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得好有道理,简直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
而就在对面的明教人马的后面,有一个中年人,手里拿着望远镜,眺望着庄园,在他旁边,还站在一个老者,老者的脸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疤。
硝烟血腥,刺激着老者,面部的肌肉不停抽搐,眼中的炽热越来越疯狂。
“朱重八的儿子,还有些门道!”
一旁的中年人轻咳道:“况先生,对先帝尊重一些。”
刀疤老者斜了一眼中年人,冷笑道:“我当然尊重朱重八,当年那么多英雄豪杰,并争天下,结果让他得了江山。就凭这一点,我是服气的。可是你宁王殿下,老夫却佩服不起来。”
被揭穿了身份,中年人怒火中烧,气得咬牙切齿。
“况先生,既然成了盟友,就不要夹枪带棒,唯有和衷共济,才能赌赢这一局!”
刀疤老者大笑:“宁王,朱权!你睁眼看看,死的都是我明教子弟,你的人马可一点没有动用,这就是你所说的盟友吗?”
宁王皱着眉头,盯着前方的庄园,沉吟片刻,“还不到时候,不到时候。”
又过了片刻,他突然眼睛冒光。
“出击!”
作为曾经的九大塞王之一,宁王朱权也是领兵打仗过的,他经验丰富,更熟悉明军的特点。
就在刚刚,庄园里的射击频率明显降低,这是火药消耗殆尽的信号。
朱权等得就是这个机会!
“杀!”
昔日宁王府三卫出动了,虽然没有昔日的全副武装,但是这些王府侍卫已经比乌合之众强多了。
他们结伴冲锋,组成了三个箭头,呈现品字形,快速冲上来。
庄园里面,不时发出枪声,有人相继倒下去。
但是这个死亡数量绝对没有超出他们的忍耐限度,因此这帮人格外疯狂。
杀!
杀了大明皇帝!
都是该死的朱棣,背信弃义,兼并了藩王的精锐,剩余的三卫人马悉数被他裁撤。大家伙好好的日子都没了。
朱棣,你不让我们活,我们就要了你的命!
“杀!别放过朱棣!”
他们呐喊着,越来越近了,三十步,二十步,十步,五步……终于到了墙头,朱棣受死吧!
第一个领头之人一跃,单臂挂住墙头,正准备往里跳。
就在这时候,一块黄澄澄的东西,照着面门就砸了下来!
死!
啪!
金砖不但是砖,而且还要比砖头沉重多了,一块金砖砸下来,顿时满脸桃花开,面门被打碎,骨头也断了,脑袋成了烂西瓜,直接摔了下去。
“能死在金砖之下,也算是福气了!”
“狠狠打!”
柳淳提着刀,亲自督战。
“你们都给我听着,保护陛下,金山银山,任凭你们挑,天子在这里,决不食言。可谁若是敢往怀里塞一块金砖,本爵就让他把砖头吞下去,尝尝被黄金噎死的滋味!”
朱棣的嘴角抽搐,他很想说,朕没有那么多钱,别没事替朕瞎许愿,可这话说不出口,只能绷着脸默认。
就这样,侍卫和锦衣卫像是疯了一样,拼命往外面扔金砖!
长这么大,谁干过这么爽的事情啊?
也别说他们,就算古往今来,谁用过金砖御敌?
咱们这也要载入史册啊!
“打!”
“使劲打!”
不断有人受伤丧命,滚落地上。
后面的人冲了上来,他们眼前的不光是遍地的尸体,还有——金砖!
没错,就是一块块硕大的金砖!
咕嘟!
不知道多少人,同时吞了口水。
咱们玩命为了什么?
还不是荣华富贵,现在遍地都是金子,还打什么仗,拼什么命啊?有人悄悄蹲下,塞了一块金子,掉头就跑。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有第二个就有第三个。
很快,攻击的人马就乱了套,有人要往里面冲杀,有人要去捡黄金,彼此冲突,自乱阵脚。
柳淳乐了,“都给我扔,全都扔出去,一点别留着!没听说吗?打仗就是烧钱,把钱烧到位了,自然就赢了!”
对于柳淳的奇谈怪论,朱棣已经无力吐槽了。
姓柳的,你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万一这些金砖丢了一块,朕跟你没完!
朱棣愤怒,在后面督战的刀疤老者和宁王朱权都傻了,这是什么鬼啊?
“别乱啊,都杀进去,我有重赏,重赏啊!”
任凭他们怎么招呼,都不管用了。重赏?能有多少?
别说原来宁王府的人马,就连那些疯狂的明教人马都冷静了。
什么是明王降世啊?
有了黄金,就是极乐!
他们也加入了抢夺的行列,很不凑巧,之前被当了炮灰使,这帮人大怒冲向了王府三卫……到了这时候,朱棣再也不想浪费时间了。
“随朕杀敌!”
他果断冲了出去,再等下去,金砖都打光了……
:。:
………………………………
第721章 宁王落网
朱棣带兵杀出来了。
咱这位皇帝陛下也挺明智的,他直接宣布,每人奖励一块金砖。不过不是现在,而是打胜之后。若是私自抢金砖,自乱阵脚,别说金子了,就连脑袋都没了。
不得不说,皇宫侍卫,锦衣卫的兵马,就是觉悟高,他们紧紧追随着朱棣,一起出击,视金钱如粪土。一个个咬牙切齿,冲向了那帮乱贼。手里的兵器不停挥舞,每个人的心里都在默念着:“一块,一块,又一块!老子为了金砖拼了!”
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朱棣一个冲锋,就把乱贼切成两段,等他提着兵器,准备继续追杀的时候,那个刀疤老者已经带着人跑了。
这家伙速度那叫一个快啊,撅着屁股,没命地跑。如果明教评选四大法王,估计蝠王非他莫属。
只是这位蝠王此刻后悔不跌。
他就不该逞能。
郁新被抓,顺着查下来,明教肯定逃不掉。大龙头的意思是壮士断腕,舍弃北平的势力。如果朝廷能就此罢手,也算是丢车保帅,十分划算。
可是在北平的明教高层不这么看。
他们经营多年,积累了雄厚的势力。完全有能力殊死一搏,最差也要拼个鱼死网破。灰溜溜跑了算什么?
难道堂堂明教只能躲在地下当耗子吗?
之所以北平的明教高层敢拼,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北平工业发达,雇工非常多。这些工人当中,有许多九边逃亡的军户,另外围绕着运河和天津港口,有大批的民夫,他们之中,也有许多明教成员。
前面还提到过,北平接收了很多被迁居发配的豪强官吏,这些人也痛恨朝廷。
从上到下,都存在不满的人员。
朱棣骤然迁都北平,又刺激了矛盾。在对付鞑靼的时候,北平的各种力量就巴不得朱棣战败,积极通风报信。
结果让柳淳玩了一手瞒天过海,将鞑靼彻底消灭,顺带还干掉了三位藩王。
谷王,宁王,代王,这三位藩王,加上之前的六爷楚王,悉数被朱棣发配东番岛。而这四位藩王当中,就属宁王的势力最大,他并不甘心,在旧部的帮助下,从东番岛逃脱,想要逃离大明,远遁海外。
不过在临走之前,朱权决定来个狠的。
说起来还要感谢柳淳,让他知道了海外有那么辽阔的土地,随便找个地方,大明就抓不到。虽然背井离乡,虽然孤独终老,虽然没什么希望……要是还不弄出点动静,他朱权就白活了!
本着装过就跑的理念,朱权积极召集旧部,凑巧的是,他的旧部不少又加入了明教……就这样,双方勾结在一起。
恰巧朝廷把心思动到了漕运上面,恰巧明教危急,恰巧郁新倒台,一连串的事情,北平动荡不安,朱棣出城的消息传来,明教高层都高兴坏了。
觉得这是弥勒保佑。
假如朱棣在宫里,他们起兵举事,胜算几乎为零,可朱棣离开了京城,只要杀死了朱棣,大事就有希望。
成功率至少提升十倍啊!
很显然,明教的人数学不太好,否则他们就会清楚,有些事情哪怕提升了一万倍的可能,依旧必败无疑!
“杀!”
朱棣手里的长刀挥舞,浑身浴血,杀这些毛贼,真的和砍瓜切菜差不多。明教的这帮人被他追赶着,狼狈到了极点。
而就在这时候,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从京城里面,冲出了三千神机营。在朱勇的指挥之下,将所有明教徒给包围了。
“放下武器,立刻投降!”
面对明军的呵斥,这帮人也冷静下来了。
明王没有保护他们,弥勒佛也没显灵,领头的全都逃跑了。至于开战之前,给他们身上贴的神符,喝的圣水,都没有半点用处。不过这么说也未必公允,因为很多人觉得有神符护体,刀枪不入,大胆冲在前面,死伤更惨重。
总而言之,残存下来的人都清醒了,他们比绵羊还乖,蹲在地上,抱着脑袋,战战兢兢,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朱棣提着染血的长刀,立在高处,朱勇急忙过来施礼。
“臣拜见陛下!躬请圣安!”
朱棣微微一笑,“来得不算慢,城里也乱起来了吧?”
朱勇忙道:“是,不过太子殿下果断出手,已经把乱局压下了。”
朱棣略显安慰,还不错,太子有点本事,没让朕失望。
“你现在两件事,其一,要把散落的金砖都给朕找回来,不许丢失一块!其二,去把明教的头领抓住,不许放过一个。”
朱棣顿了顿,又补充道:“第一件事比第二件更重要。朕不能赔钱!”
都到了这时候,朱棣还没有忘记初心,真是了不起啊!
朱勇信心十足,这两件事,都不在话下。
他苦心训练的士兵,别说面对黄金,就算面对玉玺,也不会动心的。
这就是他训练的结果。
纵观整个大明,也只有这三千神机营能做到了。
而那些逃跑的明教首领,也是想瞎了心。
锦衣卫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怕他们不出头,一旦露头,那就是死路一条,绝没有半点侥幸。
朱棣之一群将士的簇拥之下,返回了京城。
太子朱高炽等待着,“儿臣恭贺父皇平安归来。”
他说完之后,就主动退到了柳淳身旁,一边走,他一边嘀咕。
“师父,三位师娘真是太厉害了,光靠着府邸的护卫,就毙杀了两百多明教狂徒,全都给打死了,真是巾帼英雄啊!”
“等会儿!”
柳淳吓了一跳,“我的府邸遭到了攻击?还有好几百人?这城里有多少明教贼人?”
他的府邸几百人,皇宫肯定上千人,还有那么多衙门,仓库,市场……算起来,难道京城还有好几万明教徒不成?
假如真是这么多,啥也别说了,他干脆跳护城河算了,这个锦衣卫头领当得也太失败了。
朱高炽陪笑道:“师父别误会,其余的明教歹人只是四处点火添乱,他们分出一半多的人马,攻击您的府邸,不过他们是蚍蜉撼树,自己找死!”
柳淳的老脸瞬间黑了,奶奶的,我就那么遭恨吗?
拿一半多的兵力攻击我的府邸,你们怎么不去打皇宫啊?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简直没救了!
柳淳正在感叹着,突然朱勇急匆匆从城外赶来,在柳淳的耳边嘀咕了两句。柳淳眼前一亮,“行了,你不要声张,把人带到宫里,我去告诉陛下。”
等返回了奉天殿,柳淳对着朱棣道:“陛下,刚刚抓获了宁王朱权,请陛下发落。”
朱棣一听,就豁然站起,“朱权?他从东番岛跑了?还敢网罗狂徒,刺杀朕?”
柳淳点头,“是这样的。”
朱棣愈发震怒,“既然如此,朕还看他干什么?就在午门之外,把他千刀万剐了。”
柳淳顿了顿,“陛下,不用问一问吗?”
朱棣冷笑,“有什么好问的?这些年朕就是对他们太客气了。都觉得是自家兄弟,哪怕犯了死罪,也要网开一面。”
“上次就是朕一时慈悲,发配他们去了东番岛,实指望这帮人能改过自新,却没有料到,死性不改。还变本加厉。勾结明教,弑杀君父,如此的畜生,还留着干什么?
“杀!立刻就杀了!”
面对朱棣的旨意,柳淳也没法说什么了,只能立刻照办。
此刻的朱权被五花大绑,嘴里还堵着马粪。朱勇这小子也够狠的。
“师父,他打算往山海关方向跑的,只可惜让咱们的人给堵住了。手下一百多人,全都战死了。”朱勇很不客气道:“我还以为他是个英雄呢!没想到见只剩下自己一个,就跪在地上,磕头求饶,还嚷嚷着要见陛下。”
柳淳沉着脸走到了朱权的面前,瞧了瞧他。
“陛下有旨意,朱权辜负君恩,背弃祖宗,勾结妖人,弑杀君父,罪大恶极,天地不容!立刻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柳淳说完,一摆手,锦衣卫立刻冲上来,就给朱权捆在了十字架上。
这位宁王殿下都吓坏了,淡黄色的液体顺着大腿,灌满了皮靴。他拼命摇头,呜呜叫着,想要说话。
就在这时候,不少朝臣也都赶来,向朱棣问安。
当他们看到朱权的时候,顿时大怒。
“好啊,朱权,你这个白眼狼!天子上次饶了你,发配你去东番岛,你不思感恩戴德,反而变本加厉,简直畜生不如!”
“杀了他!”
“对,打死这个无耻的逆贼。”
“割了他的肉下酒!”
“大奸大恶,就该如此下场!”
……
一众文官,挽起袖子,冲上来,一副要吃人的架势。
宁王朱权真的吓坏了,他拼命看着柳淳,不停呜呜叫嚷。柳淳沉吟片刻,“去,把他嘴里的东西去了,让他说两句吧。”
朱勇答应,士兵把朱权嘴里的马粪掏出,还残存一些,这位宁王也顾不得漱口了,直接咽下去,扯着脖子道:“辅国公,我有同谋,我要举发奸佞,我要戴罪立功啊!”他这么一嚷嚷,所有人都懵了……
顶点
………………………………
第722章 无所不能的锦衣卫
宁王朱权求生欲强得离谱,他扯着脖子大喊大叫,生命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长短的问题了,而是能活一会儿是一会儿。
“陛下啊,给罪臣一个改过自新,报效大明的机会吧!罪臣愿意供出同党,愿意指认奸臣贪官,为陛下扫清奸臣啊!”
他扯着嗓子怪叫,那帮文臣却是目瞪口呆,他们都傻了。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你造反该死,就该英雄一点,挨刀子算了,怎么还能攀扯无辜呢?
我们可都是好人,清官,大大的忠臣,信不信,把心挖出来,都是通红的。
“辅国公,朱权胡言乱语,他说的话已经不能充作证据了,下官以为该立刻杀之,以儆效尤啊!”
古朴大声建议。
他的话音没落,朱权就骂了起来。
“你丫的就是郁新的党羽,他吃肉,你也喝汤了!你装什么好人?别以为谁都不知道你是什么德行!我手上就有你贪墨救灾粮食的罪证!”
“你,你胡说!”古朴脸色惨白,愤怒回击,只不过他的话听起来,带着颤抖,似乎底气不足。
朱权却是更加得意,对着文官们,不停大骂。
“你们干净吗?北平藏着这么多的明教党羽。他们都敢弑杀天子,尔等视而不见,你们渎职了!”
“明教匪人给了你们多少钱?我这里都有一本账,要不要让我公布出来,让大家都完蛋?哈哈哈!”
……
疯了,真的疯了!
朱权指责一个又一个。
在场文官都听不下去了,阁臣杨荣紧走了两步,到了柳淳面前,躬身道:“辅国公,此人已经丧心病狂,攀扯之意十分明白,下官以为应该立刻斩首,以绝后患。”
柳淳沉吟片刻,突然笑了,“杨学士,既然大家都知道他在攀扯,那又何必在意呢!我看就让他说,看看他能说什么来。毕竟有句话大家都知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吗!对吧?”
杨荣被噎得够呛,“柳大人,下官以为此刻安定人心最为重要,还请大人以大局为念,京城乱不得啊!”
有他带头,好多文臣都涌了上来,向柳淳提议,要尽快斩杀朱权。
哪知道柳淳丝毫不为所动,“诸位大人,你们有这个心思,还不如好好想想,北平何以会有如此多的的明教贼人?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我也要向陛下请罪!”
说完这话,柳淳转身入宫,去面见朱棣去了。
其余诸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傻眼了。
他们已经预感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整顿,已经迫在眉睫了。不管是郁新,还是朱权,他们肚子里都有太多的秘密,能牵扯到的人都太多了。
满朝文武,无不战战兢兢,接下来谁死谁活,真的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果不其然,就在柳淳入宫不久,就传来了圣旨,朱棣任命朱勇担任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并且规定都指挥使对天子负责。
这道旨意下来,顿时让无所朝臣目瞪口呆。
朱棣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了。
北平冒出了这么多明教贼人,所有衙门视而不见,贼人竟敢攻击天子,意图弑君……朝廷养了这么多官员,都是吃干饭的吗?
朱棣授予朱勇大权,并且直接从禁军当中,调拨人手,充实给他。说白了,小小年纪的朱勇,一下子成了京城卫戍司令,手握实权。
如果说锦衣卫偏重侦查监督,那么朱勇就复杂抓人拿人,十足的行动派。
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人!
凡是跟明教有关的,一个也跑不了。从民间到朝廷,一张恐怖的大网已经张开。该抓就抓,没有半点客气可讲。
顺天府的大牢被装满了,刑部又满了,就连锦衣卫诏狱都塞满了人。
朱勇完美执行了朱棣的旨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折扣。
这一下子整个官场,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谁都不知道厄运会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三天时间过去,被拿下的七品以上官吏超过了一百人。
尤其是郁新执掌的户部,更是重灾区,十三个清吏司,如今只剩下三个官员,其余悉数被拿下。
户部空了,工部也好不到哪里去,直接被拿下了两位侍郎。
剩余的兵部,吏部,也都有卷入。
现在好多衙门都是空的,想要找人办事,还是去天牢比较方便,毕竟那里的官比衙门的要多多了!
整个大明的这台机器,几乎一夜之间,躺了一半!
“太子殿下,当此之时,唯有殿下能力挽狂澜了!”大学士胡广跪在了朱高炽的面前。作为朱瞻基的现任老师,胡广觉得他有希望说动朱高炽。
“胡先生,你想让我做什么?”
朱高炽靠着宽大的太师椅,幽幽说道。
胡广跪爬了半步,磕头作响。
“殿下,这段时间以来,朝局动荡,大事不断发生。如今百官下狱,朝廷政务很多没人处理。尤其是户部,执掌天下财赋,如今俨然一座空衙门。如果不尽快恢复秩序,整个天下就要大乱了!”
“臣非是要替那些贪官污吏说话,臣也恨不得杀了他们,以解心头之恨。可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把国朝天下放在第一位。贪官污吏可以慢慢查,国事却耽误不得。臣一片拳拳之心,都是为了大明江山,还请殿下明鉴。”
胡广说完,趴在了地上。他以为这番肺腑之言,能够打动朱高炽。可哪里知道。胖胖的太子殿下根本不为所动。
胡广这一套,乍听之下,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大局为重,顾全大局,是在很多时候,无奈的选择。
天子也是一个人,没法跟一大堆人作对。关键时刻,也是要低头的。
可朱高炽却清楚,有些事情拖不得,更马虎不得。
“郁新执掌户部多年,现在整个财税体系已经烂掉了,每年数以亿计的国帑民财,就管理在一群贪官污吏的手里,他们吸食大明的血液,中饱私囊,无恶不作。”
“尤其可恨,他们竟然跟明教勾结在一起,试图弑君杀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想请教胡先生,什么是大局?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大的?若是连这种事情都能暂时放在一边,那大明还有是非吗?还有王法吗?”
朱高炽像是连珠炮似的,质问胡广。
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学士竟然瞠目结舌,不知道如何回答。恍惚之间,他仿佛看到了朱棣附体。
“殿下,臣非是不明是非,袒护那些人……可臣以为处理国家财政,到底还是要靠那些人,不能因小失大啊!”
朱高炽冷哼,“放心吧,大明这么大,能人辈出,贤才遍地。区区户部运行,难不住我,更难不住父皇。”
胡广脑袋嗡了一声,陷入了彻底的凌乱。
太子殿下的话是什么意思?莫非真有办法,能够取代户部?既然户部能被取代,其他的各部又如何呢?
要说起来,文官手里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就是“大局为重”这四个字。
就拿现在来说,朱棣已经气疯了,必须要一查到底。
可查案子就会影响正常的公务运行,甚至让户部停摆。
没有哪个国家能不依靠税收活着。
要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大乱。
胡广出面找朱高炽,就是笃定陛下会妥协,他只需要给朱棣找个台阶就够了。这家伙信心满满,可他万万没有想到。
连朱高炽都没法说服,他也太失败了!
胡广惴惴不安,一路失魂落魄,返回了内阁值房。
等在这里的三位大学士更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连续几日,陛下都没有召见他们。
作为天子近臣,几乎每一天都要面君,商讨政务,一连三天没有见到天子,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这几天辅国公一直陪着陛下。如果所料不错,陛下必定又有惊人之举了。”金幼孜无奈道。
他只能祈求朱棣能稍微高抬贵手,他们的小身板,可真承受不起啊!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们的祈求,朱棣下旨把内阁四位学士全都叫了过来。
朱棣的眼圈泛着血丝,可是精神头却十分充足。
“这几天,朕和辅国公反复商议,要如何整顿财税。朕总算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朱棣欣然道:“朕打算全面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杨荣不解。
“就是将所有财税田赋,统一折算成货币,朝廷收税,只收钱币。如此以来,核算监督都会容易许多。像郁新之流,更是无法借机敛财了。”
杨荣躬身道:“陛下圣明,只是当下户部空虚,新法要如何推行,臣还请陛下指点。”
朱棣哈哈大笑,“户部空虚?这算什么大事!”他扭头道:“柳淳,朕把户部的差事交给你们锦衣卫,可能担负起来?”
柳淳笑道:“请陛下放心,锦衣卫一直以来,都在监督朝廷预算,还真有些粗通财税的人才。”
朱棣又道:“瞧你这么说,空虚的不只是户部,还有工部,兵部,你们锦衣卫都能挑起来吗?”
柳淳道:“这就要看陛下的圣意了,只要陛下点头,臣等唯有勇挑重担,当仁不让了。”
朱棣欣然大笑,“好,锦衣卫果然是天子亲军,能替朕分忧。你们先把户部的事情做好了,让朝野上下,好好瞧瞧!”
………………………………
第723章 涨点俸禄真不容易
锦衣卫能干好户部的差事吗?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不妨假设一下可以……如果锦衣卫行,那户部就可有可无了,换句话说,户部的那帮玩意就没救了。
朱棣不但会杀了他们,还会灭了这帮玩意的九族。
而且对于文官来说,也失去了跟天子叫板的筹码。要知道一直以来,文官都喜欢说一句话,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说武夫光能打仗,治理百姓,还必须靠他们。
既然要依靠他们,就要给文官一点甜头,甚至要纵容他们撒娇卖萌,极端情况下,也就有了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不过一旦有人能取代文官,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天崩地裂啊!
“不可能!绝无可能!”
这是胡广的看法,“我承认锦衣卫有些本事,柳淳也是才能过人,但是锦衣卫就是锦衣卫,他们如何能管理庞大的财税体系?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杨荣板着脸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年锦衣卫弹劾了不少官吏,可见他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金幼孜却道:“我不这么看,锦衣卫那帮人,说到底还是抓人整人的,他们挑毛病是行家,可是让他们真正做事,那可就未必了。而且我就不相信,锦衣卫上下都是那么干净?别忘了,前些时候,柳淳还把北平的锦衣卫办了一大堆。说死我也不相信锦衣卫能干好!”
这几位互相看了看,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看锦衣卫的笑话吧!
“天下人都在盯着咱们,这一次可是关乎重大,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了。”柳淳轻笑着道:“多年来,咱们一直跟文官周旋,惩办贪官污吏,为了这个天下,兢兢业业。到了现在,陛下把最重要的户部交给了咱们,锦衣卫到底能不能扛起这副担子,就要看咱们的本事了。”
柳淳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这些锦衣卫头目的心上,压力如山啊!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锦衣卫从前能打仗,后来能监督百官,现在治理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财政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情,其一,是把钱收上来,其二,是把收上来的钱,再给花出去。
至于怎么收钱,怎么花钱,还真难不倒锦衣卫。
经过几天的商讨,柳淳将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交给了朱棣。
等到这份计划送上去,朱棣看完只说了三字:“太妙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赞许,锦衣卫到底拿出了什么妙法呢?
首先,柳淳认为,依照上一年的各种税收,统一计价……凡是粮食作物,每石做价一贯钱,布匹丝绸做价十贯,糖类和油料做价两贯……根据柳淳的方法,计算出一年大明的税收总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