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让当初得了田地,就拍拍屁股回家了,以为人家柳公子没招了,不成了!结果呢,人家办了冶铁厂,吞并了十来家铁厂,那高炉里面流出来的不是铁水,是实实在在的金子,银子!
那些离开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蓝勇几次去白羊口,太清楚柳淳的厉害。
燕王府的护卫也是有福气,居然能到柳淳手下做事……“对了,柳兄弟,你现在还要人不?”
上钩了!
柳淳简直想大笑三声!
不过,还要忍着!
“人我还是需要的……只不过受制于现有的条件,你瞧瞧,我的钢铁厂规模有限,开垦田地也需要牲畜,农具……这么说吧,假如给我一两年,再安顿三万五万,是没有问题的。可当下却是不行,我力有未逮啊!”
蓝勇脑筋还没转过来,懊恼道:“这可怎么办!那些受伤的弟兄,就只能解甲归田,回乡下受穷吗?”
柳淳简直想给他一斧子,让他开开窍!
无奈何,只能怕用力拍胸膛,“我这个人最敬仰好汉!没说的,就算砸锅卖铁,把全部家产都给当了,我也不能让弟兄们受委屈。放心吧,让他们全都转成大宁都司的军户,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们!”
………………………………
第92章 一本奇书
蓝勇听完柳淳慷慨激昂的表态,顿时感动坏了,深深一躬,“柳兄弟高义,没齿难忘,我,我这就去告诉大家伙去!”
说完,迈开两条大长腿,转眼就消失了。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啊!
我用得着你感谢吗?
再说了,要想谢我,拿点真东西啊!
金银,粮食,牛马……总要给我些好处吧?我都说得那么明白了,怎么就听不懂啊?柳淳气得翻白眼,奈何蓝勇这伙跑没影了,根本就追不上,这不是挖坑自己跳吗?
柳淳现在就盼着谁也别来才好。
显然,他是痴心妄想了,蓝勇快马回到军营,那叫一个喜气洋洋啊!
“快,快去告诉大家伙,我有好事宣布!”
军中的弟兄们闻讯,全都赶了过来。
“勇哥,啥好事啊?你要娶媳妇了,是吧?”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一阵唏嘘……很多人都替蓝勇高兴,可也有人黯然,同样出生入死,人家又是封爵,又是娶妻,好事都让他摊上了。
可瞧瞧咱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人和人的差距,也实在是太大了。
前几天军中就有消息流传,朝廷要把大家伙安顿在塞上,充作军户,为国戍边!
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让无数人心生寒凉。
众所周知,按照老朱的规矩,一旦成为军户,就要世世代代,永远无法摆脱。
这还只是军户的苦恼之一……按照朝廷的规矩,军户每亩田要纳赋一斗,而内地的官田,田赋是五升三,民田仅有三升三,也就是说,军户的田赋是官田的两倍,是民田的三倍!
更要命的是军户一般散布九边,属于苦寒之地,亩产本就低,赋税又重,还要训练打仗,动不动有鞑子入寇抢掠。
生活苦,负担重,还不安全。
军户逃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向对老百姓仁慈的朱元璋,在军户的问题上,却是偏执过分!为了他不费百姓一粒米,而养兵百万的目标,不断充实军户。
从各地移民,迁居豪强,发配罪犯……用各种手段,维持军户的数量。
只不过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军户逃亡的速度。
尤其是这一次攻下了辽东,占领了漠南,多出了这么大的一片土地,该怎么掌握,老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就只能把一些军中将士,就地变为军户,让他们屯田戍边。
如此做法,一直贯穿整个明朝,著名的戚家军在抗倭胜利之后,被调到了蓟镇,很多人就在当地娶妻生子,再也没有回到老家义乌……
蓝玉带出去十万人,回来七万,按照朝廷的计划,至少要留下三万多人。
戍边的军户有了,蓝玉的势力也被削弱了,还省了从内地移民,真是一举三得!
可唯独苦了这些征战沙场的勇士!
我们为了朝廷,负伤流血,不惜性命,居然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为什么,做得越多,付出的就越多?
真是让人心寒啊!
蓝勇扫视所有人,他能看出有些弟兄,真的是强作欢颜,他们的心里苦啊!
“弟兄们,我的那点事情,不值一提,倒是大家伙,我给你们找了个好出路,你们知道柳公子不?”
提到了柳淳,军中将士无不竖起耳朵,瞪大眼睛。
他们能不熟悉吗?
军中的卫生条例是柳淳拟定的,好些受伤的兵卒都是按照他的办法治好的。还有这次出征,他们身上的战袄,吃的粮食,喝的姜茶,都是柳公子安排的。
莫不是说,柳公子又要帮到大家伙了?
“是这样的,我跟柳兄弟谈了,他说可以帮着安顿大家伙……当下大宁的冶铁厂,还有许多商号,土地,牧场……他说呢,保证让大家伙过上富足的日子。柳兄弟有多大的本事,你们清楚,他说话可是算数的。不信你们瞧瞧去,白羊口那些人,凡是跟他干的,都拿到了价值不等的股份,现在一个个财大气粗,那些妇人比爷们还体面哩!”
“当真?”有人惊问道:“勇哥,我们要是去了,岂不是要听娘们的摆布?”
蓝勇哼了一声,“没出息的玩意,你不会想办法摆布她们啊?”
“是啊,是啊!你可以白天听她们摆布,晚上摆布她们,这不就扯平了!”
“哈哈哈!“
……
“这小子还算有点良心!”
蓝玉知道消息之后,颇为欣慰。他马上就要提兵入喜峰口,回北平。能在回去之前,把弟兄们安顿好了,也算是了了一件心事。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找这小子商量。
在蓝玉的面前,摆着一摞纸,在上面只有七个字,扣除“常氏兵法”这四个字之外,就是“蓝玉著”。
“奶奶的,写书不易啊!”
蓝玉把书稿一推,晃着大脑袋,带领着手下的弟兄,来到了大宁冶铁厂。
还真别说,几天不见,这里就改变不少……周围的荒地都被清理出来,有人正在忙碌盖房,地面洒扫干干净净,人们往来,井井有条。
别看是个工厂,一般的军营都赶不上。
这小子要是能一心领兵,保证是个好苗子!
蓝玉也有些无奈,他几次招揽,当干儿子、女婿,徒弟,什么条件都不成,难道你还想当我的小祖宗?
蓝玉干脆放弃了打算,他催马进来,柳淳一肚子火气,却也不好闭门不见。
“你小子说了,愿意帮忙,对吧?”
“对!”
“那就好,这是八千名弟兄,我都给送来了,接着还有,本爵可告诉你,他们跟着我出生入死,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可不许亏待他们!”
大话说出去了,柳淳还能怎么办?
“我当然不会辜负诸位弟兄,但是令行禁止,大宁虽然不比军营,但也是有砖有土有王法的地方!他们敢不服从命令,想跑我这儿当老太爷,那可不成!我这里……不养懒汉!”
“哈哈哈!”
蓝玉仰天大笑,“说得好!本爵更瞧不起懒人!拿着!”
探手,解下了佩剑,扔给了柳淳。
“接着!”
柳淳拿过了佩剑,蓝玉对着所有人道:“你们都见过,这是我的佩剑,现在交给了柳经历,以后都听他的吩咐,让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不听话,杀!”
“明白没有?”
“明白!”
几千人一起呐喊,那个气势当真不一般。
柳淳也有些热血沸腾。
朱棣手下的护卫,蓝玉的人马,加起来好几万人,全都听他的安排,试问整个大明朝,还有比他权力更大的六品官吗?
这个经历当得真值!
柳淳都不想着那些牲畜牛马了。
有人就有一切!
这么多青壮的汉子,足以改天换日,让大宁都司日月换新天了。
“我也向大家做个保证,只要三年,我让你们个个月入过十两银子,做不到,就让侯爷来找我算账!”
双方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交接,蓝玉转身就走,刚出去没几十步,又拨转马头,回来了!
柳淳暗暗松了口气,姓蓝的还是有良心的,不能光甩给我包袱,不给好处吧!上次他可是给了好几千牛马牲畜,这次也不会少的。
柳淳信心满满。
蓝玉到了柳淳的面前,未曾开口,老脸发红。
“那个,你能帮我个忙不?我不太会写兵书。”
这位竟然像个小学生似的,柳淳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你不是还要收我当徒弟吗?怎么当师父向弟子求教了?
“我可以送你一本奇书,但是吗……需要给点稿费!”
………………………………
第93章 黄子澄的雄心壮志
“小兔崽子,你的书挺好看的。”蓝玉红着眼圈,呲着牙对柳淳道。
好看就好,给稿费吧!
柳淳的手都伸出来了,准备要钱!
啪!
蓝玉狠狠一巴掌,他怒吼道:“小兔崽子,你怎么就那么不长进,亏本爵把你当个人看!你怎么就不学好?”
柳淳被打得手都肿了,人也懵了。
蓝玉怒不可遏,须发皆乍,恨不得要宰了他。就仿佛是自家孩子不学好,干了坏事似的……“你装什么无辜,居然看那种东西,你,你让本爵说什么好!”蓝玉心痛得脸都扭曲了,他是真想栽培柳淳来的,谁成想,这小子太龌龊了。
“等等!”
柳淳突然感到不对劲,他用那只完好的手,把蓝玉怀里的书稿抢了过来。结果翻开一看,他也傻眼了。
前两卷是三国没错,大约写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可后面一卷怎么变了?换成西门大官人了!
“该死!”
柳淳二话不说,冲去找罗贯中算账,半个时辰之后,他捧着一摞厚厚的文稿回来,这回没错了,全都是《三国演义》。
老罗的习惯也太差了,居然把不同的书混在了一起,柳淳拿的匆忙,也没有分辨,结果闹了大乌龙。
他已经告诉了老罗,扣半个月的工钱,让他涨点记性!
柳淳气哼哼道:“是写书的弄混了,我是无辜的!这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言语平实,格局宏大,奇谋诡计,勾心斗角,什么都有。跟《孙子兵法》一起看,吃透了,写兵书就没什么难的了。”
蓝玉接过来,随手翻了翻,果然好看!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真是热血沸腾,大丈夫当如是啊!
“好,太好了!”
蓝玉感慨万千,真是想不到,话本小说,居然能这么好看?写书的人真是厉害!
只不过感叹之后,蓝玉又迟疑起来,这本书虽好,可,可总觉得似乎是另外一本,更加让他好奇,还是抓心挠肝的那种,比三国强烈多了!
蓝玉放下手里的《三国演义》,红着老脸,探身道:“那,那本书往下写的是……?”
“哪本?”柳淳怎么看不出来,顿时眉头挑起,带着怒气反问。
蓝玉瞧了瞧周围,压低声音道:“当然是那个什么西门庆了,还有吗?”这家伙眯缝着眼睛,一副猥琐的模样,让柳淳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可是堂堂的永昌侯!看那玩意干什么?再说了,凭你的权势,直接来真的就是了,何必费劲看书?”柳淳怒对道。
“你小子要不是看过了,怎么知道那不是好东西?所以……别跟本爵装蒜!”蓝玉总算机灵了一回,他怪眼圆睁:“还有,你当本爵是什么人?还来真的?我怎么会干那么不要脸的事情?”
“你也知道不要脸,那看书就有脸了?”柳淳毫不客气道。
蓝玉憋得脖子跟脸一般粗,瞪着牛眼,争辩道:“那,那看书总比玩真的强!本爵可是个正人君子,还要给皇孙当师父呢,不能胡来的,不行的!”
这位总算是想起了他的身份,按理说为人师表,不能……可,可谁让书那么好看,私下里瞧瞧,没关系的!
“对了,你小子可不许泄露出去,不然本爵让你好看!”蓝玉恶狠狠威胁。
柳淳是半点都不害怕,相反,他很想给姓蓝的一顿胖揍。
你丫的理由一大堆,那刚刚凭什么打我?最讨厌假道学,伪善的货,简直比玩世不恭的人还可恶!
柳淳已经懒得跟他争论,直接捞干的吧!
“书我可以送给你,但稿费的事情,必须……”
“好说,好说!”
蓝玉眉开眼笑,不等柳淳说完,就开口道:“就算不看你的面子,也要照顾我的部下,放心,能给的东西,我全都会给,牲畜,金银,珠宝,一样少不了……”蓝玉站起身,让人把《三国演义》收拾起来,随意扔到车上,然后才转身道:“那,那套书什么时候给我……挺急的!”
柳淳都无语了,“那套书还在写作之中,只能写出来一些,给你送去。”
蓝玉一听,难免失望,这要是都写完了该多好啊!
“你告诉写书的人,每天不许乱跑,除了吃喝拉撒,全都给我老实写书!定期交给八百里加急,我这就要回京城了,一定要给我送去!”
蓝玉煞有介事提醒道,柳淳还能说什么?人家为了吃个荔枝,快马传递,被骂了上千年,你更厉害,为了看西门大官人,居然动用八百里加急!
柳淳开始怀疑,蓝玉未必用心看《三国演义》,而且很有可能,他的兵书也会变了味道,要是那样的话,乐子可就大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丢人也是丢蓝玉的,跟他有什么关系!
柳淳只对“稿费”感兴趣,当然了,稿费的真正主人老罗,也被柳淳华丽无视了。一个写书的,老实码字就是了,别的,对不起,跟他无关!
老罗在柳淳这里,已经毫无地位可言了。
……
蓝玉带领着人马,逶迤南下。
这一回路过喜峰口,关上的守军紧闭城门,手下的人都怒了,好大胆子,敢不放凯旋之师进城休息,拆了你的城池。
见下面人跃跃欲试,蓝玉把脸沉下来。
“军规当严苛,由不得半点马虎!现在是半夜,城门不能开放,你们瞎起哄干什么?都给我老实等着!”
让蓝玉一顿臭骂,手下人都不敢开口了。他们一个个完全傻了,怎么侯爷变了个人,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蓝玉在心里暗道:“老子现在和以往不一样了,哪怕是装,也要装得像一点!为了姐夫的嘱托,为了所有武人,一定要当好皇孙的师父!一定!”
蓝大将军,载誉归来,非但没有自恃功高,反而处处谦恭和善,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敬佩……就连太子朱标都对蓝玉的变化啧啧称奇。
正好,他巡边的任务也结束了,大宁都司又筹建起来,他也要跟着蓝玉一起回京。
可就在朱标的身边,有一个人怒火三千丈,急得嘴上都起了泡。
此人正是探花郎黄子澄!
自从上次他谏言之后,朱标对他就有些冷淡,尤其是在白羊口回来,朱标就转而支持经营大宁都司。
蓝玉俘虏了北元皇帝,朱标毫不犹豫把这些人都交给了柳淳改造,甚至没有问过他的意见。
这就是失宠的滋味吗?
黄子澄的心拔凉拔凉的,不行,必须要让殿下看到他的价值,必须替文官争口气!
“殿下,微臣想留在北平,大兴教化之事,还请殿下成全!”
朱标大吃一惊,“先生,北平苦寒,怕不妥当吧?”
黄子澄当然知道,可相比起被太子抛弃,什么都不重要了。
他猛地跪倒,咬着牙道:“请太子殿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教化一方,让北地学子,沐浴皇恩,久后为殿下效力!”
这位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想的全都是柳淳,那小子以商贾起家,用邪说蛊惑殿下,居心叵测,我就用儒学教化,堂堂正正迎战,看看谁更厉害?
………………………………
第94章 缠足之风
“先生当真要留在北平?”朱标迟疑道:“先生文采过人,学问笃实,更兼精通典籍,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可以一日无肉,但不能一日无先生啊!”
黄子澄心中叫苦,难道他就比肉强点吗?
从朱标的话中,黄子澄越发坚定了想法。
没错,在太子看来,他只会舞文弄墨,别的事情,一概不成。
如果坐实了这个印象,他这辈子也就能当个词臣了,这是黄子澄万万不能接受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有无数的抱负呢!
更何况蓝玉立下大功,俨然成为武夫勋贵的领袖,柳淳那小子献策,朝廷按照他的方法经营大宁都司,还有燕王朱棣,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么多的事情,身为一个文官,连点表现的余地都没有,都说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可现在连治天下的权力都被拿走了。
年轻气盛的探花郎岂能善罢甘休!
“殿下,北平苦寒,正是磨砺品行之地。臣蒙圣人不弃,点了探花,又承殿下大恩,伴读东宫,几年下来,毫无建树,臣愧对殿下,臣无地自容!”
黄子澄说到了动情之处,眼睛泛着泪光,叩首道:“北平等地,自从五代十国起,就落入契丹之手,前后历经契丹、女真、蒙古统治,百姓深受胡人影响,不知礼仪,不识尊卑,贪财好利,凶顽野蛮,若是不能除去身上的野性,久后比为殿下的心腹之患啊!”
“臣也不才,愿意做搬山之愚公,在北平大兴礼教,倘若能化去戾气,也好报答殿下的洪恩!臣……恳请殿下成全!”
黄子澄匍匐在地,不停磕头祈求!
这家伙说得含蓄,但话里话外,把北平的老百姓买了个遍,又暗指会有祸端,其实还是在告诉朱标,要提防燕王朱棣。
除了他,谁还能成为心腹之患?
朱标很反感挑唆他们的兄弟之情,可偏偏就有人锲而不舍!
这样也好!
你黄子澄愿意留就留下,正好也让我瞧瞧,你有多少本事!
“黄先生,既然如此,那孤也不好阻拦,你就出任北平儒学提举司提举,执掌北平的教化事宜。”
“多谢殿下成全!”黄子澄大喜过望。
……
“神仙们总算走得差不多了!”
柳淳舒展筋骨,脊背发出清脆的声响,恰如欢快的心情。
蓝玉总算是领兵回京,等待封赏去了,朱标结束巡边,也回去了,包括二货李景隆,也跟着走了。
曾经热闹无比的北平,一下子安静多了。
只是上面没动静了,下面的动静却开始了!
眼下已经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春天,寒风料峭之中,柳树的芽孢已经鼓胀,地上多了似有若无的草色,只要把棉裤一脱,春姑娘就来了。
“总算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柳淳对着辽阔的大地,发出由衷的感慨。
从去年开始,他就筹划着屯田事宜,直到现在,终于万事俱备!
大宁炼铁厂的农具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数万解甲归田的将士,还有二十几万的俘虏,以及从各地迁居而来的移民,都在等待着一声令下。
“传大宁都司的命令……凡是来此地耕种,每户可得耕牛一头,农具半价,五年之内免赋,五年之后,土地归耕种之人所有,并且田赋按照民田收取。”
柳淳的这几条优惠政策,可是打动了不少人的心!
朝廷历来都鼓励屯垦,奖励措施也不少。
可问题是很多都是账面上的,却没法落到老百姓的手里,毕竟地方衙门也不富裕,承诺的东西,没法兑现。
这回却大不相同,凡是移民,在北平集结,进行编组之后,前往大宁,在大宁领去农具和耕牛,直接前往屯垦的区域。
柳淳并没有指定多少土地,他只是划出了大致范围。
一句话!
有本事耕种多少,就有多少!
汉人百姓,从来不缺勤劳肯干的人。
平坦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土地,让许多老农都红了眼睛。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万般不愿意,寻死觅活的,可看到了土地,仿佛重新找回了生命的价值,所有人都在忙碌,有人甚至睡在了田里,在自己的土地上,踏实!
柳淳整天笑眯眯的,心情别提多好了……作用冶铁厂,农具是不缺的,蓝玉在返回京城之前,给了他三万头耕牛和驮马,外加五万只羊!
就问一句,这么贵的稿费,还有谁?
当然了,蓝玉不承认这些是稿费,弟兄们跟着他多年,总不能亏待了大家伙。
除了牛马牲畜,在临走之前,蓝玉还让大家伙在缴获的东西里面拿一些,作为遣散的费用!
这可不得了!
别忘了,蓝玉攻破北元,俗话说船破了还有三千大钉,北元皇帝贴身带的,全都是好东西……金银不用说了,珠宝,绸缎,玉器,字画,古玩……随便一样东西,都价值连城!
这帮莽汉子,谁身上都有好几件!
蓝玉不但给了牲畜,还给了最宝贵的资本。
这些东西就是大宁都司腾飞的启动资金。
柳淳也不得不发自肺腑说一句,投资蓝玉,真他娘的值!
没白指点他,回报太大了!
“弟兄们,你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屯田种粮食,一滴汗水摔八瓣,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我早就规划过了,我们要在大宁多种油菜、黄豆、甜菜,要建油坊,糖寮……榨油剩下的豆粕还能充当牲畜的饲料,喂养更多的牛羊,羊多了,我们就能发展毛纺……”柳淳笑呵呵道:“我承诺让大家伙都成为富翁,光靠着种田是行不通的,咱们必须发展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从今天开始,大家伙就必须学会怎么做生意,怎么采买,生产,销售……告诉弟兄们,开始的时候,肯定很苦,很累,你们或许会承受不了!但是……”
柳淳把蓝玉的佩剑高高举起!
“永昌侯把这个给了我!不过你们放心,我不会杀人,也不会打骂,我只会开除!你们可以学不会,这么多事情,总有能做的。但是,谁要是当害群之马,消极怠工,不用心,不踏实,就通通给我滚蛋!”
“三年之后,有人成了富豪,口袋里大把的银子,那些撑不下来的,可不要眼红!”柳淳轻笑道:“你们别不信,不服就去白羊口问问,看看那些当初拿了我的田,拍拍屁股走人的老爷们,现在哪个不是在家里给婆娘端洗脚水!别说没用的,你挣的不如婆娘多,腰杆就是挺不直!”
柳淳的话,引来一片哄然大笑。
“柳公子,你的本事我们早就清楚了,放心吧,大家伙都听你的,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柳淳哼了一声,“这只是一个方面,你们自己也要动脑筋,拾遗补缺,看看自己善于干什么,想干什么,咱们是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你们在战场上是好汉子,在别的地方也差不了!无论什么时候,咱都是顶天立地,让人羡慕的爷们!”
柳淳这小子不去干传销都屈才了,他毫无形象,坐在地上,跟大家伙胡吹乱侃,不停放大炮。
还真别说,这些人就吃他这一套,让柳淳忽悠的嗷嗷叫,全都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而就在这时候,徐妙锦突然给柳淳写来了一封信……白羊口的“好学宫”,成员一夕之间,消失了大半。好多女孩子被父母带回了家中,据说有不少人都要缠足,一股怪风,无端从北平刮了起来!
………………………………
第95章 我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缠足!
柳淳是相当厌恶这两个字的,陋习不说,假若女人都缠足了,他的工厂上哪找人去?而且从徐妙锦的信中得知,此风更是蔓延到了工厂。柳淳再也坐不住了,后院起火,大大不妙。
他赶快从大宁赶回了白羊口。
等赶回来,发现问题似乎更大了。
徐妙锦鼓着腮帮,来找他告状。
“最近北平数次举办文会,聚集了好大一帮人,他们说什么大兴教化,重塑礼仪……第一条居然是男女大妨,说什么三从四德,要让女人安心相夫教子,不能抛头露面,尤其可恨,要推行缠足!你说,好好的一双脚,给裹得那么小,该多遭罪啊!宫里头都不许裹足,何苦来糟蹋女孩!”
徐妙锦的抱怨当然有道理,拜马皇后的恩赐,大明的皇宫是不用裹足宫女的,因此想要入选皇宫秀女的人,就必须是一双天足。
徐妙锦出身勋贵,自然也不用受裹足之苦。
但徐妙锦的大嫂却实实在在裹了脚的,她一直觉得,就是因为裹足,她才跟大嫂合不来……裹足之风,据说始于五代,始作俑者就是那位多愁善感的李后主。
两宋之后,尤其是南宋以后,理学大兴,越发约束得紧,裹足之风,也就蔓延开了。等到元朝建立,更没有移风易俗的心思,甚至元朝的皇帝还巴不得汉家女子裹足,都当个小脚女人呢!
老朱由于马皇后的情况,是不喜欢裹足的,可问题是裹足又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主张,在大明朝,朱熹有着特殊的地位,故此老朱并没有强制下旨,废掉裹足的习俗。
整体上来说,江南的富户,诗书传家,大家闺秀,豪门千金,裹足的不在少数,甚至不愿意裹足,就嫁不出去。
譬如明代成书的“西门大官人和潘金莲的故事“里面,小潘就是因为有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才打动了西门大官人的心,成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史诗!
由此可见,裹足在明代,还是非常盛行的,没有必要否认。
可问题是当下是明初,又是地广人稀的北方,女人都当成男人用,若是都裹了脚,工厂怎么办?
这不是釜底抽薪吗!
“都有谁缠足了?我想去看看!”
徐妙锦立刻道:“韩二姐就有个小妹,今年还不到十一岁,被她爹妈带回去缠足了!”
又是这对奇葩父母!
柳淳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把韩二姐叫来,让她带路……二姐早就气坏了,要不是寻思工厂的事情脱不开身,她真想回家,好好跟父母说道说道,现在柳公子愿意管,那可就太好了。
“我爹娘是鬼迷了心窍,他们说女孩子要想嫁得好,就要端庄贤淑,规规矩矩。不能像我这样出来做事,应该在家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