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很明白指出,大明很大,但是根基历代的经验,即便是农业条件下,中原王朝也很难自给自足。
所以柳淳开出了一剂药方,向海外找寻原料,向海外输出商品……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海权,维护海上商路畅通,确保物资交流顺畅。
“不愧是柳大人,真是深谋远虑,举世无双!”
“此乃谋国之论!”
“哈哈哈,我们海商再也不是亡命徒了!”
“瞧见没有,大明生死,变法成败,都系于海商肩头,这辈子就没有这么高兴过!”
……
最初购买的主力是举子,三天之后,就变成了东南沿海的商贾,他们纷纷购买,奉为圭臬,恨不得弄个神龛供起来。
柳大人真是太了解咱们的心思了!
“启奏陛下,七天之,之内,《海权论》已经卖了二,二十……”纪纲结巴了。
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二十多少?朕很高兴,你快点说!”
“二十五万本,看样子,会,会超过上一本的!”
朱棣咬着牙,扬天大笑,“哈哈哈,我大明教化大兴,人人都爱读书,这是好事,好事啊!”
“朕高兴,朕真的太高兴了!”
纪纲心里头嘭嘭乱跳,陛下拧眉瞪眼,咬牙切齿,这是高兴吗?怎么看都是要吃人!
朱棣好容易平静下来,瞧见纪纲还在站着,气顿时上来了。
“你还看什么!去买书啊!给你们锦衣卫都买一本去!”
纪纲连忙答应,连滚带爬地跑了。朱棣深深吸口气,啥也别说了,拉着脸,去找皇后要钱吧!
顶点
………………………………
第570章 朱橚的成功
朱橚拿到了四哥的五万两银子,伴随着五万两银子,还有足足二十具大体,朱棣告诉他,很快还会有更多的大体送来。
“这是陛下的报复。”
柳淳很笃定,并且对家中下令,所有的孩童,不许接触朱橚,以后凡是朱橚接触的地方,都要用酒精擦拭。
而且柳淳还决定送朱橚两车生石灰。
不过光是这些,还不能解决问题,柳淳也不想一位醉心医学的天才王爷过早离开人间,所以柳淳决定尽快给朱橚筹建一个医学院。
并且要招募一大批对医学有爱好的年轻人,成为他的助手。
只是这件事情提出之后,立刻就惹来了非议。
甚至有御史跑到朱棣那里去告状。
说什么死者为大,随意切割处理尸体,让无辜的人死后受罪,灵魂得不到安宁,有伤天和,会招来灾祸,也是国家不幸。
周王身为宗室,理当仁慈爱民,不可以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朱棣简直懒得听了,对付这帮耍嘴皮的家伙,跟他们讲道理,那是半点用处也没有的。就像那个吴中,别讲道理,直接送到海外。
瞧见没有,连国门都没出去,就学会不要脸了。
所以说,对于这些食古不化的家伙,朱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卿持论甚高,言之有理。朕为了奖励爱卿,特此宣布,爱卿和家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不许求医问药,也不许请医者诊治,但愿卿和全家人,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永远无病无灾!”
这位弹劾朱橚的御史,立刻就傻了。
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得病啊!
他跪在地上,不停磕头。
朱棣是半点情面也不讲,“做人必须说到做到,言行合一。你反对周王探索医学,那你就不要看病治病,若是你还敢胡言乱语,朕就把你送去周王那里,做个解剖的大体!”
这位御史吓得抱头鼠窜,再也不敢废话了。
朱棣是彻底摸到了这帮文官的命门,他们就是贱皮子,天生的双标狗。
有很多人明明家里三妻四妾,却劝你要远离女色,明明吃着山珍海味,却要一本正经,说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于这帮文官,朱棣是半点不客气,见一个处罚一个。
一时间朝堂上说废话的人少了,做事情的人多了。
整个朝政都在快速推进之中。
朱橚面对的难题,柳淳也想到了办法。
寻常人是不行了,他跑去了军中,让蓝玉帮忙,找了一批军医,还有一批胆子大,脑筋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直接脱下鸳鸯战袄,给朱橚当学生和门徒。
就这样,朱橚终于拉起了自己的班底儿。
军医主要处置的就是外伤,缺胳膊断腿,甚至肠子外露,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
朱橚让他们解剖大体,了解人体构造,这帮人是没有太多抵触的,相反,他们很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只有熟练了解人体结构,才能正确处理伤病。
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朱橚终于又完成了一部著作!
《人体的结构》。
朱橚详细阐释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并且通过跟动物的对比,朱橚揭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证明了血液是通过心脏,泵向全身,并且又流回心脏的。
对于后世来说,这就是常识中的常识,可放在大明,却是顶重要,顶重要的发现。
因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就为输血提供了可能。
众所周知,军中的伤患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失血。
既然血液是循环的,能不能从外面输入血液,解救生命呢?还有,在手术过程中,能不能通过输血,保证患者的生命呢?
“柳淳,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
朱橚兴奋大叫,“我知道手术失败的原因了,我只要给病人输血,他就能活到我的手术结束,我就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了。”
这家伙浑身颤抖,一副迫不及待,就要一试身手的样子。
柳淳咳嗽了一声,“那个……殿下,你最好去验证一下,是不是血液都是一样的。”
“什么意思?”朱橚皱着眉头,“难道说血液也有不同?或者,只能在亲人之间输血?”
柳淳只能耸了耸肩,“当年我曾经抢救过一些军中的汉子,也曾经试图输血救命,但是有些血液碰到一起,是会凝结的。不但不会救命,还会害人性命。”
“是吗?”
朱橚大惊,转头就跑了,又过了十天,朱橚终于晃晃悠悠来了。
“你说的没错,我试验了,血液大体上应该分成四种,输血的时候,必须血液相同才行。”朱橚念叨着,突然恶狠狠瞪着柳淳,作势要掐死他。
“你明明很早就知道,你为什么不去研究?你要是当个医生,能救多少人的性命?明明有那么好的天赋,有那么聪明的脑袋,你怎么就不能干点正事呢?”
朱橚气得都要哭了,他觉得柳淳太浪费他的知识和天赋了,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来得更伟大?
“作为你的朋友,我真的不能忍心看着你浪费生命了。”朱橚凝视着柳淳,激动道:“别忙这些没用的了,跟我一起研究医学,让我们给百姓解除痛苦!”
柳淳深吸口气,他觉得朱橚走火入魔了,不过一点也不讨厌。
唯有疯魔,才能成神。
“殿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你才是那个最合适钻研医术的人。至于我……只能干点俗事了。”
柳淳将手里的书稿递给了朱橚,这是他的第三部书。
“论分配!”
朱橚看了下书名,然后翻开,耐心读了起来。
当他看了几十张之后,忍不住长出一口气,合上书,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十分灿烂。
“柳淳,刚刚的话我收回,你的确不该研究医学,你应该为了伟大的医学事业提供资金!我敢说,你的第三本书,绝对比前两本还要热销!我提前预祝成功。”
朱橚说完,伸出手指,在柳淳的面前捻了捻,“那个……破财免灾吧!”
柳淳气得咬牙,青着脸怒道:“我这是慷慨解囊,你丫的连人话都不会说了!”
足足花了三万两,才把朱橚打发走。
柳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写了三本书,其实是彼此配合的。
第一本叫国富论,讲的是提高效率,第二本是海权论,讲的是开拓市场,把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变成真正的利润。
等到了第三本,柳淳讲的是如何分配利润。
换句话说,他讲的就是生产、销售、分配这三件事情。
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好,让发展的好处惠及百姓,这样的新政才有意义。
柳淳觉得到了这一步,有关变法的理论准备,才算有了眉目,这三本书,就是他改变大明朝的绝世秘籍!
正当柳淳准备刊发书籍的时候,朱橚突然又来了。
“我的书还没卖呢,没有钱……”
朱橚一屁股坐下,“瞧你,太小气了!我不是要钱来的!我是来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成功了,我终于手术成功了!又活了一个!”朱橚笑成了一朵花,“听到没有,人活了!”
顶点
………………………………
第571章 教化大兴的大明朝
在治死了七个人之后,朱橚终于又救活了一个,如果算上沙哈鲁,九分之二的成功率,无论怎么看,都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但是在这个时代,人们会自动忽视死去的七个人,只念叨着成功的案例,并且把朱橚当成包治百病的活神仙。
只是封神之后的朱橚,并不轻松,距离上次报喜,刚刚三天,他又跑到了柳淳这里。这一次他格外狼狈,额头鬓角都是汗水,衣衫也是凌乱的,衣领处还夹着一条汗巾,粉红色的!
“我说殿下,这三天你跑秦淮河庆祝了怎么滴?”
朱橚愣住,缓缓低头,这才发现了汗巾,连忙扯下来,恨恨扔在地上。
“柳淳,你要帮我。”
柳淳认真道:“殿下,风流债我可没兴趣管。”
“什么风流债啊!”朱橚气咻咻的,“都怪我那位堂姐,就是庆成郡主。”
提到这位,柳淳还有点印象,当初在扬州的时候,她代表朱允炆来求见朱棣,希望双方和谈,划江而治。
对于她,柳淳没什么坏印象,就是个老大姐,老好人。
“柳淳,你可不知道啊,自从我又救活了一个,现在宗室之中,好大一帮人,天天往我那跑,连小孩子跑肚拉稀,都让我帮忙。尤其可恶,他们不敢亲自来,就让女人出马,纠缠的我都要疯了!”
朱橚算是领教了女人的不讲理,你跟她们说,自己是外科医生,不懂她们的病,可这帮人怎么都不信。
用她们的话讲,你连肚子都能割开,还治不了区区小病?
你要是不帮忙,那就是有意推脱,是故意不给面子。
她们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神医必须包治百病,必须药到病除,做不到还叫什么神医?
今天朱橚就是从一堆女人的纠缠当中,落荒而逃的。
“柳淳,你说我冤枉不冤枉?我从来没说自己是神医,她们给我扣了帽子,现在又拿着神医的事情说事,这世上的女人都是这么不讲道理吗?”
柳淳耸了耸肩,他也不知道,反正自己家里的三个,还都挺好的。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皇后徐氏的操持之下,柳淳总算是把徐妙锦和李无瑕娶进了家门。
本来是计划大操大办,热热闹闹一回儿,可这俩丫头愣是不答应。用她们的话讲,都这么多年了,早就不是小孩子,贪图那个热闹没什么意思。
平平淡淡就是福。
因此整个婚礼除了至亲好友,就没有任何外人了。
但若是因此,就觉得婚礼简陋,那可大错特错了。
还记得当年朱元璋给柳淳写过九个不同的福字吗?
当年和蓝新月成婚,只贴了三个,剩下的六个被收藏起来。
事情都过去了好几年,没想到蓝新月竟然还收藏着。
两个新夫人,每人三个,不多不少。
蓝新月什么都没说,但是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了,姓柳的,你要是再敢招惹是非,小心老娘跟你没完。
有了洪武大帝的御笔福字,两个丫头喜不自禁。原来她们已经知道了,有先帝御笔在,还用得着别的虚礼吗!
与其瞎折腾,不如享受小日子吧!
朱棣在得知之后,居然也亲自写了福字,送了过来。
两代天子,两位大帝,十二个铁画银钩的福字,把整个婚礼装点的与众不同。
柳淳自从结婚之后,只觉得心里满满的,每天忙活着写书,忙活着各种事情,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朱橚见他嘴角上翘,露出幸福的笑容。朱橚就觉得牙根发酸,更加生气了,“行了,你运气好,就没有必要炫耀了。我现在是愁坏了,这帮人天天来烦我,弄得都没法研究医术了,而且给宗室看病,万一出了事情,死了人,我可是没法交代的。你赶快给我想办法啊!“
柳淳两手一摊,“殿下,你现在有人气,什么事情都来求你,也算是正常。不过你说的也对,毕竟你的医术有限。我看就只有一个办法,你要趁机修书,把医学进行分科。”
“分科?就像你的科学一样?”朱橚好奇道。
“道理是差不多的,最基本的内科、外科要分出来,而且要告诉所有人,任何医生专精的只是一个或者几个领域,不可能什么都懂。找错了医生,跟吃错了药一样严重。”
朱橚深吸口气,想了半晌,“也只有这样了。我算是看透了,过去咱们把什么都混到一起,还说万事万物,都有个一,就算这句话是对的,可做起事情来,还真不能一团乱麻,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行!”
朱橚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怪叫道:“柳淳,我怎么和你说的一样了?是不是你小子给我下了药了?”
柳淳黑着脸怒道:“你说这话,就失去了一个医者的常识!不是我说的对,而是真理就是如此,恭喜你,已经悟道了。”
朱橚哼了一声,柳淳这家伙就是太能装蒜了。
“行了,我现在就在你家修书了,告诉外面的人,谁也别来打扰。中午的时候,也别做太多的菜,有个一百个两百个就够了,我这个人就是节俭!”
面对朱橚,柳淳已经无语了,他也太倒霉了,怎么认识了这么多不要脸的货呢!
从这一天开始,柳淳的府中又多了一个修书匠。
朱橚除了去鸡鸣山那边的医学院瞧瞧,指导下面人进行积累研究,然后就是来柳府著书。这两处都有锦衣卫保护,再也没有人骚扰了。
很快两个人都拿出了成果,柳淳的《论分配》,还有朱橚的《外科学》几乎同时完成。
自从柳淳的《国富论》和《海权论》出版之后,大明就呈现出一股出版热潮。
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书籍,越来越多。
原本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诗集,文集,非要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儒学者,才能发表,阐发圣人微言大义,针对四书五经进行解释。
这些人的文章花团锦簇,写得富有艺术美感,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但是,他们的东西,注定了是小圈子的。
只是士人喜欢而已,寻常老百姓根本没有兴趣。
《国富论》冲破了藩篱,算是第一本,真正受到全民追捧的书籍。之前老朱的《大诰》还有朱橚编写的几本小册子,虽然范围更广,但毕竟是朝廷推动的,不能作数。
《国富论》真正打开了一扇大门,在短短的时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书籍,一些文人没什么可写的,干脆把南北菜谱集结到一起,编纂出版。
还真别说,一套菜谱,竟然卖了五万本,在一大堆书籍之中,遥遥领先。
各地的吃货备受鼓舞,纷纷加入了出书的行列。
整体而言,现在的出版市场,还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参与的。但有一个很让人振奋的趋势,原本理学垄断的局面被冲破了。
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充斥市面上。
向外看,有《海权论》,有关于四夷的介绍。向内刊,有《人体的结构》,将人体的情况,如实描述出来。
知识的增加,迅速改变着大明朝的面貌。
就像是一个准备好的骨牌阵,当推倒了第一块,接下来的就不可阻挡……大明百姓身在其中,往往感觉不到其中的冲击,或者说,他们的感觉并不强烈。
可是那些外藩蛮夷,却是目瞪口呆,他们身边的翻译已经来不及翻译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通过翻译的转达,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就像沙哈鲁,他就开始学习书写汉字,而且已经能用蹩脚的汉语进行交流。
“哲朴,你发现没有,在我们哈烈,即便是有些身份的人,他们也不敢随便议论,可是在大明,即便是街头的老汉,也可以滔滔不断,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
哲朴黑着脸道:“可是殿下,这么做会让管理百姓变得困难十足,甚至会动摇皇家的威望,造成混乱。”
“是吗?”沙哈鲁嘿嘿笑道:“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可是在大明,我看不到任何混乱,好吧……至少比我们哈烈平安多了,而且他们的皇帝也更加有威望。”
“这个……明皇的确非比寻常,能把如此庞大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哲朴当着自己的主子,没法说违心的话。
“岂止是佩服,应该五体投地才是!”沙哈鲁笑呵呵道:“我不奢望能像明皇这样,我们哈烈也不需要做到大明这个样子,但至少要让撒马尔罕有金陵的十分之一大,只要十分之一就够了!”
沙哈鲁面目狰狞,切齿咬牙,他敢说即便是父汗来到了大明,也只好自惭形秽。
两个国家除了疆域能够勉强比较之外,别的方面,根本不能放在一起。他们引以为傲的都城,在应天的面前,就是个村镇罢了。
更可气的是如此非凡的应天,竟然不是都城的首选,他已经知道,明皇在北方,还在兴建一座庞大的都城,那是比应天更雄伟,更庞大的城市!
大明简直就是个怪物!
沙哈鲁发自肺腑感叹道,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来。
“殿下,救治您的神医又出版了新书!”
“是吗!”沙哈鲁晃着肥硕的身躯,像是大狗熊似的,就冲了出去。
哲朴这些人不得不在后面跟着,沙哈鲁一路狂奔,气喘吁吁,等他到了书坊,外面已经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他这个哈烈王子并没有任何特权,事实上只要来排队,即便是大明的藩王,也最好老实一点,不然会会很麻烦的。
在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辛苦排队,仿佛从水里捞出来的沙哈鲁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外科学。
他激动地肥肉乱晃。
这一本,加上之前的人体的结构,沙哈鲁终于弄明白了,敢情他失去的只是一段像蚯蚓一般的肠子,也就是阑尾!
多么神奇的医术!真应该让国内那些只会放血求神的笨蛋来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医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72章 打朱棣的脸
陛下,要不要再赌一把?”朱橚笑嘻嘻道:“就赌臣的医书能卖多少本?”
不提还好,朱棣忍不住想起皇后的面孔,他气得切齿咬牙,恨不得吃了朱橚。
朱橚苦兮兮道:“陛下,臣也是取之陛下,用之百姓,可没有半点浪费啊!”
狡辩!
朱棣根本懒得听,他把目光转向柳淳。
“都怪你,老五原来多好的一个人,就是让你给教坏了,你说,该怎么办?”
柳淳脸都黑了,“陛下,咱君臣之间,总要讲个道理吧?周王殿下现在切肚子都不眨眼睛,臣可是连鸡都不敢杀,我哪来的本事,能把他教坏了?”
朱棣怒哼了一声,反正这俩货都不是什么好玩意了,老实巴交的五弟算是彻底没了。朱棣沉吟片刻。
“你们俩陪朕去街上瞧瞧。”
“陛下要微服私访?”柳淳好奇道。
朱棣笑道:“不出去看看,没法安心。这永乐元年,朕要开个好头儿。”柳淳也觉得一个皇帝不能闷在皇宫里,什么都不知道。
只要安全无恙,出去看看,未尝不可。
柳淳也换了身便服,三个人正准备出发,突然医学院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有人似乎感染了绞肠痧,请朱橚立刻过去。
“陛下赎罪,臣怕是不能去了。”
朱棣点头,“人命关天,你忙去吧。”
朱橚告罪离开,就剩下朱棣和柳淳两个,他们出了柳府,绕了两条街巷,就奔着西南去了。
以前朱棣都是在皇宫附近逛,这一次走得远了一些,到了太平里附近。
应天的格局跟北平不一样。
北平是典型的平原城市,皇宫放在中间,外面一层一层套着,达官显贵住中间,老百姓住在外圈。
应天位于丘陵地带,又挨着长江,因此城市格局不规整。
当初老朱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填湖建皇宫,结果造成皇城和各部衙门都挤在了东城的一片。西半城才是老百姓的聚居区。
柳淳还记得,当年朱元璋跟他提起过,老朱还挺骄傲的。他这么安排,方便办公,随便一道旨意,臣子立刻就到。
柳淳可不敢说什么,您老人家方便呢,臣子可就难了,尤其是许多官职不高的,只能在西城居住,为了上朝,要跑大半个应天,每天三更就要出发,苦不堪言。
或许老朱就是有意折腾这帮臣子,在俺老朱的手下,还想睡好觉,做梦去吧!
正因为应天的布局特殊,因此出了东城的一片,离开了衙门府邸,市面就热闹了许多,同时也混乱了不少。
“柳淳,你知道我为什么出来瞧瞧?”
柳淳摇头,“不知。”
朱棣冷冷道:“我拿到了户部的上奏,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应天的商税,相比起去年的时候,多了三成。”
柳淳道:“那不是挺好吗?”
“好个屁!”朱棣气得爆粗口了,“比起洪武三十年,却足足少了五成!”
这回柳淳无话可说了。
虽然历经战火,但是应天受损不大,朱棣登基之后,有采取了措施,加上柳淳的国富论,对工商业发展有着巨大的鼓舞,按理说商税只会超过洪武朝,而不该相差悬殊。
问题可并不简单。
“这帮畜生,以为多给了三成,就能堵住我的嘴,他们把我当成朱允炆那个蠢材了。”朱棣气得爆粗口。
柳淳也没法说什么,的确,朱允炆的两年“宽政”,算是彻底摧毁了朱元璋留下的许多好规矩。尤其糟糕的是大量的循吏被替换,换成了一大堆翰林清流。
这帮人空有文采,却不懂得做事。
再加上世风败坏,对读书人缺少了约束,一下子从洪武朝的战战兢兢,变成了肆无忌惮,贪墨敛财,无恶不作。
此刻朱棣出手,就是针对这些人。
柳淳不由得给朱老四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整顿,朱棣已经坐稳了龙椅,各个衙门,主要的大臣也都熟悉了情况,进入了状态。
加上柳淳的几本书,整个舆论造势,也都完成了。
此刻正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朱棣的第一刀,就要砍到官吏身上,砍到财税体系。
且看吧,谁是那个倒霉蛋!
柳淳暗暗思量着,他们逛了一阵子,还真没有发现什么。君臣两个,就随便找了个茶馆,坐下来喝茶。
有人或许要问了,为什么好多事情都发生在茶馆啊?
这就有学问了。
因为普通的茶馆,还卖一些面条火烧之类的面食,差不多就相当于快餐馆,比街上干净,比酒楼便宜。
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在这里聚会。
你要是想听读书人的事情,最好去秦淮河,闲散文人都在那边聚集。可若是想了解市面的情况,最好找个茶馆。
朱棣坐下之后,直接要了壶六安瓜片。
“那个……四光兄啊,你不是喜欢铁观音吗?”
朱棣哼道:“这是给你的,我随意,不管什么茶,到我这里,都是一个苦味,无非是浓点淡点罢了。听说你现在倒是越来越讲究了,连小龙团都看不上了。”
柳淳很无语,一准是朱瞻基那小子说的,有这么个小东西盯着,他简直跟透明人似的。
“我也是没办法,最近编书伤脑壳,实不相瞒,我觉得头发都少了不少。”
朱棣给了柳淳一个白眼,你丫的就装蒜吧!
君臣两个正在喝着茶,四处看着,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一个大汉一头撞了进来。
“掌柜的!在哪呢?”
他嗓门极高,一声吆喝,许多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有的茶客将钱放在桌上,悄无声息从侧门跑了。
有的人干脆低着头,生怕被看到,还有几个脸上赔笑,跟个狗腿子似的,不停讨好。
这个大汉瞧了所有人一眼,冷冷一笑,“都是朋友,不用见了老子跟见了猫似的,我又不吃人……最多就是要点钱花!”
他斜了一眼掌柜的,便笑嘻嘻道:“你说,我要钱对不对?”
掌柜的连忙赔笑,“对,太对了!您老劳苦功高,小的们想孝敬还怕找不到门在哪儿呢!”
说话之间,掌柜的将一张票子塞到了大汉的手里。
大汉板着脸,哼道:“我一向只要银子,不爱要钞币。不过念在你会说话,嘴甜,就这么着吧!我先走了,等下个月再过来。”
“等等!”掌柜的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五张馅饼,用纸包着。
“羊肉馅的,您垫垫饥!”
大汉接在手里,还是热乎的。
顿时眉开眼笑,“好,这一条街,就属你小子会来事,爷就这么说,只要有我在,你们家的生意,保证兴旺。回见!”
这位摇摇晃晃,就出了茶馆。
等他走了,茶馆里渐渐有了生气。
许多茶客低声聊着,朱棣跟柳淳听着,渐渐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这个大汉操着北方口音,他竟然是随着朱棣南下的靖难军,而且还立了功劳,当下在应天府当差,负责在街面上收税。
茶客们对他是半点好评都没有,都说这家伙凶残贪婪,无所不为,专门敲诈勒索,没有几个月的功夫,就臭名昭著。
可愣是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你们知道不,人家是跟着陛下打进京城的,听说他为了陛下挡箭,险些丢了性命,是周王殿下救的他呢!”
“是啊?那这位的面子太大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