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贵名媛-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式也是新鲜。六枚团扇中还有几件扇骨也精心雕刻,花样很是精致,细小的牡丹好像开在手掌心一般。这样的工艺分明就是将普通的扇子做成了工艺品,就凭这手艺起码也价值百金。

丽姐儿看着林氏,眼中分明是惊讶,这样的东西收下真的不会惹麻烦?林氏当作是没看见丽姐儿的疑问,其实她早派了人去前衙问徐熹,这样贵重的礼该不该收。毕竟崔家的礼品太为贵重,即便是回礼,林氏从苏州所带的东西也够不上如此价格。

“这些是给小姐公子们逗趣的,可这一篮子鸡蛋却是给夫人补身子的。”崔太太笑指着另一个丫鬟手中的篮子道。

林氏有些诧异,可面上却丝毫不显。一篮子鸡蛋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这鸡蛋是金子做的不成?

“听闻夫人身子不大好,至今还在调养,想来必定是百般忌口。因此小妇人也不敢送什么补品,只好拿着这篮子鸡蛋请夫人笑纳。可千万别小看这篮子鸡蛋,下蛋的鸡可都是尽天地吃人参,白术和大枣,这鸡蛋也是大补之物,很是滋养的。我们爷每天早膳都要吃这样的两个鸡蛋,从不生病。”崔太太笑着道。

虽说盐商有的是钱,且懂的享受,可如此享受还是令林氏和丽姐儿咂舌。徐家豪富也从不曾如此骄奢,难道这就是商贾和书香世家的不同?且崔太太带了如此礼物,想来也是知道林氏曾经小产,身子虚弱一说,果然是送礼也送到关键处。林氏本还想推委,这时却有个小丫鬟悄悄进了花厅,与榴花耳语了几句,而榴花也瞬间捕捉到了林氏的眼光,微微颔首。林氏明白徐熹这是要彻底与韩家撕破脸了,虽有些不安,可还是命人接了鸡蛋,依旧与崔太太寒暄。

“其实小妇人是想请夫人带着小姐公子们去家中做客,不知夫人可是赏光?”崔太太笑着问道。

“还请容我想想,问问我家爷。”林氏沉吟了片刻笑着道。

“自然自然。”崔太太看着林氏笑的柔和,也没再说不敢收礼的话,也就笑着与林氏又说了几句话才告辞而去。

等崔太太回了家,才发现崔老爷在家中焦灼地等待,显然是在问结果。

“都收了吗?”崔老爷急忙问道。

“也不想想是谁出马,你何时见过我有没办成的事儿!”崔太太眉毛一挑,笑着道。

“夫人果然是女中豪杰。”崔老太爷笑着奉承。

“那徐熹是个不爱美色且爱重妻子的,要是真依了你的意思,送去美人搞得人家家宅不宁,恐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我们走了林氏的路子,果然事情顺了许多,看来这徐熹还真是个吃软饭的。”崔太太在梳妆台前卸钗环。

“有个帝师的老丈人,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巴结,即便他是个文曲星下凡也得明白这世道艰难。”崔老爷笑着道。

崔太太转过头来横了崔老爷一眼,虽不说话可崔老爷却上前笑着道:“你是我的福星,自娶了你我就财运亨通,虽岳父大人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可我依旧对你一心一意,你心里都明白,又何必多想。”

“一心一意?亏你说的出来,园子里那些个狐媚子都是哪里来的?有事相求才想起我来,听你的甜言蜜语还不如就和鬼说话!”崔太太冷哼一声道。

“那些个玩意儿你又何必吃醋,你已然给她们下了断绝子嗣的汤药,可见我生气?”崔老爷接着道,“不过是些可有可无的,你不喜欢打发了就是。”

“还是留着吧,免得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我还得费心干些阴损事儿。”崔太太瞪了崔老太爷一眼再不说话了,心里却打定主意等徐熹帮着崔家拿到了盐总商的位置,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崔老爷下绝嗣的药。免得他得到了该得到的,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男人的话都是听不得的,即便是枕边人防着也没坏处。总之她有两个儿子傍身,总归崔家不会绝后,这样的打算总是不错。

第二百六十八章 盐商

“这么多东西,加加减减怎么也有几千两了,就这么收下?”徐熹刚刚下衙,林氏就焦急地问道。

“收下吧,算不得什么。”徐熹知道崔家这是沉不住气了,才送了贵重的礼。这要是前怕狼后怕虎地退回去或是回了相应价值的礼,这崔家恐怕就要打退堂鼓了。

“不会有人说什么吧,这崔太太这么大张旗鼓的。”林氏有些担忧。

“她光明正大的送些东西,也不过就是几柄扇子和一些玩意儿外加一篮子鸡蛋。即便是有当朝御史弹劾,皇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更何况我本就是御史,都察院是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闲言碎语就打自己的脸面的。”徐熹笑着道。那扇子和玉石的价值还不是由着他说,又不是真金白银制成的,谁能说什么。

“都察院中最有脸面的就是罗氏父子,他们会不会为难你?”当初在京都为着徐燕的婚事,永宁侯夫人罗氏可是与徐家结了不大不小的怨仇。而罗氏的父兄都在都察院中任御史,恰好是徐熹的上峰。

“罗大人和小罗大人都是明白人,哪里会为了私怨而把都察院的脸面抛之于外。要是真为了这点子事儿就闹到朝堂上去,都察院可真就成了六部的笑柄,最后还是他们父子脸上无光。”徐熹又接着道,“正好崔氏敲锣打鼓地投奔了我,也看看众人的反应,好再做打算。”

林氏听了徐熹的话,按下心中的担忧,接着道:“崔太太邀我和孩子们去她家看看,你看我们去还是不去?”

“去啊,当然要去!且不说我们以后是一条船上的人,就算是为着去瞧瞧盐商的奢靡享乐,开开眼界。你也得带着孩子们去瞧个新鲜。”徐熹笑眯眯地道。

“说的好像我们都是乡下人似的。”林氏嗔怒道。林氏自问虽不是宗室贵女,却也是京都中的大家闺秀,因此对于盐商的宅院并不是很瞧得上。

徐熹但笑不语,一派风平浪静的模样。

晚膳时石家的特意做了一碗蛋羹,说是用崔太太送来的鸡蛋做的。

“您尝尝这成天吃着人参,白术和大枣的鸡下的蛋,听闻很是鲜美,且滋养身子。“林氏亲自给徐老太爷布菜。

“确实滋味很是不同。这鸡蛋如此之好,我们也这么养,怎么样?”徐老太爷尝了几口。自认为味道不错,遂起了养鸡下蛋的心思,对着徐熹道。

“太奢侈了。我们毕竟不是商贾。虽不是吃不起,却也不见得非要如此。”徐熹很显然不同意徐老太爷的说法。

徐老太爷不过就是起了心思,也不是非要如此,听着孙儿的意思,明显是觉得太过骄奢了。也就歇了心思,一门心思吃饭。那鸡蛋的味道丽姐儿和几个弟弟也都先后尝了尝,确实是更细腻鲜美,并且一丝腥味也无,要比寻常的鸡蛋更嫩滑一些。

“这崔太太做的事儿,好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有钱似的。”晚上。林氏才将疑惑说出来。

“崔老爷要做盐总商,自然要众人明白他家道殷实,资本雄厚。否则谁放着好好的韩家。却来扶持他这个背景不如韩家的盐商呢?”徐熹笑着给娇妻解惑道。

林氏心下大了一个白,原来崔太太所做的不外乎是告诉众人崔家有钱做盐总商。

又过了两天,崔太太邀请林氏的帖子到了徐熹的案头,于是林氏就带着几个孩子并着丫鬟婆子同曾夫人,李夫人和刘夫人以及各家的公子小姐们去了崔宅。崔太太不仅仅邀了林氏。还怕林氏尴尬,又叫上了与林氏来往密切的几个官太太。

一到了崔宅。崔太太就热情洋溢地出来迎接,一派欢天喜地的样子,再不复当初游船保扬湖时的敦厚神情。崔太太显然是打扮了一番的,其华贵程度绝不亚于那天她来盐院时的模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意思在。

“崔太太这支钗可真是精致。”刘氏连忙道。崔氏头上的金刚石金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哪里哪里,不过一只钗而已,哪里有夫人的镯子水头好。”崔太太很会交际,只几句话就把几位夫人都巴结地很舒服,就连林氏也是笑意盈盈的。

“各位夫人肯赏脸来,可是小妇人的福气。读书人都说这时候该说蓬荜生辉,可我这无知妇人哪里知道那许多,只会让贵客吃好玩好了。”崔太太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呼呼啦啦一众人等进了崔宅。

崔宅也是一座园林,虽都是人工雕琢,可乍一看却是湖光山色,景色很美。林氏仔细看了看,觉得晨园都未必有其精致。

“我们家老爷就爱这些山石,运盐的船出去,拉回来的全是石头。开始我还抱怨,却不想老爷养了一批工匠艺人还算是有本事的,到底是弄出了春夏秋冬四景,看着还真像那么个意思。”崔太太沿路为各位夫人解释着。

“造园的时候工匠看着一些石头长的极像竹笋,就将这些笋石周围栽上竹子,看上去就像是春笋破土一般,好似万物复苏的春景。太湖石则在水池边堆叠成假山,整体好像夏季雨后的秀丽情景,看着玲珑剔透,很是舒适。”崔太太边走边道,众人则暗自称奇,无不觉得巧妙。

“你们也是第一次来崔宅?”林氏看着众人都在瞧新鲜的样子,趁着崔太太忙于介绍景致就瞧了个空儿,疑惑着问道。

“可不是嘛,我们可是拖了夫人您的福气了。虽说崔宅精巧早有耳闻,可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呢!”李氏笑着道。

曾氏则心道:谁不知道韩家在朝廷中有背景,即便是崔家建了个天上人间的园子,恐怕也无人来游赏。不过是崔家巴结上了徐家,而韩家对徐家又态度暧昧,徐熹有意抬举崔家,崔家又有意让徐家瞧瞧,否则又哪里能看到如此景致。那崔氏有心计的,说不得叫上她们这些不相干的女眷就是为了试探,从而回去吹枕头风的。本来家里的老爷还要再看看韩家与崔家的情形的,这样看来,果然是崔家更有钱,而且徐家似乎和朝廷联系的更紧密,看来还是该抱住徐家的大腿才是。

曾氏打定了主意,又笑意盈盈地与众位夫人寒暄说话。

“这座假山叫做秋山,都是黄石垒叠,很似北方的风景,气势磅礴,尽现北方之雄。整体都用枫树和松柏点缀,很有秋意。这座山坐东朝西,等到黄昏之时,整座山体都是黄色的,很有意境。冬山更是费了不少手艺人的心思,愣是把石头给弄成了《雪狮图》一般,墙面开了几个洞,风一吹来,就好像到了冬季。”崔太太只说了几处园子里的妙处,却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去。林氏觉得崔老爷恐怕不是个普通的商贾,否则如此美景,肚子里要是丁点儿墨水都没有,恐怕是想不出来的。

“看我呱噪的,夫人们都烦了吧。也是,一推破石头又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还是去厅堂吃点东西,听听小曲儿好了。”崔太太笑着引着众人往厅堂而去。

几位夫人都面面相觑,心里却都有各自的思量。谁都想到崔太太这么说不过是托词,想来引着人来看石头是崔老爷的意思。各位夫人倒是没什么,唯有孩子们都累了,谁耐烦看什么石头,不好玩儿。

待到了厅堂,林氏坐在首位,曾氏,李氏和刘氏依次往下坐。而丽姐儿和几个弟弟则依偎在林氏的身旁,静静地坐着,时不时捏块点心来吃。

崔太太直接击掌,不过两声就有三四个女子或抱琵琶或抱琴或拿着萧进了厅堂,给每位夫人都行了礼之后就吹拉弹唱起来。丽姐儿不耐烦听这种靡靡之音,更专注于吃点心,对着桂花藕粉糖糕和桂花栗子糕大块朵颐,不管不顾的。

“少吃些,小心积了食。”想来林氏也是不耐烦听这些曲子,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们身上。

崔太太自然是注意到了林氏的不耐烦,只让几个歌伎唱了两支曲子就打赏退下了。要知道她最主要巴结的,奉承的就是林氏,林氏不耐烦,她就得另想主意。

“想来总听曲子也没什么心意,莫不如我们就去看戏。宅院里养了个戏班子,昆曲唱的还算中听,不如请夫人们移步,我们去听音庭。”崔太太想着府里的戏班子闲着也是闲着,莫不如拎出来用用。

昆曲倒是值得一看,林氏和丽姐儿倒是有些兴趣。

听音庭建在水面上,戏子们就在亭子里唱戏。丝竹之声随着水面传波开来,很有音响的作用,听着很是悠远。戏子们在亭子中甩袖,唱腔,词曲都是一流,听着心里痒痒的。

“养戏子可是费银钱,听说那戏子的行头几十万两都是少的,且只是这么一场戏。”曾氏咂舌道。

“不过就是个解闷的玩意儿,费点银钱又算得了什么,夫人们喜欢就是值了。”崔太太不动声色地道。

第二百六十九章 韩家

崔太太无处不炫富的心思让丽姐儿真正开了眼界,终于理解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真谛。和这些富甲天下的盐商相比,徐家在蜀州也不过就是土财主一般,没什么特别的。

在崔宅午膳用的是三头宴,冷菜,大菜,点心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将近三十道菜,可谓是丰盛了。崔太太不停地奉承着林氏,林氏自然也就无暇顾及几个孩子,幸好有丫鬟在一旁服侍着,几个孩子也都吃的很好。

待宾主尽欢,林氏要带着孩子们回盐园的时候,崔太太又给每位夫人送了一篮子鸡蛋作为礼物。知道其中鸡蛋金贵的,都眼角眉梢带笑;不知道的,也不过是笑容僵硬些,并没有说什么难听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林氏都笑意盈盈的,别人又怎么敢落脸面,到最后还得个不识好歹的名声。

待林氏到了盐院的时候已经是黄昏,待用过了晚膳,徐熹和林氏夫妻两人才在一起聊起了崔宅之事。

“崔宅中果然是金山银山,山珍海味,处处都彰显着富贵,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有钱。”林氏有些无可奈何地道。

“不好好地炫耀一番,你又怎么会与我说起崔家的富贵。”言外之意不过是崔家为着显示财力雄厚,好好地在林氏面前表现了一番。

“崔家的宅院不只富贵奢侈,我看着处处还透着精巧,恐怕崔老爷也是读过书的。且看着客厅的布置,想来崔老爷独爱竹,无论是家具的雕纹还是墙面的古画都是竹子。如此爱竹,想来崔老爷也不是俗人,倒也值得一交。”林氏笑着道。

“崔老爷是个什么人,我倒是了解过一些,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肚子里并没什么墨水。崔宅中的精巧,还有那客厅中的竹纹样,不过是他豢养的大批幕僚给出的主意罢了。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崔家主要彰显的还是他们家的银钱。”徐熹接着道,“你知道他们家祖上是如何挥霍的吗?”

“我倒是不清楚,他一个商贾,居然还养得起幕僚?爷身边还没有幕僚呢!”林氏对于一介商贾的崔老爷有幕僚一事很是惊诧,甚至自动忽略了徐熹的最后一句话。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不假。读书人也要吃饭养家,他们谋不上一官半职。自然要依附于财大气粗的盐商了。想来崔老爷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野心倒是不小,他想当盐总商的想法与一些文人不谋而合。自然就有人给他出主意来巴结我了。”徐熹为林氏解惑。

林氏为着徐熹的话沉淀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显然是接受了徐熹的说法,平静地道:“崔家的祖上都是怎么挥霍的?”

“我也是到了扬州,做了巡盐御史这个位置才打探到的。虽然听起来好似是假的,可听当地人说确实千真万确的。当年崔家的祖上靠着卖盐赚了大笔的银钱。可谓是富甲天下。他们住着花费高昂的园林,有成群的妻妾,享受着穷奢极侈的饮食,每天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却还挖空心思地寻欢作乐。听闻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崔家必会大量的买进。将这种市面上很是昂贵的时鲜果品全部倒烂,再倒入河中,使河水全部染红。更有甚时。用黄金打造很多金箔,带着仆人和这些金箔,去镇江金山寺,迎着风将成千成万的金箔飘洒。金箔在江面上闪闪烁烁,几乎染黄了整个江面。路过的船争相打捞,听说是一时盛景。”尽管林氏已经有了准备。可是听了徐熹风轻云淡的语调叙述的事实依旧是惊讶不已。

“千万别瞧不起这些盐商,他们可是供者朝廷四分之一的税收,说他们富可敌国也不为过,要不然皇上怎么会钦点两淮巡盐御史查盐课。”徐熹接着道。

“看来崔家对盐总商这个位置也算是尽心了,且爷又有心助崔家,那这么看来崔家是势在必得了?”林氏快速消化了崔家的穷奢极欲,转而询问崔家的形势。

“眼前看来是,只是不知韩家的动作。”徐熹想着韩家必是对崔家有所忌惮的,只不知他们会如何做。

“不管怎么说爷也是皇上钦点的两淮巡盐御史,那韩家哪怕是为着不得罪人也不该如此怠慢爷。想来他们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只凭着朝中有人就能坐稳千世万世的盐总商位置了。”林氏对于韩家的态度很是不满。

不管怎么说,盐总商是介于官商之间的人,是盐商和政府之间的协调者,既能管理其他盐商,又代表着盐商的利益。作为盐总商的韩家,对于盐院的最高领导者两淮巡盐御史的徐熹态度如此冷漠,于情于理都让人不舒坦。林氏对韩家有微词,也在情理之中;而徐熹虽然面上不显,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是不高兴的。盐总商如此落他的面子,他又怎么监督盐课,如何立威呢?

“那韩家老爷子老了,在很多事情上是力不从心了。而他的三个儿子也全部都是败家子儿,哪个都撑不起门面,只想着去朝廷的大员手中送银子,却不想他们巴结的人本就是皇上所不喜的。韩家倒有个年轻的俊后生是个人物,却不想他的聪明都用在了内宅之事上,恐怕也难成大器。到最后恐怕也会和韩家灰飞烟灭,烟消云散,好似从不曾来过这个世界。”徐熹喃喃地道。

“爷?”林氏没听清徐熹的说什么。

“没什么,夜了,你也累了,安置吧。”徐熹笑着道。

在盐院的日子愈发的长,丽姐儿和几个弟弟也觉得愈发的无趣。盐院比不上晨园,不说雕栏画栋,只说院子大小,几个孩子都施展不开,玩不起来。更何况林氏总是不停地应酬夫人太太奶奶,几个孩子就更无趣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丽姐儿闲着没事就想好了点心铺子的另外几道点心。因为定了其中四样为糯米小圆子,算是中式传统点心,所以丽姐儿就打算再要卖的点心必须是标新立异的,有创新意识的。于是她想到了前世的法式吐司,味道好,只是需要中式改良,就能隐藏起根本,变成原创点心。因为丽姐儿不会在这个时代做面包,就把重要原料面包切片,进而改成了发糕切片。接着在调合由鸡蛋,牛奶和糖的液体中浸泡发糕,再慢慢的煎熟。最后将两片煎好的发糕夹上厚厚的一层芋泥,就大功告成了。

试吃的人选自然还是几个弟弟,他们的嘴都被丽姐儿近来的许多试做点心给养刁了,所以要求特别高。幸好这道改良后的法式吐司味道特别的好,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好吃,就连徐老太爷和徐熹,林氏也觉得美味。

“这叫什么?”徐老太爷心知这是曾孙女想出来的,要在点心铺子里卖的,也就把要将这种点心引入蜀香的心思给歇了。

“夹糕!”丽姐儿自来是不去花哨的名字给点心的。

“名字质朴,味道却很好。”徐老太爷连连点头。

丽姐儿笑了笑,觉得夹糕的馅料不能只芋头,还得想想其他的味道。

“无非就是栗子,豆沙,梅子酱之类的,又有什么难的。”丽姐儿把问题丢给了碧草,却不想碧草张口就来。

“那就听你的,味道一定要好!”丽姐儿笑着吩咐碧草。

“是!”碧草浑身的干劲,看来对做饮食很有兴趣。

点心铺子的产品想出来了,丽姐儿又忙着清点匣子里的财物。看来看去,除了匣子中的金瓜子,金花生,金银稞子之外,无非就是几样金银的小首饰和玩意儿能真正当作银钱来使用。

“你看看这些大概能值多少?”丽姐儿问绿萼。

绿萼看着丽姐儿挑选出来的几样,算来算去一共是七百多两,高兴地不行。

丽姐儿想着自己的私房还有一千多两,再加上金器铺子的盈利和眼前的七百多两,怎么也能买下个小铺面,然后招人手卖点心了。想到钱财解决了,而没有人手又是一件难事,看来不去找曾祖父帮忙却是不行的。打定了主意的丽姐儿趁着徐老太爷在家,把前几日新做完的棉袍找了出来,打算去求助。却不想这时有小丫鬟进来传话,说是韩家的太太们大包小裹地来拜见林氏。

丽姐儿其实一直对韩家很是好奇,原因就在于韩家的桀骜不驯。什么样的商贾能如此的倨傲,像徐熹这样的主管盐政的主官都可以如此轻慢。都说韩家在朝廷有人,可朝廷中谁是靠山却神神秘秘的,谁也含含糊糊地说不清楚,很是诡异。

“韩家?”林氏也很奇怪。

“夫人,可是请进来?”榴花问道。

“请进来吧。”林氏想着徐熹帮扶崔家,韩家已然感受到压力,可能转过弯来也不一定。就想着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之是不失了礼数就是了。

第二百七十章 贿赂

“夫人有所不知,我们妇道人家哪里有胆量怠慢夫人。只是家里的爷们个个都是拎不清的,只想着户部的右侍郎郑大人,眼里却没了徐大人。我是见天儿地劝着家里的爷,可哪个听小妇人的啊!只说我们这些妇道人家都是头发长见识短的,理都不理。要是说的重了些,急了些,还就见天儿地往那些狐狸精,小娼妇的屋子里跑,我们这些做正室的却闹个没脸。”这位韩二太太越说越起劲,也不管韩大太太和韩三太太的难堪。

韩二太太头上的金步摇晃了两晃,接着道:“那崔家可是面上光鲜,内里却都是狗屎德行,夫人可别被那崔氏的花言巧语给骗了。她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原来勾栏瓦肆里卖笑的,原本就狐媚妖道的,如今做了太太也不过是和那姓崔的一丘之貉,不是好东西!”

林氏听着韩二太太说话,面色很是僵硬,心里很是尴尬,却隐忍着保持沉默。

韩大太太听着韩二太太说的话,却是心里暗恨。先是供出来户部右侍郎也就罢了,反正早晚都是要祸水东引的;可把家中的男人都说的一文不值,你是嘴上痛快了,岂不是让外人看了笑话。 况且徐熹是个不爱美色的,知道了韩家的男人如此爱颜色,万一中了人家下怀因此不喜,盐总商的位置岂不是又便宜了别人家。还有那崔家,说几句不满也就是了,却什么不干不净的也敢乱说,看着林夫人的脸色已然变得不好,岂不是让主人家难堪。

“还不住口,仔细污了夫人的耳朵!”韩大太太低声呵斥韩二太太,又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可韩二太太并没有因为韩大太太的训斥而有所收敛,反而梗着脖子道:“大嫂你怕家丑外扬。我却是不怕。本就是一家子糊涂虫,再不叫外人来评评理,我怕是要活不下去了!”

韩三太太是个性子棉柔的,一直以来都围着两位嫂嫂马首是瞻。看着韩大太太和韩二太太两个在林氏面前如此吵闹,羞愧地低下头去,只想着地上要是有缝隙,恨不得能钻进去。

林氏看着眼前的三个性格迥异的韩家太太,只觉得头疼,哪里有这样到别人家拜访的。

“韩太太若是无事,就请回吧。眼瞧着天要黑了,太太们想来也是俗事缠身的,我就不好挽留了。”林氏端茶送客。

“夫人。不瞒您说,小妇人是有事相求。”韩大太太听了林氏的逐客令,也没功夫和韩二太太较劲了,连忙开口道。

“不知是何事?”林氏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们韩家几代都是盐总商,在扬州这地界经营了不下几十年。近来是因为猪油蒙了心。被鬼迷住了,才会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徐大人。我们家爷们都说了,他们现在想明白了,知道了徐大人是世上最通情理的善心人,还望夫人收下我们一点心意。好为韩家在大人面前说几句好话。我们家爷们都说了,只要能保住盐总商的位置,不管徐大人如何差遣。我们韩家都在所不辞,还望夫人看在我们一片诚心的份儿上,能在大人面前多美言几句。”韩大太太说的这番话是韩大老爷亲自教的,一个字都不差。

“我一个妇道人家,从不过问我们爷在官场上的事儿。恐怕我是帮不上忙的。无功不受禄,劳烦太太把那些重礼都拿回去吧。实在是不好收。”林氏想着这件事还是推给徐熹的好。

“夫人可是看不上这些?”韩大太太急了。

“夫人是什么人,那可是帝师的女儿,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哪里会看得上这些俗物。我早就劝过大嫂了,可惜大嫂最听不得我的话。如何,夫人都不屑一顾了吧。”韩二太太在一旁看戏,幸灾乐祸地道。

韩二太太这话说的太难听,别说是韩大太太就是好性子的林氏也心下不喜。林氏虽是大家闺秀出身,可父亲向来清廉,可听着韩二太太的话,好像她父亲是个收受贿赂的贪官一般。

“夫人可别气,我这个弟妹说话就是不中听,您大人不记小人过,还是莫要生气,免得伤了身子。”韩大太太深恨韩二太太的口无遮拦,更悔带着韩二太太来。

林氏蹙着眉头再次端茶道:“各位好走,我就不送了。”

“小妇人还有一样奇宝要献给夫人,夫人还是看了再让小妇人走也不迟。”林氏赶人,韩大太太却是不肯走,她可是想了万全的对策。

韩大太太连忙对着身后的丫鬟道,“没眼色的东西,傻看着做什么,还不把匣子拿出来。”

那丫鬟动作也快,韩大太太一呵斥,就连忙把匣子拿了出来。韩大太太亲手接了过去,打开了长长的细匣子,掏出一幅画作来。

“我们都是粗人,拿了好画儿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倒不如献给夫人,就当作是借花献佛了。”不得不说韩大太太奉承人的口才与崔氏不相上下。

林氏看着眼前的画作,即便是再不愿意,还是打开看了看,却原来是一幅《石榴图》。石榴寓意美好,多子多孙,子嗣昌盛。林氏曾经小产过,且在调养身子的事情崔氏能打探的到,恐怕就不再是秘密,韩大太太自然也能知道。林氏又看了看画作的留款,心里吃了一惊,正是戴进。

戴进改名为戈异在丽姐儿的金器铺子里画首饰图,这件事情徐熹与她提起过,因此也明白戴进身份的特殊,从而因惜才保持了沉默。可看着画作色彩鲜明,线条优美,富有意境,一看就知道这是戴进春风得意时的画作,是戴进遭逢大难之前的画作。那时戴进还是宫廷画师,润笔费很可观,想来这幅图的价值当时很是不菲。按道理说,韩家送上这幅画应是投了林氏的心意,可林氏却觉得这是韩家知道了戴进藏身徐家的暗示,这是一种警告。不知不觉,林氏出了一身的冷汗,她深深觉得韩家是有目的的,她现在反而不知道是该收这些礼还是不该收这些礼。如果收了,就是心虚;如果不收,那就是彻底撕破脸。韩家这分明是在试探,哪里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