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夫人成长记-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明珠的速度要比余南平快很多,很快便抓住了她,伸手就要去撕她地嘴。余光平还是护着妹妹,一面拦着董明珠,一面对自己妹妹道:“你还不认错,到时候她也要董老太太帮你说门亲事了。”

余南平一见有了自家姐姐的帮忙。胆子也大了。她隔着姐姐,娇笑的道:“我不怕。总比她嫁给姚光远要强,再说她都二十了,怎么也要嫁人了。”

“光平你躲远些,今日一定要教训教训她,你瞧她越发的上脸了。”董明珠这次是真的生气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总要抓住姚光远的事来说话。

余南平见她真地生气了,也停了下来,走到董明珠的跟前:“董姐姐,是我错了,请你责罚。看在我年纪轻不懂事的份上,你就饶了我吧。”

“你……”

“董姐姐。我说着玩地,要不我划拳输给你好了。”余南平急切地道,她没有想到董明珠会这么的气愤。

馒头听见余南平居然拿这个作为处罚,“噗哧”地笑了出来,站起身将董明珠拉了回来,帮着余南平说话:“你瞧她认错都像是玩笑一样,还不大人不计小人过?”

董明珠也因为余南平求饶的话笑了出来,她仰头干了口酒,重新酝酿了自己的心情道:“是我的不是,我自罚一杯。”

江瑶听表妹说馒头是诰命,又仔细地瞧了瞧,看起来想是有些气质,只是连诗都不懂,不晓得她是怎么成为诰命的。见她做菜的动作飞快,刀法也快,尝了一筷子,点点头心道:却也是小看了她,原来她还不是一无是处。

“好吃,好吃!”董明珠吐了一块骨头,喝了口酒,爽快的道,“下面咱们该玩什么呢?”

余光平一筷子敲了过去,笑着道:“你别只顾着吃啊!咱们下面该换什么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官家酒席(五)中)

江瑶见大家这是玩的都开心,忙道:“莫如我们射覆?”

“快打住,我们可没人玩这个!”董明珠一听她玩什么射覆,自己从来都未听说过这个什么鬼东西,知道又是她们那些无聊的文人想出来的东西,一口回绝了。

“射覆?”馒头细细的在口里咀嚼着,“这是什么?”

江瑶一心想拉着馒头一同玩,十分仔细地为她讲解着:“射覆是上古的一种酒令,原是在瓮里放了东西,让别人去猜。如今觉得那样不雅,只是屋子各物随你挑,合着书里的一句话,但是只能说一个字,叫别人来猜。”

馒头听她这么说头都是晕的,还要合着书里头的话,她赶紧摆摆手:“这个不行,我们还是换别的吧。”

“怎么不行,你且试试就知道有多好玩了。”江瑶拉着馒头一步都不肯让。

董明珠下了位置道:“都说了不玩,何必强人所难。咱们掷骰子吧,点小者输?”

馒头点点头,她怕江瑶不高兴,道:“江姑娘你同苏姐姐一起定能玩到一起。改日我再介绍她给你认识。”

江瑶见她不上道,也懒着多说。掷骰子却是她输了,她却从容不迫,无论自己今日输赢,她都不觉得有何不妥之处。反而认识这是展现自己才能的好机会。

她要了快新鲜的鸡脯肉,切了丁放入锅中快炒,又加了枸杞、松子仁,盛上来后还撒了些葱花。

碧绿色的瓷盘,白滑的鸡丁,红色的枸杞,如雨珠般点缀的葱花,实在是夺人眼球。

“这道滑炒鸡丁好漂亮。”馒头忍不住赞道。她头次见人能把一盘菜做地像画一样。实在是太令她感到惊讶了。

江瑶摇摇头:“这叫雪里红梅。这白地是雪。红地是梅花……”

董明珠捣乱似地夹起一粒葱花。挑衅地道:“那这葱花呢?”

“这是绿叶。”

“那这松子呢?”董明珠根本就不给江瑶任何空闲。马上又问道。

江瑶鄙视地瞧了她一眼:“这是梅花地香气。”

“这也算的了梅花香?”董明珠抓住了江瑶的话把子,讥笑的道,“我还以为这葱花的香气是呢!”

“松子地香别有一番味道,怎能跟葱香这种俗气的味道相提并论?”

“那梅花的香味跟松子的香味一样?你当我没见过梅花?”董明珠一脸你糊弄谁的表情。

“当然不一样,只是她们都是岁寒三友。取其意境罢了。你若是真能做出梅花香味的菜来,我今日就服你!”

江瑶是放下了重话,她爱极了梅花,自己还采过梅花做过吃的,无论是色泽还是样子上自己都能做到乱真的效果,只是这香气实在是难办。

董明珠冷哼地道:“我自然是不行,别人就未可知。白五,你试试?”

“我没见过梅花,不知道是什么香味。”馒头低头小声地道。她真未见过梅花。就是有这个本事也做不出来。

江瑶一听她说梅花都没见过,忍不住**了嘴角。她还未见过这么没有眼界的诰命,实在令她感到惊讶。

“那过几日我带你去瞧梅花好了。”董明珠立马道。“我还是前几年去看地,白雪皑皑,只是几株红梅在那盛开,火红火红的一片,才是好看呢。”

“我们这里有么?”来了延绥这么长时间,馒头都未看过这里有什么花,听董明珠说要带自己去看花,她不禁有些好奇。

“本来是没有,只是有些人为了显摆自家有钱。又爱风雅,便命人移植了几株。每到开花的时候,常请咱们去吃酒赏花。我因不喜欢同那些人在一起,也不爱去,等过了十五,我带你去看好了。”董明珠说道,说着她眼珠一转,心里打着小算盘道,“不过你得应我件事。”

馒头见她带自己去瞧梅花。还同自己讲条件,好笑地道:“那我可不去了,还不知道你让我应什么事呢。”

“放下,反正我也不是问你要李松。”董明珠大方地摆着手,她亲自斟了杯热酒,双手恭敬地递到馒头嘴边,半迫的逼了她喝了这杯酒道,“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你得绣个梅花给我。”

“你是要荷包还是帕子?”

“我想在衣裳上面绣几朵梅花。就是这。”董明珠比划了前襟处。

余南平听了一本正经地道:“董姐姐。这白姐姐可不能帮你做。”

董明珠见她说的一本正经,疑虑地问道:“为什么?”

瞧见自家妹妹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余光平也好奇起来,她忙推着妹妹的肩膀道:“为什么,你快说啊!”

余南平压抑着心中的好笑,清了清嗓子,强迫自己恢复正经地样子,结果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这嫁衣当然是自己绣……”说着她就又趴在桌子上笑个不停。

“你又说这话。我真该好好的教训教训你!”这次董明珠难得没有发火,她认真的打量着余南平,微笑的道。

余南平见她不怒,却有些害怕了,她双手拱在一起,连连地对董明珠作揖,口中哀求地道:“好姐姐,妹子错了。你饶了我吧!”

“不打紧。”她淡然地笑了笑,转头问道馒头,“你可答应?”

馒头点了点头,只是道:“什么样的你可要自己瞧好,我不大会这个。”

董明珠道了声省得,便不再说话,突然她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恍然大悟地道:“我都忘了,我那个野鸡弄好了。你们来尝尝。”

丫鬟得了董明珠的命,拿了个盘子端了个黑呼呼地东西。董明珠亲自动手拿了放在盘子便的木槌,将外面那层泥巴敲开。只闻的一阵香气冒出来。只见鸡毛随着泥巴的剥落而一起掉下。

“好香啊!”江瑶忍不住赞道。这味实在是太香了,她从未闻过这么香的味道。

董明珠瞧见她们期许的样子,得意地道:“香吧!你们还说不说我?”

江瑶瞧着只是用木槌轻轻地敲了两下。鸡毛便随着泥巴一起掉落,不禁点点头:原来泥巴裹在这上头却是这么个道理,先拔了毛的鸡皮都有疙瘩在上面,瞧着极不舒服。

再看看这鸡,皮光柔滑,说不出地好看。“只是外表太普通了些。还是要想个好法子装饰下,到时候也好上席面。

众人期待的尝了尝,都忍不住吐了出来,连命丫鬟端了水来漱口,实在是太咸了。

“董姐姐,你家盐罐打翻了?”余南平连呸了好几声,咸得她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馒头连吞了好几杯水这才道:“这香是香,怎么是这味?”

董明珠也被自己那道菜弄得坏了胃口,将野鸡挪地远远地。苦着脸,吩咐丫鬟拣了才江瑶做的那个滑炒鸡丁送给祖母,又问道:“李太太先前做的那个兔子可炖在锅上了?也给老太太跟太太送去。”这才道:“做法是这样。我也是看别人弄的。就是你们家那口子。”

董明珠指着馒头道:“那日,爹请李如松大人同李松喝酒,我瞧着李松就是用这法子做的,味道香的很。他说这叫叫化鸡,说化子们没有锅盆地,就这么做了。还说现在地味道变了,化子们顶多有点盐就了不得了,现在什么都有,味道更好了。”

叫化鸡。顾名思义是化子们做地,大哥怎么还会这个?馒头的思绪立马被牵走了,她不经想起了远在他方地李松,都这么长时间了大哥都没寄过一封平安信回来,不知道在朝鲜如何。她不由自主地道:“也不知道大哥怎么样了,朝鲜那边的战事如何?”

她一句话惹得在坐的女子们都沉了声。余家姐妹的兄弟,董明珠的父亲,馒头地夫婿都去了朝鲜,那块弹丸之地。牵挂着大明无数人的心思。

“你放心,若是有消息,我一定先通知你。”

董明珠安慰的话,馒头轻轻一笑,笑得有些勉强,她知道董明珠到现在也没接到任何有关董总兵地家书。不过总好过那个穿着光鲜地军官来到家中,告知她,大哥阵亡的消息要好。

“对了,朝鲜是什么地方?”馒头也察觉自己将大家的情绪带入了低沉期。她忙问道。她不清楚这是个什么国家,为什么会要派大哥去那打仗呢?

“朝鲜在我们大明的东北边。是个咱们的藩国,国王姓李。开国的国王叫李成桂。那的人同我们长的差不多,也是崇尚儒学,行咱们的孔孟之礼,识咱们地文字。制度也是仿照我大明。只是那里的女人不用缠足跟穿耳洞,衣着打扮也同我们不同。”江瑶简略地介绍着,她不肯放弃一个显示自己学问的机会。

“不缠足么?”董明珠见过那两个朝鲜妓女,也拿了布将脚缠了起来,还以为她们同这里一样,女人都是缠足的。听江瑶说朝鲜的女人不缠足,忙激动地问道。她为了这双天足不知道被多少人笑话,若不是高祖皇后也是双大脚,不知道她还有什么理由去反驳别人。

难得董明珠不同自己唱反调,江瑶也好脾气的道:“正是。”

董明珠满脸的羡慕道:“正好!我若是生在那个地方该多好。”

听她羡慕,江瑶冷哼道:“缠足有什么?那的人分成四等,若不是贵族还不能参加科举,子孙后代都要成为贱民。还有,我听说,若是小妾生的孩子,都是贱民,是家里地奴仆。就算你再有本事也没用。”

董明珠听她说一句,自己便否定一句,骂一句:“难怪他们会被日本人打败,都不注重人才。还说崇尚儒学,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都不懂,你还说他们行孔孟之礼,连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有名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都不知道?”

“董姐姐真是正直之人!”余南平听了她一番言词,不禁对她数起了大拇指。

“姑娘,老太太命奴婢送了吃的给姑娘们,说让姑娘们好好玩,若累了,今日便在这睡下,明日再回去也行。”一个丫鬟提了个食盒走进来,恭敬的传着话。

却是一锅银耳莲子汤,余光平瞧着早就喝的面红的几人,命丫鬟给每人盛了一碗:“咱们就别吃酒了,喝了这甜汤,再说话可好?”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谈心

当晚馒头便歇在了董明珠的屋子中。馒头推了上来服侍的丫鬟,自己低下头捧了清水洗了脸,取了帕子擦了脸,坐到董明珠下首。

飒爽端了茶请她来吃,馒头忙站起来笑着道:“还是请给我杯清水好了,这么晚我不吃茶的。”

“你坐着,服侍你是应该的,你说什么请?”董明珠大口的喝了口飒爽呈上来的酽茶,舒服的伸了伸身子。今日她喝得太多了,口都是干的,头也很疼。

“我自己就能做,何必麻烦她们?”

董明珠示意身边的丫鬟上来为自己揉着太阳**。力道恰如其分的揉捏,令董明珠惬意地靠在榻前,指了指自己的腰后,示意丫鬟在自己身后放个靠枕。

“那你买她们做什么?回去当祖宗不成?”董明珠哼了声,活动着自己的双腿。

一个丫鬟马上赶了上前,跪在脚踏上拿着美人槌,轻轻地为她敲打着。

董明珠眯着眼睛,悄悄地看着馒头面上的变化,心中有了计较:“你们去帮李太太捶捶,怎么这么没有眼力?”

她话音才落,三、四个丫鬟就涌了上来,为她捶腿按肩,弄地馒头极为不自在。她四处躲闪着:“不用不用,我好着呢!”

董明珠瞟了眼,顿时立眉喝道:“都给我滚!连个人都不会伺候。”

一见她动了脾气,屋里伺候的人慌张地往外走,偌大的房间,只剩下她们两人。

“你这是怎么了?”馒头怔了半响。董明珠地脾气实在是太多变了。她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是真生气是。什么时候是同自己在说笑。

董明珠懒洋洋地坐起身子。趿了鞋走到桌子便。倒了杯茶。头也不回地问:“你真地不喝茶?”

馒头点点头:“我真地不喝。清水就很好。”

董明珠端了茶坐在馒头身边。半靠在身后地靠垫。斜眼瞧着她瓷杯中地白水。撇撇嘴:“你怎么就喝不惯茶呢?”

馒头淡淡一笑。端起瓷杯。又抿了口水:“白水有丝甜甜地味道。”

馒头失笑了下。三姐夫就是读书人,她也知道读书人除了在书里头下功夫,余者皆稀疏。她随口道:“大家都一样,何必强拉着别人。”

“就是你这句话。她为什么要强拉着我们呢?”董明珠听了馒头的话,立即反驳道,随即叹口气道,“余老夫人怎么会有这么个外孙女?”

馒头见她说话那个认真的样子,忍住心中的笑意:“我听说董夫人也是书香世家,只是你……”

董明珠知道馒头是在笑她,不依的起身挨着馒头,将她一把抱住,突然伸出手搔她的腰间及腋下。馒头最怕搔痒,连连躲闪,一时坚持不住,整个人都倒在了暖榻上。

“别……别……”馒头气喘着躲闪着,双手上下不停地遮掩着,自己地身体。只是无论她怎么遮掩,还是会被董明珠触及到自己最怕痒的地方。最后她只得全身蜷在一处。

榻上的小几也被挤到了暖榻的一角,榻上的床褥也凌乱不已。

董明珠也玩累了,坐在一边,微微的喘着气,抬手将发簪全部取了下来,平静地瞧着蜷缩着的馒头。

馒头微微的喘了几口气,坐起身子,整理着自己的衣襟及散落地头发。

泛着红晕的双颊,双眼带水,微微喘息,散落在鬓间的几缕丝发。原来她也有动人的模样。

“来我帮你打理好了。”董明珠将榻上的小几重新放好,取来自己的妆奁放在小几上。伸手将馒头的发髻解下。

“不用,自己来就好。”

董明珠将她按了下来,取了梳子一缕一缕的梳开。馒头一头黑压压地长发逐渐散开披散在肩头。

“你地头发真好,又黑又厚。你才那个半月髻梳地真好看。明天你也帮我梳个?我为什么不能像你一样呢?”

馒头瞧着同样散着头发的董明珠。镜子里同样散着头发地自己,同她的味道是不一样呢。“我觉得你倒是很像戏文里地穆桂英。”

“那只是说说,咱们毕竟做不得大事。”董明珠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的苦闷。

话清晰的听在馒头的耳朵里,也听进了馒头的脑海,她反驳的道:“萧夫人不就做成了么?你不要这么沮丧。”

董明珠已经将馒头的头发打理好,坐了下来。苦恼的道:“这种事是可遇不可求地。我今年已经二十了,以后……”

馒头知道她的心思,是说自己以后终要嫁人的。她笑着安慰道:“这有什么,萧夫人今年也好像有四十了吧!你不要那么心急,我在书上看到,说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仕,也平定天下么?”

“我们跟男人不一样,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我们就不一样。我们终究是要嫁人地,夫家并不一定能容得了我们。”

这一瞬间,馒头突然能体会到。董明珠为什么会那么想去宁夏,为什么要训练一支娘子军,就是想达成自己的一个愿望。她贴心的宽慰着董明珠:“怎么会?老太太一定不会把你嫁到你不想去的人家。你放宽心好了。”

董明珠叹了口气,慢慢的道:“哪里有在家当姑奶奶自在。你就很好,也不用侍候公婆,也没有一大家子的小姑子,小叔子。”

馒头歪着头着,带着笑问道:“难不成,你先前看上大哥。是因为这个?”

“也有,只是更多的是他不像别人那样怕我。”董明珠有些伤感的说道,“别的男人见爹是总兵,无论我做多出格地事都不敢作声,除了他。”

明亮的烛火下,董明珠轻轻的皱着眉头,一种忧愁感浮在她的面上:“当时他说已经娶亲了,我气的要死。他在我们这算得上最有前途的了,挺多人来提亲。他都拒绝了,我还以为……,所以自然的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了。结果你来了,我就想看看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头一次见你打扮地那么整齐,就像个大家闺女,我心里就想又是瞧上那些做作的女子,心里就很气。哪知道你被我打了一鞭子也不像那些女人尖叫,我才佩服你。”

董明珠的这番话,使馒头很惊讶。她没有想到董明珠当日喜欢大哥只是因为大哥跟旁人不一样。这实在是超出自己的意料。她更没想到董明珠对自己的示好,真的是因为那一鞭子。

“我在想那些男子为什么都喜欢那些娇弱的女子。我这种自强的女子为什么没人要?”公主低声道。

馒头深深的感触地到董明珠地内心,她觉得这个外表刚毅的女子,其实内心是很软和地,在某些地方,她其实跟自己是一样的。她微微一笑,感概良多的道:“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没想过像大哥会娶我。我什么都不懂,也不会。苏姐姐说大哥还会诗文,我越发的紧张,我拼命的读自己不喜欢的诗书,就是想跟大哥多说会子话;后来还出了你的事,我越发的不明白。”

董明珠在这一刻也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她在无助中找到了真正的支持,她平静下来,真诚的问道:“现在明白么?”

馒头摇摇头:“我还是不明白,也还是在想大哥是不是可怜我才娶我的,如果以后遇到更好的,他是不是会不要我?”

“不会的!他不会不要你的,其实他对你很好,我从他说话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董明珠转而安慰着馒头。馒头的内心比她还脆弱,她一点自信都没有。

馒头失笑的道:“我也不知道,我听说大明的男人都喜欢娶朝鲜的女子,我还偷偷的跑去看院子里的那两个朝鲜女子,就怕……”

“你去院子了?那是什么样的?我也想去瞧瞧,那日我们一起去看看?”董明珠兴奋的抓住馒头的胳膊,好奇地问道。

馒头涨红着脸,羞涩的问道:“我不过是在远处瞧了两眼,不清楚,那地方千万不能去。”

董明珠低声的道:“我们哪天偷偷的去看看吧!我好奇的紧,不如咱们去大同那瞧瞧,这里的人都认识我,我一去就被别人认出来,不好玩!”

馒头赶紧阻止道:“那不是好玩的地方,那里头……”她推开窗户,瞧了外面的天色。天越来阴暗了,寒气从她的袖口中不断涌入,沁入她整个身体。她忙关了窗户,搓了搓身,“好冷啊!天也晚了,咱们睡吧!明天就过年了,你到时候还要起来祭祖。”

董明珠点点头,请馒头一同睡下。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家赏梅(一)

董明珠允诺带馒头去看梅花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的事情。正月里头,总兵府里热闹无比,延绥镇麾下数百名军官悉数前往总兵府庆贺新年,来往的军官女眷,酒宴应酬无数;但是董家自家祭祖过新年都忙了半个月;一直等到十五元宵过后,董明珠这才得闲。

她头一天就派了人将馒头接到自家歇息,并说明日余家姐妹也要同她们一起去赏梅。

馒头听余家姐妹也要一同去,想着那位江姑娘会不会也跟着去,到时候董明珠又要跟她闹什么变扭,便问道:“那位江姑娘会不会去?若去,你也请了苏姐姐吧,她能诗会文的,跟江姑娘一定谈的来。”

董明珠笑着道:“她不去,我听说她前日看灯着了凉。这下可好了,咱们不会被人闹了。到时候咱们击鼓传梅。”

“就我们四个有什么传的。”馒头听她说要击鼓传梅忙掩口笑了,四个人传来传去还有什么意思。

董明珠将自家做好的元宵端给了馒头:“这我自有计较。你尝尝我们家的元宵。”

馒头舀起了一个,咬开皮却是……她惊奇地抬起头看着董明珠:“这是……”

“猪油元宵。这是我娘老家的味道。”董明珠双手叠放在炕桌上,欢喜地看着馒头吃着,“好吃么馒头点点头,这跟平日里吃到的元宵不一样,元宵皮薄而滑,白如羊脂。她有兴趣地问道:“这是怎么做的?快跟我说说。”

董明珠摆摆手:“我哪里知道,到时候我让那个厨娘教你就是了。”

馒头点点头。她头一次吃到这么特别的汤圆,以前在家娘在里面放些芝麻、枣泥、豆沙便是上好的了。

“你再尝尝,还别地味道呢!”董明珠见她只吃了一个便放下了碗,赶着催促着她再尝尝。

馒头又尝了一个。惊叹道:“这是鲜肉地?”

“是地!三婶跟三叔在苏州镇守过。这是她做地。说那边人拿了豆沙、枣泥、芝麻、玫瑰猪油、桂花猪油。还有这鲜肉做成五色元宵。”

“鲜肉也可以做元宵?”这也是头一次听见。

“怎么不可以。咱们吃地包子都有各种馅地。这元宵也是可以地。”

馒头点点头。她今日又开了一次眼界。那日去余家拜年地时候。余太夫人便留她吃了饭。余家虽说是官宦人家。只因男子多半战死。留下一堆孤寡。日子过地也算艰难。只是一桌酒席上头却竟是荤菜。

等她尝了后。被余太夫人告知后才知道那却是用豆腐做成地。所谓地素鸡。素鸭之类地东西。她不信地再尝尝了尝。一点都察觉不出来。

她这是第一次见识到延绥镇最有基业地余家地风采。难怪董老太太甚为总兵大人的生母都对这位余太夫人有崇敬有加,这等酒席岂是一般人家可以做的出来?

“我们家没这么多钱买肉,只能做些假的,你觉得如何?”只戴了一朵红色绢花的余太夫人笑眯眯地道。

她明白这不过是余太夫人的托辞而已。她不是刚来延绥地人,知道延绥是肉贱菜贵的地方,一般人是吃不起豆腐的,骆榆芽曾经因为要买块豆腐而思量许久。

豆皮、豆筋……还有她叫不上名来的……她真正见识到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这里头的涵养不是十几年的功夫,是几代人。这便是她同旁的官眷的差距。

“我头次吃到这样的元宵,真是开了眼界。”馒头将碗里地三枚元宵都吃了。抿了口清水感叹地道。

董明珠将预备年下的果子推到馒头跟前。请她一起吃:“那没什么,过几日家里要移到大同府去了。你同我们一起去吧!”

馒头抓了一把松子,一粒粒地磕着:“不了,我就在这。”

“你同我去大同看看,开开眼界啊!李松这一时半会儿的又回不来,你一个人在家还能做什么?”董明珠瞧见馒头嗑松子,也跃跃欲试,自己抓了一把,学着馒头的动作,磕了起来。不过一会儿,她便耐不住,磕了半响只为那一小点仁,放在嘴里还没吃住个味就进肚子里了。

馒头瞧着她将松子又丢果盒里,便用手磕开了松子壳,专门为她剥了十几枚松子放到她手中:“吃松子就是这个味道,只吃仁,没有意思。”

董明珠没有马上吃,只是看着手中的松子仁,一粒粒的,白白的,表面还泛着油光,松子的清香不断的飘入她的鼻尖。

她仰头将手中的松子都送进口中,豪爽地道:“我就爱这样吃,这才痛快!”

馒头没有作声,静静地磕着松子,她将吹去外皮的松子都放进一只干净的空杯子里。

“我不吃这个的,你自己吃好了。”董明珠见她剥了不吃,反而给自己,忙推道。她起身走到立柜前,打开拿出个漆盒,宝贝似的递给馒头。

馒头瞧着这件漆盒,外表实在是好看。她不明白董明珠这是要做什么,也不好打开。

董明珠见她只是看外壳,催着道:“快打开看看。”

馒头依言打开一看,只闻得一阵酸甜香,里面放着好几样东西:“这是……”

“这是果脯,是京城才有的,同咱们这卖的都不一样。我特地留了一盒给你的。”董明珠笑嘻嘻的道。她同别的女孩一样,喜欢吃这些小玩意,最中意京城的果脯。

馒头捻了一小粒放进口中,顿时口中生津,还有一点清凉的感觉,酸酸甜甜的,别有一番滋味。她忍不住又捻了一个放进口中。细细的品尝后,又捻了一块塞进董明珠地口中,两个人对视的笑了。

她们都喜欢这个味道。

第二天又下起了雪,董明珠本来想骑马去的。只是因为馒头耐不住寒,再者那位说是受了寒的江瑶也要去看梅花,只得乘了一辆蓝呢朱**车出去,里面还体贴地安置了褥垫、火炉。

馒头手里捧着董明珠塞给自己的手炉,紧紧地捧着,她只是好奇要去哪看梅花。

“去庙里么?”

余家姐妹一听她说去庙里看梅花,扑哧的笑了出来:“哪里有去庙里的?”

“去别人家去!”董明珠靠在靠垫上,很随便的道。好像那是自家的后院。

“谁家?”能种得起梅花的人家一定也是大富大贵之家。董明珠这么随便的就能去?

没等董明珠开口,余家姐妹又笑了出来,馒头好奇地看着掩口而笑地余家姐妹,她们都知道在哪看梅花不成?

余南平瞧见董明珠只是面上微微别扭,好玩地心思又起了来:“董姐姐。你快同白姐姐说啊!害什么羞,你现在不说白姐姐就不知道是谁了么?要不我跟白姐姐说好了。”

瞧着董明珠扬起的玉手。馒头心中明白了,她笑着瞧着一脸玩味的余家姐妹,迟疑的开口道:“可是……姚……?”

“白姐姐,我可服了你,正是他家。”余南平热情的抱住馒头地胳膊,整个人都靠了上来,她热络地介绍着,“姚家的梅花是从外地移植过来地,可有名了,也就是董姐姐去。一般人还进不去呢!”说着还意味深长的对董明珠笑着。

马车猛地停了下来。董明珠差点就要飞了出去,多亏馒头及时伸出了双手将她拽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