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了!

    这几位藩王都不是傻子,朱橚这家伙笑呵呵的,可他就是个笑面虎,一肚子的坏水。什么宗人院,什么批评朝政,根本是幌子,朱棣这一手来得漂亮啊,直接废了所有藩王!

    朱允炆为了削藩,还是一个一个下手,朱棣直接一网打尽,吃相之难看,简直令人发指!

    朱老四,早知道你是这么个东西,我们才不会支持你呢!

    尤其是代王和肃王,当初他们可是主动投靠朱棣,给他撑场子,制造声势,像齐王和岷王,也都举事反对朱允炆,造成了举国皆反的局面,可以说都帮了朱棣大忙。

    结果呢,现在是卸磨杀驴吗?

    这帮人怒气冲冲,义愤填膺,原本在北平受了不少气,他们琢磨着等拿下京城,或许会好很多,毕竟谁登基不都要大肆封赏吗?

    没准是先苦后甜,可现在好了,刚吃了一嘴苦瓜,人家转头塞过来一把黄连。有这个道理吗?打了一巴掌,怎么没有甜枣啊?

    这些藩王把不满都写在了脸上,他们也不是城府很深的人,十分容易看出来,柳淳凑到朱橚旁边,低声道:“王爷,你把他们都得罪了,不怕吗?”

    朱橚哼了一声,“我怕什么?该害怕的人是他们!一群没吃过苦头的弟弟!把他们都扔到琼州,让他们住几年,一个个都知道怎么做人了。”

    这位周王殿下还真来劲了,他对柳淳道:“你瞧着啊,我要好好折腾他们!”

    说完,朱橚抓着酒杯,晃晃悠悠,到了诸位藩王的面前。

    “哈哈哈,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四哥英明神武,所向睥睨,靖难兴兵,渡江进京……如今已经贵为监国,我提议咱们兄弟应该领头上表,劝四哥继承帝位!”

    “你们说,还有谁,能比四哥更合适?”

    “来,咱们举杯,为四哥贺!为大明贺!”

    朱橚连着说了两遍,像庆王和蜀王,连忙都举起了酒杯,齐声道:“为四哥贺,为大明贺!”

    其他这几位互相瞧了瞧,满肚子的话也说不出来,跟吃了二斤苍蝇屎似的。

    “为四哥贺,为大明贺!”

    朱橚哈哈大笑,“这才是自家的兄弟,都是好样的。”朱橚喝干了杯中的酒,又道:“诸位兄弟,既然四哥把宗人院交给我,你们也都是宗人院的成员。咱们可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啊!朱允炆一党,窃据帝位,离间骨肉,残害忠良,几乎把大明江山给毁了。这可是天大的罪过!千刀万剐,都不足以弥补万一,这就是罄竹难书!”

    这位周王殿下对谁都能放过,唯独朱允炆,他是气炸了肺,别说一个藩王的脸面,就连做人的尊严我都混没了。

    不给你点厉害的,我就不配当你的叔叔了。

    “在回来的船上,我听说你们跟四哥一起,把朱允炆踢出了玉牒,剥夺了宗室的资格!我觉得这还不够!要彻查,一定要弄清楚,朱允炆是如何篡改遗诏,如何窃据帝位,还有,这些年他都干了什么坏事!这些必须要查清楚,然后以宗人院的名义,明发天下,做成金科玉律,告诫宗室子孙,身为皇家子弟,谁要是再敢胡作非为,必将受到宗室一致声讨,绝不容情!”

    朱橚的这番话,让人眼前一亮,好一个周王啊!

    这三年的苦是真的没有白吃,他是历练出来了。

    他先是提出拥立朱棣登基,抢到了定策之功,接着又对朱允炆进行清算,既是处置前朝,又是敲打诸位藩王,你们这帮臭弟弟都老实点,敢不听话,就收拾你们。

    先声夺人,敲山震虎,这手段行啊!

    朱橚满脸矜持,心中却是得意,奶奶的,你们知道不,我在琼州都做了多少次这样的梦了,老子总算是咸鱼翻身了。

    一个字,爽!

    接风宴之后,朱橚一点也不迟疑,直接叫上了所有的藩王,当然,还包括柳淳,直接前往天牢。

    “把这帮东西处置了,也就该拥立四哥继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39章 千夫所指的士大夫

    朱棣迟迟没继位,大家伙都挺着急的,可有些事情却是急不得。朱棣坚持要在查清楚前朝旧案之后,才正式继位。朱老四也是一头倔驴,他琢磨着父皇本来是看中我的,皇位就是我的。

    居然让小儿朱允炆窃据了两年多,还闹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果不查清楚,说明白,让俺朱棣光明正大继承皇位,反而背负了逆贼的骂名,俺朱棣就算是死,也不会答应的。

    燕王这么坚持,下面的人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拿出一百二十分的气力,赶快去办。如今这几个月忙活下来,已经查得七七八八了。

    大致的脉络理清楚,还有些细节,这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上了,毕竟人已经都死了好几年。

    但就目前来看,也是触目惊心,一旦掀开,势必会天下震动。

    “五哥,柳大人,都说家丑不可外扬,这事情还是不要查了吧!干脆把那帮腐儒都杀了,灭了他们的九族算了!岂不是更干脆。”说话的正是齐王。

    朱橚哼了一声,显然不会赞同。

    “怎么,你担心罪证不够,反而会惹来一身麻烦?”朱橚冷笑道:“这点你该相信柳大人,他都忙了好多年了,如果还查不清楚,简直可以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了。”

    柳淳翻了翻白眼,听着像是夸奖,可实际却也是高估了自己的本事。

    的确是好几年了,太多的东西说不清了。

    不过柳淳还是有把握的。

    “诸位王爷,你们代表宗人,还有朝廷三法司,汇同办案,自然是要将案子办成千秋铁案!记住了,咱们要让燕王殿下,毫无瑕疵,君临天下!”

    朱橚大喜,拍着巴掌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你们瞧好吧!”

    一行人赶到了天牢,原本关押建文旧臣的地方是锦衣卫衙门,随着案情审理,许多人已经转为罪犯,被送到了天牢看管。

    如今要把这帮人悉数提出来,开始审讯定案。

    练子宁、纪纲、杨靖、就连姚广孝都来了,老和尚理由十分充分,他是都察院掌院,三法司办案,他理当参与。

    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吏部尚书茹瑺也来了。

    “三法司办的都是大案,我们吏部也该陪人记录。”

    说得好有道理,吏部的确可以派员,但问题是你是吏部尚书啊!堂堂天官,来做书吏的活,岂不是委屈大了?

    茹瑺丝毫没有百官之首的觉悟,很快诸位大人齐聚,碰头之后。杨靖就道:“纪大人,你负责押运犯官,我等会在刑部一起审讯定案。这一次可是最终的盖棺定论,绝对不能有差错!”

    纪纲点头,“请杨大人和诸位大人放心,我一定办得漂漂亮亮。”

    终于,众人去了刑部,杨靖居中而坐,这边是姚广孝,那边是茹瑺,这三位都是重量级的大臣。

    在他们的左手边,坐着周王朱橚和少傅柳淳,对面则是练子宁等人,这个阵仗摆开,端的是杀机万重!

    第一个被带来的就是黄子澄。

    诸位朱允炆的帝师,在众多罪犯当中,他是第一位。

    不过由于他之前的坦白,让朱棣对他还算宽宏,几个月也没有受什么罪,相比之前虚弱了一些,但说话应对还是没问题的。

    “黄子澄,你曾经招认,朱允炆篡改遗诏,此事当真?”

    黄子澄抬头瞧了瞧,满脸的无奈,“是,是有这么回事。”

    “那你知道原本的遗诏写的是什么?你们又为什么篡改遗诏?”杨靖沉声道。

    “这个……”

    “讲!”

    黄子澄叹口气,“原本的遗诏我没看过,但想来不是篡位太孙朱允炆,否则也不会被齐泰直接给毁了!”

    “你说齐泰毁了遗诏,是否想把罪名推给一个死人?”

    黄子澄两手一摊,“诸位大人,罪员已经是死人一个,我倒是挺羡慕齐泰的,他早早死去,也免得被这些腐儒坑害,落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黄子澄痛心疾首,柳淳突然开口,“黄子澄,你说别人是腐儒,你又比这些人高明在哪里?”

    黄子澄无奈摇头,“我的确不高明,可我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比如说?”

    “贱卖皇家银行!”黄子澄用力叹息,追悔莫及,“一个偌大的皇家银行,只买了区区三百三十万两,而且不瞒诸位大人,实际到账的钱,不过是二百七十万两,另有六十万被马家扣下了。因为之前户部向他们借了钱,真是讽刺啊,堂堂朝廷,居然拿几个商人无可奈何!”

    “道理何在啊?还不是马家是皇后的本家,有天子照拂,我们这些人,有心无力啊!”

    柳淳轻笑道:“是有心无力,还是故意放水,又或者,是你根本就拿了好处?”

    黄子澄大惊,“这个,这个没有,绝对没有……”

    柳淳根本不搭理他的辩驳,夏原吉已经迈步走了上来。他是当时出卖皇家银行的几位大臣之一,他扫了一眼黄子澄,“黄大人,当日你痛心疾首,一副悔恨的模样,我只当你是扛不住压力,无可奈何。但是经过彻查,在皇家银行卖给马家之后,你曾经得到过一件苏东坡用过的三足笔洗,可是有价无市的宝贝。”

    黄子澄瞠目结舌,“这个,这个……唉!”他重重叹口气,像是离了水的鲤鱼,挣扎已经没用了,不甘道:“黄某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我篡改遗诏,死有余辜,这些小事,你们又何必揪着不放呢!”

    柳淳哈哈大笑,“小事,果然是小事!”

    突然,柳淳举起巴掌,用力拍了两下,此刻大堂的窗户悉数打开,黄子澄茫然向外面看去,只觉得光线刺眼,好半天,他才适应过来。

    可当他适应过来,已经吓傻了。

    这个大堂早就布置了多日,特意给百姓安排了旁听的位置。

    此刻看去,只见百姓分别立在牌子之下,头一个就是应天府,第二个是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接下来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山东……

    这下子黄子澄傻眼了,原来全天下各个省份的百姓代表,悉数来到了京城!

    柳淳干嘛拖延几个月的功夫,不光是案子的事情,也在等人!等这些真正能给历史做出评判的人!

    各省的百姓,怒目而视,尤其是应天和浙江的,简直要气炸了……他们的全部身家,都存在了银行了,这帮畜生说贱卖就给贱卖了!

    一个区区笔洗,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

    “杀!”

    “杀了他!”

    “千刀万剐了!”

    ……

    黄子澄听到这话,简直手足无措,竟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努力想爬起来,可不管怎么努力,都不管用,他的额头都是冷汗。

    恍惚之间,黄子澄似乎又看到了苏州钱庄被挤兑的场景,那么多疯狂的百姓,他怕了,彻彻底底怕了。

    “柳大人,柳大人,你怎么能让一群刁民来,来到刑部!这,这可是天大的案子,他们听了,胡乱传出去,只会有损皇家颜面,快,快把他们赶走!”

    “哈哈哈!”

    柳淳突然放声大笑,他从座位上站起,修长的身躯,缓缓踱步,声音洪亮而清晰,“黄子澄,老百姓不会胡乱编排。有本事污蔑皇家的,只是一些居心不良的文人罢了。燕王殿下决定起兵靖难,不只是篡改遗诏。或者说,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这些百姓要问的,你们在这些年,弄了多少恶法,害了多少百姓,还有你们这些人一直反对变法,反对均田……那就在天下百姓的面前,清点一下,你们这些人有多少财产,每年能逃掉多少税赋徭役!”

    柳淳的声音在大堂之上,不断回荡,上面的审问官员,还有各省的百姓,目光都落到了柳淳一人身上。

    有很长一段时间,柳淳都不怎么展露锋芒,他只是干一些穿针引线的事情,把表现机会留给了别人。

    很多人都觉得柳淳变弱了,只是他们不知道,柳淳这叫境界提升了,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

    “针对你们的家产,还有各种用心,以及这些年,你们在朝政上的种种作为,我都会编成小册子,就像大诰一样,送给每一家每一户,我还会安排人员,去下面宣讲,把抵制变法的歹毒用心,都公诸于众!”

    “你们要面对的是不只是朝廷国法,还要面对天下的亿万黎民苍生!”

    柳淳快步走到了各省百姓的中间。

    “乡亲们,过去总是讲士农工商,一些读了书,有了功名,当了官的人,就变得了不起了,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欺瞒朝廷。过去有很多人敢怒不敢言,也有很多人,认不清这些人的面目,觉得都是同乡同族。偶尔他们还会开粥场,舍一些衣服,让大家伙觉得他们是好人,是大善人!”

    “乡亲们,我想请大家想想,他们的钱哪来的?是他们祖宗有德,还是他们经营有方?说到底,还不是窃据了大家伙的财富,更有甚者,他们篡改朝廷优免田赋徭役的规定,他们不用交税,不用纳赋,这样一来,他们的财富越来越多,背负承重富庶徭役的乡亲们,日子就越来越难,食不果腹,卖儿卖女,也就不稀奇了。”

    “乡亲们,唯有你们清醒过来,真正彻彻底底支持变法,支持燕王殿下,让我们将变法做下去,大家伙才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乡亲们,这次进京,让大家参与审案,听一听前朝逆臣,他们的真正心声。你们回去之后,要把这些事情,讲给所有百姓听,要让大家伙都知道他们的嘴脸!”

    疯了!

    彻底疯了!

    黄子澄这些人一直以为柳淳和朱棣,会追究他们篡改遗诏的罪过,甚至会大肆屠戮泄愤。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柳淳将案子的重点放在了阻挠变法上面!

    这样一来,这次就不是清算前朝官员,而是清算士绅集团了。

    “柳淳,你好狠的心肠!”

    黄子澄一张口,喷出一股血水,溅落三尺外,触目惊心。


………………………………

第540章 该登基了

    黄子澄重新醒了过来,太医的手段还是很了得的,只不过此刻的黄子澄已经是风口之烛,摇摇摆摆,随时都要油尽灯枯。

    “柳,柳大人……你,你何必赶尽杀绝啊!诸位大人,你,你们也是读书人啊!给,给孔孟道统,留一口元气吧!”

    黄子澄用尽最后力气,说出了这句话,他怒瞪着堂上的每一个人,希望得到想要的结果。

    很可惜,他注定失望了。

    道衍和尚他就不是什么读书人,这老和尚坑起自己人,比柳淳还狠呢!

    至于杨靖和茹瑺,过去他们对传统的士大夫还有很深的情分,可在天牢里两年的光景,他们受了太多的苦,这段时间,他们是反反复复,不断剖问心腹,把最深层次的想法,都掏了出来!

    事到如今,让他们去为了什么读书人,什么孔孟道统手下留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柳淳微微一笑,“什么叫孔孟道统?什么叫做读书人?假如圣贤活着,他告诉百姓,你们当中有人贵,有人贱,有人生下来就可以免赋免税,有人生下来就要背负沉重的负担,一辈子只能低着头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我不觉得说这话的人,是圣贤!这也不是什么说得过去的道理!”

    “我只知道圣贤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贤讲究耕者有其田,讲究以百姓之心为心……你们所谓捍卫道统,捍卫读书人的脸面,说到底,不过是为了维护读书人的特权而已,我现在就想问问所有人,读书人就高人一等吗?就可以作威作福?”

    柳淳连续质问,各省前来的百姓都听得十分激动,总算又当官的愿意替他们说话了,说得太好了!

    要说大家伙平时对读书人,还真有那么一些尊重,甚至是畏惧。

    可是当知道他们不用缴纳田赋,不用承担徭役,还把这些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怒了。

    而且当得知变法受到阻挠,都是因为一些文官的一己之私,百姓更是抓狂了!

    “杀了!”

    “杀了贪官!”

    “把他做成人皮枕头,挂在城墙上面!”

    ……

    面对多少官吏,黄子澄都能勉强控制住,可面对着百姓铺天盖地的指责唾弃,他实在是接受不了。

    此刻他身体极度虚弱,又是害怕,又是惶恐,浑身不停冒冷汗。

    太医不得不提议,将黄子澄暂时带下去。

    “乡亲们,我知道你们愤怒,觉得应该把贪官杀干净,我何尝不是这个主张。但是我想请大家耐心一些,还有不少前朝罪臣,等待着审讯,不妨一个一个来,把他们的面目全都揭露出来!”

    柳淳的话,得到了百姓的一致欢呼。

    接下来被拖上来的就是暴昭。

    这家伙向来以清流自诩,他将所有的事情,都推了出去,说他什么也没有参与过,他只是大明朝的忠臣。先帝立太孙,他忠于太孙,这是情理之中,他并不知道篡改遗诏,也没有参与任何残害百姓的事情……

    “真是一张伶牙俐齿,推得好干净!”

    杨靖冷笑,“暴昭,你的堂弟在家乡招募三千乡勇,设卡征收厘金,这事你总不会不知道吧?”

    “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做事都是背着我的!若是要杀,就杀他们好了,我根本不清楚!“

    “不清楚?来人!让他清楚清楚!”

    外面锦衣卫跑动,抬上来一箱又一箱的东西,堆在了暴昭的面前。

    杨靖笑呵呵道:“暴昭,你是不是还要说,这些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是人有意诬陷你的?或者说,就是我们要陷害你?”

    杨靖似笑非笑,暴昭不寒而栗,他看这些箱子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你,你们怎么会弄到这些?不,不会的!她不会背叛我,不会的!”

    杨靖哑然,“你总算舍得招供了!”

    原来暴昭在朝中,成天喷这个,骂那个,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可这位私下也有爱好,他在秦淮河结实一位歌姬,算起来已经有十多年了。

    那时候暴昭还不是什么大官,只是一个青涩的新人。他跟那个女子琴瑟和谐,相处了这么多年,简直比妻子还要亲密许多。

    暴昭没让家人进京,他住的也十分简陋,破旧的院落正好符合他清流的身份。

    可谁能想到,竟然有位歌姬能联络上暴大人。

    想要请暴大人说话,就要走她的门路,没有五千两以上,根本就别想请动暴大人!

    要想让这位办事,只有一条,那就是给钱,给的钱越多,办事就越快!

    “暴昭,你的堂弟收厘金,还贩卖货物,前后给你送了两万七千两银子……这是多少商人百姓的血汗,你还敢说自己不知道吗?”

    暴昭整个人都傻了,懵了,完了!

    他小心在意的名声,算是彻底完蛋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朱棣以叔篡侄,他是大逆不道的反贼,你们都是反叛,你们污蔑忠良,诬陷好人,你们这些奸贼,我没有贪墨,没有!”

    这位大声叫嚷,状若疯癫。

    他的拙劣表演,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是笑料罢了。

    你要真是那么忠心,朱棣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怎么不痛斥奸贼,不赶快求死?

    现在被拆穿面目,就想着搏一个名声,天下人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吗?

    暴昭完蛋了。

    接着就是陈迪,他所犯的事情,和前面不太一样,他主要是帮着人进太学,而且还有接受乡试贿赂……

    这一次柳淳再度将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老百姓的面前。

    你们以为考上去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天之骄子吗?

    未必!

    有很多人都是走得后门,打通关节,这才拿到了功名。

    而且靠一篇文章,决定是否录取,也实在是不够公平。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何品评两篇文章,是内容为主,还是文采为先?是老生常谈,还是另辟蹊径?

    决定一篇文章好坏的主观因素太多了。

    柳淳更是借着陈迪的案子,向朱棣提议,以后考试,要假如算学内容。

    文章能作假,若是以算学作为普遍考核的内容,至少就能客观许多。

    这哪里是审判,分明变成了变法的宣传舞台。

    自从洪武朝到现在,反对变法的各种理由,各种用心,全都被揭示出来,没有半点客气。而且通过审讯,还成功把反对变法和建文一党连结起来。

    老百姓提起这些人,全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

    到了今天,变法是彻底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再也没有力量可以抗拒。

    “王爷,差不多了,该请王爷登基了。”

    柳淳将最后的案卷,交给朱棣,请他审阅。

    朱棣翻看着,其中关于篡改朱元璋遗诏的部分,是比较确凿,有黄子澄的供词,还有几位太监对当时情况的描述……至于朱标之死,包括朱元璋两次发病,乃至最后驾崩,却语焉不详,缺少关键证据。

    “这些事情恐怕再也没法查清楚了……已经没有活着的人了。”朱棣感叹道:“你让我登基称帝,总觉得还差着一点火候!”

    柳淳大笑,“殿下,这些时候,臣已经通知海外各国,让他们前来朝贺。到时候有藩王朝贺,百姓拥戴,还有海外来朝……如此场面,足够堵上所有人的嘴巴。至于先太子和先帝的死,其实还有一个人是清楚的。”

    “谁?”朱棣好奇道。

    “朱允炆!”柳淳毫不客气道。

    朱棣眉头紧皱,沉吟良久,“这也是我现在十分疑惑的地方,那日在奉天殿的那具尸体,绝对不是朱允炆的。他现在生死不知,若是能把他抓到,问明白所有事情,就可以有个定论了。”

    朱棣按着大腿,思量片刻,轻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我过分在意了。找朱允炆的事情,让纪纲负责。至于你……替朕把登基大典操持好了。”

    这改口改得够自然的,柳淳躬身,拖着长音道:“臣遵旨!”


………………………………

第541章 洪武大帝又活了

    建文旧臣,作为文官士绅的代表,被送到了三法司,接受整个天下的审判……到了这一步,阻碍朱棣登基的所有障碍悉数被踢开,如果继续当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监国,那就是矫情了。

    而朱棣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所以拥立天子的行动离开展开。

    事实上大家伙早就准备这一天了。

    首先,以周王朱橚为首,宗室藩王一起入宫,齐刷刷跪在朱棣面前。

    朱橚朗声道:“先帝骤然撒手,逆党裹挟允炆,窃据皇位,操弄神器,几近三年。期间尽毁先帝之法,残害百姓,荼毒宗室,离间骨肉,大肆杀戮,以致天怒人怨,百姓怨恨,大明江山,几乎瓦解。”

    “所幸先帝四子燕王朱棣,举义兵,讨伐不臣,奉天靖难,所向无敌……去岁腊月入京以来,整顿朝纲,拨乱反正,擒拿奸党,百姓归心,万民乐业。理当继皇帝位,以安人心,以定大局!”

    朱橚说完,带领着宗室藩王,用力磕头,他是发自肺腑高兴。四哥终于当上了皇帝,从此之后,他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朱橚既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又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想编写医书,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医治,他想养豚,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便宜的肥肉。

    他很单纯,可也很执着。

    有四哥在,在实现愿望的路上,就有了最大的靠山。

    不只是如此,其实兄弟俩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其实有关朱元璋头几个孩子,究竟是谁生的,还是存在争议的,官方的说法是前三个儿子,也就是朱标,朱樉,朱棡,以及两个公主,都是马皇后所生。

    可也有人讲,这几位皇子其实都是养子,因为战乱的原因,从小就跟在马皇后身边,与亲子没有差别。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朱棣也可以算成嫡子,只不过有一个问题,朱棣的生身之母碽妃传说是高丽人,老朱在征战之中,俘虏了一位高丽女子,把她带到了军营,后来生下了朱棣和朱橚。

    马皇后固然对养子们一视同仁,可因为高丽女子毕竟不是汉人,而且此前又是蒙古贵胄的妻妾,辗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出身实在是低微,故此朱棣的出身比其他三位哥哥低一些,没有算到嫡子的行列。

    朱棣都被歧视,就遑论朱橚了。

    从小到大,朱棣脾气暴躁,勇猛好斗,又机智聪明,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了,同样出身的朱橚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所以说铁棒可以磨成针,如果是木棒,那就只能磨成牙签了。

    “孤德行浅薄,如何能继承大统,还望诸位贤弟,另择新君!”

    朱棣说完,就摆手让他们退出来。

    朱橚很清楚,这是必要的戏码,他也不在意,领着诸王退了出来。像齐王和宁王这几位,都暗戳戳想着,说得好听,要另择新君,信不信,假如推举我们之中的一位,你朱棣能气疯了!

    他们这么想着,可刚出来,迎面就碰上了第二波人马,这次是文武诸臣,一起拥戴朱棣登基。

    武将这边,有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定国公徐增寿,还有其他一大堆将领。

    在文官这边,吏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蹇义,左都御史姚广孝,还有许许多多的大臣,一同劝进。

    这几位藩王瞧了瞧,也缩脖子了,要真是推举他们,这帮丘八大爷都能把他们撕了,瞧见没有,丘福的眼珠子都跟铜铃似的,那叫一个凶悍啊!

    不得不说,朱棣这些年真是积累了不少骄兵悍将,手下人才济济。

    这帮人进去之后,时间比宗室长了一些,但最后也退了出来。

    到了最后,重头戏终于来了。柳淳安排的老百姓到了,这些老百姓还不一般,他们来自各省,还有九边的军户,大家一起跪倒,足有上千人之多。

    “恭请燕王殿下登基,继承大统!”

    “燕王殿下万民归心,神功圣武。”

    “请燕王继位,天下百姓都盼着这一天呢!”

    ……

    总算天下人的面子够大,朱棣沉吟良久,才“勉为其难”答应,这下子老百姓欢天喜地,离开了皇宫。

    礼部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朱棣登基大典放在了五月初三。

    谁来主持这个大典,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谁不想借着这个机会,搏新君的青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