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奇怪,这三针下去妇人的喉咙里发出了轻微的声音,她醒过来了!

    “我给你开一副药……现在不要吃,等半夜之后,孩子生下来,你给娘子补身体吧,她是中气不足。”

    汉子见媳妇醒过来,不停磕头,没口子感谢。他急匆匆带着媳妇回家,等到第二天早上,天还不亮,汉子就跪在了外面。

    “神医啊!多谢神医救命之恩!俺,俺婆娘生了个儿子!这,这是俺全家的心意,请神医收下!”

    汉子说完,转身就跑了,给朱橚留下了一筐鸟蛋,也不知道掏了多少个鸟窝,才能凑齐这么多。

    朱橚原是不想收的,可到了他这个地步,也没资格拒绝啊!

    因此他插着腰,朗声道:“夫人,快把鸟蛋煮了,给孩子们添菜啊!”这话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夫纲大振!

    让你不服气,咱可是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饿不死,这还不是本事啊!

    ……

    “老汉跟你们说啊,这位朱神医可厉害了,他能活死人,肉白骨!方圆十里八乡,甚至琼州的人,都来求他诊治。去年的时候,俺的孩儿摔断了一条腿,就是朱神医给接好的,什么都没要俺的。”

    “人家神医心好,俺不能没有良心,俺就带着孩子们,给神医盖了个房子。你可不知道啊,盖房子的时候,大家伙都来了,一起出力气,有汉人,还有黎人哩。”

    朱高煦听着老头的介绍,很是惊讶,什么时候五叔这么厉害了?

    “他连黎人的病都给治?”

    老汉点头,“嗯!你们不知道啊,头些时候,有个黎人头领,他的娘子生了孩子之后,眼睛闭不上,每天都睁着眼睛,睡不好,脾气大,眼睛通红,都要瞎了。没办法,来找朱神医。神医看过之后,就告诉他,用郁李仁泡酒喝……你猜怎么着?三瓶酒喝下去,人就好了,眼睛能闭上了,睡得可想哩。”

    “那黎人头领敬佩朱神医,把他当成了活神仙,时常过来,送些粮食腊肉咸鱼,有时候汉黎百姓有了争执,大家伙还请朱神医主持公道呢!他说话,我们都听的!”

    ……

    朱高煦是越听越惊讶,乖乖,五叔混得不错啊!

    早知道这样,还来找他干什么,就让他继续当神医算了,也省得老爹生气,师父糟心,自己也不用大老远跑来了。

    朱高煦腹诽着,他们转过了一个山头,终于到了朱橚的住处,老汉喜滋滋道:“快看,那就是朱神医的住处,你要请他去看病,可是找对人了,保证药到病除。”老头还兴冲冲介绍呢!

    朱橚提着空桶,低着脑袋,从沙滩走回来。

    不是每次都能那么幸运,今天他只捡了点海带,孩子们是没有肉吃了。

    朱橚正往回走,突然发现了一群人,而且穿戴和本地汉黎百姓都不同,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赶快逃跑!

    问题是夫人和孩子还在家里,这可怎么办啊?

    正在朱橚急得冒汗的时候,朱高煦迈着大步跑了过来。

    “五叔!”

    这一声,朱橚老泪横流!

    “老天爷啊!可算是看到亲人了!”朱橚跑过来,一把抱住了朱高煦,泪眼模糊,顿足捶胸,那叫一个伤心啊!

    “臭小子,你们怎么不来找五叔啊?五叔可受了罪了!”

    半晌两个人才分开,朱高煦忍不住道:“五叔,人家老伯都说你是神医,大家伙都敬着呢!日子不难吧?”

    朱橚简直气坏了,抬手就想给朱高煦一个嘴巴子。

    “你个兔崽子,五叔怎么说也是个王爷,跑到这块当江湖郎中,你说我不惨,你那叫人话吗?”

    朱高煦被骂得没脾气,“五叔,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快点回京吧……不过我突然有个想法,五叔能不能帮忙召集一些黎族首领,让他们一起进京,参加我爹的登基大典,凑个热闹。”

    朱橚眼睛瞪得老大,“你,你说四哥,要,要当皇帝了?”

    瞬间,朱橚不哭了,转身冲着屋里的夫人大喊,”听到没有,四哥当皇帝了!咱苦尽甘来了!哈哈哈!”

    :。:


………………………………

第536章 天上掉馅饼

    朱橚这个倒霉孩子,总算能返回京城了,而且四哥即将登基,他的好日子也就来了。现在往回想,两年多,快三年的时间,就跟做梦似的,而且还是噩梦!

    柳淳在伶仃洋遇害,朱橚是听说的,他还想去京城祭奠,结果朝廷根本不答应藩王离开封地。朱橚只能在府里给柳淳烧了纸钱、还烧了童男童女,马车、牲口、另外还做了个九进的超级大院子,外加一座宝塔,给柳淳烧了。

    朱橚刚烧完,他就倒霉了。

    朱允炆在干掉了柳淳之后,就打算对朱棣下手,而朱橚是朱棣的亲弟弟,又占据中原要冲,假如抓不住朱棣,或者朱棣逃到开封,两位藩王联手,立刻就能搅得中原大乱。

    因此在抓朱棣之前,也派人去了开封,调周王入京。

    朱橚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情,可他没有四哥的本事,只能乖乖进京。

    到了京城,他就被扣下了。

    朱棣举兵靖难之后,就有人要杀了朱橚。

    当时朝廷争论不少,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其中解缙去见了黄子澄,他跟黄子澄讲,朱橚是个医者,自古以来,杀医不祥。

    就这么一句话,算是救了朱橚的命。

    朱允炆见杀不了朱橚,就想把他发配了,最初是打算发配到云南,可一想柳淳在云南留下了不少关系,害怕他们彼此勾结。

    因此就来个更狠的,直接给踢到了海南琼州。

    “我到了琼州,我才知道,那本《救荒本草》是给我自己编的!”朱橚涕泪横流,满腹的委屈,“朱允炆这个兔崽子,你说他多很!把我发配到了琼州,还不给我粮食,就让我们一家人饿着!你的那几个兄弟,才多大啊!天天饿得大哭,眼睛都绿了。”朱橚跟朱高煦讲起自己的经历,咬牙切齿。

    “刚开始的时候,只能靠着王妃身上的首饰换点粮食,我身上的东西在来的路上就用光了。后来首饰没了,我只好去找野菜,那玩意能吃,可吃不饱啊!”

    朱橚指着自己的肚皮,“你知道不,时间长不吃粮食,这肚子就会胀大,水肿,就跟蝈蝈似的!我,我连个人模样都没有了!”

    朱高煦万万没有料到,五叔竟然遭了这么大的罪,他都听傻了。朱橚被逼无奈,就想着干点什么,换粮食吃。

    “我也不要这张脸了,我把采到的一些药材拿到码头去卖,幸好啊,那些码头的青壮不错,他们买了我的药材,给我点小米鱼肉,总算能活下来了。我当时吃到一碗米饭,吃到了粮食,我哭了……”

    别说朱橚,朱高煦听到也哭了。

    五叔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虽然贵为藩王,可说到底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医生,这帮人怎么会那么狠心,连五叔都不放过?

    还说朱允炆至仁至孝,简直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

    他们就不会良心痛吗?

    朱橚在琼州除了卖药材,偶尔码头民夫受了伤,生了病,他也帮着诊治。这时候的海南,还是一片蛮荒,相比中原落后太多了。

    朱橚在这里完全就是神医,许多人都来求医问病,渐渐的,他的日子竟好过起来。

    琼州的官吏听说,顿时大怒,他们早就想等着朱橚死了,然后报个病逝,好求取朝廷赏赐呢!

    要不然怎么会连粮食都不给。

    见朱橚不但没死,还越过越滋润,他们受不了了。

    通过各种手段,警告老百姓,不许去找朱橚看病,更不许给朱橚粮食蔬菜。

    地方这么干,显然是不得人心的,海南的百姓也不答应,天高皇帝远的,宰了你们这些官老爷,也没什么了不起!

    琼州衙门见实在是压不住了,就想了一招,他们收买了一个樵夫,让他去朱橚采药的地方,放下毒蛇,把朱橚给咬死算了。

    这招不可谓不毒辣。

    那个樵夫还算有良心,他主动让人通知了朱橚,前来报信的这个人姓海,是个很不错的人,他弄了个独轮车,连夜推着朱橚的夫人和几个孩子,离开了琼州住处,他们足足走了三天,在一块汉黎两族交错的地方,安顿下来。

    姓海的汉子很不好意思,他只能送到这里,家里面还要照顾。不过由于这块情况复杂,官军等闲不敢过来,应该是安全的。

    朱橚还能说什么,人家帮了他大忙,救了他的命!

    朱橚随身也没有别的东西,只是将几本书给了姓海的汉子。

    “带回去吧,给孩子看着玩。假使有一天……我,我送你的孩子进太学!”

    朱橚不觉得什么,可是在天涯海角,别说书籍了,就算是万年历,一个村子也就有一两本而已。

    想要读书,更是千难万难。

    海姓汉子千恩万谢,拜别了朱橚。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朱橚经过了这一番折腾,还真涨本事了,他上山下海,治病,干农活,搭草屋,做木船……什么都学会了,不敢说多精通,但撑起一个家还是没问题的。

    “过去父皇活着的时候,总说我们不知道民生疾苦,我这次算是彻底领教了。回头让你父王在海南好好办学,再让你师父弄个码头,他不是会点石成金吗?让他先把琼州这块发展起来,他要是弄成了,算我欠他的一个人情。”

    朱高煦嘿嘿道:“五叔啊,这事还是你跟我师父讲吧,往后你们能经常凑在一起谈论事情的。”

    朱橚不解,他皱着眉头,“我是藩王啊,要回驻地的,又不能留在京城。就算四哥愿意留我,那别人呢?他们要是有样学样,岂不是乱套了?”

    朱高煦朗声大笑,“五叔啊,你瞧好吧,父王跟师父商量妥当了,这一次要把所有藩王,全都留在京城!”

    “什么?”

    朱橚大惊,“这,这可是要违背父皇祖训的,这能行吗?”

    ……

    柳淳跟朱棣又凑在了一起,”王爷,藩王的问题,的确要解决。留在地方上,不管怎么限制,藩王还是会圈占土地,大肆聚敛财富,而且宗室繁衍,几十年后,人数膨胀,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财政压力。一个藩王,要花费的钱财就那么多,往下一级一级,直到辅国将军,就更不知凡几了。”

    朱棣眉头紧皱,“这事情我早就知道,可分封是父皇的祖训,我也是不好推翻,只能想尽办法,零打碎敲。自古以来,对付藩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推恩令,若是用这个办法,如何?”

    柳淳轻笑,“推恩令的主意,多半是内阁那几位出的吧?”

    “是杨荣。”朱棣也没有隐瞒,“他虽然年轻,但沉稳老练,是个不错的人才。”

    大名鼎鼎的三杨,当然不差了。

    “王爷,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先帝当初分封藩王,是为了让朱家子孙,一起捍卫江山社稷。用心良苦,只不过落实起来,有些难度罢了。王爷,你看这样行不,把宗室诸王集中在京城。将宗人府改为宗人院,让诸位藩王可以议论国政,发表意见,监督朝政得失,总之给他们点事情做。”

    朱棣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儿。

    说实话,朱棣都有点闹不清楚,柳淳这小子到底站在哪一边了。

    “你这个主意,就不怕宗室做大吗?”

    “王爷,宗室做大当然不好,可其他力量做大,也不是国家之福。臣一直在思考,先帝作为开国君主,手下名将云集,武官勋贵,实力庞大。可为何到了晚年,文官会膨胀起来,尤其是靠着拥立储君,竟然能左右朝局,为所欲为?”

    柳淳缓缓道:“引入宗室的力量,固然会有风险,可若是能用好了,在文武之间,就多了一层力量。而且王爷可以通过手段,限制宗室的权力,甚至削减宗室的数量,规定什么人才能拥有宗室资格,总而言之,臣只是提个建议,该怎么使用,还要看王爷的意思。”

    朱棣眉头紧皱,说句实话,他也是当爹的,非常非常理解朱元璋的用意。

    可问题是按照老朱这么弄,必然会造成藩王尾大不掉。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把藩王都给废了,那就可以了吗?

    不成啊,就拿朱棣来说,他有三个成年的儿子,按照正常情况,三个儿子有一个是太子,两个藩王。

    虽说藩王没法和太子相比,但好歹也是个安慰。

    如果什么都没有,等于告诉三个儿子,你们拼命吧,胜者全拿,失败的就是老百姓。

    真这么干了,宗室还不疯了啊?

    以后夺嫡之争,只会鲜血淋漓,没有半点亲情可讲。

    但若是像柳淳所言,保留一个宗人院,让这些藩王还有发挥的舞台,或许情况就会好很多。

    “你这么想也有道理,但是谁统领宗人院非常重要!必须是贤王,要没有野心才行、不然他带着一群宗室亲王,跟天子唱反调,也不是朝廷之福啊!”

    朱棣说到这里,突然醒悟过来!

    “好你个柳淳!你又给本王挖坑!”朱棣气得翻白眼,怒斥道:“你给我说实话,老五给了你多少好处?值得你这么替他谋划?”

    柳淳两手一摊,苦笑道:“王爷,我是什么都没拿……我就是觉得有点亏欠!”

    朱棣吸了口气,终于点了点头,“是啊,老五受了这么多苦,我这个当哥哥的对不住他啊!”

    “就这么办了,让他接掌宗人令!”

    顶点


………………………………

第537章 沉溺养豚,不能自拔

    朱橚在侄子朱高煦的陪伴之下,漂洋过海,返回了大明。

    当他看到金陵的时候,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

    太不容易了,真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

    这家伙踏上陆地,第一眼就瞧见了高大魁梧的朱棣,四哥来码头迎接自己了,兄弟又见面了!

    朱橚撒腿快跑,朱棣也迎了上来,兄弟俩用力抱在了一起,朱橚放声大哭,满肚子的委屈,全都哭出来了。

    至于朱棣老脸通红,说实话,很惭愧,要不是自己的牵连,朱橚也不会受这么多苦。尤其是进了京城,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去接回五弟,真是惭愧!

    “贤弟啊,你瘦了,又黑了,脖子都晒得通红……侄儿们都好吧?”

    朱橚点头,把三个小娃娃拉到了朱棣面前,大的才七八岁,小的只有四岁多。朱棣伏身,抱起一个胆怯的小娃娃。份量很轻,身上也没多少肉,一双大眼睛圆滚滚的,看着让人心疼。

    “太瘦了!孩子,跟四伯说,你想吃什么?”

    “吃,吃肉!”小娃娃老老实实答道。

    朱橚那个尴尬啊,连忙道:“在琼州的时候,你们不是隔三差五就有肉吃,还吃过鸟蛋,海龟蛋呢!”

    谁知道小娃娃把嘴一撇,“那不是肉,要,要吃肥肉。”他伸出三根手指,并在一起,比了比,鼓着小腮帮道:“要这么厚的肥肉才香哩!”

    朱棣被侄儿认真的模样逗笑了,他笑呵呵道:“就听你的,四伯请你吃东坡肉!要最肥的!”

    这俩人正在聊着,柳淳也凑了过来,他没说话,而是从身后变出了一包东西,塞给了朱橚的几个孩子。

    油纸包里不是别的,就是一包油渣儿,还撒了椒盐,香喷喷的。

    “来,先尝点零食。”

    孩子们眼睛瞪大大大的,伸出小手,接过来,塞进嘴里,用力咬去,咔嚓……酥脆的油渣在嘴里崩开,鲜香的好滋味,瞬间弥漫口腔,真是太香了,小家伙们都哭了。

    什么黄油蟹,什么大海鱼,什么大虾,全都不如油渣儿好吃。

    他们争抢着往嘴里塞,嘎嘣嘎嘣嚼着,止不住的笑容,太满足,太幸福了。

    看着孩子们吃,朱橚下意识咽了口吐沫,好吧,他也馋了。

    “我这儿还有。”柳淳塞给了朱橚一包。

    朱橚狠狠瞪了他一眼,“你别以为用点小恩小惠,就能堵上我的嘴!你在伶仃洋跑了,你跑到双屿,你干嘛不去接我?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柳淳瞠目结舌,“那个……我是觉得周王殿下秉性善良,打打杀杀的事情,不适合你,所以……”

    “鬼话,都是鬼话!”朱橚一边往嘴里塞油渣儿,一边气哼哼道:“别的不行,我当个军医总行吧?你知不知道,这三年啊!我多苦啊!”

    朱橚大口嚼着,腮帮子鼓得跟仓鼠似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四哥,柳淳,你们知不知道,我没事坐在沙滩上,最想的就是小时候的荤油拌饭!我琢磨着,要能再吃一回,就死而无憾了。”

    ……

    堂堂一个藩王,居然想吃荤油拌饭,是不是有点扯淡啊?

    还真不是,朱橚小时候,朱元璋已经做了吴王,但是他对孩子们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那时候又是在战争期间,物资很匮乏,哪怕贵为老朱之子,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有什么的。

    在朱橚的印象里,最好吃的就是荤油拌饭,满满的一碗米饭,一大勺子荤油,如果能配一点酱汁,就完美了。什么山珍海味,全都扯淡,根本比不上。

    后来老朱称帝,再后来他也就藩了,日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朱橚倒是胃口改变了一些,不那么贪图油水,只是偶尔吃一回解馋而已。

    可这三年的蒙难,又让朱橚怀念起小时候的荤油拌饭了。

    “四哥,你说怎么就那么香呢?我现在都想不明白。”

    朱棣斜了眼柳淳,“五弟想不通,你给他讲讲吧!”

    我成了万金油呢,什么都懂啊!

    柳淳翻了翻眼皮,“这有什么好说的,王爷可以去问问,我估计九成五以上的老百姓,保证都会说,最好吃的东西,也是荤油拌饭。”

    油脂、热量、盐分,这是处于温饱边缘的人,最喜欢的三种东西,也是最基本的三样东西。

    白米饭,配上猪油,再加一点盐,就是过年了。

    李自成打进了北京,都当了皇帝,他每顿也就是这三样,只是多加了红辣椒而已。至于什么大螃蟹啊,皮皮虾啊,海鱼啊,那都是些油脂很低的东西,费了半天劲儿,也补充不了多少热量。

    所以只有最穷苦的人,没什么出路,才会跑到海边,弄点大螃蟹,勉强果腹而已……所以以后再看到谁满世界炫耀,吃了什么了不起的海鲜,帝王蟹啊、皇帝蟹啊、红毛蟹啊、水晶蟹啊,请尽力鄙视他们,轻蔑说一句:吃不起油渣儿的穷鬼!

    至少这句话对目前的周王一家子,是恰如其分的。

    朱橚的几个孩子吃得嘴巴泛着油光,喜滋滋在柳淳的怀里,觉得这个人比亲爹还好呢!

    很难得,朱橚在吃了大半包油渣儿之后,也原谅了柳淳。

    实际上他也没什么好埋怨的。柳淳和朱棣能打赢朱允炆,夺下天下,付出的心血指定比他多得太多了。

    “四哥,小弟这次也算是苦尽甘来,因祸得福。我有个想法……以往我想做医者,医治天下的病人。这个想法我没改,但是我这次想通了,其实啊,人最大的病是穷,是饿!”

    “我想在这上面下手,对了,我记得柳淳以前总说要回大宁养豚,对吧?”

    柳淳点头,“其实只要王爷答应,我现在也想回大宁,安安静静当个豚官。”

    朱橚哈哈大笑,“我看挺好,你当豚官,我当豚王!柳淳,咱们俩联手,养豚千万,让每家都能吃上荤油拌饭,你说怎么样?”

    “王爷好想法!”柳淳盛赞道:“殿下,你要是真能做到这一点,不但所有百姓会感激你,整个大明,都会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的!”

    “是吗?”朱橚笑得可开心了,“那就说定了,我现在就着手安排,场地,草料,种猪,一样都不能少!”

    朱橚喜滋滋从柳淳的怀里,把小儿子夺了过来,高高举起。

    “爹爹准备养豚,养最肥的豚给你们吃,好不好?”

    “好啊!”

    小家伙们拍着巴掌,笑得合不拢嘴。

    朱棣看着五弟的模样,十分感叹。

    经历磨难,不改初心。

    五弟的确太善良,也太难得了。

    将宗室大权交给他,朱棣能放心了。就算辽王、宁王、代王、齐王……这些人居心叵测,可有周王坐镇,宗人院就乱不起来!

    等把周王一家,接到了东宫,朱棣派人,去安顿。

    书房里只剩下兄弟两个和柳淳。

    朱棣就道:“五弟,你回来之前,四哥跟柳淳商量了,要让你接掌宗人府,并且改名宗人院。而且宗人院对朝廷有建言献策的权力,可以批评朝政得失,针对百官的施政错误,发起质询。”

    这是朱棣和柳淳商量之后,赋予宗人院的权限。

    可以建议,可以批评,针对一些事项,还可以把官员叫过去询问……当然了,宗人院不能给官员定罪,更不能抓人,罢官。

    但毫无疑问,如果被宗人院点名,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任何官员也别想包庇,不然就是跟整个宗室过不去。

    朱橚这家伙丝毫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大的权柄,他还琢磨着养猪的事情呢!

    “四哥,你一年准备给宗人院多少钱,还有,我能挪用多少……我不是贪污啊,我要养豚,养豚啊!”

    顶点


………………………………

第538章 为燕王贺

    朱棣很发愁,这个老五的脑子似乎有点不好使,怎么想一出是一出,我让你执掌宗人院,是帮着朝廷拾遗补缺,牵制文官,同时也是给你们找点事干。

    你竟然一心想着养豚,养你个大头鬼!

    朱棣很想骂人,可旁边的柳淳却笑嘻嘻道:“周王殿下,不管在什么位置上,挪用公款都是不对的,你是会受到惩罚的。不过我提醒你一件事,大明皇家银行,是邀请了诸位藩王入股的,齐王、辽王、宁王、蜀王……他们都把王府三卫,府宅庄园,甚至还有亲王的俸禄捐了出来,充作皇家银行的股份,不知道周王殿下……”

    “我愿意啊!”朱橚立刻就答应了,“这是好事啊,我拾掇拾掇,把开封的王府卖了都行啊!”

    朱橚可不是那些土老帽藩王能比的,银行多赚钱,他一清二楚,四哥居然舍得让出来,简直是天大的恩惠。

    “就这么办了,回头我就变卖家产去!”

    这家伙还是个急性子。

    朱棣真是有些感动,要是其他藩王都像老五这么懂事,他什么心都不用操了,该轻松多少!

    “五弟,你的王府就不要买了,你要是愿意,四哥出钱买下来,改成学堂吧!”

    “学堂?”朱橚忙道:“那是好事情啊,四哥,这钱我就不要了,你要是办学堂,给我设一个养豚系,我就知足了!”

    朱棣的老脸瞬间黑了,这个老五,还是个疯子!

    我办学是要培养人才,充实朝堂,不是给你养豚的。

    养豚,养豚,你脑子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朱棣正琢磨着要痛骂朱橚呢,柳淳却在旁边道:“周王殿下,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我跟你讲,这养豚可是一门大学问。什么样的豚品种好,出肉多,长势好,还不愿意得病,就需要详细挑选,小心繁育……要一代代培养,就像挑选良种一样。还有,饲料要怎么搭配,每天吃多少,吃什么类型的饲料。是粮食多,还是青草多……还有啊,圈舍要怎么设计,北方要考虑保暖,南方要防止夏季过热……对了,还要处理排泄物,这是肥田的宝贝……”

    柳淳越说越高兴,朱橚越听越认真,朱棣的老脸就越来越难看!

    “住口!”

    到了最后,朱棣彻底爆发了,“你们两个愿意怎么谈就怎么谈!但是不许在本王面前,谈,尤其是不能在接风酒宴之前谈,不然本王把你们两个都塞进圈里!”

    赶快走,不行,跟这俩货在一起太倒胃口了。

    他走了柳淳却不在乎,朱橚更不怕。

    “我四哥啊,有雄才大略,可还是太娇贵了,你信不信,父皇要是活着,他保证喜欢聊这些事情,他都能在皇宫后面设一个养豚场。”朱橚很认真道:“柳淳,过去有人说大家子弟,不食烟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四哥就有这个苗头了。他的那三个孩子,也就是我的三个侄子,你可要好好教导,别跟他爹一样,我四哥啊,算是没救了。”

    朱橚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柳淳想笑也不敢笑。

    反正啊,有这位周王殿下在,京城不会缺少乐子的,以后有朱棣发愁的。

    柳淳都忍不住想怂恿朱橚干坏事了,然后看朱棣铁青的老脸,保证很有趣。

    他们俩琢磨着,就有人请他们过去,说是燕王殿下准备了酒宴,诸位大臣都会过来,给周王一家接风洗尘。

    饭还是要吃的,朱橚跟柳淳大摇大摆,赶了过来,朱棣刚刚去处理公务,还没有过来。

    倒是那帮藩王,从齐王一下,悉数到来。

    他们都眼巴眼望瞧着朱橚。

    “那个五哥!”齐王率先开口,“五哥历经磨难,总算安然无恙,咱们兄弟团圆,实在是一大幸事,小弟恭祝五哥平安归来。”齐王顿了顿,又道:“五哥,我听说四哥让你接掌宗人府了?”

    “不是宗人府,是宗人院!”朱橚纠正道:“四哥对咱们弟兄后啊,他说了,以后大家可以评议朝政,指点得失,上书谏言,垂询官僚。你们瞧瞧,这是多大的恩典!要不说还是自己兄弟,咱们那个侄子,简直是蛇蝎心肠,歹毒至极!”

    众位藩王心里头冷笑,你丫的随便怎么说,反正朱棣比朱允炆强不了多少,说不定还更加黑心呢!

    “五哥。”宁王凑过来,“这宗人院这么大的权力啊?小弟久居边地,也不懂政务,更不敢随意指手画脚,免得遭到弹劾啊!”宁王嘴上客气,可仔细听,却是话里有话,套朱橚的话。

    朱橚满不在乎,“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你们瞧瞧,这几年啊,我挖螃蟹洞,下网捞鱼,伐木造船,上树掏鸟蛋,就连黎人的土语我都会了。你们在京城好好学,对了,不是还有柳大人吗!让他给你们开个课,我也跟着听讲,咱们啊,努力当好这个监督者的角色。以往言官挑咱们的刺儿,这回咱们也能挑他们的,多好啊!”

    朱橚神采飞扬,可有人都哭了,代王就惊讶道:“五哥,我们都留在京城,那,那封国怎么办?”

    朱橚哈哈大笑,“还能怎么办?放在那里呗!你们放心吧,朝廷官员比咱们能干多了,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回去封地,就是给老百姓添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就留在京城,麻烦四哥就是了。”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