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逆子,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在胡说八道!”

    郁晗冷笑,“我胡说?老匹夫,你别忘了,明教上下也不放心你。他们同样派人到了我的身边。你被那个女人骗了二十几年,我总不会跟你一样愚蠢吧?我早就让唐璇儿开口了,她把明教的事情都告诉了我。”

    郁晗抬头,冲着柳淳道:“先生,你的府邸去了一个叫唐赛儿的女孩吧?”

    柳淳点头,“没错,她的身手很好。”

    郁晗愣了一下,猛地伸出大拇指,“先生就是厉害,明教的这点把戏,根本瞒不过先生的法眼。说到这,这个老匹夫就是天下最愚蠢的人。几十年了,他还活在梦里!你把自己贪的钱财,都给了那个贱婢。可你知道吗,那个贱婢到处开青楼,祸害了多少无辜女子?你真当她改邪归正,要做个好人了?殊不知她在明教之中,地位仅次于大龙头了。”

    郁新像是连珠炮一般,疯狂扫射,每一颗子弹都深深射入郁新的身体里。他身躯摇晃,满眼的不敢置信。

    “你,你胡说,你是骗我的,骗我的,她对我是真心的,她那么好的才学,人品高古,她怎么会自甘下贱,我帮着她跳出来烂泥塘,又怎么会重新跳回去呢?”

    郁新不停摇头,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

    郁晗却鄙夷道:“老匹夫,你真是傻透了,你觉得自己跳出来明教的控制吗?那是你一厢情愿,你根本不知道,不光是你,就连我的身边,还有你的属下,你用的那些人,有多少都是明教的人?”

    “怎么会?我不信!这不可能!”

    郁晗毫不客气道:“有什么不可能的?你什么事情都瞒着我娘,可你又什么事情都不瞒着那个贱婢。她什么都不知道,不就等于明教什么都知道吗?老匹夫,你这几十年的宦海生涯,算是白活了!”

    郁晗毫不留情,将整个黑幕都给掀开了,郁新一屁股坐在地上,整个人都懵了

    郁晗转向柳淳,磕头作响,“先生,我手上有这几年老匹夫贪墨的账本……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把那些明教妖人都给揪出来,一个也跑不了!”

    顶点


………………………………

第718章 比朱棣还有钱

    柳淳笑眯眯看着郁晗,“你可真机灵啊,什么都知道。”

    郁晗愣了一下,慌忙道:“先生,多亏了先生的教导,弟子在鸡鸣山学堂懂了太多的道理,所以区区明教妖女,根本骗不了我。”

    “这么说,还有我的功劳了。”柳淳哑然失笑,“你说,这贪赃枉法,是不是我教的?”

    郁晗吓得慌忙摆手,“不,没有,绝对没有。”他哭着拜倒在地,“先生,我不敢给自己开脱,这些年来,老匹夫做的事情,我都知道。可我贪图享乐,不敢告发,还跟着他做了许多的坏事,我死有余辜。只求,只求先生能网开一面,饶了我娘,她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她是最苦的那个人……”郁晗揉着眼角,不停哭泣。

    柳淳看了看他,只是叹口气,让人把他押下去。

    父子俩的口供南辕北辙,看似矛盾重重,可柳淳是干什么的,岂会被这些表象迷惑!

    说穿了,他们都在推卸罪责,将所有的问题推到明教身上。他们父子有的是被算计了,有的是举发有功,可靠着这点手段,就打算脱身,那也太不把锦衣卫放在眼睛里。

    “郁新拿下了,接下来的办案重点在户部,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给我查清楚户部的问题。我不信,一个明教能够逆天!”

    柳淳断然说道。

    以往他没有在意明教,的确有疏忽,可有人告诉他,明教有多厉害,三头六臂,七十二变,柳淳依旧不相信。

    不能被郁家父子误导,更不能让一个明教牵涉了太多的精力。

    柳淳果断调集精兵强将,全力以赴,攻击户部堡垒。

    最兴奋的人莫过于解缙了,之前他攻击工部,碰了一鼻子灰,如今接掌了户部,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

    如果再错一次,他就真的该死了。

    这一次解缙没有咋咋呼呼,跑去查账,找证据,而是先找到了户部侍郎古朴。

    “古兄,这些年你都是郁新的助手,协助他做了不少事情,这一次朝廷拿下了郁新,整顿户部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古兄若是能站出来,解缙必定全力以赴,保古兄的安全。还望古兄能够深明大义,协助小弟。”

    解缙身为尚书,能够如此低姿态,着实令古朴大吃一惊。可他依旧没有胆子开口,只能无奈道:“下官如果有错,还请朝廷按照律法治罪,下官不敢有怨言。”

    解缙冷笑,“古兄,我知道你还心存顾忌,如果真的是按照律法办案,上上下下,就要人头滚滚了,朝廷不能废了整个财税体系,可朝廷也断然不会允许贪官污吏,继续为非作歹。”解缙随手将一封信递给了古朴。

    古朴慌忙接过,展开一看,顿时大惊,“这,这是太子的手谕?”

    “嗯!”解缙点头,“我没本事要到陛下的旨意,就只有太子手谕一份,你觉得如何?”

    古朴看到这个,已经浑身颤抖了。

    朱棣的旨意,他是不敢奢求的,能有太子的保证,已经是开天地大恩了。

    古朴双手颤抖,匍匐地上,“解大人大恩大德,下官感激不尽,下官如今命悬一线,五内如焚,下官当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解缙冷笑,“怎么办?说实话,实话实说,就是最好。莫非你有本事骗过所有人吗?郁新已经被拿下了,还会在乎你一个吗?”

    解缙的这番话,彻底吓唬住了古朴,这家伙本就不是胆大之人,如今郁新被拿下,古朴早就六神无主,面对解缙,面对锦衣卫,他只好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说了出来。不过在他这里,罪责是推给了郁新,他完全是无辜的。

    ……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朱棣用力敲着桌案,怒火中烧,已经到了抓狂的地步。

    面对古朴的供词,朱棣终于看清了户部的问题。

    作为大明财税的中枢,户部这种旧时代的东西,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了。可是作为户部尚书的郁新,并没有积极想办法堵住窟窿,解决弊端,而是利用这些弊端,大发利市……所谓漕运,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真正的大头在于更赚钱的盐!

    朱棣生气也是有原因的,郁新能稳坐户部尚书,在于他给朱棣提了两条最主要的建议。

    其一,就是开中法。

    所谓开中法,就是令商人输运粮食到塞下,然后发出凭据,根据凭据支给食盐,边防粮储因此而充足,将盐和九边防务联系在一起,实现养兵百万,不费一两银子的目标。这是朱元璋非常得意的政绩。

    朱棣继位,郁新重新执掌户部,就恢复了因为靖难之役中断的开中法,还做出了许多调整,完善了相应的细节。

    还规定百姓可以用纸币换取食盐。

    朱棣觉得这个办法是父皇留下来的成法,就没有怀疑,放手让郁新去做。

    可根据古朴的陈奏,三年来,光是一个开中法,郁新就敛财不下数百万!

    “柳淳,你可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朱棣发问了,作为精于敛财之道的柳淳,完全是一点就透,早就想通了,“陛下,开中法是先帝时候确立的,初衷当然是好的,而且就算现在看来,也是不错的办法。”

    “荒唐,出了这么大的漏洞,你还敢说开中法是良法?”朱棣瞪圆了眼睛,吹着胡子,大怒叱问。

    柳淳笑道:“陛下稍安勿躁,臣以为开中法的设计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有几个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因此造成了敛财的漏洞。郁新也就是靠着这些漏洞发财的。”

    朱元璋设计开中法的时候,是利用食盐作为吸引,让商人向九边输送粮食,保证边防需要。然后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之后,再去盐场支取食盐,拿到指定区域出售。

    如果一切正常,这个办法绝对是利国利民的。

    可问题在于洪武朝的后期,九边军户就大量的逃亡,人口减少,使得九边实际需要的粮食,大大下降。

    而且另一边,由于大明户口增加,食盐的需求也提上来了,原来的盐引数量不够老百姓吃的。

    如果你是掌管财税的户部会怎么办呢?

    四个字:虚开盐引!

    商人输送很少的粮食,而能拿到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盐引。他们卖盐赚钱,回头自然要孝敬。

    九边的卫所将领,户部、兵部衙门,全都能分得到。

    作为主导一切的户部尚书,郁新自然是大赚特赚。

    “陛下,其实开中法的问题在于没有调解机制……比如说,大明有多少百姓,要吃多少食盐,九边需要开出多少盐引……完全没有答案,全靠以往的惯例。问题是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口分布也在不断调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还有,针对边军,需要多少粮食,实际产出多少,外运多少……全都没有详细真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如此一来,户部趁机发财,也就不足为奇了。”

    柳淳侃侃而谈,“郁新更大的可恶之处还在另一个方面上,他说各地屯田所产的东西不一,请允许各地物产都可以输运给国家,充当税赋。这一条本来是好的,是照顾老百姓实际需要的。可是在制定兑换比例的时候,郁新就耍了手段,他规定粟谷、糜黍、荞郘两石准许当大米一石。稻谷、高粱二石五斗,禾参稗三石,各准许当大米一石。黄豆、小麦、芝麻与米相等。一石换一石。”

    柳淳深深吸口气,“这么多东西,规定的价格跟实际价格已经有严重的背离。而且由于种类太多,在缴纳粮食,运输,储藏,兑换的过程中,十分繁琐,非常容易出错误。有的是无心之失,有的则是蓄意为之了。”

    朱棣当然明白柳淳的意思,比如说市面上芝麻涨价,一石芝麻能换两石大米,结果收税的时候,按照一比一收税,官吏拿到了芝麻之后,去市面换成大米入库,他就赚了一倍。

    锦衣卫之前追踪的酒坊,就是利用这个差别,大肆发财。

    “柳淳,各地物产不一样,这是气候使然。朕总不能让各地都种水稻,或者都种麦子吧?既然不能,那就免不了贪墨套利啊?”

    柳淳深以为然,“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臣觉得还有一样东西,能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东西?”

    “钱!”

    柳淳很干脆答道:“陛下,物产虽然不一而足,但是最终都要换成钱,只要朝廷统一征收货币,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柳淳笑呵呵的,他所说的,正是一条鞭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也的确该拿出来了。

    “不!”朱棣却断然摇头,“你这是昏招,朕可以收钱,但是当朝廷需要粮食物资的时候,去哪里采购?如果朝廷大举购买,势必物价飞涨,那又该怎么办?”

    柳淳笑道:“陛下睿智,臣以为在征收货币的同时,再建立一套遍及全国的仓储体系足矣!各地仓库是按照市价收购物资,提前储备起来。朝廷需要,就从仓库支取。另外随着兴学的推进,货币已经深入到了各地,在几年之内,即便是乡村百姓,也会明白货币的好处。百姓接受了货币,各地的仓库体系建立起来,有了物资调配的空间,废除实物税收,改用货币税收,臣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朱棣仔细思索半晌,“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先选两个省实验一番。”在军务上面,朱棣讲究雷厉风行,可是涉及到了民政,尤其是向老百姓要钱,朱棣又变得格外保守。

    柳淳是很高兴朱棣能这么想的。

    “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份礼物,要献给陛下。”

    “礼物?你不给朕添堵就不错了。”

    柳淳大笑,“陛下要是这说,那臣就把郁新的小金库直接上缴国库算了。”

    朱棣急了,忙问道:“什么?郁新的小金库?有多少?”

    “这个臣不好说,不过总之比陛下多就是了,而且还多了很多。”

    顶点


………………………………

第719章 杀昏君,迎明王

    “比朕还多,真是富可敌国啊!”

    朱棣感叹一阵,突然扭头看向柳淳,“你家有多少钱?是不是也比朕有钱?”

    柳淳翻了翻眼皮,无奈道:“陛下,如果算净资产,您还欠着钱呢,找个比你富裕的不难。”

    朱棣冷哼,“的确不难,朕的钱都被这些硕鼠拿走了,这回朕就要追回来。”

    朱棣怒气冲冲,他让柳淳带路,君臣很快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园,长外面看,没有什么,可是等走进之后,朱棣越看越愤怒,他简直要炸开了。

    这个庄园的柱子居然是金丝楠木的。

    金丝楠木啊!

    修应天三大殿的时候,朱棣嫌这玩意贵,不得不用水泥顶替。

    连皇帝都不敢用的东西,郁新的庄园居然用了,光凭这一点,剐了他都不冤枉。

    柳淳带着朱棣,到了后院,从一处花房下去,一连穿过三道门,终于进入了一处密室。柳淳提着手里的灯笼向里面照射。

    顿时反射的金光,差点晃瞎了眼睛。

    朱棣好一会儿才迈步进去。这一进去可不得了,满眼都是金光闪闪,金元宝,金砖,金条,码满了货架。

    朱棣走到近前,好奇拿了一块,够压手的。

    “他娘的!”

    朱棣爆粗口了,柳淳看这些黄金,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朱棣不一样,他没事就喜欢在皇宫金库待着,因此对金银成色太熟了。

    朱棣敢说,这些黄金远比他内帑的成色要好。果然,朕就是个大笨蛋,被这帮臣子耍得团团转。

    “柳淳,郁新怎么弄到这么多金子?他贪墨了多少钱?”

    柳淳摇头,“陛下,如果臣没有料错,他根本没贪污,而是靠着交换弄来的。”

    朱棣紧皱眉头,“你给我说清楚了。”

    “陛下,这些年来,倭国和大明商贸往来,还算密切。大明的物产书籍,都受到了倭国的追捧,价格很高,利润丰厚。”

    朱棣点头,“这事朕知道,纪纲不就是在做这个吗,他每年都能给朕送两百万两以上。”

    柳淳哑然,“陛下,若是郁新也靠这个发财,那就太丢人了。”

    朱棣眼睛瞪圆了,怎么,朕赚钱的法子很低级吗?

    柳淳连忙解释,“不光是倭国,还有许多藩国,他们自身的手艺不行,因此只会象征性铸造一些货币,然后流通大明的钱币。各国除了采购茶叶丝绸之外,还有一个大宗,就是铜钱。”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历代以来,都有这个问题。按理说别人用中国的钱币,那不是好事情吗?

    麻烦的是中国也缺少铜,如果货币大规模流失,会造成钱荒,因此严厉管制钱币,防止外流。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周围人民的热情,他们千方百计,弄到大明的货币,充当通货。

    朱棣不解道:“如今大明不是推行纸币吗?这些铜钱还有人喜欢?”

    柳淳忍不住笑道:“我们推行纸币不假,可周围国家跟不上来。他们依旧喜欢铜钱。”

    朱棣稍微迟疑,立刻明白了,“柳淳,你的意思是郁新把收上来的铜钱,偷偷运到海外,换成了金银,再拿回来?”

    柳淳点头,“除了金银之外,还应该有铜料。”

    朱棣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郁新的套利手法。

    明朝不断推行纸币回收铜钱。国库里存了太多的铜钱,这些铜钱的去处主要是铸成大炮。

    郁新他挪用铜钱,去倭国换成金银,然后再顺道换回铜料。

    军方要的只是铜,铜料比铜钱还要方便,因此没人会追究铜钱的下落,就这样,经过一番奇幻漂流,郁新的手上,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混账!”

    朱棣再次爆粗口了,他当然不反对这么捞钱,相反,朱棣还跃跃欲试,想要大发利市。可问题是郁新竟然敢不告诉天子,独自吞了。

    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和他的法子比起来,让纪纲去抢掠,的确是太低级了,朱棣又羞又恼,气炸了肺。

    “这里有多少金子?”

    “大约七十五万两!”

    “这么多!还真是一份厚礼,立刻给朕搬运回宫!”朱棣转身要走,还对柳淳道:“你把郁新带到朕的面前,朕要好好问问他!”

    “别忙啊!”

    柳淳拦住了朱棣,“陛下这就要走了?”

    朱棣愣了,“金库都看了,还有什么东西?”

    “陛下,这才是一个金库,臣知道,郁新至少还有三个金库?”

    “三个?”朱棣瞪圆了眼睛,“都有这么大?”

    柳淳满脸苦笑,无奈道:“陛下,这个其实是最小的!”

    ……

    整整一夜,朱棣都没有合眼,他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是愤怒,又或者是欣慰,总之,是高度亢奋。

    郁新的财富,真是让他叹为观止,大开眼界。

    很让人意外,郁新的财富九成以上都是黄金,什么珠宝啊,玉器啊,古玩字画,在郁新这里根本看不上眼。

    他努力从各处敛财,全数换成黄金,存在秘密的金库里。

    “朕想不明白,这个郁新存这么多金子,他到底要干什么?”朱棣是真的困惑了,难道有人比他还爱财吗?

    “陛下,他多半是想筹办银行。”

    “银行?”

    柳淳点头,“臣查阅了近几年郁新的奏疏,他除了提出诸如开中法一类的策略,最主要的一条建议,就是说单一的皇家银行,难以适应需要。尤其是一些小工厂,小作坊,根本没法从皇家银行得到贷款,他建议准许私人组建小银行,给百姓提供便利。”

    朱棣想了想,还真有这事。

    他还动心了,想要答应郁新,不过有鉴于银行是公器。之前李善长在苏州筹办钱庄,弄出了很大的风波,朱棣迟迟没敢答应。不过他的确认真思考了,还准备找柳淳商量,如果可行,近期就会答应下来。

    “陛下,郁新跟臣讲,他想要辞官不做,退归林下。假如他有如此雄厚的本金,朝廷准许私人筹建银行,他的确可以退下去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郁新不是大丈夫,但是却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他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辞官,谁能保证他的安全啊!与其相信那些有的没的,不如自己弄一个银行,有了银行保驾护航,他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朱棣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他忍不住笑道:“柳淳,郁新的供词一直说明教如何如何,朕还以为他的钱都落到了明教手里,要从明教下手追查……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耍了手段,还是你够机灵,没有被他骗了。”

    柳淳同样很自豪。

    办案就是这样,如果方向错了,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比如像郁家父子说得那样,去追查明教,很有可能这些金子就会被运走。而且要是相信了郁晗的话,留了那小子一命,很有可能,郁家就会靠着这些钱,卷土重来。

    朱棣十分满意,光是这些金库,就拿到了四百万两黄金!

    足足是他内帑的五倍之多!

    “看在这些金子的面上,朕要给郁新留个全尸。”

    朱棣哈哈大笑,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外面有人跑进来,慌里慌张道:“陛下,庄园外面似乎出现了很多黑影,正在向这边靠拢,恳请陛下立刻返回京城,臣等替陛下断后,如果晚了……”

    还没等说完,突然外面响起了喊杀声。

    “昏君就在里面,别放过昏君!”

    漫山遍野,黑压压的,向着庄园杀过来。

    朱棣和柳淳急忙出来,登高眺望,人数至少在几千人以上,甚至万人都有可能。他们君臣出来,身边只有两百护卫,三百锦衣卫。

    相比之下,势单力薄。

    “杀了昏君,龙血流,极乐出!”

    “明王降世,弥勒重生!”

    “屠龙杀官,灭了大明!”

    这帮人状若疯癫,向着庄园扑来。他们的眼中满是狂热,一双双通红的眼珠子,就像是一群嗜血的恶狼。

    “杀昏君,迎明王!”

    当看到这一幕,朱棣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咬了咬牙。

    “朕没找你们算账,这帮畜生倒是主动找来了。”

    朱棣断然道:“传令,所有人准备迎敌!”

    朱棣说着,还瞧了眼柳淳。

    “怎么样,你的锦衣卫可能一战?”

    柳淳欣然道:“陛下,臣唯恐宫中侍卫不及锦衣卫骁勇啊!”

    朱棣忍不住大笑,“既然有胆子,就让咱们君臣联手破敌,让这帮宵小之徒知道朕的厉害!”

    皇帝陛下一道旨意,所有侍卫和锦衣卫,都进入了战斗为主,他们举起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冲上来的明教兵马……

    几乎与此同时,在京城里,一群身着黑衣,提着刀剑的家伙,直扑柳淳的府邸,在明教必杀的榜单上,柳淳的排名和朱棣不相上下。皇宫大内很难攻入,柳府却相对容易许多。

    只要杀了柳淳的家人,灭了柳家满门,足以让柳淳发疯了。

    杀!

    唯有用昏君贪官的血,才能迎请明王降世,只要明王来了,就能过上好日子,吃喝不愁,荣华富贵……

    他们冲到了柳府门前,用手一推,后门竟然被打开了。领头之人,乐颠颠冲了进去。

    整个后院,宽阔无比,没有任何人,黑衣人冲进来,也有些发蒙。就在这时候,突然从四面的墙上探出了一片黑洞洞的枪口。

    “死!”

    枪声响起,鲜血迸溅。站在蓝新月身边的唐赛儿小脸惨白,好险,她也成了火铳之下的亡魂……

    顶点


………………………………

第720章 拿金砖砸死你

    唐赛儿紧闭着嘴唇,努力睁大眼睛。

    那些明教的死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没有谁能扛得住火铳的射击。高速炽热的铅丸,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穿透血肉之躯,迸出一团绚烂的血花。筋皮骨肉,顷刻之间,全都被打碎,打烂。

    一个个健壮的身躯,匍匐地上像是卑贱的野犬,抽搐着死去。

    唐赛儿害怕到了极点,可她又不敢闭上眼睛,她一定要亲眼看着,是否会有奇迹出现!

    “明王降世,弥勒重生!”

    又一群赤膊的汉子冲进来,他们的身上绘着奇怪的图案,据说这是来自极西的一种文字,有着神秘的力量。

    在明教之中,只有最忠勇的战士才能有资格绘制。

    一旦有了图案加身,不但身份地位迥然不同,而且还能够请来明王护体,刀枪不入,水火不惧……

    “来了,他们来了!”

    唐赛儿透过硝烟,死死盯着领头的那个壮汉。

    就是这家伙,曾经想要逼迫自己跟着他,幸好一个叫林三的人挺身而出,责问他为什么欺负小孩子。

    壮汉放过了唐赛儿,却把林三吊了起来,足足抽打了一百鞭子,几乎丧命。

    唐赛儿很感激林三,可她身边的人又说是林三坏了好事,假如唐赛儿能侍奉壮汉,有朝一日,也能得到明王青睐,从此麻雀变凤凰。

    毕竟大汉是有明王保佑的。

    “射击!”

    枪声大作,又一片人倒下去,足有十几个之多。

    而那个大汉竟然没有倒下去。

    难道他真的有明王保护吗?

    不,不是的!

    一粒子弹射入了他的肚子,炸开一个拳头大的伤口,内脏顺着流了出来,那些复杂神秘的图形没有起到半点的作用。

    “杀!”

    大汉红赤着眼睛,像是受伤的野兽,冲了过来。

    此刻蓝新月单手持刀,只是冷冷看着。

    在她的身边有几个女兵护卫,举起了火铳。在女兵的旁边,竟然还有个小小的家伙,手里也拿着一支火铳,正是小小的于谦。

    砰砰砰!

    枪声响过,大汉身上多了五六个狰狞的伤口,就在他身躯倒下去的一刹那,一粒子弹射入了脑壳,将他的头顶掀开,脑浆子洒了一地……

    哇!

    唐赛儿忍不住大吐起来,她再也不敢看下去了。

    攻击柳府的明教死士,就这样被消灭大半。残存的人惶恐逃跑,像是没头苍蝇似的,结果撞到了顺天府的衙役,还有五军都督府的兵马,被杀得七零八落。

    这些明教之人不光攻击柳府,也袭击其他衙门,到处纵火,试图制造混乱。

    只不过这帮东西显然低估了大明朝廷的应变速度。

    朱棣虽然不在城中,可还有太子朱高炽。

    他果断下令,人马分头出击,对杀人纵火的逆贼立刻格杀勿论。

    顷刻之间,北平街头人头滚滚,血水染红了水泥的街道,流入两边的水沟,让污浊的水里多了血腥的味道。

    大胖子朱高炽终于让世人看到了他霹雳的一面。

    果然是老朱家的后代,他在城中大肆杀戮,同时又派遣朱勇率领三千神机营,立刻出城救援朱棣。

    而此刻朱棣跟柳淳,还在同明教之人,进行生死搏杀。

    枪声大作,硝烟弥漫。

    明教的这帮人,悍不畏死,没有铠甲,也没有火器,可就是想潮水一般,不断冲击,他们的尸体铺满了山岗,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尸体,前赴后继,不顾一切。

    朱棣看在眼里都心疼了。

    没错,就是心疼了,这是多好的劳动力了,你们为什么要找死啊?去东番岛种甘蔗不好吗?

    “陛下,如果明教只有这点本事,他们断然不敢出手行刺的,臣以为还是小心一些为好。”柳淳同样注意着战局,他发现在明教贼人的后面,出现了不少排列整齐的队伍,看样子是训练有素的兵马。

    在北平附近,谁有这个本事,竟然能调动兵马,行刺天子?

    柳淳无暇思索答案,此刻的最重要任务坚持下去。

    庄园的围墙只有一丈多高,外面地上堆了许多尸体,想要攀爬进来,难度不大。而且不管是护卫,还是锦衣卫,都已经疲惫了。

    最最重要,他们是出城搜查金库,并非作战,因此身上的火药携带有限,已经见底儿了。朱棣抽出了佩剑,显然要准备硬拼。

    可柳淳眼珠转了转,顿时来了主意。

    “快,去把金库的存货都拿出来,堆起来!”

    朱棣一听都惊呆了,“柳淳,那是金砖,你要干什么?”

    柳淳呲牙一笑,“金砖也是砖,能死在金砖下面,算是他们的福气了。”

    说得好有道理,简直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