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妹妹高古,妹妹真是当世女财神,小兄实在是五体投地啊!”

    他一转身,对柳淳恶狠狠道:“我要走了,刚刚说的话你都记住了?一定要照顾好太子殿下,多选几个人才,你懂不?”

    柳淳越发恼怒了,“徐增寿,你自己照照镜子,再仔细想想,那些功臣宿将为什么愿意让你干这事?”

    徐增寿迟愣片刻,突然眉头抖动,他似乎有所领悟。

    原来不是因为我徐增寿天纵英明,才能出众,人品无双啊?仅仅是因为我只能干这个!至于太子朱高炽,他也不是要依靠解缙和金纯的人才,只不过让他们做些适合的事情罢了!

    想清楚这个时候,徐增寿直接夹着尾巴跑了。

    下次可别出来装大个儿的,实在是太丢人。

    徐增寿灰溜溜跑了,转过天,正是早朝。

    柳淳已经很长时间不去早朝了,随着政务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早朝已经和具体政务脱节了,越来越沦为行事。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大会往往是流于形式,真正关键的是小会。

    大明朝越来越有这方面的苗条了,寻常的事务,内阁就能处理。大政是朱棣召集御前会议决策,至于早朝,往往是一些礼节性的事务,朱棣是为了保持勤政爱民的形象,才挣扎着爬起来。

    每次早起,朱棣都要埋怨一遍老爹朱元璋。

    您老人家精力充沛,身强体健,您就不考虑一下儿孙后代吗?

    别的不说,您老六十七八了,还能生孩子呢,儿子这才四十出头,后宫就没动静了。幸好早年生了三个,不然连继承皇位的都没有了,真是苦啊!

    朱棣晃晃悠悠,升坐奉天殿。

    文武诸臣,分列两边。

    太子朱高炽立在朱棣旁边,站得笔直,朱棣看着,心里高兴,这孩子是越来越有储君的样子了。

    瞧瞧,魁梧高大,威武不凡,真不愧是我朱棣的儿子!

    好吧,他已经忘了,不久之前还嫌弃太子太胖了呢!

    “诸位臣工,有什么要务,尽快陈奏。”

    朱棣的话音刚落,从人群之中就冲出了一个黝黑瘦小的家伙。

    “臣解缙启奏陛下,臣提议尽快废除漕运,改用海运,如此每年至少节约三百万石粮食,而且节省民力,省去治水开支五百两,更能减少徭役三十万以上,如此利国利民之举,臣恳请陛下,尽快推行!”

    说完,解缙跪在了地上,五体投地!

    这货回来了!

    当他开口,许多朝臣,尤其是内阁的几位,都涌起了如是念头!

    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

    解缙一张臭嘴,这几年揭露了多少文官的潜规则?什么座师门生,科考文章,选才用人,甚至连“淋尖踢斛”都给揭露出来了,还写文章嘲讽。

    把文官们气坏了。

    你丫的在安南吃得满嘴流油,大肆捞取好处。

    结果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捞一点都不行,你跟我们有仇是吧?

    好嘞!

    那就瞧瞧我们的手段!

    京官虽然清苦,但是权柄却是结结实实的。

    带球,过人,传递,射门……这一套动作,玩得比国足强了一万倍,而解缙很不幸,就是那颗被踢得满场飞的球!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个互相伤害的故事。

    如今解缙回了京城,还找到了靠山,他要开始报复了。

    “陛下,臣除了建议改漕运为海运之外,臣还要弹劾河道衙门,他们多年以来,贪墨修河款项,谎报虚报,中饱私囊。还有,运河沿线衙门,也借机敛财,大发利市。每年他们征集粮草过千万石,结果输送到北平的不到四百万石,剩下的六百万石,都被他们贪墨了!”

    朱棣眉头紧皱,怒火冲冲道:“解缙,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臣不敢欺骗陛下!”

    这时候内阁这边,黄淮急忙站出来,没法子,漕运是有定制的事情,恰巧是内阁照惯例奉行,要是有这么大的弊端,他们几个都该砍头了。

    “启奏陛下,解缙是胡说八道,漕运粮食,从征收到运到仓库,就要消耗两三成,又从南方运到北平,沿途还要两三成,另外,各地还要留用一批,供应军需俸禄,赈济灾民。臣敢用人头担保,漕粮的用途是经得起检验的。更何况还有锦衣卫监督,漕粮怎么会有解缙所说,那么多的贪墨?”

    这位还挺厉害,竟然把柳淳拉了进来。

    柳淳面色如常,“弊端在哪里都有,锦衣卫虽然有监督,但是却不能给任何人担保,也不会有任何姑息养奸。至于漕运的问题吗,我只能说耗费的确有些大。”

    这句话可让解缙抓住了,他急忙道:“辅国公所言极是,纵然漕运没有贪墨,也不能用了。臣建议在沿海沿江,设立仓库,囤积粮食,然后使用海船运输,从南到北,沿途损耗不会超过一成!”

    朱棣一听,豁然站起,他对别的不感兴趣,可这不足一成的损耗,却让朱棣怦然心动。

    “解缙,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他昂起头,朗声道:“臣在安南多次向江南输送粮食,也和东番岛互通有无,还去过爪哇。沿途海浪汹汹,远比大明沿海要厉害多了。臣估算过,真正损失在海里的半成而已。臣说一成,已经是高估了。”

    “朝臣们之所以反对海运,是因为河道年年修,粮食年年征调,中间的油水太多了,他们把漕运当成了发财的工具……臣也是去了安南之后,才明白了他们的心思,臣叩谢吾皇发配之恩啊!”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07章 狗一样的解缙

    这人一旦不要了脸皮,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五体投地。

    解缙你要拍马屁,也悠着点,发配安南都能成为天恩,你丫的还要脸吗?

    这帮大臣忘了,解缙根本就不知脸皮为何物了。

    “陛下,臣觉得如果陛下能让群臣都出去瞧瞧,或许我大明就盛世可期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啊!”

    解缙!

    你大爷的!

    朝臣们疯了,我们与你何仇何恨,竟然要把我们都弄到海外去,你丫的良心安在?

    顿时有人就要出来喷解缙,可谁也没料到,在文官队伍里,又冒出一个货。

    “启奏陛下,臣以为解学士所言虽然是玩笑,却也有一定道理,臣承蒙陛下天恩,出使哈烈,增长见闻,回来之后,已经写了十几本见闻录了,而且还都卖得不错,已经是畅销书了。”

    柳淳斜眼看去,说话的人正是吴中!

    他当年冲出来想当个清流领袖,结果被朱棣怒骂,说他不能叫吴中,就可以无中生有!

    有天子这句话,吴中的仕途算是完了九成九。

    后来他被发配海外,给于彦昭当正使,出访哈烈。

    虽然也是载誉归来,可吴中什么好位置都没捞到,只是给安排到了司经局,担任洗马!

    吴中到了司经局一看啊,顿时哭了,好歹给老子弄两匹马啊!除了一堆书,啥也没有。就没见过这么坑的!

    司经局绝对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挖地三尺,都找不出一点油水。

    唯一能卖的就是那点藏书了。

    可问题是吴中知道啊,他是被重点关照的对象,如果敢窃书,绝对没有好下场。

    偏偏他又家大业大,有五房小妾,儿子女儿一大堆,张着嘴吃饭。

    靠着那点俸禄根本不够用。

    为了活着,总要想点办法吧!被逼无奈,他就把出海这段经历搬出来了,然后参照话本,开始写发表。好在大明并不禁止官员卖书,相反,这一类跟海外有关系的书,还有鼓励和补贴。

    吴中就是靠着卖书过日子。

    堂堂朝廷命官,被迫成了码农,吴中一肚子怨气没处撒。

    今天朝堂的情况让他眼前一亮。解缙虽然疯癫,可人家的才华摆在那里,他一上来就攻击百官,而且还引起了陛下的注意。

    莫非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终南捷径?

    吴中挣扎了三秒钟,他就果断倒戈投降了。

    一来冷板凳坐多了,实在是难受,还容易得痔疮,其次,连解学士都倒戈了,自己还装什么蒜啊!

    有榜样在前面,他要是不学,岂不是傻帽透了!

    因此吴中果断附和解缙,还更进一步作证,“陛下,世人皆以为大海波涛汹涌,生死难料。殊不知我大明造船技术已经远超历代,巨舰大船,行驶海上,平稳安全,不说别的,臣不就安然返回了!”

    吴中总结道:“臣觉得大海就在那里,不用白不用,至于运河,就算挖掘通畅了,还需要不断清理淤泥,每年那么多钱,都打了水漂,太不值得了!”

    解缙早就做好了舌战群雄的准备。

    这事以往都是柳淳干的,一个人,干败满朝文臣,那个威风得意,简直不要太爽啊!解缙也很想复制一下,好好让陛下瞧瞧,俺解缙可不比柳淳差!

    好吧!

    这个玩意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人家柳淳那是顶着主角光环的,岂是你想学就能学的。这不,无中生有,就冒出来个吴中,把你的光环抢去了一少半。

    解缙急了,本来是独享的功劳,怎能让别人抢走呢!

    他果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海运好,还是漕运好,在朝堂上空口说白话,一点用处没有。不如这样,在江南同样准备十万石粮食,分别用海运和漕运,送到京城。测算消耗时间,所有民夫,路上消耗,如此一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柳淳眼前一亮,还真没看出来,解缙居然懂得科学试验了,很好,不愧是大才子!

    “陛下,臣以为解学士的见解可行,而且臣建议请支持漕运和海运的官员,分别乘坐漕船和海船,写下心得体会。另外臣觉得还可以请一些报社的记者,让他们也上船感受。”

    朱棣大笑,“这个主意好!其实朕也是坐过海船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就拿这次攻灭鞑靼来说,朕就是浮海北上,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朕也觉得海运似乎胜过漕运,尔等务必要用心比较,说真话,说实话。朕可不是浊世昏君。会任由尔等欺骗!”

    朱棣说完,直接宣布散朝。

    虽然天子没有最后点头,但是朱棣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解缙赌对了,至于吴中,顺带着也对了。

    “解学士,解学士!”吴中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下子贴到了解缙身上,“解学士,你看这接下来,要怎么办才好?”

    解缙咬了咬牙,他很想把吴中的脸打成猪头,你丫的差点截胡,知道不?老子费了那么大劲儿,熬了一锅汤,结果你给偷喝了一半,你当自己是张果老啊?

    不过解缙转念一想,至少吴中还算恭敬,没有飞扬跋扈,觉得比自己都了不起,还算有点脑子,是个可造之材。

    “你接下来就听我的安排吧!咱们虽然是一心谋国,可毕竟砸了那么多人的饭碗子,尤其是工部,河道衙门,户部,甚至是地方,仓场,这些贪官污吏,都恨咱们入骨,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吴中倒吸口冷气,乖乖,不经意间得罪了这么多人,岂不是说,自己危险了?这也太可怕了吧?

    解缙看他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忍不住鄙夷道:“害怕什么?为了大明,为了皇上,百死不悔!”

    吴中低垂着脑袋,他可没活过,可是一脚踏进了漩涡,这生死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真是后悔啊,不该一时头疼。

    解缙越发鄙夷吴中,真是个废物,都说清流眼高手低,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做事情,还要靠他这样的。

    解缙昂然离去,柳淳就在这货的后面,朱高炽站在师父的旁边,低声道:“多谢师父推荐解缙过来,弟子感激不尽。”

    柳淳只是微微一笑,“殿下,你最好还是稍微观察一下,解缙这个人啊,我就觉得他没憋着好屁!”

    朱高炽憨笑道:“反正狗咬狗,咬死哪条吃哪条!”

    师徒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转过天,柳淳正在家里摆弄自家的猫主子,大黑猫突然多了白手套,柳淳怎么看怎么别扭,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不,柳淳又从外面抱来了一只母猫,这猫很好,全都是黑的。凑在一起,没准下一窝都黑了,也就没事了。

    只不过柳淳摆弄了好半天,左瞧瞧,右看看,还把徒弟于谦叫来了。

    “你给师父瞧瞧,这俩都是母猫吧?”

    于谦转到菊花方向,仔细端详,然后用力点头,“没错,都是母的。”

    “不对啊,我的猫原来是公猫来的!怎么会突然变成母的了?”柳淳眉头紧皱,越想越想不通,这猫咪还会变吗?

    “师父。”于谦低声道:“其实这事很好吧,弟子有上下两策。”

    “先说下策。”

    “下策就是师父挑一只公的黑猫回来就是了。”

    柳淳皱眉头,“这什么主意?随便弄个回来,还是为师养了十多年的那只吗?”

    你现在养的也不是啊!

    于谦差点泄露最高机密,他努力憋着爆笑的冲动,认真道:“师父啊,弟子觉得您老天天为国操劳,这么多事情,您还是别养猫了,毕竟跟着您,这猫有点委屈!”

    柳淳愣了半晌,气得给了于谦一脚。

    “奶奶的,连你小子也敢挖苦师父了,我不就是在这事情上糊涂点,别的事情,你几时见我糊涂过?”

    于谦立刻道:“师父永远英明神武。”

    仿佛是为了配合于谦的话,从外面有人跑进来,脸色很难看。

    到了柳淳耳边,低语了两句。

    柳淳顿时脸色骤变,竟然有人给解缙下毒。幸好让狗给吃了,解缙保住了命。

    只不过这举动太不把锦衣卫放在眼里了!

    朱高炽收下了解缙和金纯,这是太子的班底儿,柳淳身为师父,又怎能不帮忙!而且解缙提出废漕运的主张,的确是得罪了许多人,会遭到暗算,也是情理之中。

    可问题是不能来得这么快啊?

    昨天早朝,今天就往死里整,也太急不可耐了。

    还有,锦衣卫这帮人都是猪吗?

    让你们保护解缙,都做不到,你们还能干什么?

    柳淳震怒了,可他震怒不管用,又过了一天,同样传出消息,解缙家里又出事了,一只猫被毒死了。

    等再转过天,又一只狗死了。

    解缙连续躲过了三次下毒,死了两条狗一只猫,柳淳渐渐感到了不对劲。又到早朝的时候,只见解缙推着一个独轮车来了。

    上面有个牌子,写着救命恩公,车上放着两条死狗一只死猫,解缙板着一张司马脸,一步一顿,迈着沉重步伐,缓缓走来,看得其他人都目瞪口呆。

    解缙把独轮车放下,不屑冷笑:“有本事冲着我来,杀几只猫狗的,算什么本事?”

    柳淳微微咬牙,心里暗骂,这个狗东西,还真会演戏!
………………………………

第708章 四大奸佞

    解缙,你就是个狗一样的东西!

    这些猫狗跟着你,算是倒了大霉!

    身为一个资深养猫人士,柳淳强烈鄙夷解缙的做为,同时对死去的猫狗表示深切哀悼。不是我们锦衣卫不努力,无奈,是你们的主子下的黑手,我们也是回天乏术啊!

    没错,就是解缙自己下药,难怪锦衣卫天罗地网,都保护不了他的周全,就算解缙想自杀,锦衣卫都能拦下,唯独给自家的猫狗下药,谁能管得了?

    柳淳眼皮上翻,无奈叨念着:“解缙下辈子变流浪猫,流浪狗,流浪猫,流浪狗……”正念叨着,突然发现有人到了面前,低头一看,正是狗一样的解缙。

    “柳大人,下官被人害了,你们锦衣卫不能不管!”他哭丧着老脸,跟死了老子似的,装得那叫一个像!

    柳淳意味深长瞧了瞧他……奶奶的,我刚刚的话收回,你不是狗一样的东西,你是连狗都不如!

    “解学士,这里是午门,马上就要早朝,你弄这些死猫死狗过来,万一传染了什么疫病,祸及朝中诸公,你承担得起吗?”

    柳淳一句话,吓得不少人都向后退,离姓解的远一点,这家伙不光心肠歹毒,身上可能也有毒。

    解缙也被吓了一跳,还真没考虑到这个,回头的确要赶快扔掉。

    “那个……辅国公,下官家中连续遭到投毒,下官命在旦夕。都是朝中之人所为,他们歹毒更胜疫病,锦衣卫不能不管吧?”

    柳淳强忍着恶心,哼道:“锦衣卫当然要管,解学士提议废除漕运,改用海运,无论成与不成,皆是朝政之争,不涉及个人恩怨。有人想下毒害人,锦衣卫岂能坐视不理!”

    “多谢柳大人,多谢辅国公!”

    解缙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柳淳。

    “辅国公,这是下官几日遇到下毒的详细情况,都写在上面了,还请辅国公能替下官讨回公道。”

    解缙说完,就昂然向着文官堆里走去,此刻的文官简直想暴起,把这货打死算了。

    真的,如果不是永乐大帝在位,解缙绝对死了,而且还是尸骨无存的那种!

    黄淮、金幼孜、杨荣,他们三位阁臣,怒视着解缙,眼睛里喷火。刚刚随着太孙到了北平的胡广也是皱眉头。

    多日不见,解缙怎么成这副样子了,你当我们是白痴啊,你弄几条死猫狗,就想污蔑朝臣吗?

    “春雨兄,你太小题大做了!”

    解缙号春雨,胡广跟他既是同乡,又是亲戚,故此很想劝解缙两句。

    可他没有料到,解缙把脸一沉。

    “胡广!当年我被发配安南,可曾想到过春雨兄三个字?如今我被小人陷害,又可曾想过这三个字?”

    还有脸提以前的事情!

    胡广气不打一处来,“解学士,你不要忘了咎由自取四个字!”

    解缙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叫道:“听到没有?听到没有?他招供了,他说我咎由自取,他就是承认了,自己下毒害我!柳大人,辅国公!凶手抓到了!”

    胡广一口血险些喷出!

    “够了,解缙,你太不要脸了!我说的是你发配的事情,没说下毒,谁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干的?贼喊抓贼,可是你惯会的手段!”

    “你放屁!”解缙跳着脚大骂,没法子,谁让他瘦小枯干,跟胡广的修长潇洒差得太多呢!

    “胡广,你别想蒙混过关,反正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你说我咎由自取,你就是下毒的歹人!我跟你没完!”

    “你不可理喻!”

    胡广被气炸了肺,还想要争吵,可此刻钟鼓响起,朝臣们只能鱼贯而入,步入奉天殿。

    朱棣的心情很不错,太子朱高炽立在身边,父子俩一起上殿的时候,还低语了两句,皇帝陛下笑容灿烂,跟开了花似的。

    很显然,太子是越来越讨天子的欢心了。

    “这几日朕又反复考虑,实不相瞒,还去了天津港口瞧瞧,千帆竞过,万船争流,场面恢弘,大气得很啊!”

    朱棣朗声道:“这海运更优,还是漕运更好,似乎没有什么争论,朕以为凡是利国利民之法,就应该推行,诸位臣工,你们是怎么看?”

    坏了!

    朱棣原本只是倾向于海运,现在居然改为支持海运,很显然,能让朱棣改变心思的,就是胖胖的太子殿下了。

    前些时候就觉得太子变了,如今看来,太子是彻底跟文官决裂了,几位阁员忧心忡忡,朝中大臣,也是惴惴不安。

    “启奏陛下!”

    胡广站了出来,他高声道:“臣此番陪同皇孙北上,走的就是大运河,沿途所见所闻,臣颇有感慨之处。大河两千里,连结南北,横跨长江,沿途经过数省之地,恩泽千万百姓。运河之上,民夫数十万!”

    “尤其是近几年来,南北货物运输,更是仰赖运河,一条大河,活了上百万人。海运固然有好处,可若是尽用海运,舍了运河,这些百姓何以为生?如果这些人闹起来,又该如何收拾?”

    还真别低估朱棣的眼光,他挑选的这几位阁臣,固然有些很讨厌的,但还都是肚子里有货,不是草包。

    胡广所讲,正好切中要害。

    朱棣沉吟道:“解缙,你有什么说的?”

    “陛下,臣以为胡广所言,根本是杞人忧天,运河沿岸的百姓是人,那大海沿岸的百姓就不是了?海运兴旺起来,需要的人更多,节省的成本也更多,如此还能给民夫更好的工钱,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所以在臣看来,真正关心民生疾苦,就应该尽快废除漕运,使用海运。如此才能减少沿途的浪费,减轻产粮区百姓的负担,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说到这里,解缙忍不住抹眼泪,“臣处江湖之远,无日不思念君父,无日不想为陛下分忧解难。臣返回京城,再睹天颜,感激涕零。唯有一心忠于天子,为陛下提供安邦治国良方。臣一心一意谋国,奈何有宵小之徒,想要置臣死地,连日投毒下药,臣,臣唯恐不能再见陛下!”

    说着,解缙跪倒在地,泪水横流,哭得稀里哗啦。趴在地上,瘦削的脊背一抽一抽的,仿佛每一个细胞都灌满了悲伤。

    当真是超级演技派,至少值三个影帝,难怪戏不好看,敢情都跑来当官了。

    朱棣一听有人给解缙下毒,勃然大怒!

    “什么?光天化日之下,乾坤郎朗,身为朝廷重臣,竟然遭人下毒,还有王法没有?”朱棣猛地转向柳淳,怒道:“可有此事?”

    柳淳躬身,“的确解学士家的猫狗中了毒,臣正在彻查。”

    “要仔细查,一查到底!这是朝堂,不是帮会,更不是土匪窝子,连下三滥手段都拿出来了,朕都替你们汗颜?这哪里是朝廷命官,简直就是街上的泼皮无赖!”

    骂得好!

    骂得太好了!

    柳淳简直想给朱棣拍巴掌了,解缙还就是这么个货!

    只不过他还算机灵,在午门口,递给柳淳一封信,里面装着一份地契,足足二十万亩良田,不是安南的,而是占城!

    好一个解缙!

    在占城都弄到了这么多,在安南有多少财产,实在是难以估量啊!看在田地的面子上,替解缙遮掩一下吧!

    柳淳实在是很无奈,也不知道会不会破坏自己光明伟岸的形象?要知道辅国公的形象是很值钱的,可千万不能破坏了。

    要不回头再让解缙孝敬一点,只要再送八十万亩,凑个整数,就帮他扛下来?

    柳淳暗暗思索着。

    朱棣的怒火越来越强烈,“解学士提到了漕运,就有人暗害他,由此可见,多年来,漕运的弊端,到了何等触目惊心的地步!南粮北运,北边的物产运输江南,每年在运河通行的货物,超过亿两白银!解卿前番提到,说里面有人贪墨,中饱私囊。如此看来,应该所言不虚,查!一查到底!”

    朱棣扭头,对着太子朱高炽道:“父皇把这个案子交给你来办,你可有信心吗?”

    朱高炽转身,深深一躬,“儿臣愿意替父皇解忧,只不过儿臣一人,只怕难以彻查清楚。”

    “那你还要谁当助手?”

    “学士解缙,司经局洗马吴中,礼部金纯。”朱高炽顿了顿,又道:“这么大的案子,怕是离不开锦衣卫协助。”

    朱棣点头,“好,那就让这四个人,协助你办案,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朱棣一锤定音,解缙,吴中,金纯,外加柳淳,四个人担负起这个案子。

    解缙是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下朝之后,就急匆匆追上了柳淳,“辅国公,辅国公!这回咱们可是在一条船上了。”

    柳淳停下了脚步,冷笑道:“解缙,我是跟你在一条船上,可你最好想清楚了,陛下的船上有我,文臣武将的船上,也都有我。指望我替你背黑锅,那是痴心妄想,”

    解缙连忙道:“我的辅国公啊,解缙有几个胆子,敢算计您啊!只要您老人家一碗水端平,靠着解缙一个人,就能把河道衙门的奸佞都给揪出来,甚至连户部的人,都是奸佞,都跑不了!”

    此刻吴中和金纯也追了过来,吴中咧嘴苦笑,瞧解缙的谄媚德行,跟自己追他,何其相似啊!

    “奸佞这俩字,怕是会落在咱们头上吧!四大奸臣!正好!”

    金纯愣了一下,发狂大笑,“我为太子前驱,背负奸佞之名,理所当然!”

    吴中脸都黑了,跟这么几个疯子在一起,怕是别想有好下场了……

    :。:


………………………………

第709章 奸佞在行动

    吴中暗戳戳瞧了瞧四个人,突然想起在海上的时候,看的那本水浒传,里面就有四大奸臣……柳淳位高权重,应该就是蔡京,而解缙是内阁出身,天子近臣,又这么不要脸,多半就是童贯。

    金纯好武,跟高太尉有点相似,那自己就是排名最后的杨戬,我的老天爷啊,这也太可怕了。

    他越想脑袋越大,感觉人生都黯淡无光了。

    几年前他还想当过清流领袖呢,如今却落了这么一个下场,谁能救救他啊?

    吴中心里不停哀嚎,可其他三个人,都没心思搭理他,尤其是解缙,他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眼睛都冒光,跟两个灯泡似的。

    “辅国公,不瞒你说,我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如今机会来了,我保证让这帮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我要让他们知道解缙的厉害!”

    柳淳哼了一声,“解缙,还是刚刚那句话,你能查到证据,我锦衣卫帮忙办案,你查不到证据,想要公报私仇,我可不会跟你胡来。至于该怎么办,你们想办法,告辞了。”

    柳淳才不会跟这几个货搅在一起呢!

    这次改革漕运,的确有这些考虑,可最重要的还是背后的明教!

    似乎从黄巾之乱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这一类的东西,不管叫五斗米教啊,摩尼教啊,明教啊,白莲教啊……全都是一路货色,职业造反家。

    貌似在永乐朝,也发生过白莲教起义,纵观整个大明朝,起兵作乱的所在多有。这帮家伙就像是牛皮癣似的,反复发作,让人痛痒难耐,如论如何,趁着这次机会,也要把这个心腹大患给解决了。

    如果还除不掉他们,那也显得锦衣卫太无能了。

    柳淳返回了府邸,刚从马车下来,就发现有人带着一个娇小的女孩从侧门进去。这个女孩的背影瘦削,最多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

    莫非府里又买侍女了?

    柳淳迈步到了大厅,此刻三位夫人都在,李无瑕的面前,还站着一个身着彩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