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帮安南人怎么这么会算计?
柳淳微微冷笑,“谢广泰,你的确没有说假话,可你知道吗?那个女子的琴艺,早就在你之上,她的拙劣,不过是装出来的把戏,故意引诱你上钩?”
“什么?”谢广泰大惊失色,忍不住叫道:“不可能!绝不可能!她一个安南人,怎么能有那么高的造诣,我不信!”
“哈哈哈!”柳淳朗声大笑,“你有什么不信的,她从七岁开始,就师从秦淮名家,刻苦训练,日夜不辍。谢广泰,你练琴的时间又有多少?怎么会觉得你一定胜过她?”
“啊!”
谢广泰眼睛都直了。
柳淳又道:“我还可以告诉你,当初安南派出的女子不止她一个,被钓的应试举子,也不止你一个!他们这是广撒网,多捞鱼。总会有人考上的,谢广泰,你眼中的那些巧合,根本一点都不凑巧,只是人家安排好的而已!”
“什么?”
这下子谢广泰简直要抓狂了,怎么会?难道从头到尾,全都是假的?这就是一场骗局?
不会的,不会的!
那个女孩多善良,多单纯啊!
她听说大明要动兵,就扑在自己的双腿上,不停呜咽。她说上国人马杀到,安南就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她的亲人朋友,都会死去,像是卑贱的野草,杀戮的血水,会染红河流,结下了仇恨的双方,再也没法缓和,她也不得不离开大明,回到破败的家乡,从此只能遥祝平安……
女人无数的眼泪,把谢广泰彻底冲垮了。
他告诉女人大明的军事安排,讲了有多少兵马,多少粮草,甚至还很体贴,将领兵将领的情况告诉了女人。
“柳大人,我,我没想背叛大明,没有!我只是想,想让安南少死一点人,等安南吃了苦头,他们就会主动请降的,到时候两国就能亲如一家了!”
柳淳算是领教了什么是色令致昏!
“你的脑子真的坏掉了,心也被荤油蒙住了,你就没想过,假如安南打赢了,他们会甘心守着疆土吗?他们就不会染指大明的疆域?广西的边民遭到了多少次的涂炭,你都视而不见啊?”
谢广泰傻傻瞪大眼睛,问出了一个极其白痴的问题,”大明会输吗?“
:。:
………………………………
第604章 锦衣卫的权力巅峰
大明会输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朱棣缓缓站起,凝视着谢广泰,此刻朱棣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愤怒,或者说,朱棣只剩了悲哀,这就是朕的臣子吗?
何其愚蠢啊!
他冷笑道:“若是让你们得逞,大明自然会失败,而且是惨败,数万将士惨死,数十万边民生灵涂炭,后果不堪设想!只不过你们这些人注定不会得逞!我大明自有天佑!”
“尔等!”
朱棣一指谢广泰,“——也自有天罚!来人,把他拖下去!”
锦衣卫涌上来,将谢广泰按住,并且向下拖。而他也仿佛刚刚如梦方醒,拼了命大声哀嚎,“陛下,罪臣十倍陷害了,罪臣是忠于大明的,饶了罪臣……”
他还想喊下去,却被锦衣卫揪着下巴,将骨头给摘了,这家伙只能在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一双眼睛努到了眼眶外面,脸也变成了可怕的猪肝色,狰狞可鄙……
锦衣卫拖走了谢广泰,朱棣把目光落到了在场官吏的身上,威严的目光,逡巡而过,每一个大臣都低下了头,不敢跟天子对视,朱棣越想越烦躁,就这么个东西,还能通过科举,入选翰林,成为国朝储相。
假如没有揪出来,真的让他爬到了高位,日后的大明会怎么样,真是不敢想象!
“柳淳,这个案子是你办的,你有什么体会?”
柳淳绷着脸,空前严肃,“陛下,如果让臣谈,只怕感受太多了。”
“只要有道理,越多越好!”
柳淳点头,“首先,臣想谈的就是我们的礼部,他们负责招待四夷,处理藩国事务。可是当臣去询问礼部官员,安南的情况如何,他们竟然没人能回答,有人甚至建议臣去询问安南的商人!”
柳淳无奈苦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此军国大事,我朝官吏居然一无所知,臣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朱棣怒哼道:“尸位素餐,说的就是这些人!知道朕为什么要瞒过所有人,让海国公突然袭击安南吗?就是因为朕清楚,在大明朝,根本就没有秘密!”
礼部尚书蹇义额头冒汗,扑通跪倒,“陛下,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朱棣根本懒得听了,这样的屁话实在是太多了。
柳淳缓缓道:“陛下,臣以为也不能怪罪蹇尚书,一直以来,我们把处理四夷事务的权力,交给礼部。说穿了,就是觉得跟四夷打交道,就像家庭迎来送往一样。而且呢,我们只是等着人家上门,根本没有想出去瞧瞧的准备。典型的高高在上的大户人家心态,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民间来往,最多关上门,割袍断义罢了。国家呢?只要动刀子的,是会血流成河的,成百上千万的百姓,会因此受到影响,如此轻忽,说得过去吗?”
“或许还有人很蔑视四夷,觉得他们都是一群化外野人,不值一提。”
“可是你们错了!就拿安南来说,元朝三次进攻,每次几十万大军,尤其是第二次讨伐,几乎灭了安南。灭国之仇,切齿之恨,安南就算没胆子报仇,他们还能不做防范吗?为了生存,他们也要处心积虑,去接近我们的官吏,去探查大明的底细。诸公,你们还觉得谢广泰是偶然吗?”
“不,不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安南方面,就在研究我们,就在寻找下手的机会。我们可以责骂安南人狡诈,可是我们也必须清楚,他们是为了生存,什么手段都会用出来的。”
柳淳深吸口气,继续道:“反观我们呢?自高自大,丝毫警惕性都没有,许多人都存在谢广泰式的的天真念头。文人为官,可当了官之后,就是文人了!”
“琴瑟相合,知音难觅,有人主动扑上来,就脑子昏了,不知道东西南北,丝毫的警惕性都没有。有人是一直糊涂着,可也有人早就清楚,但拿习惯了,用习惯了,人家美女金钱,大把大把送过来,就管不住自己了,明明是卖国通敌,反而自己编出一大堆可笑的理由,来给自己擦胭脂抹粉,难道不可笑吗?”
柳淳的这番话,算是彻底点到了要害。
自从科举取士以来,文人做官员,而官员也带着文人气,这些人又统称为士大夫。
不能否认,其中有非常多的人才,但是也有许多人十分愚蠢,他们的知识水平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而且他们又十分自大,甚至自恋。
觉得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
美女投怀,金钱上门,这是理所当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他们是读书人,是大才子,理所当然该享受这些。
还有一点,那就是大多数文人共同的毛病,既自私,又心眼很小,普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在很多时候,只会想到自己的了不起,丝毫不会意识到国家大义。
所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从来读书人,并不全是偏见。
许多文人都在感叹怀才不遇,可事实上大多数文人,是无才可遇,什么都干不了。就像在许多课堂里,听到的都是教授导师的抱怨,尤其是文科专业,更是如此,痛骂这个,贬低那个,觉得自己比什么人都强。
可事实上,只要给他们点权力,大到帮着亲朋好友走后门,小到助学金的分配……私相授受,由着自己的喜好,所在多有。
真要是让他们当了官,绝对是悲剧中的悲剧。
谢广泰这个案子不算复杂,但是可以反思的东西太多了。
最为紧要的一条,就是吏治!
朱棣沉吟良久,这才缓缓开口道:“伪帝朱允炆曾经以宽政自鸣得意,说他的宽政,解了太祖皇帝的严霜,更有一群无耻之尤,吹嘘宽仁治国。但是这个案子,连同之前的许望一案,已经把吏治的情况,展露出来。”
“治国,尤其是治吏!绝不能宽,更不能仁!最要不得的就是指望百官自律。朕不否认,朝中有许多廉洁自守的清官,好官。但是任何人都有弱点,都需要及时纠正错误。”
朱棣站起身,走到群臣的中间,朗声道:“科道言官,御史给事中,无数双眼睛,盯着朕。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指责。朕以为这是必要的,身为天子,就该以身作则。朕肩负祖宗基业,九州万方,亿兆黎民,都在朕的肩头。朕不能犯错!”
朱棣感慨道:“可话说回来,文武百官呢?在这个金殿里,最少的一个官员,放出去也是知县,知府,一方父母官,实实在在的百里侯!治理几十万的百姓。”
“这样的官吏没有约束,肆意胡来,又会如何?老百姓常说,乌鸦站在……豚上面,瞧见别人黑,没看见自己黑!朕奉劝所有人,都好好反思,想想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地方,要约束自己,要管住家人,尤其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习惯,你们总是让朕防微杜渐,可是轮到你们自己,总不能不拘小节吧?才子佳人,高山流水,这是话本上的东西。谁要是敢把这些事情当成理所当然,那就去当你的才子隐士,不要入朝为官!”
“既然穿了这身官服,就要好好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不要被财色迷了眼睛,否则,谁也救不了你们!”
朱棣一番训斥,加上柳淳刚刚的剖析,每一句话都有千钧之重,落到了所有官员头上,压得每个人都跪了下来。
“陛下圣训,臣等一定谨言慎行,防微杜渐。”
眼瞧着群臣跪倒表态,朱棣又把语气缓和了一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朕也清楚,光靠着自己,未必能管得好。所以呢,朕给你们找个人,好好监督你们。”
听到这里,所有臣子都吓了一跳,心脏迅速提起来,要坏了!
果不其然,朱棣对着柳淳道:“检查六部九卿,十三布政使司,有科道给事中。可言官又有谁来监督呢?光靠着他们自己是行不通的。所以,锦衣卫从今后要担负起这个职责。”
“百官的贪贿情状,有无结交匪类,有无私相授受,甚至是里通外国,只要是违背朝廷律法,要一律彻查,不可姑息养奸!”
好家伙!
百官都瞪大了眼珠子,这是多大的权力啊,从此之后,整个官场都要在锦衣卫的脚下颤抖了。
朝堂之上,敢说话的官员已经不多了,尤其是谢广泰的案子让朱棣抓到了机会,谁敢反对监督呢?
这时候,唯有左都御史,老贼秃姚广孝还有点发言的权力。
“启奏陛下,如此安排锦衣卫,那科道言官该负责什么呢?是否有越权的问题?”老贼秃就是够厉害,直接说锦衣卫的权柄太大,管得太宽。
柳淳笑道:“姚大人,陛下所说很明白了,锦衣卫管理的是百官的私德和有无违法,科道言官监察六部十三省的政务得失,这不是分得很清楚吗?”
道衍咧嘴苦笑,的确分得很清楚,可问题是科道言官的素质堪忧,他们除了能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停扯皮之外,在国政上面,就没有什么建树。如果真的这么分工,科道几乎形同虚设了。
朱棣当然清楚,他就是要给百官敲敲警钟。
“就这么办了,退朝吧!”
顶点
………………………………
第605章 抓个阁老
锦衣卫的权柄本来就不小,可以往呢,是得罪了锦衣卫,没有好下场,现在却变成了得不得罪都一样,因为从文官到武将,从六部九卿,到末品小吏,全都在锦衣卫的监督范围之内。
锦衣卫的权柄之大,绝对到了巅峰。
朝野上下,无不战战兢兢。
就拿内阁来说,之前杨溥因为督修三大殿有功,算是在内阁站稳了脚跟。但是整个三大殿的工程,也出现了采买舞弊的案子,以铜包铅,混充赤铜。
虽然朱棣没有查办杨溥,但是也足以让他心惊肉跳了,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出错,假如再次让锦衣卫抓到了破绽,只怕就要去东番岛种甘蔗了。
不只是杨溥,像杨士奇,解缙,胡广、黄淮,这几位阁臣也都是如此。要知道在不久之前,还有人推荐谢广泰入阁呢!
理由也很充分,谢广泰文采很好,又出身名门,学问扎实,熟悉朝廷典章制度,让他入阁处理事务,绝对能驾轻就熟。
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不过内阁已经有了七人,暂时够用了,朱棣就没有点头,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没有这个案子,谢广泰绝对是下一批阁老的人选之一。
“唉!”杨士奇重重叹口气,他哀声道:“真是想不到,谢广泰竟然是这样的人,若是让他入阁,知道了更多的朝廷机密,那时候真的不知道如何收场啊!”
杨士奇扫了一眼其他的阁老,板着脸提醒道:“诸位,大家伙可万万小心一些,谁有红颜知己,谁又结交朋友,都要谨慎再三,必须弄清楚对方的打算,万一误交了匪类,后果不堪设想啊!”
当下的阁臣虽然没有分化出首辅,次辅,但是杨士奇最早入阁,负责日常运作,教训其他人,也是情理之中。
可唯独解缙,不以为然。
这文人雅士,岂能没有美女相伴。
像谢广泰这种,就属于运气太差,而且脑筋也不好使。明知道对方是安南人,还不知道提防。
相比之下,自己就厉害多了,女人跟自己死心塌地,才是真正的红颜知己。就算柳淳有再大的本事也找不出来,更别提拿自己开刀了。
一整天的办公结束,解缙跟胡广一起出了内阁。
这俩人是同乡,而且还沾亲带故,如今又都在内阁办公,简直珠联璧合。胡广比起解缙,长得更加英俊,他还是状元出身,学问也不差,因此很受追捧,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李白,苏东坡。
建文朝的时候,胡广还时常流连秦淮,结识了一大堆的红颜知己。
等到入阁之后,胡广好歹比解缙聪明一点,把这些莺莺燕燕都给打发了,专心侍奉新君。胡广人长得好看,又善于书法,说话也好听,在内阁之中,混得风生水起。
相比之下,解缙就差了一点,朱棣提拔解缙,本意是让他修编洪武实录,这一点解缙干的不错。
但众所周知,现在朱棣最在乎的是《永乐大典》,而负责永乐大典的总裁是柳淳,他的《国富论》《海权论》以及《论分配》这三部书都是热销书籍,影响非常。而整个永乐大典的体例安排上,也会倾向于科学分类,这是解缙并不擅长的东西。
“唉,晃庵兄,你说这个柳淳,什么事情都管,又是修书,又是锦衣卫,这圣人恶鬼,都是他一个人,忙得过来吗?”解缙随口抱怨道:“我看啊,他早晚要倒霉!”
胡广一听脑袋就大了,自己这个同乡什么都好,就是嘴上没把门的,说话不经过脑子,你就不怕让柳淳听到!
“锦衣卫监察百官,乃是陛下的意思,柳大人的手段,又是人尽皆知,你可千万别胡说八道,小心惹祸上身!”
解缙哈哈两声,没说什么,心里却想,你老兄也太胆小了,这有什么好怕的,咱们官职不大,又是天子近臣,谁没事得罪阁员?
更何况我还修着太祖实录呢!
这部书关乎到了朱棣皇位的来历,至关重要,少得了我这支大笔吗?
就算对其他人不客气,对我,那也是要尊敬三分。
更何况解缙还有一张王牌。
就在不久之前,朱棣召他入宫,询问立储事宜……这本来是没什么可争论的,朱高炽原来就是燕王世子,从世子升格太子,理所当然。
可偏偏屡屡传出朱高炽身体肥胖,不似人君。而朱高煦英明神武,作战勇敢,聪慧过人,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更好玩的一件事出现了,朱棣并没有册立太子,而是先加封朱高煦为汉王,并且让他进入宗人院,协助周王朱橚,处理宗人院的事务。
这下子更让许多人充满了猜疑,莫非天子真的属意汉王?
就在这个关头,解缙入宫,他跟朱棣直言不讳,“陛下,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取乱之道。皇长子宽仁爱民,人心归附。若是骤然立次子汉王殿下,不免旦夕祸起,请陛下三思。”
对这番话,朱棣不置可否,偏巧皇长孙朱瞻基回宫,解缙趁机说了三个字。
“好圣孙!”
这三个字说完,朱棣哈哈大笑,说道:“朕的孙儿,固然是好的。”
有了好孙儿,自然有了好儿子。
解缙觉得就凭这三个字,朱高炽就该感激他,储君之位,简直是他争来的。
有这些作为底牌,解缙信心十足。
就算那些部堂高官倒台了,他都能安然无恙,如果柳淳真正聪明,就不该招惹他。别看俺官小,可俺的腰杆笔直!
解缙越想越得意,他琢磨了半晌,干脆偷偷溜出了家门,他坐着马车,带着一些书稿,跑去知音那里修书了。
数根红烛,一架古琴。
檀香缭绕,美人相伴。
这才是修书的绝佳环境啊!
解缙提起了笔墨,刷刷点点,奋笔疾书,一直写到了二更天,这才伸了伸懒腰,弹琴的女子连忙停下来,笑着道:“大人,奴家早就热上了莲子羹,还给大人准备了桂花糕。可是要垫垫饥?”
解缙笑道:“你总是如此体贴周到,我正好饿了。”
女人含笑下去,解缙在屋子里转了两圈,见女子还没回来,又坐了下来,提笔继续写,等他差不多写了百十几个字,还是没回来。
不是说热好了吗?
难道是还没做?
解缙满心疑惑,他烦躁地站起身躯,就往外面走,刚推开门,迎面一个壮汉正好冲他咧嘴一笑。
“解学士,跟我去锦衣卫走一趟吧!”
“什么?”解缙大惊,“你,你是什么人?”
洛枫轻轻一抖披风,露出了腰间北镇抚司的腰牌!
“解学士还有什么疑问?”
解缙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你,你们怎么敢闯到这里来?还有,我是天子近臣,没有圣旨,你们凭什么抓我?凭什么?”
洛枫哈哈大笑,“解学士,别说你个小小的五品官,就算是孔府,我也去过!告诉你,三品以下官吏,我锦衣卫都可以查办,你,还太小了点,不值得请旨!”
“你!”
解缙气得脸色铁青,嘴唇哆嗦,他突然想到自己的红颜知己。
“我,我可以跟你走,但是你们不能牵连无辜!”
洛枫忍不住笑了,“无辜?不,她可是关键的证人,解学士,你泄露了朝廷机密,还全然不知呢!”
“来人!”
洛枫一声令下,又冲过来几位锦衣卫,“你们押着解学士去面见大人。再有,把解学士带出来的文稿都给我封起来!”
洛枫冲着解缙哼了一声,“你有几个脑袋,敢把实录拿到外面来修,你真是不要命了!”
解缙张了张嘴,突然,他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大忌,顿时面无人色。
“我,我没有,我冤枉,冤枉啊!”
他还想叫嚷,直接让锦衣卫把他的嘴给塞上了,大晚上的扰民多不好啊,还是大学士呢,呸!
洛枫迅速带着猎物和战利品,返回了锦衣卫。
刚刚得到新的权力,就拿下了一个阁老,这生意不错,锦衣卫上下,十分振奋。
柳淳倒是没有立刻审问解缙,只是下令,把他关在一个最安静的房间里,不给水,不给饭,就让他好好冷静冷静。
柳淳稳得住,可别人不行啊,解缙彻夜未归,家人都吓坏了,赶快去告诉胡广。
作为亲戚加同乡,胡广一听就眼前发黑。
解缙啊解缙,作死也没有你这样的,我都提醒了,你怎么还去找死啊?
无论如何,他也不能不管,因此胡广急匆匆来见杨士奇。
“解缙昨夜失踪了,是否下令寻找?”
杨士奇强忍着怒火,冷冷道:“他是失踪了吗?”
“这个……”胡广迟疑,不知道如何开口,杨士奇干脆把一份手谕扔给了他,气呼呼道:“你自己看。”
胡广颤抖着展开,上面只有一行字,“内阁诸臣,悉数前往锦衣卫衙门,旁听审讯!”
杨士奇切齿切齿道:“这个解缙,简直害死人了!”
说完,他就快步去宫里,等候朱棣圣驾,在杨士奇的后面,杨荣,杨溥,黄淮,金幼孜,四位阁臣都到了。
他们看着胡广的眼神各异,但归结起来只有一个,你的老乡算是把内阁的脸都给丢光了,就看陛下能不能留着他的性命了……
顶点
………………………………
第606章 大家都说该杀
“大人,陛下和内阁诸公都来了。”
柳淳懒洋洋点头,摆手让人下去,这才慢条斯理,换上了官服,不紧不慢,走了出来。朱棣最见不得柳淳安然自若的样子,他等得不耐烦了,冷冷道:“朕本想祭祀天地,祈求平安。奈何缺少一个撰文之人!”
柳淳不紧不慢道:“臣可为陛下代笔。”
听到柳淳的话,在场的几位阁臣险些笑出来。柳淳写书厉害,可是他的文笔,还真不能用来写祭文。
要知道祭祀天地的文章多数都是玄而又玄,要求格式严谨,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至于内容,倒是其次的。
阁臣当中,解缙是最擅长写这种东西的,他写出来的文章也最合朱棣的心意。
大清早皇帝陛下就带着人,气势汹汹赶来,就是找柳淳要人的。
或者说,朱棣必须如此表态,毕竟内阁都是他的近臣,打狗还要看主人,你柳淳也太大胆子了,连招呼都不打,怎么敢动朕的人?
柳淳知道朱棣是说给那几个阁臣听的,所以给了朱棣一个软钉子。
果然朱棣继续道:“祭文的事情放到一边,朕问你,解缙到底犯了什么罪?听说昨天夜里,被你们给揪了出来,连一点体面都不给,实在有辱斯文。”
柳淳哑然,“陛下,您这么说,是不了解这个案子,若是陛下了解了,唯恐您会手起刀落,砍了解缙的。”
“什么?”朱棣大惊,“他真的犯了这么大的罪过?”
这时候胡广也不得不站出来替老乡说话,“解缙为人耿直,不拘小节,难免会有一些失礼之处,他的人品还是好的,心也是忠的。”
由于不清楚柳淳拿到了多少证据,胡广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
柳淳轻笑,“陛下,不如现在就瞧瞧臣查到的东西。”
朱棣带着阁臣,随着柳淳到了一间房舍,桌上摆着一卷书稿。
“陛下请看。”
朱棣拿起,立刻道:“这是太祖实录,你抓解缙的时候,他还在修书?”
“的确在修书,只不过解学士在红颜知己的住处修书。红袖添香,安逸得很!”
“荒唐!”
朱棣气得大拍桌案,胡子都立起来了。
太祖实录,何等重要的东西,他竟然私自拿到宫外,还跑去乱七八糟的女人家里修书,光是轻慢大胆,就该杀!
朱棣扭头瞧了瞧几位阁臣,不悦道:“这一路上,你们都在替解缙说好话,现在证据俱在,你们有什么好说的?”
内阁这几位都傻眼了,如果解缙只是私会女子,行为不检点,也就罢了,偏偏还把太祖实录带去了,真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三杨干脆都闭嘴了,之前还打算维护内阁的面子,现在看起来,废了解缙,才能保住内阁的颜面。
“陛下,还不止这些,这是臣在那个女子住处,搜出来的一些文章,请陛下过目。”
朱棣接在手里,越看越气,最后竟然劈头盖脸,扔给了几位阁臣,“你们看看,这是阁臣能写的东西吗?”
胡广等人扫了几眼,老脸发红,什么佳人,什么体娇,甚至还有破——瓜!
解缙啊解缙,这些话你偷着说就完了,偏要写下来,让我们怎么替你说话啊?
“陛下,解学士为人风流,的确有些不妥之处,陛下应该重重责罚。”
胡广用了责罚,而非问罪,还是想最后挽救解缙一下。
柳淳却笑道:“陛下,臣这里还有一点东西,要给陛下瞧瞧。”
说着,柳淳拿出了一份文集,递给了朱棣,“陛下请看。”
朱棣随手翻开,这次竟然都是朝中诸公的文章,上至六部九卿,下至这几位阁员,还有几位名声很好的翰林,文章悉数在册。
这也就罢了,在文章的后面,还有解缙的批语。
“胡广为人俊秀,文章粗鄙,如观脚踵!”
朱棣忍不住笑了,“胡广,你这位老乡说你的文章像脚后跟。!”
胡广凑过来,看了眼就险些昏过去。
该死的解缙,老子就不该想办法救你!
胡广又向下瞄了一眼,评价的文章换成了杨士奇的。
“貌似四平八稳,实则如怀胎十月,捧腹过吊桥,句读之间,尽是胆小心谨慎。”
杨士奇直接黑脸了,他的确为人谨慎,喜欢字斟句酌,却被解缙说成了怀胎十月的妇人,你丫的嘴也太损了吧?
诸葛亮骂人的巅峰,也不过是说司马懿是妇人。
我杨士奇跟你何仇何恨,值得你怎么编排我?
再往下翻,这次翻到了杨溥的文章。
解缙骂得更干脆,“纸面三尺之外,腐臭之气,扑面而来,犹如盛放数日之泔水桶。”
杨溥瞳孔充血,拳头紧握。
解缙,我跟你势不两立?
真是想不到,同为阁员,解缙的嘴巴居然这么臭,你才是泔水桶,你全家都是泔水桶!
杨溥迫切想要知道,还没有更过分的?
果然,解缙没让大家伙失望,他在评价金幼孜的时候,是这么写的,“金生之文章,远观慷慨激昂,铁马嘶鸣,气势扑面,近看实则与茅房之中,挥舞竹篙,搅动一池粪水,臭气熏人,十里之外,不能幸免……”
看到了这里,那点可怜的同情心,早就消失殆尽了。
杨士奇切齿咬牙,他直接跪倒,其他几个人也跟着,大家伙同仇敌忾。
“陛下,解缙狂狷疯癫,势必严惩,才能以儆效尤!”
“陛下,不能放过他,干脆斩首,让他永远没法胡言乱语。”
……
这下子好了,不用柳淳说话,这几位就要杀他。
“咳咳!”柳淳轻咳,“陛下,臣还有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