!
辽军地统帅萧挞览。在双方停战期间独自骑马去宋营控制区查看地形。结果被守卫地士兵给发现了。一阵乱箭射了过去,萧挺览避之不及,身中数支流矢,返回军中不到半日就一命呜呼,成为这次宋辽大会战中唯一横死地高级将领。
事情发生之后,辽军震怒。萧挺览在辽军之中威信极高,三军将士对其非常爱戴,如今萧挞览居然死在了宋人的箭下,辽军几乎倾巢出动。欲为统帅报仇雪恨,幸亏太后萧绰与楚王韩德让极力阻止,才没有酿成大乱!真宗闻听此事,虽然心中暗自庆幸辽军又失去了一位天才将领,却也担心此事会影响到即将签署的宋辽互不侵犯协定,因此在关于赔偿的语气上就软了一些,多给了辽国一些财帛,用来消灾。
经过了一番周折之后,宋辽双方终于签署了这份意义深远的檀渊之盟军事与政治双边协定,从此大宋的国际地位降低下来,成为向契丹人每年纳贡地弱国。
而消除了北方威胁的宋真宗,此时也开始了夺取河洛的准备工作,十二月初八,真宗亲自率领大军二十万,在枢密使曹彬的陪同下,带着寇准、王钦若等大臣,由檀州出发,一路向京师行来。
天门大阵中没有被攻破地其余七门,也由于萧太后的撤离失去了作用,多年以后,当我故地重游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当时布阵时留下的痕迹。
此时的楚王,已经拥兵四十万,战将无数,更兼并了江南水师,洛水之上,到处可以见到楚王的水师在活动,俨然已经有了同真宗分庭抗礼的实力。
而我借着防备楚王北上的名义,已经将山西南部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在风陵渡停留的这段时间里,我又见到了两个分别很久的人,郑途与石胖子。
“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我非常惊奇地望着这两个最近名声鹊起的世家子弟,有些拿不准他们的来意。
按道理说,他们两个人在汜水关保卫战中风头很盛,将楚王的大军硬生生地拖在关前,不得前进一步,知道朝廷的大军返回,这可是非常显赫的功勋,再加上他们的家世都不错,自己又都在江南有过地方官的精力,承上辈的恩荫,更容易混出个名堂来。
原来按照我的想法,这次真宗回来,起码也得给他们两个安排个按察使或者观察使之类的官衔儿,加以重用,又怎么会轻易地放任他们离开前线呢?
“一言难尽啊——”石胖子的脸上满是沧桑,郑途的表情也是非常地苦涩。
我连忙追问究竟,过了很久才搞清楚了状况,原来这两位不得重用,确实跟我这个把兄弟大有关系的。
真宗回到京师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往汜水关增兵,并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琼并领诸军节度,在汜水关前拉开阵势,决心要与楚王以较高下。
李继隆等人乃是真宗在开封府衙时重用过的人手,此时水涨船高,成了一方大员,自然是心高气傲不可一世,闻听汜水关前有两个世家子弟联手抗住了楚王叛军的数度攻击,便有些不太服气,用心以察之下,便知道了这两个人与我的关系,并将此事上报给真宗知晓。
真宗此时却对我进占山西南部非常不痛快,再加上先前的河北战场上的不告而别,更是怨气纷纷,因此一听到郑途与石胖子二人都是我的把兄弟的时候,心里面就有些不太舒服,鉴于两人的功绩,倒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了,便寻了一个由头儿,将两个人给赶回了老家,赏了一个闲散的官职,挂了起来。
这两个人原本从军就是为了出将入相的,此时既然得不到真宗的重用,自然心中满是怨言,闻得我近在咫尺,便悄悄地跑了出来,想要到我这个春风得意的年轻王爷这里来,发一发牢骚,倒一倒苦水。
听了这些事情的经过后,我呵呵一笑道,“我当时什么事情,不过是受了点委屈罢了!想当初我在江南做官,事事办的如意,不也是被先帝给招回了京师,做了一段儿时间的冷板凳么?你们两个坏就坏在跟我走的太近了,如今皇帝对我心存芥蒂,又怎么敢放心用你们?若是你们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说不定皇帝还会考虑重新启用你们,可是你们现在居然跑到我这里来诉苦?天啊!我看你们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啊?不会吧——”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同时苦笑起来。
第十八卷 河东攻略
第一章 重归故里
郑途与石崇义,这两个人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没有沾染上多少不良习气,或许也跟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有关系,关西郑家自从郑恩死后,已经有些一蹶不振了,尤其是太祖皇帝死后,太宗对他的旧人并没有照拂多少,甚至在骨子里面还有一些个排斥,而石崇义的祖父石守信,更是当年拥兵据地的大节度使,虽然后来杯酒释兵权做了富家翁,朝廷对于这些人还是不太放心的。
尽管两人的天资聪慧,又在汜水关之战中大显身手,连吕端等人都赞不绝口,可是真宗一旦掌握大局之后,立刻将两人闲置,由此可见皇帝对于世家的顾忌心理,至于同我相交甚厚云云,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既然你们现在闲着无事,不如帮我做事如何?”我忽然突发奇想地说道。
“哦?”两个人都是一愣,不知道我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我心中的想法却已经成熟起来,便对两个人将方案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如今真宗似乎对我有些不满,但是也绝对不敢得罪我这个实力雄厚的诸平西王,毕竟西北大军在河北战场上破解天门阵时的表现他是非常了解的,如今朝廷与楚王的叛军正在激战,平白地树起一个大敌来,对自己一方显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如今我借口防备叛军进入山西,硬是赖在山西南部不走,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一再派使者来催促,要我拿出些实际行动来对付叛军,在我地部下斩杀了楚王的一员将领以后。这种情况才略微有所好转,大概是以为我跟楚王之间会因为此事产生无法弥补的隔阂。
但是西北地三万大军停留在山西始终是朝廷的眼中钉,与其天天让人家惦记着。还不如我自己想个折中的办法出来。既可以得到这资源宝地。又可以避免不遵朝廷号令地口实,因此我才想到在朝中物色几个可以为我所用地人选,以之来取代现在山西地控制者。
郑途与石崇义无疑就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最佳候选人。
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天纵英明,而且运气超好,才想着有点儿瞌睡,老天爷就送来两只绣花枕头。而且都是名牌的!
“我欲以平西大将军的名义,向朝廷保荐两位兄弟为并州与晋州的安抚使,全面担负起抵御叛军入寇山西的大业,不知道两位贤弟意下如何?”我直接说明了自己地想法。单等两人表态。
郑途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疑惑地问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朝廷不太可能答应吧?”
我笑了笑道,“怕什么!如今我也有任免官吏的权力,到时候给朝廷上个表章意思一下就可以了,难道还真的要他们同意才行?”
石崇义吐了吐舌头,有些惊骇地说道,“老大你现在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样的话,放眼天下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郑途想了想后回答道,“如今我们在朝中的关系算是彻底断掉了,新皇帝可不像先帝那么念旧,既然兄弟希望我们出来做些事情,那还有什么好思量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点事情就当时打发时间罢了!”
“你的意思如何?”我又问了问石崇义。
石崇义点了点头道,“不给你当长工,难道还要去为别人卖命不成?起码不用担心被你给卖了是真的。老郑既然答应,我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咱们兄弟还是要在一处厮混的!”
“如此甚好!”我高兴的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如今局势混乱的很,楚王和皇帝两虎相争,咱们也没有必要搅进去,没有好处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郑途同意道,“老大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就已经是平西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再往上就只有黄袍加身一条路了!看看你立下的大功,朝中谁人不嫉妒到眼红?继续跟着皇帝混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没错!”石胖子也赞同道,“想当初咱们家可是跟太祖皇帝平起平坐的朋友,结果怎么样?太祖皇帝固然是发达了,可是怎么这些旧人转眼间就不吃香了!先祖回忆起来那段儿日子,尚且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被皇帝惦记的感觉真是不爽啊!赶到了子孙辈儿上,连锅都快揭不开了,否则你以为谁会愿意连修庙的钱都拖欠啊!”
我连连点头,知道这两位兄弟对这个是深有感触,石胖子的祖父与洛阳城共存亡,也不过换回来一个虚名而已,子孙后代们没落到什么好处,反倒是处处受排挤,说到底还是打压武将的心理在作怪。
郑途接着笑着对我说道,“我们两个跟着老大你也不图别的,只求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想来你总不至于亏待我们,将来有朝一日你真的再进上一步的话,多给我们些田地宅院金钱美女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再封我们一个什么王的,兄弟们勉强也就接受了!呵呵——”
三个人一同葵罕起来,就此将事情给敲定了。
于是我便给真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上面说楚王领兵作乱,三晋人心恐慌,今有关西郑氏之后郑途及河洛石家长孙崇义者,天资聪慧,素有雅望,前者在江南为宦生命甚好,后者与汜水关前大战楚王,出力颇多,平西大将军以此二人保荐为晋州及并州刺史,统领所部,以拒叛军。
真宗接到表章以后大为恼火,心想这分封官吏,原本是我家之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外姓诸侯王说三道四了?待要下旨申斥之时,被王钦若给劝住了,直道现在形势比人强。朝廷虽名存而实亡,如果不打退楚王地叛军,这河洛之地都未必能够保住。更顾不上什么山西了!起码现在平西王还是愿意为皇室出力的,何苦逼得他站到楚王那边儿去?
再者被举荐的两人都是平西王地把兄弟,这次在汜水关前立下了大功。却没有得到朝廷应有的表彰。此次保荐之事。多半是平西王为了兄弟出气,却也不可当作他挑衅朝廷威严,他肯向朝廷上表,就说明心里面还是承认朝廷,承认皇帝的权威地!
思虑再三之后,真宗也无话可说。想一想西北地几十万大军,确实得罪不起,既然如此,山西是铁定要变成姓杨地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再给郑途和石崇义加几个虚衔,也好使他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变成平西王对抗朝廷的死党。
几日之后,我们便等来了真宗的特使,带来了对我先前所上表章的批复,同意了我以郑途为并州刺史,以石崇义为晋州刺史的要求,并以两人先前在汜水关前英勇作战抗拒楚王叛军的事情为由,分别加封两人为河东路节度使与永兴军路节度使,并赐予节度使地节杖兵符等物,赏紫袍双鱼袋。
“这不是坑我么!”石胖子看到对自己的任命居然是永兴军路节度使,不由得对着我苦笑起来。
郑途所封的是河东路节度使,实际上就是管辖山西这一块儿地方,而封给石胖子的永兴军路节度使,所管辖地确实黄河以西陕西大部,也是我现在所占据的地盘儿,难怪胖子会愁眉苦脸了,看来真宗皇帝这个时候还不忘记耍点儿小心眼儿,给我们之间制造些小矛盾。
若是我同意了朝廷的任命,则应当将永兴军路所辖的地方交给胖子管理,就等于向外界表明朝廷对于西北,对于平西王,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若是我不同意,则说明了我们三个人之间的关西也不是很铁,还是有机可乘的,到时候自会寻找时机来里间我们的关系。
三个人都是聪明人,立刻就看透了真宗所打的小九九,但是如何处理就是我的事情了。
“管他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这个屁大的节度使,不领也罢!要是给我一个河北东路节度使作,或者是淮扬路节度使还差不多,从老大的地盘儿上分地皮,明显是想要里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嘛!”胖子一点儿也不客气地说道。
我笑着摆了摆手道,“一个节度使算什么,到时候你们都是要封王的,难道老大我连这么点儿度量都没有么?”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确实,相比起多两个好帮手来说,一个节度使算什么?
不过说是这么说,也不能让朝廷觉得我们默认了他们的诡计,于是我将两个人的位置对调了一下,以石胖子为河东路节度使并州刺史,以郑途为永兴军路节度使晋州刺史,算是将山西的大部从名义上划入了西北军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既使众人知道了我对朝廷的决定所持的态度,又使人明白了我跟郑途石崇义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如此一来,真宗的小九九算是落空了,而且从名义上为西北军吞并山西提供了基础。
楚王得知此事后,笑着对部将们说道,平西王终于跟朝廷有了隔阂了,咱们可不能太不争气了,就算是攻不进汜水关,这已经占领的洛阳可不能放松啊!
转眼之间又到了腊月中,望着降落在三晋大地上的第一场雪,我忽然有些想家了。
不是现在这个家,而是在前世那个家,那个文物贩子赝品大师的家。
“晋州这地方,人杰地灵,兄弟你做了这一方刺史,可要多用些心才是。”我对石崇义说道。
石崇义骑了一匹高大的青色马匹,一身紫袍看起来虽然威风,却与他的身形不太相衬,一个圆滚滚的肚子里面装的绝对不是炸酱面,石崇义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口应承道,“哥哥尽管放心便是!小弟我理会得!只是你那西北骑兵,wωw奇書网得给我留下些个才好做事!”
“这是自然,何须贤弟动问。”我笑着回答道。
这一次北上是为了送两位把兄弟上任。顺便回到西北去过年。
虽然皇帝同意了两人地任命,但是晋州与并州都是有人驻守的,尤其是并州。因为位置重要军事意义非同一般,更是驻有重兵,敏蹲楚王作乱。
天下各军州都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如果单凭一张嘴就想顺利地接受并州。似乎不太现实。而且有一个问题始终梗在我地咽喉肿,没有得到解决,就是那三关五寨的兵马和归属问题。
事关重大,我留下一万兵马驻守风陵渡口,同郑途与石崇义一道北上,来到了晋州。
先前我在晋州留下了两万人马。并没有入城,但是两万大军驻扎在此地,无论地方官是谁都坐不稳的。
晋州地知州年纪不是太大,约摸四十上下。操着一口地河洛口音,显然是从京畿道出来地官员,此人姓石,名破虏,是一榜进士出身,在晋州任上已经做了三年,官声相当不错,也很有能力,晋州府最近一直是物阜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我们一行人才到晋州城,便有得到了消息的晋州知州前来相迎。
“下官晋州知州石破虏,叩见平西王千岁!”石破虏见到我后,便跪倒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石大人请起。”我看了看此人,一脸慈祥的样子,眼神清澈有神,显然是富贵之相貌,再联想到一路上所见所闻,便觉得此人的才能不止于此,如今被我们给撵走的话,未免有些太可惜了,于是便起了接纳的心思。
“外面天寒地冻,还请王爷和两位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