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民间的这段时间,他可比过去顽强多了。
朱允炆不得不承认,朱棣的确比他强多了,在朱棣的治下,这个大明朝蒸蒸日上。可要说有多好,朱允炆却觉得未必。
民生改善有限,那些官吏依旧贪婪,最多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而且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
就拿这次兴学来说,朝廷希望整个天下全面推动,钱也都准备出来了。可是愿意北上教书的,寥寥无几。
作为吃过亏的,朱允炆可比朱棣有经验多了。这就是文人的秉性,四叔啊,我倒要看看,你能杀多少人?
早晚有一天,你会举不动屠刀。
甚至那帮家伙会反攻倒算,彻底推翻你的变法和新政。
小侄会等着,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大人,我们晚了一步,让人犯逃跑了。”
柳淳翻看着那些报纸原稿,看着上面改动的痕迹,半晌缓缓道:“的确是朱允炆,他居然藏在了京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柳淳眉头紧皱,眼珠转了转,“传我的命令,继续追查朱允炆的下落。不过有件事,比抓朱允炆更重要。那就是他既然能留在京城,就代表朝中有人在庇护他。没有内鬼,招不来外贼,你懂我的意思吧?”
洛枫立刻点头,很显然,前朝的力量并没有彻底瓦解冰消。
又或者说,在朝中,还藏着许多反对变法,反对朱棣的人,就连这个锦衣卫,都未必干净。他们不敢跳出来公然反对陛下,就只能利用朱允炆,作为一张牌,必要的时候打出来。
“这帮人都是狗脑子吗?”洛枫气得脸都青了,忍不住骂道:“朱允炆什么德行,他们不清楚吗?吏贪将弱,法度荡然无存,官吏为所欲为,朝野上下,都烂成了一团。怎么还有人想回去前朝啊?”
柳淳哑然失笑,毫不客气道:“如果天下不乱,那些人又怎么获利?而且就算天下乱了,又能怎么样?士农工商,只要能让他们排在第一位,享受特权,为所欲为。别说一个朱允炆,就连元朝皇帝,他们不也忍了吗?”
“可恶!”
洛枫咬牙切齿,“大人,卑职一定会选派精兵强将,不光抓到朱允炆,也要把那些无耻之徒揪出来,让他们身败名裂,粉身碎骨!”
柳淳颔首,“这事情就交给你了,务必用心办好。”
交代完毕之后,柳淳略微沉吟,就带着调查的结果,进宫去面见朱棣。
朱棣正在发愁呢!
见到柳淳,也不等他开口,就主动道:“你说,朕这次大宴群臣,说得如何?”
柳淳只能道:“陛下说得当然都是肺腑之言,金玉一般。唯独酒菜差了一点。”
朱棣被说的老脸一红。
酒菜岂止是差,简直就是欺负人了。
朱棣给大家伙准备了三个菜,一盘醋白菜,一盘烧豆腐,一碗菠菜汤,外加白米饭。连柳淳看到都想吐槽了,你丫的就算要省钱,也不是这个办法啊!
要是找一个盆过来,把几样倒在一起,正好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了,一样都不少。
什么时候大明的国宴降到这个档次了?
还真别说,朱棣愣是把朱元璋给拉来了。
“诸位臣工,朕小的时候,太祖曾经给朕讲过,说年轻时候,吃过最好的一次年夜饭,就是这三样菜。”
“白菜,菠菜,豆腐,先帝那时候,连白米饭都没有!朕给大家伙吃这个,不是朕小气,而是朕要提醒大家伙,民生艰难。百姓一年到头,顿顿吃得上豆腐,朕就跑着去孝陵,向先帝报喜了。”
“朕告诉你们这些,是让大家伙知道,朝廷挤出钱兴学,十分不容易。对待孩童,要当成你们的子侄,对待朝廷事务,你们要尽心竭力。切莫敷衍搪塞,更不可玩忽职守。朕今天请你们吃白菜豆腐,等兴学大功告成,朕就在这里,请你们吃鱼翅宴!朕金口玉言,绝无儿戏!”
柳淳听着朱棣慷慨激昂,那就一个无语啊!
能把抠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充满了教育意义,朱棣的脸皮,绝对天下第一。
各地官吏辛辛苦苦进京,结果装了一肚子豆腐白菜回去了,真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
“朕早就说过,要给他们震撼!这就是朕的一片苦心,他们若是能体会到朕的用意,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自然有鱼翅宴,若是不能,朕就把他扔到海里,去喂鲨鱼!”
朱棣又想起一件事,“你来了正好,刚刚下面送来了呈报,你瞧瞧吧!”
柳淳接过来,才看了几眼,就眉头紧皱。
“陛下,这,这南北人数的差别,竟然达到了五比一啊!实在是太悬殊了。”
朱棣哼道:“谁说不是,要想兴学,除了花钱,就要有人才。可是这帮东西,都争抢着留在江南,去北方的人数仅有两成,这让朕如何是好?”
柳淳继续看去,他发现情况似乎更糟糕,因为在北方这两成当中,有一成多选择了北平。如果拿掉北平一城,北方基本上就成了一片文化荒漠了。
“臣记得当年就因为会试录取人员地域的争议,闹出了很大的乱子。如今几科,南北分别录取,南方占六,北方占四。可是以人才去向而言,南北的比例竟然是北方两成,南方八成,比起科举结果还要悬殊!这说明许多北方人士,宁愿来南方,也不愿留在北方。”
朱棣颔首,又怒道:“这不也有你的功劳吗?以前读书人都讲究身土不二,父母在不远游。你不是提倡人要自己选择吗?他们倒是自己选择了,结果全都是趋利避害!”
柳淳也只能咧嘴苦笑,“陛下,人固然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不过朝廷还要妥善引导才是。臣以为是不是对愿意北上的读书人,给予奖励?”
朱棣冷哼道:“不行,朕现在既没有钱,也没有官位,更懒得迁就他们!”
柳淳吓了一跳,心说朱棣不会又要杀人吧?
“朕还没有那么笨!”朱棣突然冷笑道:“其实只要一招就行了。”
“请陛下明示!”柳淳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息。
朱棣轻笑,“朕准备北巡!”
“北巡?”
柳淳突然一惊,“陛下,北巡是假,怕是要迁都北平吧?”
朱棣放声大笑,“果然谁也不如你聪明!没错,朕要返回北平,这江南固然好,可不是俺朱棣久留之地。”
说着,朱棣伸出小腿,撩起裤脚,柳淳闪目看去,只见朱棣的小腿明显肿胀粗大,泛着淡淡的青紫色。
朱棣放下裤腿,淡淡道:“头些年在北方染了风湿,没想到来了江南,反而更严重了。我这个人啊,就不适合住在江南,返回北平,没准还能多活几年呢!”
柳淳稍微迟疑,急忙向四周瞧了瞧,压低声音道:“陛下,您打算迁都的事情,没有透露风声吧?”
朱棣哼道:“怎么?这可是朕早就定下的事情,难道你也反对吗?”
柳淳连连摆手,“陛下,臣不敢反对,只是臣发觉迁都关系重大,怕是引起动荡啊!”
朱棣才不管呢!
“朕是大明天子,理当镇守国门。南方蛮夷,不值一提,唯独草原铁骑,才是大明最大的敌人,朕决意迁都,谁也拦不住!”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59章 大明药丸啊!
朱棣打算迁都北平,这事柳淳也不好说什么,但是他觉得不会容易的,反对的声量绝对不会小,没准还会搞出什么花样来,但愿朱老四能扛得住。不过这事先放在一边,还有更紧急的。
“陛下,臣刚刚得到了消息,朱允炆在京城出现过。”
听到了柳淳的话,朱棣稍微迟疑,却没有在乎,只是淡然一笑,平静地超出想象。
“陛下,臣以为朱允炆怕是贼心不死,应该斩草除根,陛下是不是要动用更多的人,以绝后患?”
朱棣轻笑,“追查他没错,朕真想抓到这小子,好好问问他,究竟干了多少丧心病狂的事情!不过要说他还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什么风浪,柳淳,只怕你也不会相信吧?”
“陛下,有一群耗子藏在暗处,终究不好!”柳淳如实道。
朱棣朗声大笑:“没错,他们就是一群贼耗子,上不得台面,见不得阳光。朕励精图治,这国势一天比一天好,该羞愧难受的是他才对!”
朱棣突然觉得让朱允炆活着,一点点打击他,折磨他,其实比杀了他更好。
不过前提是他能让大明变得更好。
“其实当年父皇就有意迁都,你似乎也参与了当年的争论,具体怎么回事,不用朕费吐沫吧?”
柳淳点头,“陛下,现在迁都的紧迫性其实还要超过当年,毕竟南北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了,如果不能加大投入,大明就会变成困守江南一隅的小朝廷了。”
朱棣深以为然,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很重要的,不然最好的都集中在少数区域,其他地方肯定会闹的,一旦隔阂发展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一个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这个道理柳淳当然清楚,问题是现在迁都,实在是要动摇太多人的利益,其中就有不少是柳淳一系的。
“你也打算阻挠朕迁都?”朱棣幽幽道。
柳淳立刻摇头,“臣是在想如何能稳妥解决问题,替陛下分忧。”
朱棣哼道:“这就好,你还没犯糊涂。”
柳淳哭的心都有了,是我犯糊涂吗?朱老四啊,现在是你糊涂了,迁都这事真的不小啊!
朱棣懒得搭理柳淳,他有自己的一套办事哲学,越是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就越要干净利落,不然拖延下去,只会坏事。
就像老爹,果决硬气了一辈子,唯独在迁都这事上,摇摆不定,甚至间接害死了太子朱标。
这就是教训,他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
打发了柳淳之后,朱棣挑了个好日子,下旨所有武将,去东校场校阅三军。
按照朱棣的想法,他准备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直接大军开拔,北巡九边,然后他就在北平不动了,迁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既然要以北巡的名义迁都,那就要先看看这帮武夫堪用不。
朱老四的确是够坏的,他打了个时间差,明明是第二天校阅,朱棣头一天下午,微服出城,直奔军营。
这一次朱棣只带着几个侍卫,连柳淳都不知道。
……
“父皇是气坏了,脸都青了。”
京城的“包打听”朱高燧又跑来送信了,柳淳都有些纳闷,他每天哪来的这么多精力,好像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似的。
“师父,我也不想这样啊,可咱是玩金融的,消息不灵通,会亏钱的。”朱高燧无奈道:“要不师父我改行算了,去跟二哥搞点研究,你看怎么样?”
柳淳笑了,“好啊,你二哥的助手刚刚炸死了一个,正在缺人呢,你有兴趣不?”
“不!”
朱高燧连忙摇头,他累点忙点没什么,总归没有性命之忧啊!这么看,他选的路还是不错的。
“师父,你说这军中怎么堕落这么快啊?”朱高燧觉得就算是他,估计也会生气的。
明明第二天就要校阅,可军中竟然还有人在赌博。
上百号人,就在帐篷里,钱堆成了小山,一个指挥使,两个千户坐庄,毫无半点忌惮。
朱棣撞破,立刻下旨,去宣主将,结果第一道旨意去了,竟然没人过来,朱棣气得干脆直接去找。
结果他看到了一幕,简直要气疯了。
一位他登基时候,封的伯爵,竟然穿着单衣,满身酒气,在寻找衣物盔甲。他的脸上还有胭脂膏子。
而在鼻子的那块,还画着一块白豆腐。
帐篷的一角,蹲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女戏子,是个唱戏的。
明白了,这位闲着没事干,不但弄了个戏子陪在身边,还粉墨登场,扮起了丑角!
朱棣能不生气吗?
这是军营吗?
赌场?
青楼?
这才多长时间,怎么军中就这样了?
勇猛无敌的靖难军也堕落的太快了。
就凭着这帮人,还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吗?
“你想当丑角,就当一辈子丑角吧!把他给朕拿下,立刻贬为乐籍!”
一句话,从伯爵变成了戏子。
朱棣还不解气,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士兵放在一边,还要瞧瞧大明的将领。要是这帮人也不行,那问题可就大了。
朱棣干脆也不校阅三军了,他改成校阅诸将。
从几位国公以下,一直到侯、伯,凑了上百人,朱棣让他们一字排开。
“今天也不测试别的,就比拼一下最基本的东西,咱们君臣在北平经常测试的那些。先来射箭!”
朱棣瞧了瞧他们,“你们几位国公先出来吧!”
当下在京的国公,包括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泾国公陈亨,定国公徐增寿,以及梁国公蓝玉。
“老臣先来吧!”
张玉第一个出来,纵马骑射,三箭皆中。
朱棣微微点头,“果然不错。”
等张玉退下,接下来的这几位就有点惨了,丘福和朱能只中了两箭,徐增寿只射中一箭,倒是蓝玉,别看他年纪最大,但是老当益壮,一手三箭,同时发出,三个靶子,应声而碎!
朱棣都忍不住大惊,“梁国公好身手!”
蓝玉把弓收好,轻笑道:“当不得陛下夸奖,身为武夫,这是吃饭的本钱!”
丘福和朱能的老脸都十分难看。
不过接下来,测试到了那些侯爵,伯爵的时候,他们的压力瞬间小了不少,几乎没有人能全部射中,能命中一箭两箭,就算不错了,竟然还有人三箭全都脱靶。
朱棣的脸都黑了,他索性测试骑术,让诸将绕着校场跑圈,没有十圈,许多人就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浃背,被甩到了后面。
如此表现,还能上阵杀敌吗?
“你们这些人,把皮都扒了!”
朱棣也不客气,让他们把外衣脱去,许多人露出一身白嫩嫩的好肉……从攻破金陵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里,除了李景隆和张辅对安南用兵之外,其余都是一片平静安宁。
没有仗打,又遇到了江南的温柔乡。
军中诸将,快速堕落。除了少数还能约束自己。更多的人肚子越吃越大,家中的小老婆越来越多。
一个个养得白白胖胖,都跟猪差不多了。
“你们瞧瞧自己,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朱棣猛地盯上了朱能,怒吼道:“你说,你这个肚子,里面装了几个?双胞胎不止吧?”
朱能脸上红的能煎鸡蛋,这武将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打仗的时候,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由于作战强度大,他们很像一些运动员,食量大得惊人。
结果一旦没了仗打,很快一个个都会胖起来。
简直就跟充了气的皮球,根本就挡不住。
朱能也是很无奈啊,本来他是请旨去安南的,结果让张辅给抢去了,要不然他也不会胖的这么快。
朱棣又看了看其他人,这帮玩意,不光变胖了,就连本事也都下降了。
“你们是不是在京多日,忙于政务,疏于练功了?”
众人还以为朱棣给他们找借口呢,连忙点头,“多谢陛下体谅,臣等感激不尽。”
朱棣懒得废话了,直接翻身上马,取出了弓,一连射了五箭。箭箭命中靶心,朱棣圈马回来,再看这帮人。
全都羞愧低下了头。
还能说什么,就算你们再忙,还能忙得过天子吗?
就连陛下都能抽空练功,你们这帮家伙,就是废物!
朱棣咬着牙,怒不可遏,“只留下一句,似尔等这般,我大明早晚要完!”说完朱棣扬长而去。
回宫之后,朱棣还在不停念叨。
江南真的不能待了。当年淮西勋贵待在江南待废了,如今江南的花花世界,可比当年厉害多了,再有几年,他的靖难雄兵,就只能推到市场上,论斤出售,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
不行,绝对不行。
一定要迁都北平,只有茫茫草原,不断的战斗,才能恢复诸将的本能。
朱棣立刻提笔,写了一份手谕,递给了内阁,让内阁再交给六部九卿,尽快拟定迁都方略出来。
过了一天,杨士奇捧着手谕,原封不动回来了。
他无奈道:“启奏陛下,六科方面觉得此议不妥,因此驳回!”
朱棣的眼睛立刻瞪圆了,好大的狗胆,竟敢违背朕的旨意,刚刚发配了一半,看起来是发配少了啊!
正在朱棣怒气冲冲的时候,突然有太监跑进来。
“启奏陛下,诸位大臣求见。”
朱棣更无语了,还没找他们,竟然主动上门了。
“让他们进来,朕倒要看看,谁敢跟朕做对?”
:。:
………………………………
第660章 迁都带来的动荡(加更求订阅)
朱棣已经被军中的白斩鸡气坏了,再看到群臣齐聚,朱棣简直怒火中烧,须发皆乍。他仔细扫过每一个臣子的面孔,都是朝中的重臣,几乎一个不少!
吏部尚书茹瑺,你可是朕提拔的人,竟然也敢跳出来。
兵部尚书赵勉,你丫的治军不严,朕还没找你算账,居然也冒出来了。
还有蹇义!郑赐去了海外,你丫的是不是也想去吹吹海风,才不会跟朕做对?
朱棣越看越气,看来看去,他看到了提督皇家银行事的夏原吉。
奶奶的,他也跳出来了,这事情跟你有半点关系吗?
“朕迁都之意不可动摇,早在朕登基之初,就已经说过,要迁都北平。且先帝在日,数次讨论迁都之事。总而言之,朕迁都,既是尊奉先帝旨意,又是镇守国门,平衡南北。朕的一片苦心,尔等就不清楚吗?”
朱棣声音冰冷,责怪,愤怒,甚至还有失望。
你们都是朕信任的臣子,连你们也敢反对朕,简直岂有此理!
这些大臣此刻也不好受,他们知道反对朱棣的后果,可有些话他们不能不说。
“启奏陛下,迁都花费惊人,且应天已经作为都城多年,万事齐备,臣以为宜静不宜动啊!”
“非也!”
朱棣在迁都这事上,已经仔细盘算过了,“应天远离九边重镇,遇到重大军务,反应迟钝,鞭长莫及。朕迁都北平,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至于花费,北平的燕王府已经扩建,又修建了外城,还建了直通海港的道路。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朕还可以承诺,五年之内,不会大兴土木。等到国库充盈,然后再投资扩建都城,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茹瑺诺诺而退。
这时候蹇义沉吟道:“陛下,先帝陵寝在应天,陛下若是迁都,想要祭祀先帝,势必非常麻烦。陛下仁孝,老臣以为还是应该留在应天才是。”
“哈哈哈!”朱棣朗声狂笑,“朕对先帝最大的孝,就是让大明江山,兴旺发达。朕此番迁都,就是为了巩固北疆,先帝只会高兴。尔莫要胡言乱语。”
朱棣发挥了舌战群儒的本事,不管是谁,提出的理由,全都被驳倒。
到了最后,朱棣冷笑道:“你们一直有一个借口没有说出来,朕替你们讲。那就是江南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地,烟柳画桥,十里秦淮!你们都舍不得!”
朱棣沉着脸道:“做朕的臣子,不光要享受,还要能吃苦!这次朕迁都之心谁也阻挡不了。”
话说到了这份上,在场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点头答应,还是继续据理力争?
沉默良久,夏原吉终于站了出来,必须亮出王牌了。
“启奏陛下,臣反对陛下迁都,实在是担心一旦迁都,整个江南的经济都会瓦解冰消。”
“胡说八道!”朱棣板着脸斥责道:“夏原吉,你这是危言耸听。
夏原吉硬着头皮,双膝跪倒。
“陛下,臣有肺腑之言,要向陛下陈奏!”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不让臣工说话的霸道天子,可朕把话放在牵连,迁都之事,谁说也没用!”
夏原吉满心苦楚,却也没有办法,只能磕头道:“陛下,臣现在主管着皇家银行,同时也监管皇家证券交易所。以臣的判断,如果陛下迁都,势必动摇江南百姓的信心,到时候历年朝廷发行的债券,恐怕都会遭到抛售!而债券势必影响到股市,到时候股价也会快速下跌,后果不堪设想啊!”
不愧是玩钱的能臣,虽然夏原吉没有穿透历史的眼睛,但是仅凭着他的观察,也发现了危险所在。
朱棣愣住了,他想了许多,唯独没有料到这一点。毕竟把政治和经济放在一起考虑,可不是朱棣的强项,又或者说,他还不愿意相信,朝政已经被经济绑架了。
“夏原吉,这只是你的一家之言,岂能服人?”朱棣质问道。
夏原吉顶着朱棣的压力,语重心长道:“启奏陛下,臣绝非危言耸听。如今天下财富,云集应天,假使迁都北平,必定造成资本外流。债市受到冲击,也是情理之中。”
户部尚书郁新立刻站出来,忧心道:“启奏陛下,诚如夏大人所言,假如出现了抛售潮,户部这边必须提列更多的预算充当利息,而且日后朝廷想要发行债券,就必定增加利息,这会增加债券的成本。”
相比起那些老生常谈的理由,夏原吉和郁新提到对金融的冲击,让朱棣耳目一新。原来朝廷的政策还要考虑债市和股市,真是新鲜!
“不都是在大明吗?至于有这么大的影响?”朱棣依旧不服气。
夏原吉只能尽力解释道:“启奏陛下,当下应天是海外贸易的中心,各地商货云集。交易所甚至吸纳了许多海外的资本,陛下迁都北上。应天地位一落千丈,资本外逃已经是定局,其实臣很担心,光是有消息传出,就会影响股市。”
朱棣觉得很糟心,他自信文韬武略,唯独对金融一道,他了解不深,但是他又清楚,这事情关系重大,马虎不得。
“夏原吉,郁新,你们之前为什么不讲?”
皇帝不满意了。
夏原吉额角冒汗,忙道:“陛下,臣等也只是推测,不敢说有确定的把握,但是臣等以为,陛下应该三思而行。”
他说完之后,立刻五体投地,郁新也跟着跪了下来。
另外茹瑺,蹇义,杨靖等人纷纷跪倒,茹瑺领头道:“陛下,当前朝廷开支缺口巨大,十分仰赖发债和证券印花税,倘若真的会造成金融动荡,只怕悔之晚矣!”
朱棣来回踱步,沉吟良久,才烦躁道:“尔等都退下吧。”
赶走了群臣,朱棣还有些迟疑,他苦思冥想了好半天,也没有个头绪。
不会是群臣欺骗他吧?
朱棣决定先观察一下情况。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朱棣目瞪口呆,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朝廷要迁都北平,应天很快就要成为废都,再也没有投资价值。
各种谣言,一夜之间,充斥应天的街头巷尾。
很快就有人言之凿凿,把朱棣在校场对武将们说的话都扒了出来。
如果不迁都,大明就要完了。
这还能有假吗!
放弃应天!
原本就宾客盈门的证券交易所,客人变得更多了。
只不过多出来的人不是来购买债券股票,而是抛售!
他们嗅到了风险的味道,决定暂时套现离场。
大明的这个证券交易所,可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由于推出之后,拥有许多优质的股票,基本上买到就是赚到,自从成立以来,就在不断上演造富神话。
有太多人,靠着股市发了大财。
正因为财富来得太突然了,就像做梦似的,不那么真实。
如今迁都的事情传出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似乎感觉到了美梦苏醒一样。他们迫切想要套现,就算没有新的投资热点,也要先把钱拿出来,握在手里,才是自己的。
当人们不约而同这么想的时候,整个交易所里面哀鸿一片,抛售越来越多,各种股价,都出现了下跌。
其中跌得最惨的就是“皇家科学研究会”,曾经最高的时候,涨到了一百七十两每股,可一天的时间,就蒸发了三十两,变成了一百四十。
原本手握着七十万股的朱高煦,一下子损失了两千一百万两,两个内帑蒸发掉了!
这是什么鬼啊?
朱高煦还没怎么样,朱棣先炸了。
“柳淳,朕要跟你算账!”
朱棣怒冲冲,杀到了柳府,这回谁也拦不住了,必须找柳淳算总账。
“你小子欺君罔上!”
柳淳把两手一摊,“陛下,臣真的冤枉,臣早就说过了,股市是有风险的,起起落落很正常的……”
“正常个屁!”
朱棣都忍不住爆粗口了,“柳淳,朕现在想清楚了,其实最反对迁都的人,就是你!你给朕挖了个好大的坑!”朱棣现在越来越清楚了,柳淳这个“坑货”,绝对名不虚传。
就在这时候,有人哭喊着跑了进来,全都是熟人,赵王朱高燧,还有徐皇后的宝贝侄子徐钦,他们俩哭得稀里哗啦。
“跌了,全都跌了!”朱高燧扑在朱棣的面前,抱着大腿,痛哭流涕啊,“父皇啊,快给孩儿想个办法,孩儿要活不下去了。”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61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朱高燧哭得那叫一个惨,朱棣琢磨着哪怕自己死了,这小子都未必会这么伤心。
“你跟我滚起来!”
朱棣狠狠踹了他一脚,正好踢在了朱高燧的肩头,这小子打了个滚,好不容易爬起来,脸上还都是委屈。
“父皇,要不你下旨辟谣,宣布不迁都算了。”
“滚!”
朱棣啐骂道:“竖子安敢乱政!”朱棣起来就要揍他,吓得朱高燧连忙躲在师父的身后,“救命,救命啊”
徒弟不停哀求,柳淳也没有办法,“陛下,稍安勿躁,这事还有商量。”
一看到柳淳,朱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咬着后槽牙,微微颔首。
“柳淳,你行,你真行!朕稍微不留意,就让你挖了个大坑。你给朕说清楚,这个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你处心积虑,又一个杰作?说!”
柳淳这个冤枉啊!
“陛下,有得必有失,这在情理之中啊!股市卖得是预期,预期好了,人们自然乐观起来,可预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