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候,平安拍了拍手,从屏风后面转出一个跟他相貌有七分相似的人。

    “我愚蠢的弟弟啊!你怎么敢向上国提出无礼的要求呢!”足利义持拍着胸膛,义正词严道:“倭国上下只有服从上国的安排,而不应该奢望任何东西……因为,能侍奉上国,就是我们无上的荣幸!”


………………………………

第810章 真正的神器

    平安很困惑,也很纠结,还很迷茫……倒不是因为打仗困难,恰恰相反,他不知道怎么收场。这位在疆场上所向无敌的大将,却不知道如何谈判。准确说,是一大块肉放在面前,却吃不到嘴里去。

    好在平安的难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齐王朱榑带领着仁川水师来了,一共十八艘战船,汇合平安的船队,陈兵京都以北的海面上,俯视着整个倭国。

    很显然,在经历过擒拿朝鲜国王的战斗之后,这位齐王殿下充满了信心,甚至比起平安还要强烈。

    “别的事情你都不要管了,一切交给本王!”

    朱榑见平安沉着脸,又忍不住道:“你就放心吧,该是将士们的,一点都少不了。”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还有和朝廷交代的事情,我也会想办法的,对了,还有刺杀太傅的凶手,也会找出来的。总而言之,一切有我就行了!”

    平安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去军营休息。

    不得不说,做事就要专业,足利义持已经那么谦卑地表态了,依旧没有打动朱榑铁石一般的心肠。

    所以他又把足利义嗣叫来,已经错过了一次的欧豆豆,这一次把屁股撅得更高了,匍匐在朱榑的脚边,就像是一条很温顺的狗……

    朱榑翘着二郎腿,竟然真的用手拍了拍足利义嗣的头,就仿佛笑摸狗头一般,瞬间,足利义嗣浑身颤抖,激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小人愿意替大明做事,小人愿意充当大明的鹰犬,不敢奢望任何东西。上国的任何要求,小人都会答应的,而且还是十倍,百倍孝敬上国。”

    朱榑很满意,满脸都是慈祥的笑容,“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你的汉语说得也很好,没有半点倭国的味道。这一点很好,本王真的很高兴……所以,本王决定给你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会安排你去大明进修。学习上国的本事,掌握治理国家的能力,将来你会成为有用的人才的!”

    朱榑直接让人把足利义嗣带走了,他还亲自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给梁国公蓝玉,希望让足利义嗣进入武学。

    当这封信漂洋过海,到了蓝玉的手里,可把老爷子气坏了。

    朱榑小崽子,也敢指挥自己了,你脑子坏了是吧?

    老夫是替大明培养将领,倭国将军的崽子老子才不管呢!要真是送过来,我就把他扔到野地里,直接喂狼算了。

    幸好太子朱高炽还在京城,他仔细看了看齐王的建议,觉得还真可行。只不过不能放在皇家武学里面。

    这位太子殿下想了个好主意,他设立了皇家武学外籍学堂。

    足利义嗣顺利进入,不光是他,还有许多藩国的王子,权贵子弟,都进入了这所学堂。

    足利义嗣经过了十年的苦学,终于从辎重营马队养马归来,一跃成为倭国将军,当然了,这是另一个故事,咱们先放一放……

    朱榑对着足利义持微微笑道:“令弟已经被我送去了大明,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足利义持脸色苍白,无言以对。

    朱榑摇了摇头,忍不住道:“太差,悟性太差了,我的意思还不明白吗?送他过去的人是我,而决定他回来的人,则是你!”

    足利义持深深吸口气,瞬间清楚了。

    对啊!

    真不愧是上国的王爷,说话就是有水平啊!

    只要我老老实实的,服从上国的安排,听从上国的命令,愚蠢的弟弟就永远在大明上学了,反之,这小子随时会回来抢走自己的一切!

    “小人明白了,小人会努力让王爷满意的。”

    朱榑摇头,“又错了,我不过是大明的一个藩王,让我满意有什么用?大明朝有天子,有太子,有那么多国公,还有太傅大人,你要让他们都满意才行!”

    足利义持毫不迟疑,用力磕头,“小人会努力的。”

    朱榑笑道:“我相信你是个聪明人。对了,我给你派二百名火铳手,让他们保护你,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明认可的人了。不过你想要拿到正式的册封,还要做出努力,懂了吗?”

    “懂了,懂了!”

    二百位士兵,举着火铳,对准了五十步之外的树林,等硝烟散去,遍地狼藉,碗口粗的树干纷纷折断,焦黑的裂口,诉说着火器的强悍威力。

    足利义持默默跪了下来,对着树林,伏身磕头,无比虔诚。

    他终于确认,大明的力量,不是他能抗拒的,这就是天神下凡!

    “在树林前建立神社,以示纪念,还有要在上国水师登陆的地方,设立碑文,这是倭国走向文明开化的起点!”

    足利义持从军营返回,就一刻不停,来见自己的父亲足利义满。

    “尊敬的父亲大人,您真的很聪明睿智,只可惜,你看错了弟弟,他永远几十个弟弟!”足利义持笑呵呵道:“他没有胆子去直面上国的将军,只能请商人帮忙。可是他忘了,这些和上国做生意的,哪个不要幕府点头?”

    “父亲大人,你只知道我反对跟上国贸易,可你清楚吗?我私下里也在利用和上国的贸易赚钱,不然我怎么养活军队,又怎么能从您的手里,夺取兵权?”

    “不过现在不需要了,上国已经给我派了人马,虽然只有两百,可是他们的火铳,足以杀死神明,没有人能阻挡上国的兵马……您是个聪明人,可我也不是笨蛋。”

    “尊敬的父亲大人,弟弟已经去了上国,儿子也打算让你去上国享福,父亲,您会享受一个完美的晚年!请——上路吧!

    足利义满盯着儿子,他没有悲伤,相反,还有些想笑。

    “我虽然不喜欢你,但是你的狠辣果决,还有无耻无情,让为父十分欣慰……你会让足利家族走向辉煌的,我也不得不承认,你是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一个让我惊讶的继承人。孩子,为父会等着你的成功的。”

    足利义满顿了顿,又把那个象征着倭国正统的三神器,送到了足利义持的面前。

    “我们足利家族应该出现一位皇者……我希望这个人是你!伟大的三神器会庇护着你,加油,我的孩子。”

    足利义满被带走了,足利义持瞧了瞧所谓的三神器。

    斑驳的铜镜,同样锈迹斑斑的短剑,还有那一块并不光滑的玉……这也算神器吗?能够跟大明士兵手里的火铳相提并论吗?

    “来人,把这三样东西装好,送去给齐王殿下,跟我的父亲一道,都送去大明。”

    军营之中,齐王大帐。

    使者押解着足利义满,到了朱榑的面前。

    “启禀王爷,此人就是窝藏罪犯的凶手,倭国把他交给上国,作为赔罪。另外该如何赔偿,倭国还在商议之中,很快就会有结果,总而言之,倭国一定会让上国满意的。”

    足利义满完全懵了,不是说要送他去养老吗?

    怎么要把他作为凶手交给大明?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该死的兔崽子,他跟大明说了什么?

    我是冤枉的!

    冤枉的!

    “王爷,足利义持还送来了倭国的三神器,说是要进献给大明天子,以示诚意。”

    “神器?”

    朱榑吃了一惊,让人拿过来,他随意摆弄,瞧了两眼,顿时就黑脸了。

    这算什么神器啊?

    “破镜子,破宝剑,没人要的破玉,这要是能当成礼物送给皇兄,皇兄还不杀了我!”朱榑很不客气,随手扔在了地上,就像是对待破烂一样。

    可是随着三神器落地,足利义满的心也跟着落地了!

    像是那个镜子一样,碎成了八瓣儿!

    他怪叫着扑过去,就像是个老母鸡似的,把镜子抓在手里,努力拼合,可是不管他怎么拼,也都是一堆碎片。

    足利义满怪叫了一声,终于昏了过去。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三神器会被儿子轻易送出来,那小子是疯了吗?

    其实足利义满还真误会了。他的宝贝儿子比什么时候都要清醒。从当年的通商算起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这段时间里,大明朝的变法不断影响着倭国,使得年轻一代也在发生着改变……三神器算什么!比起大明的青睐,一文不值!

    三天之后,朱榑派人押解着足利义满,登上前往大明的船只。

    与此同时,足利义持也赶来了。

    他谦卑地跪在朱榑的面前。

    “敝国太贫穷了,三神器根本入不了齐王的法眼……小人只有献上人口,作为礼物。小人会在半年之内,提供三十万壮劳力给大明,还望齐王殿下笑纳!”

    “哈哈哈哈!”

    朱榑大笑,伸腿踢了一脚足利义持。

    “小子还算上心,知道大明用人,这份礼我收下了。不过你说你们很穷,这个本王不同意……回头我会聘请专门人员,过来帮着你们勘察矿产,到时候,你可要提供方便才是!”

    “不……如果有矿产,都是大明的财物,小人不过是替大明守卫,小人……就是大明的一条狗!”

    “哈哈哈!”

    朱榑放声大笑,“很好,真是想不到,倭国竟然有你这样的人才……本王准备送八门火炮给你,如何啊?”

    足利义持眼睛冒光,磕头作响,激动道:“王爷若是能赐下真正的神器大炮,小人愿意用同样重量的金子交换!”


………………………………

第811章 血染应天

    用同样重量的金子去换大炮。

    听着很震撼,可仔细一算,一门炮一千斤,也不过是一万六千两黄金罢了,很多吗?真的一点都不多。

    足利义持简直做梦都能笑醒了,有这八门炮放在城头,谁还敢跟他做对?

    这八门炮不光是威力无穷,更是代表了大明对他的认可,有大炮在,那些地方世家诸侯,还不乖乖服从命令!

    上国需要劳动力,就让他们出,正好老子还能分一杯羹。

    倭国的反应很奇怪吗?

    他们为什么没有团结一心,为什么没有举国玉碎,跟大明血拼到底?

    拜托,这可不是自信心爆棚的一亿疯子……虽然两次神风,让倭国对中原王朝失去了一些敬畏。

    但是别忘了,在宋代,倭国还往中原送女人,主动借种呢!

    而且最近这些年,大明的强盛也看在倭国的眼里,加上高大的军舰,强悍的火炮,很快就让倭国跪下了。

    足利义持觉得有必要继遣唐使之后,派出遣明使,向大明学习最先进的经验。

    只不过上国还没有同意,他不能贸然行事。

    那有没有办法,取悦上国呢?

    足利义持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明的水师士兵普遍短发,有一次在宴会上,发现朱榑也是短发。

    这让足利义持颇为惊讶,大明怎么流行剃发了?

    他也闹不清楚怎么回事,但是却不妨碍他效仿大明,这位果断就剃了个大秃头!

    当他谄媚地哈着腰,努力让朱榑看到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之时……朱榑也是叹为观止,都说倭女会伺候人,这倭国的男人骨子里也有一套啊!他们卖力气伺候,让你想不感动都不行。

    “足利义持啊,本王就要返回朝鲜了,接下来朝廷会派遣谁来治理倭国,还要听陛下的意思。总而言之,你要好自为之,小心伺候着,千万不能怠慢了。”

    朱榑仔细提醒着,可是他没有注意到,足利义持的腰背不是那么弯了,而且神色之中,竟然露出一丝不耐烦。

    你都要滚蛋了,还来命令我,你脑子坏了,还是我的脑子坏了!

    原本足利义持每天都要向大明的军营方向磕头。

    从这一次谈话回来,他就自动取消了这个环节!

    ……

    “小人,十足的小人!倭国都是小人!难怪你们个子矮,你们的心都是矮的!无耻!砸碎!”

    朱榑气得把帐篷所有的东西都砸了一个遍儿……

    “奶奶的,你以为老子走了,就没办法了?笑话!本王想捏死倭国,就像捏死个臭虫一样容易!”

    朱榑来回踱步,走了几十圈,而后取来了纸笔,工工整整,给朱棣写信。

    “皇兄在上,倭国百姓生于海岛蛮夷之地,火山遍布,物产奇缺,人皆不知礼仪,欺软怕硬,寡廉鲜耻,毫无道德可言,更无半点纲常论理可讲……倭国上下,畏威而不怀德。以仁义教化,痴心妄想,以刚猛服人,开支庞大,靡费万千……故此臣弟建议,以夷制夷,以夷款夷。”

    “臣弟以为,朝鲜和倭国,世代仇敌,可以用朝鲜之官,治倭国之民,用倭国之兵,弹压朝鲜之乱。让双方彼此杀戮,互相仇视,互相制约,如此朝廷就可以从容制衡,以最小的付出,统御两国蛮夷……”

    朱橚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他都惊讶了,自己什么时候文采这么好了?早先有这本事,他都能抢了罗贯中的生意。

    真是文思如泉涌,停都挺不住啊!

    足利义持,倭寇!

    你们惹到老子了,一封奏疏上去,我要让你们倭国流血千里,伏尸百万!

    敢小觑你家齐王爷爷,真是不想活了。

    朱榑将书信封好,安排人,用最快的船只,送去了京城,递到了朱棣的手里。

    做为大明的君主,朱棣在龙椅上已经坐了七年。

    他已经渐渐告别中年,虽然身体依旧强壮,精气神也还够用,但是扎实的肌肉变得松弛了一些,脸上的皱纹增加,越发不能熬夜了。

    朱棣虽然不觉得没法胜任工作,但是他已经有意栽培朱高炽,让他替自己处理乱糟糟的政务。

    朱大胖的日子不算好过,他每天忙碌,比起从前瘦了一大圈,经常熬夜,黑眼圈都出来了。

    “父皇,干脆让师父回京算了,让他老人家坐镇,孩儿也能轻松一些!”

    “呸!你想什么呢?”

    朱棣恶狠狠道:“师父,师父!你天天不提几遍姓柳的难受是吧?你是未来的大明天子,你要学会自己决断,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师父来吧?”

    朱高炽翻了翻白眼,我才不犯傻呢!

    假如我真的当了皇帝,我就把一切都甩给师父,当个撒手掌柜的,我和父亲是不一样的。朱高炽暗戳戳想到。

    朱棣眉头紧皱,他挺讨厌柳淳的,而且还是没有道理那种……如果硬要说为什么?或许就是柳淳太让人嫉妒了。

    年少成名,文武全才,名扬天下,弟子徒孙一大帮,两朝宠臣,官居极品……就连家里都十分和睦,三位夫人,各有所长,儿女俱全……简直没有缺点,活得都不像个人了。

    遍观史册,就算是诸葛武侯,还要娶个丑女呢!也没像柳淳这么顺啊!

    所以朱棣把柳淳按在了应天,他倒要看看,这小子面对刺杀,他会怎么样?是继续扮演圣人?还是干脆亮出獠牙?

    “孩儿觉得师父还是会公事公办的,他不会把私人感情带入国事当中。”朱高炽认真道。

    朱棣冷哼,“他要是真那样,父皇就立刻罢免了他!或者干脆封他衍圣公,放在庙里供起来算了。”

    朱高炽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别的不敢说,我可比你更了解师父。他老人家就不是那样的人!

    正在这时候,杨士奇突然求见。

    在他手里捏着厚厚的一摞名单,他的额头冒汗,浑身微微颤抖,神色和脚步,都带着慌乱。

    “陛下,这是应天送来的名单,请陛下勾绝!”

    朱棣微微迟疑,突然笑道:“是勾绝吗?人很多?”

    杨士奇连连点头,“足有上千个,臣恳请陛下法外开恩,以示仁慈。”

    朱棣哈哈大笑,把名单接过来,连看都没看,提起御笔,直接在封面上画了个鲜红的叉。

    “都杀了吧,不用看了!”

    “啊!”

    杨士奇大惊失色,不可以啊!

    他急忙道:“陛下,这次应天勾绝的人犯太多了,如此一来,今年要杀的罪犯会比历年都多,毕竟人命关天,陛下可以酌情宽宥几个……哪怕发配海外也好,若是全数勾绝,一个也没有放过,臣唯恐会有人议论。”

    朱棣摇头,“议论?朕从来就不怕议论!既然是太傅上奏,朕怎么会轻易更改!这些人自己找死,若是让朕做主,只会杀得更多!行了,你不要废话了,赶快下去吧!”

    杨士奇还能说什么,只能捧着厚厚的一摞名单下去,这一次是真的要血流成河,血染秦淮河了。

    ……

    应天大牢,柳淳坐在太师椅上,有狱卒不断将一个个犯人送到他的面前,供柳淳做最好的核实,然后就要送去法场。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被推到了近前。

    此人仰起头,盯着柳淳,眼神复杂,半晌,他才缓缓道:“柳大人,老夫当年可是帮过你的!”

    柳淳没有说话,只是微笑。

    老者又道:“老夫不过是办学而已,莫非也惹到了柳太傅?”

    柳淳摇了摇头,“朱守仁,自从永乐二年,你在江南办学,到底是什么目的,你我都清楚……你表面上打着支持科学的旗号,可暗中却是还在讲着儒家的那一套。三纲五常,不过是重新打扮了一下,就想瞒过我的眼睛吗?”

    朱守仁无奈道:“读了一辈子的书,到了这把年纪,却变得没用了,老夫不甘心啊!不过……柳太傅,这样就该杀吗?你不是讲做事要守规矩吗?大明的哪一条法令规定,不许宣讲儒学?哪一条说跟你做对,就要杀人?你这样做,未免也太过分了吧?”

    “哈哈哈!”

    柳淳朗声大笑,“朱先生,我收回之前的话,过去我不认同孔老夫子的学问,可他老人家也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诛杀少正卯!我不是说少正卯是错的,而是要推行新的学问,就必须断然处置旧时代的渣滓!”

    柳淳森森道:“你虽然没有直接和三义社勾结,可是你们这些人互为表里,整个应天,乃至江南,都是你们搞乱的……所以要重新整顿江南,整顿大明……我就不得不杀人!”

    “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到了这时候,你都该死了!你死之后,我会用四书五经替你殉葬的!”

    朱守仁咬了咬牙,晃着苍白的头颅,恶狠狠盯着柳淳,他突然大笑。

    “柳淳,你今天杀我们这些人,早晚有一天,你会作法自毙,害了你自己!老夫在地狱里先占个位置,等候你柳大人!“

    柳淳面色不改,只是让狱卒把朱守仁拖下去,送到法场。

    这些老朽不除,变法才会有反复的一天。

    柳淳毫不犹豫道:“再把下一个拖上来!今天主要杀这些理学名臣!”

    顶点


………………………………

第812章 干干净净的江南

    “去岁八大钱庄分别向你的书院捐赠了数十万两之多,你有什么想说的?”

    柳淳的面前是一个苍老的儒者,他须发皆白,眼神却十分明亮,不屑地瞧着柳淳,淡然吐出两个字:“人心!”

    虽然朝廷信了你的鬼话,推行科学,打压儒家,但是没有关系……两千多年,儒家遇到的危局多了去了。

    曾经法家盛行,黄老之学占据朝堂,再后来,释教西来,扰乱道统……可结果呢?这些乱七八糟的学问都被压制下去了,天下依旧是儒家的天下,孔孟之道,深入人心!

    “他们愿意捐钱,愿意弘扬正道……柳淳,你当真连人心都要管吗?你也太霸道了!”

    柳淳哈哈大笑,“我不管人心,可我要管这些钱的走向!艾固本,你难道不清楚,钱庄向你们捐钱,是为了躲避纳税吗?”

    “什么?”苍老的艾固本吓了一跳,他万万想不到,竟然会有这一层的关系。

    “你胡说!”

    老头须发皆乍,怒喝道:“柳淳,你这是罗织罪名,陷害无辜,你卑鄙!”

    “哈哈哈!”柳淳不屑冷笑,“艾固本,就算我陷害你们,可你能说得清楚,为什么一个书院,不过数百名学生,每年要接受几十万的捐助?你的钱都用在了哪里?”

    “我,我只有用处,用不着你们管!”

    柳淳冷笑,“在大明朝,没有法外之地……尤其是关乎纳税的大事,更是比天还大!你创办书院,勾结一些人讲学,明着探讨学问,反对变法,暗中呢,干着勾结商贾,替他们避税的勾当,这就是你的正道?你所谓的人心吗?”

    “你,你胡说!”艾本固疯狂反驳,晃着苍白的头颅,破口大骂。

    可柳淳已经懒得听了。

    按照柳淳的想法,他一直不希望走到这一步。可是他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许多人是宁可死,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商贾勾结官吏,拉拢儒者,掌控舆论……这样一来,他们彼此配合,就可以轻松攫取财富,为所欲为。

    靠着这种手段,固然快速聚敛财富,但是对这个天下来说,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腐蚀官僚体系,颠倒黑白,把江南弄得一团糟。

    所以像三义会这种野心勃勃的豪商,跟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官吏权贵,还有甘心替他们摇旗呐喊的儒者,报社,通通都成了清理的对象。

    或许其中有人是冤枉的,可柳淳已经不准备给他们机会了。

    尘归尘,土归土,这些旧时代的渣滓,就该被扫进垃圾堆!

    ……

    应天的百姓,多了个看热闹的机会。

    每天都有人被处死,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名噪一时的大人物。或许对于柳淳来说,他们小到不能再小了,可是在普通百姓看来,这些人就是天!

    皇族之中,庆成郡主,还有她的两个儿子,因为勾结商贾,贪墨巨万,加之许多为非作歹的恶事,被判处斩立决。

    朱棣发了善心,赐死了庆成郡主,她的两个儿子却难逃这一刀。

    就在斩杀他们的这一天,有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赶来了,他们都盯着法场,盯着这两个被杀的人。

    当他们人头落地的那一刻,这些百姓才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他们就是在均田之中,被分到土地,然后又被庆成郡主一家,想尽办法夺走土地的百姓……敲诈、勒索、诬陷,甚至是扒开河堤,淹没一个村子,造成二百多人丧命!

    一个郡主府邸,罪孽罄竹难书!

    “朝廷英明,吾皇万岁!”

    百姓的欢呼之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各地的报社也都动了起来,他们遵照朝廷的指令,将发生在应天的这一切,向各地传播。

    这一次的报纸内容不再是混乱的,也不是混淆黑白,悚然听闻……基本上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处死这些人的原因。

    有贪墨害民,也有囤积居奇,收买官吏……以三义社为核心的晋商、盐商、还有许多海商,都难逃一劫。

    在所有人物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个叫方昇的家伙。

    这位是何方神圣呢?

    竟然值得大家伙如此在意?

    他的地位不高,也不是官员,他早年读过书,还进过国子监,但是很可惜,没有等到名额,不能入仕为官,困在京城,花光了积蓄,穷困潦倒,几乎到了绝境。

    但是接下来方昇的经历就像开挂了似的。

    他突然得到了钱,突然开了一家青楼,突然手下有了一大帮人……二十年的功夫,一跃成为秦淮河最大的老板。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钱,也没人知道他掌控了多少青楼女子,还没人知道他结交了多少权贵……从洪武朝,到建文朝,再到永乐朝。

    他都屹立不摇,虽然中间遇到过危机,可他都挺了过来,并且生意越做越大,这样一个人物,在百姓的心中,就是神仙。

    当他被处死的时候,整个秦淮河的青楼都惊动了。

    无数女子清水着脸,一尘不染,来观看这位大豪的死。

    她们连眼皮都不眨,就这么看着。

    平时身材修长,满身书卷气的方昇,此刻邋遢,污秽,头发胡子竟然还有白的了。他卑怯地跪在地上,浑身瘫软,比一摊烂泥还不如。

    他茫然向四周看着,希望能有人救他。

    可是戏文里常有的刀下留人桥段,并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

    伴随着鬼头刀,他的人头飞出,血溅三尺!

    这一滩血,彻底震撼了所有人。

    长久以来,在中原大地,一直存在着庙堂和江湖。

    有人说皇权不下乡,其实这个说法还不准确。

    皇权不能去的地方多了。

    比如一些行会,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朝廷管不了……比如说很多商行店铺,招收学徒工,就有明确的规定,师父打你,骂你,受不了,自己死了,或者遇到了意外,师父一概不用负责。

    这套规矩同样适用于一些江湖艺人。

    另外就是青楼,这里也不是朝廷能染指的。

    朝廷无法染指,绝不代表着没有压榨,没有黑暗……相反,这里面都是藏污纳垢,可怕到了极点,活生生吃人!

    一个青楼秦淮河的大老板被处死了,应天最大的流氓头子授首了。

    原来真的有一种力量,能够清理这些杂碎……虽然不敢说天下一片光明,再也没有不公不义……但至少有人管这些事情了。

    千百年来,没人敢碰的东西,有人处理了。

    朝廷开始主持公道,遇到了事情,只好朝廷会成为大家的指望……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人惊叹了。

    朱棣登基之初,大刀阔斧,处理过乱七八糟的势力。

    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初,也曾整顿过……但是相比起这一次,规模和力度都小了太多。

    而且这一次是真的触及到了核心,触碰到了过去没人触碰的领域……商贾,儒者,各界名流,甚至连寺庙,都遭到了清理。

    柳淳给朱棣上去了一千人的勾决名单,可事实上,柳淳处死的人数,超过了五千!

    不光是应天,包括苏州,松江,镇江,杭州,扬州,泰州,淮安,还有凤阳,清洗像是一阵巨大的台风,席卷呼啸而过。

    狂风席卷之后,留下了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净!

    “师父,您老人家终于施展了霹雳手段,弟子简直五体投地!”

    朱高燧热情洋溢,兴奋地挥舞胳膊……这些日子以来,他也出了很大的力气,几乎每一天,朱高燧都处在亢奋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