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建兴十一年的天下大事才算拉下帷幕。

    当然,“小事”还有不少。

    特别是对齐省西南附近地区来说,首要的大事其实不是大周、大金、大元等庞然大物之间的争斗,而是莒州徐家在今年全歼鞑子一个猛安。

    这条消息像是在滚烫的油锅中洒下一滴凉水,炸出无数靠谱或不靠谱的流言。

    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徐家军的战斗力被证明特别强大。

    毕竟没人知道海林保带到莒州来的部队实际上只有半个猛安(当然徐家也没有竭尽全力),人们只知道徐家干掉了女真人一个猛安外带还绕了个汉猛安当添头。

    这个事实,让那些连一个鞑子谋克都不敢硬抗的地方豪强们十分惊叹,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徐家已经毫无疑问成了整个齐省军事实力最强的家族。

    对待他们,应当至少像面对一个鞑子猛安那样恭敬。

    这在不久的将来,会给徐家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当然,现下徐世杨还不知道这一点,他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新军的组建和训练。

    建兴十一年十二月初,徐家各坞堡选派的第一批新军士兵陆续到达新的第五屯集结。

    新军总司令徐世杨在自己家的大院里升起那面纯红色旗帜,标志着新军的正式组建和第一次全军集训的开始。

    在第五屯利用一块盐碱地专门改建的校场上,徐世杨骑着马,带着所有营长级别军官校阅全军。

    7个营整整3000名士兵,以定远、镇远、经远、来远、平远、致远、靖远为顺序,一字排开。

    在老兵最多的定远营的影响下,各营那不甚整齐的方阵还算肃穆——至少没人敢于在这种场合下嬉闹。

    徐世杨严肃的目光从士兵们的脸上一一扫过,按照徐世杨的招兵要求,选锋兵以凶狠好斗的人为主;锐士兵应当尽量选用老实本分习惯服从的人;而神机兵主要选用16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年。

    仅从表面上来看,各坞堡主还是基本按照他的要求做到了。

    徐世杨的目光在其中几个人脸上停顿片刻。

    这几个人他都认识,特别是来远营的选锋兵队长张勇,和一个站在后排,扛着火门枪的年轻神机兵。

    那是徐世桢。

    徐家世字辈老四,长房第三子,一个比徐世柳稍微大几个月,但还不到18岁的半大孩子。

    各营队长都站在每排士兵的最左侧,徐世杨仔细看了一眼,徐世桢站在中间,也就是说,他只是普通一兵而已。

    徐世杨伸出手指,指向徐世桢,然后勾了勾,示意他到队伍前面来。

    “世杨,是这样的……”

    徐世松凑过来想要解释,徐世杨伸手阻止了他。

    “士兵!”徐世杨扯着嗓子大吼道:“通报你的姓名!”

    “我是徐世桢。”

    “大点声!你没吃饭吗!通报你的姓名!”

    “我是徐世桢!”

    “再大点声!”

    “徐世桢!!!”年轻人学着徐世杨的样子,用尽全身力气吼道:“我是徐世桢!!!”

    声振屋瓦,在安静的校场上,至少一大半士兵听到了。

    “为什么选择来当兵?”

    “我要重振我的家门!!!”

    徐世桢瞪圆了双眼,死死盯住徐世杨,大声吼道:

    “我要证明我绝不会比我三哥差分毫!!!”

    “怎样才能重振你的家门?”徐世杨在他耳边吼着:“怎样才能证明你不比你哥哥差分毫?告诉我!”

    “杀鞑子!!!”

    “再说一遍,怎样做?”

    “杀鞑子!!!”

    “说的好!”徐世杨从腰间解下自己的腰刀,亲手给徐世桢挂上:“士兵!记住你今天说的话!拿出你全部本事,证明你确实比你哥强吧!”

    沉默片刻,徐世杨又小声说了一句:“我喜欢你这种态度,但能否重振徐家长房,还得看你自己是否努力。”

    说完之后,徐世杨不再理他,转头向下一个营方阵走去。

    一边走,他一边大声吼道:

    “新军最初只有一个定远营!”

    “但是你们都知道,定远营打垮了打鞑子一个猛安!”

    “一个猛安!在这之前,你们谁敢做这样的梦?你们谁敢说,500个汉人能战胜1000个真鞑子?”

    实际当时海林保手上没有这么多真女真,不过大部分士兵不知道,知道的都恨不得把鞑子吹得更多一点。

    “我们做到了!我们新军做到了!”

    “我希望,你们也能努力训练,服从命令,英勇作战,达到定远营的高度!”

    “因为你们并不弱于任何人!去T M D!是我们汉人并不弱于任何人!我们新军才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我们汉人才是世界上最强的民族!”

    “我们要让那些无耻的鞑子瑟瑟发抖!我们要让他们的妻女孩子绝望哭泣!我们要砍下他们的头颅,祭奠我们的先祖!”

    “勇士们!看着吧!我要带领你们杀光所有鞑子!我要带领你们为十几年来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复仇!”

    “记住我的话!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所有鞑子血债血偿!”

    “用他们的土地!他们的人民!他们的鲜血!”
………………………………

第125章 铸炮

    建兴十一年大年三十

    今年徐世杨在新一屯过的年,因为他的长子出生了,按封建道德,他应该让自己父亲好好抱抱长孙。

    今年徐世杨的二娘给了他不少好脸色,这个单纯的妇人知道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去江南读书,可以获得更好的前途后,对徐家现在这点资产已经有些不甚在意了。

    何况,徐世杨跟徐世柳兄弟俩的关系相当不错,这也影响了女人对徐世杨的看法。

    大年三十那天,二娘甚至送给他一双质地精良的马靴,并絮絮叨叨要给他介绍个媳妇……。

    徐世杨骤然发现,自己居然在这个封建时代被人催婚了!

    好在,二娘毕竟不是亲娘,两人之间仍旧生疏的很,而且徐世杨现在这种情况,正妻必须精心挑选。妇人叨叨两句之后,事情就算过去了。

    建兴十二年正月初二,徐世杨带家人离开第一屯,返回自己的大本营第五屯。

    从新安顿好家人后,他马不停蹄前往原151堡西北区,这里已经被他改造为工厂区,第五屯系统的所有重要工匠都集中在这里工作。

    现在仍是正月,还在过年期间,但整个工厂区已经进入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厂区的各个角落到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半空中飘着渺渺白烟,偶尔还能听到金属放进水里淬火时刺耳的呲啦声。

    徐世杨带着公孙胜,徐大徐二以及几个警卫,也不等人通传,一行人径直来到坞墙西北角。

    这里有一个庞大的作坊,徐世杨安排汤隆在这里负责铸造金属火炮,旁边还有制造火绳枪枪管的工坊,说起来,这里可能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军工厂。

    徐世杨一行一直走到工坊大门口,汤隆才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出来迎接。

    “大人……。”

    汤隆刚一开口,徐世杨就摆摆手阻止他:“按新规矩,你应该叫我中校。”

    “中……,中校。”汤隆还是有些不习惯这个称呼,适应了半天,他才勉强把中校大人中的最后两个字吞下去。

    “嗯,行了,现在也别管这些没用的客套,你如今也是中士了,不要如此唯唯诺诺,大方点!”

    “是。”汤隆低着头答应道。

    他是浮来山被俘的土匪,自觉在徐家低人一等,因此处处小心,连原本徐家出身的小工匠学徒都不敢得罪。

    何况现在徐世杨已经是徐家二号人物,对汤隆来说既是县官又是现管的直接领导。

    徐世杨知道他现在仍然放不开,只好自己主动提问:“金属大炮铸造的怎么样了?”

    提起他的成果,汤隆总算精神了一点,他略带兴奋的回答:“已经铸好两门大炮!一门是发射2斤炮弹的铁炮,一门是发射3斤炮弹的铜炮!”

    “带我去看看!”徐世杨兴奋的说。

    “这边请!”

    很快,两根粗大的金属炮管呈现在徐世杨眼前。

    他仔细看了看,其中的铜炮是标准的前装滑膛炮,带着标准的炮耳结构,显然可以安装在炮架上(虽然现在还没有)。

    “大……,中校,这门炮重二百六十斤,估计加上炮架总重五百斤上下,可以发射3斤重的铁弹或石弹,也可以发射两倍重的霰弹。”

    徐世杨自己有手量了一下,炮管很厚,显然为了承受大量发射药,汤隆采取加厚炮壁的笨办法,这样虽然让大炮总重高了一些,却是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

    铜炮的身管长度在一米二、三左右,如果加上炮架真的只有500斤,那么这门炮还在野战炮范畴之内,可以跟随步兵部队迅速机动。

    徐世杨吩咐道:“做的不错!立刻加装炮架!然后尽快投产!”

    “还未试炮。”汤隆略有些犹豫:“而且铜料也有些不足……。”

    “有多少铜就铸造多少炮。”徐世杨急切的说:“至于试炮,直接上战场上实验吧!”

    “上战场?”汤隆吓了一跳:“这个时候,打谁?”

    “汤隆你做的不错,所以我也不瞒你,过一段时间,我要去江南一趟。在我出发之前,我们需要惩罚范家去年的背叛行为。还得解决盘踞在五莲山一代的流民集团。”

    听到这话,汤隆低着头想了一下,然后说道:“中校,这次能不能让我也去?炮是我铸的,我熟悉这些武器,也能更好的应用它们,如果中途出什么问题,我也好记下来,以后再铸炮的时候加以改正。”

    “很好!”徐世杨高兴地说:“汤隆你有些职业军官的范了!你能这样想很好!行!下次作战你跟着,带好纸笔,遇到什么问题都记下来!咱们的大炮不是就限定这一种,以后肯定还要不断改进不管发展!”

    “是!谢中校大人!”汤隆高兴的叫了起来。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高超工匠的同时,还是一个不错的战将,之前见到徐世杨格外重视大炮,他就主动申请从火绳枪工坊调到这里来试制大炮,成功以后趁徐世杨高兴,立刻申请前往一线部队,果然得到许可。

    ‘如果能够立下战功,我就不会低人一等了!说不定还能娶个媳妇!’汤隆美美的想。

    “带我去看看铁炮。”徐世杨叫醒正在做白日梦的汤隆。

    “是大人……,不,中校,请这边来!”

    汤隆铸造的铁炮与铜炮形制完全不同,虽然都是滑膛炮,但铁炮后部有一个明显粗于炮管的炮腹,炮腹上方开有一个装填口,后部还拴着一根铁钎,并有一个细而长的炮尾。

    如果现场有第二个熟悉大航海时代武器的穿越者,他大概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铁制“弗朗机”炮,一种早期简易后装炮。

    当然,这个世界上,它的发明者是徐世杨,因此不会再有“弗朗机”这样的名字了。

    “中校,按照您的要求,此炮全场五尺五寸(古代木工尺合0。31米左右,因此炮长是1。7米),可以发射2斤重的实心弹丸或是同等重量的霰弹。”

    汤隆站在铁炮前方,向徐世杨介绍道:

    “此炮比铜炮易于铸造,材料也容易得到,因此我带领其他工匠和学徒,先铸造了这门铁炮,并且,这门炮已经试射过了。”
………………………………

第126章 生产

    根据徐世杨自己的观察,铁炮炮壁比铜炮薄的多,而且口径比铜炮小一圈(弹丸重量比铜炮小1斤),虽然炮管较长,但总体重量依旧轻很多。

    而且,这种铁炮无须炮架(当然有更好),可以直接安装在单独的转向架上使用,这是铜质野战炮所不具备的优点。

    而且优点还不止这些。

    “我们已经只造了五个子炮,年前试射了一次,前三炮一共只用了一分时间(华夏古代一分合30秒)。”

    汤隆介绍道:

    “只是因为炮壁太薄,三炮过后炮管就热的不行,只能停下来先散热。”

    “三炮只要一分时间?”徐二说道:“这样的话,跟木炮也没差多远了。”

    无论如何,金属火炮总是全面超过作为临时措施的木炮。弗朗机有很要命的漏气问题,结构强度也低于正常野战炮,但这两项数据仍旧比木炮强得多,因此威力、射程都比木炮强,因为是后装炮,射速也能接近与打一发就扔的木炮。

    效率更是不用提了。

    “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放弃那些该死的木炮了。”徐世杨高兴的说道:“那许多好木头,开一炮后就只能当柴禾烧了,太可惜。”

    “这种炮可以大规模铸造了吗?”徐大问道。

    汤隆回答:“可以,实际上,俺觉得这炮造起来比火绳枪枪管容易一些。”

    “能造多少?”公孙胜问道。

    “我们已经有了模范,材料和人手充足的话,一个月就能造两门。”汤隆说道:“如果在增加人手,速度还能加快。”

    “两门?”

    公孙胜掐指算了一下,现在的火药产量勉强够用,但是一刻不停的生产的话,一两年之内,火药产量的增长就有可能跟不上火药武器的增长。

    “以最快的速度铸造,人手和材料,我来想办法。”

    徐世杨没有公孙胜那么多想法,他急需大量火炮武装新军炮兵——按照设想,新军每个步兵营80名炮兵相关人员,应该装备至少6门火炮,如果在加上徐家船队所需舰炮,大炮数量缺口在60门上下!

    如果使用木炮代替,因为一门木炮只能开火一次,炮兵的实弹射击训练总是无法有效进行,这是徐世杨的一块心病。

    60门大炮,对徐家来说不是个容易填补的数字,必须从现在开始,一刻不停的予以改善。

    “是!”得到徐世杨的首肯,汤隆赶紧答应下来。

    他看得出来,徐世杨急于开展用铁炮替换木炮的工作,因此加快生产,将是他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

    “汤隆,你好好工作,做得好了,不论是上战场还是继续在兵工厂工作,你的前途都是光明的!”徐世杨承诺到:“我在这里给你一个准信,如果你能利用现有人手,再提高大炮产量,一年之内我就提升你为军官!”

    “是!放心吧中校!俺一定能做到!”汤隆兴奋的叫道。

    “嗯!我信你!只是还有一点,你必须保证大炮的质量!质量不过关的炮,不准交付部队!”

    “炮身上都有铭文,若是谁交付不合格的大炮,俺可以直接追查到个人!”汤隆排着胸脯承诺道:“俺绝对不会让不合格的大炮流入部队,坑害咱们新军兄弟!”

    ……

    “这汤隆做的不错,看得出来,他已经真正把自己当做徐家的人了。”

    从工坊出来后,徐世杨对公孙胜说道:

    “给炮兵工坊每个人每天多发六合粮食,算作奖励。告诉他们,若是做的好了,以后还有重奖!”

    “是。”公孙胜先答应一声,随后又说道:“可是三郎,若是一个月两门炮,再加上火枪,还得制作万人敌,咱家火药产量跟不上趟。”

    “火药之前一直是你负责的,提高产量的难点在哪里?”

    “到处都是难点。”

    公孙胜是徐世杨的心腹,有话可以直说,完全不用避讳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材料,木炭还好说一点,硝和硫磺都不够,差的远了。”公孙胜为难的说道:“还有人手,现在我接了镇远营,火药工坊已经转交给我的大徒弟樊瑞,他手艺还行,但其他新招学徒只能一点一点学,毕竟这火药不是寻常物,一个不小心那就要大事……。”

    “人手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徐世杨回答:“先加大招收力度,第五屯系统内你觉得谁合适,直接跟我说。若是其他坞堡有合适的人才,我也可以想想办法。还有,实在不行,你也可以招收年轻女工,女人心思多少细腻一些,现在也没人跟你争抢这份劳力。”

    “女人做工匠?”公孙胜惊讶的叫道:“这怎么行?”

    “没什么不行的,男女工坊分开就是了,敢闹出不要脸的事来就砍人,不怕他们惹事!生产方面还是原来那样,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最后各种半成品集中起来交给熟手调配。”

    徐世杨毫不客气的说道:

    “新军扩充成这个样子,我现在也是什么都缺,缺合格的军士官、缺技术兵种、缺专业人才、连合格的士兵都缺!可没办法,咱们就是这么个基础,不竭尽全力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行……,行吧,那我让樊瑞就招收些女子试试看。”

    “你也去,我从未说火药工坊交给樊瑞了,你还是火药工坊主管,那边你得经常抽空过去看看!”

    “是。”

    公孙胜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实际上,对他来说,手头上的工作越多越好,这至少证明自己地位稳固,只是这工作未免也太多了,今后一段时间绝对会忙的脚不沾地吧?

    “那么,原材料?”

    “现在还不着急,我已经通过家主,要求家族所有坞堡盖公厕刮硝,这样应该能顶一阵子,等收拾掉范家,再吞并五莲山的流民集团,我就跟徐世柳一起去江南。”

    徐世杨思索着说道:

    “如果我此行顺利,跟江南主战派拉上关系……,江南什么都有,至少满足咱们现在的需求没什么问题。”

    徐世杨觉得,自己江南之行的任务可能会非常繁重:得跟主战派拉上关系;得宣扬徐家抗张的成果;得让徐世柳顺利入学;得通过各种方式拉赞助;得建立真正的贸易网络等等等。

    太忙了。
………………………………

第127章 新军训练

    二月初二,今天大小也算个节日,但新军的训练依旧一刻不停,上午各部队围着校场一口气跑了十圈,吃过早饭,又进行了一个时辰的列队训练。

    列队结束后,各部喘息一小会,紧接着就是最让人头疼的列队越野跑。

    徐世杨给新兵划定的路线,大概有3公里多不到4公里的样子,对于现阶段刚从民兵提升上来的新军士兵来说,这个数字已经是很难跨过的“天堑”了。

    而且,徐世杨规定,各部越野跑的时候,必须全副武装,而且必须列队行进,不论哪个中队,下属士兵掉队超过一成,全队挨军棍。

    同样的,不能按规定时间到达的中队全员军棍,最后一名的中队除了军棍之外,还要负责营区卫生。

    新军中没有肉刑,也没有侮辱性惩罚,但军棍抽在屁股上还是很疼的,而且大家都休息,你去给人扫地,也太丢人了些。

    结果就是,所有中队都被刺激的奋勇争先,在充足的饮食支持下,部分中队长甚至命令队伍中身强力壮的人扶着身体比较瘦弱的士兵一起向前跑,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再整队之类取巧的法子。

    队伍全部到达后,步兵营与步兵营之间还要进行一两次对抗训练——其实只有选锋兵和锐士兵用包了厚布的木棍进行对抗,神机兵自己到角落中联系火器装填。

    近战兵那边吆来喝去,打得十分热闹,徐世桢所在的神机兵部队却是必须冷静,整个队伍处在立正状态,鸦雀无声。

    这是为了能够让整队的人都能听清队长的号子声。

    “滴!”

    “预备”

    随着小队长的口令,徐世桢把抗在肩膀上的“火枪”摘下来,枪口略略向自己倾斜。

    这支所谓的火枪,其实就是一根削成火绳枪枪托样式的粗木棍,然后绑上一节透开竹节的细竹棍。

    赵琳发明的这种训练用枪在新兵营中得到了推广,除了不能进行实弹射击,它跟一支真正的火枪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连重量都相似。

    “滴!”

    “装弹!”

    徐世桢开始按部就班的给细竹管制成的枪管装弹——先把预装在一个小竹筒中的细沙填三分之二到进枪管中,然后放入圆形铅弹,用通条压两下,但不能压的太紧,免得发射药缺氧燃烧不完全,然后把竹筒中剩下的细沙倒进竹管后部的药室中。

    至此,一次火药装填就算完成,徐世桢平举枪身,枪托抵住右肩,闭着一只眼做瞄准状。

    他瞄准的目标是站在前方30步左右的老弱,神机兵装填训练期间,这些被列为三等兵的家伙一直在用弹弓向他们弹射泥块,干扰他们的操作。

    等整个中队所有人员全部完成装填后,第三声号音响起,士兵们条件反射一样自己用嘴模拟开枪的声音:

    “呯!”

    然后把枪放下,恢复到枪托着地的再装填姿势。

    这个时候,三等兵们也停止让人恼火的泥弹攻击,不过大部分神机兵已经被湿泥巴糊成泥猴子了。

    一次装填训练的最后,是定远营分配过来的两个教官挨个检查士兵手中的“火枪”看看他们是否真的按要求装填,如果发现有人装填不正确,等待他的将是一顿军棍。

    当然,还有那些在三声号音结束后还未完成装填的倒霉蛋以及在泥弹攻击中动作变形的傻瓜。

    一位教官走到徐世桢面前,接过他的枪,枪口倾斜朝下,把里面的填充物一点点倒出来。

    另一位仔细观察倾倒出来的物品顺序——先是一枚圆形铅弹,然后是一捏细沙,教官估算一下细沙的重量,嗯,差不多合适。

    最后再把药室中的“引药”倒出来,检查完毕。

    “二等兵徐世桢,合格!”教官把训练枪还给徐世桢,大声吼道:“清膛!”

    呼……。

    徐世桢长舒一口气,他特别讨厌挨军棍,因为被人按在地上打屁股毫无疑问是件很丢人的事,而且教官们特喜欢在后勤队的女人们来送饭时行刑,在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嗤笑声中挨揍,那感觉实在是……。

    徐世桢读过书,从小到大营养条件也比绝大多数坞堡民强得多,他甚至很早就杀过人(亲手处决过试图逃到山上去的下人),虽然训练中并未得到什么照顾,甚至还总是受到重点关注,但无论是队列训练还是装填训练,他都比同队的其他人强一大截——比中队长和小队长都强。

    因此,徐世桢挨的军棍通常比战友们少一些——也只是少一些而已。

    徐世杨一直强调集体作用,神机兵更是不结成紧密集体就没有战斗力的兵种,因而部队中的连带惩罚多的惊人。

    一个十人的小队,超过3人不合格,全小队就一起受罚。中队同样,如果有3个小队受罚,全中队都要挨军棍!

    还有很多其他令人难受的连带责任,经常让一些做的很好的士兵也跟着落后分子一起挨罚。

    这规定在许多人看来并不合理,但没办法,军纪就是如此,不服不要玩。

    “二等兵石崇山,不合格!十军棍!”

    徐世桢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再有两个不合格,他们小队就要集体挨揍了。

    幸好,不合格的声音没有再次响起,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后这口气只松到一半,就变成冷气又吸了回去。

    “小队长口令不合格!”

    队列尽头,一个令人崩溃的声音响起,徐世桢这才反应过来,第三声号响的时候,并未同时听到小队长开火的口令!

    “苦了!”徐世桢听到站在自己身侧的队友小声叹息:“被连累了!”

    “全小队!十军棍!”

    “等等!俺不是故意的!”

    “小队长张有弟,未喊报告,十军棍!”

    “呃……。”徐世桢的小队长艰难的咽了口吐沫,这才想起训练纪律,他半举右手,大声喊:“报告!”

    “讲。”一个教官背着手站在张有弟面前,直直盯着他的双眼,看的这个小队长心里直发毛。

    眼前这个教官是个中士级老兵,先后参加过去年的夜袭鞑子,浮来山剿匪以及后来的平定倭乱和15屯之战,有传言说死在他手里的人已经超过20个了!

    “那个,我刚才不是故意的,有块泥巴进到嘴里了……”张有弟哆哆嗦嗦解释道。

    “你不过是嘴里进了块泥巴,就要害死全队人?”教官吼道:“这不是理由!驳回!”
………………………………

第128章 训狼

    徐世桢爬在长条凳上,噼噼啪啪挨了一顿军棍。

    虽说现在天气还冷,他穿着很厚的棉裤(因为穷,新军没有统一军装,只能各自穿自己的衣服),但教官用力很足,用手腕粗细的木棍抽在屁股上,还是很疼的。

    更让徐世桢感到难受的是,来训练场送饭的三等兵(都是些女人),围在训练场边看这边倒霉蛋们的笑话,空气中飘荡的女人叽叽喳喳的八卦声,偶尔还有压抑不住的笑声,这让徐世桢十分痛苦。

    ‘有个地缝就好了……’年轻人伤心的想。

    可惜没有,而且他长得比较清秀(他和徐世柏的母亲是徐睦江从江南买的瘦马,有些遗传因素),身份又比较特殊,因此总是格外能吸引女人们的目光。

    这一道道目光总是让他坐立不安,他觉得每一道看向自己的目光都是在嘲笑他,以至于女兵们把过节的面条递到他手上时,徐世桢都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跟任何人的眼神接触。

    “哇,是白面条啊!”

    ‘怎样才能不挨打呢?’

    其他人已经被今天精致的食物吸引住了,只有徐世桢还在思考训练上的问题。

    ‘我已经做的不错了,但我管不了别人怎么做啊,他们犯错我能怎么办?似乎,也许,我应该帮他们一把?’

    想什么就来什么。

    “二等兵徐世桢。”

    正沉思着,一个教官走过来,对他说道:

    “你练得不错,被人拖累挨打,感觉如何?”

    “报告教官!感觉很不好……”徐世桢认识这个人,他以前是徐世杨的亲兵,好像叫徐十三。

    “那么,以后每天的训练结束后,你去帮助那个石崇山加训20次装填,仔细教教他!”徐十三说道:“俺也会给你们队长单独加训,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让所有人达到及格线!”

    “是!保证完成任务!”徐世桢本来就有这种想法,他可不想再挨军棍了。

    “俺可以告诉你,现在你们新建营所有军官都是临时的,等你们出了新兵期,现在不合格的军官都有可能被替换,你若是能带动整个队伍全都练好,俺就向上面提议你做队长,能管好一个小队就是小队长,一个中队就是中队长,你自己好好想想。”

    “我当队长?”徐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