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把于谦拉过来,淡然笑道:“想继承为师衣钵的人可不少,你觉得自己能行吗?”
于谦傲然拍着胸脯道:“弟子有他们都比不上的优势,弟子信心十足!”说着,于谦偷眼看了下小丫头,两个小孩子同时咧嘴一笑,很灿烂,很好看!
柳淳只能翻了翻白眼,假装不知道,心里却在反思,是不是自己把于谦带坏了?
相比起小小的于谦,此刻走上巅峰的却是于彦昭,他所过之处,到处都是人群,到处都是欢呼。
扑面而来的热情,让人应接不暇。
于彦昭清楚感觉到,在出海的这段时间里,大明变了,彻彻底底变了,光是在对待海洋在这一块,就完全变了。
昔日大明的百姓,提起海外,几乎谈虎色变。如今却是热情十足,于彦昭还不知道,就在这段时间,东番岛,爪哇岛,安南……这些海外的土地,海外的物产,强烈刺激了大明的百姓。
蔗糖,十三香,稻米,土地,乃至证券交易所……这些都在告诉百姓们一个事实,财富来自海洋!
那有人要问了,于彦昭到底有没有得到财富呢?
“回禀陛下,臣这里有一份清单,一共是三十八万两黄金,请陛下笑纳!”
“什么?”
朱棣豁然站起,情不自禁走到了于彦昭的面前,“你,大声点?”
于彦昭抬头,迎着朱棣的目光,自豪道:“陛下,臣这次出海。一共换回了三十八万两黄金,还有七十万两白银,其余各色宝石,犀角,象牙,珍珠,香料无算!”
朱棣吃惊地瞪大眼睛,“真的有这么多钱?”
“没错!”于彦昭尽管有些惊讶朱棣的反应,还是如实奏报道:“启禀陛下,臣还派遣船只,沿着海岸线继续南下,臣发现了一处完全陌生的海洋。”
朱棣终于从金钱的震撼之中清醒过来。
“你……想说什么?”
于彦昭又提高了声量,“臣想说,这些钱财,相比起知识的进步,不值一提!因为臣验证了,柳大人的地圆说应该是真的!臣派遣了三艘船只,提前从另一个方向,向大明行驶,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很快……”
既阻碍于彦昭话音刚落,突然有人急报,在琉球巡航的水师发现了两艘远航归来的船只,他们正是于彦昭派出去的!
他们走了相反的方向,他们也回到了大明!
终于证实了,大地真的是圆的!
朱棣还记得,当初见到柳淳的时候,那小子就跟朱能提到了,后来朱能还到处炫耀,被好些人嗤之以鼻。
这么多年过去了,地圆说真的证实了!
科学赢了!
柳淳赢了!
朱棣瞬间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现。而且也实在是太及时了,各地官吏陆续进京,远航船队有了惊人的发现,光是这一点,就足以震撼人心了。
有时候,朱棣都不得不感叹,柳淳这小子的运气实在是好得惊人!
“于彦昭,你现在就去柳家,尽快把大地的形状描绘出来,朕有用,急用!”朱棣简直不敢想象,当得知大地是球形的,会产生多大的震动?但愿一切都会更好……
顶点
………………………………
第639章 邪恶的地球仪
于彦昭和妻儿老母吃了一顿团圆饭,然后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日上三竿,他就带着于谦来柳府拜访。
说是给了他三天的休息时间,可于彦昭却不敢当真,这次航海带来的震撼太多太大,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兴奋,他迫切需要分享。
尤其是朱棣还给了任务,要把大地的形状绘制出来,更离不开柳淳的协助。
于彦昭父子到了柳家,发现柳家从上到下,包括三位夫人,全都在场,见礼之后,于谦主动挨着胖丫头坐下,让父亲跟师父对面而坐,于彦昭起初还很拘禁,但是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
海外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他都忍不住要讲出来。
首先就是那么多的黄金,于彦昭可没有抢掠,而是靠着交易换来的,只不过用的商品有点寒碜,只是区区的玻璃珠而已!
一颗玻璃珠,就能卖一百两黄金,其中拳头大的一颗,更是换了一万两之多。虽然做一个奸商有违圣人教诲,但是面对着金灿灿的黄金,于彦昭毫不犹豫将良心抛到了印度洋。
其实于彦昭他们是随着哈烈商船出发的,这帮哈烈商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之所以会造访爪哇岛,就是哈烈在周围建立了据点,并且强迫当地百姓,信奉他们的神明,皈依或者死亡,是哈烈给当地人的两个选择。
而于彦昭他们显然不会接受哈烈的做法,双方摆开了战阵,几乎冲突。但是在大明巨舰大炮的威胁下,哈烈商人不得不退缩。
于彦昭在爪哇留下了三百人,然后才继续航行,他们过了马六甲,进入了印度洋,见到了昔日玄奘法师取经的国度。
又继续向西,终于到达了哈烈。
于彦昭在港口停泊期间,他终于切实感受到了哈烈的强大。
帖木儿以成吉思汗自比,一心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他们南征北战,从西域到地中海沿岸,疆域辽阔,并不比大明差太多,虽然人口经济都远不如中原,但是民风剽悍,勇猛尚武,骑兵战力首屈一指。
尤其是哈烈国主帖木儿,更是一代雄主,他曾经向大明进贡,又扣押大明的使者,膨胀的野心,让他有了染指中原的打算。于彦昭判断,哈烈绝对是大明的强敌。而且两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一旦交战,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会进入旷日持久的鏖战。
因此于彦昭觉得有必要了解哈烈国情,还要对哈烈周围的情况有个掌握,看看能不能寻找到合适的盟友。他分出船队,沿着海岸线,继续探索,船队越过海湾,驶入红海,然后又沿着陆地南下。
这一路上的见闻,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船队发现一块庞大无比的大陆,上面生活着许许多多黑黝黝的家伙,他们还都处在十分原始的部落状态。
船队随便拿出一点商品,就能换来数量惊人的金银,几乎每一个大明的士兵和水手都发了财。
黑色大陆的出现,让于彦昭坚定了一个念头,或许柳淳所说大地是圆的,的确是可能的。因此他果断派出三艘大船,继续向西航行。
而于彦昭则是在出售了所有商品,补充粮食和淡水之后,着手返航。他还找到了十几名学者,这些人来自被哈烈征服的地方,他们痛恨哈烈,于彦昭稍微招揽,他们就果断投入了大明的怀抱,甚至希望借助大明的力量,恢复自己的国家。
……
于彦昭很有讲故事的天赋,不论是讲述海外诸国的征战,还是那些暴利非常的生意,或者奇形怪状的人种,可怕怪异的风俗,都妙趣横生,惹来一阵阵惊呼赞叹,简直比戏文有意思多了。
于谦的双眼紧紧盯着父亲,他越发认可师父所说的,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父亲已经从一个落魄的书生,变成一个足以让他骄傲自豪的大英雄!
相比女人和孩子的好奇,柳淳更加清楚于彦昭的成功归来,给大明至少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冲击。
首先,历代读书人都相信中原代表着文明,四周都是蛮夷,离着中原越远,野蛮的程度就越高。
可于彦昭告诉大家,虽然遥远的地方未必能比得上大明,但是他们绝不是一般的蛮夷,同样拥有文明,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那些学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信他们的学识和见识,很快就会让大明的读书人瞠目结舌。
至于另一个方面的冲击,那就是环球航行的成功,这一点实在是太可怕了。
过去柳淳说地球是圆的,最多只是能作为一种学说,其实地圆说也不是柳淳发明的,早就有人讲过,但问题是讲过了不代表人家就接受了。
于彦昭这一次不但验证了,还发现了好几块比大明还要广阔的大陆,三艘大船从非洲绕道,抵达美洲,然后横跨太平洋,返回了大明。
这一下子让地理知识爆炸了。
大地是球形的,在海外还有许多辽阔的大陆,上面物产丰饶,情况和大明迥然不同,一旦确定这些之后,大明的臣民会怎么看呢?
“师父,你似乎不是那么高兴?”于谦见师父悄然离开,他也悄悄跟了过来。
“不是不高兴,而是担忧。”柳淳笑道:“听你爹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我?”于谦迟疑了片刻,道:“我听师父的。”
“小滑头!”柳淳忍不住笑骂道:“就算你想横行大海,师父也不会阻止。只不过要等你长大之后,而且眼前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于谦担忧道:“父亲会有危险吗?”
柳淳笑着摇头,“别胡思乱想,为师还罩得住!只不过不知道会有什么人跳出来反对罢了!”
柳淳摇了摇头,“不管这些了,先按照你爹的介绍,咱们把脚下的大地形状做出来!”
其实柳淳以前就制作过小的地球仪,只不过他把未知的区域画成了灰色而已。地球的大小是能靠着数学计算出来的,可若是连海洋陆地都能弄清楚,那就是玄学,不是科学了。
经过了环球航行,终于能拿出相对完整的地球仪了。
经过请旨,柳淳就在码头辟出一块空地,用水泥和钢筋制作了一个直径超过三米的球体,然后在上面绘制出陆地和海洋。
三天的时间过去,这个巨大的地球仪终于向人们展示出它的雄姿。
在码头外面,鸡鸣山学堂的师生们,早就迫不及待,还有许多京城百姓,甚至海外商人,他们全都赶来,争相目睹地球仪的风采。
整个京城的报社也都沸腾了。
他们争先恐后报道,有人吹出一连串的彩虹屁,有人惊叹今日方知大地的样貌,死而无憾。当然也有人表示不相信,认为既然是一个球体,那人如何立在上面?为什么没有掉下去,简直是胡说八道!
可就在这时候,也立刻有人站出来,到底谁才是胡说八道!当年柳大人就指出,这个巨大的球体,必然有一种力量,能够约束上面的物体……当年连地圆说都未必有人相信,更不会相信什么万有引力。
但如今不一样了,地圆说既然得到了验证,那么万有引力岂不是顺理成章了?
几乎所有人的,都加入到了这场激烈的争论之中。
仿佛不知道,就没资格开口说话一样。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五天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码头的地球仪,就像是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哪怕到了晚上,四周也会张灯结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就在第五天的半夜,突然出现了一群老者,能有十几个人,其中最年轻的,也是胡须花白。
他们径直来到了地球仪的前面,人们奔着敬老的观念,主动让开。还有人提着灯笼送给他们。
“老先生,这样看的清楚!”
突然,为首老者举起了手里的拐杖,其他人也纷纷拿出铁锤,斧头,朝着地球仪劈了过去!
一边劈砍,还一边痛骂。
“这是邪物,邪物!都是骗你们的,不要相信!谁都不要相信!”
这些老者仿佛疯了似的,转眼之间,地球仪上就伤痕累累,里面的钢筋都漏了出来。这些老者还不死心,他们竟然带着菜油,泼到了上面,想要纵火焚烧。
就在此时,人群之中的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短暂沉默之后,突然有人暴喝道:“老贼找死!”
年轻人虽然没有武器,但是他们身形灵活,拳头有力,瞬间将两个老者推到……人群当中,竟然还有老者带来的帮手,他们果断冲进来,双方陷入了混战。
就在地球仪下面,两伙人厮杀起来。
其中一伙怒骂邪物,恨不得将地球仪打烂摧毁,而另一边,则是誓死捍卫。
几千人出海,几百人丧命,勇士们用血换来的知识,不容任何人诋毁!
战!
绝不退让,别以为你们老,就可以倚老卖老!
面对老贼,毫不手软。
等锦衣卫赶到的时候,有十几个年轻人受伤,其中就有鸡鸣山学堂的学生。而在他们的对面,那些老者带来的人,也伤了不少,尤其是最先倒下的两个老者,其中之一被踩断了好几根肋骨,胸膛凹陷,嘴里都是血沫,眼看活不成了……谁也不知道,这些老东西为何突然发疯!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40章 焚毁海图的秘密
有人捣毁地球仪,并且爆发了冲突,伤了一大片,甚至还有人生命垂危。
本来高高兴兴,返回来的水手们,此刻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锦衣卫依旧效率超高,在抓获冲突的双方之后,还给船队成员下了命令,要他们悉数返回驻地,并且加派人手,进行保护,避免冲突。
锦衣卫的用心当然是好的,可是这些水手们都怒了!
他们冲到营门,大声叱问,有人扯去衣衫,露出身上的伤口,触目惊心!
“凭什么?我们冒死出海,在海上迎战风浪,在异域跟蛮夷斗智斗勇,我们死了那么多的兄弟,我们带回来了百万两的金银!我们问心无愧,凭什么把我们关起来,我们没错!”
水手们除了悲愤,更有人蹲在地上大哭。
“明明出发的时候,跟我们讲,只要活着回来,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可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朝廷还有公道吗?我们不服!”
锦衣卫这边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滋味。
同样的,锦衣卫也背负了不少的骂名。
哪怕他们用心做事,专门跟贪官污吏斗争,可是在市面上,依旧有许多的传言,骂他们是鹰犬禽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仿佛锦衣卫办的都是冤假错案一般。
尽管在柳淳的整顿之下,锦衣卫的形象已经大为扭转,可是成见这个东西,就是一座山,还是喜马拉雅级别的,太难翻越了。
过去出海了,就被视作天朝弃民,搏击海洋的不是亡命徒,就是破产的百姓,不然好人谁会出去冒险。
千百年来的传统,岂是轻易能撼动的。
在过去的日子里,东番岛的蔗糖,爪哇的香料,安南的粮食,已经改变了一些看法。人们觉得海外能提供物资和财富,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这一次,不但提供了财富,还提供了颠覆三观的结论,冲击之大,让那些平日里不发一语的人,全都跳了出来。
“弟兄们,等一等吧。要不了多久,就会过去的,该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
锦衣卫努力安抚,并且提供了最好的酒菜肉食,还请人过来,给士兵唱戏解闷。但不管怎么样,心结还是在那里。
换成谁也不会好受的,用命换来的知识,竟然被人说成“邪物”,还要给毁了!那是大家伙的心血,活人不说了,还有那些死去的人呢!
他们有的葬身大海,连个尸体都没有找到。
还有人死在了异域,只能就地埋了,他们算什么?
这也太欺负人了。
许多水兵凑在了一起,他们推举出文笔最好的,要给朝廷上书,如果不给一个说法,就拒绝再次出海。
当一篇文辞不算优美,字迹也很拙劣的文章写完之后,所有士兵,争先恐后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页纸的文章,写了三十几页的名字。
更有士兵不但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把死去兄弟的名字写上,然后默默画了一个框。
别以为你们老,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一次我们不会怕的!
你们那一套再好,也比不过我们的眼睛,我们是亲眼看到的……这些水兵甚至凑在一起,打算把见闻都写下来,然后集结成册,出版发行。还有人把一路的遭遇,编成顺口溜儿,准备着唱给百姓听……
不得不说,就连朱棣都出乎预料,他以为百官进京,共同商议兴学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可谁能料到,一个地球仪,竟然提早引爆了火药桶。
翻开这十几个老者的履历,他们要么是知名的大儒,要么就是致仕官员。肋骨被踩断的那一位,竟然是洪武朝的布政使。
他因为看不惯朱允炆推翻祖制的做法,愤而辞官回乡。
朱棣登基的时候,还写过文章,盛赞有太祖之风,大明中兴有望。
就是这么一群人,此刻却不顾一切,要砸毁地球仪!
朱棣实在是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不得不说,要想改变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庞大悠久的帝国,实在是太困难了。有些人可以用利益去改变,有些人却死抱着陈腐的念头,无论如何,也扭转不了。
“传旨,把带头闹事的带来,真有话问他。”朱棣顿了顿,又让人去把茹瑺、蹇义、道衍,再加上柳淳,四个人请来,一起听听此老有什么说的。
不多时,一个老者被带来了,他须发皆白,满脸皱纹,看起来至少有七八十岁,走路已经颤颤巍巍,手里还拄着拐杖。
见了朱棣之后,慌忙拜倒:“草民艾本珍,叩见吾皇!”
朱棣扫了他一眼,略微沉吟,“你就是江南名儒,被称为望渊先生的艾本珍吗?”
老者磕头作响,“陛下竟然知道草民贱名,草民铭感五内,感激涕零!”
朱棣又顿了顿,缓缓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有为何要捣毁地球仪,难道在家里含饴弄孙不好吗?”
老者迟愣片刻,缓缓抬起头,眼中含泪道:“吾皇陛下,那个,那个地球仪实在是邪物,如果不捣毁,只怕再也没人能含饴弄孙,我大明江山也将永无宁日。陛下,草民恳请陛下,即刻降旨,如果晚了,国将不国啊!”
老者放声痛哭,朱棣冷冷道:“你这是夸大其词了吧?凡事总要有个原因,你难道认为地球仪上面所示,是假的不成?”
艾本珍沉吟良久,默默摇头。
这下子朱棣更怒了,豁然站起,“莫非你老昏了头?连真假都不辨,就敢随意毁掉?你可知道,这个地球仪是多少人用命探险换来的?你知道朕为了这支船队,花了多少钱财?”
老者身躯一震,他痛苦地五官缩到了一起,再三磕头,然后才朗声道:“陛下,草民以为,只要于国有益,于教化民心有利,就是好事,反过来,纵然是真的又如何?”
不愧是鸿儒大家,一出手就让人叹为观止。
文人心心念念的是非对错,怎么到了这位的嘴里,变得一钱不值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启奏陛下,草民前日读报纸,竟然得知,海外还有数块陆地,面积不下于大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报纸上还说,上面皆是蛮夷之类,不堪一击。言语之间,似乎是在鼓励我大明子民,向海外探索,去追逐金银财富。”
朱棣冷冷道:“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岂止是不妥,简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艾本珍大声疾呼,在座的几位大臣都是聪明人,道衍最先想清楚了他的担忧,至于蹇义,由于跟这些文人走得很近,也了解他们的想法。
至于柳淳,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还是让此老自己亲口说出来算了。
“陛下请想,我大明子民,假如得知之后,人人争相出海,到时候我大明还有子民百姓吗?田没人耕,工无人做,边疆无人戍守,老无所养,幼无所教。到时候礼乐崩坏,朝廷没有岁入,陛下无人可用……这些前往海外之人,更是会勾结蛮夷,到时候他们杀回大明,屠戮中原,两宋殷鉴不远啊!草民请陛下明察啊!”
说到这里,艾本珍哭拜地上,痛彻心扉,嚎啕痛哭。
哭着哭着,竟然没有了声音。
朱棣愣了,见他半晌无声,这才让人赶快叫太医,等到把太医请来,这才发现是昏过去了。
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跑去砸地球仪,又经历乱斗,接着被锦衣卫捉拿,再送进宫里……这么折腾,没死就算命大了。
太医急忙救治,面对这么一个老者,柳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让他死了算了。
突然,柳淳想起一件事,有人曾经在澳洲发现呢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早期的青铜像,另外呢,在索马里,的的确确是存在一个郑和村。
当初跟着郑和出海的水手,有些伤病不能返航,就在当地留下,娶妻生子,繁衍至今,他们的后代几百年之后,甚至还会说汉语。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和船队发现的世界,绝对不只史书上记载的那一点……很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估。
或许三宝太监和他的船队,是第一群真正认识脚下这个地球的人。
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堪称空前,带来的冲击之大,也是震撼天下。
可是随着永乐盛世的结束,下西洋也就成了绝唱。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号称名臣的家伙,居然将船队的海图资料都给烧毁了,难道仅仅是不想让后世继续探险吗?来一个永绝后患?
就算是这样,也没必要烧毁啊,封存起来就是了。
毕竟有强大的反对力量,就算再想下西洋,也几乎不可能了。
又或者……在郑和的航海资料里,还记载着其他要命的东西,比如某些新大陆!
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一切就解释通了。
保守的士大夫们,担心百姓知道海外还有更广阔的土地,生怕他们出海探索,为了将人口圈禁在中原,所以他们才停了下西洋,更是将资料焚毁。
把那些已经发现的大陆,永远封印起来。
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只能老老实实住在家乡,继续给他们耕田种地,奉养他们。免得劳动力流失,冲击士绅的利益,毕竟他们只想坐享其成,而不愿意出海冒险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刘大夏之流,就算死一万次,也不能赎罪了!
顶点
………………………………
第641章 骂死了
艾本珍醒了。
一个差不多八十的人,在这么折腾之后,竟然还能醒来,实在是难得。他不但醒了,而且还十分有精神,连太医都觉得奇怪。
或许应该把这个老家伙交给周王朱橚,让他切开瞧瞧,老东西的构造是不是跟正常人不同……
艾本珍转动眼珠,四处看着,突然,他紧紧盯着床头不远处的黄铜仙鹤,又瞧了瞧柱子上的龙纹。
他突然狂喜,竟然一跃而起。
“老夫还在宫里,这是宫里!我要见陛下,我要面君!”
他光着脚往外面跑,却被侍卫给拦住了,可此刻的艾本珍像是燃烧了小宇宙一般,死死扣着侍卫的胳膊,抓得两个汉子生疼。
“老头,你不要命了?”
艾本珍仿佛没有听懂,他只是伸长了脖子,大声呼喊着,“让我去见陛下,我有话要跟陛下讲,只要让我说完了,我死而无憾啊!”
“我是为了天下人请命啊!你们为什么拦着啊?你们难道没有父母兄弟吗?”
老头撕心裂肺地质问着,眼中尽是泪水,没有人怀疑他的话,的确是发自肺腑,可是有时候从心底里掏出来的东西,却未必是好的。
此刻的老头就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他坚信只要让自己见到陛下,只要听了自己的高论,陛下一定会心悦诚服的。
他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他不惜一条老命……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木恩快步走了过来。
“别拦着了,皇爷都被惊动了,跟咱家走吧!”
侍卫松手,艾本珍大喜过望,撒腿就跑。木恩哼了一声,“把鞋穿上,你想熏死皇爷啊!”老头不得不停下脚步,他扭头回病房,将自己的衣服穿戴好,还央求太医帮忙,要把衣服打理得十分平整,一丝不苟。
假如时间足够,这老头都会斋戒沐浴,他读书养气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今天。前些时候,他太过仓促,好多话都没有说完,这次他要向天子陈说清楚。
当一切收拾妥当,老头才迈着步伐,向大殿走去。
看着他的背影,那些侍卫太监都忍不住摇头,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连一条老命都不要了,真的值得吗?
“草民叩见陛下!”
艾本珍认真行礼,这次朱棣显得很平和,让他起来,还赐了座位。
“七十多的人了,你也不容易。”
听到这话,艾本珍的眼泪瞬间流淌下来,他痛哭道:“陛下天纵圣哲,继承大统,乃是万民仰望,草民能连番目睹天颜,已经死而无憾。草民有肺腑之诚,想要跟陛下讲清楚。”
朱棣点头,“行,你说吧,朕会听着的。”
艾本珍连忙谢恩,他观察了一下,之前的几位大人都没有了踪迹,只剩下他和朱棣两个,总算能敞开心扉了。
“陛下,草民少读孔孟,年纪稍长,又求学名家,略有所得。当时逆元猖獗,草民不愿意向蛮夷称臣,故此退居山间,教导学生,一心想做个陶渊明。”
“陛下,陶渊明所写的文章之中,首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其实暗含了治国至理!”艾本珍很认真道:“桃源男耕女织,小国寡民,尊老爱幼,热情淳朴……唯有如此,才能躲过外面的朝代兴衰,绵延长久。”
“陛下乃是当世雄主,必然有创立万世不拔基业的雄心。想要让朱家江山代代相传,就要少折腾,就要让百姓各安本业,民心单纯,如此才不会有人犯上作乱。”
朱棣眯缝着眼睛,轻笑道:“不过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生常谈罢了。历朝历代,可有长久的?”
艾本珍忙道:“陛下睿智,草民读史,常常感叹谄谀之臣,祸乱江山,败坏纲常,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陛下治国,推行均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只要能定下永远不变的祖制,授予百姓田契,并且降旨,无论如何,都不许出售土地,如此必定能天下大治!”
朱棣眉头紧皱,“若是有人过不下去,不得不出售,出租土地呢?”
艾本珍摇头,斩钉截铁道:“一样不准!陛下,法令贵在严明,只要有一丝漏洞,就会有人专营投机。陛下唯有下死命令,不管情况如何,都不许买卖土地。唯有如此,才能让家家户户,都有田种,都能维持生计,如此大明江山,才能长长久久,永享太平。”
说到这里,艾本珍情不自禁提到了声音,“启奏陛下,草民以为,所谓海外之地,只会乱百姓之心,滋生邪念,贪念!万万不可让百姓知道。”
又沉吟片刻,艾本珍煞有介事道:“启奏陛下,草民以为,锦衣卫指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