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非府里又买侍女了?

    柳淳迈步到了大厅,此刻三位夫人都在,李无瑕的面前,还站着一个身着彩裙的小丫头,她神采飞扬,眉眼带着笑容,正在跟三位夫人聊天。

    见柳淳迟疑,李无瑕笑道:“老爷,莫非认不出来了?”

    柳淳顿了一下,“她是兰欣公主?”

    李无瑕笑道:“没错,这不,我给她置办了几身汉家的衣服,老爷觉得如何?”

    “还好,就是有些约束了她的天性,小孩子嘛,开心最重要,不必刻意讨好别人的。”

    兰欣公主一愣,她突然正色道:“回辅国公的话,我不是小孩子!在草原上,比我小的都有嫁人的,我是太子殿下的人,我要侍奉殿下的。”

    小丫头格外认真,声音之中,还带着一丝丝的惶恐,小脸蛋都变色了。

    柳淳心说我也没说什么啊,这孩子反应未免也太大了。

    徐妙锦却笑道:“你是太子的人不假,可辅国公是太子的师父,那就是你的师父啊!他可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你随意一点罢了。”

    兰欣听到这话,突然飘飘下拜,低头道:“亡国之女,无根飘萍,岂敢随意散漫!兰欣唯有努力学习汉家礼仪,做个守妇道的妃子,朝夕侍奉太子殿下,断然不敢有别的心思。”

    她说得恳切,如果是十几岁的年纪,一点问题没有,可偏偏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娃,这就让人很不舒服了。

    蓝新月看出柳淳的尴尬,就摆手,让兰欣去后面。

    等她下去,蓝新月才叹了口气,“这孩子心思重啊!她知道鞑靼亡了,唯一的指望就是太子殿下了。”

    柳淳沉吟道:“她对太子,到底如何?”

    徐妙锦笑道:“她初见太子,正巧殿下昏倒,把她吓坏了,小丫头还以为要嫁给一个废物呢!后来殿下怒斥瓦剌的使者,还说要灭了瓦剌。我跟她说过之后,这小丫头就一心一意要追随殿下了。她还说草原不讲究年貌相当,也不讲究门当户对,只敬重英雄,只愿意侍奉豪杰。她说能嫁给太子殿下,已经是她几世修来的福气了。”

    柳淳听到这话,竟然忍不住轻笑。

    还真别说,草原人仰慕英雄,自古皆然,这么看起来,促成这段姻缘,也不算造孽了。

    柳淳道:“既然如此,就好好照顾她,等过了几年,正式送入东宫,咱们的事情也就没了。”

    徐妙锦点头,“老爷说得极是,我已经买了个婢女给她,这个婢女是北方人,姓唐,叫赛儿,听说是个干净利落的,才十三四岁,伺候兰欣公主,还能做个伴儿。”

    “等等!”

    柳淳突然拦住了徐妙锦,“你说那个婢女叫什么?”

    “叫……唐赛儿啊!”徐妙锦反而迟疑了,“老爷,我打听过了,唐老爹只有一个女儿,从小当成儿子养,所以才有了赛儿的名字。莫非有什么问题?”

    柳淳低垂着眼皮,默然不语。

    按照媳妇所说,倒也寻常,未必就是那个唐赛儿。

    可这个时间太凑巧了。

    俘虏朱允炆几个月的功夫,又要改革漕运,偏偏就有一个叫唐赛儿的进了自己的府邸……如果说这里面没有问题,柳淳是半点不会相信的。

    “咱们家毕竟和别人不同,不要疏忽大意了。”

    柳淳只是简单吩咐了一句,就匆匆去了书房,等他出来的时候,怀里多了两个猫主子。

    “关键时刻,猫比人管用啊,就看你们的本事了,记得要替我好好卖萌,卖好了有赏,不赏小鱼干,赏大鲍鱼,管够!”

    柳淳念念叨叨,将这两只猫送到了后院。

    很快猫咪就爬上了一棵大树。

    在树梢正好有个乌鸦的窝,这俩傻猫发现了玩具,顺着树干,乖乖奔鸟窝去了。

    “快看!小猫!”

    兰欣公主惊呼,在她身旁,侍立着一个十三四岁的丫鬟,听兰欣惊呼,也跟着看去,果然,有两只肥硕的大黑猫,一前一后,朝着树梢爬过去。

    可离着鸟窝还有好一段,领头的猫就不敢爬了,回头一看,吓得喵喵大叫。

    仿佛在说,铲屎的,快来救驾啊!

    只是这俩可怜的猫主子根本不知道,他们的铲屎官就是个大奸臣,此刻不但不想救驾,还在远处看热闹。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一个娇小的身影快速爬上了树枝,将两个猫主子接了下来。这俩猫主子果断抛弃了柳淳这个奸臣,留在兰欣公主的院里,使出浑身解数卖萌,讨好两个小丫头,完全是乐不思蜀,把柳淳给扔到了一边。

    丢了俩猫,可也试探出来了。

    这个唐赛儿身轻如燕,绝对有功夫在身,哪怕她不是那个唐赛儿,也绝不是省油的灯。竟然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头上,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当我这个锦衣卫头子是摆设不成?

    柳淳果断下令,去查,一定要查清楚这个唐赛儿背后是谁,柳淳有预感,顺着这棵藤,一定能摸到大瓜。

    柳淳在这边暗中布置,可谓是不动声色,可另外一面,解缙几个,那就是惊天动地了。

    “先去工部。”

    解缙选择工部作为突破口,让吴中和金纯都是一惊。

    “我说解学士,你可要冷静一点,这几年工部的考评都是优等,他们绝没有问题的。”

    解缙哑然失笑,“优等就没有问题?你们未免也太单纯了吧?”

    解缙冷笑道:“这天下有许多事情能马虎,可漕运不能马虎。因为一旦延误,九边的将士就没有粮食吃,饿肚子就会造反,一旦出了兵变,从上到下,掉脑袋的不知道多少人!所以呢,在工部,包括内阁,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治河工程款,不但从不拖欠,而且还会多发一些。”

    吴中大惊,“还有这等好事?早知道我去河道衙门好了。”

    解缙冷笑,“你去就能捞到钱了?”

    “那可不!工程款本来就多,我再让地方多征调一点民夫物料,随随便,就能弄到不少,而且还不会影响工程质量,能够拿个优等考评!”

    “我的天啊!”

    吴中忍不住大呼起来,解缙笑得更开心了,“懂了吧?咱们就拿工部开刀,不查出几个大贪官来,誓不罢休!”

    这回吴中也来了斗志,金纯更是眼睛冒光。

    终于,奸臣要行动了。

    他们调集一千兵丁,火速前往工部。

    虽然工部排名在六部之末,但好歹也是大衙门,官署重地,轻易怎么会让解缙等人进去。

    “尚书大人还在宫中议事,尔等不许胡来!”

    解缙朗声大笑,“议事?别是贪赃枉法,被陛下拿了吧?”

    他用的是疑问的语气,可下面人哪里知道怎么回事,解缙气势汹汹而来,莫非真的抓了尚书大人,现在来封衙门了?

    想到这里,他们脸色骤变,解缙瞧准了机会,一摆手,“给我进去!”

    金纯二话不说,带着兵就杀入了户部衙门。

    吴中像是狗头军师似的,他在前面领路,“我记得河工的开支都在这边,快跟我来!”

    他们三人把工部弄得人仰马翻,乱成一团,就在这时候,工部尚书还有两位侍郎回来了。

    “解缙,你个不要脸的,工部乃是二品衙门,你也敢随意私闯,来人,把解缙拿下!”

    解缙急眼了,猛地掏出了圣旨,高高举起,“钦差在此,谁敢造次!”

    正在这时候,突然又有人大喝:“辅国公到!”

    柳淳也来了……

    顶点


………………………………

第710章 帝国财相

    柳淳来了,不但他来了,还带着户部尚书郁新。

    两个人是恰巧在路上碰到,郁新就跟了过来。

    “涉及到账目的事情,这天下怕是没人比我更清楚了。”

    柳淳颔首,“郁兄在洪武朝就是户部尚书,如今又管了户部多年,的确大明最熟悉财赋的就是郁兄了。”

    “错!”

    郁新笑道:“辅国公,要说起熟悉,我只能排在第二位。”

    柳淳大惊,“你不会把我排在第一吧?”

    郁新哈哈大笑,“辅国公啊,我真把你给忘了,如此说来,我只能排第三了。”

    柳淳哑然,“郁兄客气了,还是说说原来的第一人吧,你不会是指陛下吧?”

    郁新伸手点指着柳淳,笑声爽朗,“辅国公,你算是说对了,这些年户部的账目每一项都要经过陛下的仔细核实,每一笔钱的开支,我都不敢擅自决定。户部这个家,不好当啊!”他说着,摘下了官帽,柳淳闪目看去,发现郁新头发已经十分稀疏,残存的一点,挽在一起,也不过核桃大小而已。

    别管什么事情,管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执掌一国的财政,更是熬心血啊!柳淳十分感慨,郁新道:“辅国公,我当初被伪帝关了两年,身体大不如前,最近也是勉强维持。我打算明年的时候,吏部考满,把品级提上去,我就辞官回乡养老。这户部的一摊,就交给夏原吉吧!”

    柳淳微微沉吟,“夏原吉执掌皇家银行,也是繁忙无比,怕是不行吧?”

    郁新摆手,“可别这么说,这个天下啊,除了陛下和辅国公,离开谁都一样。总管着一部,难免灯下黑,我现在精力也不如以前了,更是唯恐耽误了大事,我跟辅国公说这事,就是怕辅国公到时候挽留,我想走都走不了。”

    新陈代谢,是免不了的。

    可是老朋友们都要走了,柳淳的心也不舒服。

    算起来他也当了十多年的官了,历经三位皇帝,虽然人还年轻,但是心已经老了。若是放在以往,像追查河道衙门这类的事情,柳淳一定是亲力亲为,冲在最前面。

    可现在呢,他更喜欢放解缙这下家伙在前面冲,自己只是负责收场罢了。就像很多大boss一样,不会第一时间露面,或许这就是成熟了吧!

    柳淳带着满腹的思索,到了工部衙门,此刻工部尚书宋礼正黑着老脸,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辅国公,我工部好歹也是六部之一,堂堂二品衙门,朝廷重地。解缙算什么东西,他也敢闯工部,封我们的卷宗。简直欺人太甚,我要去金殿告他的状,让陛下严惩不贷!”

    宋礼扯着嗓子大叫大嚷,柳淳没说话,郁新听不下去了,忍不住呵斥道:“宋尚书,辅国公既然来了,有理说理,有事说事,你怎么敢跟辅国公撒泼!简直岂有此理!”

    郁新是前辈,被说了两句,他连忙收敛了态度,对柳淳躬身道:“辅国公见谅,下官是气糊涂了,下官口不择言,下官有罪!”

    柳淳只是哼了一声,什么都没说,就迈步走进去。

    此刻解缙、金纯,还有吴中三个,都等在这里。

    “辅国公来了!”解缙努力收缩五官,长大嘴巴,眯着眼睛,让自己的笑容谄媚到了极点。

    柳淳压根没看他,只是停下脚步,沉吟道:“你随便闯入官署,工部已经震怒,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谁也保不了你!”

    解缙呵呵笑道:“辅国公放心,下官没有把握也不敢来了,请辅国公放心就是了。”

    柳淳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迈着大步,走入正堂,他没有坐在主位上,只是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郁新跟进来,也坐到了柳淳的旁边,宋礼进来,这就尴尬了,他坐在哪里啊?

    “宋尚书,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既然解学士找上门了,你就大度一点,让他查,查不出来什么,你不是更好说话吗?”

    宋礼简直要哭了。

    “我说郁尚书啊,话不能这么说,这工部的事情,忙得天旋地转,北平新都还在建造,这次灭了鞑靼,北方的九边重镇都要调整,各地还要兴学,工部也要出力气……这千头万绪的事情,让解缙这么一搅合,好几天都没法安下心来,我,我实在是着急啊!”

    郁新的脸同样很黑,“别光说你的委屈,身为朝臣,就应该识大体,顾大局,凡事以大明为重,在这里等着吧!”

    宋礼还想说什么,却也没了胆子,只能坐下来。

    柳淳微微沉吟,按理说,他这个辅国公,统辖锦衣卫,位高爵显,权势滔天。宋礼应该更害怕他才对?

    但是看样子郁新比他的威风大多了,二人同为尚书,差别有这么大吗?又或者说,郁新的手段了得,能慑服百官?

    柳淳略微想想,也就释然了,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郁新执掌户部,管着钱袋子,工部做事都要看户部的脸色,人家不给你钱,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谓现官不如现管,

    看起来自己这个辅国公,也有不管用的时候啊!

    柳淳暗暗思量。

    就在这时候,解缙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公文,脸上满是得意之色,迈步来到了柳淳面前。

    “辅国公,请看这个!”

    柳淳摆手,“郁尚书也在,你直接和他们讲。”

    解缙只好扭头,对着宋礼冷笑道:“去岁修山东段运河,你额外支出了三十万两,这是怎么回事?还说没有贪腐,证据确凿,你有什么好说的?”

    被解缙当众质问,宋礼眉头紧皱,将案卷拿了过来,仔细瞧瞧,立刻失声大笑。

    “解缙,你真是什么都不懂!这笔钱是怎么回事,自然有真正的用途,你要是不服气,可以上奏陛下,请陛下降旨,我自然告诉你,至于你……还不配问我!”

    “你!”解缙大怒,“辅国公,你作证,这个东西如此狂妄大胆,我现在就抓他去陛下面前请罪!”

    宋礼把头扭到了一边,根本不说话,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敢抓就来吧!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唉!”

    郁新深深叹了口气,缓缓站起。

    “大家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彼此之间,何必如此针锋相对?宋尚书不愿意讲,那老夫来讲,正好这事我也经手了。”

    见郁新生气,宋礼连忙道:“怎么敢劳烦郁尚书,还是我说吧!”

    宋礼顿了顿,讲起了这笔钱的去向,原来山东由于战乱破坏,征集不到足够的民夫,工部就拨了三十万两,用作在当地雇佣百姓。

    “你胡说,既然是雇佣百姓,我怎么没有查到你们雇佣人数的清册?我问了工部的官吏,并没有雇佣人员,又是怎么回事?”解缙质问道。

    郁新叹口气,“事情是这样的,户部也在山东有工程,主要是兴学和修路。用到的民夫记在了户部的账上。毕竟一起雇佣开支会少一些,而且人员调配也方便。我已经下令将清册交给工部,至于为什么迟迟没有入到工部的账上,这还要问宋尚书。”

    宋礼连忙道:“是,是工部疏忽,我回头一定严惩不贷!”

    解缙瞪大眼睛,怒道:“光是严惩下面的人就够了吗?我看你这个尚书才有问题。”

    宋礼忍无可忍,“解缙,你要是一心要办我,就只管抓人,我岂会怕了你!”

    他们又要吵架。柳淳突然站起,“行了,今天就到这里。解缙,你跟我去锦衣卫衙门。”

    说完,柳淳就在前面快步离开,解缙出师不利,却也没办法,只能跟在后面,灰溜溜到了锦衣卫衙门。

    只不过他依然不服气。

    “辅国公,你要相信我,那个宋礼绝对有问题,他是个贪官污吏,只要查下去,一定能找到罪证。”

    柳淳突然仰天大笑,“解缙,我还以为你长进了不少,只是没有料到,你还是个糊涂虫!”

    解缙瞠目结舌,“这,这话从何来?”

    柳淳没搭理他,而是走到了桌案前面,翻开了锦衣卫的统计档案。去岁流向山东的钱款之中,并没有雇佣民夫的三十万两。

    “解缙,你看明白了吗?”

    “辅国公,这雇佣民夫百姓,不一定要靠真金白银,有时候他们更喜欢一些粮食布匹。朝廷趁机也可以甩一些陈芝麻烂谷子。郁尚书没有花费金银,就雇佣到了民夫,这是他的本事。”

    柳淳冷笑,他不想跟解缙废话了,而是立刻叫来了锦衣卫的人。

    “你立刻去山东查问,就去问当地的百姓,朝廷雇佣民夫,给的是什么。”

    这位百户立刻点头,“请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查得明明白白。”

    他转身下去,解缙这才反应过来,他惊讶地走到了柳淳近前,声音颤抖道:“辅国公,你怀疑郁新?他,他不是你的人吗?”

    柳淳深吸口气,什么都没说。

    他当然不希望郁新被案子牵连进去,他盼着这些老朋友都能善终,都可以名留青史,成为一代名臣。

    只不过郁新的反应实在是让他疑惑,身为一个锦衣卫,不能放过任何的疑点。

    查吧,查下去,查清楚了,也就好了。

    柳淳如是想到,三天时间转眼过去,柳淳突然接到了消息。

    吴百户居住的客栈突然遭遇火灾,包括吴百户在内,一共十七人被烧死了

    堂堂锦衣卫百户,就这么没了!

    柳淳的手微微颤抖,一滴墨落在了洁白的宣纸上……这是要出事啊!

    顶点


………………………………

第711章 锦衣卫惹不得

    “传令,召集所有在京千户以上锦衣卫,前来见我!”

    柳淳声音冰冷,断然下令。

    锦衣卫瞬间就动了起来。

    在柳淳的治下,锦衣卫越来越正规,办案做事,都依照大明律法,很多时候锦衣卫比起寻常衙门,还要和气。

    但是别忘了,锦衣卫的本质摆在那里,他们是军人,而且还是大明最精锐的军人。

    柳淳鼓动朱棣建军校,整顿士兵,他的锦衣卫岂会疏忽,一直以来,负责训练锦衣卫的,正是柳淳的便宜老爹柳三。

    三爷虽然许久没有露面了,但是他所做的,却关乎到锦衣卫的基础。

    锦衣卫的子弟要加入锦衣卫,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想搞世袭罔替那套,根本行不通。至少军户制度,在锦衣卫彻底消失了。

    除此之外,还从军中,学校,民间,三教九流,吸收人才,如今的锦衣卫,不光是兵强马壮,而且还人才济济。

    光是千户编制,就多达五十多个……别误会,不是说锦衣卫有五万多人,而是说每个千户负责一摊,比如朝廷六部,锦衣卫就有对应的六个千户,十三个行省,加上应天北平,锦衣卫也有十五个千户……其余九边军情的,各个领域的,还有专门负责诏狱,负责抓人,负责舆论的。

    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有的,锦衣卫里面全都有。大明朝没有的,锦衣卫也有。

    说穿了,在柳淳的经营之下,几乎变成了一个缩小版的大明朝。

    如此强悍的锦衣卫,一旦被惹毛了,会是什么结果,简直不可想象。

    柳淳破例穿上了他的飞鱼服。

    “我今天穿的是先帝赐给我的,穿这件衣服不是想显示什么,而是单纯想说一件事,在洪武朝,咱们锦衣卫是要吃人的!”

    “我接掌锦衣卫之后,一直努力,让锦衣卫变得正规起来,变得讲王法,讲道理。我很欣慰,锦衣卫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可我没有料到,竟然有人不跟咱们讲规矩了,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觉得锦衣卫人畜无害,不敢吃人了?”

    柳淳笑了,不光是他,在场几十位锦衣卫头子也都跟着笑了。

    论起不讲理,谁还能比得过锦衣卫啊!

    就好比一只猛虎,好容易让自己改行吃素了,结果一条不知死活的恶犬,非要咬老虎一口,想尝尝虎肉的滋味。

    死法有很多种,非要选择一种最不幸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坏了?

    短暂的笑过之后,所有人又都严肃起来。

    “敢用这种方法对付锦衣卫,说明我们的敌人十分嚣张,极为凶残。我们固然可以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是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你们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我在内,都可能被我们的对手盯上了。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深入到我们中间,窥伺我们的秘密,甚至会残害我们的性命……”

    柳淳声音平淡,仿佛在说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场每一个锦衣卫头子都坐直了腰背,仔细倾听。

    如果说只是寻常之辈,某个丧心病狂之徒,杀了一位锦衣卫百户,还不至于让柳淳说出这么耸动的话来。

    既然大人说了,就代表这群人已经强大到了一定地步,甚至连大人都感觉到了威胁。

    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对手?

    正在他们思索之时,柳淳点手,叫了一个叫杨浩的锦衣卫。

    “你说说山东的情况,让大家伙熟悉一下。”

    杨浩急忙站起,“大人,还有诸位同僚。山东曾经作为靖难之役的主要战场,南北对峙,期间民间损失很大。后来朝廷将以孔家为首的豪强发配东番岛,又把他们组织的乡勇民夫发配走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山东劳动力的流失。民间对于朝廷,呈现两种极端的看法。比如曲阜,兖州,这些地方百姓感恩戴德,但是其余的区域,则是觉得朝廷法令太过严苛。”

    “而且……”杨浩顿了顿,“现在山东许多地方缺少足够的壮年劳力,撑不起家门。乡村剩下大批的老弱妇孺,一些帮会,甚至乱七八糟的势力,深入乡村,趁机控制百姓,积累力量。甚至出现了聚众烧香,膜拜观音弥勒的情况。”

    杨浩没有往下说,但是大家伙都明白了,观音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而弥勒则是未来佛,通常造反都会打着弥勒降世的旗号,元末明教就是这么干的。

    山东地方出现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表示明教、弥勒教,或者白莲教已经发展起来。

    “这一点我并不意外。”

    柳淳接过了话头儿,“朝廷在推行均田,消灭世家大族,瓦解宗族势力的过程中,旧的被废掉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肯定会有人趁虚而入。另外围绕着运河,形成了庞大的民夫工人队伍。他们背井离乡,做工赚钱,养家活口。举目四望,两眼一抹黑。很需要得到庇护,寻求安全和慰藉。”

    “因此,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卷入其中,裹挟百姓。”柳淳顿了顿,又道:“这一次朝廷改革漕运,就是希望摧毁这种可怕的趋势。如今我们的人被害,恰恰说明,这一次行动直击要害,打疼了这些人,他们在拼命反击,妄图吓唬住锦衣卫!”

    “你们说,这帮人的如意算盘能打得响吗?”

    众人一听,全都大笑,做梦去吧!

    经过柳淳的整顿,锦衣卫的效率和严密程度,都是远超任何衙门的,更别说一些江湖人士,邪门歪道了。

    不是锦衣卫怕他们,而是顾及不上罢了。

    柳淳执掌锦衣卫以来,先是整顿应天的官吏,接着有迁都的时候,还有对鞑靼用兵,忙得不可开交。

    才给了这帮东西发展壮大的空子,如今也到了该彻底剪除毒瘤的时候了。

    “现在锦衣卫立刻分成四组,第一组,重点清查户部、工部账目,对历年涉及到运河的开支,给我仔细彻查,不光要查开支,还要查钱款物料的走向,更要追踪到每一个人。记住,是每一个民夫。”

    柳淳办过了很多案子,堪称经验丰富,因此对于钱款物料的往来非常敏感。

    比如在大明也存在两套价格体系,一是官方的,一是民间的。

    朝廷在收税的时候,规定黄豆、小麦、芝麻跟大米等价。

    也就是说,朝廷在征收田赋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可以抵一石大米。但是粟谷、糜黍、荞郘则需要两石,高粱则是两石五。

    在这种抵价过程中,自然有巨大的油水可捞。而且各地价格差异也非常惊人,南北粮价,最多能相差三倍以上。

    而且在农村,老百姓不愿意接受现金,他们对纸币怀有抵触情绪。因此一个民夫,让他选择是要价值一石大米的钱,还是一石高粱。

    很有可能,民夫就会把高粱抱走,可一石高粱比一石米便宜太多了,中间的差价就被轻易拿走了。

    柳淳在工部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下大明的官员,除了一些不开眼的,或者狗胆包天,天高皇帝远的,已经不大会直接往兜里放钱。

    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还有锦衣卫虎视眈眈。

    不过这帮人很快学会了更高明的办法,在不知不觉间,就把钱弄到了自己的口袋,在表面上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二组,就要彻查民间的资金流向,尤其是那些钱庄和黑市,他们是朝野勾结的关键所在。”

    “第三组要调查清楚运河沿线的民情,准确把握老百姓的心思,要摸清漕帮,白莲教,明教,弥勒教这些人的势力,弄清楚有多少民夫卷入其中,他们能裹挟多少百姓,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次办案,不光是一个案子,而是要替朝廷铲除毒瘤,更要解决漕运问题,牵连方方面面,必须做好全面评估,要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至于最后一组,就是选派精兵强将,去临清,彻查火焚客栈的案子。动静务必要大,声势要做足,咱们的人,决不能白白死去!”

    柳淳一声令下,整个锦衣卫全都动了起来。

    许多人一度认为,柳淳阉割了锦衣卫,让这个凶名昭著的衙门变得人畜无害,不值一提。而这些人很快就会明白,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一个庞然大物被惹毛了,后果是相当可怕滴。

    ……

    “尚书大人,出事了,出大事了!”

    一个户部的书吏急匆匆跑到了郁新的面前,脸缩成十八个褶儿的包子。

    郁新眉头紧皱,烦躁道:“出事了,出大事了!现在是多事之秋,不出事才怪呢!”他铁青着一张脸,这下面的人简直脑子坏掉了,非要弄死一个锦衣卫,不光打了柳淳的脸,就连陛下的脸也被抽肿了。

    还能轻易过关吗?

    “说吧,出了什么事?”

    “回大人的话,一处晋商的钱庄被封了。”

    “封了钱庄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年查封的钱庄还少了,有什么好怕的?”郁新哼道:“你就该像本部一样,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书吏哭了,“大人,您稳得住,小的不行啊,小的在钱庄里存了三十万两呢!”


………………………………

第712章 户部的生财妙法

    “存了三十万?”

    郁新眉头紧皱,突然脸色狂变,低呼道:“是,是工部的那三十万两?”

    书吏扑通就跪倒了,“大人,没错啊,就是这三十万两,小的也不知道锦衣卫的人鼻子怎么就那么灵,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