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徐家的家主差点晕过去。
徐世杨不是逐退了鞑子,他彻底把来犯的鞑子全部歼灭了!
这对长房来说,绝对是最坏的消息之一,可能仅次于鞑子轻易消灭徐世杨,然后继续向长房进攻。
当然,这时候,徐家大老爷还是能强作镇定的,毕竟他是家主,又是长辈,他自认为徐世杨这样的小辈应该对他保持恭敬。
何况长房纸面上的力量依旧强于徐家其他派系。
但之后的消息,彻底打破了这一幻想。
一场大战下来,十五屯系统的损失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大,整个二房系就更不用说了。
以十五屯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剩下的力量再消灭长房系也没什么问题!
所有以徐家大老爷马首是瞻的堡主们都被这个消息吓懵了。
能灭掉一个鞑子猛安的坞堡!
再然后,更多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原本应该属于长房系统的徐世松,目前看起来似乎投靠了二房系。
这样,长房与二房的平衡,即使从纸面上算也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徐世松当了叛徒的那一刻起,长房系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二房看在大家是血亲的面子上,不来找长房麻烦了。
然而非常遗憾,这个奢望在十一月初四被彻底打破。
这一天,二房系军队彻底包围第一屯,到达后,立刻有民兵带着被俘的汉奸兵四处砍伐木材,制作盾车、长梯等攻城器械。
主力战兵就在第一屯坞墙半里外扎营,并强迫所有被俘的真假鞑子和汉奸兵军官面朝坞墙跪下。
随后各部按所属坞堡排成10个小方阵,所有士兵全部刀枪出鞘,方阵之间还摆放着几门木炮,20多个骑兵围着一屯不断转圈,确保任何人都无法擅自出堡。
这种一言不合就要攻堡的架势吓坏了长房系的人,原1屯的家丁头子,现在掌管13屯的王勇站在坞墙顶上,对下面气势汹汹的大军喊道:“兄弟们这是干啥?咱们都是一家人啊,这是要干啥?”
下面根本没人理他。
中午的时候,徐睦河率领徐世杨等坞堡主,来到第一屯东门前。
“我是二房掌家徐睦河!叫家主出来见我!”
“二老爷,您这是要做啥?您要逼迫家主吗?”张勇双手扶着城垛,紧张的大喊:“您先撤兵,咱们再好好谈谈行不?您这样……”
“放肆!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谈?”徐睦河怒喝一声:“叫家主出来!”
“不是……,二老爷,小的在这给您陪个不是,您能不能先撤军再跟大老爷谈?”
徐睦河不再说话,他高举右手,猛地向下一挥!
一屯的人以为他要攻城,包括张勇在内,全都吓得缩在城垛后面。
好在二房的兵并未攻城,只是一批光着膀子,手持大刀重斧的侩子手来到阵前,开始一个个砍那些跪在地上的俘虏脑袋!
胡兰山老头穿着长衫,像个书办一样摇头晃脑走在鞑子身前,嘴里不断念叨着:“1、2,这个砍了。”
立刻就会有一个侩子手上前,斩下那个倒霉蛋的脑袋。
“1、2,这个砍了。”胡老头继续向前,还是那样一个一个念叨着:“1、2,这个砍了。”
所有被斩下的头颅都扔在东门前,很快堆成一座小山,浓重的血腥味飘荡在坞堡墙顶,让所有守卫者遍体生寒。
张勇紧紧盯住下面的刑场,他有一个错觉,也许等一会自己也得跪在那抽那二选一的生死签?
这种场景确实挺折磨人的,一开始还好一点,等杀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就连残暴的鞑子也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了。
胆小的家伙开始求饶,胆子大一点的,也疯狂咒骂侩子手,以声音来掩盖自己的恐惧。
徐世杨用小拇指扣扣耳朵,女真语的叫声听起来满吵的,就连有几个能说汉话的,也淹没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根本听不真切。
这场景简直就像是排队等着挨宰的猪看到同伴的下场后,在那里凄声惨叫。
不过,徐世杨舔了舔嘴唇,他真挺喜欢这个场景的。
长房的人就站在坞墙上,眼睁睁看着二房的兵杀掉一半的真鞑子俘虏,两成的假鞑子和所有汉奸兵军官,一百多具血粼粼的首级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京观。
徐世杨轻轻一挥手,下面二房的兵一起挥舞旗帜、武器,并同声高喊:
“胜利!”
“胜利!!”
“胜利!!!”
一千多人的气势,配合那座恐怖的京观,还是很震慑人心的,1屯的坞墙上面鸦雀无声。
张勇甚至听到背后有人在小声抽泣,他愤怒的回头,想要呵斥一番,却发现家主徐睦江就站在自己背后,冷冷的看着墙下的修罗场。
“家……,家主,这……”
“这不怪你。”徐睦江说道:“开门吧,让我跟我这好二弟好好谈谈。”
“家主!不能开门啊!那徐世杨……”
“以后别这么说他,要叫少爷。”徐睦江颓废的说道:“他可不像我这么好脾气。”
“开门吧,反正也挡不住。”
当天傍晚,二房系军队进入第一屯,随后把1屯民兵全部缴械,并控制一屯内所有重要建筑。
徐家祠堂内,不论属于长房还是二房,所有外姓坞堡主都等在外面,只有徐睦江、徐睦河、徐世松、徐世柏、徐世杨、徐世柳六位徐姓嫡系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
“为什么不叫老三来?”徐睦江苦笑一声:“他也是亲兄弟,不带上他不好。”
“做弟弟的,得给兄长留些颜面。”徐睦河冷冷的回答:“兄长做了些什么,你自己不清楚吗?非要让老三也来瞧不起你?”
………………………………
第121章 徐家重组1
“他有什么好瞧不起我的,他不也没出兵吗。”
徐睦江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
“还是说二弟你今天只打算惩罚我这个家主,暂时先放过三弟?”
“唉,需要全家同甘共苦的时候,他没来,那他就应该受罚。”徐睦河轻叹一声,认真的说道:“但是兄长与三弟不同,你是家主,不来支援还可以说是怕了,出卖自家子侄,投靠鞑子是怎么一回事?”
徐睦江猛地抬头,看向徐睦河。
他颤巍巍的问道:“老徐……,落到你手里了?”
“鞑子把他送给了三哥儿,挑动他过来打你。”徐睦河回答:“看起来鞑子更喜欢接纳世杨,只是三哥儿比兄长你识大局。”
“识大局?”徐睦江轻声重复这句话。
“识大局!?徐睦河你竟然还敢说什么大局!”徐家家主猛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指着徐睦河的鼻子大叫:“我想投降鞑子是不识大局?那你是什么?十年前你不是也想……”
“大伯!”徐世杨爆喝一声,打断徐睦江的叫嚷:“徐老头就在门外,他是必死无疑了,难道您也想跟着一起走吗?”
徐睦江愣住了,他怔怔的看着徐世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大伯掌管徐家这么多年,劳心劳力,他累了。”
徐世杨站起来,走到大唐中间,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大声宣布:
“请大伯去浮来山定林寺颐养天年吧。徐家今后请二老爷主持大局。”
“现如今,咱们家已经不受土匪威胁,耕地面积可以扩大,各堡之间的距离也显得没那么远了,因此,等三叔来了,距离最近的一屯、二屯和三屯合并成新的一屯,统一归新家主掌管。”
“四屯、五屯、六屯合并成新第二屯,统一归我大哥徐世松掌管。”
“七屯、八屯合并成第三屯,堡主栾廷玉;九屯、十屯为第四屯,堡主孙立;十一到十五屯为第五屯,归我所有。浮来山上三个原土匪山寨改建的屯子,合并为第六屯,归三叔掌管。”
徐世杨侃侃而谈,徐睦江、徐世柳父子越听脸色越难看。
眼前这个年轻人,仿佛真正的家主一般,在徐家三老爷不在场的情况下,无视大老爷的意见,几句话就重新划分了整个徐家的势力范围!
按他说的,徐家二房不仅得到家主之位,还要拿走原本15个坞堡中的12个!
三老爷被孤立在田土薄弱的浮来山上不说,大老爷和原本掌控11屯的徐世柏干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且还指定他们去定林寺居住!
这形同软禁!
“呵呵,让外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徐家已经是徐世杨做家主了呢。”徐睦江冷笑着说:“二弟,家主大人,你这家主当的有什么意思?”
“大哥,咱们老了。”徐睦河语气平淡的回道:“不服老不行,若是世杨能撑起这个家,将来把徐家给他掌管也没什么,反正早晚得给孩子们。”
徐睦江被徐睦河这种摆明无所谓的态度噎住了。
呃,二房当然无所谓,反正徐世杨也是他的亲生儿子,而且徐世柳要去江南读书,两人不是竞争关系。
“大哥!”
徐睦江无话可说了,徐世柏却还想挣扎一下,他冲着徐世松叫道:“你就这样看着二房瓜分咱家的财产?”
“都是徐家的。”徐世松淡淡的回了一句:“何况……,这也是自作自受。”
“你!你这个叛徒!”徐世柏双目赤红,愤怒的想要冲上去揪住徐世松的衣领。
徐世杨上前两步,双手按住他的肩膀,稍一用力,把他按回到座位上。
徐世杨身高体壮,一直非常注意锻炼不说,还经常冲杀在第一线,他的力气可不是徐世柏能比的,后者叫骂着挣扎半天,还是无法离开椅子一寸。
“你要干什么!?你快放开他!”徐睦江起身想要帮助自己的儿子,却被徐世松和徐世柳拦住了。
“二哥,谁是叛徒,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徐世杨没有理会自家大伯,只是冷冷的对犹自挣扎的徐世柳说:“你还年轻,难道你就想这么永远的蹉跎下去?”
徐世柳停住了。
听这意思,他还有机会?
“等会,我把老徐带进来。”徐世杨说道:“二哥你亲手杀了他,证明你没有背叛。”
“然后就去大哥的堡子,帮他做些事吧。”
“等徐家的势力范围再扩大一些,二哥你还有机会重新掌管一方的。”
“再扩大一些?”徐世柳下意识的问:“何时再扩大?”
“二哥儿!”徐睦江怒喝一声:“别丢人现眼了!”
在前家主看来,自己次子这句话,简直就是个官迷,为了点二房的残羹剩饭,对徐世杨这弟弟摇尾乞怜,丢人至极!
“很快了。”徐世杨笑着说:“投降鞑子的不仅……,还有莒州城的范家。”
“作为六家联盟之一,他们不来支援也就罢了,却想着卖友求荣,背弃盟约,此事不可轻饶!”
“咱们徐家毕竟人丁不旺,若是二哥表现好了,到时候未尝不可去掌管县城。”
浮来山土匪覆灭,范家加入六家联盟后,原本只占有半边莒州县城的范家在这段时间已经把实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旧县城,论面积,高于原本徐家两个坞堡之和,略低于三个坞堡的样子。
如果徐世柳真能掌管范家,即使交出11屯,他的实力相当于也增长了,而且增长的还不少。
徐世柳稍稍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徐睦江神色复杂,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想些什么,徐世柳还年轻,他才刚刚二十多岁而已,当然不能忍受一辈子在古刹中渡过的结局,他需要机会。
“哎……。”
徐睦江无奈的叹息一声。
徐老头从小就给他当书童,长大了就跟在身边给他当管家,一生都可谓是忠心耿耿,因此才得以赐姓徐。
但现在这个样子,也说不得用他最后一次了。
毕竟,徐睦江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儿子着想。
何况有个小儿子,世字辈排行第四的徐世桢,他也快成年了,原本应该今年想法给他安排个坞堡。
若是不杀徐管家,四哥儿以后就永远没机会了。
徐睦江重新坐回到椅子上,低着头,再也不说一句话。
………………………………
第122章 徐家重组2
“我答应你。”
看到父亲放弃的表情,徐世柏轻轻说了一句:
“我杀徐管家,把他带来吧。”
徐世杨微微笑了一下,放开他,走到大厅中间,满意的说道:
“大伯赐他姓徐,那就在这祠堂,在徐家的列祖列宗面前处死他吧。”
“五哥儿,把你的刀借给二哥。父亲,咱们先出去吧。”
徐世柏已经被缴械了,要杀人只能借别人的刀用。
徐世柳倒也没说什么,把腰间缴获自倭寇的倭刀解下来递给徐世柏,然后跟在徐睦河后面出去了。
徐世杨走在三个人最后,到门口的时候,他回头说了一句:“动作快一点,还有很多事要做,时间并不宽裕。”
徐世松神色复杂的看着颓废的父亲和一脸茫然的弟弟,最后也是什么都没说,深深叹了口气后,转身离开祠堂。
走出祠堂大门的时候,他看到两个十五屯的民兵像是拖死猪一样把被五花大绑却仍在扭动挣扎的徐管家拖进祠堂里面。
两个民兵也很快退出来了,祠堂里只剩下徐睦江、徐世柏,以及徐管家三个人。
过了很久——大概有两刻钟的时间吧,祠堂里传出一声嘶力竭的惨叫。
随后,徐世柏提着徐管家的人头走到祠堂门口,他随手把首级和沾满鲜血的倭刀向地上一扔,沉默的看着徐世杨。
“干得好,二哥,你为咱们徐家除去一个大奸细。”徐世杨笑着说:“请去休息吧,等三叔他们来,咱们家要开个内部大会。”
“别忘了你的承诺。”徐世柏依旧盯着徐世杨看。
“忘不了,还有,这段时间请照顾好大伯。”
徐睦江跟徐管家的感情一直不错,他亲眼看着儿子杀死徐管家,加上刚从家主位置上退下来,心里一定很不平衡。
所以得让徐世柏看着他,有徐世柏在眼前,徐睦江若是还想做些什么,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他得为徐世柏、徐世桢这两个儿子的前途着想。
徐睦江离开祠堂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眼睛里满是不舍。
从今往后,他不在是这个地方的主人了,徐家的家主今天就算完成了交接,他的政治生涯,到此彻底结束。
徐睦河走上去,想再跟他说几句话,徐睦江却是理都没理,按照徐世杨坚持的意见,他应该在两天内收拾妥当,前往浮来山定林寺定居。
徐睦江走后,徐睦河也感到有些凄凉。
那毕竟是他的兄长,当初兄弟两人一起考上进士,在整个齐省都算是一段佳话。
大周南迁的时候,也是两人一起商议留在齐省老家,整合家族势力,组织佃户建设坞堡,这才有了徐家如今的局面。
还有,当初也确实是两人都同意,等大金过来他们就……。
“父亲,事情还没完呢。”
徐世杨站在徐睦河背后,轻声说道:
“按照您答应孩儿的条件,那个鞑子猛安,由您亲手公开处决。”
这样,新的徐家,上上下下,就跟鞑子彻底不共戴天了。
没错,在徐睦河亲手沾上鞑子的血之前,徐世杨连他都不信任。
本质上来说,徐睦江和徐睦河,是两个政治光谱完全一样的人,如果不是徐世杨太年轻,资历不深,必须找一个睦字辈的老爷出面维持牌面,他都想让自己老爹也一起去定林寺。
‘算了,吃相不能太难看,反正这次过后,徐家已经是我的囊中之物。’
徐世杨感慨一声,从自己腰间抽出缴获自鞑子的腰刀,递给自己老爹:“父亲,请快些。”
“你们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啊。”
徐睦河看着一脸坚毅的徐世杨、徐世柳、徐世松这三个子侄辈,感慨的说:
“我们确实老了。行吧,为父再帮你们撑几年,之后徐家会成什么样,就全看你们自己的了!”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初五
徐家新任家主徐睦河在一屯宗祠前面的晒谷场上,亲手处决女真猛安主海林保,并用其首级祭祀徐家的列祖列宗,他对着徐家祖先的牌位,率领徐家长房、二房诸位子侄,当众发誓,要以“驱逐鞑虏,复我华夏”为毕生己任。
随后,徐家家主亲手把一首短歌写在徐家宗祠的照壁上: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全文是徐世杨一字不差的剽窃自另一个时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军歌,放在这里,似乎刚刚好。
只是徐世杨并不打算以文才留世,因此把这首剽窃作品的著作权给了自家老爹,这样的话,如果将来能够成功,徐睦河应该也能名垂青史吧?
想必,作为一个文人,他应该能够满足了。
……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初七
徐睦海抵达第一屯,随后徐家召开内部坞堡主会议。
按照徐世杨当初的设想,原本的徐家十八个坞堡(十五屯一直只算一个),重组成新的六大坞堡,每个坞堡都相当于以前2到3个坞堡的实力,最强的徐世杨甚至拥有相当于以前5个坞堡的人口!
六大坞堡的坞堡主分别是:1屯徐睦河、2屯徐世松、3屯栾廷玉、4屯孙立、5屯徐世杨和6屯徐睦海,不在名单内的原坞堡主,一律解职。
至于他们去干什么,今后再另行安排。
徐睦海并未反对这个决议,一个原因是他本来就对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事不怎么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也知道,凭他手上那点力量,反对也没什么用。
于是,徐家三老爷痛痛快快的答应前往浮来山任职,同时他提出自己不宜再与家主平坐,这个请求得到了徐睦河的首肯。
至此,徐家三足鼎立的局面彻底瓦解,原本实力庞大的庶子派和舅子派也垮台了。
原徐家二房掌握徐家整体大权,由于徐世松、徐世杨都是嫡子,因此嫡子派也算取得了这场无聊“宫斗”的全面胜利。
………………………………
第123章 新军
也许,只有嫡子派老大自居的徐世松会对这场宫斗的最后结果感到满意。
反正徐世杨对此是很无所谓。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次自家亲戚表现的实在太令人伤心,他本来打算采用更温和的手段,花费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一点一点整合家族内部力量使他们统一到同一面旗帜同一个目的之下。
为此,付出点财物和权利方面的牺牲也没什么,他之前一年就是这样做的。
只是,刚刚结束的战争,让他明白过来,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他让出去的利益,只会被极品亲戚们当成理所当然,关键时刻,他们丝毫不会因为这些利益而少在背后捅徐世杨几次刀子。
这促使他下定决心,挟全歼鞑子一个猛安的威名,联合徐世松、徐世柳逼迫徐睦河彻底表明立场,然后又利用二房系的力量,逼迫家主下台,从而整合整个徐家。
今天之后,徐世杨已经隐隐成为下一任家主的头号种子选手——实际上现在也可以利用徐睦河家主的身份,调动整个徐家的力量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当然,今后这次徐家高层人事变更很可能还会给徐世杨带来一些名誉上的麻烦,文人们不会在意徐睦江做了些什么,只会记得徐世杨逼迫长辈,霸占亲戚家产的黑点。
只是现在,徐世杨暂时顾不得书写历史的文人会给自己什么评价,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必须坚定向前。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的这次坞堡主会议上,除了划分新的势力范围之外,徐睦河还按照徐世杨的想法,对家族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统一内部阶层。
以集合力量,驱逐鞑虏为目标,新家主宣布整个徐家成为一个大军屯,徐家所有子民,不管男女老幼,全部为士兵。
所有人都要在徐世杨15屯那个15级军衔体制上找到位置。
简单来说,除了家主为上校,徐世杨因大败鞑子而晋升中校以外,其余坞堡主一律为少校军衔。
同时获得少校军衔的还有徐世柳。
各坞堡以此为标准,向下推算,除坞堡主以外,最高为公孙胜的上尉。
与原有15级军衔体系略有不同的是,下士下面的两级士兵被改为三级,分别是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
其中一等兵为战兵,二等兵是青壮民兵,三等兵为老弱病残。三等兵再往下,还有两级更低的阶级——庶民、奴隶。
庶民为犯了罪,却又罪不至死的汉人,以及表现出色的奴隶。
最低级的奴隶,是被俘的外族人,包括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民族和前次被俘的扶桑倭寇。
这样,原有的15级体系被扩充成18级体系,徐世杨把它戏称为“十一年式军衔制度”。
这个体系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阶级,获取或多或少的优惠和权利,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自己的阶级承担相应的义务。
其次,军衔制度确定以后,徐世杨开始扩充之所以能战胜鞑子的最重要支柱——新军。
按照家主的要求(其实是徐世杨背后推动的),除了徐世杨的第五屯以外,徐家其余5个坞堡,都应该组建一支以定远营为模板的新式军队。
其中1屯、2屯和6屯为步兵营,每个营标准编制500人,新编制内包括150个神机兵、150个锐士兵、100个选锋兵、80个炮兵和包含主要军官、旗鼓手、骑马通讯兵在内的营部。
栾廷玉的3屯和孙立的4屯为骑兵营。其中3屯为正规骑兵,编制200人。4屯为骑马步兵,编制300人。
徐世杨自己的第五屯,因为人口较多,扩编为两个步兵营。
这样的话,5个步兵营加2个骑兵营,总兵力3000人。所有士兵都为新军编制,除了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留在本坞堡之外,新军士兵的训练、作息、作战、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统一由新成立的新军司令部管辖,与士兵所属坞堡无关。
也就是说,坞堡只负责养兵,新军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新军司令部。
新军的第一任司令官,理所当然由徐世杨兼任。
这位司令官上任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按自己的趣味,给新建个营取个名字。
他自己组建的两个营,当然是定远和镇远。
另外三个步兵营,以三艘小型装甲舰的名字命名为经远、来远和平远,两个骑兵营为致远和靖远。
正好跳过最没特色和表现最差劲的济远,一个陆地上的北洋舰队渐渐成型。
新军的组建,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也是剥夺了坞堡主相当一部分权利。
因为新军全部为脱产士兵,作战时统一指挥也不归坞堡主管辖,官兵的薪资待遇却由所在坞堡提供,并且还有明确规定不准克扣。
这相当于用坞堡主的财力来为徐世杨的战略目标养兵,坞堡主们肯定不会喜欢,只是徐世杨现在声威日盛,坞堡主对此没什么好的对抗办法,只能执行。
为了避免坞堡主们暗中对新军士兵不利,徐世杨任命的新军第一批营长还是跟坞堡主高度重合的——栾廷玉、孙立分别为致远营和靖远营营长,徐世松为来远营营长。
包括徐世杨这个总司令兼任定远营营长在内,7个营中已有4个营的营长是现任坞堡主。
另外3个营中,镇远营营长为公孙胜;以徐睦河第一屯为基础组建的经远营暂时由徐世柳代理,等他去江南进学,则交给徐世柳的舅舅董超;以徐睦海第六屯为基础组建的平远营营长是他的小舅子张业。
这些人除了公孙胜以外,其他人都做过堡主。
徐世杨通过这种手段玩了个进二退一,暂时安抚原堡主阶级,走出把坞堡变成单纯人口单位,而非半独立势力的第一步。
当然,距离他的最终目标仍有很大距离,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作为军屯机构,非新军之外的其他堡民,人身关系依旧牢牢依附在坞堡主身上。
虽然徐家家主下令各坞堡主在农闲时期应该组织二等兵以上人员进行军训,并做到最少五日一练。但如何训练,战斗时民兵如何组织,配备什么武备,都完全取决于坞堡主个人。
这部分民兵依旧属于半农奴性质。
………………………………
第124章 宣言
莒州徐家的第一轮整改在建兴十一年十二月初正式启动。
这个月,整个齐省西南地区所有州县的坞堡主,都被一系列看似不怎么相关的消息震动了。
最先传来的消息是,大金军队深入江淮,一路上几乎横扫整个中原地区,被掠走的民众高达十万以上,牛羊财帛不计取数。
随后,另一个消息传来,大周长江水师在一次挡住了不善水战的女真人,最后大周主和派首领,现任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秦相公与大金勃极烈完颜宗弼会晤,双方签订新的和约。
新的协议与以前并无太大不同,核心依旧是周向金称臣,双方以叔侄相称。只是周每年向金纳贡增加至银绢60万两匹,另外,周需在一年之内,一次性向金支付300万贯犒军钱。
和约的具体细节传出后,天下震动。
几百万财帛,对富裕的江南来说,并不算特别大的压力。
但这是标准的不败而败,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奢望大周能重新振作起来,驱逐鞑虏收复中原的话,现在即使是最坚定的主战派,也不能指望凭借大周朝廷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份功业了。
当然,今年的大戏还没有结束。
勒索大周朝廷一大笔钱,并抓到足够的劳力后,金军开始收兵,向关外老家撤退。
在燕云附近,急着回家的金军遭遇元军的截击,双方在易州、燕州、顺州一代爆发大规模激战。
最终,鞑靼人取得了胜利,从女真人手中黑吃黑劫走人口3万,牛马2万,财帛无数。
女真人损失惨重,丢失了差不多一半的战利品,如果不是明年还有岁币和犒军钱可以期待,他们恐怕又要开始考虑南下劫掠了。
至此,建兴十一年的天下大事才算拉下帷幕。
当然,“小事”还有不少。
特别是对齐省西南附近地区来说,首要的大事其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