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如意-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知道东昌郡王妃是淑妃的表姐,可她也知道,东昌郡王妃是不想让蕙如嫁去姜家的,姜家求娶蕙如被沈家拒绝,她应该高兴才是……莫不是,想用这个断了姜家的念头?
“臣妾倒觉得这个不错。”皇后笑着对芳如招招手,让她上前来,“母后您看看,这位沈小姐端庄淑雅,进退有度,年纪也稍长些,年貌正与怡儿相当。”
皇后这话一出,芳如立刻红了脸,深深垂下头去。
昌平郡主不由得气闷起来,皇后与淑妃一直不合,两人在宫中争斗了这么多年,眼下又拿着芳如蕙如斗起来,还真是闲得慌。
太后呵呵笑着,看了一眼脸色不豫的昌平郡主。
“她们都还是小孩儿呢,你们两个开口配得上,闭口年貌相当的,没得臊坏了人家。”
昌平私下里已经求过她,想着要让芳如嫁给三皇子,蕙如要留在家里慢慢寻合适的女婿,既然她都应了,断不会再出岔子。太后笑眯眯地看着淑妃和皇后,她们怎么斗自己不去管,但她定来的事,也绝对不允许这两位来搅合。
“娘娘,福宁大长公主求见。”正说着话,外头突然有宫女来报。
“快让她进来!”太后笑了起来。
福宁大长公主?怎么这么耳熟?蕙如扭过头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头疼欲裂,骨头里一阵阵地发寒。
这几天熬夜熬得狠了,身体有些吃不消。
撑着加更之后,今天回头一看,错字好多,太惭愧。
看来还是得量力而为才行。
今天不会有加更了,抱歉。
我得好好歇两天了_(:з」∠)_
谢谢yewwzjz1975投了雷,谢谢你!
yewwzjz1975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3…12…09 12:42:14
第68章 大长公主
身后环佩叮当响;两名宫女在前引路,从殿外款款走入一个宫装妇人。看起来年纪与沈老夫人相仿;但除了眼尾已生细纹;那皮肤看起来依旧滑嫩,仪态高贵,容颜美丽;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的些微痕迹都变成了另一种成熟的风韵。
除了太后还坐着;皇后与淑妃全站了起来,迎上前去。
“姑姑怎么有空过来了?”皇后上前亲热地挽了大长公主的手臂;“母后这几日常念着您;前儿还说做梦也梦见了呢。”
大长公主看着太后,凤目微微弯起:“皇嫂;多日不见,凤体可还康泰?”
太后笑着对她伸出手来:“福宁快来,来哀家身旁坐下。”
昌平郡主带着芳如蕙如低着头,靠在一旁,大长公主经过之时,三人一齐行礼。
“这是……昌平丫头?”大长公主停在昌平郡主身前,神色微微有些讶异。
“是,昌平见过大长公主,大长公主福寿安泰。”
大长公主面上露出一丝笑容,却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上前拉了郡主的手,让她站起来,细细看了一会才说:“也好几年未见了,你长大了许多。”
“她如今都是四个孩子的娘了,再不是以前那个只会淘气的丫头。”太后眯起了双眼笑着说,“你以前就喜欢这孩子,这么些年不见她,想是有许多话要说。”
大长公主笑着摇了摇头道:“是许久不见,只是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要说的话儿。只记得昌平每回进宫都要跟皇嫂要好东西,不会这次又是看上了皇嫂的什么宝贝?”
一句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蕙如突然想起来,她那位红颜薄命的四姑姑,当年许的正是福宁大长公主的嫡次子。差一点,沈家就与大长公主结为亲家。
福宁大长公主的目光落在蕙如的头上,见了那支天宝如意簪时,轻轻“咦”了一声:“这……不是淮璟姐姐的簪子吗?怎么到了这孩子头上?”
昌平郡主忙笑着说:“这孩子是我大伯家里的六丫头,荣王太妃上回子见了她很是喜欢,就将这簪子赐给她戴了。”
“这簪子她一向当眼珠子一样看,竟然会给了旁人,这丫头倒是好命,你把头抬起来让我瞧瞧。”
蕙如缓缓抬起头,对着福宁大长公主微微一笑。
福宁大长公主当时便怔住了,扶着身旁宫女的手,双唇微张,怔愣了半天,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怀念和痛惜来。
“怪道她要将这簪子给你……”大长公主伸出手,让蕙如站起来,“容貌或许不是最像的,难得的是这双眼睛,这副神韵,还有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写意样子。”说着,面上神情黯淡下来。
“今日相见也算有缘,这个给你吧。”说着,大长公主从指上褪下一枚戒指,黄金为托,上面嵌着拇指盖大小一块翠玉,翠浓透亮,一丝杂色也没有,那艳丽的碧色仿佛要滴下来一般。式样古朴低调却难掩奢华。
大长公主只赏了蕙如,对芳如却是连看也没看一眼,这样的差别对待让蕙如心中不安,在大长公主走向太后之时,她轻轻拉了拉芳如的袖子,以目光表示了歉意。芳如只是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四姑姑的事她小时候便听人说过,祖母偏爱蕙如也是因她长相气质与早逝的姑姑有几分相像。只是没想到,荣王太妃,大长公主,这些贵人们一个个都对酷肖四姑姑的蕙如表达出了极大的善意和喜爱,也不知当年那位四姑姑是怎样的人物,逝去了十几年,却还让这么多人心里念着,想着,疼爱着。
“哀家许久未见大长公主,有些话儿想跟她说,昌平你带着你这两个侄女儿先去园子里走走逛逛,晌午留下来陪哀家一起用膳吧。”太后挥了挥手,昌平郡主带着芳如和蕙如躬身退出来。
见她们已经退出殿门,太后才对着怅然若失的大长公主说:“你这些年一心向佛,总在庵堂里住着也不出来走动。怎么今儿有空来哀家这里了?”
大长公主笑了笑说:“这几天心情有些烦躁,总定不下心来,听说宫里要为怡儿挑个媳妇,老太婆的心思就又活了过来,想着出来走走,看看我的那个书呆子侄孙儿到底能得个怎么样的好媳妇。若也找个书虫儿,以后两口子一块儿淹在书海里,倒也惬意快活。”
“彻儿现今如何?还是不肯娶妻吗?”太后一提到大长公主的这块心病,大长公主便摇头叹息。
“万彻就是个死心眼儿,他在西北军中十来年,连信也很少捎回来,一点也不知体谅父母的忧心。”
大长公主是先皇的胞妹,皇上的亲姑姑。当年未嫁之时,与太后姑嫂关系最好,皇帝也极敬重她。她与驸马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万仞幼时得了病,一条腿无法伸直,如今得了个安乐侯在家里赋闲。次子万彻性情刚烈勇武,是最像万驸马的孩子,当年荣王太妃作媒,定了沈国老的嫡女为妻,却因为阴差阳错,生了种种误会,以致未婚妻郁郁而终。事后他懊悔不已,自请去西北戍边,一走便是十余年,也不肯回来,更别说成亲。大长公主每每一想到这个儿子就头疼不已。
大儿子在家享福,一个接一个地生儿子,二儿子却在西北吃着风沙,连颗蛋也见不到,真是让她愁白了头发。
太后没见过沈家的四姑娘,只是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如今大长公主自己提起来,她便来了精神:“那个叫蕙如的丫头当真那么像沈四姑娘?”
“倒也不是太像。”大长公主摇了摇头,“眉眼之间不过三四分相似,可是她的神情和气质,却跟那孩子像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一般。你没见她的眼睛,清凌凌的能照到底儿,明明是个娇娇柔柔的女儿家,那眼睛里却带着一股子倔犟,什么时候都看不到她退缩害怕,胆子比许多男子还大。”
“这样的姑娘你也喜欢。”
“喜欢,”大长公主叹了一声,“只可惜,我没那个好命,这孩子不能嫁进万家来。”
淑妃突然在一旁插话说:“既然那么像,不如将这个蕙如娶到万府,万将军看着她姑姑的情份,定会同意回来成亲为万家开枝散叶。”
“这怎么使得?原本与姑姑定的亲,现在又要娶侄女儿,可不是乱了辈份?不妥当吧。”皇后立刻反对。
“若你看着好,许给你的哪个孙儿也是一样的。”太后将身向前探了探,对大长公主说,“不若哀家去与皇上说说,让他下道恩旨,沈家必也高兴的。”
大长公主怔了半天,摇头道:“罢了,终归是我们对不起沈家,再向沈家要个媳妇,他家老太太非来跟我拼命不可。子女姻缘自有上天成全,强求不得。我家里那几个孙子只知道溜狗打架,没一个成器的,别白糟蹋了人家的好闺女。”
淑妃撇了撇嘴:“您怎么能这么说呢,您的孙儿可是带着皇家血脉,以沈家的门楣,嫁入公主府也算高攀了。皇上赐婚,她们敢蔑视皇恩不成?若是敢拒婚,就治他们个大不敬之罪。”
大长公主脸一沉,皱眉看向淑妃:“本宫与太后说话,谁让你胡乱插嘴的?仗着皇上宠爱一二分,便这么没大没小的,你娘家的教养便是如此?”
淑妃本是想讨好大长公主,没想到拍马屁会拍到马蹄子上,吓得连忙起身告罪。
“好了,淑妃,你就少说点话。”太后倚在软椅上,手里端着茶盏,“你姑姑难得进宫一趟,你非要惹她生什么气?你与皇后先下去吧,让哀家与大长公主好好说会体已话。”
淑妃面色灰败地退了出去。
昌平郡主心里装着事儿,带着芳如蕙如在园子里转了一小会,便要去找她相托的宫人。临行前,千叮万嘱让她们守在花亭里哪儿也别去,这才带着侍女怱怱离开。
坐了没一会,蕙如就看见从东边花墙那里,转出来两人。一样的身材高大,一个穿着玄金色蟠龙纹世子冠服,一个穿着明黄色蟠龙纹皇子冠服。二人说说笑笑着一路走来,目标正是蕙如所在的花亭。
蕙如忙喊了芳如退出亭外。
李晟停下脚步,看着盛装的蕙如和芳如,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你们是谁?”穿着皇子冠服的少年年约十六七岁,身材如成人般魁梧,面容却还带着几分稚嫩。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虽然不如李晟那么俊雅,但也十分端正。
芳如只在荣王府隐约见过李晟一回,时间隔久了,且他现在穿着一身世子冠服,比那会子带了许多威严之气,芳如哪里还认得。只知道这两个青年人里,一个是皇子一个约是亲王家的少爷。
蕙如便开口道:“沈氏芳如,蕙如,见过殿下。”
“沈氏?”李怡看了看她们,带着几分疑惑看向李晟。李晟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才露出恍然的神情来。
“原来是沈大人家的小姐,失礼。”
李怡虽然是皇子,但因喜好读书,身上自带着一股书卷气,人也十分温文有礼。他一双眼睛看着芳如,脸上微微浮起两片红云。
第69章 三皇子的心意
“都起来吧;你们不是这宫里头的,用不着那么多规矩。”三皇子李怡说。
这位三皇子生母并不受宠,不过他打小长得就白白胖胖的,人又墩实厚道,所以太后格外疼他一些。年纪略长;便扎在书堆子里乐此不疲;不像大哥爱谈经论道;也不像二哥爱引弓玩刀;就喜欢些野史杂记,孤本古籍,也算得上大齐朝皇子王孙中的一朵奇葩。
旁人对礼法看得重;他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像芳如蕙如这样宫外的少女,若换了旁人只怕点个头便要离开,以免瓜田李下于礼不合,但李怡的脑子里就没这些东西。听说这两位少女是沈浩然的女儿,他立刻起了兴致。
“沈大人的学问是很好的,你们两位哥哥也有文名在外。当年殿试的时候,孤躲在殿后悄悄听过,你们大哥真是博学多才,文思开阔,孤非常欣赏。只可惜外放了,没机会找他好好聊聊。听说你们二哥今年也中了进士,当真是可喜可贺。”
听三皇子这么说,芳如和蕙如连道不敢。就见李怡双目放光地看着她们说:“沈家家学渊源,想来你们在家里也读过许多书吧。都读过哪些?说来给孤听听。”
芳如红着脸不敢接口,蕙如无奈,只得先出声道:“小女子资质鲁钝,没读过什么书,只是会写写自己的名字,认得几个字罢了。”
李怡一听,脸上已经是大大的失望之色,本以为沈家小姐们必是才貌双全的,没想到今天见到了,只有貌并无才。
芳如咬了咬唇,接口道:“家中请了女先生来教过《女诫》和《女训》,平素也偷偷儿看些闲书,只是不敢叫父亲知道。”
一听“闲书”两字,李怡来了精神,问道:“都是哪些书?你悄悄儿说给孤听,孤一定不会告诉你父亲。”
芳如抬起头,微觉讶异地看了他一眼,二人四目相对时,又都脸红了一下。
“是……就是什么都有些,我最喜欢看的是陈公效正所注的一套《神州风物志》和郦公元寿所写的《八水集经注》……”
“哎呀!”李怡一拍手,“可巧了,我也喜欢这两本!没想到女孩子也会喜欢看这种书。我那儿有新收得的一套《揽胜录》,跟风物志有些像,但更有趣些,你想不想看?”
芳如脸上微红,虽然有些窘,但还是抬起头,看着三皇子的眼睛点了点头。
李怡笑了起来,一张脸神采飞扬,顾盼生辉,看得芳如有些发怔。
李晟在一旁笑着拉了拉李怡的袖子:“不是还要去给太后请安吗?”
“可是……”李怡颇有些不舍地回头看向芳如,“你叫什么名字?是叫芳如还是叫蕙如的?”
芳如抿着嘴一笑:“小女子沈氏芳如。”
“嗯,孤记下了,回头便叫人送书去你府上。”这么说着,李怡颇有些恋恋不舍地跟着李晟走了。
蕙如在一旁“噗哧”笑了一声。
芳如回头瞪了她一眼:“有什么好笑的?”
“没什么。”蕙如挽了她的胳膊,小小声儿说,“我瞧那个三皇子人不错啊,好像很中意姐姐的样子。”
“胡吣什么呢!”芳如作势要去打她,“这种浑话也是可以乱说的?小心被别人听了去!”
“好了好了,”蕙如忙告饶,然后低低声儿对她说,“这话我只悄悄对你一个人说,你莫跟旁人讲啊。前儿我听祖母的意思,姐姐多半是能选上的,原本还有些些担心,不知道三皇子人怎么样。今儿一见,倒是个爽直淳厚的。姐姐这样的才情,倒是配得!”
芳如捶了她一记,嗔道:“越发没个正经样子了。选上选不上哪是咱们能左右的……”说着,目光微黯了黯,“论容貌,你胜我许多,说不定是你选上……”
“那可不成!”蕙如连连摇手说,“姐姐您别吓我,我就认得几个字儿,什么书也没看过,跟三皇子在一起,连话儿都说不上来。皇家选媳是选贤选德选才,容貌那是最末儿的。我就等着落选了好快些回家,铺子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要做呢。”
“你啊!”芳如笑着戳她的额头,“我就不信你不想成凤,偏就爱数那些铜子儿。”
“数铜子儿好啊,那多实在。”蕙如笑着将头靠在芳如肩上,“我打小儿穷怕了的,就喜欢听银子声响。等以后我发了财,每日吃香喝辣,便当个天下第一女财主,日子可有多美!”
“什么女财主,你以后不用嫁人的吗?”芳如又拍了她一巴掌。
“嫁人我也要嫁天下第一富豪。”蕙如笑嘻嘻地直起身子,“听说三皇子就喜欢藏书看书,要是你们将来没钱换书了,我就给姐姐送花用。”
芳如又羞又恼,拿拳头就去砸。蕙如笑着跑开。
姐妹俩正追得开心,昌平郡主急忙忙赶了回来。
“这里是皇宫大内!你们两个也不怕被人看到笑话说咱们沈家短了家教!”郡主一左一右将两人分开,“闹得一头汗出来,这成了什么样子!”
李晟拿眼去看李怡微红的面庞,突然笑了起来:“你也真没出息,不过一个姑娘就能让你堂堂的皇子手足无措。”
李怡颇有些不服气:“我哪里手足无措了!”
“自己摸摸脸,烫也不烫?”李晟还是笑,“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沈家的女孩子跟旁人家的姑娘不太一样。”
李怡点了点头,脸上却更红了。
“皇上也是疼你,现在那两位正斗得凶猛,你若是有了个权势太大的岳家,便会招了人眼。沈家倒真是不错。沈大人清正端直,门风又正,在朝中不偏不倚。将来你去了封地,也可以离朝中的风浪远一些。”
李怡默默听着,突然拉住了李晟说:“哥,你说,真的就是她了吗?”
李晟微微一笑说:“怎么,莫不是你还想去争一争?”
“有什么好争的。”李怡抬脚踢飞路边一块碎石道,“不过是个大枷锁,一辈子锢在那里,连个安稳觉也睡不成。我只想着将来可以游历天下,阅遍群书,自在潇洒地过这一辈子。真不明白,大哥二哥怎么要争得那么头破血流。”
现在还没到头破血流的地步呢。李晟心里冷笑一声。
“别的话不多说,你只说满不满意吧。”
“……”李怡低着头,神色有些忸怩。
“若不满意,那我跟陛下说说,再换家小姐来相看。”李晟果断地说,“是你要娶媳妇,总要你相中了才行。”
“不是!”李怡忙拉住他,挠挠头小声说,“哥你要说好的,那应该就是好的……我,孤不要再相看旁人了,很尴尬别扭。”
李晟笑了起来。
“不过,你怎么知道咱们会在花亭那里遇到她们?”李怡想起来又问。
“巧合而已。”李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听说福宁大长公主来了,我想着太后应该要和大长公主说话,她们只能在外头等着。不过就是碰碰运气,碰上了便说明你们有缘,碰不上……那再找旁的机会。”
昌平郡主安定了心神,太后身边的女官告诉她,让蕙如初选就过是太后的意思。她老人家对这个传闻中得到荣王太妃青眼的姑娘颇为好奇,也想看看她长得究竟是什么模样。
“太后娘娘说了,若是个好的,也可以帮着留意留意,或在宗室或在勋贵里挑个好夫婿。连皇上都连连夸赞的沈家出来的女孩子必不会差。若是初选就被发落了,岂不是没了面子?”
“那是太后隆恩,昌平感念她老人家的恩情。”
“郡主您这么想便是最好。虽说二选是由皇后和淑妃主持,但最后名册子是呈太后娘娘来定的,所以您家的姑娘必能得偿心愿,就别再担心了!”
昌平郡主重谢了女官,便带着两个侄女儿安心在园中看花说笑。
现在离午膳时辰还有些早,等服侍过太后用膳,她便可以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告诉老夫人这个好消息了。
不一会儿,就见一行人分花拂柳走了过来。当先的一人身着鹅黄色宫装,纱裙委地,明艳照人,年纪不过十j□j岁的样子。昌平郡主进宫几回,并未见过这名丽人,看着容貌举止,倒不大像是皇上后宫的嫔妃……
这是……
一旁侍立的宫女立刻凑上前来提醒道:“郡主,这位是太子妃娘娘!”
是东宫太子李恺的正妃云氏!昌平郡主立刻带着芳如和蕙如下拜见礼。
太子妃手里捧着一束花儿,见到昌平郡主几人不觉怔了怔。
“臣妇昌平见过太子妃。”
昌平?身后的宫侍在她耳边低语数声,她才恍然,忙将手中的花束交给宫女,亲手来扶:“原来是昌平郡主,论起来,本宫还该叫您一声姑姑。”太子妃将昌平郡主拉起来,笑着看她说:“进宫的时候就听说过有一位昌平郡主,是康郡王家的千金,父皇和太后都非常喜爱的。只可惜您一直在江南,未曾见过面。今天可真是有缘,竟让本宫遇见了。怎么,今日进宫是来见太后的吗?”
“正是奉了太后宣召,带了两个侄女儿来给她老人家瞧瞧。”
太子妃眸光微闪,看向了昌平郡主身后的芳如和蕙如。
作者有话要说:嗨嗨,凌晨的这一更有没有让人很惊喜?
我很无耻地给自己点了一个赞!~(≧▽≦)/~
第70章 告黑状
“果然都是兰心蕙质的;本宫看着也喜欢。”太子妃抬手让她们起来,眼光从芳如身上转到蕙如身上。“这两位可都是参加今次选秀的?”
昌平郡主笑着说:“是,她们两个都过了初选。”
太子妃眉毛舒展开,笑着说:“那可真不错。看这样的容貌举止,想来二选也是能过的。咱们东宫现在也有些冷清;如今按制还差着一位良媛;三位承徽;太子虽不是很在意,但本宫一直心焦着。原想着下回子选秀的时候帮太子殿下挑几个好的;没想到这回要借了三弟的光。日后若是有缘,说不得两位妹妹能来咱们东宫。”
芳如和蕙如都是面上一变。郡主的脸色也有些发白。
“本宫先行一步;郡主和两位妹妹请便。”说着,太子妃接了宫婢手中的花枝;纱裙微摇,没等受郡主和芳如蕙如的礼便离开了。
走出一段,她身边的心腹婢女忍不住小声问:“娘娘可是说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太子妃将花拿在鼻子下嗅了嗅。
“奴婢怎么瞧着里头穿蓝裙子的小姐这么像七小姐说的那人?而且昌平郡主夫家好像就是姓沈的。”
“不是像,那就是。”太子妃冷笑一声,“沈侍郎家的庶小姐,可是连姜侯世子都求不来的美人儿,又得荣王太妃的喜欢,也就老七那蠢材,才会在荣玉府对人家发难,被人家送回来禁了足,也是她咎由自取。”
“那娘娘您还?”
“安平侯世子夫人她不愿意做,便来做我东宫的小小承徽好了,若是能将殿下服侍好,本宫自然也给她几分脸面。”太子妃抬手从花枝上掐下一朵花来,“有本宫看着,倒瞧瞧她还怎么闹腾。荣王府那些人既然不拿云家当回事,本宫就让他们瞧瞧,这个六小姐最后还不得乖乖地跪在云家女儿面前为奴称婢。”说着,葱葱指尖拧了又拧,将那娇艳的花儿捻成一团烂泥,随意丢在了路旁。
昌平郡主面色阴沉走在前头,芳如蕙如两个跟在后面都是心事重重。
“婶子,刚刚太子妃的话,是什么意思?”蕙如跟郡主向来亲近,此时便凑上前,挽住了郡主的胳膊。
“她是想从你们当中选一个充盈东宫。”郡主眉尖紧蹙,“倒打的好主意。咱们沈家就是想离得他们远远的,他们还非要打咱们家的主意。太子妃云氏颇受太子敬爱,东宫这两年一直未添过人,怎么这会就想起来还差着良媛承徽了?我得去和太后娘娘说说,需得防着她开口向太后要人。”
云氏?蕙如眼角跳了跳,不期然想到一个人来。
“太子妃娘娘与卢国公府有什么关系不?”
昌平郡主看看她:“卢国公太夫人娘家姓云,兄长云凤鸣是滇州刺史,手中握着西南军权。云妃是云凤鸣的嫡孙女儿。”也就是说,太子妃是卢国公太夫人的侄孙女,皇后的表侄女,李晟的表妹?不过云七小姐的父亲只是奉节行军司马,看她的气度,倒不是很像刺史府出来的孙小姐啊。
“上回我在荣王府见到过一位云家七小姐,莫不是太子妃的妹妹?”若是那样倒挺糟糕,李晟将她送回宫中禁足,以那位小姐的性子,必是要找娘家人哭诉的,究根结底,还是要恨上她。
“云七小姐?”昌平郡主想了半天,“卢国公太夫人身边带的姑娘挺多,不过好像是有这么一位,但不是太子妃的亲妹妹,好像只是一个远房堂侄的女儿。”
不管是远是近,总归都是姓云,自己打了云七小姐的脸,也就是打了云家的脸,太子妃若是心怀好意那才有鬼。
“莫担心,咱们沈家是不能与那两边任何一方牵上瓜葛的。”约是看出了蕙如心中的不安,昌平郡主捏了捏她的手心,“太后的意思往往代表着皇上的意思,你明白吗?”
没有哪个帝王愿意看到朝堂上起党争之乱。如沈浩然三兄弟这样坚定地站在皇帝身边,而不搅入夺嫡之战的官员并不是没有,而是往往不能在风波中站稳脚跟,稍有不慎便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拖到一边去。
皇上虽然不说什么,但不表示他什么也看不到。或许,高高在上的他,才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个。
如果让沈家的女儿进了东宫,那沈家就再也无法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想来上头那位也清楚的很。
虽然沈浩然只身居三品,但他身后站着的不止沈家的兄弟,更有沈国老当年的门下,在宗室里影响颇大的康郡王府,沈家长子又娶的是柳阁老的孙女。沈家牵着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蕙如想通了这些,一颗心也放下了些。
殿门外,芳如和蕙如看见了教她们礼仪规矩的季嬷嬷,在宫里能遇到熟人,感觉便分外亲切。二人忙上前给嬷嬷见礼。
“太后和大长公主直夸两位小姐呢。”季嬷嬷脸上露出与在沈府时不同的慈霭的笑容,对郡主福了福说,“郡主带着两位小姐快些进去吧,已经在摆膳了。”
蕙如轻过季嬷嬷身边时,嬷嬷握了握她的手,掌心坚硬,被塞了个东西。蕙如愕然抬头,见季嬷嬷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不动声色地将手抽了回来。
借着抬手掩唇的功夫,蕙如快速瞄了一眼手中被塞的一张纸片,上头用蝇头小楷端端正正地写着两个字“告状”。
这是何意?蕙如微微微眉,将这纸片儿捻成细团咬在了口中。
进得屋里,见太后,大长公主和皇后都在,太子妃正不知与太后说什么,逗得老太太笑得开心。
“来,难得今儿这么热闹,你和这两个孩子也不用拘礼,就一起坐过来吧。”
昌平郡主谢了一声,带着芳如蕙如二人坐在末位。
太子娘美目流转,看着蕙如笑了一声说:“皇祖母,您这儿藏着这么漂亮的妹妹也不跟臣妾说一声儿,太子殿下自去年参政,每日都忙到更深露重的。您也知道,臣妾没什么学问,东宫那些妹妹们也都只浅认得些字儿,殿□边少了这红袖添香之人,总是觉得清冷。今儿臣妾斗胆,就请皇祖母做主,将这两个仙子般的妹妹赏一个给东宫里吧。”
昌平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知道太子妃将主意打在两个孩子身上,但以为那也是要等到选秀已过,尘埃落定之时,万没想到她转脸就向太后提出要求来,连个喘气的工夫也没给她。这么突然发难,自己又没去跟太后求告,万一太后应了……冷汗瞬间流出来,浸湿了她的后背。
太后也没想到太子妃会当着昌平郡主的面提出这个要求来,神色微一怔,眼中渐有怒意出来。
刚才太子妃在她面前隐约透出这意思时,她已经推到了皇上的身上,没想到这个孙媳妇这么不知好歹,当着郡主的面再次提出来。
这是要她拿出个明确的意思来吗?
太后抿着唇,看向了坐在一侧的皇后。
皇后温婉地笑着,对太子妃说:“你这孩子,知道你是喜欢沈家的妹妹,但东宫何其重要,也不是随便就可以添人进去。总得让你皇祖母好好看过,确认人品妥当才好点头。”
皇后这么一说,那便是许了这事,如果太后不应,那便是沈家姐妹人品不妥当,没有入东宫的资格。
入东宫为妾的资格也没有,又如何能被选去为三皇子妻室?
沈家姐妹中,是必要有一人送去东宫才行了。皇后凤目微微眯起来,眼睛在芳如和蕙如脸上看来看去。
芳如是嫡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